Workflow
光伏
icon
搜索文档
金鹰基金:核心赛道韧性与资金共识较强 科技成长内部寻找投资机会
新浪基金· 2025-09-22 04:03
市场表现与资金情绪 - A股上周高位震荡调整 热点快速轮动但科技主线维持不变 资金情绪呈现主力谨慎与杠杆乐观的分化态势 [1] - 创业板指受益于AI和新能源强势表现逆势上行 大盘指数下半周相对较弱 [1] - 市场日均成交额升至2.52万亿元 风格表现为成长>周期>消费>金融 [1] - 行业涨跌分化 电力设备、电子、汽车、煤炭领涨 有色金属、钢铁、非银和银行领跌 [1]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 8月经济数据整体放缓 生产端韧性与需求端压力交织 [1] - 中美关系持续改善 两国元首将在APEC峰会会面并计划明年初访华 在贸易和芬太尼等领域取得进展 [2] - 美联储9月FOMC会议降息25BP 但鲍威尔暗示持续性降息非必要 降息幅度已被市场充分定价 [2] - 美债长端利率易上难下 经济提振需更多降息支持 年内降息50BP可能性仍存 [2] 行业配置与投资机会 - 科技AI仍是中长期主线 半导体、创新药、有色金属等受益海外流动性方向可继续持有 [3] - 电力设备和固态电池或成为科技成长扩散方向 机器人进入产品验证窗口 [3] - 价值方向中券商、保险、金融IT等非银板块有望迎来估值和业绩双重改善 [3] - 反内卷政策进度和延续性预计加强 光伏、养殖等行业可能受政策重点关注 [3]
大行评级|交银国际:预计颗粒硅生产技术商将受惠于硅多晶国家标准新规 首选协鑫科技
格隆汇· 2025-09-22 03:42
政策新规 - 国家标准委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对多晶硅能耗标准提出更严格要求 能耗标准分为三级制 新规较7月行业会议时提出的标准进一步收紧 [1] - 新规实施后未能达到三级标准的企业须在限期内整改 逾期未改或整改后未达二级标准的企业将被强制关停 [1] 产能影响 - 新规实施后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从现有350万吨大幅减少至约240万吨 降幅达31.4% [1] 政策目标 - 政府通过提高技术标准淘汰落后产能 推动光伏行业"反内卷" [1] 受益技术 - 能耗最低的颗粒硅生产技术商将受益 [1] 重点企业 - 协鑫科技被列为受益首选股 [1]
高盛再抛核弹观点:硅料价格将下行20%??
搜狐财经· 2025-09-22 02:56
高盛对硅料价格和光伏行业的观点 - 高盛看空硅料价格 预计下跌20%至4.2万元/吨 [1] - 高盛上调2025-2026年光伏企业资本开支预期15%至同比增幅-49%和0% [1] - 高盛不看好上游产业链 较看好辅材及高效组件企业 [1] 硅料价格下跌原因 - 需求疲软 预计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上半年中国组件厂实际需求下降40-45% [3] - 一线龙头企业现金成本继续下降10%至25元/公斤 [3] - 测算成本时需弥补配额制和收购尾部产能的代价 [3] 硅料企业成本状况 - 大全能源2025年上半年产量50,821吨 同比下降60.06% [4] - 单位销售价格31.20元/公斤 同比下降33.63% [4] - 单位成本55.07元/公斤 同比上升19.80% [4] - 单位现金成本37.66元/公斤 同比下降6.57% [4] - 现金成本优化但销售成本同比上行20% 折合每公斤成本上行5元 [4] 对高盛观点的质疑 - 高盛仅以现金成本为参考过于简单 需考虑全成本及开工率下行导致的生产成本提高 [5] - 政策后光伏需求总是超预期 全球硅料硅片产能本土化稀缺可能加快中国出口 [5] - 组件排产整体平滑 实际产业链需求维持平稳 [5] - 适当下调收益率目标及机制电价政策平稳有利于重拾光伏装机需求 [6] - 当前硅料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5.32万/吨 环比上涨8.57% [7] 行业自律与成本分析 - 跌破现金成本是违反经济学逻辑的罕见状态 [8] - 限产和不低于成本价销售可避免严重供需矛盾和累库 [9] - 成本需考虑未开工产能的折旧摊销费用平摊 [9] - 收购尾部产能导致的费用增高应记录为代价和成本 [9] 下游产业链前景 - 辅材盈利取决于整体组件盈利 胶膜等环节存在严重供需矛盾 [10] - 高效组件需求溢价主要局限在部分高端市场 受资金供给限制 [10] - 上游不能控产保价成功则下游难有大的起色 [11] 行业变革预期 - 行业自律可能将行业拉回盈亏平衡点 优秀企业微利 三四线企业稍亏 二线企业盈亏平衡 [14] - 一二线龙头企业可能凭借现金流恢复加快优质产能投放 [14] - 头部企业2.0产线改造需要单GW 1亿元 当前缺乏改造资金而非技术问题 [14]
中泰新能光伏项目并网反送电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02:54
中化新网讯 近日,新疆中泰新能源有限公司25万千瓦光伏项目成功实现并网反送电,标志着该项目向 全面投产发电迈出关键一步。 为保障此次并网反送电万无一失,中泰新能技术团队提前1周启动模拟演练。直至并网前一天深夜,他 们仍手持手电筒对集电线路展开最后一次巡检,只为排除任何潜在风险。 作为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网建设的第三个光伏项目,25万千瓦光伏项目自启动之初便肩负着 推动区域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助力阜康能源实现绿电替代、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提供坚实支撑三重使 命。该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数亿千瓦时,每年将减少13.4万吨标准煤消耗,降低约36万吨二氧化 碳排放。届时,该项目不仅能为阜康能源自备电厂提供稳定的绿电替代来源,更将推动传统化工产业与 新能源深度耦合发展,为新疆中泰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能源体系筑牢根基。 项目建设过程中,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汗水与智慧。去年冬季,为赶在冻土期来临前完成基础施工, 建设团队顶着严寒坚守一线;今年夏季,面对持续高温"烤"验,团队调整作业时间,确保施工节奏不脱 节、进度不滞后。 ...
"光伏跨界者"琏升科技终止一条HJT电池生产线设备采购 预计有效降低负债及未来偿债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02:39
核心观点 - 公司终止部分HJT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设备采购 反映光伏行业变化及公司战略调整 [1][4] - 公司持续亏损且亏损加剧 2023年和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74万元和-1.10亿元 [2] - 设备采购合同调整预计降低负债及偿债风险 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利润 [4][5] 设备采购调整 - 终止1条HJT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设备采购 原合同包含2条产能为1GW/条的生产线 总产能2GW [1] - 终止设备包含0.5条清洗设备及0.5条丝网印刷设备 因物理无法拆分而保留 [4] - 终止设备拆机由供应商负责 费用由供应商承担 [4] - 继续执行产线进行验收 未验收产能指标作为产能验收质保金 [5] 公司经营状况 - 2023年和2024年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 分别为-3974万元和-1.10亿元 亏损加剧 [2] - 已投建眉山丹棱基地标准产能3.8GW 江苏南通基地12GW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一期3GW项目在建 [3] - 后续将根据产能爬坡及市场情况调整眉山基地第二阶段和南通基地项目建设进度 [3] 合同背景及影响 - 原设备采购合同金额超过公司2021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00% 且绝对金额超过2亿元 [1] - 合同金额因商业秘密豁免披露 公司称采购有利于HJT太阳能电池领域项目建设 [2] - 合同调整因光伏行业2023年以来发展变化较大 [4] - 调整后预计有效降低公司负债及未来偿债风险 减少运营开支 [5]
中环新能源(1735.HK)联手蚂蚁集团布局碳金融与通证化新生态
格隆汇· 2025-09-22 02:18
战略合作框架 - 中环新能源与蚂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布局新能源资产通证化(RWA)、智能运营及碳资产服务 [1] - 合作旨在打通"实业运营-碳资产管理"全链条 构建融合绿色能源实体、数字化技术、全球金融资本的闭环生态系统 [1] 资产数字化与资本协同 - 通过蚂蚁链技术将光伏电站、零碳园区等绿色实体资产转化为通证化数字资产 以提升流动性和降低融资成本 [1] - 合作将吸引全球ESG资金 公司参与蚂蚁海外新能源产业基金 协同遴选全球绿色能源资产 [1] - 公司从合作方升级为资本与产业协同方 提升生态话语权 [1] 智能化运营与效率提升 - 蚂蚁能源AI将赋能发电预测、虚拟电厂调度与运维优化 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1] 碳资产商业化创新 - 双方构建科技赋能的"AI核算-智能交易-金融化"闭环 推动绿证和碳减排量成为可交易、可融资的数字资产 [1] - 该合作将为公司开辟除电费外的第二收入曲线 [1]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印发,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2 02:01
板块行情表现 - 本周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板块整体上涨3.07% [1][3] - 细分板块中锂电池指数涨幅最大达9.25%,风电板块上涨5.35%,工控自动化上涨2.93%,新能源汽车指数上涨1.09% [1][3] - 核电板块下跌0.73%,发电设备下跌1.06%,光伏板块下跌1.06% [1][3] 新能源汽车领域 - 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1][3] - 预计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增长,带动电池和材料需求增长 [2] - 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3] 电池技术发展 - 松下能源致力于生产全固态电池,目标2026年度实现样品出货 [3] - SK On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正式落地,计划2029年实现商用 [3] - 固态电池量产加速,关注相关材料和设备企业验证进展 [2] 光伏产业动态 - 产业链上游硅料、硅片、电池继续涨价,上游产能存在收缩预期 [2]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2][3]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达成专利诉讼和解 [3] 储能政策规划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 [2] - 广东"136号文"鼓励配建/租赁储能,存量50%-100%,增量0.2-0.453元/kWh [3] - 集中式光伏陆上风电不参与竞价 [3] 氢能产业进展 - 国家能源局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 [2] - 金风科技、中船科技先后宣布投建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2] - 中船科技签订绿色甲醇销售合同,总金额高达14.4亿美元 [4] 企业合作与订单 - 龙蟠科技控股孙公司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至2031年间向宁德时代销售15.7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合同金额超60亿元 [4] - 富临精工控股子公司获得宁德时代15亿元预付款,用于锁定磷酸铁锂供应量 [4] 核电发展动态 - 生态环境部就《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磁约束聚变装置》公开征求意见 [3] - 英国与美国签署《大西洋先进核能伙伴关系》协议,加快新核电站建设速度 [3] 行业政策支持 - 《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发布,有望从经济性角度疏导光伏电站矛盾 [2] - 建议关注行业格局较好的胶膜、硅料、电池组件、BC、贱金属降本方向 [2]
工业硅:短期基本面预期有所改善,多晶硅:短期市场情绪有所降温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9-22 01:51
2025 年 09 月 22 日 多晶硅:短期市场情绪有所降温 张 航 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18008 zhanghang2@gtht.com 【基本面跟踪】 工业硅、多晶硅基本面数据 | | | 指标名称 | T | T-1 | T-5 | T-22 | | --- | --- | --- | --- | --- | --- | --- | | | | Si2511收盘价(元/吨) | 9,305 | 400 | 560 | 915 | | | | Si2511成交量(手) | 510,306 | 34,608 | 206,463 | -51,489 | | | | Si2511持仓量(手) | 311,097 | 26,045 | 33,109 | 31,229 | | | 工业硅、多晶硅期货市场 | PS2511收盘价(元/吨) | 52,700 | -505 | -910 | - | | | | PS2511成交量(手) | 329,612 | 130,854 | -27,196 | - | | | | PS2511持仓量(手) | 115,849 | -6,985 | -19,049 | -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9月第3周周报:《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印发,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20250922
中银国际· 2025-09-22 01:07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保持高增长,2025年国内销量有望高增,带动电池和材料需求增长 [1] -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松下能源目标2026年实现样品出货,SK On计划2029年商用 [1][2] - 光伏行业"反内卷"为主线,上游硅料、硅片、电池持续涨价,产能存在收缩预期 [1] - 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明确,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 [1] - 绿电-绿氢-绿色燃料产业链逐步理顺,绿色燃料有望享受溢价 [1] 行情回顾 - 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板块本周上涨3.07%,涨幅高于上证综指(下跌1.3%) [10] - 细分板块表现:锂电池指数上涨9.25%,风电板块上涨5.35%,工控自动化上涨2.93%,新能源汽车指数上涨1.09%,核电板块下跌0.73%,发电设备下跌1.06%,光伏板块下跌1.06% [2][13] - 个股涨幅前五:杭电股份(43.81%)、伟创电气(21.74%)、中一科技(14.75%)、意华股份(13.64%)、赣锋锂业(13.42%) [13] 锂电市场 - 主要材料价格环比持平:三元动力电池(0.415元/Wh,0%)、NCM523(11.55万元/吨,0%)、磷酸铁锂动力型(3.43万元/吨,0%) [14] - 部分材料小幅上涨:隔膜基膜(9μm)湿法(0.7125元/平方米,+1.79%)、六氟(国产)(5.75万元/吨,+1.77%) [14] - 碳酸锂价格企稳:电池级碳酸锂均价7.32万元/吨(+0.27%),工业级7.12万元/吨(+0.28%) [14] 光伏市场 - 硅料价格持续上涨:致密料均价51元/kg(+2%),颗粒硅49元/kg(0%) [15][21] - 硅片价格上行:N型182mm/130μm硅片均价1.35元/片(+3.85%),210mm/130μm硅片1.7元/片(+3.03%) [16][21] - 电池片价格博弈:N型182mm电池片均价0.31元/W(0%),企业报价试图上调至0.32元/W [17] - 组件价格分化:国内TOPCon双玻集中项目价格0.67-0.68元/W,分布式项目0.66-0.70元/W [19] 储能市场 - 碳酸锂价格震荡:电池级碳酸锂均价7.3万元/吨(较9月初小幅回落) [24][27] - 电芯价格小幅上涨:280Ah电芯均价0.298元/Wh(0%),314Ah电芯0.299元/Wh(+0.34%) [25][27] - 系统价格稳定:直流侧液冷集装箱(2h)均价0.40元/Wh(0%),交流侧液冷(4h)均价0.44元/Wh(-2.22%) [26][27] 行业动态 - 政策推动: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2][29] - 技术突破: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2][29] - 标准更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征求意见稿 [2][29] - 国际合作:英国与美国签署《大西洋先进核能伙伴关系》,加速核电站建设 [2][29] 公司动态 - 龙蟠科技:与宁德时代签署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购协议,总金额超60亿元,预计2026-2031年供应15.75万吨 [2][30] - 富临精工:宁德时代支付15亿元预付款,锁定磷酸铁锂供应量 [2][30] - 中船科技:签订绿色甲醇销售合同,总金额至高14.4亿美元 [2][29]
光伏:反内卷持续推进,价格改善迎布局良机
2025-09-22 01:00
光伏行业研究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光伏行业 包括硅料 硅片 电池片 组件 辅材等环节[1] * 头部企业包括通威股份 协鑫科技 福莱特 中环 双良 上机 钧达 爱旭 晶澳 晶科 隆基等[6][7] * 辅材企业包括信义玻璃 福莱特 福斯特 赛特新材等[23][27] * 新技术企业包括帝科 聚和 铂纤 美畅等[24][27] 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驱动与反内卷行动 * 光伏行业受政策驱动 旨在解决内卷式竞争 通过设定最低投标指导价和能耗标准促进行业落后产能出清[1] * 反内卷行动已形成长期方向正确 短期行动加速 趋势持续向好的态势[2] * 工信部和市场监督总局在2025年9月4日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明确提到在光伏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2] * 政策对短期价格起到了立竿见影的积极作用 使行业出现稳定预期[12] 需求增长与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装机约为530GW 组件需求约为650GW[4] * 预计2025年全球装机量达580GW 同比增长10% 组件需求600-700GW[1][4] * 未来三年行业增速预计保持在10%-15%左右[1][4] * 从2025年9月份开始需求有望企稳并抬升[4] 价格走势与产业链传导 * 光伏产业链价格自2025年7月起抬升 硅料和硅片率先反弹[5] * 硅料价格目前已经涨到了4万多到5万2千元左右[16] * 9月和10月有望继续维持涨势[5] * 组件招标价格也开始逐步回升 表明反内卷效果逐步体现[1][5] * 硅片涨幅在三季度甚至超过了硅料[19] 供给侧优化与产能出清 * 新能耗标准设定较为严厉 多晶硅三级指标卡在6.4标准煤每公斤消耗量 相当于电耗50度每公斤[14] * 约30%的产能不符合标准 部分老旧产能可能无法改造[14] * 在200万吨基础上 有可能再退出二三十或四五十万吨产能[13] * 头部企业可达标 如协鑫科技2025年二季度现金成本降至2.5万元/吨 大全二季度现金成本为3.9万元/吨[15] 合理价格展望 * 长期来看 硅料合理价格应在7万元左右[15] * 6万元价位只能保证龙头企业盈亏平衡 不符合反内卷精神[15] * 保持60%-80%开工率 全成本范围大致为4万到5.4万之间 加上增值税后超过6万[15] 投资机会与推荐板块 * 推荐三个板块:硅料和玻璃环节 各个环节格局较优的龙头企业 新技术领域[6][7] * 硅料环节推荐通威 协鑫等头部企业[18] * 中游环节推荐中环 双良 上机 钧达 爱旭等[6] * 组件环节推荐晶澳 晶科等[6] * 新技术推荐隆基 爱旭等BC电池技术企业[7] * 辅材领域推荐信义玻璃 福莱特 福斯特等[23][27] 储能业务发展 * 储能业务在光伏组件企业中将成为重要增长点[3] * 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的储能业务显示显著增长潜力[21] * 晶科能源2025年储能出货目标为8-11GWh[21] * 阿特斯在美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其储能利润已超过光伏业务[20] 辅材领域发展趋势 * 玻璃环节受益于供给结构优化[23] * 2025年7月起头部玻璃企业计划集体减产30% 日熔量从9.8万吨降至8.9万吨[23] * 截至2025年8月底 头部玻璃企业库存天数下降至10-20天[23] * 9月初新单报价较8月上涨2元每平米 目前2.0mm厚度玻璃报价回升至12.5-14元每平米区间[23] 技术迭代进展 * 铜浆和钨丝金刚线的应用进程显著加快[3][24] * 聚和的纯铜浆已经实现了小批量出货 即将推出第二代铜浆[24] * 帝科的高铜路线在头部大厂速度非常快 2025年第三季度已经实现车间级上量[24] * 美畅公司钨丝金刚线销量占比从2025年一季度的40%提升至8月的85%[24][26] * 美畅二季度市占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 总体市占率达到50%[26] 估值状况 * 光伏行业目前处于相对低估状态[9] * 根据10年期历史估值以及当前主动公募基金配置比例 配置比例非常低[9][22] * 二季度主动持仓基金占比已回到2018年的历史水平[22] 其他重要内容 成本影响分析 * 硅料价格上涨将导致组件成本上升[17] * 在当前硅料成本约为45,000元的情况下 组件含税全成本约为0.75-0.78元/W[17] * 如果考虑硅片涨价 组件平衡线可能达到0.8-0.85元/W[17] * 即使组件价格涨到0.85元/W 对整个光伏系统安装成本影响不大 因为在2-2.5元/W的全系统成本中 组件仅占30%左右[17] 企业并购与第二成长曲线 * 聚和收购SK-II旗下空白眼膜业务 进军先进制程领域[25] * 帝科收购伊梦控股 布局存储芯片业务[25] * 这些收购精准卡位半导体国产替代及先进制造关键赛道[25] 具体企业表现 * 美畅公司二季度业绩超预期 单公里物资成本环比降幅超过10%[26] * 预计到2025年第四季度 美畅全流程自制比例将提升至50% 带来进一步5%-10%的降本空间[26] * 测算乌斯业务终局盈利可望为美畅贡献7-10亿元利润[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