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

搜索文档
向“新”而行 “疆”更美好——资本市场助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9-29 00:07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疆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封闭到繁荣进步开放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而新疆资本市场 的蓬勃发展景象,正是区域经济腾飞的缩影。一组数据可以佐证:截至今年8月底,新疆6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9000亿元。2025年上半年,新疆板块总 营收突破3000亿元,合计归母净利润超100亿元;超半数上市公司披露现金分红方案,预计分红总额超110亿元。 新疆资本市场有何重大变化,形成了怎样的核心竞争力?证券时报记者近日采访当地监管部门与上市企业发现,新疆资本市场正稳步突破地域局限,加速融 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越来越多的新疆上市公司用好用足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做强主业,以具有新疆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引领,不断拓展高质量 发展新空间。 稳扎稳打 新疆板块向"新"发力 昔日风沙深处的远疆,今朝已成资本浪潮奔涌的西部高地。回望过往,新疆资本市场一步一个脚印,写下了精彩的追赶篇章。 1994年2月,新宏信登陆深交所,奏响了新疆企业叩开资本市场大门的序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2007年12月,金风科技上市,新疆板块中的新能源赛道迎来了重量级选手。2011年新研股份在创业板 ...
“反内卷”行情持续,如何捕捉长线机会?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08:37
政策背景与核心变化 - 光伏硅料价格持续上涨一个多月 反映反内卷政策效果显现 [1] - 政策站位从行业去产能升级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纳入顶层部署并强调五统一、一开放 [4][5] - 覆盖范围由传统上游延伸至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中下游行业 覆盖面远超此前 [7][8] - 治理理念从总量压减转向高质量发展与技术升级 明确运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8][9] - 区域协同从全国统一标准变为因地制宜与区域互补 鼓励错位竞争和特色发展 [9] 行业影响与投资方向 - 新能源制造链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 具备技术迭代能力的光伏、硅料、玻璃、锂电池龙头将胜出 [11] - 传统周期品如钢铁、水泥通过产能出清与区域整合实现龙头市占率提升和高端产品占比增加 [11] - 资源与材料产业紧扣高精尖导向 化工领域通过优化产能布局控制中游同质化产能 推动研发创新与品质升级 [11] - 新兴服务与消费链如小家电、智能家居从低价竞争转向品质升级 [11] - 反内卷政策核心是淘汰低效产能、规范恶性竞争、推动技术升级 属于长期变革而非短期刺激 [10][11] 政策实施特点 - 政策强调打破地方保护与统一制度规则 将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作为先决条件 [5] - 目标是通过市场有序竞争与产业高端化实现跨越中等技术陷阱 [9] - 通过全国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实现区域协同治理 [9]
超强预期!反内卷的重大推进中,投资机会在哪?
格隆汇APP· 2025-09-27 08:01
光伏行业 - 行业曾因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和技术趋同 引发低价无序竞争和内卷问题 [2] - 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反内卷 2025年7月工信部召开座谈会强化行业自律 [2] - 2025年7月起企业主动减产推动产业链价格反弹 硅料硅片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组件集采报价普遍高于前期 [3][4] - 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头部企业业绩弹性凸显 [4][7] - 有研新材 飞鹿股份 华盛锂电等企业半年内股价翻倍 新安股份 回天新材等跟随上涨 [7] - 中长期行业转向质量效益驱动 技术迭代加速 全球化布局深化和产业链协同增强将放大头部企业优势 [7] 储能行业 - 需求端呈现内外共振 国内储能中标量 装机量和规划量等高频数据印证需求韧性 2025年下半年需求有望超预期 [8] - 海外非美市场景气度延续 下半年招投标和签单加速 业绩兑现加快 北美市场终端需求刚性不改 规划量保持增长 [8] - 全球市场集中度持续向头部企业靠拢 龙头企业竞争力强化支撑估值修复 [8] - 产业链价格触底回升 出口价格平稳 全产业链盈利进入改善通道 [8] - 储能指数单边上涨 阳光电源半年内涨幅超3倍 在Wood Mackenzie 2024年BESS供应商排名中位列前二 [10] - Tesla 阳光电源 中国中车 远景能源/华为 海博思创位列全球BESS供应商前五名 [10] 风电行业 - 2025年国内海风装机量有望达10GW 实现同比翻倍增长 已招标项目保障明年装机增速 [11] - 下半年深远海项目启动释放行业活力 海外海风新增装机预计达5-6GW 保持较快增长 [11] - 2025年初至今海外海风新增开工量达12.4GW 超过2024年全年9.6GW 2026年有望爆发式增长 [11] - 9月26日风电设备板块逆势大涨近6% 明阳智能涨停 吉鑫科技和威力传动跟随上涨 [14] - 近2年陆风风机价格底部企稳 6-7月中标价格提供支撑 前期涨价订单交付起量和降本增效推动盈利能力改善 [14] 锂电行业 - 行业需求端持续景气 固态电池赛道潜力突出 凭借更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成为技术升级核心方向 [15][16] - 固态电池与PCB技术共振进一步打开行业增长空间 [16] 投资机会总结 - 光伏领域聚焦掌握核心技术和强成本控制的头部组件企业 及受益原材料涨价的硅料硅片龙头 [18] - 储能与风电领域优先选择全球竞争力突出和业绩兑现能力强的头部企业 尤其是海风产业链和海外业务布局完善的标的 [22] - 锂电领域重点关注固态电池产业链关键环节 如电解质和正极材料等高技术壁垒企业 [22]
复盘新能源对成长投资的启示
长江证券· 2025-09-24 08: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维持 [3] 报告核心观点 - 新能源行业成长投资的核心驱动在于远期需求预期和短期边际景气变化 远期需求预期决定估值水平 短期边际景气左右行情节奏 [7][24][36] - 锂电、光伏、逆变器等细分领域行情均遵循"宏大叙事+量价齐升"的戴维斯双击逻辑 但渗透率超过20%后估值普遍回落 [11][15][24] - 储能成为当前核心赛道 因全球需求预期上修(2025年装机增速52% 2026年45%)叠加短期电芯挺价 再现戴维斯双击行情 [62][64] 股价复盘:能源革命书写历史 - 锂电行情2019年底启动:欧洲碳排考核开启估值提升 2020年全球碳中和趋势加速 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爆发带动量价齐升 2022年渗透率超20%后供给恶化估值回落 2023年全面过剩导致板块下跌 涨幅最大环节为碳酸锂、6F、铁锂等价格弹性标的 [11] - 光伏行情2020年启动:平价深化与双碳政策打开长期空间 2021年硅料紧缺推动量价齐升 2022年俄乌冲突催化欧洲光储需求爆发 2022年9月起需求增速预期放缓叠加硅料供给释放导致深度调整 硅料、组件、设备涨幅显著 [15] - 逆变器行情2020-2022年领涨:出海替代、储能第二曲线、IGBT紧缺及欧洲户储需求爆发推动股价 阳光电源曾8个月涨10倍 2023年欧洲库存问题导致订单断崖式回落 板块双杀 [19] 核心驱动1:远期需求预期决定估值水平 - 锂电:2019年低增速(国内退坡+特斯拉周期走弱) 2019年底欧洲碳排考核预期推动估值提升 2020年底国内爆款车型发布渗透率预期上修 2022年渗透率超20%后估值回落(2022-2023年销量增速97%/37%仍无法阻止估值下滑) [24] - 光伏:2020-2021年全球需求增速预期上调至30%CAGR(基于双碳政策) 2022年预期2023年增速见顶(实际60%+)导致估值回落 2024年聚焦2025-2030年增速(CAGR10%-15%)引发估值业绩双杀 [29] - 逆变器:2020-2021年出海替代+储能逻辑推动需求翻倍预期 2022年俄乌冲突催化欧洲户储爆发(预期出货几倍增长) 2023Q2订单下滑预期破灭 板块双杀 微逆因渗透率逻辑估值更高 [33] 核心驱动2:短期边际景气左右行情节奏 - 价格指标: - 锂电股价与碳酸锂、6F价格高度同步 涨价放缓时股价见顶 [41] - 光伏股价与硅料价格季度环比涨跌幅相似(2021年硅料暴涨带动量价齐升) [41] - 户储股价滞后欧洲电价1个季度反应 2022年8月欧盟修改电价机制后板块见顶 [43] - 量指标: - 月度排产/出货数据显著影响股价(尤其户储因订单可见度仅1-2个月) 锂电2020年底淡季不淡、2021年旺季排产、2022年5月排产修复均推动上涨 [48] - 利润指标: - 季度利润环比预期映射景气度 锂电/光伏股价通常提前半年到1年见顶 [53] 估值仅为参考非重点指标 - 锂电龙头2020-2021年估值基于2025年盈利预期给予25-30XPE(如宁德时代按2025年700-800亿利润予20-25X) [59] - 光伏龙头隆基市值5000亿对应次年200亿利润*25XPE 微逆标的禾迈/昱能因翻倍预期达当年100X/次年60XPE [59] - 估值是交易结果而非行情顶部判断依据 基本面预期才是核心 [59] 展望:储能需求预期上修驱动行情 - 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预期294.7GWh(增速52%) 2026年426.2GWh(增速45%) 主要驱动:国内独立储能超预期、美国贸易政策缓和、非美海外低成本高需求爆发 [62][64] - 推荐标的: - 储能电池:宁德时代(2025E净利润670亿元 PE25.3X)、亿纬锂能(45亿元 PE32.5X)、欣旺达(22.2亿元 PE24.3X)、国轩高科(15亿元 PE53.1X) [66] - 大储集成:阳光电源(140.2亿元 PE20.3X)、海博思创(9.2亿元 PE39.5X)、阿特斯(24亿元 PE18.1X)、通润装备(3.1亿元 PE18.6X) [66] - 户储/工商储:德业股份(35亿元 PE17.9X)、艾罗能源(4.5亿元 PE27.6X)、派能科技(2.5亿元 PE57.3X)、锦浪科技(13亿元 PE26.3X) [66]
高盛再抛核弹观点:硅料价格将下行20%??
搜狐财经· 2025-09-22 02:56
高盛对硅料价格和光伏行业的观点 - 高盛看空硅料价格 预计下跌20%至4.2万元/吨 [1] - 高盛上调2025-2026年光伏企业资本开支预期15%至同比增幅-49%和0% [1] - 高盛不看好上游产业链 较看好辅材及高效组件企业 [1] 硅料价格下跌原因 - 需求疲软 预计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上半年中国组件厂实际需求下降40-45% [3] - 一线龙头企业现金成本继续下降10%至25元/公斤 [3] - 测算成本时需弥补配额制和收购尾部产能的代价 [3] 硅料企业成本状况 - 大全能源2025年上半年产量50,821吨 同比下降60.06% [4] - 单位销售价格31.20元/公斤 同比下降33.63% [4] - 单位成本55.07元/公斤 同比上升19.80% [4] - 单位现金成本37.66元/公斤 同比下降6.57% [4] - 现金成本优化但销售成本同比上行20% 折合每公斤成本上行5元 [4] 对高盛观点的质疑 - 高盛仅以现金成本为参考过于简单 需考虑全成本及开工率下行导致的生产成本提高 [5] - 政策后光伏需求总是超预期 全球硅料硅片产能本土化稀缺可能加快中国出口 [5] - 组件排产整体平滑 实际产业链需求维持平稳 [5] - 适当下调收益率目标及机制电价政策平稳有利于重拾光伏装机需求 [6] - 当前硅料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5.32万/吨 环比上涨8.57% [7] 行业自律与成本分析 - 跌破现金成本是违反经济学逻辑的罕见状态 [8] - 限产和不低于成本价销售可避免严重供需矛盾和累库 [9] - 成本需考虑未开工产能的折旧摊销费用平摊 [9] - 收购尾部产能导致的费用增高应记录为代价和成本 [9] 下游产业链前景 - 辅材盈利取决于整体组件盈利 胶膜等环节存在严重供需矛盾 [10] - 高效组件需求溢价主要局限在部分高端市场 受资金供给限制 [10] - 上游不能控产保价成功则下游难有大的起色 [11] 行业变革预期 - 行业自律可能将行业拉回盈亏平衡点 优秀企业微利 三四线企业稍亏 二线企业盈亏平衡 [14] - 一二线龙头企业可能凭借现金流恢复加快优质产能投放 [14] - 头部企业2.0产线改造需要单GW 1亿元 当前缺乏改造资金而非技术问题 [14]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9月第3周周报:《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印发,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20250922
中银国际· 2025-09-22 01:07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保持高增长,2025年国内销量有望高增,带动电池和材料需求增长 [1] -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松下能源目标2026年实现样品出货,SK On计划2029年商用 [1][2] - 光伏行业"反内卷"为主线,上游硅料、硅片、电池持续涨价,产能存在收缩预期 [1] - 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明确,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 [1] - 绿电-绿氢-绿色燃料产业链逐步理顺,绿色燃料有望享受溢价 [1] 行情回顾 - 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板块本周上涨3.07%,涨幅高于上证综指(下跌1.3%) [10] - 细分板块表现:锂电池指数上涨9.25%,风电板块上涨5.35%,工控自动化上涨2.93%,新能源汽车指数上涨1.09%,核电板块下跌0.73%,发电设备下跌1.06%,光伏板块下跌1.06% [2][13] - 个股涨幅前五:杭电股份(43.81%)、伟创电气(21.74%)、中一科技(14.75%)、意华股份(13.64%)、赣锋锂业(13.42%) [13] 锂电市场 - 主要材料价格环比持平:三元动力电池(0.415元/Wh,0%)、NCM523(11.55万元/吨,0%)、磷酸铁锂动力型(3.43万元/吨,0%) [14] - 部分材料小幅上涨:隔膜基膜(9μm)湿法(0.7125元/平方米,+1.79%)、六氟(国产)(5.75万元/吨,+1.77%) [14] - 碳酸锂价格企稳:电池级碳酸锂均价7.32万元/吨(+0.27%),工业级7.12万元/吨(+0.28%) [14] 光伏市场 - 硅料价格持续上涨:致密料均价51元/kg(+2%),颗粒硅49元/kg(0%) [15][21] - 硅片价格上行:N型182mm/130μm硅片均价1.35元/片(+3.85%),210mm/130μm硅片1.7元/片(+3.03%) [16][21] - 电池片价格博弈:N型182mm电池片均价0.31元/W(0%),企业报价试图上调至0.32元/W [17] - 组件价格分化:国内TOPCon双玻集中项目价格0.67-0.68元/W,分布式项目0.66-0.70元/W [19] 储能市场 - 碳酸锂价格震荡:电池级碳酸锂均价7.3万元/吨(较9月初小幅回落) [24][27] - 电芯价格小幅上涨:280Ah电芯均价0.298元/Wh(0%),314Ah电芯0.299元/Wh(+0.34%) [25][27] - 系统价格稳定:直流侧液冷集装箱(2h)均价0.40元/Wh(0%),交流侧液冷(4h)均价0.44元/Wh(-2.22%) [26][27] 行业动态 - 政策推动: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2][29] - 技术突破: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2][29] - 标准更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征求意见稿 [2][29] - 国际合作:英国与美国签署《大西洋先进核能伙伴关系》,加速核电站建设 [2][29] 公司动态 - 龙蟠科技:与宁德时代签署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购协议,总金额超60亿元,预计2026-2031年供应15.75万吨 [2][30] - 富临精工:宁德时代支付15亿元预付款,锁定磷酸铁锂供应量 [2][30] - 中船科技:签订绿色甲醇销售合同,总金额至高14.4亿美元 [2][29]
光伏:反内卷持续推进,价格改善迎布局良机
2025-09-22 01:00
光伏行业研究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光伏行业 包括硅料 硅片 电池片 组件 辅材等环节[1] * 头部企业包括通威股份 协鑫科技 福莱特 中环 双良 上机 钧达 爱旭 晶澳 晶科 隆基等[6][7] * 辅材企业包括信义玻璃 福莱特 福斯特 赛特新材等[23][27] * 新技术企业包括帝科 聚和 铂纤 美畅等[24][27] 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驱动与反内卷行动 * 光伏行业受政策驱动 旨在解决内卷式竞争 通过设定最低投标指导价和能耗标准促进行业落后产能出清[1] * 反内卷行动已形成长期方向正确 短期行动加速 趋势持续向好的态势[2] * 工信部和市场监督总局在2025年9月4日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明确提到在光伏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2] * 政策对短期价格起到了立竿见影的积极作用 使行业出现稳定预期[12] 需求增长与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装机约为530GW 组件需求约为650GW[4] * 预计2025年全球装机量达580GW 同比增长10% 组件需求600-700GW[1][4] * 未来三年行业增速预计保持在10%-15%左右[1][4] * 从2025年9月份开始需求有望企稳并抬升[4] 价格走势与产业链传导 * 光伏产业链价格自2025年7月起抬升 硅料和硅片率先反弹[5] * 硅料价格目前已经涨到了4万多到5万2千元左右[16] * 9月和10月有望继续维持涨势[5] * 组件招标价格也开始逐步回升 表明反内卷效果逐步体现[1][5] * 硅片涨幅在三季度甚至超过了硅料[19] 供给侧优化与产能出清 * 新能耗标准设定较为严厉 多晶硅三级指标卡在6.4标准煤每公斤消耗量 相当于电耗50度每公斤[14] * 约30%的产能不符合标准 部分老旧产能可能无法改造[14] * 在200万吨基础上 有可能再退出二三十或四五十万吨产能[13] * 头部企业可达标 如协鑫科技2025年二季度现金成本降至2.5万元/吨 大全二季度现金成本为3.9万元/吨[15] 合理价格展望 * 长期来看 硅料合理价格应在7万元左右[15] * 6万元价位只能保证龙头企业盈亏平衡 不符合反内卷精神[15] * 保持60%-80%开工率 全成本范围大致为4万到5.4万之间 加上增值税后超过6万[15] 投资机会与推荐板块 * 推荐三个板块:硅料和玻璃环节 各个环节格局较优的龙头企业 新技术领域[6][7] * 硅料环节推荐通威 协鑫等头部企业[18] * 中游环节推荐中环 双良 上机 钧达 爱旭等[6] * 组件环节推荐晶澳 晶科等[6] * 新技术推荐隆基 爱旭等BC电池技术企业[7] * 辅材领域推荐信义玻璃 福莱特 福斯特等[23][27] 储能业务发展 * 储能业务在光伏组件企业中将成为重要增长点[3] * 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的储能业务显示显著增长潜力[21] * 晶科能源2025年储能出货目标为8-11GWh[21] * 阿特斯在美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其储能利润已超过光伏业务[20] 辅材领域发展趋势 * 玻璃环节受益于供给结构优化[23] * 2025年7月起头部玻璃企业计划集体减产30% 日熔量从9.8万吨降至8.9万吨[23] * 截至2025年8月底 头部玻璃企业库存天数下降至10-20天[23] * 9月初新单报价较8月上涨2元每平米 目前2.0mm厚度玻璃报价回升至12.5-14元每平米区间[23] 技术迭代进展 * 铜浆和钨丝金刚线的应用进程显著加快[3][24] * 聚和的纯铜浆已经实现了小批量出货 即将推出第二代铜浆[24] * 帝科的高铜路线在头部大厂速度非常快 2025年第三季度已经实现车间级上量[24] * 美畅公司钨丝金刚线销量占比从2025年一季度的40%提升至8月的85%[24][26] * 美畅二季度市占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 总体市占率达到50%[26] 估值状况 * 光伏行业目前处于相对低估状态[9] * 根据10年期历史估值以及当前主动公募基金配置比例 配置比例非常低[9][22] * 二季度主动持仓基金占比已回到2018年的历史水平[22] 其他重要内容 成本影响分析 * 硅料价格上涨将导致组件成本上升[17] * 在当前硅料成本约为45,000元的情况下 组件含税全成本约为0.75-0.78元/W[17] * 如果考虑硅片涨价 组件平衡线可能达到0.8-0.85元/W[17] * 即使组件价格涨到0.85元/W 对整个光伏系统安装成本影响不大 因为在2-2.5元/W的全系统成本中 组件仅占30%左右[17] 企业并购与第二成长曲线 * 聚和收购SK-II旗下空白眼膜业务 进军先进制程领域[25] * 帝科收购伊梦控股 布局存储芯片业务[25] * 这些收购精准卡位半导体国产替代及先进制造关键赛道[25] 具体企业表现 * 美畅公司二季度业绩超预期 单公里物资成本环比降幅超过10%[26] * 预计到2025年第四季度 美畅全流程自制比例将提升至50% 带来进一步5%-10%的降本空间[26] * 测算乌斯业务终局盈利可望为美畅贡献7-10亿元利润[26]
光伏行业"反内卷"初显成效: 价格企稳 破局仍需多管齐下
新华财经· 2025-09-18 02:24
"近期价格回暖是积极信号,但企业要健康发展还需在产品应用端寻找新突破口。"南昌大学特聘研究员 孟祥川认为。 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光伏行业虽经历多轮调整,但产能供需错配的局面仍未扭转。此轮"反内卷"要适应 国内外市场变化,遏制同质化产能盲目扩张,引导行业步入良性轨道,技术创新是破局关键。 历经多轮深度调整,光伏行业产能供需错配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主产业链制造企 业普遍陷入亏损。进入7月,在政策强力引导下,行业"反内卷"力度显著加大。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产 业链价格已显现企稳回升态势。为促进行业重回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受访企业呼吁:出台具体措施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纠正地方政绩观偏差,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支持企业应对国际竞争加剧局面,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价格企稳市场初现回暖 作为光伏行业"风向标",硅料价格在7月后率先反弹。硅料期货市场价格快速攀升,带动现货市场走 强。多晶硅和工业硅现货价格分别回升至4.71万元/吨和9378元/吨,涨幅达36.9%和7.26%。截至9月 15日当周,多晶硅均价稳定在约5万元/吨。 硅片与组件价格同步恢复。云南美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兼设备设施总监王子文 ...
【新华财经调查】光伏行业“反内卷”初显成效:价格企稳 破局仍需多管齐下
新华财经· 2025-09-18 01:19
新华财经南昌9月18日电(记者崔璐 苏醒 郑璐)历经多轮深度调整,光伏行业产能供需错配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主产业链制造企业 普遍陷入亏损。进入7月,在政策强力引导下,行业"反内卷"力度显著加大。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产业链价格已显现企稳回升态势。为促进行业重回健 康、可持续发展轨道,受访企业呼吁:出台具体措施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纠正地方政绩观偏差,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支持企业应对国际竞争加剧局 面,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价格企稳市场初现回暖 作为光伏行业"风向标",硅料价格在7月后率先反弹。硅料期货市场价格快速攀升,带动现货市场走强。多晶硅和工业硅现货价格分别回升至4.71万元/ 吨和9378元/吨,涨幅达36.9%和7.26%。截至9月15日当周,多晶硅均价稳定在约5万元/吨。 硅片与组件价格同步恢复。云南美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兼设备设施总监王子文表示:"硅片价格明显回暖。7月前市场价仅每片0.9元至1元, 低于普遍每片约1.2-1.45元的生产成本,全行业亏损。8月,价格升至每片1.25至1.6元,9月达每片1.3至1.65元,10月预估在每片1.45至1.75元。按当前价 格,企业 ...
大全能源:一审重审被判赔偿329.71万元 合同纠纷案判决尚未生效
犀牛财经· 2025-09-16 07:54
诉讼背景 - 公司收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 - 2022年与贤安新材签署硅芯委外加工业务合作协议 [4] - 2023年4月与登博新能源年度合同到期后未续签新订单 [4] 诉讼争议 - 原告指控公司转向其他供应商构成根本违约并于2023年6月提起诉讼 [6] - 原告索赔金额经历四次调整:从3.88亿元(2023年6月)增至19.59亿元(2023年9月)后调整为18.48亿元(2024年5月)最终降至7.43亿元(2025年4月) [6] 判决结果 - 一审重审判决要求公司赔偿厂房租金、人员薪酬及律师费合计329.71万元 [6] - 法院驳回原告5.41亿元利润损失赔偿及1.9亿元股权转让价款请求 [6] - 公司声明判决金额不会对生产经营及当期未来损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6] 后续进展 - 判决尚处于上诉期未生效 最终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6] - 具体影响需以生效判决实际执行情况为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