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硅

搜索文档
多晶硅划定能耗红线: 协鑫、通威迎来机遇 落后产能步入生死线
新京报· 2025-09-24 10:58
新能耗标准核心内容 - 国家标准委发布多晶硅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新标准 征求意见稿中1级、2级、3级能耗分别≤5、5.5和6.4kgce/kg 较现行标准≤7.5、8.5和10.5kgce/kg大幅收紧 [1] - 对应电耗标准分别为40.7、44.8、52.1度/kg 新增颗粒硅能耗标准1-3级对应3.6、4.0、5.0kgce/kg 电耗29.3、32.5、40.7度/kg [2] - 不达基准值6.4kgce/kg企业限期整改 逾期未改或未达准入值5.5kgce/kg企业将被关停 标准实施后设12个月过渡期 [1][2] 行业产能影响 - 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降至约240万吨/年 较2024年底下降16.4% 与已建成装置产能相比减少31.4% [2] - 行业产能关停超30% 产能过剩程度大幅降低 现有产能结构有序调整后 仍超出2026年预计需求150万吨约60% [2] - 多数停产产能不受短期影响 但过渡期后将有显著出清 供需格局得到实质性改善 [2][4] 头部企业竞争优势 - 协鑫科技颗粒硅能耗12-15kWh/kg 符合新标准颗粒硅1级≤3.6kgce/kg要求 [3] - 通威股份综合电耗46kWh/kg 折算能耗约5.65kgce/kg 优于三级标准6.4kgce/kg 接近二级标准5.5kgce/kg [3] - 新建产能仅协鑫科技和通威股份符合2级及以上标准 未来行业新增产能十分有限 [3] 政策背景与行业现状 - 上半年多晶硅企业开工率38.6%-44.1% 低于成本销售超14个月 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4] - 工信部对41家多晶硅企业开展节能监察 要求9月30日前报送结果 [4] - 光伏行业协会引导企业签署自愿控产自律公约 头部光伏玻璃企业7月起集体减产30% [5] 行业洗牌趋势 - 能耗新标是反内卷政策重要举措 直接明确淘汰与保留方案 [4] - 政策从能耗、价格、产能多维度构建综合治理体系 [5] - 技术领先企业获得发展先机 落后产能面临退出市场命运 [1][5]
多晶硅划定能耗红线:协鑫、通威迎来机遇 落后产能步入生死线
新京报· 2025-09-23 15:49
一场以能效为标尺的行业洗牌正在多晶硅领域上演。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获得发展先机,而落后产能 则面临退出市场的命运。 9月16日,国家标准委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硅单晶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晶硅光伏组件和逆变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三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为多晶硅生产企业划定 了明确的能耗红线。 该标准正式实施后,多晶硅单位产品能耗不达基准值要求(6.4kgce/kg)的企业将被限期整改,逾期未 改或整改后未达准入值(5.5kgce/kg)的企业将被关停。 9月22日,一位头部多晶硅企业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新能耗标准将推动行业落后产能清 退,即便是我们这样的头部企业,也存在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可以预见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受到较大 影响。" 能耗新标呈现"大幅收紧"特征 对于多晶硅生产企业来说,新能耗标准意味着生存红线的重新划定。 最新意见稿称,拟修订的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级、2级、3级分别≤5、5.5和6.4kgce/kg,相比目前 正在执行的≤7.5、8.5和10.5kgce/kg大幅收紧。 按文件中的电力对应标煤折算系数0.1229kgce/KWh,此次征求意见稿中5 ...
交银国际:料协鑫科技(03800)受惠于硅多晶国家标准新规 列为首选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7:52
政策新规 - 国家标准委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对多晶硅能耗标准提出更严格要求 实施三级分级标准 较7月行业会议标准进一步收紧 [1] - 新规实施后未达三级标准企业需限期整改 逾期未改或整改后未达二级标准企业将被强制关停 [1] 产能影响 - 新规实施后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从现有350万吨大幅减少至约240万吨 降幅达31.4% [1] - 政策展示政府通过提高技术标准淘汰落后产能 推动光伏行业反内卷的决心 [1] 技术受益 - 能耗最低的颗粒硅生产技术商将受益 [1] - 协鑫科技(03800)被列为首选受益股 [1]
高盛:料国内多晶硅价格下跌 更看好胶膜、高效模组及颗粒硅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3:48
行业价格动态 - 内地太阳能行业股价自7月初有所上升[1] - 国内多晶硅价格在7月至8月期间上涨约40%[1] - 9月企业指引进一步调升价格以弥补生产配额管控与收购产能所产生的额外成本[1] 价格预期与市场判断 - 市场已计入每公斤60元人民币的多晶硅价格水平[1] - 多晶硅价格可能较现价下跌20%至每公斤42元人民币[1] - 模组价格或维持每瓦特0.67元人民币[1] 行业竞争格局 - 需求前景疲弱导致企业需通过减价争取市占率[1] - 一线企业成本降低速度加快但被市场忽略[1] - 企业需要透过降低成本以维持竞争力[1] 细分领域投资偏好 - 更看好胶膜、高效模组及颗粒硅企业[1] - 不看好玻璃领域投资前景[1] - 予福莱特玻璃沽售评级目标价6.6港元[1] - 予信义光能沽售评级目标价1.9港元[1]
大行评级|交银国际:预计颗粒硅生产技术商将受惠于硅多晶国家标准新规 首选协鑫科技
格隆汇· 2025-09-22 03:42
政策新规 - 国家标准委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对多晶硅能耗标准提出更严格要求 能耗标准分为三级制 新规较7月行业会议时提出的标准进一步收紧 [1] - 新规实施后未能达到三级标准的企业须在限期内整改 逾期未改或整改后未达二级标准的企业将被强制关停 [1] 产能影响 - 新规实施后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从现有350万吨大幅减少至约240万吨 降幅达31.4% [1] 政策目标 - 政府通过提高技术标准淘汰落后产能 推动光伏行业"反内卷" [1] 受益技术 - 能耗最低的颗粒硅生产技术商将受益 [1] 重点企业 - 协鑫科技被列为受益首选股 [1]
通威股份,横扫400亿订单!
新浪财经· 2025-09-21 10:15
公司行业地位 - 通威集团是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也是全球水产和光伏两大行业唯一上榜企业[1] - 2025年公司以914.94亿营收第三次入榜世界500强[3] - 在行业寒冬中保持领先地位 2024年以来国内超150家光伏企业破产清算[4] 产能布局 - 公司为光伏行业少数"从硅料到组件"全产业链布局企业[5]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 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 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超150GW 组件年产能超90GW[5] - 与天合光能 隆基绿能 晶科能源均有合资公司 2024年与隆基绿能签订近400亿订单[5] 战略调整 - 2025年2月战略放弃电池片进一步扩张计划[7] - 终止原50亿收购润阳股份51%股权计划 避免专利纠纷和东南亚工厂停产风险[7] - 2024年全年和2025年上半年合计亏损约119.94亿 亏损幅度大于TCL中环 天合光能 晶科能源等同行[7] 硅料业务影响 - 硅料为产业链中最赚钱环节 2022年子公司四川永祥净利润343亿 占通威股份总净利润133%[9] - 2024年以来多晶硅价格下降幅度达35%-40%[9] - 2025年上半年四川永祥亏损29.53亿 占公司总亏损60%[9][10] 财务运作 - 2025年7月为四川永祥融资49.16亿缓解现金流压力[10] - 通过左手止损50亿收购 右手融资50亿 账上资金多留存近100亿[11] - 2025年上半年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332亿 较2024年底增加39亿[13] 成本控制 - 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14.5亿 同比下降37.33%[15] - 多晶硅生产成本维持在26-29元/kg区间 高于协鑫科技颗粒硅的25.31元/kg[17] - 旗下永祥新能源新增1万吨/年粒状硅中试线 最终形成10.1万吨多晶硅产能[19] 行业竞争格局 - 通威股份以现金稳定性应对周期 协鑫科技以技术降本应对周期[15][19] - 多晶硅成交均价虽提升 但下游采购积极性仍不高 短期价格反弹可能性较小[15] - 成本控制能力成为穿越行业周期的制胜关键[15]
周观点:国内算力加速迭代与部署,关注AIDC产业链-20250921
华泰证券· 2025-09-21 07:55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8] 核心观点 - 国内算力加速迭代与部署,关注AIDC产业链,电源及液冷环节需求增长[1] - 新能源车看好锂电池及材料环节机会,固态电池产业链受关注[2][13] - 储能出海订单超208GWh,国内企业出海获得业绩增量[2][15] - 光伏反内卷政策成果显著,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涨[2][17] - 风电多个海上项目推进招中标流程,国内外海风装机高增可期[2][22][24] 子行业观点总结 新能源车 - 看好锂电池及材料环节机会,受益于下游商用车及国内储能需求共振[2][13] - 预计Q3电池企业排产环比中速增长,锂电材料环节Q3盈利改善[13] - 固态电池产业进展积极,SK On建成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孚能科技计划2026年量产第三代半固态电池,松下计划2027财年推出固态电池样品[13] 工控 - 国内算力加速迭代与部署,关注AIDC产业链[2][14] - 华为发布昇腾芯片roadmap及超节点产品,拉动数据中心产业链需求增长[1][14] - 建议关注电源及液冷两大环节,电源系统向高密度、高效化升级,液冷技术从可选变为刚需[1][14] 储能 - 25年以来储能出海订单超208GWh,看好国内企业出海[2][15] - 1-9月中国企业海外储能合作签约189份,累计规模超208.1GWh,中东地区占54.1GWh,澳洲占41.0GWh,欧洲占40.3GWh[15] - 头部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和海辰订单规模达91.2GWh,占比接近50%[15] - 内蒙古明确新增数据中心绿电消费比例超80%,重点用能行业绿电消费比例超30.7%,带动储能增量需求[16] - 广东鼓励新能源企业配置或租赁储能设施,美国储能迎来抢装,欧洲大储工商储起量[16] 光伏 - 反内卷政策成果显著,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涨[2][17] - 多晶硅N型复投料/N型致密料/N型颗粒硅均价分别为5.32/4.97/4.95万元/吨,环比上涨8.57%/8.75%/3.13%[17] - N型G10L/G12R/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1.32/1.40/1.68元/片,环比上涨3.13%/1.45%/5.00%[17] - 电池片主流价格0.29-0.30元/W,环比上涨0.01元/W,组件主流价格0.66-0.68元/W,环比持平[17] - 国家标准委提高多晶硅能耗标准,硅料能耗一、二、三级标准分别为5、5.5、6.4kgce/kg,高于2024年行业平均电耗6.69kgce/kg[19] - 京东方钙钛矿电池实验室效率突破至27.21%,刚性组件推出1.2×2.4m²、功率505w产品,柔性组件打造1.1×2.3m²、厚度小于0.4mm、功率超340w产品[21] 风电 - 多个国内海上风电项目推进招中标流程[2][22] - 唐山海上风电场电缆及附件采购项目总装机容量304MW,国家电投山东半岛项目603.5MW,中国海洋石油集团项目总容量600MW和1500MW,中广核辽宁项目500MW[22] - 三一重能在德国和西班牙获得首批西欧风电订单,德国项目安装两台5MW机组,西班牙项目供应一台6.25MW机组[24] - 挪威浮式风电招标仅收到两份投标申请,中船科技签约4000万美元/年绿色甲醇销售合同,最高可增至1.2亿美元/年[23] 重点公司及动态 - 协鑫科技颗粒硅成本优势显著,市占率稳步提升,与无极资本达成战略融资协议募集约7亿美元[2][10][26] - 阳光电源光储龙头地位稳固,AIDC加速布局,25Q2收入244.97亿元,同比增长33.1%,归母净利39.08亿元,同比增长36.5%[2][10][27] 市场表现 - 一周内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板块涨跌不一,风电指数领涨5.35%,电力设备指数涨3.61%,新能源汽车指数涨2.42%,锂电池指数跌1.22%,光伏指数跌1.06%[29][31] - 行业涨幅前十公司包括杭电股份涨43.81%、威腾电气涨21.53%、扬电科技涨19.89%等[11] - 行业跌幅前十公司包括远程股份跌11.77%、动力源跌9.01%、蓝海华腾跌8.34%等[12] 产业链数据 - 锂电产业链价格多数持平,部分材料小幅上涨,钴酸锂4.35V涨0.3万元/吨至23-23.5万元/吨,三元前驱体523/622/811分别涨0.2/0.1/0.2万元/吨,碳酸锂电池级涨1.3%至7.22-7.42万元/吨[30][33] - 六氟磷酸锂国产涨0.1万元/吨至5.55-5.95万元/吨,硫酸钴涨0.3万元/吨至5.65-5.85万元/吨[30][33]
协鑫科技(3800.HK):引入战略投资者 增资约7亿美元
格隆汇· 2025-09-19 04:36
战略融资协议 - 公司与无极资本达成战略融资协议 通过定向增发配售约47.36亿股 每股价格1.15港元 募集资金54.46亿港元(约7亿美元)[1] - 认购股份相当于扩大后总股本的14.26% 无极资本具有中东主权基金背景 双总部设于香港和阿布扎比[1] - 融资资金将用于强化收储资金储备 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 以及优化资本结构和补充营运资金[1] 资金用途与业务发展 - 资金重点投向三个方面:供给侧改革资金储备 硅烷气第二曲线发展 以及资本结构优化[1] - 硅烷气产能全球第一 主要用于半导体、光伏和锂电领域 旨在实现海外替代[1] - 公司颗粒硅成本与能耗优势显著 市占率有望稳步提升[1][2] 行业供给侧优化 - 硅料是光伏反内卷的核心环节 Q4供给侧优化可期 价格仍有向上空间[2] - 能耗管控加强 国家标准委收严硅料能耗标准 各地需在9月底报送能耗结果 高能耗产能或面临管控整改[2] - 产能收储与市场化减产并行 Q4枯水期企业开工率下降 低开工率导致单位折旧和费用上升 可能推动价格回升[2] 盈利与估值展望 - 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3.04亿元、12.76亿元和21.40亿元[2] - 基于2026年45倍PE估值 结合港元兑人民币汇率1:0.91 维持目标价2.22港元[2] - 行业自律效果良好叠加供给侧政策落地 公司盈利弹性较大 半导体和钙钛矿IPO可能贡献投资收益[1][2]
交银国际:看好内地光伏行业“反内卷”推进 首选协鑫科技
智通财经· 2025-09-19 03:31
行业政策 - 多晶硅能耗标准超预期收紧 反映出政府对光伏反内卷的坚定决心 并以提高技术标准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手段 [1] - 棒状硅1/2/3级综合能耗标准定为5/5.5/6.4kgce/kg 相比7月会议透露的5/6/7.5kgce/kg进一步大幅收紧 [1] - 标准正式实施后 不符合3级标准的企业将被限期整改 逾期未改或整改后未符合2级标准的企业将被关停 [1] 行业影响 - 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降至约240万吨 相比已建成产能350万吨大幅减少31.4% [1] - 继续看好光伏行业反内卷推进 [1] 公司观点 - 首选能耗最低的颗粒硅龙头协鑫科技(03800) [1]
协鑫科技拟募资逾50亿港元 将设专项基金整合低效低质产能
中国经营报· 2025-09-18 12:47
战略融资 - 公司通过定向增发约47.36亿股募集54.46亿港元(约7亿美元)资金 与无极资本达成战略融资协议 [2] - 融资用途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资金储备 以及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 [2] - 双方将联合发起设立专项产业基金 聚焦整合行业内低效低质过剩产能 通过市场化收购、专业化重组及创新性升级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产能集中 [2] 反内卷行动 - 公司积极推进多晶硅领域供给侧改革 支持光伏行业反内卷 [2] - 头部企业正牵头推进多晶硅收储计划 践行反内卷行动 [2] - 多晶硅限价限产、能耗管控、收储并购等措施相继推出 多晶硅价格出现快速反弹 释放供需格局改善信号 [2] 能耗新规影响 - 多晶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新规发布 规定现有限定值和新建准入值 不符合新标产能有望退出市场 [3] - 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降至约240万吨/年 较2024年底下降16.4% 与已建成装置产能相比减少31.4% [3] - 能耗新标严格执行将实质性改善多晶硅供需格局 [3] 第二增长曲线 - 融资将用于强化以硅烷气为核心的第二曲线 公司拥有全球第一的硅烷气产能和产量 [3] - 硅烷气需求提升源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对电子特气需求增加、TOPCon电池向BC电池转型、锂电行业固态/半固态电池应用及显示面板对高品质要求 [3] - 通过硅烷气打造新增长极 形成颗粒硅、硅烷气等多业务协同发展格局 [4]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57.35亿元 净亏损17.76亿元 [5] - 同期EBITDA约3.8亿元 同比增长325.8% [5] - 颗粒硅平均生产现金成本(未含税)降至25.31元/公斤 较一季度降低6.5% [5] 行业展望 - 随着生产成本持续降低和产业链价格企稳回升 公司有望在多晶硅企业中率先实现扭亏为盈并获得超额收益 [5] - 多晶硅领域仍普遍呈现亏损局面 降本增效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和提升利润的重要措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