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组件

搜索文档
高盛再抛核弹观点:硅料价格将下行20%??
搜狐财经· 2025-09-22 02:56
高盛对硅料价格和光伏行业的观点 - 高盛看空硅料价格 预计下跌20%至4.2万元/吨 [1] - 高盛上调2025-2026年光伏企业资本开支预期15%至同比增幅-49%和0% [1] - 高盛不看好上游产业链 较看好辅材及高效组件企业 [1] 硅料价格下跌原因 - 需求疲软 预计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上半年中国组件厂实际需求下降40-45% [3] - 一线龙头企业现金成本继续下降10%至25元/公斤 [3] - 测算成本时需弥补配额制和收购尾部产能的代价 [3] 硅料企业成本状况 - 大全能源2025年上半年产量50,821吨 同比下降60.06% [4] - 单位销售价格31.20元/公斤 同比下降33.63% [4] - 单位成本55.07元/公斤 同比上升19.80% [4] - 单位现金成本37.66元/公斤 同比下降6.57% [4] - 现金成本优化但销售成本同比上行20% 折合每公斤成本上行5元 [4] 对高盛观点的质疑 - 高盛仅以现金成本为参考过于简单 需考虑全成本及开工率下行导致的生产成本提高 [5] - 政策后光伏需求总是超预期 全球硅料硅片产能本土化稀缺可能加快中国出口 [5] - 组件排产整体平滑 实际产业链需求维持平稳 [5] - 适当下调收益率目标及机制电价政策平稳有利于重拾光伏装机需求 [6] - 当前硅料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5.32万/吨 环比上涨8.57% [7] 行业自律与成本分析 - 跌破现金成本是违反经济学逻辑的罕见状态 [8] - 限产和不低于成本价销售可避免严重供需矛盾和累库 [9] - 成本需考虑未开工产能的折旧摊销费用平摊 [9] - 收购尾部产能导致的费用增高应记录为代价和成本 [9] 下游产业链前景 - 辅材盈利取决于整体组件盈利 胶膜等环节存在严重供需矛盾 [10] - 高效组件需求溢价主要局限在部分高端市场 受资金供给限制 [10] - 上游不能控产保价成功则下游难有大的起色 [11] 行业变革预期 - 行业自律可能将行业拉回盈亏平衡点 优秀企业微利 三四线企业稍亏 二线企业盈亏平衡 [14] - 一二线龙头企业可能凭借现金流恢复加快优质产能投放 [14] - 头部企业2.0产线改造需要单GW 1亿元 当前缺乏改造资金而非技术问题 [14]
光伏行业反内卷点评及投资线索更新
2025-07-23 14:3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光伏行业 - **公司**:协鑫科技、新特、大全、东方希望、金诺、隆基、晶科、晶澳、爱旭、天合、迪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反内卷行动** - **背景和现状**:2025年6月底开始发酵,产业链价格和股价积极反馈,集中在产能管控和价格引导[3] - **分歧减少**:2024年至今,尤其近三周,各部门发布政策、召开会议,各方积极参与推动政策落实[5] - **产能管控**:无明确方案,流传方案含募集资金、收购产能及定价,硅料企业、MC机构及下游组件公司可能参与出资,推进顺利[6] - **价格引导**:采用标杆成本作为最低售价,建立权威价格制定机制,替代参考Infolink的方法[7] - **产业链价格博弈**:各环节自上而下报高价,上游硅料率先跳涨,中下游跟进,怕被罚避免价格与成本倒挂,成交量少[8] - **库存与成交量**:硅片及组件环节一体化公司有十几万吨硅料库存,预计未来一个月成交量增加,无政策市场自发执行也能看到均衡价格[8] - **硅料价格影响**:上涨至40多元或60多元提升相关公司盈利能力,硅料环节股票反弹,组件环节涨幅小,乐观情景下部分公司市值显著增长[10] - **投资机会** - **乐观情景**:60元硅料价格及合理盈利水平下,协鑫、新特、大全美股等市值增长,组件一体化公司有合理估值[11] - **关注因素**:政治局会议是否提及方案,基本面成交放量情况影响权益市场表现[12] - **新技术发展** - **组件环节**:新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发展,应对政策挑战,关注动态及应用前景[13] - **高功率组件**:未来半年到一年有明显体现,爱旭已在财报体现,隆基、晶科、晶澳有相关计划[14] - **高效组件技术**:导致成本和售价曲线陡峭化,带来超额溢价,行业修复及龙头投产将在财报体现[16] - **铜浆料等新技术**:比例增大,技术迭代有加工费通胀过程,年底部分龙头公司组件采用高浓度或云母浆料产品[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金科预计年底四五十条产能达640瓦,明年大部分达650瓦以上,部分达670瓦[15] - 晶澳转债下修,进行港股IPO,审核约10多亿Reits,若成功改善现金情况,偿还授信,成本和效率领先[15] - 高功率组件发展较慢,预计一到三家公司显著体现优势[14] - 高效组件技术过去因扩张过度超额利润不明显,行业修复及龙头投产将改变[16] - 迪科公司股价悄然上涨40%[18] - 除硅料外,高效组件是长期稳健投资路线,各环节业绩弹性空间有吸引力[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