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

搜索文档
“铜牛”再临,江西的机会来了?
虎嗅· 2025-09-13 02:39
铜价上涨驱动因素 - 铜需求激增主要源于AI数据中心关键部件材料需求增长 叠加美国对多款进口铜产品征收50%关税推高价格 [3][9] - 纯电动车用铜量为燃油车的4倍 铜在电动车锂电池、电磁扁线及高压线束中不可或缺 [8] - 英伟达Blackwell芯片采用铜互连技术 强调其在降成本和性能上的优势 [8] 江西铜产业地位 - 江西铜材产量达636.2万吨 居全国第一 为第二名浙江产量的近2倍 [12] - 江西铜矿储量占全国逾10% 仅次于西藏(超40%)[11] - 鹰潭铜产业营收达4600亿元 占全国铜工业15% 铜材产量646.7万吨全国第一 [19] 核心企业及资源分布 - 江西铜业A股总市值突破1000亿元 拥有德兴铜矿(年产铜金属超15万吨)[2][16] - 紫金矿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32.9亿元 为江西铜业的5.6倍 全球铜资源量达1.1亿吨 [27][28] - 国内主要铜企包括云南铜业(普朗铜矿、大红山铜矿)、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10] 产业链延伸与集群发展 - 上饶有色金属规上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超四成 2023年营收突破2100亿元 [17] - 鹰饶抚昌铜基新材料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为全国铜行业唯一国家级集群 [21] - 光伏产业推动上饶2023年营收突破1500亿元 晶科能源2006年落地为关键节点 [36] 资源禀赋与战略意义 - 江西已查明153种矿产资源 80种保有资源量全国前十 涵盖钨、稀土、铜等战略资源 [24] - 中国铜消费量占全球50%以上 外采度连续十年超85% 全球铜储量8.8亿吨主要分布于北美、拉美及中非 [30][31] - 铜价被视为经济晴雨表 需求与价格直接反映经济活动状况 [6]
向新而行|中国“新三样” 造福全世界
央视网· 2025-09-12 23:57
新能源汽车行业 - 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突破1000万辆 成为全球首个达成此目标的国家[1]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1] - 2025年上半年"新三样"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2.7%[1] 锂电池行业 - 锂离子电池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世界第一[1] - 全球70%以上锂电池在中国生产[1] - 2023年"新三样"产品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1] 光伏行业 - 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居世界首位[1] - 为全球提供70%光伏组件和60%风电装备[1] - 2024年"新三样"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良好态势[1] 国家政策支持 - 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1] - "十四五"期间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1] - 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中国制造增添新亮色[1]
新股消息|亿纬锂能(300014.SZ)拟港股上市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相关主体偿债能力等事项
新浪财经· 2025-09-12 21:09
公司历史沿革与股权合规性 - 证监会要求亿纬锂能补充说明公司前身设立至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期间的历史沿革 [1] - 需就期间历次股权变动是否合法合规出具明确结论性意见 [1] 控股股东稳定性与股票质押 - 要求结合股票质押原因、合同履行情况及相关主体偿债能力说明质押不影响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地位的具体依据 [1] - 需律师核查并出具明确法律意见 [1] 股东结构与关联关系 - 需按照《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境外发行上市类第2号》说明现有股东基本情况 [1] - 必须披露现有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1] - 如无法核查需说明具体原因 [1] 公司组织架构与经营范围 - 要求在法律意见书中补充下属公司及分支机构情况 [1] - 需说明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 [1] 股权结构变动情况 - 需列表说明未行使超额配售权和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下本次发行前后股权结构对比 [1] 上市合规性审查 - 需结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说明是否存在《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禁止性情形 [2] 公司业务概况 - 亿纬锂能深耕锂电池领域 [2] - 公司以立体研发和市场体系互相促进和渗透 [2] - 同时拥有消费电池、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核心技术和全面解决方案 [2]
亿纬锂能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相关主体偿债能力等事项
智通财经· 2025-09-12 12:56
公司境外上市备案进展 - 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9月12日公布对亿纬锂能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的补充材料要求 [1] - 公司已于2025年6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1] 监管关注重点事项 - 需补充说明公司前身设立至整体变更期间历史沿革及历次股权变动的合规性 [1] - 需结合股票质押原因 合同履行情况及主体偿债能力说明控股股东地位稳定性依据 [1] - 需按照监管规则说明现有股东基本情况及关联关系 如无法核查需说明原因 [1] - 需补充说明下属公司及分支机构情况 并说明经营范围是否涉及2024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领域 [1] - 需列表说明未行使与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情形下的发行前后股权结构对比 [2] - 需结合2025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说明是否存在境外发行上市禁止性情形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深耕锂电池领域 建立立体研发和市场体系 [2] - 同时拥有消费电池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核心技术及全面解决方案 [2] - 在三大业务领域均具强劲竞争力 建立覆盖材料 电芯 BMS 系统的全体系研发平台 [2] - 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生活 绿色交通 能源转型等领域 [2]
新股消息 | 亿纬锂能(300014.SZ)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相关主体偿债能力等事项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2:51
公司上市申请进展 - 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9月12日要求亿纬锂能就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 涉及历史沿革合规性 股东结构及经营范围等事项[1] - 公司已于2025年6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1] 监管问询具体事项 - 需补充说明公司前身设立至股份制改造期间历史沿革 并论证历次股权变动合法性[1] - 要求结合股票质押原因 合同履行情况及主体偿债能力 论证控股股东地位稳定性[1] - 需按监管规则披露现有股东基本情况及关联关系 对无法核查部分要求说明原因[1] - 要求补充下属公司及分支机构经营情况 说明是否涉及2024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领域[1] - 需列表说明未行使/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两种情形下的发行前后股权结构对比[2] - 需结合2025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论证是否存在境外上市管理办法第八条禁止性情形[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深耕锂电池领域 建立立体研发与市场体系 拥有消费电池 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核心技术及全面解决方案[2] - 产品应用覆盖智慧生活 绿色交通 能源转型领域 具备从材料 电芯到BMS系统的全体系研发平台[2]
厦门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9-12 11:42
福建厦门港海润码头,53台巨型"充电宝"乘船驶往海外。"这是我们生产的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 今年公司已出口2500多台储能集装箱。"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程说。 今年前8月,福建省锂电池出口总值872.29亿元,同比增长19.01%,全省锂电池90%以上经厦门港出 口。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考察时指出:"福建和厦门要适应 形势发展,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为扩大高 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厦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 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实现制度型开放水平全面提升。2024年,厦门有29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获国 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 破除"梗阻",货物贸易更加自由便利—— 瞄准堵点,厦门发布《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指南》,破解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 运无人敢运、港区操作能力不足、码头无人敢放等问题。得益于此,海辰储能公司业务拓展到20多个国 家和地区。 "从适应规则到制定规则,《指南》为集装箱式储能系统海运规范出口提 ...
道氏技术: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李晶泽教授开展为期3年的共同研究推进公司金属锂负极实现产业化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09:42
技术合作与产业化推进 - 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李晶泽教授团队开展为期3年的共同研究 旨在推进金属锂负极产业化 [1] - 合作团队规模包括副教授、博士后、博硕士研究生共20余人 [1] - 李晶泽教授拥有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博士学位 曾于日本多所高校从事研究 2007年以特聘教授身份加入电子科大及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1] 合作方学术背景与技术实力 - 李晶泽教授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1] - 教授在锂电池材料领域拥有原创性成果 学术履历丰富 [1] - 团队依托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 [1]
孚能科技上市5年累亏45亿 实控人变更后营收下滑存货上升
新浪财经· 2025-09-12 06:28
行业整体表现 - 多数A股锂电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实现增长 但净利润呈现明显两极分化态势 [1] - 主要锂电上市公司中仅孚能科技出现营收下滑 同比下降37.6% [1][3] 孚能科技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43.5亿元 同比下降37.6% 为行业内唯一营收下滑企业 [1][3] - 归母净利润亏损1.6亿元 虽然亏损同比缩小14.92% 但已连续五年亏损 [1] - 自2020年上市以来累计亏损额达45亿元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20.28亿元 同比下降49.92% [4] - 扣非净利润亏损1.9亿元 同比下降8.7% [3] 存货与产能状况 - 存货35.65亿元 同比增长58% 存货周转天数149.27天 同比上升71% [4] -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7.4GWh 同比增长215.1% 市占率1.4% [7] - 2023年末规划产能55GWh 2024年末规划达到100GWh [7] - 赣州和广州基地设计产能各15GWh 部分产线已投产 其余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 [7] - 产能利用率可能不足 新增产能处于爬坡和良品率提升阶段 [7] 股权变动与股东行为 - 2025年1月发生重大控制权变更 控股股东变更为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广州市人民政府 [7] - 2023年7月原控股股东香港孚能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5%股份 [8] - 随后其他股东江西立达等宣布减持不超过3.84%股份 上杭兴源拟减持不超过2.99%股份 [8] 国资入主后的发展挑战 - 广州工控入主后提供资金支持、财务协调、研发合作等多维度赋能 [8] - 面临技术投入与盈利能力的平衡挑战 固态电池产业化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8] - 公司至今未能证明其可持续盈利能力 [8]
锂电中报|欣旺达核心业务利润下滑回款情况继续恶化欲赴港再融资
新浪财经· 2025-09-12 06:0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269.9亿元 同比增长12.8% 归母净利润8.6亿元 同比增长3.9% 但扣非归母净利润5.8亿元 同比下降28.0% 第二季度单季降幅达39.61% [1] - 毛利率15.79% 同比下降4.77个百分点 净利率0.91% 同比大幅下降46.81% [1] - 动储电池业务收入76亿元 单Wh均价约0.5元 毛利率9.8% 同比减少1.9个百分点 业务亏损约4.3亿元 对应单Wh亏损近0.07元 [1] 现金流与资本支出 - 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10.4亿元 同比下降39.8% 其中二季度经营性现金流-4.9亿元 同环比分别下降149%和132% [2] - 资本开支41.6亿元 同比上升27.5% 资本性支出持续高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 [1][2] 应收账款状况 - 应收账款高达164亿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20.6%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07天 较2024年同期上升12.6% [2] - 应收账款/营业收入比值持续增长 近三期半年报分别为49.95%、55.27%、59.8% [2] - 应收账款/资产总额占比持续增长 近三期半年报分别为14.08%、16.14% [2] 负债与融资活动 - 资产负债率达到65.46% 同比上升5.18个百分点 有息负债为258.1亿元 同比增长26.25% [2] - 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计划成为国内第三家实现"A+H"两地上市的锂电池企业 [2] 产能利用率 - 整体产能利用率出现下滑 消费类电池从2022年的94.2%降至2025年一季度84.3% [3] - 动力类电池产能利用率从83.5%跌至53.6% 产能与需求错配造成资源浪费 [3] 历史业务状况 - 欣旺达动力累计亏损超50亿元 成为母公司利润拖累项 分拆上市计划搁浅 [2]
锂电中报|亿纬锂能动储电池双线失守产能利用率下滑有息负债新高欲再赴港募资
新浪财经· 2025-09-12 06:0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1.7亿元 同比增长30.06% [1] - 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下降近25% 扣非净利润11.57亿元 同比下降22.82% [1] - 负债率升至62.57% 有息负债约315亿元 同比增长20% 有息资产负债率达28.49%创历史新高 [3] - 货币资金约70亿元 经营现金流净额常年小于资本开支 收现比2024年已不足80% [3] 市场份额变化 - 动力电池国内市占率跌至第五 全球市占率仅2.8% [1] - 2025年前7个月动力电池市占率4.16%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市占率达65% [1] - 储能电池出货量2025年上半年被海辰储能反超 从2024年行业第二降至第三 [1] 产能状况 - 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96.14%降至2024年底69.2% [2] - 2023年底产能84GWh 预计2025年新增产能126GWh 总产能将达210GWh [2] 海外业务 - 境外收入占比从2021年51.0%持续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24.3% [2] 融资活动 - 上市以来累计直接融资约200亿元 [3] - 宣布将赴港IPO募集资金用于匈牙利及马来西亚项目建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