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瑞银:美国之外,何处寻觅投资机遇?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9-03 04:14
全球股市展望 - 全球股市自4月以来反弹28% 但近期大型科技公司因投资过度和估值过高问题增长势头减弱 市场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可能上升[2][3] - 建议股票配置不足的投资者逐步增加敞口 布局美国之外精选市场领域[2] 欧洲市场投资机会 - 欧洲投资六大路径主题涵盖防御性企业 受益德国财政支出增加的企业 以及国防开支扩大企业[4] - 青睐盈利能力高 收益韧性强 资产负债表稳健或具备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欧洲优质股票[4] - 瑞士优质股息型股票有助于提高投资组合收益水平[5] 亚洲市场投资机会 - 中国科技板块受益于人工智能应用普及 自下而上基本面改善和国内政策支持[6] - 印度股市对美国关税政策敏感度较低 预计未来两年盈利实现两位数增长[6] - 新加坡股市具有吸引力 支撑因素包括本币走势强劲 高股息收益率和股市改革推进[6] 人工智能发展 - 深度求索推出V3.1模型 采用创新计算处理方式兼容中国自主研发芯片 标志人工智能自主可控进展[8] - 全球约三分之一工作任务可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化 对应劳动力价值占比50% 人工智能供应商可获取约10%价值 年营收机遇规模达1.5万亿美元[9] 历史表现数据 - 过去35年间 MSCI欧洲优质指数年均表现比MSCI欧洲指数高出2.0个百分点 且波动性更低[9]
蔚来绩后一度涨超4%,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上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02:23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早盘集体上涨 黄金板块震荡走高 机器人概念盘中活跃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跟随指数上涨 持仓股阿里健康 蔚来 京东健康 理想汽车 百度集团 京东集团等涨幅居前 [1] - 蔚来股价绩后一度涨超4% [1] 蔚来公司业绩 - 第二季度收入总额达190.09亿元 同比增长9% [1] - 调整后净亏损为41.27亿元 同比减亏9% [1] - 汽车交付量为7.21万辆 同比增长25.6% [1] - 第三季度收入预计在218亿元至229亿元 [1] - 8月交付新车31305辆 同比增长超55% 交付量创历史新高 [1] 新能源汽车行业 - 零跑 小鹏 蔚来单月交付量均创历史新高 [1] - 新发布车型销量表现较好 带动整体销量持续增长 [1] - 蔚来L90爆款上量 公司9-12月新车周期更加密集 [1] - 全新ES8和后续新车有望继续沿用爆款路线实现热销 [1] - 规模效应释放和内部降本增效等均为关键边际变好 [1] 资金流向与投资机会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突破万亿港元 近期主要流向港股AI核心资产 [2] - 南向资金已连续8日净买入阿里巴巴 [2]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标的指数囊括30家港股科技龙头 软硬科技兼备 [2] - 成分股深度聚焦AI产业链上中下游 阿里 腾讯 小米 美团 中芯国际 比亚迪等有望成为中国科技股"七巨头" [2]
瑞银:10月底或为A股行情分水岭,可关注两大投资主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01:48
市场表现与流动性分析 - A股三大股指9月2日集体收跌 深证成指和创业板跌幅超2% [1] - 年初至今上证指数涨幅超15% 自7月以来出现强势反弹行情 [1] - 8月A股日均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多个交易日成交额超3万亿元 较7月明显放量 [1] - 当前流动性驱动行情中散户参与度不高 主要以高净值客户和量化资金为主 [1] 政策预期与市场展望 - 10月底政治局会议可能成为A股行情分水岭 重点关注消费、行业反内卷和房地产政策信号 [2] - 港股8月表现相对疲软 恒生指数涨幅1.23%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4.06% [2] - A股相比港股具有更大上行空间 因流动性潜力更大且港股盈利持续下修 [2] 投资策略与板块配置 - 建议港股延续杠铃策略 A股采取板块先行策略 [2] - 关注"反内卷"主题投资机会 锂矿、光伏和化工板块估值偏低 行业出清后盈利改善将带动估值修复 [2] - 科技板块引领的上涨通常能持续一年 TMT板块值得重点关注 [2] 个股选择标准 - 科技行业龙头企业具有显著规模效应 体现在研发能力和客户议价权等方面 [3] - 建议横向对比美国龙头公司来寻找潜在大龙头企业 [3]
沪深港通新规实施后特大单抢筹个股分析
新浪财经· 2025-09-03 01:30
自2024年8月19日起,沪深港交易所将实施新的交易信息披露机制,旨在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信 心。根据最新公告,沪股通交易日结束后,将对外披露当日的沪股通成交总额、成交笔数、ETF成交 额,以及前十大成交活跃证券及其成交额。同时,这些数据还将按月和年度汇总,进一步加强市场数据 的可获取性和可分析性。 2023年9月2日的交易数据显示,特大单买入的前20只个股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些个股的买入情况 反映了机构投资者的最新偏好与市场热点,成为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交易所提供的数据, 特大单买入的个股主要集中于科技、消费和医药等领域,显示出市场对相关行业持续看好的趋势。 在特大单卖出的个股方面,9月2日的数据同样展示了市场的动态变化。此次卖出榜单中,行业分布较为 均匀,但以消费和金融类股票为主,显示部分投资者在短期内可能选择锁定利润或调整持仓策略。此类 卖出行为也反映了市场的流动性,以及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的不同判断。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ETF炼金师) 此外,沪深股通和港股通的成交情况也值得关注。9月2日的数据显示,沪深股通十大成交股吸引了较大 的资金流入,表明外资对A股市场的持续关注和信心。相比之下 ...
全线避险,黄金历史新高!
Wind万得· 2025-09-02 23:09
美股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249.07点(跌幅0.55%)至45,295.81点,标普500指数下跌0.69%至6,415.54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最大达0.82%至21,279.63点 [1][3] - 科技股权重板块领跌,英伟达股价下跌约2%,亚马逊和苹果分别下跌接近1% [7] - 八月标普500创下五次历史新高,年内累计达20次,月度涨幅接近2%,但九月开局疲弱 [8] 避险情绪与资产表现 - 黄金价格上涨1.6%至3,532美元/盎司,市场避险情绪浓厚 [1] - 美国国债收益率显著上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跳升至4.27%,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突破4.97% [7] - 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2bp,10年期上涨4bp [5] 政策与法律不确定性 -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时期全球性关税大部分非法,可能引发数十亿美元关税退还,加剧财政压力 [7] - 市场关注美联储政策动向,交易员预计9月降息25基点可能性为90% [11] - 美联储鸽派阵营增强,库格勒辞职后米兰可能接任,叠加鲍曼和沃勒转向鸽派 [11] 季节性因素与历史规律 - 九月为美股历史上表现最疲弱月份,标普500过去五年平均下跌4.2%,过去十年平均跌幅超2% [8] - 当前标普500远期市盈率升至22倍,处于历史高位区间 [9] - 历史数据显示标普500在创历史新高后12个月平均回报12%,三年平均回报38% [9] 大宗商品市场动态 - 机构看涨黄金,德商银行预计明年年底金价达3,600美元/盎司,BMO资本市场认为技术阻力位突破后可能创新高 [15] - 原油市场交投清淡,欧佩克+预计维持10月产量不变,国际能源署警告年底全球石油供应过剩 [15] - 红海地缘紧张和俄罗斯炼厂遇袭推升供应中断风险,欧洲制造业回暖支撑需求前景 [13] 企业盈利与配置建议 - 美国企业盈利持续强劲,瑞银建议在回调中增加科技、医疗、公用事业和金融板块配置 [9] - 投资者关注8月非农就业报告,作为美联储9月政策会议关键参考 [9]
基金高点买入必亏?这才是最大的投资误区!
搜狐财经· 2025-09-02 21:49
行业基本面 - 新能源行业2021年板块指数涨幅超50% 截至2023年仍保持年化15%以上收益 [2] - 医药基金2020年因疫情冲击创净值高点 2023年创新药研发突破带动净值再创新高 [4] - 行业政策红利期、技术迭代突破瓶颈及市场需求持续性为关键决定因素 [2][4] 基金经理管理能力 - 过去5年主动管理型基金平均跑赢指数基金12个百分点 [6] - 晨星评级五星基金中87%的基金经理任职年限超过5年 年均换手率低于3倍 [6] - 基金经理通过仓位调整(如2022年某消费基金权益仓位从90%降至65%)、选股能力及衍生品对冲实现风险控制 [6] 基金定投策略 - 对沪深300指数月定投 过去10年任意时点持有3年正收益概率达82% [6] - 定投可实现"低价多买、高价少买"的数学原理 降低持仓成本 [6] -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定投案例显示累计收益率18% 较一次性买入收益高15个百分点 [6] 资产配置方案 - 股债平衡组合(60%权益+40%债券)在2022年将亏损控制在8%以内 相较股票型基金20%亏损显著优化 [9] - 跨市场配置通过A股、港股、美股基金及QDII工具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9] - 格雷厄姆指数大于2时标志市场进入安全区间 [9] 投资者类型策略 - 新手投资者建议采用指数定投(如沪深300、中证500) 每周500元并设置15%目标收益率止盈 [9] - 风险敏感型投资者可采用核心(60%平衡型基金)+卫星(40%行业主题/QDII基金)组合 设置10%强制止损线 [11] - 高净值投资者可配置不超过总资产20%的私募股权基金 选择5+2年存续期结构 [11] 认知误区警示 - 历史高点与未来高点无必然关联 2021年5000点沪深300市盈率15倍远低于2007年6000点时的50倍 [12] - 管理费1.5%与0.5%的基金在20年后收益差距达23% 建议选择C类份额或管理费低于1%的指数基金 [13] - 定投10年以上投资者平均年化收益较3年投资者高出5-8个百分点 凸显长期资金需匹配长期策略 [14]
洗盘!不出意外的话,周三,A股会迎来大涨了
搜狐财经· 2025-09-02 13:21
市场走势分析 - 上证指数日内波动较大但收盘仅微跌0.45% [1] - 市场出现明显高低切换 资金流入银行及白酒等蓝筹权重股 [1][3] - 成交量维持3万亿高位 筹码交换充分且换手率高 [3] 资金流向变化 - 资金从抱团权重股撤离并调仓至金融消费等蓝筹板块 [1][5] - 白酒板块持续2个月上涨 资金暗中吸筹推动重心上移 [3] - 科技板块因过度拥挤且获利盘较多 资金逐步撤离并筑顶 [3][5] 指数前景预测 - 大盘指数预计将继续震荡拉升并创新高 [1][5] - 上证指数回调后有望突破3900点并剑指4000-4153点高位 [3][7] - 指数牛市未结束 但约3000家个股可能缺席上涨行情 [5] 板块表现分化 - 金融消费板块将主导指数拉升行情 [5] - 科技板块需通过反复砸盘拉升制造抄底机会以实现出货 [5] - 市场呈现指数上涨与个股普跌的分化格局 [5] 交易策略调整 - 资金逐步减仓科技股并转向消费板块 [3][5] - 采用日内交易或网格策略应对冲顶行情 [7] - 预期回调后抄底标的将以宽基指数基金为主 [7]
国泰海通|海外策略:港股可选消费板块盈利预期下修
市场表现 - 全球股市涨跌不一 MSCI全球下跌0.4% 其中发达市场下跌0.4% 新兴市场下跌0.6% [2] - 法国10年期国债利率大幅上升 银价在大宗商品中涨幅居前 [2] - 美元升值 英镑贬值 日元持平 人民币升值 [2] - 港股材料板块领涨 美股能源板块表现偏强 [2] 交投情绪 - 全球股市交投活跃度普遍提升 恒指 标普500 欧洲Stoxx50 日经225成交量上升 仅韩国Kospi200成交下降 [2] - 港股投资者情绪环比下降但仍处历史高位 美股投资者情绪下降且处于历史高位 [2] - 港股 美股 欧股波动率上升 日股波动率下降 [2] - 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整体估值较前周均有所下降 [2] 盈利预期 - 美股2025年盈利预期表现最优 标普500指数EPS预期从268上修至269 [3] - 港股盈利预期下修 恒生指数2025年EPS预期从2190下修至2140 [3] - 欧股盈利预期下修 欧元区STOXX50指数2025年EPS预期从335上修至336 [3] - 港股可选消费板块盈利出现下修 [3] 经济预期 - 花旗美国经济意外指数上升 主要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和科技龙头中报亮眼提振 [3] - 中国经济意外指数上升 得益于政策预期催化 居民入市预期和中报结构性亮点 [3] - 欧洲经济意外指数下降 受8月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下跌影响 [3] 资金流动 - 多位美联储官员暗示9月降息 期货市场隐含利率显示预期年内降息2.2次 较前周上升 [4] - 7月全球资金主要流入印度 欧洲 中国香港与韩国市场 [4] - 上周灵活型外资和港股通资金净流入港股 [4] - 美元流动性出现边际收紧 [4]
美企迎来高管离职潮,“换帅”速度达20年来最快
第一财经· 2025-09-02 10:10
美国CEO离职潮现状 - 7月共有123名美国公司CEO离职 创单月新高[3] - 上半年CEO离职总人数达1358人 较去年同期增加9% 为2002年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3] - 标普500指数公司至少有41位CEO离职 按年率计算为2005年以来最快退出速度[4] 离职原因分析 - 高通胀、地缘政治和贸易战给CEO工作带来挑战[7] - 董事会对不道德行为容忍度降低和激进投资者压力增大[7][8] - 42%更换CEO的标普500公司股东总回报率排在倒数25%内[7] - 独立董事增多及多元化重视导致董事会容错率下降[8] 行业分布特征 - 非政府/非营利领域以286位CEO离职居首[10] - 科技行业149位CEO离职 医疗保健行业133位CEO离职[10] - 娱乐休闲领域111位CEO离职[10] - 零售业CEO离职38人 同比增长100%[10] 继任安排变化 - 33%新任CEO为临时任命 较去年同期的9%大幅上升[10] - 首席财务官流动率达56% 创七年新高[11] - CFO更替率上升受退休率增加及去年CEO更替创新高影响[11]
美企迎来高管离职潮,为何“换帅”速度达20年来最快?
第一财经· 2025-09-02 09:02
CEO离职总体情况 - 今年上半年美国公司CEO离职总人数达到1358人 较去年同期增加9% 创2002年以来最高水平[1] - 7月单月有123名CEO离职[1] - 截至7月 标普500指数公司至少有41位CEO离职 按年率计算为2005年以来最快退出速度[1] 离职原因分析 - 高通胀 地缘政治和贸易战给CEO工作带来挑战[3] - 董事会对不道德行为容忍度降低[3][4] - 激进投资者施压要求变革 42%更换CEO的公司股东总回报率排在倒数25%内[3] - 肯维公司因股价下跌超16%而更换CEO 同期标普指数上涨约40%[3] 行业分布特征 - 政府和非营利领域CEO离职286人 成为流动性最高行业[5] - 科技行业149人离职 医疗保健行业133人离职[5] - 娱乐休闲领域111人离职[5] - 消费品公司41人离职 零售业38人离职 较去年同期增长100%[5] 继任安排趋势 - 上半年33%新任CEO为临时任命 去年同期比例仅为9%[5] - 首席财务官更替率达到历史新高[5] - 全球首席财务官流动率56% 同比上升至七年最高水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