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中国化
icon
搜索文档
从台湾各地祭孔感受中华文化在台根深叶茂
新华网· 2025-09-28 20:10
新华社记者周文其、齐湘辉 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台湾众多孔庙都会举行祭祀大典。今年的这一天,也不例外。 记者参加了台北市孔庙的释奠典礼。约一个半小时内,仪式依据台湾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三献古礼"进行,先后完成启扉、瘗毛血、迎神、进馔、 上香等37道程序。参与典礼的礼生、乐生、佾生中,不少是台北市中小学的学生。他们有的演奏古韵悠长的音乐,有的展现优雅整齐的佾舞队 形,表现出色。 据不完全统计,台湾各地有超过40座大小孔庙。其中,兴建于1666年的台南孔庙是台湾第一座孔庙,被誉为"全台首学"。27日,记者在台南孔庙 看到,释奠典礼前一日,不少人顶着太阳,一丝不苟地清洁器具、洒扫庭院,将典礼现场打扫洁净。 今年的台湾祭孔大典如往常一样,吸引了大批民众观礼。凌晨五点,距离典礼开始还有一小时,台北市孔庙外等候进场的民众已经排起长龙。不 时还有新到的民众询问:"还能不能排队?"工作人员只能抱歉地说:"观礼人数已经满了,不好意思。"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尊崇历史、重视文教,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历史和传统文化,人们可以突出感受到当下台湾社会存在着的矛盾现象:在民间社会,众多百姓对中华历史文化 ...
美国宣称氮化铁“摆脱中国稀土”!网友:这玩意在中国是做冰箱贴的
搜狐财经· 2025-09-27 01:47
稀土在现代工业中的关键作用 - 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空调和新能源汽车等日常和高科技产品中[2] - 稀土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 能在高温和强磁场等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 是钕铁硼永磁材料、荧光粉和催化剂等高科技产品的核心[4] - 没有稀土元素 现代工业将无法有效运转 稀土被比喻为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调料[4] 氮化铁作为稀土替代品的局限性 - 氮化铁是铁和氮的化合物 具有一定的磁性 但磁性能与稀土永磁材料存在显著差距[6] - 氮化铁主要用于日常磁铁、玩具和广告牌等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场景 无法满足高性能芯片和军用设备对极致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6] - 将氮化铁宣传为可替代稀土磁材的"黑科技"被质疑为夸大其词 类似于声称自行车可替代高铁[6] 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现状 - 美国80%以上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 对重稀土的依赖程度高达97%[8] - 尽管澳大利亚和蒙古等国拥有稀土矿 但大部分仍需运至中国进行加工[8] - 美国自身稀土资源开发面临开采、环保、成本和技术等一系列问题 实现自给自足难度极大[8] 美国稀土替代计划的历史与现状 - 美国过去的稀土替代计划多次因成本过高或性能不足而失败[9] - 近期对氮化铁的炒作更多被视为一种心理安慰 旨在向公众展示科学家仍在努力解决供应链依赖问题[9] - 从当前技术水平看 氮化铁无法使美国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这被认为是科学事实而非民族情绪[9]
G7和欧盟突然想不开,要和中国稀土比划比划,先朝自己脖子来一刀
搜狐财经· 2025-09-26 15:07
G7和欧盟稀土政策背景 - G7和欧盟决定对中国稀土实施最低价格、加征关税和碳税措施[1] - 政策源于2023年中美关税战重燃及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更严格管控[3] - 西方指责中国将稀土"武器化"并启动"关键矿产行动计划"以减少对华依赖[3] 全球稀土供应格局 - 中国占全球稀土供应量80%以上[5] - 欧盟95%的稀土依赖进口且主要来自中国[5] - 欧洲稀土储量不足全球1%[7] 政策对欧洲企业的影响 - 德国汽车协会警告原材料价格上涨将严重打击企业竞争力[13] - 新能源车、电池制造和风电设备等稀土密集型行业面临巨大成本压力[13] - 小企业可能被拖垮 大企业需通过削减开支和裁员来降本[13] 西方稀土自主化面临的挑战 - 欧洲缺乏成熟产业链和高效提纯技术[7] - 美国加州Mountain Pass矿虽开采稀土但仍需送往中国加工[9] - 非洲和拉美等替代地区基础设施薄弱 提炼技术滞后 短期内难成规模[15] 市场机制扭曲风险 - 设置最低价格可能导致市场供需混乱[11] - 行政干预可能引发黑市操作[11] - 价格不能按市场走会导致企业买不起或卖不出[11] 中国稀土行业地位 - 中国在稀土提纯技术上遥遥领先 具有高效率、低污染和低成本优势[7] - 稀土作为战略资源不愁买家 正积极拓展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15] - 东南亚和中东国家需求增长迅速[15] 政策潜在后果 - 加税措施将加剧企业成本负担[9] - 替代中国供应可能需要十年时间但加税账单明年就需支付[11] - 政策可能加剧G7内部产业结构性阵痛[17]
毒害台湾青少年 其行可恶其心可诛(微言)
人民日报· 2025-09-20 21:48
玩火者必自焚,倒行逆施、居心叵测的伎俩注定失败。任何"去中国化"的行径,都改变不了深植于台湾 社会的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割裂不了两岸的历史联结和两岸同胞的血脉联系,更改变不了两 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凡是数典忘祖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凡是背叛祖国的 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1日 06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地理科中,明示暗示"台湾地位未定论";历史科中,商周到隋唐2000多年的历史仅以1600字草草交代, 甚至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近期,为因应所谓"大陆威胁",民进党当局要求教育部门完成13篇所 谓"识读中国威胁"补充教材,准备在新学期投入使用,这是继"台独"课纲之后,民进党当局图谋"文化 台独"的新动向,将进一步毒害台湾青少年。 民进党当局出于谋"独"私利,大搞"去中国化",再度把政治黑手伸进本应传道授业、立德树人的教育事 业,目的就是要借教材、课堂"洗涤人心",煽动"反中抗中",散播"台独"主张,妄图割断两岸历史文化 联结,为其挑动两岸对立对抗培植社会基础。此举不但会让台湾同胞成为精神和文化上的无根浮萍,还 为台海形势紧 ...
想下手又怕中国“断稀土”,欧盟向中国提了个“不太好意思的请求”
搜狐财经· 2025-09-18 20:57
所以欧盟在讨论施加制裁时,心里掂量着两个算盘。一种是"小规模",只针对三五家中国或印度公司,这样中方反击的力度估计也有限。另一种是"大面积 制裁",结果必然是中国的对等反击。到时候受伤的就不仅是几家企业,而可能是整个产业板块。欧洲政客嘴硬归嘴硬,但真下手谁都怕玩砸。 欧盟现在的稀土焦虑,几乎是写在脸上的。 中方管控出口的措施一落地,欧洲那边的汽车厂和高科技企业就卡了壳。几家大型车企停产,库存削到见底,不少项目直接停摆。偏偏他们稀土依赖度几乎 百分之百,连替代供应商都没影子。 这还不只是经济问题。 根据彭博社15日的报道,特朗普政府还在不停给欧盟施压,让他们跟着美国的节奏,对中国追加制裁。甚至开口就要求欧洲对中国商品全线加征100%关 税。这要求摆明不考虑现实,欧盟自己也清楚,真这么干,先撑不住的就是欧洲企业本身。 欧洲对重稀土的依赖,不是嘴上说"去中国化"就能办到的。新能源汽车就是最典型的痛点。稀土永磁材料是高性能电机的核心,直接影响电动车的续航和动 力。如果供应卡住,欧洲电动车生产不仅停摆,前期投入的研发和市场布局也全打水漂。 这背后还有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事实。近些年,中国稀土产量在全球占比从48%一路飙升到 ...
开启更多大陆“看见”之旅
人民日报· 2025-08-24 08:04
两岸青年交流活动 - 暑期两岸青年交流热络 包括两岸青年峰会 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 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等活动 [1] - 台湾青年通过参访 研学 实习等方式来到大陆进行交流 [1] 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认知变化 - 台湾青年首次踏上大陆后普遍认为看到了真实立体的大陆形象 [2] - 民进党当局长期通过政治操弄和媒体筛选构建信息茧房 向青年灌输落后混乱的大陆形象 [2] - 亲眼所见击碎了民进党当局编造的谣言和谎言 [2] 大陆现代化建设成果 - 台湾青年看到上海陆家嘴高楼林立的天际线 深圳科技园区的创新浪潮 杭州古韵与现代交织的城市脉搏 [2] - 体验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 感受神州大地的广袤与壮丽 [2] - 使用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 感慨数字生活的便捷与高效 [2] 中华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 - 在北京故宫感受诗词中的鲜活意象 在西安触摸千年古城墙和兵马俑 体验历史厚重感 [3] - 与大陆青年在热映电影 网络神曲 社交媒体热梗等方面产生共鸣 有着聊不完的话题 [3] - 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成为彼此秒懂会心一笑的默契 [3] 交流活动的影响与意义 - 一次看见之旅改变个人认知 一群人的看见改变世代叙事 [3] - 亲眼看看是对去中国化和污蔑抹黑的纠偏与校正 [3] - 眼见为实的洪流冲刷人为制造的偏见与隔阂 推动两岸青年心灵契合 [3] - 台湾青年返程时携带对大陆的全新认知和深化好感的情谊 [4]
开启更多大陆“看见”之旅(观沧海)
人民日报· 2025-08-23 22:42
两岸青年交流活动 - 两岸青年峰会 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 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等交流活动在暑期密集举办 [1] - 台湾青年通过参访 研学 实习等形式来到大陆进行深度交流 [1] 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认知转变 - 台湾青年首次踏上大陆后普遍认为看到"真实 立体的大陆" 打破原有刻板印象 [1] - 民进党当局长期通过政治操弄和媒体筛选构建"信息茧房" 灌输落后混乱的大陆形象 [1] - 亲眼所见瞬间击碎民进党当局编造的谣言和谎言 [1] 大陆现代化发展面貌 - 台湾青年目睹上海陆家嘴高楼林立的天际线 深圳科技园区的创新浪潮 杭州古韵与现代交织的城市脉搏 [2] - 体验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 感受神州大地的广袤壮丽 [2] - 使用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 感慨数字生活的高效便捷 [2] 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 - 在北京故宫红墙黄瓦间感受诗词意象的鲜活亲切 在西安触摸千年古城墙与兵马俑对话历史厚重感 [2] - 与大陆青年无障碍交流 从热映电影 网络神曲到社交媒体热梗均同步合拍 [2] - "同根同源 同文同种"化为彼此秒懂的默契和内心深处的确信 [2] 交流活动的深远影响 - 个人"看见"之旅改变认知 群体"看见"改变世代叙事 [3] - 每次亲眼观察都是对"去中国化"和污蔑抹黑的纠偏校正 [3] - "首来族"汇聚的"眼见为实"洪流冲刷偏见隔阂 推动心灵契合 [3] - 返程行囊满载山河壮阔 文脉绵长和对大陆的全新认知 [3]
HeyGen与Manus:同为华人AI独角兽,为何命运截然不同?
虎嗅· 2025-08-22 03:53
公司背景与架构 - HeyGen由华人创始人徐卓与梁望创立 两人为上海同济大学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同学 公司最初于2020年在中国深圳成立 名为诗云科技 徐卓持股75% 梁望持股25% [4][5][6] - 两家公司均采用VIE架构 海外融资通过开曼公司上层结构实现 境内公司通过股权质押协议控制 HeyGen境内诗云科技与诗云智能公司于2023年底至2024年初注销 [7][8][9][11] - Manus保留中国法人实体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及部分中国员工 红杉中国与腾讯等投资者继续持股 [25] 融资历程与估值 - HeyGen种子轮融资约900万美元 由红杉中国 真格基金 IDG资本和百度风投等中国VC支持 [15] - 2023年11月HeyGen完成560万美元融资 Conviction领投 Benchmark参与 中国投资者全部退出 [18] - 2024年6月HeyGen完成6000万美元A轮融资 Benchmark领投 Thrive Capital和BOND跟投 估值达5亿美元 [19] - Manus于2025年4月获Benchmark投资 估值同样为5亿美元 [22][25] 战略调整与地缘政治应对 - HeyGen于2022年将总部从深圳迁至洛杉矶并更名为Movio 2023年清退所有中国投资者并彻底解散深圳实体 [17][20] - Manus从武汉/北京迁至新加坡 宣布停止国内业务合作 但保留中国实体 [22][25] - HeyGen的"去中国化"动作早于2025年1月生效的Reverse CFIUS规则 规避监管风险 Manus的调整密集发生于规则生效后 引发美国监管部门关注 [23][25] 产品与市场定位 - HeyGen为AI视频生成平台 支持175种语言翻译与唇部同步 服务全球85000家企业 包括财富500强公司 [3] - HeyGen专注于海外市场 从未进入中国 应用场景聚焦营销与教育等低敏感领域 [23][26] - Manus从AI助手发展为通用型AI Agent 原计划同时开拓海外与中国市场 曾与阿里通义千问合作开发国内版本 [24][28] 舆论与监管影响 - HeyGen保持低调运营 监管风险相对可控 [27] - Manus因高调营销引发过度关注 中国舆论批评其"抛弃祖国" 美国舆论质疑其中国背景 [29] - 美国监管部门对Manus的"套壳"属性及技术传输风险存在疑虑 尤其关注其与中方企业的合作 [28]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地缘政治导致企业需"选边站" 同时经营中美市场日益困难 [30] - 监管干预可能超越法规明确范围 即使不涉及高算力AI等受限业务仍可能面临审查 [31] - 企业需平衡知名度与监管风险 架构设计需考虑数据合规及地缘政治变化 [35][36][37]
澳大利亚10亿美元砸稀土,能撬动中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吗?
搜狐财经· 2025-08-17 01:56
全球稀土资源战略地位 - 澳大利亚埃尼巴矿区稀土资源价值达千亿美元 成为地缘政治关键焦点[1] - 稀土资源直接关联国防安全 F-35战机 核潜艇和精确制导武器等装备严重依赖稀土磁体[1] - 关键矿产的自由市场被澳大利亚资源部长称为幻觉 国家需主动打破依赖格局[1] 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地位 - 美国80%稀土进口依赖中国 欧盟依赖度高达98% 日本和韩国同样高度依赖[3] -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 中国暗示限制稀土出口导致福特芝加哥SUV工厂停产一周[3] - 中国掌握稀土精炼和磁体制造环节 拥有完整的全产业链优势[8] 澳大利亚稀土产业发展现状 - Iluka Resources公司积攒的稀土副产品价值达6.5亿美元[3] - 稀土分离提炼需要溶剂萃取和多级分离等复杂工艺 成本高昂且产生放射性废料[3] - 澳大利亚政府提供10亿美元低息贷款支持 埃尼巴精炼厂计划两年后投产[5] 全球稀土需求与竞争格局 - 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稀土需求将是2020年的两倍[7] - 新能源汽车和风能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推高稀土需求[7] - 美国加大Mountain Pass矿山投资 扩建马来西亚炼厂 并在德州规划新厂[7] 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中国可通过价格战短期增加出口压低价格 冲击新兴玩家生存空间[7] - 稀土精炼存在环保压力 尾矿固化封存和废水循环措施无法做到绝对环保[7] - 非洲 缅甸和南美成为全球稀土资源争夺新焦点[7]
投入10亿美元开发,澳大利亚在稀土领域,撼动中国的全球主导权?
搜狐财经· 2025-08-16 09:35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 - 澳大利亚政府批准10亿美元贷款建设大型稀土精炼厂,目标2030年前为西方国家提供稳定重稀土供应 [1] - 项目计划两年内投产,具备全流程分离能力,旨在改变西方国家依赖中国稀土的现状 [1] - 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半导体制造及国防装备等关键领域 [1]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掌握全球60%稀土开采量和近90%精炼能力,在镝、铽等重稀土领域份额更高 [3] - 中国拥有成熟串级萃取工艺,成本仅为西方企业的三分之一 [3] - 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衔接,从矿石到成品转化周期仅需数周 [3] - 中国制造业市场规模庞大,为稀土产业提供稳定需求并增强国际定价权 [5] 澳大利亚战略布局 - 埃尼巴精炼厂定位为战略载体,旨在提高原料附加值和供应链话语权 [5] - 以镝、铽等重稀土为切入点,满足美欧日高端市场对永磁体的需求 [5] - 与美国、日本、印度形成合作体系:美国提供资金与市场,日本参与设备与标准,印度提供原料补充 [5] - 项目被视为国家安全战略手段,可增强防务合作筹码并带动本土相关产业发展 [5] 项目实施挑战 - 年产1500吨规模仅为全球市场零头,难以撼动中国供应优势 [7] - 面临成本竞争压力,中国可能通过加大出口压低价格 [7] - 部分关键设备和工艺仍需从中国进口,且相关技术已被列入出口管制 [7] - 西澳严格环保标准使成本比东南亚国家高出约30% [7] 全球替代开发困境 - 缅甸矿区安全与物流成本高,蒙古运输依赖中国,非洲面临基础设施和政治不稳定问题 [9] - 西方国家缺乏稀土产业集群,难以形成中国式上下游紧密衔接的生态 [9] - 各国利益分歧导致"稀土联盟"效率低下:美国重视军工安全,日本强调环保,澳大利亚关注出口利润 [9] 中国应对策略 - 对中重稀土实施严格许可与溯源机制,使用量子加密标识锁定军工材料流向 [11] - 晶界扩散工艺减少重稀土用量,改变国际市场需求结构 [11] - 海外布局持续扩张,坦桑尼亚Ngualla矿2026年投产后将占全球重稀土供应20% [11] - 推动稀土回收利用,2030年回收资源有望满足全球20%需求 [11] - 积极推动中国环保和质量标准国际化,增强规则制定影响力 [11] 产业竞争趋势 - 竞争焦点从矿产争夺转向技术、环保与标准制定的综合博弈 [13] - 碳中和背景下,零碳冶炼、循环利用和标准制定将成为新一轮竞争关键 [14] - 单靠产能扩张无法改变格局,需在技术研发、产业集群建设和国际合作机制上持续投入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