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
icon
搜索文档
关税扰动供应链,整车出口逆势涨--2025上半年汽车出口分析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2 01:22
汽车整车出口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整车出口量呈现震荡上行趋势 月出口量高峰和低谷差额约26万辆 其中5月出口66.63万辆为年内最高值 [1] - 1-6月累计出口整车333.68万辆 同比增长18% 出口额593.96亿美元 同比增长8% 增速显著放缓 [1] 整车出口结构分析 - 乘用车占整车出口总量84.2% 出口总额74.2% 纯电动乘用车出口82.90万辆(同比增长13.8%) 出口额156.41亿美元(同比下降5.8%) [3] - 商用车中货车占出口总量71% 出口额42.9% [3] - 新能源汽车出口148.20万辆(同比增长50.2%) 出口额29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6.1%) 占整车出口总量44.4% 出口总额49.7% [3] - 插混乘用车占整车出口总量12.1% 出口总额13.8% 同比增长较快 [3] 整车出口市场分布 - 亚洲为最大出口市场 出口量和出口额占比分别达39.5%和41.3% [4] - 欧洲列第二位 出口82.64万辆 出口额159.70亿美元 占比分别为24.8%和26.9% [4] - 拉丁美洲列第三位 出口71.96万辆 出口额98.83亿美元 增速趋缓 [4] - 对北美洲出口同比大幅下滑 主要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4] - 墨西哥 阿联酋和俄罗斯居出口量前三位 阿联酋 墨西哥和比利时居出口额前三位 [6] - 对俄罗斯出口17.95万辆(同比下降62.5%) 出口额31.22亿美元(同比下降65.9%) [6] 分车型出口特点 乘用车 - 亚洲市场出口112.00万辆(同比增长40.6%) 出口额178.01亿美元(同比增长37.7%) [7] - 欧洲市场出口79.95万辆(同比下降12.6%) 出口额142.31亿美元(同比下降18.1%) [7] - 墨西哥 阿联酋和俄罗斯居出口量前三 阿联酋 比利时和墨西哥居出口额前三 [7] 纯电动乘用车 - 对墨西哥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1.8%) 出口额5.35亿美元(同比增长69.5%) [8] - 对土耳其出口4.27万辆(同比增长328.4%) 出口额3.58亿美元(同比增长4531%) [8] 商用车 - 亚洲市场出口19.77万辆(同比增长47.9%) 出口额67.36亿美元(同比增长34.1%) [10] - 拉丁美洲出口量14.83万辆列第二位 非洲出口额32.44亿美元列第二位 [10] - 墨西哥 越南和澳大利亚居出口量前三 沙特 越南和墨西哥居出口额前三 [10] 客车 - 出口4.72万辆(同比增长26.3%) 出口额31.96亿美元(同比增长31.5%) [11] - 亚洲和拉美为主要数量市场 欧洲居出口额第二位 [11] - 对沙特出口5592辆(出口额3.49亿美元)居首位 [11] 货车 - 出口37.38万辆(同比增长35.4%) 出口额65.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4%) [12] - 对墨西哥出口4.36万辆(同比增长4.6%) 出口额5.77亿美元(同比增长13.7%) [12] 省市出口排名 - 上海市 安徽省和江苏省列整车出口前三位 [13] - 上海市出口量增长但出口额同比下降10.5% [13] - 陕西省出口20.60万辆/43.47亿美元首次进入前五名 [13] 全球主要市场销量情况 - 中国国内汽车销量1565.3万辆(同比增长11.4%) 其中乘用车1353.1万辆(同比增长13%) [14] - 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927万辆(同比增长25%) 市场份额达68.5%(上升6.6个百分点) [14] - 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 渗透率44.3% [14] - 美国新轻型汽车销量814万辆(同比增长3%) [14] - 欧盟新乘用车销量558万辆(同比下降1.9%) [14] - 日本汽车新车销售234.55万辆(同比增长10.2%) 其中乘用车198.94万辆(同比增长10.5%) [15] - 俄罗斯新车销量53.04万辆(同比下降26.3%) 中国品牌销售29.16万辆(同比下滑30%) 市占率55% [16] 近年全球新车销量走势 - 2024年全球新车销量9531.47万辆(同比增长2.7%) [17] - 中国销量3143.62万辆(同比增长4.5%) 占全球市场份额33% [17] - 美国销量1634.05万辆(同比增长2.1%) 市场份额17.2% [17] - 欧盟27国+EFTA+英国销量1540.91万辆(同比增长1.5%) 市场份额16.2% [17] 外部宏观经济形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1.8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9%) 进口总额1.22万亿美元(同比下降3.8%) [18] -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232关税 叠加301复审关税和"芬太尼关税" [18] - 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萎缩0.2% [19] 地缘政治博弈影响 -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涉及贸易保护主义 地缘政治博弈与产业竞争升级 [22] - 美欧签署15%互惠关税协议 捆绑7500亿美元能源贸易与6000亿美元战略投资 [23] - 美欧日形成"15%关税同盟" 构建区域性贸易壁垒 [24] 2025年出口展望 - 预计2025年整车出口有望达到700万辆 商用车出口首破百万辆 [25] - 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稳中有升 海外市场分布更为均衡 [25] - 整车与零部件出口额合计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10% [25]
利用外资指标一升一降如何看
搜狐财经· 2025-08-29 23:00
外商投资总体表现 - 2025年前7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133家 同比增长14.1% [2] - 同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673.4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3.4% [2] - 新设外企数量增速高于2024年全年9.9%的增长率 [3] - 实际使用外资降幅较2024年27.1%的降幅显著收窄 [3] 全球投资环境背景 - 202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1% 连续第二年下滑 [2] - 发达经济体外资降幅达22% 欧洲地区降幅高达58% [2] - 跨国企业普遍采取保守策略 受高利率和地缘冲突影响 [2] 外资结构变化特征 - 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占比从2020年28.5%提升至2025年前7个月29.4% [3] - 电子商务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46.8% [4]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外资增长42.2% [4] - 化学药品制造业外资增长37.4% [4]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外资增长25.5% [4] 影响外资因素分析 - 美国"小院高墙"策略通过出口管制和近岸外包影响投资决策 [3] - 高科技领域面临"脱钩断链"等供应链重构压力 [3] - 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内需不振使部分外资持观望态度 [3] - 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碳减排标准提高促使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东南亚 [3] 政策支持措施 -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5] - 持续推进电信和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 [5] - 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措施 涵盖用地税收等10个方面 [5] - 北京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科技创新领域外资准入试点 [5]
2025国际货币论坛主题论坛一举办 聚焦“地缘经济风险前沿研究成果”
搜狐财经· 2025-08-03 21:37
地缘经济风险定义与维度 - 地缘经济风险的核心特征在于经济手段的运用,目标可能是经济或政治性,风险来源分为客观维度(全球网络关系突变如贸易、投资、金融和技术政策变化)和主观维度(大国主观意志如技术垄断和金融霸权)[6] - 全球网络结构形成"中心-外围"不对称格局,中心国家通过金融优势巩固主导地位,外围国家承受主权融资依赖等代价[6] - 长期视角下该结构改变全球收入分配,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受损导致民粹主义抬头,短期内中心国家政策变化成为风险直接诱因[7] 中国地缘经济风险测度与影响 - 中国地缘经济风险指数显示2018年后因中美贸易摩擦显著上升,涵盖贸易、投资、技术、金融等多维度,对CPI有正向影响,对PPI、股市、出口及FDI呈负向冲击[9] - 地缘经济风险冲击下中国工业增加值半年内显著收缩,CPI、消费及消费者信心指数负向响应,汇率贬值、房地产价格下滑及信用风险上升是关键传导渠道[12] - 动态模型显示美国凭借金融优势在地缘风险中相对获益,其经济受损程度低于中国且消费指标可能正向反应[16] 全球贸易投资体系重构 - 中美贸易战使中国对美出口份额从19%降至14%,机械产品份额骤降50%,但东盟与墨西哥出口增长5个百分点完全对冲转移效应[18] - 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区域化集中,证券投资50%流向美国,供应链加速向"近岸化、友岸化"重构,地缘风险每升1单位导致供应链断链概率增加0 15%[19] - 贸易壁垒达二战以来峰值,非关税壁垒如出口管制和数据流动限制导致国际贸易格局显著调整[18] 金融制裁与支付体系变革 - 俄罗斯通过能源卢布结算令和贸易转向削弱西方金融制裁效果,SWIFT系统武器化加速各国寻求替代方案如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22] - 支付体系阵营化趋势明显,稳定币创新成为突破点,香港尝试以多元化资产储备发行非美元锚定稳定币[22] - 人民币国际化需短期扩大跨境结算规模,中期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双轮驱动",长期依赖金融开放与经济基本面支撑[23] 国际储备货币格局演变 - 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和欧元占比下降,人民币份额小幅上升,各国央行增持黄金以应对地缘风险[25] - 地缘风险上升时货币发行国(如美国)风险导致全球减持其货币,但持有国自身风险上升时反增持美元作为避险资产[25] - 美元主导地位受流动性供给、贸易结算偏好变化及金融制裁三路径冲击,但短期内仍难被取代[26]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2018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持续提升,在贸易投资领域表现突出,与日元、欧元同具避险属性但未削弱美元地位[28] - 中国、日本和欧元区货币国际化因地缘风险上升显著提高,人民币路径更倾向于补充现有体系而非替代[28] - 深化CIPS系统建设及制度型开放是提升人民币结算储备功能的关键,政策连续性与可预期性增强国际信任[29]
多元布局奏效 中国外贸继续增长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00:54
中国外贸增长态势 - 中国5月对东盟、欧盟、非洲和中亚五国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6.9%、13.7%、35.3%和8.8%,整体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3% [1] - 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34.5%,降幅超过4月的21% [3] - 中国外贸展现较强韧性,世界银行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2.7%下调至2.3% [2] 外贸市场结构优化 - 中国对东盟、非洲、中亚五国出口增速高于整体,这些地区多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全球南方"国家 [4] - 中国连续9年成为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9] - 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速显著高于整体 [6] 区域经济合作 - 中国-东盟贸易展现活力,成为亚太经济增长稳定器 [4] - 中欧在经贸领域取得多项进展,包括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等议题讨论 [6] - 中英双方表达加强经济合作意愿,英国愿为中美经贸磋商提供平台 [7] 产业升级与转型 - 中国制造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产品质优价美 [2] - 建议外贸企业布局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 [10] - 支持外贸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提升产业附加值 [11] 政策支持与机遇 - RCEP框架下原产地累积规则可降低合规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10] - 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互联互通项目优化物流路径 [10] - 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需更多政策支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