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出口管制

搜索文档
美国企业疯了?自费砸钱查走私稀土,把铁证送中国,啥目的?
搜狐财经· 2025-09-27 11:11
2025年上半年,一场围绕稀土的暗战在美国企业内讧中爆发。 拿到政府补贴的美国稀土企业,自费搜集证据、收买内部人员,把本国企业走私中国稀土的实锤亲手送 到中国监管部门手中,直接掀翻了横跨中美两国的走私网络。 这波操作看似"胳膊肘往外拐",实则藏着赤裸裸的利益算计。 一、稀土成"战略筹码" 稀土被称为"工业黄金",小到手机芯片,大到F-35战机、核潜艇,都离不开这种关键材料。 2024年12月,中国正式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可用于制造军事装备的关键稀土全面禁止对美出口,其 他稀土也必须申报用途、拿到许可证才能放行。 虽然美国有稀土矿,比如加州的芒廷帕斯矿,但缺乏精炼能力——中国掌控着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 能,美国提炼氧化镨钕的成本高达5.8万美元/吨,比中国贵出六成。 过去美国依赖中国低价稀土惯了,禁令一出,美国稀土市场瞬间陷入混乱。 按照正常逻辑,美国本土稀土企业本该趁机扩产,填补供应缺口。 但现实是,这些企业打了另一笔算盘:中国禁令导致美国稀土价格飙升超230%,与其砸钱扩产承担风 险,不如捂货抬价,借着风口赚快钱。 拿了美国政府17亿美元补贴的MP材料公司,产能好几年原地踏步,压根没动过扩产的念头。 美 ...
买不到就下黑手,西方准备对中国稀土价格设限,G7欧盟闭门商讨
搜狐财经· 2025-09-27 06:47
G7与欧盟对中国稀土价格管制计划 - G7集团与欧盟正在紧急磋商 计划对中国稀土实施价格上限管制 并对相关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1][5] 中国稀土管理措施升级 - 中国商务部出台新规要求每笔稀土交易单独申报 禁止囤货居奇[1] - 引入区块链溯源技术构建全流程监控体系 涉军事用途转售企业将永久列入贸易黑名单[1] 西方国家的应对措施与困境 - 西方国家通过外交渠道寻求政策松动 同时斥巨资在全球勘探新矿源试图打造去中国化供应链[3] - 经过5个月勘探 发现全球稀土矿藏无论在矿石品质或提炼技术层面均无法与中国比肩[3] - 中国掌握从开采到提纯的完整产业链 高端加工技术独步全球[3] 西方对华战略的矛盾性 - 西方既承认中国崛起事实 又试图通过小圈子施压 体现殖民思维路径依赖[5] - 对中国稀土采取双重标准:要求市场开放的同时实施价格管制 暴露规则体系虚伪性[5] 稀土产业链的依赖格局 - 从新能源汽车到军工制造 西方产业对中国稀土依赖已深入骨髓[5] - 在中国构建的全球南方合作网络面前 西方任何制裁都将面临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困境[5]
对稀土出台“限低价令”,欧美想用对付俄罗斯的手段,对付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9-26 05:41
西方多国密谋稀土限价令 专家:恐将适得其反 据国际媒体报道,七国集团(GEO)与欧盟近期正酝酿一项针对中国稀土出口的限价令计划。与俄乌冲突期间对俄罗斯石油实施的最高限价不同,这次他 们打算设置稀土出口的最低价格,并可能对中国稀土加征关税和碳税。 这一计划的背景要追溯到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后。西方国家最初试图通过施压要求中国放松管制,但未能得逞。随后他们转向另起炉灶,试图建立独 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然而现实却给他们泼了两盆冷水: 首先是资源禀赋问题。全球稀土储量分布极不均衡,中国不仅储量丰富,更关键的是掌握了占绝对优势的重稀土资源。其他国家即便有少量稀土矿藏,也以 轻稀土为主。就像一位矿业专家所说:没有矿藏资源,再好的技术也是无源之水。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则陷入一个尴尬的悖论:他们要从零开始追赶,而中国已经在领跑。就像两个赛跑选手,一个在起跑线上热身,另一个已经跑出百米开 外。 更关键的是,这种政策难以获得国际支持。当年对俄罗斯石油的限价令之所以见效,是因为俄罗斯石油并非不可替代,且低价石油对进口国有利。但稀土的 情况截然相反:全球供应高度集中,限价令只会推高价格,这对其他进口国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 业内 ...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搜狐财经· 2025-09-25 10:26
G7稀土限价计划背景 - G7与欧盟正密谋针对中国稀土出口实施限价令并考虑征收关税[1] - 该计划旨在推动西方国家自身稀土产能建设[5] - G7技术团队本月在美国举行会晤 澳大利亚参与讨论关键矿产领域对华投资限制[5] 中国稀土行业主导地位 - 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产量超过60% 加工环节控制率达92%[15] - 中国占据全球稀土磁铁市场四分之三份额 美国仅占3%[19] - 8月中国稀土出口量达2582吨 环比增长超20% 大部分流向欧洲[3] 历史制裁案例参考 - G7曾于2022年对俄罗斯石油设置价格上限但最终失败[7] - 俄罗斯通过转向亚洲市场(中国和印度)规避制裁[11] - 制裁导致欧洲石油价格飙升 德国因能源短缺对限价政策执行不力[11][13] 潜在市场影响 - 限价令可能推高西方国家制造业成本[19] - 中国已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15] - 澳大利亚加拿大虽有稀土储备但加工环节无法填补缺口[17] 中国应对策略 - 加大对东南亚和南美国家稀土资源合作[19] - 4月实施关键矿产出口管制引发西方企业"稀土荒"[3] - 限价措施可能加速中国稀土产业升级进程[21]
今年8月份,中国对欧盟稀土磁铁出口环比增长21%
搜狐财经· 2025-09-22 11:31
据海关总署9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中国对欧盟的稀土磁铁出口量环比增长21%,达到 2582吨,从今年年初至今的出口量已超过美国出口量的三倍。相比之下,中国对美国的稀土磁铁出口量 环比下降5%,至590吨。 彭博社当地时间9月21日报道称,上个月,中国对欧盟稀土磁铁出口激增,这凸显出欧盟对中国供应的 依赖程度高于美国。与此同时,报道渲染称,欧盟对中国稀土过度依赖,使其产业尤其容易受到影响, 且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中处境脆弱。 即便是随着近期供应量回升,早前的供货紧缺仍在整个欧盟产生了连锁反应。中国欧盟商会9月18日表 示,欧盟企业在今年8月份遭遇了7次生产中断,预计本月还将新增46次停工。 报道称,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已促使欧洲加快寻找替代方案的计划。欧盟的《关键原材料法案》 已于去年生效,其中包括从废旧电子产品中回收更多稀土元素的提议。此外,欧洲电动汽车产业也在寻 找爱沙尼亚等地的稀土供应来源。而在美国,唯一的稀土矿商MP Materials公司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开 始稀土磁铁的商业化生产。 稀土磁铁 资料图 此前,据路透社当地时间9月16日报道,中国欧盟商会当天称,中方依旧对稀土出口严格把控 ...
美议员喊话特朗普:若北京不答应美国的要求,就不准中国做一件事
搜狐财经· 2025-09-21 11:23
话说这事儿得从今年上半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说起。特朗普上台后,二月份就对华加码关税,中国这边 也没闲着,直接对五种关键矿产搞限制,包括一些稀土相关的东西。这五种矿产是啥?钨、钼、铬、锑 和镓,这些玩意儿在高科技和国防领域用得飞起。中国商务部一出手,出口就得过关卡,审核严着呢, 企业申请堆成山,批下来的少,全球供应链立马就绷紧了。 转眼四月份,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文,公告18号,直接把七种重稀土元素和相关磁铁列进出口 管制名单。这七种是钐、钆、铽、镝、镥、钪,还有钇。这些重稀土不是随便玩的,主要用在电动车电 池、风力涡轮机、航空发动机、激光器和导弹制导系统上。中国占全球重稀土产量的八成多,炼制和磁 铁加工更是九成以上。管制一上,出口得办许可,过程慢得像蜗牛爬,部分申请直接卡住不批。结果 呢?美国工厂开工率掉下来,欧洲和日本的供应商也跟着遭罪。比方说,镝的价格从四月初的每公斤两 三百美元,五个星期内翻了三倍,飙到850美元一公斤。汽车厂生产线停摆,工人闲着,库存告急。 这波操作明显是针对特朗普关税的反击。特朗普政府觉得中国在用稀土卡脖子,就想找机会回击。五月 份,中国同意暂停部分非关税措施90天,给谈判留点空 ...
想动手又怕中国“断稀土”,欧盟向中国提了个“不情之请”
搜狐财经· 2025-09-19 15:19
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影响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导致欧洲汽车制造业遭遇严重供应链危机 多家车企库存告急 部分生产线被迫停工 [1] - 欧盟要求中国恢复常规稀土供应但遭拒绝 分析指出向欧洲供应稀土等同于间接供给美国 [1]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旨在通过按需供应机制防止某些国家囤积资源制约中国发展 [1] 欧盟产业依赖与风险 - 欧盟稀土进口完全依赖中国 锂 铜 镍等关键金属资源也高度依赖进口 [3] - 稀土永磁材料是新能源汽车高效能电动机核心部件 直接决定电动车续航和动力性能 [3] - 若稀土供应持续中断 欧盟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将瘫痪 前期研发投入和市场布局面临重大损失 [3]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 - 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95%份额 掌控约90%精炼产能 形成中国加工全球消费的产业格局 [3] - 几乎所有国家将稀土原矿运往中国深加工 欧盟企业长期依赖中国稳定供应建立完整生产体系 [3] - 中国断供可能导致欧盟产业链断裂 引发连锁反应并严重削弱产业竞争力 [3] 欧盟应对措施与限制 - 欧盟与美国达成共识 计划投资开发中国以外的稀土供应源 [1] - 目前仅澳大利亚一家企业具备出口能力 其产量与中国差距悬殊 特别是在重稀土领域西方国家面临严重短缺 [1] - 欧盟酝酿对中印企业实施制裁但态度谨慎 可能采取针对少数公司的折中方案避免重大冲突 [1]
路透:欧洲企业正在为中国稀土管控做出更多准备
搜狐财经· 2025-09-17 05:46
稀土出口管制实施情况 - 中国对稀土及稀土磁铁实施出口管制导致欧洲汽车制造商面临生产延误和大规模停工[3] - 芯片制造商向北京寻求缓解措施以应对出口限制带来的供应链挑战[3] - 中国提炼和加工全球绝大多数稀土 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和国防工业领域[3] 中欧协议执行效果 - 7月峰会中国同意为欧洲企业加快发放关键原材料出口许可但未满足欧盟提出的延长许可期限或取消出口许可要求[3] - 许可审批在峰会过去两个月后开始放缓 会员投诉与求助不断增多[3] -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表示自峰会以来未看到实质性变化 预计更多公司将因此停工[4][1] 行业影响评估 - 欧洲企业因中方持续严格管控出口面临更多停工并蒙受损失[1] - 出口限制被中方称为非歧视性措施 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3] - 中国欧盟商会成员仍面临严重瓶颈 尽管7月24日峰会达成协议和承诺[3]
终于发现“两个内鬼”!短短4个月,中国4000吨稀土被连夜运往美国,背后到底是谁?
搜狐财经· 2025-09-05 04:17
稀土出口事件概述 - 4个月内中国有4000吨稀土被连夜运往美国 [1][1] - 事件涉及贸易公司老板和相关部门内部人员串通操作 [5][7] - 涉事人员已被抓捕 相关部门正在深入调查利益链 [11][13] 稀土资源战略重要性 - 稀土是制造高端芯片、军工装备和新能源设备的核心材料 被称为"工业维生素" [3] - 中国拥有全球36%的稀土储量 但供应全球90%的稀土需求 [7] - 美国F35战斗机需要400多公斤稀土材料 风力发电机需要200多公斤稀土材料 [5] 违规操作手法 - 通过第三方公司将稀土伪装成"工业原料"进行出口 [7] - 利用内部人员职务便利在审批环节大开绿灯 [7] - 选择深夜装船运输以逃避监管 [9] 行业影响分析 - 4000吨稀土可支持美国生产大量先进武器和高端芯片 [11] - 此类行为可能蚕食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战略优势 [11] - 事件促使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稀土出口管制制度 [13]
如何看待此时点的稀土板块?
2025-08-31 16:2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稀土行业 包括重稀土和轻稀土 [2][3][6] * 广晟有色 市值曾从100亿涨至200亿 [3] * 中国稀土集团(简称"中稀") [3][12] * 北方稀土(简称"北稀") 市值一度达到2000亿 [2][3] * 包钢股份 测算2024年稀土业务利润约40亿元 [15] * 美国MP公司 获美国国防部注资并设定90万元/吨的补贴底价 [2][3] --- 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驱动价格上涨** * 中国对美国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推动广晟有色、中稀、北稀等标的上涨 其中广晟有色市值翻倍 中稀和北稀分别上涨10%至20% [3] * 国家加强对进口矿冶炼环节管控 轻稀土进口矿占比25% 重稀土进口矿占比接近70% 新规提高监管效率 [2][3] * 美国国防部注资MP公司并设定90万元/吨的补贴底价 打破国内涨价天花板 国内价格从45万元/吨涨至68万元/吨 [2][3] **供需关系改善** * 海外需求恢复 7月出口数据同比增加6%~7% 达到正常水平的40%~50% 9月至10月为传统需求旺季 [10][11] * 缅甸矿停产可能超预期 缅甸矿源占轻稀土7%~8% 重稀土30%~40% 若停产将扰动供应链并推高价格 [9][11] * 新政策打击体系外不合规冶炼企业(占市场份额约一半) 促使头部集中效应 利好中稀集团等央企 [7] **加工费与利润变化** * 重稀土矿加工费大幅上涨 从7月末的1500元涨至19000元 因冶炼厂买家数量从二三十个减少至两三个 [8] * 加工费上涨带来显著利润增幅 以5万吨REO计算 每吨涨2万元总体利润增10亿元 涨4-5万元则利润增20亿元 [8] * 北方稀土受益于普铝价格上涨 业绩提升推动估值提高 [5] **资产注入与估值修复** * 广晟有色因资产注入预期和成长确定性被市场炒作 [4][12] * 中国稀土集团作为唯一上市平台 与广晟有色均有资产整合注入预期 解决同业竞争承诺可提升价值 [12] * 包钢股份稀土业务利润较大(2024年约40亿元) 但受钢铁业务拖累(亏损超30亿元) 未来若改善则市值有望达2500亿 [15][16] --- 其他重要内容 **板块发展阶段** * 西部板块处于"共感"阶段 第一阶段(2024年至2025年4-6月)炒作出口管制 第二阶段(2025年7月起)炒作普铝涨价 [3] **投资机会** * 中国稀土集团和广晟有色为最受益央企标的 拥有大量离子矿资源及冶炼能力 业务涵盖轻重稀土 [12] * 海外矿业股(如盛合)及低位媒体股票具备投资潜力 [18] * 北稀作为全球冶炼龙头企业 2024年指标17万吨 折合约3.8万吨 主要从包钢采购资源 [14] **风险与不确定性** * 缅甸地缘政治因素可能扰动供应链 若美方接触缅甸或影响矿源供应 [9] * 体系外企业合规问题待解决 新政策取缔不合规供给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