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度型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扎实迈向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金融时报· 2025-09-29 02:05
金融高水平开放,高水平是核心,扎实是关键。在我国金融开放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金融开放已不 仅仅是"开门迎客",而是要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实现制度型开放,同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 风险的底线。 可以明确的是,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国金融业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改变,构建互利共赢金 融发展格局的决心不会改变,推动建立更加包容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决心不会改变。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开放步伐坚定而稳 健,取得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扎实成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稳步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 向开放,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在国际金融治理合作中的参与度、影响力、话语权显著提高。 作为我国整体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开放的"施工图"清晰,成果具体。 五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稳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营商环境更加友好包容,在开放格局下的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在9月22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 ...
时隔11年自贸区条例重新修订 更加强调系统集成与整体谋划 “无缝衔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解放日报· 2025-09-28 01:34
记者 王海燕 2014年8月实施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是全国首部自贸试验区立法,具有开创 性意义,对全国各地自贸试验区立法起到了示范效应。 9月25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自9月29日起施行。 时隔11年,条例为何重新修订?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常江说,此次修订聚焦上海自贸区十多 年来的改革创新举措,通过系统性、集成式制度安排,向境内外经营主体展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成 果和信心,继续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全国范围"头雁"的示范引领作用。 "此次修订最突出的特点是更加强调系统集成与整体谋划。"市人大财经委立法监督处处长张震表 示,其新颖性甚至体现在章节标题上——例如,专设"第八章边境后管理制度",就是一个创新点,直接 对标CPTPP高标准的国际经贸协定。 张震说,过去自贸试验区的改革重点主要放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模式上,更多关注货物 在口岸与内地之间的流动问题。本次修订则实现了重要突破:制度创新的焦点不再局限于一线与二线之 间,而是延伸至"边境后"阶段,即涵盖一线、二线之后更深层次的国内经济运行规则 ...
广东不必学江苏经济模式,也难以复制|微观视界
经济观察网· 2025-09-28 01:13
谢泓/文 2024年,广东GDP达14.16万亿元,江苏为13.7万亿元,中国经济第一省与第二省的GDP差距缩小至4626亿元。而且,江苏5.8%的实际增速显著高于广东的 3.5%,连续5年以明显的经济增速在GDP总量上紧追广东。 2025年上半年,江苏省GDP为66967.8亿元,广东为68725.4亿元,两省经济总量差距进一步缩小至1757.6亿元,创近6年同期最小差值。在此背景下,"苏大 强能否超粤老大"的舆论再度升温。 2019年至今,江苏基建增速呈明显上行趋势,广东基建投入则呈现下降态势。2021年以前,广东基建增速一直高于江苏,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此后广东基 建增速开始落后于江苏。两者差距在2024年明显扩大,江苏当年基建增速为13.3%,广东仅为0.2%。在中国经济总体下行的背景下,江苏通过加大基础设施 投资力度,以逆周期调节的方式持续拉动经济增长。 笔者近期在广东参加一期关于推动县域国企债券融资的调研活动时发现,地方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的来源包括财政资金、国企融资与银行贷款。比较 分析显示,广东与江苏在资金获取渠道上,政府专项债差距不大,主要差距体现在县域政府的融资方面。截至2024年 ...
AI驱动制度型开放,浙江数字自贸区建设迎来新阶段
每日商报· 2025-09-28 00:10
活动聚焦AI如何驱动制度型开放,嘉宾分享了许多深刻见解。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 飞指出,AI产业发展亟需高质量数据要素支撑,建立数据出境便利化机制至关重要。临港新片区管委 会国际数据合作业务首席战略官潘汉则提出了打造"国际数据加工枢纽"的构想,推动自贸区从数据通道 向数据增值地转型。 在规则对接层面,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辛杰文分享了生成式AI治理经验。德勤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 中心主管合伙人严勤乐指出,杭州在数字贸易规则探索中形成的"国际数字产品确权、定价、交易"等经 验,已成为可对接DEPA等国际规则的"中国方案"。 商报讯(记者杨伊琳)"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为国家试制度,而AI正成为制度型开放最关键的赋能要 素。"这一观点,在9月26日举办的"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数字自贸区对话"活动上成为共识。活动 不仅展示了浙江自贸试验区设立8周年、扩区5周年来的458项数字领域制度创新成果,更围绕"AI如何驱 动制度创新"展开深度探讨,标志着数字自贸区建设进入以技术赋能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 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胡真舫在致辞中介绍,浙江自贸试验区在数字领域已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458 项,其中全国首创12 ...
上证观察家 | 拥抱“十五五”战略机遇 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跃升
搜狐财经· 2025-09-27 02:50
"十五五"时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更高能级的关键阶段。要迎接挑战、抢抓机遇,通过制度突破、功能升级、开 放合作和技术革命,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跃升,实现从"流量中心"到"功能中心"的质变。 □ 朱启贵 石少卿 □ 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建议通过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畅通资金资本资产高质量循环,提升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国内国 际资金资本资产配置质效;构筑服务技术革命性突破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服务发展方式转型的 可持续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数字金融体系 □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议建立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的监管协调机制,加强监管政策预期管理,培育透明公正的监管 文化,提升监管科技水平,丰富监管工具箱,构建完善有力的监管生态 □ 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建议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的风险监测预 警和应急处置。同时,统筹金融体系风险防控与应急预案或替代方案 □ 提升金融法治环境:建议持续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着力提升金融司法效率和公信力,构建服务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发 展的金融法治体系,持续打造国际金融争议解决高地,努力创造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法治环境 "十五 ...
加强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经济日报· 2025-09-26 21:52
海湾经济概述 - 海湾经济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前瞻领域 具有经济引擎 生态屏障和战略支点多重价值功能 [1] - 中国拥有160多个面积超10平方公里的海湾 其中11个5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海湾分布在四大海域 [1] - 全球70%主要港口位于海湾 60%国际货物贸易聚集在海湾区域 [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 - 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8600万人口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年吞吐量超18.5亿吨的港口群 [2] - 该区域被赋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任 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 [2] - 形成制造 科创等互补发展的产业集群 开放程度高且经济活力强 [2] 国际湾区发展模式 - 东京湾区以京滨 京叶工业带高端制造为核心 定位为产业湾区 [2] - 纽约湾区依托华尔街扩展至创意经济与科技融合 定位为金融湾区 [2] - 旧金山湾区以硅谷为引擎专注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定位为科技湾区 [2] 海湾经济发展规划方向 - 开展海湾普查评估 建立动态数据库 科学划分港口物流型 制造科创型等五大发展类别 [3] - 建立健全基于海洋碳汇核算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探索绿色标准认证体系 [3] - 推动发展海洋清洁能源 绿色航运 生物医药 海水淡化等绿色产业 [3] 陆海统筹与产业融合 - 完善综合立体交通和现代物流网络 增强海湾经济区域向陆海两个扇面的集聚辐射能力 [4] - 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 提升基于陆海联运的产业链供应链组织能力 [4] - 加强海洋牧场 海上风电 潮汐能源等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4][5] 发展目标 - 促进海湾经济区域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 产业群和城市群 [5] - 把握全球海洋经济重心东移大势 推动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3]
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中国金融开放稳步迈新阶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18:27
国际金融机构在华布局 - 渣打银行2024年4月设立合肥分行 重点支持安徽新质生产力发展及企业全球供应链建设[1] - 全球前50大银行中43家在华设立机构 40家最大保险公司半数进入中国市场[1]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7万亿元 各项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1] 外资机构准入进展 - 2024年3月法巴证券作为外商独资证券公司开业 9月保德信保险资管公司获批开业[1]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1] - 完全取消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人身险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大幅扩大业务范围[2] 制度型开放政策 - 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2] - 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制度型开放经验 支持外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3] - 将发布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方案 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3] 开放与风险平衡机制 - 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 稳步推进巴塞尔协议Ⅲ等制度落地[3] - 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通过逆周期调节和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防范风险[3] - 形成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推动规则标准管理型开放[3]
持续提升长三角外贸韧性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9-25 22:07
长三角地区外贸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正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出口 新增长点。同时,民营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外贸中"挑大梁"的作用愈加凸显。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民营 企业进出口值为5.35万亿元,同比增长9.5%,占进出口总值的55.8%。 在肯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应正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环境来看,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国际 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对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造成阻碍。下一步,要从多方面入手,推动长三角地区 外贸实现新的发展。 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在继续巩固已有市场的基础上,鼓励长三角地区外贸企业加强与"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等贸易伙伴的合作,拓展外贸市场空间,多元化布局国际市场,降低对单 一市场的依赖,增强外贸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推进"一照多址""一证多 址"等改革,深化长三角地区海关一体协同工作机制,确保重点举措落地实施。依托自贸试验区、服务 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平台载体,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 制度型开放,为外贸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今年前7 ...
资本市场从规模驱动迈向质量驱动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18:04
(上接1版) 一个高质量的市场生态,关键在于吸引并留住着眼于长期价值的中长期资金。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 得住"是资本市场行稳致远的关键。针对"短期考核与长期目标失衡"痛点,证监会联合多部门打出政 策"组合拳":财政部提高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权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年金考核从"当期收益率"改 为"近三年累计收益率",金融监管总局扩大险资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上调权益资产比例上限。这些举措 共同推动中长期资金从"被动配置"转向"主动赋能"。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 流通市值达2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8%。 在诸多中长期资金中,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作为典型的"耐心资本",在支持早期创新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截至二季度末,我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规模达14.4万亿元,在投项目中,74%投向中小企业、50%投向 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和"推进器"。 私募基金的活跃,正是"十四五"期间投融资环境系统性优化的一个缩影。中国上市公司学术顾问委员会 委员、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投融资环境的优化本质上是 制度红利的释放。通过创设科创板做市商制度、优化ETF产 ...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从“通道式”开放向“制度型”开放的跨越
环球网· 2025-09-23 08:13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 布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 副行长兼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 融机构改革,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优化金融结构;稳步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制度型开放 水平,在国际金融治理合作中的参与度、影响力、话语权显著提高。 对此,远东资信研究院副院长张林认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实体经济领域 延伸到金融领域的深化拓展。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结构合理、分工协作的 金融体系,建立多元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引导金融机构聚焦主业、避免同质 化竞争,严厉打击金融乱象、防止盲目规模扩张。 在互联互通机制方面,从沪港通起步,先后落地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产品类型从股票拓展至债 券、ETF和利率互换等资产类别,2021年债券通"南向通"正式开通,跨境投资渠道不断拓宽。在自贸试 验区试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