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制菜
icon
搜索文档
7月30日沪深两市强势个股与概念板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0:56
市场表现 - 上证综指上涨0.17%收于3615.72点 深证成指下跌0.77%收于11203.03点 创业板指下跌1.62%收于2367.68点 [1] - 沪深两市A股共计55只涨停 强势前三个股为南方路机(603280)8天7板 韩建河山(603616)8天6板 幸福蓝海(300528)5天4板 [1] 强势个股 - 南方路机(603280)换手率47.59% 成交额6.36亿元 龙虎榜净卖出4455.8万元 最高价创一年新高 属机械设备行业 [1] - 韩建河山(603616)换手率33.54% 成交额8.81亿元 龙虎榜净买入3372.3万元 最高价创一年新高 属建筑材料行业 [1] - 幸福蓝海(300528)换手率16.81% 成交额15.25亿元 龙虎榜净卖出1425.79万元 最高价创一年新高 属传媒行业 [1] - 包钢股份(600010)首板成交额达101.91亿元 龙虎榜净买入3.74亿元 属钢铁行业 [1] 强势概念板块 - 可燃冰板块涨幅3.07% 上涨成分股占比90.91% 无涨停个股 [2] - 青蒿素板块涨幅2.33% 上涨成分股占比80% 无涨停个股 [2] - 乳业板块涨幅1.84% 涨停成分股占比6.06% 上涨成分股占比84.85% [2] - 免税店板块涨幅1.22% 涨停成分股占比9.68% 上涨成分股占比67.74% [2]
兵装重组概念下跌2.46%,主力资金净流出6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08:41
兵装重组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7月30日收盘,兵装重组概念板块下跌2.46%,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个股多数下跌,仅2只上涨,涨幅居前的为长城军工(+2.94%)和华强科技(+0.56%) [1]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建设工业(-9.95%)、东安动力(-5.70%)和湖南天雁(-2.69%) [1][2] 概念板块涨跌幅对比 - 可燃冰(+3.07%)、青蒿素(+2.33%)和乳业(+1.84%)位列涨幅榜前三 [2] - 电子身份证(-2.82%)、数字货币(-2.81%)和移动支付(-2.56%)位列跌幅榜前三 [2] - 兵装重组概念(-2.46%)在跌幅榜中排名第四 [2] 资金流向分析 - 兵装重组概念板块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8.15亿元 [2] - 板块内6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出,其中5只净流出超5000万元 [2] - 建设工业主力资金净流出11.69亿元,居板块首位 [2] - 其他资金净流出较多的个股包括长城军工(-2.48亿元)、长安汽车(-1.67亿元)和东安动力(-1.23亿元) [2] - 华强科技是板块内少数获主力资金净流入的个股(+2096.34万元) [2] 个股换手率情况 - 建设工业换手率最高,达31.47%,其次是长城军工(15.66%)和湖南天雁(14.23%) [2] - 长安汽车换手率最低,仅2.66% [2]
家联科技跌2.00%,成交额4613.80万元,近3日主力净流入-1621.99万
新浪财经· 2025-07-30 07:53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塑料制品、生物全降解制品及植物纤维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塑料制品(占比74 96%)、生物全降解制品(12 82%)、植物纤维制品(5 45%)及纸制品等(6 77%) [2][6]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 06亿元 同比增长1 29%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495 75万元 同比下滑157 54% [7][8] - 公司为全球塑料餐饮具制造行业领先企业 外销占比达55 43%(2024年) 主要客户为北美、欧洲及大洋洲的大型商超和连锁餐饮企业 [2][3] 业务亮点 - 在PLA(聚乳酸)材料研发与应用领域有技术积累 已实现消费级FDM 3D打印材料的产业化 产品可应用于工业设计、教育、玩具手办及医疗等领域 [2] -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拓展线上境外销售渠道 2021年外销占比曾达70 47% [2] - 受益于人民币贬值 因海外营收占比超55% [3] 市场表现 - 7月30日股价下跌2 00% 成交额4613 80万元 换手率1 83% 总市值35 75亿元 [1] - 主力资金连续3日净流出 当日净流出291 84万元 近20日累计净流出96 76万元 [4][5] - 筹码分布分散 平均成本18 33元 股价介于17 82元支撑位与19 62元压力位之间 [6] 股东结构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5694户 较上期增加13 93% 人均流通股16903股 较上期减少12 21% [7]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9840万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7440万元 [9] 行业属性 - 所属申万行业为轻工制造-家居用品-其他家居用品 概念板块包括预制菜、小盘、送转填权等 [6]
双汇加码餐饮业务,计划未来一年新增社区熟食门店100家
贝壳财经· 2025-07-24 08:4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加快产品结构转型,通过专业化运作、全产业链资源整合及渠道深耕,持续加码餐饮业务布局,激活新增长极 [1] - 公司2021年1月成立餐饮事业部,集食材研发、生产、销售、门店运营、售后服务于一体,品类覆盖肉、蛋、奶、菜、粮等多领域 [1] - 布局餐饮业务是公司顺应市场趋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完善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2] 产品开发与产能 - 公司2022年建设第三工业园,围绕"一顿饭、一桌菜"开发中华菜肴"进家庭、上餐桌"产品 [1] - 第三工业园中华菜肴和中央厨房项目已投产,每天100吨中华菜肴下线运往全国各地 [1] - 公司已形成"预制切割、调理半成品、成品菜肴、方便速食、酱卤熟食"五大产品群,围绕"八大菜系+豫菜"持续开发新产品 [2] - 八大碗、家宴为代表的菜肴礼盒产品成为市场热销爆款 [1] 产业链与研发优势 - 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猪肉和猪肉制品产业链,并积极布局鸡产业 [2] - 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认可实验室,建立了行业领先的食品安全内控体系 [2] - 公司建有国内领先的冷链物流体系,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可实现朝发夕至 [2] 渠道布局 - 公司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网络,覆盖全国30个现代化生产基地和两百万个销售终端 [3] - 与百胜、海底捞等头部餐饮连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与永辉等精品超市紧密合作 [3] - 拓展直播带货等新兴模式,精准触达年轻消费群体 [3] - 计划未来一年新增社区熟食门店100家,全面升级门店形象和购物体验 [3][4] 市场表现 - 公司熟食产品在商超销售额不断增长 [3] - 餐饮业务将持续深化B端合作,推动产品销售上规模 [3]
三全食品(002216):深耕速冻领域 双轮驱动与全渠道布局引领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7-24 00:35
行业概况 - 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达1689亿元,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1986亿元 [1] - 速冻米面制品为行业第一大品类,2023年市场规模约816亿元,三全食品与思念、湾仔码头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1] - 预制菜市场在疫情和餐饮标准化推动下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行业新增长极 [1] - 行业集中度高,公司凭借龙头效应与价格优势占据主要份额 [1] 公司发展历程与优势 - 公司自1990年发明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以来,经历了产品创新、渠道拓展、收购龙凤食品等发展阶段 [1] - 管理层经验丰富,股权结构稳定,为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 - 依托"三全"和"龙凤"双品牌驱动,形成速冻米面、速冻调制食品等多品类协同发展格局 [2] 业务布局与战略 - 速冻米面作为传统优势业务,采取大单品与场景化延伸战略,不断丰富产品矩阵 [2] - 速冻调制食品凭借调理肉类食材、丸滑、涮烤等新兴品类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 - 研发创新方面持续投入,通过标准化研发厨房、区域研发中心等平台推动产品创新与工艺升级 [3] - 成功开发微波系列、空气炸锅系列、速冻料理等多款新品,满足便捷性、健康化需求 [3] 渠道与运营 - 零售渠道采用经销商与直营KA模式相结合,强化终端掌控 [3] - 餐饮渠道通过定制化服务绑定大客户,双品牌运营提升竞争力 [3] - 新兴渠道积极布局电商与新零售,与头部主播合作、拓展社区团购提升渗透率 [3] 财务表现与展望 - 营收结构稳健,速冻米面与速冻调制食品协同发展 [3] - 预计25-27年实现营收68 74/72 04/76 25亿元,归母净利润5 58/6 01/6 49亿元 [4] - 25-27年PE分别为17 88/16 59/15 38x,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均值 [4]
首次出海投资!三全食品连续两年营利双降后,要花2.8亿澳元押注海外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7-22 10:16
投资计划 - 公司拟用自有资金2.8亿澳元进行对外投资,通过香港子公司、开曼孙公司在澳大利亚设立孙公司并建设生产基地[4] - 投资资金将用于设立境外公司、固定资产购置、基础设施改造、营销体系建设及流动资金等[4] - 这是公司成立以来首次进行出海投资,旨在拓展新的业务成长空间和全球化战略布局[5] 市场背景 - 国际中餐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26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中餐馆数量接近70万家[7] - 澳大利亚速冻食品人均年消费额达120美元,远超中国的35美元[8] - 东南亚速冻食品市场规模达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9%[8] 战略考量 - 国内食品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主动求变以把握海外供需缺口机遇[8] - 选择澳大利亚因其高消费能力、低竞争力度,并可作为辐射新西兰和东南亚市场的中心[7] - 海外建厂可突破产品局限、缩短供应链半径,提高海外市场销售收入[8] 公司现状 - 公司拥有"三全"和"龙凤"两大品牌,主营速冻和冷藏面米制品、调制食品[10] - 已切入预制菜赛道,推出靓汤猪肚鸡等产品,市场反馈良好[11] - 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019年2445亿元增长至2024年5466亿元,但增速放缓至5.83%[11] 财务表现 - 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70.56亿元、66.32亿元,同比下降5.09%、6.00%[12] - 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9亿元、5.42亿元,同比下降6.55%、27.64%[1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2.18亿元,同比下降1.58%;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下降9.22%[12] 行业挑战 - 消费市场温和复苏,行业增长放缓,品类竞争给业绩增长带来压力[13] - 海外市场面临政策、法律、经济、文化环境差异带来的经营风险[13] - 分析师认为公司产品线匹配度和品牌认可度在海外市场存在局限[8]
广东食材出圈再夺魁!《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暨广东特色食材名录》发布
南方农村报· 2025-07-18 07:35
预制菜企业百强榜 - 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广东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会上发布《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暨广东特色食材名录》[2][3][4] - 榜单涵盖全国17个省(市、区),广东以21家企业上榜居首,上海11家第二,山东、浙江、湖南各9家并列第三[5][6][7] - 双汇集团以84.36分位列榜首,与海底捞、温氏食品、圣农发展、新希望等组成十强阵容[8][9][10] - 从主营业务看,食品加工类企业占比最高达57家,餐饮类22家,农林牧渔类20家,零售类仅盒马鲜生1家[15][16][17][18] - 榜单基于电商交易数据、企业财报、消费口碑等维度,采用iiMeval模型从综合实力、研发实力等五大指标进行评分[21][22][23][24] 地域分布特征 - 广东上榜企业中农林牧渔类占9家,食品加工8家,餐饮4家;上海餐饮企业最多达7家[12][13] - 山东、浙江、湖南的食品加工企业占比最高,分别有7家、7家、5家[14] - 佛山有8家企业上榜,包括温氏食品、国联水产等头部企业[4][10] 广东特色食材榜单 - 大会同期发布2025年广东特色食材名录TOP20,涵盖湛江对虾、顺德鳗鱼等地方特色产品[31][32][36] - 榜单基于传播态势、出口表现等四大指标评分,湛江对虾以86.17分居首[33][34][35] - 佛山有顺德鳗鱼、三水黑皮冬瓜等3种食材入选[32][36]
安井食品港股挂牌首日破发
北京商报· 2025-07-06 15:57
上市情况 - 安井食品成为速冻食品行业首个A股、H股双资本平台上市企业 [1] - 港股首日交易破发 收盘价57港元/股 较发行价60港元下跌5% [1] - 全球发售3999.47万股 净筹资23.02亿港元 资金将用于销售网络扩张、供应链优化等六大用途 [1] 股东分歧 - 港股上市议案获70.63%赞成票 但中小股东反对率达60.51% [2] - 部分投资者质疑赴港上市动机 认为存在"圈钱"嫌疑 [2] 业务发展 - 2020年实施"BC兼顾 双轮驱动"渠道策略 当年营收增长32.25%至69.65亿元 净利润大增61.73%至6.04亿元 [3] - 2022年成立"安井小厨"事业部 通过收购布局上游鱼糜产业及小龙虾制品 菜肴制品跃居第二大营收来源 [3] - 2023年推行"三路并进"策略 速冻菜肴制品营收39.27亿元 同比增长29.84% [3] 市场地位 - 2024年以6.6%市场份额居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第一 速冻调制食品市占率13.8%为第二名5倍 [4] - 速冻菜肴制品市占率5%超第二至第四名总和 速冻面米制品市占率3.2%排名第四 [4]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151.27亿元(+7.7%) 净利润14.85亿元(+0.46%) 结束八年双位数增长 [4] - 2025Q1营收36亿元(-4.13%) 净利润3.95亿元(-10.01%) 主力产品速冻菜肴制品营收下降12.48% [4] - 行业面临消费降级、产能过剩和价格内卷挑战 小龙虾等原料价格持续下行 [4] 战略布局 - 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仅1%且呈下滑趋势 港股上市主要目的为加快海外布局 [1]
200亿,大学老师辞职卖鱼丸,又去IPO了
创业家· 2025-07-04 10:05
公司发展历程 - 安井食品于2001年由前大学教师刘鸣鸣创立,最初以速冻鱼丸、馒头等产品切入市场,避开三全、思念主导的汤圆水饺赛道,选择细分品类和下沉渠道 [7] - 2007年抓住火锅餐饮风口,主攻标准化火锅料产品,采用"一县一商"经销商策略,与海底捞等连锁餐饮合作实现规模弯道超车 [9] - 2017年在A股上市时年营收34.84亿元,2024年营收达151.27亿元,净利润从2.02亿元增长至14.85亿元,8年间业绩实现质的飞跃 [3] - 2018年提前布局预制菜赛道,通过收购新宏业、新柳伍等企业切入小龙虾、酸菜鱼等品类 [9] - 2024年7月在香港上市,成为厦门第二家"A+H"上市公司,首日市值约200亿港元 [3] 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最大速冻食品企业,市场份额6.6%,在速冻调制食品细分市场以13.8%的份额排名第一,是第二名五倍 [3]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7.7%至151.27亿元,但净利润仅微增0.46%至14.85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1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13%至3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0.01%至3.95亿元,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13] - 2022-2024年营收增速从31.4%逐年下滑至7.7%,净利润增速从61.44%骤降至0.47% [13] 竞争环境与战略调整 - 面临新品牌涌入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双重压力,鱼糜、肉制品等原材料价格波动显著挤压利润空间 [14] - 消费者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变,公司产品创新相对滞后影响市场竞争力 [14] - 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销售渠道(电商、连锁餐饮合作)、精细化管理等方式应对挑战 [14] - 计划将港股募集资金重点投入东南亚市场拓展,瞄准印尼、马来西亚等火锅需求旺盛地区 [15] 厦门企业IPO动态 - 2024年以来厦门企业掀起港股上市潮,包括燕之屋(国内首家燕窝上市公司)、吉宏股份(厦门首家"A+H"企业)、容大科技等 [17] - 目前厦门已有超20家港股上市公司,如美图公司、建发系企业、青瓷游戏等 [17] - 多家厦门企业正在冲刺港股IPO,包括白鸽在线(数字科技)、海辰储能(估值300亿元)、瀚天天成(碳化硅外延片龙头)等 [18] - 厦门正布局人工智能、化合物半导体、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计划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 [19]
一颗丸子价值百亿,“预制菜大王”闯港股
36氪· 2025-07-04 03:48
公司概况 - 安井食品是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主营速冻调制食品、速冻菜肴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2] - 2024年公司营收达150.30亿元,净利润15.14亿元,8年内营收从42.6亿元跃升至150亿元[1][2] - 2024年以6.6%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最大速冻食品公司,速冻调制食品市场份额高达13.8%,是第二名约五倍[3][4] 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21.06亿元、139.65亿元、150.3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18亿元、15.01亿元、15.14亿元[2][3] - 速冻调制品是营收主力,2024年收入77.93亿元占比51.9%,速冻菜肴收入43.36亿元占比28.8%[4][5] - 小龙虾产品收入从2022年11.74亿元增长至2024年17亿元,占总收入11.3%[6] 战略布局 - 采用多品牌战略:"安井"为核心,"冻品先生"主攻家庭消费,"洪湖诱惑"专注水产预制菜,"柳伍"深耕小龙虾制品[6] - 2024年拥有39个亿元级大单品,其中4种产品超过5亿元[6] - 通过并购扩张:收购新宏业食品、新柳伍食品、英国功夫食品等完善产业链和海外布局[13] 市场挑战 - 2024年预制菜增速从2023年29.84%骤降至0.4%,受"反预制菜联盟"和消费者抵触情绪影响[1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1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01%,首次呈现下滑态势[1][14] - 研发投入占比仅0.64%,远低于国际同行5%-8%水平[21] 行业背景 - 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2022年达4196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万亿元[17] - 2024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增加147.8%至10661家,创近十年新高[17] - 行业竞争分散,前五大速冻食品企业合并市场份额仅约15%[17] 港股上市 - 2024年7月4日登陆港交所,每股58.8港元,总市值195.97亿港元[1] - 上市目的为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重点拓展东南亚市场[1][14] - 2024年境外业务收入仅1.68亿元,占比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