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登陆港交所 首日涨近10%
证券时报· 2025-09-16 13:09
上市表现 - 公司于9月16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成为全球首家"港股+美股"双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1] - 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达244港元 较发行价212.80港元上涨超14% 收盘报234港元 涨幅9.96% 总市值超350亿港元[1] 发行认购情况 - 港股IPO发售1700万股 募资总额约41.60亿港元[2] - 公开发售获得168.65倍超额认购 有效申请数目93,392份[2][3] - 国际发售获得14.09倍超额认购[3] - 基石投资者包括HHLRA、泰康人寿等6家机构 合计认购542.12万股 耗资约11.54亿港元[4][5] 市场地位与业务进展 - 公司2022-2024年连续三年为全球第一大激光雷达供货商[6] - 2024年12月成为全球首家单月出货量突破10万台的激光雷达公司[6] - 获得全球22家主机厂的120款车型量产定点 是理想汽车、极氪等品牌的供应商[6] - 与欧洲顶级汽车制造商达成独家量产定点 涵盖燃油车及电动车平台[6]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激光雷达行业规模从2020年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6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57.6%[7] -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171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61.2%[7] - 中国市场规模增速领先 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79.8% 预计2024-2029年达60.8%[7] - 全固态激光雷达因稳定性高、体积小、成本低正成为行业主流方向[8] 技术应用与资金用途 - 激光雷达应用于ADAS、无人驾驶车辆及工业机器人等多个场景[7] - 技术已拓展至智能交通信号优化及元宇宙等新兴领域[7] - 本次IPO募资超80%将用于激光雷达产品研发[6] - 头部企业通过芯片化设计提升集成度与生产效率 降低制造成本[7]
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登陆港交所 首日涨近10%|港美股看台
证券时报· 2025-09-16 13:09
上市表现 - 禾赛科技于9月16日完成港股和美股双重上市 成为全球首家"港股+美股"双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1] - 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达244港元 较发行价212.80港元上涨超14% 收盘报234港元 涨幅9.96% 总市值超350亿港元[1] 认购情况 - 公开发售获得168.65倍超额认购 涉及93,392份有效申请[2][3][4] - 国际发售获得14.09倍超额认购 涉及237名承配人[4][5] - 全球发售共1,700万股 募资总额约41.60亿港元 公开发售占比10% 国际发售占比90%[3][4][5] 基石投资者 - 基石投资者共认购542.12万股 耗资约11.54亿港元 占发售股份27.73%[5][6] - 主要投资者包括HHLRA(9.37%)、泰康人寿(5.25%)、WT Asset Management(5.62%)、Grab(1.87%)、宏达集团(3.75%)和Commando Global Fund(1.87%)[6] 行业地位 - 公司2022-2024年连续三年为全球第一大激光雷达供应商 2024年12月成为全球首家单月出货量突破10万台的激光雷达公司[7] - 获得全球22家主机厂120款车型的ADAS量产定点 为理想汽车、极氪及零跑等品牌供应商 与欧洲顶级汽车制造商达成独家量产定点协议[7] 资金用途 - 本次IPO募资超80%将用于研发激光雷达产品 巩固市场领先地位[7] 市场规模 - 全球激光雷达行业规模从2020年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6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57.6% 预计2029年达171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61.2%[9] - 中国市场规模增速领先全球 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79.8% 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60.8%[9] 技术趋势 - 头部企业聚焦芯片化设计提升集成度与生产效率 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已完成SPAD-SOC布局[9] - 全固态激光雷达因更高稳定性、更小体积及更低成本优势 正成为行业主流方向[10] - 自动驾驶级别向L3/L4-L5发展 激光雷达单车用量持续增加 智能化渗透率提升推动行业快速放量[10]
智通港股解盘 | TikTok达成框架协议仍有变数 特斯拉大涨带动产业链
智通财经· 2025-09-16 12:55
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高开回补缺口震荡 收盘跌0.03% [1] - 市场对中美会谈及美联储降息持谨慎态度 [1][2] 中美关系与TikTok进展 - 中美就TikTok转为美国控制所有权达成框架协议 原定9月17日最后期限可能延长90天 [1] - 中国首席贸易谈判代表确认双方就TikTok问题达成基本框架共识 涉及减少投资障碍和促进经贸合作 [1]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本周五与中国国家主席通话敲定协议 [1] 货币政策预期 - 市场预期美联储周四降息25个基点 并发布鸽派言论 [2] 医药行业动态 - 康龙化成全资附属公司通过美国FDA现场检查 显示美国业务无影响 股价涨超9% [2] - 昭衍新药和药明合联走势稳健 [2] - 新纳入港股通标的出现退潮 药捷安康-B早盘大涨63%后跳水 最终跌超53% [2] - 脑动极光-B自9月8日入选港股通以来最大涨幅达1.6倍 今日冲高回落仍涨超16% [2] - MIRXES-B核心产品GASTRO ClearTM是全球唯一获批准胃癌筛查的分子诊断IVD产品 在东南亚市场份额较高 今日冲高回落涨13% [2] - 沪上阿姨早盘大幅拉升38%后走低 最终涨6% [2] 特斯拉与人形机器人产业 - 马斯克于9月12日买入257万股特斯拉股票 买入价格介于371.9美元至396.359美元之间 [3] - 特斯拉目标10年内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 马斯克希望五年内将Optimus年产量提升至100万台 [3] - 马斯克计划对AI5芯片设计进行技术评估 并召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及机器人会议 [3] - 产业链公司收到26年第一季度批量生产通知 减速机和丝杠厂商产能准备达10万台以上级别 [3] - 三花智控深度绑定特斯拉 是人形机器人执行器总成主力供应商 叠加液冷和储能业务 大涨近13% [4] - 耐世特已获得特斯拉、理想、极氪等车企线控转向订单 26年开始交付 今日涨超6% [4] - 德昌电机控股与上海机电成立合资公司研发人形机器人关节和执行器 同时是特斯拉EPS电机供应商 大涨超16% [4] - 越疆人形机器人Atom完成全国首例工业跨场景多任务协同泛化应用 已落地仓储异常处理等实际场景 董事会建议采纳H股购股权计划 今日涨近6% [4] - 优必选涨近5% [4] 储能与光伏行业 - 龙蟠科技与宁德时代签署合同 2026年第二季度至2031年间向宁德时代海外工厂销售15.7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涉及金额60亿元 股价大涨超27% [5] - 9月2.0mm光伏玻璃报价较8月初上调2元/平方米 行业反内卷取得成效 [5] - 福莱特玻璃和信义玻璃作为行业龙头 盈利水平优于行业 均涨5% [5] 物流与出行服务 - 顺丰同城以"SoFast"品牌正式登陆澳门 与"澳觅APP"达成战略合作 大涨近12% [5] - 美团旗下Keeta在科威特启动运营 成为继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后在中东海湾地区第三个落点 用户数与订单量快速增长 今日涨超3% [6] - 吉利汽车将通过收购极氪股份进行私有化 极氪股东大会批准交易 涨超3% [6] 航空运输业 - 上周(9/8-9/14)全行业国内裸票价同比+4% 较2019年+4% 环比+5% 国内全票价同比持平 较2019年+6% 环比+5% [7] - 商务线票价同比持平 较2019年-5% 环比+7% 票价环比改善得益于公商务需求释放 [7] - 民航反内卷持续进行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自律公约倡导杜绝恶意竞争 [7] - OPEC+达成一致从10月份开始每日增产13.7万桶 油价维持低位利好航司 [7] - 三大航油价敏感度高 油价下降1%则航油成本有望降低4-5亿元 [7] - 航空业走强意味着旅游业景气度提升 [7] - 主要品种包括中国国航、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及同程旅行 [7] 同程旅行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0.5亿元 同比增长11.5% 经调整EBITDA23.4亿元 同比增长35.2% 经调整净利润15.6亿元 [8] - 其他收入(包括线上度假)达到13.6亿元 同比增长24.1% [8] - 二季度收入47亿元 同比增长10.0% 超预期0.7% 经营利润8.1亿元 超预期11.4% [8] - 核心OTA业务经营利润率持续优化 得益于补贴效率提升和经营杠杆增加 [8] - 调整后净利润7.7亿元 超预期3.3% [8] - 二季度月均付费用户数4650万人 同比增长9.2% 年度付费用户2.5+亿人 同比增长10.2% 年度服务人次19.9亿 同比增长7.2% [8] - 非一线城市注册用户占比超87% 微信平台69%的新付费用户来自中国非一线城市 [8] - 第三季度酒店业平均房价趋势改善 预计酒店业务和住宿晚数将略为增长并超越行业水平 交通票务业务更符合行业趋势 [9]
2025年中国智能物流车行业研究报告:场景应用持续渗透,智能化升级加速落地
头豹研究院· 2025-09-16 12:54
头豹市场研究| 2025/07 www.leadleo.com 2025年中国智能物流车行业研究报告: 场景应用持续渗透,智能化升级加速 落地 2025 China Intelligent Logistics Vehicle Industry Research Report 2025年中国インテリジェント物流車両産業調査報告書 (精华版) 报告标签:物流自动化、电商物流、末端配送、智能感知 2025年7月 报告提供的任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文字、图表、图像等)均系头豹研究院独有的高度机密性文件 (在报告中另行标明出处者除外)。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复制、再 造、传播、出版、引用、改编、汇编本报告内容,若有违反上述约定的行为发生,头豹研究院保留采取法 律措施、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权利。头豹研究院开展的所有商业活动均使用"头豹研究院"或"头豹"的商号、 商标,头豹研究院无任何前述名称之外的其他分支机构,也未授权或聘用其他任何第三方代表头豹研究院 开展商业活动。 头豹市场研读 | 2025/07 观点摘要 近年来,中国智能物流车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推动下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电商物流、即 时配送需求激增和人工 ...
激光雷达头部企业,登陆港交所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11:22
9月16日,激光雷达头部企业禾赛科技正式于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至此,禾赛科技迈出了资本战略的重要一步,实现了"美股+港股"双资本市场布 局。 激光雷达头部公司回港上市 禾赛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专注于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先进的激光雷达产品。目前,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配备高级驾驶辅助 系统的乘用车和商用车。 早在2013年,赴美攻读博士的李一帆结识了斯坦福大学的孙恺、向少卿。三个"技术青年"一拍即合,决定联手创业、"死磕"硬件,并于2014年创办了禾赛 科技。 当时,基于对L4级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判断,禾赛科技选择与国际巨头合作,在机械式激光雷达领域率先突围。之后,面对辅助驾驶渗透率不断提高的 趋势,禾赛科技重点发力组合辅助驾驶(L2级自动驾驶)市场。目前,禾赛科技已布局面向L2级自动驾驶到L4级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感知方案,并在机 器人技术及其他非汽车行业逐步探索。 本次回港上市,禾赛科技已与HHLR Advisors、泰康人寿、WT资产管理、Grab、宏达集团及Commando Global Fund签署基石投资协议。据介绍,禾赛科 技本次香港IPO募资金额拟用于研发、生产能力投资、业 ...
北京亦庄举行自动驾驶体验活动 80余人感受智慧出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0:56
活动概况 - 北京亦庄举办自动驾驶专场活动 邀请80余名专业人士与市民参与 通过展厅参观 技术交流 试乘体验等环节展示技术实力[1] - 活动由北京经开区工委宣传文化部主办 旨在推动前沿产业成果与文旅体验融合 打造科技文旅新IP[2] - 北京经开区将于10月举办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及自动驾驶未来城市嘉年华[3] 技术展示内容 - 创新运营中心展厅分为序厅 技术厅 成果厅 云控指挥厅四大区域 系统展示自动驾驶建设过程与成果[1] - 技术厅通过实物展示和动态演示 具象化呈现车 路 云 网 图 安全六大领域的实践成果[1] - 云控指挥厅实时显示示范区测试车辆位置和状态数据 云控基础平台功能一目了然[1] 实际应用与体验 - 成果厅聚焦已落地出行场景和完整产业链布局 诠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价值[1] - 活动现场设置轻舟小巴 百度小巴 文远小巴三款车型试乘体验 参与者反馈行驶平稳且能自动避让行人[2] - 互动交流环节围绕自动驾驶安全性和未来出行模式展开 工作人员结合真实案例解答疑虑[2]
中力股份:已与白犀牛自动驾驶达成战略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0:31
技术优势 - 公司具备复合导航、分布式系统算法、AI多智能体学习算法等多项智能物流技术 [1] - 自主研发智能搬运机器人、数智仓储机器人及无人装卸机器人等新品 [1] - 构建从货物入库、智能分拣到无人出库的完整闭环解决方案 [1] 战略合作与投资 - 与白犀牛自动驾驶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无人物流行业发展 [1] - 投资星源智机器人并预计今年11月正式推出具身装卸机器人 [1] 市场应用与成果 - 智能DC智能搬运解决方案服务物流业多家头部企业并占据极大市场份额 [1] - 累计完成超10亿件货物搬运的无人化处理 [1] - 产品应用场景涵盖千行百业 [1]
10上市8亏损!智驾投资人们悄悄「逃离」
创业邦· 2025-09-16 10:2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自动驾驶行业投资退潮 行业分化加剧 部分企业面临破产或被收购的艰难处境 [5][9] - 2025年1月以来 国内有2家智驾企业遭遇破产清算 2家企业面临破产重整 多家出现激烈人事变动或收购整合 [5][9] - 10家主流自动驾驶上市企业中仅2家实现盈利 8家仍处于亏损状态 但多数亏损额度已收窄 [5][13] 企业破产与重整案例 - 中智行因资金链断裂遭破产清算 拖欠1.5万元债务 未披露过融资消息 创始人王劲曾遭商业机密诉讼 [5][8] - 纵目科技(累计融资超30亿元)和极越汽车(累计融资超96亿元)正处于破产重整中 [6][9] - 清研微视(B+轮融资超亿元)遭破产清算 大卓智能被股东重整 智鉴机器人(B轮融资约9亿元)正寻求收购 [6][9] - 毫末智行(B++轮融资超19亿元)多位高管离职 面临被股东长城汽车整合的可能 [6][9] 行业商业化进程 - 行业进入规模化商业阶段 依靠融资做技术摸索的道路已行不通 [5][10] - 头部企业开始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行业迈过0-1阶段 步入1-10000的商业化爆发阶段 [10] - 自动驾驶安全能力提升且成本下降 发展到达拐点 行业分化不可避免 [10] 上市企业概况 - 2023年12月以来超过10家自动驾驶及相关解决方案企业成功上市 近7家集中在2024年完成 [12] - 已上市企业包括未赛科技(盈利)、풍目科技(亏损)、佑驾创新(亏损)、小马智行(亏损)、文远知行(亏损)、地平线(亏损)、黑芝麻智能(亏损)、如祺出行(亏损)、速腾聚创(亏损)、知行科技(亏损) [13] - 新石器计划明年启动IPO 目前部署超7500台无人货运车 预计9月底达1万台 明年车队规模有望超3万台 [14][15] 投资趋势变化 - 自动驾驶行业进入收获期 企业批量上市 行业格局趋于稳固 新企业难有机会 [5][15] - 一级市场基本不再投资自动驾驶领域 投资人转向AI硬件、Agent等领域 [15]
自动驾驶:万亿赛道的终极博弈,下一个十年谁主沉浮?
格隆汇APP· 2025-09-16 09:53
若说过去十年是移动互联网重塑生活的黄金期,未来十年,自动驾驶必将成为改写人类出行逻辑的核心 力量。 从科技巨头到传统车企,再到资本市场的敏锐玩家,都清楚这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对万亿级市场蛋糕 的激烈角逐。 如今FSDV12已实现"端到端决策",无需依赖预设规则,直接输出驾驶指令,复杂场景应对能力显著提 升。但短板也突出:暴雨、大雾、强光等场景下,摄像头感知精度易受影响。 技术路线之争:两条路径的较量与进化 如今试驾主流新能源车,L2+级辅助驾驶已不新鲜:自动跟车、车道保持、高速领航,部分车型甚至能 实现城市道路自主变道。 2023年起,城市NOA快速落地,标志着自动驾驶从"简单高速场景"迈向"复杂城市环境",但这只是行业 序幕。 按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标准,自动驾驶分L0至L5六级。目前量产车型多处于L2向L3过渡阶 段,真正的"无人驾驶"(L4/L5)仍局限于特定场景——如Waymo在旧金山的全无人出租车、封闭园区 的自动驾驶物流车。 即便头部企业有局部突破,L4级大规模落地仍面临技术可靠性、法规适配性与成本控制三重考验,而 行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已形成两大阵营: 1.纯视觉派:特斯拉的"数据驱动"之 ...
自动驾驶:万亿赛道的终极博弈,下一个十年谁主沉浮?
格隆汇APP· 2025-09-16 09:21
自动驾驶行业核心观点 - 自动驾驶正经历从辅助驾驶向完全无人化跨越的关键拐点 是未来十年改写人类出行逻辑的核心力量 有望重塑万亿级市场格局 [2] - 行业处于爆发前夜 2024年车企加速落地城市NOA和Robotaxi试点 2025年可能成为自动驾驶商业化关键年 [15][18] - 技术路线分为纯视觉派(特斯拉为代表)与多传感器融合派(Waymo/华为为代表) 两者均在快速进化 核心在于AI大模型在决策规划的突破 [5][6] 技术路线分析 - 纯视觉路线依靠摄像头模拟人类视觉 搭配AI算法实现感知决策 优势在于低成本摄像头和超千万辆运营车队带来的海量数据反哺 但暴雨大雾等场景感知精度受限 [5] - 多传感器融合路线通过激光雷达 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协同工作提供安全冗余 早期激光雷达成本达数十万元 现已降至千元级 为量产铺平道路 [6] - 特斯拉FSD V12实现端到端决策 直接输出驾驶指令 融合派普及BEV+Transformer架构 行业印证"感知硬件的尽头是算法"判断 [6] 自动驾驶生态层级 - 感知层由摄像头 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构成矩阵 国内禾赛 速腾聚创激光雷达性能接近国际水平 舜宇光学 欧菲光占据车规级高像素镜头重要份额 [7] - 决策层依赖芯片算力与算法规划 英伟达DRIVE Orin提供2000TOPS算力成L4首选 地平线征程5 黑芝麻智能A1000填补国产算力空白 [8] - BEV+Transformer架构让车辆能预判交通参与者轨迹 使决策更贴近人类直觉 [9] - 执行层通过线控底盘和电子转向将决策转化为动作 博世 大陆及国内德赛西威实现线控底盘量产 [10] - 支持层依托5G与V2X实现车辆实时联网 云计算支撑数据存储与算法训练 仿真平台大幅降低路测成本 Waymo仿真测试里程超数十亿英里 是实际路测数十倍 [11] 商业化进展与挑战 - 2023年起城市NOA快速落地 标志着自动驾驶从简单高速场景迈向复杂城市环境 [4] - 目前量产车型多处于L2向L3过渡阶段 L4/L5真正无人驾驶仍局限于特定场景 如Waymo在旧金山的全无人出租车和封闭园区物流车 [5] - L4级大规模落地面临技术可靠性 法规适配性与成本控制三重考验 [5] - 政策层面各国对L3/L4级上路标准和事故责任认定仍在探索 德国允许L3级上路 中国北京上海开放Robotaxi测试但需跨区域法规协同 [12] - 伦理安全层面需解决算法选择 数据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防御等问题 [12] 产业链投资机会 - 整车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如特斯拉 Waymo及传统车企自动驾驶部门位于产业链前端 潜在回报高但风险最大 [16] - 关键技术供应商包括芯片(英伟达 高通 地平线)和传感器(禾赛 速腾聚创 Luminar)提供核心组件 商业模式较稳定 [16] - 基础设施与服务提供商涵盖高精地图(百度地图 四维图新) 仿真测试(腾讯 ANSYS)和云平台(阿里云 AWS)盈利模式更清晰 [16] - 应用与运营服务商包括Robotaxi运营 自动驾驶物流和智慧交通 聚焦特定场景商业化 [16] - 投资需关注有技术壁垒和商业化路径清晰的公司 短期看L2+/L3普及带来的硬件机会 中期看特定场景L4商业化突破 长期关注完全自动驾驶生态成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