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收益

搜索文档
中证2000增强ETF一年翻倍,二季报却提示风险:指数表现难以预测,相对超额收益更重要
搜狐财经· 2025-08-12 01:19
核心观点 - 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近一年累计涨幅达101.87%,同期中证2000指数涨67.69%,超额收益34.18% [1] - 当前市场环境下中小盘成长风格持续强势,且行情有望延续 [3][7][10] - 指数估值高企暗藏回调风险,但资金仍在加仓布局 [10][11] 历史行情复盘 - 2010年以来8次中小盘成长或科技成长相对上证综指占优行情中,科技成长多数更占优 [3] - 基本面盈利修复是根基,例如2020-2022年"双碳"政策驱动有色、化工等顺周期中小盘企业盈利增速超越TMT [5] - 政策与产业周期趋势是核心因素,如2023年ChatGPT发布引领AI大模型浪潮 [6] - 流动性宽松是重要催化剂,8次行情中融资净流入6次,平均流入规模2605亿元 [6] 当前市场环境 - 基本面处于修复趋势:基建、制造业投资和消费增速维持高位,7月出口同比增速维持高位 [7] - 产业周期催化密集:机器人产业大会、ChatGPT-5迭代、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发布 [7] - 流动性维持宽松:美元指数低位震荡,外资流入和新发基金明显回升 [7] -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十年高位),近一月融资集中涌入成长板块——医药198亿元、电子175亿元、计算机136亿元、机械136亿元 [7] 产品表现与资金流向 - 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年内获资金净流入7.8亿元,位居全市场增强型ETF第一 [11] - 自2024年6月29日成立以来每个季度均有超额收益:2024Q3超额1.24%、2024Q4超额1.44%、2025Q1超额6.50%、2025Q2超额6.12% [12] - 产品在下跌和震荡上涨行情中均能捕捉超额收益,市场适应能力强 [13]
宽基类指增产品规模持续上升,中证2000相关指增产品超额表现较强
长江证券· 2025-08-11 14:31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多因子策略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结合基本面选股、量化模型、打新、衍生工具等多种增强手段,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前提下获取超额收益[1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大部分资产配置于标的指数成分股,确保基础收益与市场同步 2. 剩余部分通过以下方式优化组合: - 基本面选股:基于财务指标、估值等基本面数据筛选优质股票 - 量化模型:采用多因子模型,综合考量价值、成长、动量等因子 - 打新:参与新股申购获取收益 - 衍生工具:如股指期货等用于对冲或增强收益 - 模型评价:该模型风险收益特征介于被动指数基金与主动权益基金之间,适合追求市场平均收益基础上寻求增强的长期投资者[11]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报告中未明确提及具体因子构建细节,故跳过该部分)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中证2000指数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11.94%[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5.72%[31] 2. **国证2000指数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8.23%[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5.30%[31] 3. **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6.62%[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5.04%[31] 4. **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3.85%[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4.95%[31] 5. **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2.79%[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3.30%[31] 其他宽基指数增强基金表现 1. **创业板指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4.63%[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4.97%[31] 2. **科创50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1.96%[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4.29%[31] (注:报告中未提供多因子策略模型的具体回测指标,故未列出其IR等数据)
市场活跃机会增多 公募指增产品超额收益“加速跑”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18
公募量化指数增强基金表现 - 近八成公募指数增强基金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实现超额收益 其中跟踪中证1000 中证2000等小微盘宽基指数的产品超额收益尤为显著 [1][2] - 具体案例显示 招商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收益率达20.80% 较基准中证2000指数9.74%的涨幅高出11个百分点 多只中证1000指增产品集体跑出8个百分点以上超额收益 [2] - 跟踪沪深300 中证500等大中盘宽基指数的指增产品超额收益相对较弱 业绩靠前产品仅实现5个百分点以上超额收益 [2] 中证A500指数增强产品进展 - 中证A500指数增强产品超额收益出现分化 国金中证A500指增A实现5个百分点以上超额收益 汇添富和人保资管产品超额收益升至6个百分点以上 [3] - 产品超额收益差异主要源于建仓节奏和选股模型有效性 该指数在行业分布和市值分布上较沪深300更均衡 有利于获取超额收益 [5] 量化策略市场环境与因子表现 - 2024年A股市场活跃度较高 行情平稳 有利于量化策略发挥作用 量化产品规模回落使超额收益恢复正常水平 模型迭代升级改善表现 [4] - 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严格风控下选股模型的预测能力 人工智能量价系列因子贡献略大 成长类和交易行为类因子表现突出 [4] 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与产品发展 - 业绩比较基准约束强化 量化指增策略可作为业绩稳定器缓解行业偏离与风格漂移 控制跟踪误差和回撤风险 [6] - 量化基金系统完善 指增产品因严格约束条件跟踪误差更小 能较好满足业绩基准要求 未来需侧重获取稳定超额收益 [6] - 量化基金管理人加强风险敞口约束 指增产品需分散超额收益来源并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取得超额收益 同时控制风险敞口避免大幅波动 [7]
公募量化“逆袭”,超额收益亮眼!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07
公募量化基金业绩表现 - 7月以来诺安多策略、建信灵活配置、中信保诚多策略等大批公募量化基金单位净值不断创历史新高 [1][4] - 截至6月末超90%公募量化产品上半年单位净值涨幅为正 创金合信北证50成份指数增强A/C和诺安多策略A近一年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超100% [1] - 截至7月25日诺安多策略A近一年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达125.92% 信澳星亮智选A/C、广发量化多因子、中欧小盘成长A近一年涨幅均超80% [4][5] - 量化指增产品中创金合信北证50成份指数增强A/C近一年涨幅超100% 招商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近一年涨幅超90% [4] 超额收益表现 - 上半年超80%公募量化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6] - 量化指增基金获得超额收益产品比例达82.9% 高于全市场公募基金的70.5%和被动指数型基金的79.6% [6] - 2024年公募量化产品业绩跑赢基准比例约53% 显著高于全市场公募基金的38% [6] - 公募主动量化和量化指增产品夏普比率中枢高于全部股混基金 [5] 市场环境与策略优势 - 2024年A股市场情绪向好 赛道轮动热点不断的结构性行情有利于量化产品作出超额收益 [2] - 跟踪中证2000指数、中证1000指数的产品表现普遍超过沪深300指数挂钩产品 小市值风格明显占优 [4] - 公募量化超额回归是市场活跃、中小盘风格占优、策略迭代、规模合理适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5] 小市值股票风险提示 - 多家公募量化基金经理提示小市值股票回调风险 [3] - 招商基金指出小市值风格处于相对高位 存在一定回调风险 [7] - 长盛北证50成份指数增强提示微盘股需关注急速调整的尾部风险 [8] - 诺安多策略A基金经理提醒产品会有阶段性大幅波动 本质上不是低风险投资 [5] 下半年投资展望 - 博道基金表示海外流动性中期偏宽松 国内结构性增长亮点逐步显现 量化增强类产品配置价值值得关注 [9] - 中欧基金认为中国市场估值处于低位区间 全球资产配置中仍处低配状态 配置性价比突出 [9] - 创金合信基金指出北交所估值回到中等水平 新兴科技发展方向具有较好长期投资价值 [9] - 招商基金将在小盘股票中重点配置财务稳健、估值适中个股以争取更优超额收益 [7]
资瑞兴投资:公募老将领衔,灵活均衡,攻守兼备!
搜狐财经· 2025-08-07 07:22
编者按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管理规模在20亿以下的私募管理人有7000余家,占比超85%,是私募行业数量庞大的中坚力量。私募排排网推 出「打卡100家小而美私募」栏目,聚焦管理规模适中、策略特色鲜明的优质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深度解析其投资方法论、风控体系及能力圈建设,为 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视角与洞察。本期打卡——资瑞兴投资。 一、公司概况 深圳资瑞兴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基金业协会观察会员,坐标深圳福田,专注于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创始人兼核心基金经理汪忠远从业32年,1993 年起任君安证券自营投资经理,9年公募+10年私募,将近20年公开业绩记录,曾管理百亿规模公募基金,投资经验丰富,风格审慎,灵活均衡,攻守兼 备,曾连续三年荣获英华奖。 发展历程 2015年1月 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 2015年11月 发行首只产品"资瑞兴一号" 2018年5月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观察会员 2019年2月获得国泰君安自营资金投资 2023年6月获得中金财富种子基金投资 2024年2月管理规模突破5亿 2025年1月公司成立满十周年 公司荣誉 2022年 英华奖·三年期最佳私募投资经理 20 ...
既怕错过又怕买错 提升权益投资或可从“固收+”开始
新浪基金· 2025-08-05 07:53
市场背景与投资策略 - 上证指数于7月23日首次突破3600点关键点位 权益资产投资热度升温 但连续上涨引发部分投资者担忧[1] - 低风险偏好投资者可通过"固收+"策略参与权益市场 该策略结合固定收益资产稳定性与权益资产收益弹性[1][3] "固收+"产品定义与分类 - "固收+"组合以固定收益类资产打底(占比较高) 通过股票、可转债等权益类资产增厚收益[3] - 按权益仓位划分为三类:低波(10%以内)、中波(5%-20%)、高波(20%-30%) 转债仓位计算采用0.5乘数[4][5] - 策略适合风险偏好较低或权益投资经验不足的投资者 实现"稳中有进"投资模式[5] 银华基金产品业绩表现 - 银华增强收益债券(A类180015)定位中高波"固收+" 二季报股票仓位17.09% 可转债仓位23.33%[7] - A份额近1年增长9.46% 成立以来回报131.64% 近一年收益率排名同类前12%(124/1088)[7] - 银华远景债券(A类002501)定位中高波"固收+" 二季报股票仓位15.28% 可转债仓位11.70%[9] - A份额近1年增长7.50% 收益率排名同类前四分之一(239/1088)[9] - 银华盛泓债券(A类020955)定位中波"固收+" 二季报股票仓位17.92% A份额近1年增长5.25%[11] 产品投资策略特点 - 银华增强收益采用"组合思维+定量手段" 通过资产配置+类属增强+回撤管理闭环[7] - 股票指增策略获取可持续超额收益 转债实施量化入池+主动增强[7] - 银华远景债券采取固收+多策略管理框架 股票均衡偏成长 转债以平衡双低品种为主[10] - 银华盛泓债券以确定性内生增长为标准 选择高景气度行业和有竞争壁垒公司[11] 基金经理市场展望 - 银华增强收益基金经理对三季度权益资产保持积极判断 通过细分策略挖掘增厚收益[7] - 银华远景债券基金经理关注三类资产:价值龙头、高股息资产、盈利趋势良好公司 重点布局科技成长板块[10] - 银华盛泓债券基金经理围绕产业趋势布局 关注AI科技、创新药、高端制造及红利类资产[12]
产品表现突出带火销售,多家量化私募规模破百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8-03 12:12
量化私募行业表现 - 今年以来量化私募产品业绩突出,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增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达22 59%和26 96% [1] - 多家量化私募管理规模大幅增长,微观博易、蒙玺投资、千衍投资等跻身百亿元量化私募行列,千象资产、聚宽投资、锐天投资等重返"百亿元俱乐部" [1][3] - 天演资本管理规模增长约40亿元,大岩资本境内管理规模突破50亿元 [3] 量化策略产品销售情况 - 量化选股、指数增强、市场中性等策略备受关注,指数增强类产品及市场中性类产品均获得投资者关注 [2] - 天演资本新发产品约40只,市场中性策略和量化选股策略较受青睐 [2] - 大岩资本指数增强和量化选股两类策略吸引较多申购资金 [2] - 格上基金研究员指出量化多头类产品仍为最受欢迎的品类 [2] 量化产品超额收益表现 - 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三类主流指数增强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1 04%、22 59%、26 96% [4] - 中小盘指数交易活跃,换手率、成交额处于相对高位,有利于量化策略获取超额收益 [2] - 新方程量化研究员指出小市值风格强势且量化超额收益优异带动量化多头、全市场选股策略产品销售火热 [2] 行业未来展望 - 受访私募对后续量化产品超额收益较为乐观,认为市场有望维持交易活跃度,行业风控更严格,策略稳定性更高 [4] -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指出私募指增超额收益具有周期性,随着市场资金涌入收益会呈现均值回归 [4] - 格上基金研究员认为量化策略超额仍具备一定可持续性,但需关注市场交投变化和策略拥挤程度 [4]
追高之后,为什么牛市好像就“没了”?——极简投研
搜狐财经· 2025-08-02 10:56
市场情绪与投资行为分析 - 市场情绪异常从6月23日开始,首次出现"情绪顶部"后接"情绪顶部"的背离现象,打破历史规律[1] - 投资者错误相信"该跌不跌"等小概率事件会连续发生,导致风险累积[3] - 追高行为在牛市中被强化,尤其体现在创新药和1.2万亿元大工程题材的炒作中[4][5] 投资策略与市场判断 - 有效交易需等待股价回调至均线附近,远离均线的追高交易不具备性价比[6] - 专业投资者能预判1-2年市场格局,普通投资者应聚焦周度级别趋势和可控风险[8] - 上证指数短期缺口回补与否影响有限,关键指标需观察赚钱效应指数降至"情绪底部"及融资买入占比降至8%[13] 市场前景与机会 - 大盘具备冲击5000点的潜力,但过程将伴随显著波动[9] - "924"行情一周年可能成为政策催化窗口,去年央行资本市场政策成效显著[11][13] - 8月市场若出现大幅波动,可能蕴含超额收益机会[14]
中波平衡策略突破:中欧基金多资产的新答卷
搜狐财经· 2025-07-29 09:32
多资产团队革新背景 - 中欧基金多资产团队于2023年打破内部团队藩篱和策略屏障 通过主动权益、量化、资产配置、风控等人才跨界融合 重构工业化投资流程 [1] - 革新源于2021-2022年A股和债市罕见大幅波动 传统固收+产品回撤失控 市场需求萎缩 [5] - 团队选择彻底革新投资体系 走"以更高胜率实现类绝对收益"新路 [6] 团队架构与人才战略 - 超常规引进具备绝对收益投资经验人才 来源包括保险公司、私募、券商自营、国家投资平台及内部资深基金经理 [6] - 鼓励一人多岗甚至"全栈式"参与策略革新 同时积极引进外脑顾问 如20年以上险资资深人士和计算机博士生 [6][7] - 策略研究环节对基金经理限权 交由专业小组担纲 聚焦擅长领域深耕 [7] 中波平衡策略产品定位 - 中波平衡策略产品年波动幅度界定为5%-12% 风险资产配置比例20%-70% [9] - 产品设计出发点为投资者体验而非排名 接受收益率"失去锐度"以优先控制波动 [13] - 团队通过严格回撤控制目标力争更高风险收益比 常态波动控制在6%-21%区间 [13] 投研流程体系重构 - 将工作出发点从资产端转向风险端 首先确定净值波动目标和风险预算 再分配股票、转债、债券比例 [15] - 以夏普比率和创新高能力替代相对排名作为基金经理考核指标 [15] - 建立"MARS工厂"体系:以多元配置解决方案为核心 通过可预期业绩导向、可复制流程及可解释收益风险归因实现投研平台工业化升级 [17] 转债策略创新突破 - 中欧可转债A过去1年同类排名第一(1/38) [21] - 利用AI大模型实现转债系统化精准定价 计算高估/低估水平构建组合 覆盖更广品种且避免主观偏向 [22] - 内部以等权重转债基金为业绩基准 穷尽各类超越基准策略思路 实现体系化精细化管理 [22] 科技赋能与AI应用 - 提前布局算力设备采购 为AI策略研发奠定硬件基础 高端图形芯片数量可观 [25] - 基于大语言模型升级转债定价体系 优化交易系统降低成本并挖掘超额收益 [25] - 通过DeepSeek提升AI算力效率 支持未来几年策略研究需求 [25] 超额收益挖掘体系 - 四大核心招式:股债配置降低波动、衍生品对冲防范尾部风险、深度挖掘价值及转债策略alpha、防守反击配置进攻性仓位打开收益上限 [27][28] - 景气策略和弹性仓位用于提升收益上限 轮动和择时处于次要位置 [28] - 持续迭代子策略研发提升阿尔法能力 加强配置思维沉淀优化贝塔获取 [30] 工业化体系发展路径 - 坚持"一个投资理念、一个研究平台、一套理论体系"方向 推进体系工业化进程 [29] - 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投资之路被视作永无止境 需持续迭代升级 [31] - 固收+产品管理规模较快增长 源于体系化表现突出获得投资者认可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