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投资

搜索文档
债基地震!基金C份额“废”了?简评《公募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
市值风云· 2025-09-10 10:11
监管新规对公募基金费用的调整 - 降低公募产品认申购费及销售服务费并设定上限 [3][4] - 重新框定赎回费要求 持有股票、混合、债券、FOF类产品满6个月以上方可免赎回费 否则最低收取0.5%赎回费 [4][6] - 新规将显著影响基金公司商业模式及投资者偏好 [5] 债券基金投资格局变化 - 持有不足6个月的债券基金赎回将收取不低于0.5%费用 对短期债基投资形成冲击 [6][7] - 纯债型基金今年收益约0.5% 上证国债指数仅上涨0.9% 0.5%赎回费可能导致收益减半 [7] - 同业存单基金因7天持有期免赎回费 成为货币基金外最佳流动性投资品种 但规模上限100亿且历史业绩较差 [8][10] - 新规可能推动投资者转向场内债券ETF以实现免赎回费变现 或分流银行储户资金至理财等资管产品 [9][10] 股票类基金份额选择策略变更 - 认申购费下调对投资者收益影响有限 [11] - 持有6个月免赎回费规定使A类与C类份额差异消失 C类原7天免赎回费优势失效 [11][12][14] - A类份额在申购费打一折后费率优于C类销售服务费 建议优先选择A类 [13][14] - 权益基金C份额短线波段操作玩法受限 交易型投资者将转向ETF [14][15] ETF成为核心投资工具趋势 - 债券ETF因免赎回费及变现便利 吸引机构及个人资金流入 [9][15] - 投资者正以空前速度拥抱ETF 其对A股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 [15][18] - 监管政策明确引导个人投资者参与被动投资 ETF战略地位凸显 [18][19] - 产业资本可能通过提升业绩及叙事推动公司纳入ETF标的 [16]
指数基金,才是普通人的躺赢神器!尤其是这四类人,现在看还不晚
搜狐财经· 2025-09-08 01:39
指数基金核心优势 - 复制特定市场指数实现同涨同跌的被动投资工具 本质为复制指数的工具 通过完全或抽样跟踪沪深300、中证500、纳斯达克100等特定市场指数 [1] - 覆盖范围远超主动管理基金 可自由选择不同市场指数 通过定期调仓实现优胜劣汰的自我更新 如沪深300每年调仓两次 A股每年约20家公司退市 [1] - 管理费率显著低于主动型基金 指数基金管理费率0.15%-0.5% 主动管理型基金费率0.8%-1.5% 以10万元本金计算 20年投资周期低费率可多积累约3.4万元收益 [3] - 成本优势源于运营结构差异 主动管理基金需支付基金经理薪酬及研究团队成本 指数基金仅需少量人员维护系统和跟踪指数 [4] - 通过投资一篮子股票分散风险 彻底规避个股黑天鹅风险 如沪深300指数基金持仓覆盖300家公司 单只股票占比不超过3% [5][8] - 持仓透明度高且严格遵循指数成分股比例 每日公开持仓信息 可通过基金公司官网或第三方平台查询 避免主动管理基金风格漂移风险 [6] - 分散投资效果显著 2021年某主动管理基金因重仓教育股暴跌40% 同期跟踪中证500的指数基金仅下跌2% 因持仓分散于500家公司 [5] 指数基金分类体系 - 大盘指数覆盖高市值公司 如沪深300覆盖A股市值最大的300家公司 上证50聚焦超大盘蓝筹 适合稳健收益投资者 [7] - 中小盘指数代表中等市值及高成长企业 如中证500代表A股中等市值公司 创业板指聚焦高成长科技股 适合看好中小公司潜力的投资者 [7] - 行业主题指数精准捕捉特定行业红利 如消费ETF跟踪中证消费指数 新能源ETF覆盖光伏、锂电池产业链 [7] - 跨境指数实现全球资产配置 如纳斯达克100ETF投资美股科技巨头 恒生科技指数基金布局港股互联网企业 [7] 目标投资者群体特征 - 定投投资者可通过指数基金淡化择时影响 2018年市场低点定投沪深300ETF的投资者到2021年收益超60% 远超同期多数主动管理基金 [10] - 新手投资者可借助指数基金简化决策流程 无需研究基金经理风格或分析财报 选择年化跟踪误差小于2%、规模超10亿元的指数基金即可 [11] - 长期投资者受益于指数与宏观经济的高度关联 沪深300指数自2004年发布以来年化收益约10% 与美国标普500指数过去50年年化收益持平 [12][14] - 忙碌上班族可实现省时省力投资 某互联网公司员工每月定投3000元配置多类ETF 3年后账户收益超25% 远超银行理财收益 [16] 投资策略与绩效表现 - 定投策略结合指数基金可产生显著复利效应 以沪深300指数基金近10年年化收益8%计算 每月定投5000元20年后本金120万收益可达约180万 [13] - 分散化组合构建可通过多元指数实现 覆盖A股、港股、美股及债券指数 如案例中配置沪深300ETF(50%)、中概互联ETF(30%)、国债ETF(20%) [16] - 需关注技术性风险因素 避免高溢价交易场内指数基金 如基金净值1元时市场交易价1.02元会导致直接亏损2% 选择年化跟踪误差小于2%的基金 [16][17]
权益投资风生水起 公募加力布局含权产品
证券时报· 2025-09-07 18:44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内公募基金权益产品规模占比仅为18.8%,远低于美国市场的73.7%,存在显著提升空间,政策推动和需求增长将驱动权益基金高质量发展 [1][2][4] - 监管通过分类评价和注册机制优化,引导基金公司提升权益产品布局,促进"长钱长投"和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1][4][5] - 被动投资(如ETF)和差异化产品策略(如量化、固收+)成为行业扩容关键,但需解决投研能力不足、同质化及投资者持有体验问题 [3][8][10][11] 权益基金规模现状 - 截至6月30日,公募基金总规模33.72万亿元,其中权益基金(股票型+偏股混合型)规模6.34万亿元,占比18.8%,数量5630只,占比43.6% [2] - 美国共同基金权益规模占比73.7%,国内权益基金规模与数量结构不匹配,凸显优化必要性 [2] 政策与监管动向 - 2025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升权益类基金在基金公司分类评价中的权重 [1][4] - 监管研究优化产品注册机制,支持含权产品发展,按含权仓位梯级设置审批速度,引导布局股票仓位明确的基金 [4][5] 行业发展趋势 - 被动权益基金规模在2024年四季度首次超过主动权益,ETF因透明度和清晰风险收益特征吸引投资者,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3] - 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为权益基金提供关键驱动力,基本养老金30%可投权益 [2] - 银行理财刚兑打破及存款利率走低催生"资产荒",含权基金需求强劲,中低波动产品(如固收+)需求增速高于高波动产品 [6] 公司战略布局 - 头部公募聚焦主动权益基金,围绕均衡风格和细分主题(科技、消费、医药、港股)布局 [7] - 平安基金采用主动与被动双轮驱动,主动权益细分全市场选股、主题赛道、指数增强、绝对收益四个系列,被动权益拓宽ETF产品线及参与指数编制 [8] - 中小公募走差异化路线:国联基金布局量化权益、指数增强及绝对收益策略产品 [8];部分中小公募尝试含权类"固收+"产品以平衡股债占比 [9] 行业挑战与应对 - 需解决投研人才培育周期长、引进难的问题,影响产品布局速度 [8] - 避免同质化竞争,要求策略定位清晰化、投资策略多元化(如养老FOF、量化对冲、赛道基金)及全生命周期客户陪伴 [10][11] - 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通过风险控制、波动平滑和持续服务解决"拿不住"问题 [6][11]
既是压舱石也是搭台人 五万亿ETF重塑A股交易生态
证券时报· 2025-09-07 18:30
ETF规模增长 - 国内ETF总规模在2025年夏天历史性突破5万亿元大关 仅用4个月便跨越一个万亿台阶 [1] 市场稳定作用 - 中央汇金为代表的"国家队"借道ETF流入市场 今年4月再度大举增持 成为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工具 [3] - 截至6月底中央汇金及其子公司股票ETF持仓市值达1.28万亿元 较去年底增长2362.1亿元 增幅22.7% [3] - 持仓份额达3756.33亿份 较去年底增加657.9亿份 增长21.2% [3] 助推科技行情 - AI算力龙头股如中际旭创 新易盛 寒武纪被纳入科创50 创业板50等指数并占据较高权重 引发ETF被动买入 [4] - 中际旭创9月3日总市值首超东方财富成为创业板第二大个股 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三个均为ETF [4] - 富时罗素将中际旭创调入富时中国A50指数 预计带来340-680亿元人民币被动跟踪资金 [4] 资金入市方式转变 - 6月以来宽基型ETF连续3个月净赎回1978亿元 但非宽基型ETF净流入2279亿元 [6] - 化工ETF 证券ETF 酒ETF等产品净流入规模均超过50亿元 [6] - 资金入市方式由主动基金转向ETF 因产品丰富度高 渠道便利性高 费用低 决策成本低 [7] 市场风格影响 - ETF发展强化龙头风格 权重股重要性提升 存在虹吸效应 [5] - 市场风格更向龙头化趋势演变 成长风格贝塔从微盘 小盘成长扩散到中大盘成长 [5] - ETF持有人换手率低于股票持有人 种类覆盖不同大类资产类别 是资产配置好工具 [7] 波动放大效应 - 寒武纪因权重超限需从科创50指数调降 导致跟踪ETF被动减持约94亿元 [9] - 科创芯片指数调整需被动卖出寒武纪约30亿元 多个指数调整合计需卖出近200亿元 [10] - 8月29日至9月5日寒武纪股价回调19.3% [10] - ETF持有量更多的股票更具波动性 ETF交易产生的波动性是不可分散的风险来源 [11] 产品创新方向 - 建议推出行业ETF期权 规定多次分红的ETF可纳入OCI账户 [12] - 可推出杠杆ETF 反向ETF 主动管理型ETF等特定投资策略产品 [12] - 海外主动管理型ETF 特定策略型ETF等创新产品可与中国市场实践相结合 [13] - 随着衍生品工具持续丰富 ETF生态圈将更趋成熟 [13]
If You'd Invested $1,000 in the Invesco QQQ Trust ETF 10 Years Ago, Here's How Much You'd Have Today
The Motley Fool· 2025-09-06 16:00
投资策略 - 投资成功不仅依赖个股选择 指数基金如Invesco QQQ Trust也是有效策略 [1][2] - 被动投资工具资金流入增加股市整体资本规模 [5] - 低利率环境持续多年激励风险承担行为 [5] 基金表现 - Invesco QQQ Trust过去十年总回报率达510% 初始1000美元投资增值至6100美元 [4] - 年化回报率达到19.8% 表现显著 [4] - 科技企业巨大成功推动基金上涨 [5] 资产结构 - "美股七巨头"占该ETF资产比重44% 受益于强劲长期趋势 [6] - 基金集中持有行业主导型企业 [6] 未来展望 - 投资表现依赖多重难以预测的市场条件 [7] - 需合理管理收益预期 即使年化回报率低于历史20%仍具投资价值 [8]
华安基金权益投资承压:新帅履新面临多重挑战
观察者网· 2025-09-05 12:17
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变化 - 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从2020年末4617.27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6503.19亿元 2025年二季度末达7018.15亿元 [2] - 货币市场基金净资产从2020年末1939.21亿元增至2024年末2796.31亿元 债券型基金从650.42亿元扩张至1349.67亿元 指数型基金从629.61亿元跃升至1402.97亿元 [2] - 股票型基金净资产从2020年末37.05亿元下滑至2024年末25.9亿元 混合型基金从1330.05亿元缩减至864.98亿元 五年缩水幅度近35% [2] 产品结构特征 - 截至2024年末货币型基金占比43% 债券型占比20.75% 指数型占比21.57% 混合型占比13.3% 股票型仅占0.4% [3] - 权益类指数产品在2025年9月首周新发基金中占比超六成 同期42只新发基金集中募集 [1] 投资业绩表现 - 约13只股票型基金近三年收益率未跑赢沪深300指数11.6%涨幅 占成立超三年股票型基金总数35.14% [4] - 混合型基金近三年平均收益率仅7.95% 显著落后沪深300指数 [4] - 旗下基金2022年净利润-339.44亿元 2023年-91.53亿元 2024年扭亏为盈达345.7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产品净利润合计215.75亿元 延续盈利态势 [10] 股票投资能力短板 - 2022-2024年股票投资收益连续三年为负 分别亏损253.24亿元/143.42亿元/39.53亿元 [10] - 同期债券投资收益保持正增长 分别实现65.39亿元/67.82亿元/84.27亿元收益 [10] 管理费收取情况 - 2022-2024年管理人报酬合计33.59亿元/29.48亿元/26.31亿元 三年累计近90亿元 [10] - 巨额亏损期间仍收取可观管理费用 [10] 高管及人事变动 - 2025年8月26日原董事长朱学华退休 徐勇接任董事长职务 [4] - 2020年8月原总经理童威离任 同年10月张霄岭出任总经理 [5] - 2021年2月杨牧云担任督察长 2024年3月范伊然加入任副总经理 [5] 基金经理违规事件 - 前任基金经理张亮被没收违法所得1566.26万元并处等额罚款 实施十年证券市场禁入 [5] - 违法行为发生于2018年10月31日至2022年8月5日基金经理任职期间 [5][6] 投资管理架构问题 - 3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超15只产品 苏卿云管理19只/刘璇子管理18只/倪斌管理18只 [7] - 刘璇子管理6只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均为负值 近三年平均收益率-5.62% [7] - 万建军管理7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5只任职回报率为负 亏损幅度16.99%至27.32% [7] - 蒋璆管理9只基金中6只近三年收益率为负 亏损幅度2%至13.21% [7] 投资组合风险集中 - 蒋璆管理的两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共同持有7只相同股票 [8] - 万建军管理的两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共同配置7只相同股票 [8] - 投资组合高度相似增加风险集中度 [9]
2000亿公募,副总转任高级专员!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14:24
公司高管变动 - 鑫元基金副总经理王辉因工作安排离任 转任公司高级专员岗 该变动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完成备案 [1][2][4] - 王辉自2013年公司成立初期加入 历任首席市场官、总经理助理 2016年升任副总经理 任职超9年 [1][4] - 公司当前高管团队包括董事长龙艺、总经理于景亮、督察长李晓燕及三位副总经理(吴菊、张鹏飞、杨晓宇) [5] 资产管理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公司总资产管理规模达2117.84亿元 行业排名第36位 [1][6] - 较2022年同期规模897.04亿元增长136.1% 行业排名从第55位提升至第36位 [7] 产品结构特征 - 债券型基金规模1368.1亿元 占比64.6% 货币基金规模716.89亿元 占比33.85% 两者合计占比超98% [9] - 权益类产品规模较小 股票型基金3.89亿元(5只) 混合型基金26.58亿元(17只) 合计占比不足2% [9] - 近三年规模增长主要来自固收产品 债券基金贡献767.29亿元增量(占比62.85%) 货币基金贡献440.46亿元增量(占比36.08%) [9] 业务发展战略 - 2025年下半年新成立9只基金 包括FOF、混合型及指数股票型产品 [10] - 公司推进被动投资布局 指数产品覆盖宽基/行业/主题/策略等多类型 完善量化/FOF/固收+产品体系 [10] - 拓展QDII投资工具及黄金等另类资产配置 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增强组合适应能力 [10]
2000亿公募,副总转任高级专员!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14:18
【导读】鑫元基金副总经理王辉转任高级专员岗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日前,银行系公募鑫元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王辉因工作安排离任,转任公司高级专员岗。公开资料显示,王辉是鑫元基金的"老 将",自公司成立之初便加入,曾先后担任公司首席市场官、总经理助理,于2016年升任公司副总经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鑫元基金总 规模为2117.84亿元,其中债券基金占比超六成,货币基金占比超三成。 公募副总转任高级专员岗 8月30日,鑫元基金发布一则高管变更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副总王辉于8月29日离任,离任原因为工作安排。而在"转任本公司其他工作 岗位的说明"一栏中,公告显示王辉转任公司高级专员岗。上述事项经鑫元基金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相关规定履行备案手续。 | 公告基本信息 1. | | | --- | --- | | 基金管理人名称 | 绕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 公告依据 | 《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 | | | 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 | | | 披露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 | | 高管变更类型 | 离任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 | | 2. 离任高级管理人员的相关 ...
重磅回归!德意志银行(DB.US)时隔七年重返欧洲斯托克50指数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23:41
智通财经APP获悉,德意志银行(DB.US)在被排除出欧元区核心股票基准指数七年后,终于重返欧洲斯托克50指数。指数编制机构ISS Stoxx周一宣布,这家 德国老牌银行将与西门子能源公司、比利时生物科技企业Argenx SE(ARGX.US)共同进入该指数,取代诺基亚(NOK.US)、Stellantis NV(STLA.US)和保乐力加 三家公司。此次调整源于美国关税政策对部分企业盈利的冲击,以及欧洲能源与金融板块的强势表现。 德意志银行自2018年因业绩承压被移出指数后,历经七年沉浮终于回归。现任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索温上任仅数月便遭遇指数调整,直至2025年欧洲银 行股整体回暖,德意志银行股价在过去12个月内实现翻倍,才重新获得指数编制机构认可。 图1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银行股自2009年以来最强劲的涨势正面临多重挑战,近期市场情绪显著转冷。斯托克600银行指数上周下跌4.5%,创下4月以来最大单 周跌幅,德国商业银行、丹麦Sydbank、英国国民西敏寺银行及法国兴业银行等机构成为抛售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欧洲银行股指数较2007年金融危机前峰值仍低约45%,连续第三年的上涨行情尚未触及历史高 ...
重磅!证监会监管最新表态定调A股!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9-01 10:17
市场表现与结构分化 - 9月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但出现明显结构分化 创业板表现强势而大金融板块拖累沪指 [1] - 市场成交额较前一交易日缩量但个股涨多跌少 显示情绪总体偏向谨慎乐观 [2] 监管政策与市场预期 - 证监会召开"十五五"规划座谈会 肯定"十四五"政策成效特别是新"国九条"实施以来市场基础制度优化和信心增强 [3] - 座谈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培育长期资本 完善法律制度并扩大高水平开放 [4] - 监管层将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倡导长期投资理念 [4][6] - 会议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投资者信心 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效机制 [5][6] 中央汇金与ETF资金动向 - 中央汇金明确类"平准基金"定位 上半年大举增持ETF累计耗资超2100亿元 [7][8] - 截至6月末中央汇金持有ETF市值达1.28万亿元 较去年底增加近23% 创历史新高 [7][8] - 持仓以宽基指数ETF为主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仓1420.62亿元(占比37.91%) 易方达沪深300ETF持仓1065.49亿元(占比39.98%) [10] - ETF总规模超5万亿元 被动投资成为市场重要力量 对纳入指数的公司产生正向价格推动作用 [10] 行业业绩与投资主线 - AI方向多家公司业绩亮眼 寒武纪上半年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扭亏) 中际旭创净利润同比增长69.40% 胜宏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366.89% [11][13] - 9月重点关注三大投资主线:消费复苏(节假日带动旅游家电需求)、科技创新(半导体国产替代和AI应用)、政策受益与行业景气回升(基建氢能源稀土等) [12][13] - 稀土永磁板块8月价格单月上涨超10万元/吨 多家企业半年报净利润增幅超100% [13] - 科技成长板块仍是市场主线但部分估值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需关注真正具备技术突破和业绩兑现能力的公司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