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指数型基金

搜索文档
鑫闻界丨A股“924”行情一周年节点,公募基金突破36万亿
齐鲁晚报· 2025-09-26 09:1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赟 9月近尾,回望一年前,2024年9月24日的重磅政策"组合拳"令A股迎来了久违的历史性大涨。彼时,国 庆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强势拉升,上证综指重回3300点。截至2024年9月30日收盘,上证综指报 收3336.5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59万亿元,刷新当时的历史纪录。 9月2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 36.25万亿元,再创新高。 一年前,2024年9月底,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2万亿元,达到32.07万亿元。Wind统计显示,去年9月 24日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合计发行了2333只基金(统计所有份额)。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的数量为 883只,在所有类型基金中数量最多,排在第二的是偏股混合型基金的430只。 回看几个月前的数据——2025年4月底,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3万亿元。5月底,公募基金规模再度上 升,达33.74万亿元。6月底,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4万亿元。7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5万亿元 大关。 相较7月底的数据,8月公募基金规模增长近1.2万亿元。具体来看,股票型基金规模增长超6200亿元, 混合型基金 ...
月内122只基金开启募集 环比增长45.24%
证券日报· 2025-09-16 16:13
基金发行市场活跃度 - 9月1日至16日全市场共有122只基金启动募集 较8月同期84只环比增长45.24% [1] - 新基金平均认购天数较8月同期的17.42天缩短近30% 部分产品出现一日售罄现象 [1]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首发当日触及10亿元规模上限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等多只基金实现一日结募 [1] 头部机构布局特征 - 9月以来发售新基金的公募机构达60家 富国基金与国泰基金各有6只产品在售 [2] - 华夏基金、万家基金等5家机构各有5只基金开始募集 头部机构凭借产品广度与品牌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2] - 头部机构加速新产品布局反映对后市的积极判断 是通过丰富产品线构建长期竞争壁垒的战略选择 [2] 权益类基金发行结构 - 权益类基金共80只开启募集 占发行总量65.57% 较8月同期66只增长21.21% [2] - 股票型基金达59只占权益类基金发行总量73.75% 偏股混合型基金20只占比25% [2] - 指数型产品成为绝对主流 59只股票型基金中被动指数型41只与增强指数型13只合计占比超90% [2][3] 债券型与另类产品增长 - 债券型基金共33只开启募集 较8月同期13只激增153.85% 成为新发市场重要增长点 [3] - 利率中枢持续下行背景下债基通过杠杆策略与信用下沉提供稳定收益 成为机构资金避险选择 [3] - FOF基金7只开启募集较8月同期4只增长 REITs与QDII各1只进一步丰富资产配置选择 [3] 市场驱动因素 - 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突出且赚钱效应显著 是推动基金发行市场活跃的重要动力 [1] - 指数基金爆发式增长反映市场对低成本透明化投资工具的认可 被动型有效跟踪板块行情 增强型通过量化优化收益 [3]
券商8月份发债近3000亿元,创年内新高;股基发行连续四周破百亿,科技与制造主题受追捧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01:32
券商发债规模创新高 - 8月券商发债规模达2935亿元创年内新高 发行债券141只 [1] - 9月以来券商已完成19只债券发行规模452亿元 另有32只债券计划募资779亿元 [1] - 中信证券获批600亿元公司债券 国泰君安获批300亿元次级债 第一创业获批80亿元公司债券 [1] 权益市场信心修复信号 - 股票型基金单周发行规模达137.52亿元 占总发行规模63.1% 连续4周突破百亿元 [3] - 科技与制造主题ETF发行规模占比超40% 涵盖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赛道 [3] - 被动指数型基金主导市场 反映投资者偏好透明化工具参与结构性行情 [3] 私募基金备案数量激增 - 年内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超8000只 同比增长超80% [5] - 股票策略新备案产品数量占比超60% 成为私募发行市场主力军 [5] 券商资产处置情况 - 西南证券集中处置逾70项抵债资产 包括房产、车位、车辆等 转让底价合计近500万元 [4] - 资产来源于资管产品项下违约债券诉讼执行 实际所有人为西南证券发行的资管产品 [4] 行业资本运作动向 - 券商密集发债反映行业对后市预期积极 资本补充需求旺盛 [2] - 头部券商大额批文增强资本实力 优化业务结构 对个股估值形成支撑 [2] - 私募资金加速布局利好科技、消费等中国优势产业 推动板块估值重构 [6]
公募基金:上周成立39只,发行规模217.94亿
搜狐财经· 2025-09-15 01:25
【9月第2周公募基金新发市场回暖,股票型基金成亮点】9月15日消息,据Wind数据统计,9月第2周公募 基金新发市场延续回暖态势。当周共成立39只基金,总发行规模达217.94亿元,平均单只发行规模为5.59 亿元。 股票型基金单周发行规模达137.52亿元,占总规模的63.1%,连续4周破百亿,释放权益市场信心修 复信号。上周基金新发行市场呈"主题化+指数化"双轮驱动,科技与制造主题受青睐,机器人等赛道ETF发 行规模占比超40%,体现资金对产业升级的长期信心。 此外,工具型产品需求旺盛,被动指数型基金主导 市场,表明投资者更愿借透明化工具参与结构性行情。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本文由 Al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白担 he xun.co 和讯财经 和而不同 迅达天下 扫码查看原文 1217171111111111111111 ...
信号!股基发行规模连续4周破百亿
券商中国· 2025-09-14 23:40
公募基金新发市场整体表现 - 9月第二周公募基金新成立39只 总发行规模达217.94亿元 平均单只基金发行规模为5.59亿元 [1] - 股票型基金单周发行规模达137.52亿元 占总发行规模的63.1% [1] - 股票型基金连续4周发行规模突破百亿元 自8月第3周至9月第2周持续保持高位 [3][4] 股票型基金发行趋势 - 8月第3周新成立股票型基金26只 发行规模179.52亿元 占比77% [3] - 8月第4周新成立股票型基金29只 发行规模158.31亿元 占比56.13% [4] - 9月第1周新成立股票型基金23只 发行规模116.63亿元 占比42.3% [4] - 9月第2周新成立股票型基金18只 发行规模137.52亿元 占比63.1% [1][4] 产品结构特征 - 市场呈现"主题化+指数化"双轮驱动特点 科技与制造主题ETF发行规模占比超40% [2] - 机器人 人工智能 新能源 半导体等赛道ETF受追捧 [2] - 被动指数型基金主导市场 工具型产品需求旺盛 [2] - 上周募集规模前三名均为被动指数型基金:富国国证机器人产业ETF(23.44亿元) 博道中证全指指数增强A(19.11亿元) 南方中证A500指数增强A(17.24亿元) [3] 投资者认购行为 - 部分基金受到投资者迅速追捧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 东方阿尔法科技智选A 万家元晟量化选股A均仅用1天完成认购 [3] - 部分基金认购期较长 东方红慧选成长A认购天数达88天 易方达养老目标日期2060五年持有认购天数为92天 [3] 市场驱动因素 - 股票型基金发行规模持续走高与A股权益市场回暖相关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 [4] - 市场整体环境逐步稳定 投资者信心恢复 [4] - 创新主题和策略基金不断涌现 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4]
股基发行连续四周破百亿 科技与制造主题受追捧
新浪财经· 2025-09-14 19:55
根据Wind数据统计 上周公募基金新发市场共成立39只基金 总发行规模达21794亿元 平均单只基金发行规模为559亿元[1] 产品类型结构 - 股票型基金单周发行规模达13752亿元 占总发行规模的631% 连续4周发行规模突破百亿元[1] - 科技与制造主题受追捧 机器人 人工智能 新能源 半导体等赛道ETF发行规模占比超40%[1] 市场特征 - 新发行市场呈现主题化加指数化双轮驱动特点[1] - 被动指数型基金主导市场 工具型产品需求旺盛 反映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透明化工具参与结构性行情[1]
环比增44.83%!9月首周42只新基密集募集
国际金融报· 2025-09-01 12:56
新基金发行规模 - 9月首周全市场新基金发行数量达42只 较前一周环比大增44.83% [1] - 新基金平均认购周期缩短至14.52天 [1] 新基金类型分布 - 股票型基金新发26只 占总量的61.9% [2] - 债券型基金新发9只 占总量的21.43% 较前一周环比大增200% [2] - 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合计32只 占总量的76.19% [3] - 被动指数型基金达17只 占股票型基金的65.38% [4] 发行机构特征 - 31家公募机构参与新发 其中7家机构发行不少于2只产品 [4] - 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银华基金和永赢基金并列首位 各发行3只新基金 [4] - 贝莱德基金、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紧随其后 各发行2只新基金 [4] 市场驱动因素 - A股市场行情向好带动赚钱效应 显著提振投资热情 [4] - 居民理财观念转变 更倾向通过公募基金配置权益资产 [4] - 监管部门出台扶持政策拓宽发行渠道 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与成本 [4] - 权益类基金良好表现吸引长线机构资金入场 [4]
基金业绩持续回升发行暖意初现端倪
上海证券报· 2025-08-31 14:15
基金业绩表现 - 被动指数型基金近一年整体净值增长平均值超50% 金融科技主题产品最高增幅达180% 北证50 创新药 科创芯片 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多只主题产品增幅均在100%以上 [2] - 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显著 主动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47.56% 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46.64% [2] - 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三年业绩转正 主动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5.3% 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2.3% 整体净值增长已填平近三年亏损 [2] - 公募FOF产品近一年全部实现正收益 平均回报达21.43% 最高回报超80% 近一年净值增长超50%的产品有近20只 [2] 基金发行市场 - 新基金发行呈现逐月回升态势 1月新成立基金份额398亿份 2月350亿份 6月快速升至1234亿份 8月达960亿份 [3] - 主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份额占比显著提升 从1月的34%逐步升至8月的59% 发行结构改善明显 [3] 投资者行为模式 - 基金回本当季和回本次季面临超额赎回压力 形成"回本微笑曲线" [4] - 若基金回本后出现5%以上回撤且在一个月内收回并创新高 后续两个季度将出现明显的超额净申购行为 [4]
小高潮!8月公募基金发行创年内新高,权益产品占比近八成
华夏时报· 2025-08-28 12:14
8月基金发行总体情况 - 全市场8月新发基金157只 创今年以来单月发行数量新高 环比7月149只增长5.37% [2] - 连续第二个月单月新发基金数量保持在140只以上 [3] 权益类基金发行结构 - 权益类产品(股票型+混合型)共125只 占比79.62%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4] - 股票型基金发行96只 占权益类基金76.80% 其中被动指数型67只 增强指数型26只 合计占比超九成 [4] - 混合型基金中偏股混合型29只 占权益类基金23.30% 偏债混合型仅2只 [1][4] 指数类基金表现 - 股票型基金中指数类产品(被动+增强)共93只 占比高达96.88% [4] - 被动指数型基金单类发行67只 占全部新发基金42.68% 为最大细分品类 [1][4] 债券类基金发行 - 债券型基金仅发行22只 其中中长期纯债型15只 混合债券型二级5只 混合债券型一级和被动指数型债券各1只 [1][7] - 债券基金发行明显降温 与权益基金形成鲜明对比 [7] FOF基金动态 - FOF基金发行明显回暖 全月新发6只产品 环比大增500% [7] - 包括混合型FOF5只和债券型FOF1只 [1] 发行时机选择逻辑 - 新基发行倾向于选择市场行情向好阶段 因赚钱效应显著更易吸引增量资金 [5] - 政策释放利好时(如新"国九条"推动指数化投资)带来重要发行机遇 [5] - 市场估值处于低位时有助于基金以更优成本建仓 [5][6] 市场环境对发行的影响 - 经济复苏或政策宽松阶段资产价格普涨 提升基金盈利预期 如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阶段部分基金公司实现较好募集效果 [8] - 投资者信心恢复后风险偏好上升 入市意愿增强 为基金募集提供资金支持 [8] - 销售渠道推动力度加大和媒体关注度提升形成"情绪溢价" 进一步放大募集效果 [8]
3800点,存款“搬家”,众生相
36氪· 2025-08-22 10:46
市场表现与情绪 -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关口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55万亿元 [1] - A股单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8] - 权益理财销售业绩较往年翻数倍 客户咨询量显著增加 [5] 居民资金流动趋势 - 2025年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1][8] - 资金从低风险存款转向保险、基金、股票等领域 [1] - 银行理财客户呈现"纠结中蠢蠢欲动"状态 部分资金转向权益市场 [2] 存款搬家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 四大行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分别为1.05%/1.25%/1.30% [8] - 股市赚钱效应显现 投资风险偏好提升 [8] - 2025年约90万亿元存款到期 预计4.5-9万亿元资金寻求更高收益 [13] 资金流向分布 - 存款搬家呈现多元化特征 流向理财、货币基金、保险及权益资产 [9] -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超30万亿元 公募基金规模增加5.2万亿元(2024年)和1.6万亿元(2025年1-8月) [9] - 2024年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流入8200亿元 其中下半年流入7500亿元 [9] 区域差异与机构观点 - 深圳、江浙地区资金流出明显 山西等地区资金流动相对平稳 [5] - 居民存款规模约160万亿元 为A股自由流通市值(43万亿元)的近4倍 [13] - 机构测算潜在入市资金规模约5-7万亿元 可能高于2016-2017及2020-2021年水平 [13] 历史规律与市场影响 - 2005年以来出现五次明显存款搬家 最近一次为2024-2025年 [14] - 存款搬家往往滞后于行情启动 是上涨结果而非原因 [15] - 历史案例显示存款搬家助推上证指数上涨8.1%(2009年)和48.3%(2014-2015年)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