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型基金

搜索文档
给新入场的基金萌新手册
搜狐财经· 2025-09-23 04:46
上周和公司实习生吃饭,他说:"我看XHS好多人买基金赚了钱,自己试水买了只基金,结果亏了两 万……" 我心头一紧。这位同学是今年刚毕业的,连"基金分类"都没搞懂,就听人推荐买了只行业主题基金。市 场一波动,他慌了神,割肉在最低点。 • 为什么有人买指数基金亏了,有人却赚了? • 混合型基金真的是"万能解药"吗? • 货币基金除了放零钱,还能怎么用? • 新手最容易踩的"选基坑"有哪些? 这场景太熟悉了——我们总爱分享"赚了多少",却很少系统教"该怎么开始"。投资哪是"说走就走的旅 行"?它更像一场需要精密准备的远航:你得先认全"船的类型",才知道哪艘能载你去想去的地方。 今天这篇超长指南,不聊代码、不推产品,只做一件事:把基金家族的"成员档案"摊开在你面前。从最 基础的"基金是啥",到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基金的底层逻辑,再到特殊成员的隐藏技能,最 后教你用三个问题锁定"属于你的那艘船"。 看完这篇,你至少能搞懂: 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 一、基金到底是啥?用一顿海鲜大餐说清核心逻辑 很多人对基金的认知停留在"别人赚钱了,我也试试"。但连"基金本质"都不懂,就像闭着眼上赌场—— 输赢全凭运气。 咱们用个 ...
“9·24”一周年:从2700点保卫战到市值首破百万亿
第一财经· 2025-09-22 14:06
市场表现与指数变化 - 上证指数从去年9月24日2700点攀升至3800点以上 最高触及3899.96点 创近十年新高 [3][6] -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较"十四五"前明显增强韧性 年化波动率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3][6] - 创业板指与深证成指双双超越去年阶段高点 日成交额连续29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6][7] 个股与板块表现 - 1508只个股实现股价翻倍 覆盖30个申万一级行业 机械设备与电子行业翻倍股均超200只 [7] - 人形机器人 创新药 新消费等热门板块轮番表现 推动结构性行情 [7] 基金业绩与净值修复 - 697只基金区间回报超100% 其中12只主动权益类产品实现2倍增长 最高达275.84% [7][8] - 权益基金净值显著修复 "毛基"占比从56.87%降至17.58% 2736只基金净值重返1元以上 [9] - 指数型基金在翻倍基中占比超四成 中欧北证50成份指数A收益达180.12% [8] 资金流动与机构行为 - 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达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 [3][11] - ETF规模突破5.31万亿元 较去年底增长42.31% "国家队"持有ETF市值达1.28万亿元 [11] - 险资权益类投资规模突破4.7万亿元 较去年底增加6223亿元 年内净流入预计达1万亿元 [12] 投资者行为变化 - 8月A股新开户265.03万户 同比增加165.2% 基金新开账户18.25万户 同比增36.09% [16] - 投资者从"回本即赎回"转向犹豫加仓 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净赎回1076.04亿份 环比增56.43% [14][16] 政策与改革影响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三阶段每年为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 销售费用改革进入最后阶段 [13] - 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政策引导保险 社保等资金加大配置力度 [12]
投资策略周报:临近“9.24”一周年,A股发生了哪些变化?-20250921
华西证券· 2025-09-21 09:22
核心观点 - 过去一年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表现最佳权益资产 上证指数从2700点上行至3900点附近 涨幅接近40% 投资者思路出现熊牛转变 [1] - 市场展望认为唯有慢牛才是长牛 八月以来A股行情加速上涨与经济数据弱现实背离 科技主线资金分歧加剧 单边上涨行情或阶段性震荡休整 [1] - 中长期慢牛逻辑未改变 中国企业开始在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高端制造等领域展现顶尖产品力 反内卷工作推进验证盈利改善预期 扩内需持续发力 消费政策向服务消费倾斜 资本市场政策对稳股市提供有力支持 [1] 市场表现与估值变化 - A股风险偏好显著回升 增量资金驱动特征明显 924行情启动前A股日均成交额在8000亿元以下 政策落地后市场日成交额一度攀升至3.48万亿元 今年8月以来市场活跃度再上台阶 [3] - 万得全A股权风险溢价从4.6%收窄至2.6% 显示牛市氛围中投资者思路出现积极转变 [3] - 估值抬升是指数涨幅主要贡献 沪深300指数上涨40% 其中估值贡献率达到88% EPS贡献率为12% [3] - 当前A股处于历史最长ROE下行和PPI负增长区间 工业企业利润 A股净利润同比增速长期处于低位 [3] 行业与主题表现 - 产业趋势下科技成长板块领涨 科创50上涨112% 创业板指上涨102% [3] - 领涨一级行业为TMT 机械设备 电力设备等 领涨主题概念集中在光模块(CPO) 人形机器人 人工智能+ AI算力等 [3] - 计算机 汽车 电子行业市盈率(TTM)分位数均已来到2010年以来87%分位数上方 [3] - 海内外AI+领域催化不断 TMT领域业绩预期高增 牛市中高景气赛道在产业变迁过程中享受估值溢价 [3] 资金流向与结构变化 - 私募基金 融资资金等高风险偏好资金活跃 8月华润信托统计私募基金股票仓位为63.82% 为近两年最高水平 [3] - 6月以来融资余额从1.8万亿元下方攀升至2万亿元以上 绝对体量达历史新高 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12%左右 处于近年波动区间偏高分位 [3] - 居民资金通过被动型产品入市 截至2025年中指数型基金规模4.2万亿元 同比增长63% 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3.4万亿元 与24年中基本持平 指数型基金规模已连续三个季度超过主动权益类 [3] 中长期资金入市情况 - 以汇金为代表的类平准基金自2024年以来持续买入ETF 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买入规模约万亿元 4月7日A股在对等关税冲击下大幅回调时通过大规模增持ETF遏制非理性波动 [3] - 以险资 养老金等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入市已成为A股市场重要特征之一 [3]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东方基金积极践行“五篇大文章” 赋能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9-18 12:15
近日,在北京证监局指导下,聚焦"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主题的北京辖区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东方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以实际行动彰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担当。东方基金 将"五篇大文章"作为服务实体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布局丰富产品线以契合投资者需求的同时,自身亦在不断完 善。 在践行"五篇大文章"过程中,东方基金扮演着多重身份,例如"资金引导者""产品、服务创新者"。 精准滴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金融机构运用自身优势 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明确了前进方向。近年来,东方基金用实际行动彰显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担当,奋力描绘"五篇大文 章"的东方画卷。 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东方基金通过自身特性引导资金流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利用耐心资 本优势,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科技、绿色领域产品布局的背后,是东方基金扎实的投研积淀。更为重要的是,该公司对投研平台建设进行持续完善, 按照"专业化、平台化、体系化"打造投研团队,通过外部招聘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 ...
基金小白别再瞎买了!分三步走,轻松上手,告别“绿油油”
搜狐财经· 2025-09-11 01:45
对于刚接触基金的新手来说,面对琳琅满目的基金产品和复杂的投资术语,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其实,玩基金就像学骑自行车,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循 序渐进,就能轻松驾驭。本文将从选基金、买基金、卖基金三个维度,为初学者梳理一套简单实用的操作框架,帮助你快速入门。 选基金是投资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收益的关键。初学者容易陷入"追涨杀跌"的误区,或盲目跟风热门基金,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其实,选基金的核心是评 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指标: 1、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 基金经理是基金的"掌舵人",其投资能力直接影响基金表现。查看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时,不要只看短期排名,而要关注3年甚至5年的长期收益。例如,某 基金经理管理的某只基金过去5年年化收益率达15%,且在市场下跌时回撤较小,说明其投资风格稳健,适合长期持有。反之,若基金经理频繁跳槽或业绩 波动大,需谨慎选择。 2、基金的成立时间及评级 成立时间越短的基金,历史数据越少,难以评估其稳定性。建议选择成立时间超过1年的基金,优先考虑评级在三星以上的产品(如晨星评级)。评级机构 会综合考察基金的收益、风险、管理团队等因素,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例如,一只成立5年、评级为五星的 ...
实实在在让利 鼓励长期持有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迈入第三阶段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0 23:59
核心观点 - 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 聚焦降低投资者综合成本 推动销售机构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引导长期持有 形成投资者长期受益与行业健康发展的双赢局面 [1][3][4] 费率调整具体措施 - 股票型基金认申购费率上限调降至0.8% 混合型基金降至0.5% 债券型基金降至0.3% 鼓励销售机构加大打折力度 [2]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调降至0.4%/年 指数型和债券型基金降至0.2%/年 货币市场基金降至0.15%/年 [2] - 代销机构清算账户沉淀资金按活期存款利息划归基金财产 基金投顾业务不得双重收费 [2] - 按照近三年平均数据测算 整体降费约300亿元 降幅达34% [2] - 三阶段费率改革累计每年向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 [3] 赎回费与长期持有机制 - 赎回费全部计入基金财产 四档费率简化为三档 降低收费机制复杂性 [4] - 优化7日/30日/6个月持有期赎回费安排 对持有超1年份额(货币基金除外)免收销售服务费 [4] - 机制设计抑制"赎旧买新"非理性行为 引导从短期交易转向长期持有 [4][5] - 与浮动费率改革形成"双轨协同" 前端降费与后端激励组合构建良性循环 [4] 行业生态重塑 - 重构行业价值链条 精准打击"重首发 轻持营"行业痼疾 [6] - 对个人客户销售保有量维持50%客户维护费比例 机构投资者权益类基金保有量维持30%比例 鼓励提升个人客户服务能力 [7] - 推动从规模扩张盈利模式向业绩驱动价值模式转换 考核及费率机制更市场化 [7] - 第三方互联网代销平台或迎发展机遇 中小机构面临经营压力 呈现优胜劣汰马太效应 [7] 机构实践与响应 - 腾安基金自2019年已实现全平台基金认申购手续费一折优惠 提供全流程顾问式服务 [8] - 新规督促销售机构树立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 鼓励权益基金发展并引导提升服务能力 [8]
服务好投资者是基金立命之本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8 00:47
费率改革措施 - 股票型基金认购费率上限由1.2%调降至0.8% 申购费率上限由1.5%调降至0.8% [2] - 混合型基金认购费率上限由1.2%调降至0.5% 申购费率上限由1.5%调降至0.5% [2] - 债券型基金认购费率上限由0.6%调降至0.3% 申购费率上限由0.8%调降至0.3% [2]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6%/年调降至0.4%/年 [2] - 指数型和债券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4%/年调降至0.2%/年 [2] - 货币市场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25%/年调降至0.15%/年 [2] 费率改革影响 - 降低投资者投资成本并引导市场从规模导向转向专业导向和有效回报 [2] - 前端费率模式使公募基金缺乏竞争狼性且对市场敏感性有限 [3] - 现有模式导致投资风格短期化 机构更倾向追求规模而非投资回报 [3] - 改革推动行业从牌照经济转向投资专业能力的业绩分享模式 [4] 行业模式转型 - 需建立基金管理人、托管人与投资者利益同频共振的新制度框架 [4] - 后端投资收益提成模式有助于形成投资者与管理人的利益共同体 [4] - 新机制将通过长期业绩和风险控制提升市场竞争力 [4] - 开放竞争环境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 [5] 改革定位 - 费率改革是公募基金行业改革的新起点而非终点 [5] - 专业能力及衍生的信任契约是行业安身立命之基 [5] - 改革预示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进入收官阶段 [2]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 拟大幅降低投资者成本,累计每年或让利超5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07 23:55
核心观点 - 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全面调降各类基金认申购费率 销售服务费率及赎回费安排 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进入收官阶段 [4][5][12] 费率调整具体内容 - 股票型基金认申购费率上限由1.2%/1.5%调降至0.8% 混合型基金由1.2%/1.5%调降至0.5% 债券型基金由0.6%/0.8%调降至0.3% [5][6]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6%/年调降至0.4%/年 指数型和债券型基金由0.4%/年调降至0.2%/年 货币市场基金由0.25%/年调降至0.15%/年 [5][6] - 赎回费全部计入基金财产 四档费率简化为三档 优化7日/30日/6个月持有期赎回安排以引导长期投资 [5][7] 客户服务与机构规范 - 个人投资者客户维护费占基金管理费比率不得超过50% 非个人投资者销售权益类基金客户维护费占比不得超过30% 其他基金不得超过15% [8] - 明确FISP平台法律定位 要求行业机构对接平台 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一站式公募基金申赎服务 [9] 费率改革三阶段成效 - 第一阶段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由1.5%至1.2%以下 托管费率由0.25%至0.2%以下 年让利140亿元 [9] - 第二阶段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 被动股票型基金不超过0.26‰ 其他类型不超过0.52‰ 年让利68亿元 [10] - 第三阶段调降销售环节费率 年让利300亿元 三阶段累计年让利超500亿元 [5][11][12] 行业影响与机构反馈 - 改革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业绩驱动转型 促进行业专注投资管理能力与客户服务能力提升 [13][14] - 销售机构需强化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经营理念 腾安基金2019年已实现全平台认申购手续费一折优惠 [14] - 费率改革有助于提升权益类基金投资意愿 巩固A股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发展 [14]
一财社论:服务好投资者是基金立命之本
第一财经· 2025-09-07 11:43
费率改革政策调整 - 证监会修订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进入收官阶段 [2] - 股票型基金认购费率上限由1.2%调降至0.8% 申购费率上限由1.5%调降至0.8% [2] - 混合型基金认购费率上限由1.2%调降至0.5% 申购费率上限由1.5%调降至0.5% [2] - 债券型基金认购费率上限由0.6%调降至0.3% 申购费率上限由0.8%调降至0.3% [2]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6%/年调降至0.4%/年 [2] - 指数型和债券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4%/年调降至0.2%/年 [2] - 货币市场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25%/年调降至0.15%/年 [2] 现行费率模式问题 - 前端收费模式使公募基金形成旱涝保收的盈利模式 限制竞争意识和专业能力提升 [3] - 现有制度导致投资风格短期化 倾向于追求基金规模而非投资回报 [3] - 前端收费模式放大市场波动性 投资者因成本计提损失焦虑而频繁赎回 [3] - 公募基金相对私募基金缺乏竞争狼性 对市场敏感性有限 [3] 改革深层影响 - 引导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专业导向和有效回报 [1][2] - 推动探索后端投资收益分享提成模式 使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同频共振 [4] - 促进从牌照经济转向投资专业能力的业绩分享模式 [4] - 有助于形成投资者、管理人和托管人利益共同体 [4] - 激活市场竞争活力 使专业机构通过竞争脱颖而出 [4] 行业长期发展导向 - 需构建服务投资者的新制度框架和激励约束机制 [4] - 通过长期业绩、稳健风控和产品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4] - 专业能力及衍生信任契约是行业安身立命之基 [6] - 资本市场需要开放共择系统和公平竞争环境 [5] - 费率改革是行业改革新起点 非终点 [5]
非银金融行业跟踪周报:公募基金费改第三阶段启动,上市险企继续增配OCI股票-20250907
东吴证券· 2025-09-07 09: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非银金融行业受益于经济复苏和政策环境友好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具有安全边际和攻守兼备特性[4][51] - 公募基金费改第三阶段启动 预计每年整体降费约300亿元 降幅约为34%[4][21] - 上市险企继续增配OCI股票 投资韧性提升 寿险NBV增长维持高位[4][25] - 行业推荐排序为保险>证券>其他多元金融[4][51] 非银行金融子行业近期表现 - 最近5个交易日(2025年09月01日-2025年09月05日)非银金融板块各子行业均跑输沪深300指数 保险行业下跌4.07% 证券行业下跌5.29% 多元金融行业下跌6.32% 非银金融整体下跌5.05% 沪深300指数下跌0.81%[4][10] - 2025年以来(截至2025年09月05日)保险行业上涨11.89% 多元金融行业上涨10.60% 券商行业上涨7.63% 非银金融整体上涨9.17% 沪深300指数上涨13.35%[12] 证券行业观点 - 2025年09月交易量同比大幅提升 截至9月5日日均股基交易额为29496亿元 较上年9月上涨223.25% 较上月增长12.55%[4][16] - 截至9月4日两融余额22795亿元 同比提升63.74% 较年初增长22.25%[4][16] - 截至9月5日9月IPO发行1家 募集资金8.14亿元[4][16] - 公募销售费用管理新规发布 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 指数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4%/年 0.2%/年 0.15%/年[4][21] - 证监会同意公募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FISP平台)正式启动运行[4][22] - 证券行业(未包含东方财富)2025E平均PB估值1.3x[4][22] 保险行业观点 - A股五家上市险企2025年上半年共实现归母净利润1782亿元 同比增长3.7% 其中国寿同比增长6.9% 平安同比下降8.8% 太保同比增长11% 新华同比增长33.5% 人保同比增长16.9%[4][24][25] - 寿险NBV持续高增 国寿同比增长20% 平安同比增长40% 太保同比增长32% 新华同比增长58% 人保同比增长72%[4][25] - 产险承保盈利大幅提升 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5.3%(同比-1.5pct) 平安产险95.2%(同比-2.6pct) 太保产险96.4%(同比-0.7pct)[4][25][27] - 投资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7.5% 净投资收益率平均同比下降0.2pct 总投资收益率(不含太平)平均同比+0.1pct[25] - 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管理办法》 提高存放银行净资产规模要求[4][33] - 保险板块估值0.62-0.93倍2025E P/EV 处于历史低位[4][34] 多元金融行业观点 - 信托行业2024年信托资产规模29.56万亿元 同比增长23.58%[4][35] - 信托行业2024年利润总额231亿元 同比降幅45.5%[4][35] - 2024年信托业经营收入940.36亿元 同比增长8.89%[35] - 2025年7月期货市场成交量10.59亿手 同比增长48.89%[4][41] - 2025年7月期货市场成交额71.31万亿元 同比增长36.03%[4][41] - 2025年7月期货行业营业收入42.82亿元 同比增长21.82%[45] - 2025年7月期货行业净利润13.43亿元 同比增长50.06%[4][45] 行业排序及重点公司推荐 - 行业推荐排序为保险>证券>其他多元金融[4][51] - 重点推荐中国平安 新华保险 中国人保 中信证券 同花顺 九方智投控股[4][51] - 保险行业受益于经济复苏 利率上行 储蓄类产品销售占比大幅提升[4][51] - 证券行业转型有望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经纪业务 投行业务 资本中介业务均受益[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