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海菲曼2024年营收净利均获双位数增长,以「硬核科技」突围海外高端市场
IPO早知道· 2025-05-21 01:5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11.18%,净利润6897.12万元同比增长24.27%,基本每股收益1.79元,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 [2] - 全年毛利率超过70%同比提升近2个百分点,海外营收1.5亿元占比66.4%同比增长12.16%,海外业务毛利率达77.36% [2][5] - 高端产品线市场认可度提升及供应链管理效率增强推动业绩增长,旗舰产品HE1000、SUSVARA系列巩固高端HiFi耳机地位 [9]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营收占比达66.4%覆盖欧美日韩等主流市场,斩获36.59%亚马逊中高端市场份额 [5] - 首创"技术+文化+运营"三位一体出海模式,通过亚马逊/eBay线上覆盖及线下"私享会"渗透HiFi圈层 [6] - 获7项日本VGP金赏、2座美国CES创新奖及德国iF设计奖,联名中国国家大剧院推出AUDIVINA耳机强化文化输出 [6][7] 技术研发与创新 - 构建8大核心技术矩阵累计获超百项国际专利,涵盖纳米级振膜、混合动力单元等前沿领域 [10] - 2024年新增多项电声技术专利并应用于新品,如拓扑振膜技术耳机实现更低失真率与更宽频率响应 [11] - 自主研发蓝牙传输优化方案提升无线耳机音质,明确"技术纵深突破"与"应用场景延伸"双战略方向 [11][12] 行业竞争格局 - 发烧级耳机市场无线技术快速普及,预计2028年无线耳机占比超40%,北美欧洲为主要市场 [5] - 行业由森海塞尔、索尼等欧美日厂商主导,公司是少数打破垄断的中国品牌 [5] - 差异化定位高保真音质与极致体验,在专业音频圈层形成口碑并持续扩容忠实用户群体 [9][10] 公司发展历程 - 2005年由边仿博士创立,2011年成立股份公司,现为中国高端音频器材头部品牌 [3] - 2009年发布全球首款发烧级便携播放器HM-801确立技术领先地位 [10] - 2024年12月北交所上市申请获受理,2025年5月进入第二轮问询阶段 [3]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全球合作机构创历史之最 新朋老友共绘文明互鉴多彩画卷
深圳商报· 2025-05-20 19:55
深圳商报记者梁瑛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着力打造文化开放与出海超级贸易平台,吸引了来自 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11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 在这份涵盖五大洲的文化交流答卷中,无论是首次亮相的中意达芬奇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还是重返鹏城 的法兰克福书展,都诠释着这场文化盛会的世界基因。 作为首次参展的文化新面孔,中意达芬奇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在本届展会上,以"达芬奇秘境·天才之 境"为主题,构建起七大核心展区。在2000平方米的超大空间里,展览将融合电竞丝路达芬奇东方神木 世遗杯、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璀璨东方回归秀、达芬奇国际艺术壹秀场全球盛典等国际顶尖文化IP,结 合长征主题行进式沉浸体验剧《跟着走》等红色与科普系列大空间LBE作品,打造一场科技、艺术与教 育跨界融合的文化盛宴。 继去年首次参展文博会之后,被称为"世界文化风向标"的全球最大出版业展会法兰克福书展将再次亮相 文博会,并带来100本法兰克福书展年度获奖著作,涵盖儿童、动漫、建筑等类目。德国法兰克福书展 主席岳根·博思表示,法兰克福书展和文博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也在共同探索如何更 ...
《亚洲新声》定档 5月23日,畅饮加多宝唱响亚洲新声
中国食品网· 2025-05-20 04:46
节目概况 - 亚洲首档跨国歌手文化交流节目《亚洲新声》定档5月23日 以音乐为载体促进亚洲多元文化融合 [1] - 节目核心理念为"后浪奔涌 新声可畏" 创新采用邮轮巡演模式 覆盖上海、日本、越南等亚洲多地 [3][12] - 赛制以"音乐丝路"为概念 打造跨国音乐交流平台 通过竞演形式实现文化碰撞 [12][15] 品牌合作 - 加多宝作为独家冠名商 深度绑定节目IP 延续"凉茶+音乐"的营销策略 [1][3] - 品牌通过节目场景植入 将"怕上火 喝加多宝"的养生理念与各国美食、音乐文化结合 [12][15] - 合作旨在构建传统文化国际化传播范式 强化凉茶文化符号的年轻化表达 [17] 导师与选手 - 集结跨世代跨国界导师阵容 包括Jessie J、张靓颖等国际巨星及越南、摩洛哥等新生代音乐人 [6][11] - 导师覆盖流行、R&B、摇滚等多音乐领域 形成专业评审矩阵 [6][11] - 选手来自亚洲各国 通过邮轮巡演实现以歌会友的文化交流 [15] 制作与播出 - 爱奇艺作为节目出品方 采用邮轮实景拍摄 突破传统舞台限制 [7][12] - 节目内容包含地域特色音乐表演与文化展示 形成视听双重体验 [15] - 播出将结合线上平台与跨国巡演场景 实现多维度曝光 [12][17]
省委书记调研天舟文化:解码民营书业龙头“文化+科技”融合样本
证券时报网· 2025-05-19 07:18
核心观点 - 湖南省委书记调研天舟文化 强调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以增强文化产业实力并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2] - 公司明确"大文化+科技"战略 深耕图书出版与游戏业务 同时布局AI数字人和二次元等新兴赛道 [3] - 公司2024年营收4.61亿元同比增长2.90% 归母净利润3280.12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一季度营收7459.66万元增长超50% 盈利2425.7万元 [6] 战略方向 - 公司确立"大文化+科技"战略方向 持续深耕图书出版发行与网络游戏两大业务 并布局AI数字人、二次元等新兴赛道培育新增长点 [3] - 公司迁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依托园区创新资源与产业生态优势探索创新路径 [3] 业务发展 - 图书出版发行业务是公司发展基石 公司加快出版和教育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步伐 [4] - 网络游戏业务成功打造多款精品国风游戏 参股公司海南元游的《青云诀》《青云传》等手游产品峰值月流水破亿 [6] - 公司积极布局二次元新兴领域 投资西安标梦科技的《标记酱》APP日活跃用户稳定增长 [6] 合作与拓展 - 公司与科大讯飞深度合作探索"AI+教育"解决方案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普通话测评、英语听说等应用场景覆盖教、学、考、评、管全闭环 [4] - 公司积极推动文化出海 通过人民天舟出版公司在摩洛哥设立灯塔出版社和星空书店 在新西兰收购米莉茉莉儿童出版社 在阿联酋设立沙迦分社搭建文化传播与经贸合作综合性平台 [4] 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4.61亿元同比增长2.90% 归母净利润3280.1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6] - 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7459.66万元增长超50% 盈利2425.7万元呈现良好态势 [6] 未来规划 - 公司将持续巩固传统出版、教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速推进出版和教育等核心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 在AI+出版、教育、文娱等领域实现突破 [6]
“硬本领”“软实力”已成中国品牌全球化的底色
证券日报· 2025-05-18 16:03
中国品牌全球化趋势 - 中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2024年达25.45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1%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高技术产品增势良好 自主品牌出口创历史新高 新业态出口保持高增长 [1] - 中国制造业正从"代工红海"走向"创新蓝海" 过去代工企业生产贴牌产品 现在以自主创新重塑国际市场竞争格局 [1] - 中国品牌通过"硬本领"(技术创新)和"软实力"(文化IP)双重优势 引领全球市场和潮流 [1][3] 科技企业创新案例 - 影石Insta360X5凭借8K超高清全景拍摄 出色夜景能力 AI芯片 超长续航等技术优势全球热销 [2] - 影石连续六年保持全景相机市场份额第一 2024年预计达81.7% 全球每售出10台全景相机就有8台来自影石 [2] - 影石通过细分领域深耕 向AI云台 视频会议设备延伸 形成技术护城河 发展路径与大疆 石头科技 追觅等企业类似 [2] 新消费品牌IP出海 - 泡泡玛特以LABUBU等IP实现从"产品出海"到"文化出海"跃升 通过情感共鸣跨越文化壁垒 [2][3] - 泡泡玛特2024年在越南 印尼 菲律宾 意大利 西班牙开设首家线下门店 并在法国卢浮宫等地开设特色主题店与旗舰店 [3] - 泡泡玛特在泰国推出LABUBU水灯节主题款产品引发抢购 LABUBU被泰国国家旅游局授予"神奇泰国体验官"称号 [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科技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撬动市场需求 消费品牌通过IP运营实现文化输出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2][3] - 中国品牌全球化不仅提供"物美价廉"商品 更能凭借技术实力和文化内涵引领市场潮流 [3]
传媒持仓意愿显著提升,25Q1行业基本面触底反弹
长城证券· 2025-05-16 13: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传媒持仓意愿显著提升,25Q1行业基本面触底反弹,各细分板块表现分化,后续业绩有望持续修复,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较强的板块及公司[1][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传媒行业2024年整体业绩承压,25Q1基金偏好程度以及基本面显著回升 - 传媒行业25Q1基金偏好度显著回升,持股数量及比例同比均升,重仓市值占比环比提升,低配比例环比下降,细分板块表现分化,游戏、影视院线、广告营销等板块配置有变化,后续有望受益于AI、政策、新游及票房等因素向好[11][12] - 传媒行业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基本持平,24Q4同比降1.3%,25Q1同比增5.4%,各细分板块表现分化,游戏及影视院线板块25Q1收入增长靠前;2024年毛利率下滑,25Q1企稳,归母净利润2024年承压、25Q1显著回暖,后续有望受益于AI应用和内容供给改善[21][26][27] 游戏:行业规模维持高增长,游戏板块基本面持续向好 - 游戏板块25Q1超配比例环比提升至0.09%,由平配恢复超配,重仓市值及占比环比增长,主要因新游上线和AI技术发展;2024年及25Q1收入同比增长,毛利润受收入结构影响波动,25Q1多款新品上线释放利润[35][36][41] - 政策向好,2024年国产和进口游戏版号发放数量同比增长,25M1 - 4数量亦增,游戏产业规模2024年及25Q1同比增长,2024年创历史新高,出海收入维持高速增长,用户人数及ARPU有望增长[49][51][53] - 完美世界2024年业绩不佳,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游戏业务拐点已至,影视业务“提质减量”加大短剧投入;吉比特2024年业绩下滑,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存量游戏企稳,新游有望贡献增长;三七互娱2024年业绩增长,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国内业务稳健,产品储备丰富,AI能力升级;神州泰岳2024年业绩增长,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存量游戏稳健,关注新品表现;恺英网络2024年及25Q1业绩增长,存量游戏稳健,新游上线贡献增量,积极布局AI+智能陪伴赛道[58][61][65] 影视院线:春节档超预期带动影视院线板块业绩增长,持续关注头部内容定档进展 - 2024年影视院线板块承压,2025春节档带动25Q1收入高增,毛利润和毛利率提升,经营杠杆作用下25Q1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单季度盈利创2020年以来新高[74][75][78] - 2024年票房不及预期,2025年春节档票房创历史新高,五一档票房平淡,建议关注端午档及暑期档头部内容定档节奏[79][82][83] - 光线传媒2024年业绩有降,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哪吒之魔童闹海》拉动增长,储备内容丰富;万达电影2024年亏损,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院线业务收入高增,内容业务有突破,储备影片丰富;华策影视2024年业绩下滑,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内容板块爆款剧集拉动业绩,推进科技创新,AI赋能微短剧创作[87][90][93] 广告营销:宏观下行致收入承压,头部公司业绩维持韧性 - 宏观经济承压,广告营销板块24Q4及25Q1收入同比下滑,主要因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致广告主预算偏紧[95]
神州泰岳20250513
2025-05-13 15:1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游戏行业、软件行业、证券行业、计算机行业 [2][15][16] - 公司:神州泰岳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神州泰岳业绩表现 - 2020 - 2024 年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增长,2024 年归母净利润增长超 60%至 14.28 亿元,营收增长 8.22%至 64.52 亿元,主要得益于游戏业务,如《旭日之城》上线五年流水持续增长 [2][3] - 2025 年第一季度利润下降,但全年业绩乐观,新老产品共同发展,新 SLG 手游年底至明年二季度陆续商业化,未来两三年将强劲增长 [3][12][13] 神州泰岳发展战略 - 游戏业务坚持 SLG 手游策略,进行微创新与题材创新,年底至明年初推出三款新 SLG 游戏,包括城建末日和冰雪末日题材 [2][3][5] - 加强海外服务业务线,包括云服务与跨境数据流量服务,为中国企业提供支持 [2][5] - 应对政策变化坚持出海战略,核心用户为北美玩家,保持经营策略稳定性和连续性 [6] AI 技术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 游戏业务使用 AI 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D 制作成本降低 40%,3D 制作成本降低 20%,未来广告素材制作费用可能进一步降低 [7] - 软件业务创造 AI 工具,如“开小催”人机对话工具,强调 AI 与云业务结合,为出海企业提供深度服务 [7] - 公司内部调整强化团队成员掌握 AI 工具能力,提高人效,期待推出更多受关注产品 [7] 公司业务模式转型 - 游戏美术引入 AI 技术,减少外包依赖,推动业务模式转型 [10] - 软件业务从项目制软件服务向线上、产品化、可定制的订阅式服务转变,云业务和 AI 加速这一进程 [11] 游戏出海相关 - 公司认为游戏出海是持续方向,海外市场环境好,用户付费能力和意愿高,政策鼓励提升行业市盈率和估值 [3][16] - 过去国内游戏公司出海孤立,2025 年政策鼓励有望改变,促进生态系统发展,提供资源和工具服务 [17] - 文化出海中游戏占据重要位置,中国游戏将通过优质内容与创新模式扩大国际影响力 [18] 游戏行业情况 - 游戏行业是市场驱动型,以盈利为目标,根据美国玩家偏好制作游戏,中国游戏出海注重本地化,提升竞争力 [19] - 中国手游在全球市场影响力显著,得益于智能手机发展和新商业模式,在 SLG 领域占全球约 70%份额 [21] - 中国游戏公司在 SLG、二次元、女性向等细分赛道表现突出,但在体育竞技、三消类等领域占有率低 [22] - 投资者应关注中国游戏公司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空间,个别爆款产品和新玩法融合可带动增长 [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证券业务从量变向质变过渡,亏损减少;计算机业务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AI 技术和 IFCI 轻量化产品推动业务发展,未来有望成亮点 [16] - 2024 年底以来整合云和 AI 业务,由同一位副总裁领导,计算机部门从亏损走向盈亏平衡且状态变好 [15]
ST华通(002602) - ST华通:投资者关系互动记录表
2025-05-13 10:28
项目建设情况 - 上海松江数据中心项目分南北区,北区已建成落地;深圳项目分三栋运营数据中心,第一栋已建成,第二栋土建封顶,公司暂未对最终算力规模设上限,将根据市场规模推进项目建设 [2] 汽配业务发展 - 公司汽车零配件业务从事汽车塑料零部件及相关模具研发、制造和销售,2022 年以来布局新能源领域,斩获比亚迪、问界等车企新能源配套项目 [3] 分红与业绩补偿 - 公司目前暂不满足利润分配条件,后续将努力改善经营回报投资者;公司正积极落实业绩补偿事项,进展详见指定媒体公告 [3][6] 商誉与市值管理 - 作为轻资产公司,因并购带来商誉是游戏行业普遍情况,公司将专注主营业务发展和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以保持业绩;公司将依法合规进行市值管理并及时履行公告义务 [4] 业务发展趋势 - 2025 年公司处于业绩爆发期,将深度挖掘整合老 IP、全面进军海外市场弘扬文化出海、试水 AI 游戏领域,降本增效实现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5][6] 摘帽相关 - 公司完成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将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满十二个月后提交摘帽申请,最终能否撤销风险警示存在不确定性 [7] 监管影响 - 公司相关人员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本次行政监管措施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无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完善制度、提高治理水平 [7] 商誉减值 - 公司每年年末对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聘请专业机构辅助评估,具体情况参见年度报告 [8] 信息披露 - 公司根据定期报告披露要求,披露确定的报告分部及各分部财务情况,也会披露主要子公司及对净利润影响达 10%以上的参股公司情况 [9] “苹果税”影响 - 苹果公司相关举措对公司长期利润有一定利好,但影响不大,短期对业绩无明显提振,公司会综合平衡对待 [9] IP 整合与游戏预期 - 公司传奇 IP 整合工作有序推进,将探索行业发展模式,最大化 IP 价值;公司是 SLG 领域头部公司,包括《KingShot》在内的几款游戏处于成长期,对未来有信心,具体经营数据以官方公告为准 [9][10]
探索文化出海新范式,阅文在日本举办小说征文大赛
新浪财经· 2025-05-09 08:19
战略合作 - 公司与日本CCC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旗下起点国际平台将联合发起"小说方程式"日本征文活动[1] - 合作内容包括与茑屋书店联合打造以IP为核心的文化体验空间,首个项目是在大阪开设限时快闪店[3] - 快闪店将展示《全职高手》《诡秘之主》《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等IP的线下互动与衍生消费[3] 征文活动 - "小说方程式"征文评委会由日本学术界、动画界及影视界专家组成,获奖作品可进入全产业链开发[4] - 评委会成员强调网络文学突破传统出版模式,具有影视改编潜力,并吸引日本年轻一代关注[4] - 征文活动是跨国IP共创生态的重要尝试,作品将入驻茑屋书店线下空间[4] 市场表现 - 起点国际2024年日语用户年度增速达180%,非英语收入增长超过350%[6] - 《全职高手》日文版小说下载量超3000万次,动画电影在9个国家地区上映,漫画长期占据日本平台人气榜[7] - 《一人之下》两季动画均在日本电视台播出[7] 全球化布局 - 公司已在海外推出6800部翻译作品和70万部原创网文,覆盖全球近3亿用户,培养46万名海外作家[9] - 与迪士尼、奈飞、索尼影业等合作推动IP改编出海,多部剧集登顶海外视频平台[9] - 公司从翻译输出转向本土化创作,形成"翻译+本土原创"的双轮驱动模式[9] 文化影响力 - 大阪关西世博会官员认可网络文学作为数字时代全球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6] - 日本书粉自发翻译中国网文并形成跨文化互动案例,引发社交媒体热议[6] - 公司首次将"书-漫-影-货"全产业链模式引入日本市场,实现线上线下IP体验融合[7]
去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近八百亿元 演出市场活力满满
人民日报· 2025-05-08 21:43
演出市场整体表现 - "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3 35万场 票房收入21 59亿元 观众人数1031 59万人次 [1]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 29亿元 同比增长7 61% 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 54亿元 其他收入216 75亿元 [1] - 大型演唱会和户外音乐节热度持续攀升 直接带动观众综合消费超2000亿元 [1] 大型演出及音乐节 - 国家艺术院团推出27个剧目52场演出 全国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达12 12亿元 [1] - 陶喆 张杰 时代少年团等演唱会及江苏常州太湖湾音乐节等项目热度居高 孙燕姿 凤凰传奇等演唱会门票开票即售罄 [1] - 大型演唱会覆盖30个省份 180座城市 平均跨城观演率保持在60%以上 [2] - 文旅融合成为音乐节差异化竞争方向 结合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和城市定位进行创新 [2] 区域市场发展 - 优质演出产品地区供给差异持续缩小 三四线城市演出市场取得长足发展 [2] - 四川省2024年举办营业性演出3 2万场 观众1250万人次 票房总收入近30亿元 [2] 小剧场及演艺新空间 - 全国小剧场 演艺新空间演出场次首次突破20万场 较2023年增长13 21% [2] - 小剧场演出爆满 演艺新空间结合餐饮 文化集市和沉浸式戏剧演出 [2] 演出产品国际化 - 国内文艺表演团体与海外文化机构 艺术团体深度合作 开展跨国文化交流研讨 [2] - 利用线上平台拓展文化"出海"交流维度 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价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