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革命
icon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铑行业发展全景分析:国内储量少,对外依存度极高,铑价预计呈现波动上行趋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7 01:24
全球铑行业概况 - 铑是铂族金属中最稀有品种 地壳含量仅百万分之0.000037 全球储量约3000吨[2][3] - 全球近80%铑产自UG2矿体 储量高度集中于南非(超90%)、俄罗斯和加拿大[1][3] - 2024年全球铑总供应量31.1吨 其中矿山产量21.9吨 回收供应9.2吨[1][3] 供需结构分析 - 2024年全球铑需求总量33.1吨 尾气催化剂领域占比87.31%(28.9吨) 化工领域占比8.46%(2.8吨)[4] - 中国铑总储量仅3.23吨 对外依存度极高 95%以上资源分布于甘肃(57.5%)、云南等五省[1][4] - 2024年中国铑供应量3147.36千克 进口量2910.23千克 需求量6012.57千克[1][5]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产业链上游为矿产开采(铂/镍/铜副产品) 中游为精炼加工 下游应用于汽车、化工、电子等领域[6] - 全球市场由英美铂业、斯班静水、诺里尔斯克镍业三大生产商主导[9] - 中国主要企业包括金川集团、贵研铂业 正加强技术研发和回收体系建设[9]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动车普及导致三元催化剂用量减少 国内铑需求呈下降态势[1][5] - "国六"标准实施与碳中和目标推动短期需求增长 2020年国内用量达8.03吨[5] - 铑资源供应持续紧张 回收市场预计呈现"量价齐升"态势[10]
确定性为王,新能源继续领涨!
搜狐财经· 2025-09-15 04:51
9月15日,A股市场呈现高开分化态势,成长赛道与新能源主线领涨,创业板指强势突破3100点;港股 市场则延续科技成长主线,恒生科技指数再创阶段新高,锂电池与汽车板块形成联动上涨格局。两地市 场均呈现政策驱动下的结构性行情,资金向高景气赛道集中,传统周期与防御板块表现承压。 行业热点与驱动逻辑 主要指数表现 A股三大指数早盘分化走强,成长股引领市场情绪。上证指数高开后围绕3879点窄幅震荡,午盘收涨 0.22%报3879.29点,延续近期震荡上行趋势;深证成指涨1.07%报13061.86点,创业板指受权重股带动 大涨2.13%报3084.68点,科创50指数涨0.84%,显示硬科技板块与新能源赛道形成共振。 全市场超2000只个股上涨,沪深京三市半日成交额1.52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1240亿元,但资金向 新能源产业链集中特征显著,锂电池板块获主力资金净买入超50亿元。 港股市场科技主线延续强势,恒生指数低开高走,午盘涨0.29%报26463.48点,恒生科技指数涨1.11%报 6055.47点,再创阶段新高。大市成交1620.06亿港元,汽车与零配件板块领涨,非必需性消费业指数上 涨1.32%,能源业与 ...
外资积极加仓中国资产,A500ETF龙头(563800)聚焦行业优质龙头,中证A500指数盘中触及指数发布以来新高!
新浪财经· 2025-09-12 07:36
市场表现 - 沪指早盘冲高至3892.74点创阶段性新高 中证A500指数盘中触及5477.87点创发布以来新高[1] - 芯片概念股表现活跃 有色金属概念股集体大涨[1] - 中证A500指数下跌0.38% A500ETF龙头(563800)盘中换手率6.76% 成交额11.06亿元[2] - 成分股赢合科技20cm涨停 北京君正涨超14% 上海建工10cm涨停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19.11%[2] 资金动向 - 年内A股再融资规模达8002.14亿元 较去年全年2231.20亿元增长258.7%[1] - 超过90%美国投资者明确表示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敞口 为2021年初以来最高水平[1] - 美国投资者兴趣延伸至在岸A股市场 量化基金和宏观基金通过ETF及指数期货产品增加投资[1] - 市场处于机构与个人共振流入阶段 融资型资金寻觅低位主题 配置型外资和新发偏股基金持续入市[3] 行业展望 - 全球或将迎来新周期复苏期 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推动芯片制造和国产算力产能扩张[2] - 新能源革命有望引领5-10年维度的产业升级 美联储降息可能进一步释放全球流动性利好新兴市场[2] - 科技产业突破推动中国核心资产重估 TMT仍是中长期具备强产业趋势的主线[2][3] - 完整成长产业周期经历估值-业绩-估值三阶段 强势主线整体收益率保持显著优势[3]
21专访|华润微董事长何小龙:功率芯片为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2:11
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前景 - 2025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达755亿美元 其中中国市场占291亿美元(38.6%)[2]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带动高效高可靠性功率器件需求增长 尤其在电驱系统、车载充电、DC-DC转换等核心模块[3] - 第三代半导体器件(SiC、GaN)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落地[3] 华润微市场地位与业务表现 - 华润微位列中国功率半导体企业第二、中国MOSFET规模第一[2]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电子及新能源领域营收12.48亿元 同比增长37%[3] - 车规级产品通过认证102颗 入选工信部《汽车芯片推荐目录》74颗(行业第一) 近百款车规级功率芯片实现量产[3] 技术布局与产能建设 - 以IDM模式构建全产业链能力 覆盖设计-制造-封测环节[8] - 6英寸SiC中试线稳定运行 SiC SBD、1200V SiC MOSFET等产品批量供应[7] - 氮化镓双工艺平台同步布局 外延生产基地通线[7] - 重庆功率半导体封测基地投产 12英寸晶圆制造线本月满产[8] 国产化进程与竞争优势 - 国产替代政策支持企业在SiC、GaN、IGBT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5] - IDM模式贴近本土客户 快速响应定制化需求且具成本竞争力[6] - 与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共建联合实验室 深度嵌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3][8] 产品与应用领域拓展 - 重点开发智能功率模块(IPM)、功率集成模块(PIM)、先进功率模块(APM)[7] - 半桥DCM、全桥HPD模块切入主驱逆变器、车载充电机等核心部件[7] - 业务覆盖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及AI服务器电源等领域[7][8] 行业发展趋势 - 大电流、高压及新能源汽车自动化智能化将催生更多功率半导体需求[4] - 行业从单器件供应商向系统级解决方案商转型[4] - 人形机器人等驱动技术应用进一步拓展功率半导体市场空间[8]
华润微董事长何小龙:功率芯片为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2:01
行业市场规模与地位 - 2025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达755亿美元 其中中国市场占291亿美元(38.6%)[1]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推动功率半导体需求增长 尤其在电驱系统、车载充电(OBC)、DC-DC转换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等核心模块[2] - 第三代半导体器件(SiC、GaN)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落地[2] 公司市场地位与业绩 - 华润微在中国功率半导体企业排名第二 MOSFET规模排名第一[1]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电子及新能源业务营收12.48亿元 同比增长37%[2] - 车规级产品通过认证102颗 入选工信部《汽车芯片推荐目录》74颗(数量行业第一) 近百款车规级功率芯片实现量产[2] 技术布局与创新 - 以"第三代半导体+第四代半导体"为双轮驱动 6英寸SiC中试线稳定运行 SiC SBD和1200V SiC MOSFET核心产品批量供应[6] - 氮化镓GaN领域布局D-Mode和E-Mode双工艺平台 外延生产基地通线[6] - 重点提升智能功率模块(IPM)、功率集成模块(PIM)和先进功率模块(APM)等产品附加值[6] 产业链模式与产能 - 采用IDM模式 具备"设计-制造-封测"全链条能力[7] - 重庆功率半导体封测基地已建设 12英寸晶圆制造线本月实现满产[7] - 为智能家居、AI服务器电源等场景提供定制化服务[7] 生态合作与战略 - 与比亚迪、吉利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 深度嵌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2] - 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车企联合开发车规级芯片 参与国家标准制定[7] - 推动从"单器件供应商"向"系统级解决方案商"转型 打造"能效解决方案"系统化能力[3] 竞争优势与挑战 - 在高端IGBT、SiC沟槽MOS、车规级MCU等领域与国际巨头存在性能差距[4] - 系统方案能力和全球生态品牌影响力较国际企业薄弱[4] - 具备IDM模式贴近本土客户的优势 能快速响应定制化需求且成本竞争力强[4] 未来发展方向 - 围绕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工业自动化等场景提升产品竞争力[6] - 通过联合创新体模式与车厂协同开发系统解决方案[4] - 以"技术自主化、产能全球化、生态协同化"构建全链条生态[7]
中国一年进口5亿吨石油,为何宁花万亿买油,国内石油为啥不挖?
搜狐财经· 2025-08-26 09:49
中国石油进口依赖的成因 - 中国年消耗石油超过7亿吨 其中70%依赖进口 相当于每日进口1000多万桶[1] - 国内探明石油储量约38亿吨 但可高效开采的优质油藏稀缺[3] - 大庆、胜利等老油田含水率高达95% 即每100桶液体中仅含5桶原油[4] - 70%以上油藏属低渗透或特低渗透类型 油层埋深达2000-3000米以上 单井产量低且寿命短[6] - 开采成本达50-60美元/桶 远高于沙特等中东国家的10美元/桶[8] - 国际油价低于50美元/桶时 国内开采将面临亏损[8][9] 进口石油的战略价值 - 从50多个国家进口石油 主要供应国为沙特、俄罗斯和伊拉克 多元化布局降低采购成本[11][13] - 2020年油价跌至30美元/桶时 中国进口超2亿吨石油补充战略储备[14] - 长期供货合同与海外油气田投资构建稳定供应链 人民币结算降低汇率风险[17] - 与俄罗斯、伊朗部分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 提升能源市场话语权[17][19] - 商业储备与国家战略储备基地可平抑国际市场波动[19] 能源结构转型路径 - 新疆塔里木、四川盆地发现超深层油气田 钻探深度突破8000-9000米[23] - 南海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取得进展 "海洋石油981"及"蓝鲸"平台投入应用[25] - 2024年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电动车产销量占全球近70%[27] - 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25% 2060年实现碳中和[27] - 发展电动车、储能技术、智能电网及绿色氢能 降低石油刚性需求[28][30] - 进口依赖为新能源发展争取过渡时间 未来石油将从"主粮"转向"备用粮"[30][33]
五年十年后,新能源车能够进化到什么程度?
36氪· 2025-08-25 08:16
核心观点 - 新能源车产业正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 能源系统 机械载体和智能交互等领域出现突破性进展 推动车辆从交通工具演变为移动能源节点和智能空间 产业格局和社会伦理面临重构 [1][2][12][17][22][25] 能源系统转型 -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500Wh/kg 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800公里 [2] - 钠离子与锂硫电池使成本下降50% 车辆成为分布式能源网络节点 [2] - V2G技术普及:1000辆80kWh新能源车可提供小型抽水蓄能电站级调峰能力 车主峰段售电收益可覆盖车辆保险费用 [4] - 重卡搭载兆瓦时级电池包 运输途中可反向供电支持偏远地区临时设施 [7] - 光伏高速公路与无线充电结合 车辆行驶中获取能量 [2] 机械载体进化 - 4D打印底盘和材料自修复技术可在碰撞后72小时内恢复结构强度 [8] - 模块化平台允许用户更换电池组 驱动电机和座舱模块 车辆寿命从物理报废转向功能迭代 [8] - 碳纤维-液态金属复合材料使车身轻量化程度突破60% 材料在-30℃至80℃环境自动调节刚性 [9] - 风阻系数低于0.15的车型普及 每度电行驶里程从7公里提升至12公里 [11] - 自诊断芯片与3D打印维修站使重大故障维修时间缩短90% [11] 智能交互升级 - 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突破2000TOPS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界限模糊 [12] - 脑电波传感检测乘客疲劳度 对突发心脏病预警准确率达89% [14] - 全国完成7000多公里智能化道路改造 2030年主要城市建成数字孪生交通系统 [14] - 云控平台使暴雨天气事故率下降76% 路侧毫米波雷达可穿透水雾感知百米外障碍物 [14] - L4级以上事故由车企 云平台和基础设施运营商按动态比例担责 [16] 产业格局重塑 - 2030年国内市场形成"6+N"格局 6家年销百万级巨头与若干小众品牌共存 [17] - 中小型企业深耕场景:车辆转型为移动便利店 车顶无人机实现5分钟生鲜送达 [17] - 纯电货船配备自动系缆系统 船体光伏日发电量满足80%动力需求 [17] - 欧盟碳关税政策倒逼中国车企在塞尔维亚建设零碳工厂 利用风能生产电池使出口车辆税费降低34% [20] 社会伦理重构 - 车辆空闲时段授权给社区作为移动自习室或远程医疗点 共享收益抵扣月供使家庭拥车成本下降57% [22] - "微电桩"计划使老旧小区充电设施覆盖率从不足30%提升至95% [24] - 农村微型电动车结合光伏车棚使运输成本降至燃油车1/8 自动驾驶运输队通过云端调度优化物流路径 [24] 产业发展现状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500万辆 中国品牌以60%全球份额主导市场 [1] - 新能源车续航超过800公里 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 [1]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 [28]
每周日企观察|日本化工企业对华投资大增;“第三国供应链”对外企具启发意义
搜狐财经· 2025-08-25 01:12
日本化工企业对华投资增长 - 近1年东丽、旭化成、三菱化学、信越化学等日企对华化工产业投资超8起,总投资额超30亿元人民币[4] - 投资动因包括中国双碳目标催生的绿色技术需求、新能源革命带来的新材料迭代需求、消费升级与高端制造业的功能性材料需求[5] - 日本化工企业面临国内市场饱和与技术过剩压力,将中国作为高端技术商业化试验场,例如旭化成优先在华落地氢能及储能技术[5] - 中日合作实现产业链深度嵌套,例如旭化成碳纤维技术助力中国风电叶片强度达国际领先水平[5] 日本制造业在华业务调整 - 日本政策投资银行调查显示42.6%大型制造业企业计划缩减在华业务规模,创历史新高,主因是中美关税争端促使供应链风险分散[6] - 精工爱普生因担忧关税成本,已将投影仪生产转移至菲律宾,机器人生产线撤回日本[6] - 日本汽车、化工、机械制造企业深度嵌入中国本地供应链,例如丰田在华拥有9家独资公司、15家合资公司及超800家一级供应商[6] - 539家在华日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82.4%实现盈利,高于全球75.3%的平均水平,撤离将削弱日本车企全球竞争力[6] 第三国供应链模式探索 - 丰田通过促成泰国Summit Group与中国企业合资,在东南亚生产低成本汽车零部件,目标降低电动车生产成本30%[7] - 该模式结合中国零部件性价比优势与东南亚劳动力成本优势,规避地缘政治风险[7] 松下家居业务在华发展 - 松下首次在华设立独立运营的住宅设备公司"松下家居科技(杭州)有限公司"[8] - 中国房地产市场衰退背景下,老房翻新需求释放结构性机遇,高龄消费者追求高品质居家环境[8] - 松下家居业务整体营收预计达百亿元人民币,2025年住居事业规模将达2242亿日元(约112.7亿元人民币),为2024年的3倍[9] - 中国家电企业如美的、海尔、老板电器等纷纷进入家居家装赛道,松下面临竞争加剧[9]
直播预告 | 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倒计时1天
论坛概况 - 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将于2025年8月19-20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主题为"市场驱动 生态赋能:储能推动西部绿色能源体系建设" [1][31]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等,支持单位涵盖电力市场专委会、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等 [9][10] 核心议程与内容 开幕式暨主论坛 - 主旨报告涵盖新能源革命与新型储能(欧阳明高)、内蒙古储能发展实践(王立新)、CNESA 2025年上半年储能数据发布(陈海生)等 [6][16] - 南方电网将分享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实践(郑耀东),中车株洲所探讨储能价值创新驱动能源转型(文宇良) [6][16] - 数据发布环节聚焦装机规模、政策分析、电池产量、市场前瞻等8大维度 [7] 分论坛专题 1. **新型储能与电力市场** - 议题包括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设计优化(郑亚先)、西北电网中长期交易创新(陈前昌)、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机制(吴明波) [17][18] - 企业案例:科华数能分享构网型储能实践(冯学涛),海博思创提出储能资产价值管理方案(郭凯) [17][18] 2. **储能价值创新与解决方案** - 发布《2024内蒙古新型储能发展报告》(郑丽娜)及《压缩空气储能理论与应用》新书(范运年) [19] - 技术亮点:海辰储能大容量电池技术(刘俊军)、天合储能7MWh+解决方案(李明)、钢液流电池工程实践(王晓丽) [19][20] 3. **西部特色市场探索** - 内蒙古上都储能电站案例(刘明义)、宁夏沙戈荒大基地送出实践(高保皓)、三峡集团大规模储能创新(吴彦卓) [21] 4. **源网荷储与沙戈荒建设** - 探讨内蒙古口岸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岳建华)、甘肃科技创新案例(梁琛)、阳光电源三电融合方案(阮怀俊) [22][23] 配套活动 - **氢能沙龙**:聚焦电解制氢系统(胡骏明)、氢储能技术(左涛),讨论氢能应用场景与障碍 [24][25] - **零碳园区研讨会**:远景集团分享零碳产业园案例(张明),探讨多能互补储能技术适配性 [26] - **招商对接会**:内蒙古多地投促中心推介,吸引中天储能、上海电气等企业参与 [27][28] 数据与趋势 - CNESA DataLink将发布2025年上半年储能数据,覆盖装机规模、电池产量、招投标等关键指标 [7] - 专题报告涉及钠离子电池(李勇琦)、全钒液流电池(未具名)、动态可重构电池技术(毕敏强) [26][27] 参会信息 - 地点为呼和浩特蒙科聚平台总部基地,毗邻机场(8公里)及高铁站(3公里) [31][32][34] - 需通过二维码预报名,审核周期1-2个工作日 [35][37]
4000米缺氧实拍:中国人在安第斯山脉开世界级铜矿是什么体验?
虎嗅· 2025-08-07 10:02
行业趋势 - 全球电力需求持续增长 受新能源革命(电动车 光伏 储能)及AI革命(大模型驱动)推动 [1] - 电气化相关大宗产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铜为代表品种之一 [1] 公司资产 - 中国五矿资源旗下秘鲁Las Bambas铜矿位于安第斯山脉 规模巨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