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略资源
icon
搜索文档
热点思考 | 出口视角:“战略资源”新线索(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7-19 03:24
稀土的战略地位 - 稀土是15种镧系元素及钪钇的总称,在军工、新能源、芯片制造和航空航天领域具有不可替代作用:钐钇用于导弹制导和战斗机雷达,钕镨构成新能源汽车电机永磁材料,铈镧用于半导体抛光和靶材制造,镧钇用于高性能电池和高温陶瓷涂层 [1][7][8] - 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68.5%(2024年27万吨),全球其他国家自华稀土进口占比达37.1%,远超第二大进口地区东盟的18%,美国对华稀土依赖度稳定在75% [1][8] - 中国拥有从采选、氧化物分离到永磁体制造的完整稀土产业链,而其他国家普遍缺乏中游技术和产能,难以建立替代供应链 [2][16] 海外对华极高依赖商品 - 2024年美国自华进口占比>90%的商品共98种(规模162.5亿美元),其中20种商品依赖度达100%(规模224.9万美元),集中在纺织服装、化学品和矿物金属 [3][19] - 美国对华依赖商品分为两类:长期依赖型(杂项制品、家电、纺织服装、家具)和短期加速型(矿物金属依赖度从2022年0%跃升至2024年100%,化学品从2010年28.9%升至2024年93.8%) [3][24][25] - 完全依赖商品具有战略性和难替代性:如锂电池关键添加剂(磷酸酯、含镍电极材料)和原料药(格鲁米特、右丙氧芬),中国在这些领域产量领先且成本优势显著 [33][34] 具备战略价值的"类稀土"商品 - 12种化学品和金属商品在新能源车、芯片和军工领域作用突出,总进口额1.5亿美元,包括全氟辛烷磺酸锂(锂电池)、氨基树脂塑料板(军用电路)、未锻造钨(军工穿甲材料)等 [37][39][40] - 中国化学品全球出口占比20年间提升21.1pct,2024年与欧盟差距仅1.2pct;美国自华化学品进口占比从2010年34.1%升至2024年95.4%(规模5亿美元),提升幅度居各行业之首 [42][49] - "类稀土"商品中印尼出口占比最高但主要流向中国,反映产业链深度嵌套;家电、纺服等商品中国全球出口占比持续领先 [42]
申万宏源证券晨会报告-20250718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8 01:14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517点,1日涨0.37%,5日涨3.82%,1月涨0.2%;深证综指收盘2146点,1日涨1.19%,5日涨6.74%,1月涨1.85% [1] - 大盘指数昨日涨0.67%,1个月涨4.21%,6个月涨6.01%;中盘指数昨日涨1.38%,1个月涨6.23%,6个月涨5.68%;小盘指数昨日涨1.05%,1个月涨5.99%,6个月涨11.48% [1] 行业涨跌情况 涨幅 - 元件Ⅱ昨日涨6.77%,1个月涨30.19%,6个月涨36.56% [1] - 航空装备Ⅱ昨日涨3.84%,1个月涨9.56%,6个月涨13.62% [1] - 商用车昨日涨3.66%,1个月涨6.01%,6个月涨5.81% [1] - 通信设备昨日涨3.61%,1个月涨21.99%,6个月涨25.02% [1] - 地面兵装Ⅱ昨日涨3.48%,1个月涨29.13%,6个月涨58.77% [1] 跌幅 - 房屋建设Ⅱ昨日跌2.77%,1个月涨1.1%,6个月涨1.8% [1] - 贵金属昨日跌1.18%,1个月跌3.75%,6个月涨24.88% [1] - 国有大型银行Ⅱ昨日跌0.97%,1个月涨6.34%,6个月涨13.42% [1] - 物流Ⅱ昨日跌0.61%,1个月跌0.3%,6个月涨9.82% [1] - 航运港口昨日跌0.53%,1个月跌2.98%,6个月涨0.81% [1] “反内卷”专题 误解“内卷内涵” - “过剩”是需求下滑、供给被动过剩,“内卷”是需求强劲领域供给主动增加;当下外需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下滑至历史最低水平(2.6以下),外需行业比内需行业更卷;外卖等服务业也在内卷 [9] - “过剩”是企业因需求下滑跟随式降价,“内卷”是企业因需求强劲“降价无序竞争”;当下内卷领域盈利偏弱而制造业投资大幅扩张,外需领域投资增速更高(13%),出口商品价格低于内销价格 [9] - 供给侧改革前上中游、国企供给过剩,本轮反内卷是中下游、民企更内卷;当前民企固定资产周转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国企处于历史中位数附近(50%) [9] 误解“针对领域” - 高耗能行业已完成产能集中改造,大部分传统落后产能并不落后;近两年,高耗能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下降,但仍处于历史中位数水平;2024年中以来,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4%)持续高于用电量增速(1%) [9] - 政策或针对部分中上游供给过快增长行业予以调控,但视角或更聚焦中下游;政策或对生猪、煤炭、光伏等行业“超额生产”予以调控,修复价格“超跌”问题 [9] - 应避免中上游供给过度收缩导致价格“超涨”,约束“反内卷”政策效果,化工行业已在保供稳价;若金属价格上涨10%,将利空下游利润增速1.9个百分点 [9] 误解“政策抓手” - 鼓励行业并购、提高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以及匹配相应托底政策,或是可行的政策组合;如日本、美国、德国的相关经验 [9] - 反内卷需发展非过剩领域需求(如服务业),并引导供给结构与长期需求结构转型方向适配;发展服务业能承接制造业就业,并破局“内卷”难题 [9] - 解决设备更新“监管套利”,是重要手段,且对就业负面影响较小;行业购置新设备同时保留老设备、内卷出口,设备购置增速冲高,而处理老设备的废弃资源利用业增速同期下滑近10个百分点;强制淘汰老设备非常必要 [2][9][10] 十五五报告研究 国际局势关注 - 十五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准确把握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态势的权重明显提高;国际领域课题关注各国关税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中欧经贸投资动向、各产业政策对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影响 [12] 战略资源保护 - 2025年中美谈判和中欧谈判多次涉及战略资源——稀土,未来我国战略性资源的管理将愈发严格;自然资源部明确提出研究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并重点提及稀土、锂矿 [12] 海洋经济发展 - 2025年7月5日,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海洋经济发展,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及的主要海洋产业包括海上风电建设、海洋生物医药等 [12] - 2025年6月,国家发改委在十五五政策课题研究中提出统筹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等重点领域;3月,生态环境部启动编制《“十五五”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交通运输部开启《十五五海事规划前期研究》 [12] 城市更新政策 - 国家发改委在课题研究中提出“借鉴世界主要国家开展城市更新的经验”,并表示“十五五时期建立健全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举措建议”,提出“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研究” [12] -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城市更新”,2025年1月住建部提出“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主要涉及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等方面 [12] 其他关注方面 - 创新驱动发展领域未来产业细分培育政策支持,独角兽企业研究,与民营经济保护法一脉相承 [2][12] - 国内消费刺激中,劳动薪酬分配思路、分配制度等政策的研究比重明显增加 [12] -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关注“投融资相协调”,并购的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政策主导方向 [12] - 绿色发展领域重点关注“国际碳排放规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12] - 规划司、国民经济综合司、财金司对新业态、新经济、新就业等新兴产业提前储备政策 [12] 公用事业2025年中期业绩 火电 - 2025年1 - 5月,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644小时,同比下降118小时;2Q25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均价为632元/吨,同比下降217元/吨(-25.5% YoY),环比1Q25下降89元/吨 [13] - 2025年多地年度长协销售电价同比下跌,但成本端较大降幅可弥补电量及上网电价下降的压力,2Q25火电度电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电价降幅较小的华北、华东区域的火电盈利能力优于行业平均 [13] - 1H25京能电力归母净利同比增长100%以上,建投能源归母净利增长153%,上海电力归母净利增长32% - 57%;容量电价及辅助服务费用突出火电调节价值,降息有助于火电Q2盈利能力同比继续改善 [13] 水电 - 全国1 - 5月水电利用小时数达1023小时,同比减少70小时;全国各地水电表现存在分化,大水电云集的四川、云南水电利用小时数有所增加 [13] - 大水电企业可利用多库联调等优势提升发电效率,上半年发电量整体情况较好;1H25长江电力、华能水电中水电板块、川投能源水电发电量分别同比增加5.01%、10.93%、17.82% [13] - 水电发电量支撑大水电公司业绩提升,叠加节约财务费用,提升投资收益等方式,大水电公司1H25业绩增长具较强确定性 [13] 核电 - 1H25中国核电及中国广核的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2.01%、6.11%;两核增量机组投产叠加部分机组检修低于去年同期 [13] - 中核及广核年内均将有新机组投产,为下半年电量增长提供增量;长期来看,我国核电核准保持高增节奏,4月国常会再次核准10个核电机组 [13] - “十五五”期间两核进入密集资本开支期,降息可减轻公司财务费用压力;目前中国核电已完成对社保基金的定向增发,中国广核可转债也已经完成配售 [13] 燃气 - 1 - 5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768.9亿m³(-1.3% YoY),暖冬导致天然气消费整体承压;5月增速2.4%系前五个月最高水平,燃气终端消费景气度有提升趋势 [13] - 上半年受地缘政治冲击,供给侧未显著放量等影响,全球气价尚处于偏高水平;展望今明两年,美国、中东等主产区LNG出口能力有望快速提升,加拿大等新兴国家提供额外增量,供需有望持续走宽后海气成本有望回落 [13] - 7月以来包括湘潭、大同、运城多地上调居民燃气价格,气价联动持续落地,利好城燃企业毛差稳步修复 [13] 业绩增速预计 - 电力板块:业绩增速在100%以上的公司为建投能源;20% - 50%的有大唐发电;10% - 20%的有国电电力等;0 - 10%的有三峡能源等;业绩增速为负的公司有内蒙华电等 [13] - 燃气板块:业绩增速在0 - 20%的公司有新奥能源等;业绩增速为负的公司有华润燃气等 [13] - 供热板块:业绩增速为0 - 10%的公司有联美控股,业绩增速为负的公司有物产环能 [13] 投资分析意见 - 电力:水电推荐国投电力、川投能源、长江电力、华能水电;绿电建议关注新天绿色能源、福能股份等;核电建议关注中国核电、中国广核(A + H);火电推荐华电国际、建投能源、物产环能 [3][13] - 天然气:推荐优质港股城燃企业昆仑能源、香港中华煤气等;推荐产业一体化天然气贸易商新奥股份、新天绿色能源等 [13][14] 物产环能点评 收购事件 - 公司拟自筹资金14.57亿元受让欣旺能源持有的南太湖科技100%股权;南太湖科技是浙江省内热电联产领域的成熟企业,现有锅炉总容量480t/h,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8MW,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62亿元,净利润1.31亿元 [16] - 交易完成后,南太湖电力科技将作为第7家热电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公司将新增480t/h的产热能力与48MW的装机容量,带动公司热电板块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进一步提升 [16] 业务情况 - 公司为浙江省热电联产行业头部企业,旗下共计6家热电子公司,年供热能力为1962.90万吨/年,主要布局于浙江省内工业园区,下游客户优质稳定 [16] - 2024年公司全年销售蒸汽863吨,同比+3.41%,电力上网销售量15.19亿千瓦时同比+15.11%,压缩空气销售量29.46亿立方米,同比+6.00%,推动板块毛利率至24.68%,同比增加0.55pct [16] 分红情况 - 公司已经连续三年分红达11.72亿元,平均股利支付率达37.35%,占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的122.92% [16] - 2025年1月26日,公司发布公告规划在2024 - 2026年期间,每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的40% [16] - 2025年,假设此次热电联产项目在今年第四季度并表,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将超过9亿元,以最低分红比例40%估算,当前股息率将从4.92%提升至5.01% [16] 盈利预测及评级 - 考虑到公司100%收购南太湖电力后所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预计提升公司2025 - 2027年盈利预期至9.40、10.58、11.13亿元(更新前为8.97、9.33、10.26亿元) [16] - 目前股价对应25 - 27年PE为8、7、7倍,2025年行业平均水平为12倍PE,而公司2025年为8倍PE,由“增持”上调至“买入”评级 [16] 匠心家居点评 业绩情况 - 公司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4.1 - 4.6亿元,同比增长43.7 - 61.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0 - 4.5亿元,同比增长55.3 - 74.7%;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2.16 - 2.66亿元,同比增长31.4 - 61.8%,表现超预期 [17] 品牌建设 - 25Q1末店中店Moto Gallery美国门店数量超过500家,覆盖32个州,加拿大24家店,覆盖3个省份,较24Q3末150家快速增长,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17] - 预计25Q2自有品牌店中店保持快速扩张,推广高附加值影音沙发等新品销售,带动产品结构改善、盈利能力持续向上 [17] 供应链优势 - 公司具备越南基地,基本实现对美国订单全覆盖,同时具备铁架、电机、电控核心零部件自产能力,受关税扰动小,25Q2出货节奏正常 [17] - 越南基地运营经验积累,有利于中长期公司扩张海外供应链布局,自有品牌全球化发展 [17] 创新与客户拓展 - 公司依托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持续新品研发创新,如影音沙发等新品、Moto Living等新系列产品,创新新品获得市场认可,口碑效应形成获客正循环 [17] - 2024年公司新增客户96家,其中14家为TOP100美国家具零售商,较2023年有明显提升,同时新增客户订单逐步释放,奠定后期增长确定性 [17] 盈利预测及评级 - 上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8.91/11.06亿元(原值为7.56/9.17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39亿元,2025 - 2027年同比+30.4%/+24.2%/+21.1% [17] - 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22/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17]
热点思考 | 出口视角:“战略资源”新线索(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7-17 01:17
稀土的战略地位 - 稀土是15种镧系元素及钪、钇的总称,在军工、新能源、芯片制造和航空航天领域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例如钐和钇用于导弹制导和战斗机雷达,钕和镨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铈和镧用于半导体抛光 [1][7] - 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68.5%(2024年27万吨),全球其他国家自华进口占比达37.1%,远超东盟的18.0%,美国对华稀土依赖度稳定在75% [1][8] - 中国拥有从采选到应用的完整稀土产业链,而其他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仅具备开采能力,缺乏中游分离冶炼技术 [2][16] 海外对华极高依赖商品 - 2024年美国自华进口占比超90%的商品达98种(规模162.5亿美元),其中20种完全依赖中国(规模224.9万美元),集中在纺织服装、化学品和矿物金属 [3][19] - 依赖商品分为两类:长期依赖型(家电、纺织服装等)和短期加速型(化学品依赖度从2010年28.9%升至2024年93.8%,矿物金属从2022年0%跃升至100%) [3][25] - 完全依赖商品具有战略替代难度,如锂电池添加剂(磷酸酯、含镍电极材料)和关键原料药(格鲁米特),中国凭借完整产业体系和成本优势形成壁垒 [33] 具备"类稀土"潜力的商品 - 12种化学品和金属商品(总规模1.5亿美元)在新能源、芯片和军工领域作用突出,如全氟辛烷磺酸锂(锂电池)、六泉联苯(军工阻燃剂)、未锻造钨(穿甲材料) [37][40] - 中国化学品全球出口占比20年提升21.1pct,与美国差距仅1.2pct,且对美出口占比从2010年34.1%升至2024年95.4%(规模5亿美元),增速居各行业之首 [42][49] - "类稀土"商品中印尼出口占比最高但主要流向中国,反映产业链深度嵌套,而中国在家电、纺服等传统领域出口占比保持全球第一 [42]
热点思考 | 出口视角:“战略资源”新线索(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7-16 13:40
稀土的战略地位 - 稀土是15种镧系元素及钪、钇的总称,在军工、新能源、芯片制造和航空航天领域具有不可替代作用:钐和钇用于导弹制导和战斗机雷达[1][7],钕和镨构成新能源汽车电机永磁材料[7],铈和镧用于半导体抛光及靶材制造[7][8] - 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68.5%(2024年27万吨),主导全球进口格局,其他国家自华进口占比达37.1%,远超东盟的18.0%[1][8] - 中国拥有从采选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全球唯一实现全链条覆盖,而美、澳等国仅具备开采能力,缺乏中游技术和产能[2][16] 海外对华"极高依赖"商品格局 - 2024年美国自华进口占比>90%的商品共98种(规模162.5亿美元),其中20种商品依赖度达100%(规模224.9万美元),集中在纺织服装、化学品和矿物金属[3][19] - 依赖类型分化:杂项制品、家电等属长期依赖型;化学品和矿物金属依赖度短期激增,后者从2022年0%升至2024年100%[3][24][25] - 完全依赖商品具备战略壁垒:如锂电池添加剂(磷酸酯、含镍电极材料)和原料药(格鲁米特)依赖中国产能和成本优势,他国难替代[33][34] 具备"类稀土"潜力的商品 - 12种化学品和金属商品(总进口额1.5亿美元)在新能源、芯片和军工领域作用突出:全氟辛烷磺酸锂用于电池和半导体蚀刻[40],未锻造钨用于军工穿甲材料[39][40] - 化学品全球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出口占比较2010年提升21.1pct,与欧盟差距仅1.2pct;美国自华化学品进口占比从2010年34.1%跃升至2024年95.4%(规模5亿美元)[42][49] - 印尼虽为"类稀土"最大出口国,但主要流向中国,反映产业链深度嵌套[42]
关税“棋局”系列专题之二:出口视角,“战略资源”新线索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6 08:41
战略资源分析 - 稀土是15种镧系元素及钪和钇总称,在军事和高科技领域不可替代,2024年中国稀土产量27万吨,占全球68.5%,美国对华稀土依赖度稳定在75%左右,且中国具备完备产业链[3][34] - 2024年美国自华进口占比大于90%的商品有98种,占美自华总进口3.5%,规模162.5亿美元,其中20个商品自华进口占比达100%,规模224.9万美元,集中在纺服、化学品、矿物金属[5][54] - 美国对华“极高依赖”商品分长期持续依赖型和短期加速依赖型,矿物金属依赖度从2022年0%跃升至2024年100%,化学品从2010年28.9%升至2024年93.8%[5] 战略价值商品 - 美国自华“极高依赖度”商品中有12种化学品和金属品在关键领域作用类似稀土,总进口额1.5亿美元[7][9] - 2024年中国化学品出口全球第二,与第一差距微小,较2010年提升21.1pct,美国自华进口化学品从2010年34.1%提升至2024年95.4%,进口规模5.0亿美元[9] 高频跟踪 - 生产方面,高炉开工率同比维持0.7%,表观消费持续偏弱,同比较前周 - 1.8pct至 - 2.6%,中游纺织链开工小幅回落,汽车链开工不及去年同期,建筑业水泥产需较弱,玻璃消费回升,沥青开工延续上行[104][110][119][123] - 需求方面,全国商品房成交回升,三线城市涨幅显著,铁路、公路货运量及港口货物吞吐量回落,人流出行强度小幅回落,观影消费和汽车销售下滑,集运价格回落[134][140][146][148][158] - 物价方面,农产品价格分化,猪肉、蔬菜价格回升,鸡蛋、水果价格回落,工业品价格普遍回升[168][172]
关税“棋局”系列专题之二:出口视角:“战略资源”新线索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6 06:16
战略资源分析 - 稀土产量占全球 70%,2024 年产量 27 万吨占 68.5%,美国依赖度稳定在 75%左右,产业链完备[1][17] - 2024 年美国自华进口占比大于 90%的商品 98 种,占美自华总进口 3.5%,规模 162.5 亿美元,20 个商品自华进口占比达 100%,规模 224.9 万美元[2][29] - 美国对华“完全依赖”的 20 个商品有战略性和难替代性,如锂电池关键添加剂和关键原料药[3][41] - 12 种化学品和金属品有“类稀土”战略价值,总进口额 1.5 亿美元,化学品出口竞争力增强[4][50] 高频数据跟踪 - 工业生产平稳,建筑业开工分化,高炉开工率同比维持 0.7%,表观消费同比较前周 -1.8pct 至 -2.6%[65] - 全国商品房成交回升,三线城市涨幅显著,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同比 +13.1pct 至 -19.1%[92] - 集运价格回落,CCFI 综合指数环比 -2.2%,美西、地中海航线运价环比分别 -5.2%、 -4.9%[108] - 农产品价格分化,猪肉、蔬菜价格环比分别 +0.1%、 +0.8%,鸡蛋、水果价格环比分别 -2.2%、 -0.1%[117] - 工业品价格普遍回升,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环比 +1.1%,能化价格指数环比 +1.3%,金属价格指环比 +0.7%[119] 风险提示 - 贸易形势变化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非系统风险致局部领域压力放大[5][127]
稀土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卡住了美国的重要命脉?一看就懂!
搜狐财经· 2025-06-16 10:43
稀土的定义与重要性 - 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包括镧、铈、镨、钕等,在工业中作用显著,少量添加即可大幅提升产品性能 [3] - 稀土广泛应用于高科技领域,如手机屏幕、导弹制导系统、风力发电机、电动汽车电机等,高端军事装备如F-35战机、战斧导弹依赖稀土材料 [5] 中国稀土产业的全球地位 - 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约30万吨,中国产量20.8万吨,占比69.23%,储量占全球37% [7] - 中国控制全球超过90%的稀土加工和提纯能力,形成产业链闭环优势 [7] - 中国稀土产业经历转型,从低价出口转向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并加强环保监管和技术升级 [16][18] 美国稀土产业的困境与应对 - 美国曾拥有全球最大稀土矿芒廷帕斯矿,但因环保压力和技术门槛一度关闭,重启后仍需依赖中国提纯 [9] - 美国尝试自救措施包括重启矿山、与澳大利亚合作建厂、投资回收技术,但短期内难以突破技术、环保和成本限制 [20][22] - 建设完整稀土产业链需5-10年时间,美国面临技术积累和资金投入的挑战 [10] 稀土的战略意义与博弈 - 稀土成为中美博弈中的"王牌",中国通过控制出口施加压力,但目标并非全面断供,而是争取谈判筹码 [12][24] - 中国推动稀土高端应用,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强化战略缓冲作用 [25] - 稀土替代需时间,美国高科技产业、军工、新能源等行业短期内无法摆脱对中国供应链依赖 [10][12]
太平洋证券:稀土产业链战略资源定位 中国稀土永磁领先优势明显
智通财经网· 2025-06-12 09:08
稀土行业政策与市场表现 - 稀土指数近20日上涨16%,明显跑赢沪深300指数 [1] - 中国采取稀土配额制,2024年为27万吨,同比增加12.5%,其中轻稀土25万吨,重稀土接近2万吨 [1] - 2024年中国进口稀土矿物13.29万吨,同比下滑22.4%;2025年1-5月进口6.26万吨,同比下滑21.7% [1] - 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告进一步强化中国稀土产业链的战略资源定位 [1] 稀土永磁市场与技术优势 - 稀土永磁是稀土最大下游,主要使用镨(Pr)、钕(Nd)、镝(Dy)、铽(Tb)四种元素 [2] - 镨钕氧化物价格45万/吨,镨钕金属价格56.5万元/吨,较年初上涨13% [2] - 氧化镝价格165万元/吨,金属镝200万/吨,年初以来持平 [2] - 氧化铽价格897万/吨,金属铽728万/吨,较年初上涨28%以上 [2] - 中国稀土永磁技术全球领先,产能和产量均为全球第一 [1][2] 稀土应用与需求前景 - 稀土永磁广泛应用在汽车、节能电机、航空航天等领域 [2] - 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成为稀土永磁重要增长点 [1][2] - 未来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等新兴产业将推动稀土永磁需求长期高速增长 [2]
特朗普打的电话,中方终于接了,美国最想要的稀土,中方只字未提
搜狐财经· 2025-06-10 06:04
中美领导人通话 - 中方领导人终于接听特朗普电话 但未提及稀土问题 [1][3] - 中方强调"言必行 行必果" 要求美方撤销消极举措并遵守共识 [3][5] - 通话涉及多个领域讨论 但刻意回避稀土议题 [3][8] 稀土行业战略地位 -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 在电子 新能源 医疗和国防领域不可或缺 [5] - 中国是全球最大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 拥有巨大行业影响力 [5] - 美国对中国稀土存在高度依赖 试图通过贸易施压获取让步 [5] 中方战略考量 - 未提稀土是战略定力体现 避免国际市场过度解读和波动 [8] - 沉默使美方难以捉摸意图 有利于掌握后续博弈主动权 [8] - 引导美方关注更广泛议题 而非纠缠单一稀土问题 [10] 未来走向 - 中方态度取决于美方行动 要求尊重核心利益和建设性合作 [10] - 若美方持续施压 稀土可能成为中方反制工具 [10] - 平等互利框架是妥善处理稀土问题的前提条件 [10]
钨的新时代20250609
2025-06-09 15: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钨行业 - **公司**:中国的厦门物业、中屋高薪、张源物业、祥路物业、中钨高新、下钨等;海外的阿尔蒙蒂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需求端 - **核心观点**:全球钨需求旺盛且持续增长,新兴行业和军工领域需求增长显著,未来五年消费复合增速高于供给增速 [2][3][19] - **论据**:全球钨消费65%用于硬质合金,新能源车、航空航天、3C等新兴行业及军工领域需求旺盛,军工领域约占10%消费比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光伏需求推动硬质合金钨材消费增长,2019 - 2024年,中国硬质合金和钨材复合增速分别为6.2%和5.8%,高于整体钨消费量复合增速;2025年1 - 3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30.5%,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长20.5%,挖掘机产量同比增长14.6%;人形机器人若产量达100万台,有望带动刀具市场规模达50亿元;自2021年以来全球各地区军费开支增速上升,2025年欧盟、德国、英国、美国等均有国防开支提升计划,美国还计划重建安全库存;预计未来五年至2038年全球原钨消费复合增速为2.61%,高于供给增速的2.57% [2][3][18][19] 供给端 - **核心观点**:全球钨供给增速受限,中国产量增速放缓,海外增量有限,难以弥补中国减量压力 [4][15][17] - **论据**:中国钨资源储量占全球51%,产量占80%,但因品味下降和政策趋严等因素,自2011年以来产量增速放缓,近十年复合增长率仅为0.29%,低于同期开采指标复合增长率2.51%,预计2026年企稳回升,长期水平可能与2013年相近;海外过去十年金属量从2014年的1.58万吨下降到2024年的1.4万吨,2021 - 2024年仅增加1200金属吨,不足以弥补中国同期减少的4300金属吨;预计2025和2026年海外钨矿供给有所增加,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和韩国,但未来五年全球钨生产复合增速预计为2.57% [4][5][15][17] 价格端 - **核心观点**:钨价上涨,且未来有望持续处于高位并进一步走强,国内外价格体系形成割裂 [2][6][20][29] - **论据**:今年以来,钨价上涨主要受中国政策收紧和海外地缘冲突驱动,2月中国实施出口管制,4月自然资源部收紧开采指标,5月印度巴基斯坦冲突,钨价创2011年以来新高,累计涨幅达21.8%;钨价上涨是环保要求、出口管制和结构性管制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收紧供给指标并强化出口管制,欧美致力于产业链重构,国内外价格体系形成割裂,海外下游钨制品形成较高溢价;截至2025年6月6日,中国钨精矿价格自2月初实施出口管制以来累计上涨19.3%,海外上涨8.6%,国内比海外高出约10个百分点,国内相对海外溢价约10%,长期来看海外产业链溢价可能更大;短期内国内钨供给收缩,全球供给趋紧,海外高端装备需求提升,下游钨制品溢价高,将拉动对上游钨精矿价格的采购意愿 [2][6][9][20][21][29] 政策端 - **核心观点**:各国对钨产业链安全日益重视,中国收紧供给指标并强化出口管制,欧美致力于产业链重构 [8][11] - **论据**:中国从2002年起发布年度配额指标,实际增速自2018年回落,今年第一批指标同比减少4000吨,降幅6.5%,连续两年负增长,超产率下降体现实际有效性提升;今年2月4日中国实施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并打击非法走私行为;欧美将钨列为关键矿产清单,加快产业链进程并需求安全库存,欧盟出台关键原材料法案明确远期目标,进行原材料外交及贸易谈判,支持原材料项目开发;美国通过与传统盟国合作推进海外关键项目开发,计划到2027年1月1日起不再从中国采购用于军事用途的钨,重构安全库存 [10][11][12] 企业端 - **核心观点**:中国龙头企业向高附加值转型,有望受益于出口窗口开启,相关上市公司将受益于钨牛市;海外企业加速上游开发,部分项目将贡献增量 [14][28] - **论据**:中国企业积极布局下游高端产能,加速转型升级,附加值较高的硬质合金产品、刀具等不在出口管制名单内,可增加向其他地区出口;中国四家主要上市公司2019 - 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14.7%,毛利复合增长率17.2%;2024年四家龙头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为45亿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厦门物业完成定向增发35亿元,融资活动现金流改善;海外阿尔蒙蒂公司通过外部融资开发韩国山东项目,韩国山东项目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展活动;哈萨克斯坦和韩国项目预计今年进入商业化生产贡献主要增量 [14][25][26][27][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钨制品出口结构优化,上游原料出口受限,但下游刀具和刀片出口保持增长,2025年1 - 4月中国出口各类型刀具及刀片1157.6吨,同比增幅为5.1%,同期整体钨制品出口量为5857.7吨,同比下降20% [4][22] - 三四月份不受出口管制的产品如钨酸钠、未锻造钨、偏钨酸铵同比增速超过100%,下游物制品如硬质合金刀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3] - 短期内中国和全球市场供需关系继续趋紧,全球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中国钨精矿价格可能进一步创下历史新高;长期来看,2021年起全球进入短缺状态,预计2022 - 2028年仍将维持短缺,2025年全球供需缺口或收窄至1.69万吨,此后将扩张至2028年的1.91万吨 [24] - 中钨高新市值储量比和市值产量比相对较低,大股东五矿集团拥有五个托管矿山,总资源量约150万吨三氧化钨,承诺优先注入优质资源;下钨联合战略储备或潜在开发大湖塘钨矿,三氧化物储量接近100万吨,正在开发油麻坡钨矿年产3200吨项目 [30] - 过去十年龙头企业资源自给率维持在30% - 40%,当前许多上市公司进行集团内部资源注入及融资扩产,应从长远角度评估其将储量优势转化为产量及业绩优势的能力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