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化

搜索文档
华纬科技2024年营收增长49.67%显韧性,战略布局新能源汽车及工业机器人领域启新程
全景网· 2025-04-11 09:5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49.67% [1] - 利润总额2.61亿元,同比增长39.81% [1] - 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38.00% [1]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8股,现金分红总额0.55亿元 [1] 行业与市场 -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攀升,我国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2] - 汽车零部件国产化浪潮加速,国产零部件在性能、成本上逐步超越国际品牌 [3] - 弹簧行业在汽车悬架、工业机械、家电、航空航天等领域扮演关键角色 [6] 业务与产品 - 悬架弹簧收入占总收入55%,稳定杆收入占比33%,制动簧占比6%,阀类异形占比4% [4] - 悬架弹簧市场占有率测算已达27%以上 [4] - 制动弹簧为公司拓展海外市场核心产品,有望加速拓展海外客户群体 [4] - 工业机器人赛道有望成为新增长极,已与ABB形成稳定供货 [6] 研发与技术 - 2024年研发投入0.90亿元,同比增长45.43% [3] - 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179项 [3] - 设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3] - 掌握多项生产高性能汽车弹簧的核心技术,满足高应力、抗疲劳、轻量化需求 [3] 全球化布局 - 墨西哥、摩洛哥生产基地分别辐射北美及欧洲、北非市场 [2] - 德国子公司为研发中心、售后中心,服务于海外生产基地 [2] - 2025年将以德国、墨西哥、摩洛哥三地布局,构建国际化网络 [6] 供应链与成本优势 - 长三角汽车产业核心区实现"200公里半径内70%原材料与设备配套" [2] - 物流成本降低15%,交货周期缩短20% [2] - 高管团队平均从业经验超15年,精准把握汽车轻量化、电动化趋势 [2]
当车企亲手杀死明星燃油车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27 15:42
全球汽车业标志性车型停产现象 - 多款经典燃油车型因销量低迷、电动化转型及消费偏好变化相继停产,包括迈锐宝、GT-R R35、福克斯、奔驰A级车和凯迪拉克XT4 [4][5][18][24][34] - 深层原因:SUV热潮挤压紧凑型轿车市场,电动化战略导致燃油车研发资源缩减,入门级燃油车利润微薄成为战略调整牺牲品 [4] - 行业趋势折射出市场对智能化、新能源的狂热追逐,燃油车黄金时代终结 [4] 奔驰A级车停产分析 - 奔驰确认A级车将停产且无换代计划,当前一代持续生产至2026年 [6][10] - 历史销量:第一代(1997-2004)累计110万辆,第二代(2004-2008)近70万辆 [6][8] - 中国市场表现:2018年后月销维持四位数,2025年1月仅807辆,2月1302辆 [10] - 战略调整:紧凑型系列从7款减至4款,CLA将成新入门车型,品牌向高端化发展 [10] 马自达6停产分析 - 2025年3月宣布全球停产,三代车型跨越23年,初代2005年销量峰值27.2万辆 [12][15] - 销量滑坡:2012年全球销量降至2.2万辆(巅峰1/10),2023年不足5万辆 [15][17] - 中国市场表现:2003-2017累计80万辆,2021年随一汽马自达合并停产 [17] - 替代产品:推出基于长安底盘的EZ-6电动轿车,海外版马自达6e拟2025年欧洲上市 [17] 福特福克斯停产分析 - 2025年11月正式停产,四代车型全球累计销量超1600万辆 [21][23] - 销量下滑:欧洲市场2022年4月销量同比降50%(从1万辆降至5000辆) [23] - 产品问题:2018款三缸发动机引发消费者质疑,2022年改回四缸仍难挽颓势 [21] - 战略调整:福特近年相继停产蒙迪欧、嘉年华等燃油车型,转向电动化 [23] 日产GT-R R35停产分析 - 2025年2月日本停售,北美2024年10月停产,欧洲2022年3月停售 [25][27] - 技术参数:3.8L双涡轮V6发动机,2023款功率达421kW(Nismo版447kW) [29] - 停产原因:排放及安全法规收紧(如澳大利亚2021年因侧碰法规退市) [27] - 替代产品:R36或基于Hyper Force概念车,采用固态电池技术(预计不早于2028年) [31][33] 通用汽车双车型停产 - 雪佛兰迈锐宝2024年底停产,60年累计销量超1000万辆,2023年销量13万辆(同比降8.5%) [35][37] - 凯迪拉克XT4 2025年1月停产,2019年销量峰值3.2万辆,2024年仅1.8万辆 [39][41] - 战略替代:XT4/XT5/XT6将被Optiq、Lyriq等电动跨界车取代,堪萨斯工厂获3.9亿美元改造投资 [39][42]
聚辰股份重回增长轨道 公司去年营收创历史新高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3-25 12:4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达10.28亿元 同比增长46.1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亿元 同比增长189.23% [1] - 境外市场营收同比增长72.41%至5.59亿元 境内市场营收同比增长23.71%至4.69亿元 [4] 产品结构 - 存储类芯片产品营收同比增长57.74% 音圈马达驱动芯片继续保持增长 [2] - 智能卡芯片产品收入收缩至3727万元 同比减少超三成 [2] - SPD及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EEPROM产品出货量快速提升 [1] 业务发展 - 汽车级EEPROM产品导入多家全球领先汽车电子Tier1供应商 加速向汽车核心部件应用领域渗透 [4] - 新一代EEPROM产品、A1等级汽车级EEPROM及DDR5内存模组SPD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2] - 在美国、韩国、日本等海外重点市场持续拓展 [4] 行业前景 -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推动汽车电子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 [5] - 汽车级EEPROM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 [5] - 国产汽车芯片企业需通过技术升级和先进制程工艺应对激烈价格竞争 [3]
福耀玻璃:2024年年报点评: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ASP持续增长-20250321
西南证券· 2025-03-21 12: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带动ASP增长,产能扩张且美国工厂盈利提升,预计25 - 27年EPS增长,归母净利润CAGR为15.6%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础数据 - 总股本26.10亿股,流通A股20.03亿股,52周内股价区间41.72 - 62.4元,总市值1577.59亿元,总资产632.54亿元,每股净资产13.68元 [5] 2024年年报业绩情况 - 全年营收392.52亿元,同比+18.4%;归母净利润74.98亿元,同比+33.2%,毛利率36.2%,同比+0.8pp,净利率19.1%,同比+2.1pp,期间费用率12.97%,同比-1.3pp [7] - 24Q4营收109.38亿元,同比+17.2%,环比+9.7%,归母净利润20.19亿元,同比+34.3%,环比+2% [7] 毛利率及利润影响因素 - 24Q4毛利率32.1%,同比-4.4pp,环比-6.7pp,因包装费用会计处理调整;销售费用率-0.33%,同比-5.1pp,环比-4.6pp;净利率18.5%,同比+2.4pp,环比-1.4pp [7] - 24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3.9%,扣除汇兑损失和子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影响后,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9.1% [7] 产品与市场情况 - 24年汽车玻璃ASP为229.11元/平米,同比+7.5%,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同比+5.02pp,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推动市场扩容 [7] - 24年汽车玻璃销量155.8百万平米,同比+11.2%,资本开支54.81亿元扩张产能,市占率有望增长 [7] 海外工厂情况 - 24年福耀美国营收63.12亿元,同比+13.3%,净利润6.27亿元,同比+26.9%,净利率9.9%,同比+1pp [7] 盈利预测假设 - 受益于智能化渗透率增长,25/26/27年ASP分别为238/249/259元/平米 [8] - 受益于成本及产业链优势,25/26/27年出货量分别为171/183/196百万平米 [8] - 海外工厂经营改善,SAM亏损收窄 [8] 分业务收入成本预测 |业务|2024|2025E|2026E|2027E| |----|----|----|----|----| |汽车玻璃收入(亿元)|357.12|406.9|456.6|508.7| |汽车玻璃增速|19.5%|13.9%|12.2%|11.4%| |汽车玻璃毛利率|30.2%|29.0%|29.5%|30.0%| |浮法玻璃收入(亿元)|59.6|62.0|64.5|67.1| |浮法玻璃增速|4.4%|4.0%|4.0%|4.0%| |浮法玻璃毛利率|36.1%|36.0%|36.0%|36.0%| |内部抵消收入(亿元)|-69.7|-66.2|-62.9|-59.7| |内部抵消增速|-12.0%|-5.0%|-5.0%|-5.0%| |其他主营业务收入(亿元)|40.0|48.0|57.7|69.2| |其他主营业务增速|22.2%|20.0%|20.0%|20.0%| |其他主营业务毛利率|24.7%|27.0%|30.0%|32.0%| |其他业务收入(亿元)|5.4|5.7|6.0|6.3| |其他业务增速|5.9%|5.0%|5.0%|5.0%| |其他业务毛利率|80.0%|80.0%|80.0%|80.0%| |合计收入(亿元)|392.5|456.5|521.8|591.4| |合计增速|18.4%|16.3%|14.3%|13.3%| |合计毛利率|36.2%|34.6%|34.5%|34.5%| [9] 财务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亿元)|392.52|456.45|521.79|591.4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亿元)|74.98|87.78|101.35|115.68| |每股收益EPS(元)|2.87|3.36|3.88|4.43| |净资产收益率ROE|21.03%|22.56%|23.58%|24.28%| |PE|20|17|15|13| |PB|4.20|3.85|3.49|3.15| [2][11]
中国汽车行业在发生地壳变动
日经中文网· 2025-03-21 03:23
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变化 - 2024年中国整体汽车销量相比2019年增长20% [1] - 比亚迪2024年销量增至2019年的9.2倍 [1] - 新能源汽车销售补贴政策推动市场普及 [1] 主要车企表现分化 - 比亚迪首次位居2024年乘用车销量第一 [2]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销量增长70% [1] - 奇瑞汽车销量增至3.6倍 [1] - 重庆长安汽车销量增长30% [1] - 国有大型车企与外资合资企业销量出现下滑 [2] 新能源汽车市场转型 - 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份额首次超过内燃机车 [2] - 新能源汽车在整个新车市场占比超过40% [3] - 2021年内燃机车占比超过60% [2] - 混合动力汽车份额维持在3%左右 [2] 市场竞争与价格战 - 比亚迪和特斯拉引发降价竞争 [2] - 价格战从EV领域波及整个新车市场 [2] - 汽车电动化引发过度竞争"内卷" [2] 智能化技术竞争 - 技术竞争焦点转向智能化 [3] - 华为共同运营的AITO品牌凭借驾驶辅助系统获得增长 [3] - 华为将使用自家操作系统的汽车品牌统一命名为鸿蒙智行 [3] 新进入者与合作伙伴 - 华为成为汽车系统平台提供商 [3] - 华为与上海汽车集团达成新能源汽车业务合作 [4] - 鸿蒙智行2025年1月交付量约3.5万辆 [4] 日系品牌市场表现 - 日系车销售份额从2020年24%峰值减少一半 [3] - 日产汽车市场份额下降4个百分点至2% [3] - 本田2024年销量低于100万辆 市场份额下降5个百分点至3% [3] - 三菱汽车决定退出中国市场 [3] 企业发展规划 - 极氪提出2025年销售目标71万辆 比2024年增长40% [3] - 中国汽车产业在五年内发生剧变 [4] - 经营速度和激烈竞争促进产业进步 [4]
宁德时代(300750):2024年报点评:盈利能力表现亮眼,业绩符合预期
西部证券· 2025-03-19 10:5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2024年营收3620.13亿元,同比-9.70%,归母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15.01%,扣非归母净利润449.93亿元,同比+12.23%,业绩符合预期 [1] - 2024年动储出货量高增,创新产品助力公司行业市占率稳居第一,动力/储能全球市占率37.9%/36.5% [2] - 稳步推进全球产能建设,有望持续受益海外汽车电动化 [2]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670.71/827.43/979.45亿元,同比+32.2%/+23.4%/+18.4%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3620.13亿元,同比-9.70%,归母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15.01%,扣非归母净利润449.93亿元,同比+12.23% [1] - 24Q4营收1029.68亿元,同环比-3.08%/+11.58%,归母净利润147.44亿元,同环比+13.62%/+12.24%,扣非归母净利润128.17亿元,同环比-2.24%/+5.73% [1] - 不考虑质保金影响,24Q4销售毛利率达26.54%,同比+3.43pct,销售净利率14.83%,同环比+1.42/-0.18pct [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4646.43/5731.78/6797.45亿元,同比+28.3%/+23.4%/+18.6%,归母净利润670.71/827.43/979.45亿元,同比+32.2%/+23.4%/+18.4% [3][11] 业务情况 - 2024年动储出货量合计达475GWh,同比+21.79%,动力/储能电池系统销量分别为381/93GWh,同比+18.85%/+34.32% [2] - 推出多款创新产品,在乘用车、商用车、储能领域均有布局,通过技术产品领先增强客户粘性 [2] - 已建产能676GWh,在建产能219GWh,海外德国工厂产能持续爬坡,获大众汽车集团双认证,积极推进匈牙利、西班牙工厂及印尼项目建设 [2] 财务指标预测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增长率|22.0%|-9.7%|28.3%|23.4%|18.6%| |营业利润增长率|45.9%|19.2%|28.1%|24.3%|18.7%|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43.6%|15.0%|32.2%|23.4%|18.4%| |ROE|24.4%|22.8%|24.3%|24.3%|23.5%| |毛利率|22.9%|24.4%|24.7%|24.7%|24.6%| |营业利润率|13.4%|17.7%|17.7%|17.8%|17.8%| |销售净利率|11.7%|14.9%|15.5%|15.4%|15.4%| |资产负债率|69.3%|65.2%|62.0%|60.3%|58.7%| |流动比|1.57|1.61|1.67|1.74|1.77| |速动比|1.41|1.42|1.46|1.54|1.56| |EPS|10.02|11.52|15.23|18.79|22.24| |BVPS|44.90|56.08|69.53|85.32|103.96| |P/E|26.1|22.7|17.2|13.9|11.8| |P/B|5.8|4.7|3.8|3.1|2.5| [11]
纯电增速放缓后,插混和增程会在北美成为主流吗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02 14:44
行业趋势分析 - 2024年美国轻型车市场同比增长2.2%至1590万辆,混动车型销量增长36.7%成为主力 [5] - 插混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4万辆至144万辆,市场份额达11%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5] - J.D. Power预测2025年美国电动汽车零售份额将持平于9.1%约120万辆,2030年达26% [5] - 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美国汽车销量50% [5] - Cox Automotive预测2025年美国电气化车型市场份额将达25%,其中插混和油混占15% [9] 技术路线发展 - 插混车型平均销售时间24天显著低于行业平均48天,反映市场热度 [11] - 北美插混市场收入预计2025年达345亿美元,2025-2029年CAGR为4.27%至407亿美元 [9] - 增程电动车采用更小电池且无传统传动系统,生产成本更具竞争力 [16] - 续航100-200英里的增程电动车可能成为市场理想平衡点 [16] 车企战略布局 福特 - 计划2030年北美产品线全系提供混动选项,包括三排SUV等车型 [19] - 2027年推出增程电动车覆盖SUV和Super Duty皮卡,配备大电池+汽油发电机 [21] - 调整资本支出向混动和插混技术倾斜 [19] 通用 - 计划2027年重新推出插混车型以应对新排放法规 [23] - 潜在插混车型包括Equinox/Terrain/Traverse等,可能采用中国PHEV技术 [25] - 利用Ultium电池技术和现有PHEV传动系统实现成本效益 [25] Stellantis - 北美插混市场份额达41%,Wrangler 4xe为最畅销插混车型 [28] - 开发STLA Frame平台支持纯电/插混/增程等多种动力系统 [28] - 计划2030年北美40%以上销量来自低排放汽车 [28] 丰田 - 2024年电动化车型占北美销量43%,计划2025年提升至50% [30] - 北卡州140亿美元电池工厂2025年投产支持混动/插混/纯电生产 [30] 现代 - 计划2026年底北美生产插混车型,2027年销售目标超8万辆/年 [33] - 首批增程车型包括Santa Fe增程版,2027年上市 [33] - 双电机插混系统综合续航可达900公里 [33] 大众 - 计划引进北美插混产品线,途观/途昂插混版预计2026-2027年推出 [36] - Scout Motors将推出增程版Terra皮卡和Traveller SUV,2027年上市 [36]
2025全球汽车销量增1.7%,电动汽车或爆增30%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05 15:34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趋势 - 2025年全球纯电动乘用车销量预计达1510万辆 同比增长29.9% 市场份额从2024年13.2%升至16.7% [8] - 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超50% 主导全球行业格局 其他制造商处于追赶状态 [6] - 非中国市场面临两大挑战:扩大有吸引力纯电车型生产规模 寻找愿意购买的消费者 [6] 区域市场纯电渗透率预测 - 欧洲中/西欧市场渗透率20.4% 同比大幅增长43.4% [11] - 美国市场渗透率11.2% 同比增长36.0% [11] - 中国市场渗透率29.7% 同比增长19.7% [11] - 印度市场渗透率7.5% 同比激增117% [11] 全球汽车销量区域表现 - 2025年全球轻型车销量预计8960万辆 同比增长1.7% [14] - 欧洲市场销量约1500万辆 基本持平仅增0.1% 受排放标准/经济风险/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16][18] - 美国市场销量1620万辆 增长1.2% 纯电渗透率突破10%达11.2% [18] - 中国市场销量2660万辆 增长3.0% 受补贴政策/以旧换新/价格战支撑 [22] - 日本市场销量460万辆 增长5.4% 但出口面临美国关税风险 [23][25] 全球汽车生产格局变化 - 2025年全球产量预计下降0.4%至8870万辆 主因美国新政府关税政策假设 [27] - 中国产量保持稳定增长0.1%达2960万辆 受国内新能源需求及出口支撑 [29] - 北美产量下降2.4%至1510万辆 受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29] - 欧洲产量下降2.6%至1660万辆 需适应欧盟排放标准及新关税环境 [29] 行业核心挑战与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变化包括激励措施/补贴/关税调整 影响电动汽车自然需求演变 [6][12]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从2024年49%提升至2025年58% 受益电池成本下降及免税政策 [22] - 行业面临充电基础设施/电网电力/电池供应链/全球采购趋势等多重不确定性 [31]
集体崩盘,油车的天花板塌了!
商业洞察· 2024-11-16 09:12
汽车产业格局变化 - 全球传统燃油车巨头利润普遍大幅下滑,丰田同比下降55%,奔驰同比下降54%,大众同比下降64%,宝马同比下降84% [5][9][11] - 中国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实现"弯道超车",国内电动汽车品牌百花齐放,国外品牌除特斯拉外竞争力不足 [7][13] - 汽车产业天平向电车倾斜,大势不可逆,传统燃油车时代辉煌难续 [8][16] 传统车企业绩表现 - 全球最赚钱的十家车企中,传统车企利润普遍腰斩,丰田净利润37.59亿美元(-55%),奔驰18.43亿美元(-54%),大众16.83亿美元(-64%),宝马5.1亿美元(-84%) [9][11] - BBA业绩全面下滑:宝马三季度营收324.06亿欧元(-15.7%),奔驰345.28亿欧元(-6.7%),奥迪153.22亿欧元(-5.5%)且营业利润暴跌91%至1.06亿欧元 [18] - 超豪华品牌销量暴跌:保时捷前三季度在华交付量4.33万辆(-29%),玛莎拉蒂9月在华仅售30多辆(-87%) [20][22]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德系、日系车企在华销量持续下滑:丰田/本田连续9个月下滑,日产连续7个月下滑 [14] - 2024年前9月中国汽车进口量53.4万辆(-4.1%),其中超豪华车下跌33.53%,非豪华车下跌21.32% [24][25] - 新能源自主品牌销量快速增长:理想9月交付5.37万辆(+48.9%),问界9月交付3.5万辆,小米SU7 10月交付突破2万辆 [22][27] 新能源汽车发展 - 中国新能源车企打破外资垄断:比亚迪"仰望"进军百万豪车市场,路特斯"繁花"、昊铂SSR等高端电动车型相继推出 [29] - 混动车型成为增长主力,海外车企加速布局电动化战略 [31] - 电动智能化趋势下,传统车企面临转型困境,行业格局重塑 [13][28][30] 车企应对措施 - 日产全球裁员9000人并削减20%产能,高管自愿降薪50% [14] - 大众计划关闭至少三家德国工厂并进行大规模裁员 [14] - 传统车企普遍采取降价策略:宝马降至17万,奥迪19万,奔驰21万 [13]
卖布加迪的香港富商,为何卖起了国产电车
晚点LatePost· 2024-07-29 10:55
香港电动车市场趋势 - 2023年香港电动车渗透率达60%,超过内地的30%,新登记私家车中电动车市占率64.62%,同比增长近12% [9] - 香港计划2035年禁止新注册燃油私家车,2050年实现碳中和,成为中国首个宣布碳中和的城市 [9] - 港澳市场被视为国产电车出海前的"试验场",其高要求可验证产品全球适应性 [10] 极氪产品策略与性能优势 - 全新极氪009搭载碳化硅电驱系统,双电机四驱版本马力达788匹,零百加速3.9秒,制动距离36.6米,麋鹿测试成绩76km/h超越奔驰S450和宝马740 [11][13] - 标配极氪魔毯双腔空气悬架和智能魔毯系统,通过前视摄像头与激光雷达实时调整悬架状态,适应香港复杂路况 [11][13] - 车身高度设计为1787毫米(空悬降低后),一级台阶高度376毫米,低于丰田埃尔法,解决香港低矮车库痛点 [13] 豪华MPV市场颠覆与用户需求 - 香港传统豪华MPV以丰田埃尔法为主,曾加价80万元,极氪009通过"伊姆斯躺椅"模式、132度靠背调节及足底加热功能重塑舒适标准 [15] - 纯电MPV静谧性优势显著,香港私家车汽油与纯电成本比为5.7:1(100公里),远超深圳(3:1)和纽约(1.6:1) [15] - 极氪009采用三重安全车门设计,事故中车门可100%打开,小电池移至副驾座椅下方提升碰撞安全性 [15][16] 全球化拓展与本地化适配 - 极氪同步开发左舵/右舵车型,按欧盟最严法规设计,如双A柱结构和一体压铸车身,并通过MPV专属连环追尾测试 [20][22] - 右舵版针对香港进行本地化适配,包括繁体显示、粤语交互及隧道场景智能提醒功能 [23] - 品牌命名考虑全球通用性(如极氪7X),已进入30个国际市场,计划年底拓展至50个,覆盖欧洲、亚洲及拉美 [23][25] 品牌合作与高端用户渗透 - 选择锦龙汽车作为港澳代理商,借助其20年豪华车运营经验,高净值用户占比超75%(含上市公司CEO及公众人物) [15][25] - 香港明星郭富城成为极氪009右舵版首位用户,产品智能化体验(如双8295芯片、KR AI大模型)推动口碑传播 [18] - 品牌策略强调"品牌先行",通过与国际经销商合作构建销售服务体系,重点突破欧洲等高消费市场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