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慢牛
icon
搜索文档
今日评 | 以“慢牛”拉动资本市场稳中向好
搜狐财经· 2025-08-19 00:09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上证指数盘中越过3731点,创近10年新高 [1] - A股市值总和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两市全天交易额达2.76万亿元,持续放量拉升 [1] 驱动因素 - 新一轮产业升级加力提速,科技创新领域多点开花,新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外贸进出口总体平稳,多重利好因素叠加 [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和关税战背景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吸引外资积极布局 [1] - 多家国际金融机构调高评级,助推市场进一步升温 [1] 市场展望 - A股整体估值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位,"耐心资本"和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后市存在进一步向上空间 [1] - 需谨防短期投机炒作导致市场暴涨暴跌,期待以"慢牛"巩固资本市场稳中向好势头 [1]
超1000只基金年内回报已超30%!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23:48
权益基金持续反弹。 8月18日,沪指创近10年新高,A股总市值站上100万亿元大关,超4000只个股上涨,市场信心与资金活 跃度显著提升,权益基金业绩延续反弹态势。 在此背景下,权益类基金表现尤为亮眼,偏股基金指数同步创下近3年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超96%的权益类基金今年实现正收益,其中20余只基金年内业绩翻倍,千余 只基金年内业绩超30%。 展望后市,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对后市投资机会仍表示乐观,具体方向上看好AI、金融科技、国防军 工、半导体、机器人等热门行业。 今年权益类基金赚钱效应极佳,并不断修复近年回撤,如偏股基金最新指数创近3年新高,2000余只权 益类基金最新净值在8月份创下历史新高。 三大资金共振铸就反弹行情 基金公司普遍认为,流动性充裕带来增量基金、企业盈利逐步修复等是权益市场步入上行通道的重要原 因。 A股近期持续放量上行,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认为,增量资金的驱动是市场表现持续强劲 的关键。市场交投活跃,就资金结构而言,保险、私募等机构资金或是核心增量,7月份机构的新增开 户数持续攀升至今年高位。此外,随着外部风险的缓释和政策端的利好,整体环境对于权益资产较为友 好。 ...
沪指创近十年新高 两市成交额2.76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8-18 23:41
市场表现 - 沪指报3728.03点,涨0.85%,创近十年新高 [1] - 深证成指报11835.57点,涨1.73%,突破2024年10月8日高点 [1] - 创业板指报2606.20点,涨0.84%,突破2024年10月8日高点 [1] - 北证50创历史新高 [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76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5196亿元,成交额再创年内新高 [1] 行业板块表现 - 船舶制造、消费电子、玻璃玻纤、小金属、电源设备、软件开发、文化传媒、通信设备、电机、电子元件、电子化学品板块涨幅居前 [1] - 仅煤炭行业、贵金属、化肥行业逆市下跌 [1] 机构观点 - 兴业证券认为当前更需要一轮"慢牛",市场持续回暖使机构优势显现,与本轮"慢牛""健康牛"实现共振和正向循环 [1] - 巨丰投顾表示市场整体趋势依然向上,在政策刺激下A股与经济有望同步出现向上的拐点 [1]
超1000只基金年内回报已超30%!
券商中国· 2025-08-18 23:36
权益基金表现 - 沪指创近10年新高 A股总市值站上100万亿元大关 超4000只个股上涨 [2] - 偏股基金指数创近3年新高 超96%权益类基金年内实现正收益 20余只基金业绩翻倍 千余只基金业绩超30% [3] - 2000余只权益类基金最新净值在8月份创历史新高 [3] 资金驱动因素 - 流动性充裕带来增量资金 企业盈利逐步修复推动权益市场上行 [5] - 保险 私募等机构资金为核心增量 7月机构新增开户数达今年高位 [5] - 海外资本回流 居民资金和机构资金形成共振 两融余额站上2万亿元高位 [6]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1.7%左右 理财搬家现象明显 外资持续回流 [6] 基金经理操作 - 近1个月新成立30余只主动权益类基金 20余只已进入建仓阶段 部分基金净值波动超5% [8] - 基金经理看好AI 金融科技 国防军工 半导体 机器人等行业机会 [8] 市场展望 - 短期股市或保持上涨惯性 市场热度较高 未出现资金转向迹象 [8] - 经济基本面温和修复可能推动市场走向"慢牛"格局 政策驱动资金流入与企业盈利改善形成正向循环 [9] - 科技成长(AI 半导体) 中国制造(高端机械 汽车 军工) 新消费(海外市场拓展)被列为三大重点方向 [9]
券商首席看A股:市场逻辑正出现根本性改观
证券时报· 2025-08-18 22:02
市场观点 - 2025年中国经济转型、无风险收益系统性下沉及资本市场改革将推动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1] - A股市场持续走高反映政策与资金合力推动下市场信心的修复与增强[1][2] - 长期资金入市比例提升和国际化水平深化有望推动A股走出可持续的"慢牛"格局[1][3] 资金与基本面 - 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是流动性改善与资金加速入市的直接体现[2] - 成交量维持高位、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以上、新开户数大幅增长印证市场情绪积极转变[2] - 本轮上涨建立在政策预期和产业趋势共振之上,AI、先进制造和"反内卷"成为资金聚焦方向[2] 估值与分歧 - 当前全A PB达1.76,距离历史估值上限2倍PB不足10%收益率空间[3] - 部分机构认为股价抢跑基本面,未来市场对基本面定价将越发重要[3] - 权重蓝筹股股价较2021年3700点时更低,经济能见度提高或推动股市进一步上升[3] 慢牛共识 - 增量资金平缓流入与盈利预期逐步筑底支撑"慢牛"延续[3] - A股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基本面驱动,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增强全球资本吸引力[3][4] - 无风险收益下沉、增量资金入市及资本市场改革构成"转型牛"基石[4] 板块机会 - AI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趋势催化下成长板块有望展现较高景气度[6] - "反内卷"概念涉及传统领域和新兴产业,将成为贯穿行情主题[6] - 金融与高分红资产受关注,新兴科技与消费动向带来新商业机会[6] - 工业金属、资本品及中间品等传统产业受益于海外制造业修复和"反内卷"政策[6]
超2000只权益类基金净值创历史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8-18 18:33
A股市场表现 - 沪指创近10年新高 A股总市值站上100万亿元大关 超4000只个股上涨 [1] - 偏股基金指数同步创近3年新高 超96%权益类基金今年实现正收益 20余只基金年内业绩翻倍 千余只基金年内业绩超30% [1] - 2000余只权益类基金最新净值在8月份创下历史新高 [1] 市场驱动因素 - 流动性充裕带来增量资金 企业盈利逐步修复推动权益市场上行 [1] - 保险 私募等机构资金是核心增量 7月份机构新增开户数持续攀升至今年高位 [1] - 海外资本回流 居民资金和机构资金共振 [1]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1.7%左右 理财搬家现象明显 资金持续流入股票市场 [2] - 美元指数低位 外资持续回流 国际投行唱多中国权益资产 [2] - 宏观经济政策持续加码 以消费为主 内需发力的经济模式加强 [2] 基金动态 - 近1个月新成立主动权益类基金30余只 其中20余只已步入建仓阶段 部分基金净值波动幅度超5% [2] - 基金经理建仓积极 看好AI 金融科技 国防军工 半导体 机器人等热门行业 [2] 后市展望 - 短期股市或仍具上涨惯性 市场热度较高 未看到明显资金转向迹象 [3] - 国内经济基本面温和修复 市场或逐步走向慢牛格局 [3] - 政策组合拳驱动资金流入与企业盈利改善形成正向循环 [3] - 短期成长板块更具爆发力 建议关注AI 金融科技 国防军工 半导体 机器人 创新药等行业 [3] - 科技成长方向中AI应用 半导体性价比更高 [4] - 中国制造方向包括高端机械 汽车 军工 医药等 [4] - 新消费方向中部分公司海外市场拓展顺利 成为业绩新增长点 [4]
视频 | 李大霄:热烈祝贺中国股市勇创新高
新浪证券· 2025-08-18 16:28
股市慢牛共识 - 当前股市慢牛趋势已成为市场共识 [1] - 市场存在历史低价投资机遇 [1] 投资机会 - 建议关注潜力主题投资机会 [1] - 权威分析师研报可作为投资参考依据 [1]
公募机构:增量资金是A股“走牛”关键动力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8 16:14
A股市场表现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上证指数报3728.03点涨0.85% 深证成指报11835.57点涨1.73% 创业板指报2606.20点涨2.84% [2] - 全市场成交额连续4日突破2万亿元 通信设备 软件 文化传媒板块领涨 [2] 资金面动态 - 保险 私募等机构资金为关键增量 7月机构新增开户数达年内高位 [4] - M1 M2增速超预期显示居民存款加速活化 资金持续流向权益市场 [4] - 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存款搬家现象显著 A股资金容纳能力强化赚钱效应 [4] 市场趋势展望 - 政策支持 流动性宽松 产业升级三因素驱动A股步入慢牛阶段 [5] - 短期上涨惯性延续 成交金额 两融资金 主题ETF未现转向迹象 [5] - 2024年9月末以来稳市场政策组合拳发力 产业升级带来结构性机会 [5] - 政策宽松与海外降息预期共振 中期向上趋势明确 [5] 重点配置方向 - 科技自主创新与反内卷优化行业为双主线 关注中报高景气板块 [6] - 券商板块受益股市成交量大增 科创领域AI 创新药 机器人 军工快速迭代 [7] - AI应用层 半导体先进制程符合自主可控政策导向 估值合理盈利兑现能力提升 [7]
北证50指数创历史新高,“慢牛”格局下全年行情是否依然可期
新京报· 2025-08-18 15:30
北交所市场表现 - 北证50指数大涨6.79%创历史新高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盘中创2766.76点新高 [1] -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上证指数创十年来新高 [1] - 北交所行情呈现放量上攻态势 被市场人士称为"第三波大牛行情" [1] 行情驱动因素 - 政策预期浓厚 临近北交所设立4周年改革预期强烈 [1] - 资本市场整体红火 京沪深三市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 [1] - AI、算力、人形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科技叙事推动科技中小企业估值溢价 [2] - 杠杆资金加速进场 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接近2015年牛市峰值水平 [5] 市场结构特征 - 北交所股票普遍具有市值小、估值高、流动性弱的特点 在牛市中扮演"情绪放大器"角色 [5] - 北证50指数与中证2000指数在总市值、成交量、换手率等指标上逐步接近 [2] - 微小盘股与大盘股的估值比值未达历史极值 但换手率比值处于高位 [2] 业绩表现 - 26家北交所公司披露中报 23家收入同比正增长 6家增速超30% [4] - 19家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11家增速超30% 收入增速中值17% 净利润增速中值27% [4] - 高成长、高稀缺、高股息成为北交所投资核心逻辑 [4] 后市展望 - 市场已区间震荡3个月 将回归业绩主线 关注高质量扩容和专精特新指数基金发行 [3] - 全市场基金加速布局北交所 专精特新指数基金有望带来增量资金 [3] - 需警惕基本面与估值背离个股的风险 重点关注业绩验证和政策持续性 [4][5]
券商首席密集发声,“慢牛”成共识?
证券时报· 2025-08-18 14:00
中国经济转型与资本市场展望 - 2025年中国经济转型、无风险收益下沉及资本市场改革将推动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反映社会对国家治理的认可与资本市场观念改善 [1] - 多位券商首席策略师认为A股持续走高源于政策与资金合力推动的市场信心修复,长期资金入市比例提升和国际化深化有望促成可持续慢牛格局 [1][3] 资金与基本面共振驱动市场 - 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体现流动性改善与资金加速入市,居民财富再配置、外资流入、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以上及新开户数增长共同支撑市场情绪 [3] - 本轮上涨基于政策预期(稳增长与资本市场改革)与产业趋势(AI、先进制造、反内卷)的共振,非单纯情绪驱动 [3] 机构观点分化与慢牛共识 - 国金证券指出当前全A市净率(PB)达1.76,接近历史抢跑估值上限2倍PB,未来股价继续抢跑基本面的空间有限 [4] - 国泰海通认为当前3700点与2021年不同,权重股股价处于低位,中国经济能见度提高将支撑股市进一步上升 [4] - 东方财富证券等机构共识为"慢牛",增量资金平缓流入与盈利预期筑底下的震荡行情中回调是布局机会 [5] 行业板块投资机会 - 银河证券看好AI技术革命下的成长板块(算力、AI应用、机器人)及"反内卷"概念(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等供需格局改善领域) [7] - 国泰海通建议关注金融等高分红资产及新兴科技成长机会,国金证券偏好工业金属、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受益于海外制造业修复及国内反内卷政策 [7] 市场长期驱动因素 - 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产业升级、技术突破及资本市场制度完善将增强A股全球吸引力 [5] - 无风险收益系统性下沉、增量资金加速入市及经济政策优化构成"转型牛"基石,AI、集成电路、创新药、国防军工等新兴领域提升经济增长能见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