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牛

搜索文档
券商首席,密集发声!“慢牛”成共识?
天天基金网· 2025-08-19 05:15
中国经济转型与资本市场展望 - 2025年中国经济转型、无风险收益系统性下沉及资本市场改革将推动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反映社会各界对国家治理的认可与资本市场观念改善 [2] - 政策与资金合力推动市场信心修复,长期资金入市比例提升及国际化深化有望促成A股可持续慢牛格局 [3][7] 资金与基本面共振分析 - 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源于流动性改善、居民财富再配置及外资加速流入,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以上,新开户数大幅增长印证增量资金支撑 [5] - 本轮上涨由政策预期与产业趋势共振驱动,中央稳增长信号明确,AI、先进制造、反内卷等主题成为资金焦点 [5] - 当前全A市净率(PB)达1 76,距历史估值上限2倍PB不足10%空间,未来股价进一步抢跑基本面的空间有限 [5] - 相比2021年3700点时权重股股价处于高位,当前多数蓝筹股股价仍处低位,经济能见度提升或推动股市进一步上升 [5] 慢牛格局共识 - 增量资金平缓流入与盈利预期筑底将维持震荡慢牛,回调视为布局机会 [7] - A股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基本面驱动,高质量发展转型、产业升级及制度完善增强全球资本吸引力 [7] - 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创新药等技术趋势及国潮消费提升经济增长能见度,无风险收益下沉加速增量资金入市 [7] 板块投资机会 - AI技术革命催化下,算力概念、AI应用、机器人等成长板块景气度较高 [9] - 反内卷概念涵盖传统领域(钢铁、水泥)及新兴产业(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供需格局改善与盈利修复成主线 [9] - 金融与高分红资产具长期稳定性,新兴科技与消费动向带来新商业机会 [9] - 工业金属、工程机械、钢铁等传统产业受益于海外制造业修复及国内反内卷政策推进 [10]
下沉市场的红利快结束了
虎嗅· 2025-08-19 04:48
跨江交通发展 - 长江跨江路线选择增多 包括南京二桥 江阴大桥 润扬大桥 苏通大桥 南京四桥 崇启大桥 五峰山大桥等 [1] - 润扬大桥首次体验智驾功能 可实现几十公里无需人工操控 但需定期手扶方向盘 [3] - 当前智驾技术尚未达到完全无人驾驶水平 复杂路况仍需人工接管 反应速度偏保守 [4] 下沉市场商业格局 - 知名连锁品牌加速渗透县城市场 覆盖星巴克 瑞幸 罗森 麦当劳 希尔顿等餐饮 便利店 酒店业态 [7] - 连锁品牌凭借产品标准化 服务体系 品牌溢价 供应链优势形成竞争壁垒 [7] - 县城单体商业生存压力加剧 仅自有物业或成熟老店可维持 新创企业需具备强产品力 [8] 县域经济特征 - 县域商业信任体系以家族为核心 形成利益共同体 信任成本显著低于外部合作 [8] - 县城房地产投资价值萎缩 因人口基数小导致资产流动性差 折价交易现象普遍 [8] - 下沉市场红利接近尾声 品牌渗透趋于饱和 需等待居民收入增长支撑消费升级 [9] 资本市场表现 - A股总市值回升至100万亿水平 接近2015年峰值 但多数散户仅实现回本 [4] - 贸易政策波动曾引发显著亏损 部分投资者选择止损离场 对后续反弹参与度低 [5]
十年新高,有人跑步进场,A股将迎来1万点还是昙花一现?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19 03:38
市场表现与牛市确认 - 沪指最高冲上3741.29点创十年新高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从4月低点算起上证指数涨幅达22.6% [4] - 市场4625只个股上涨104只涨停644只下跌 技术指标显示牛市形成(涨幅超20%+成交量稳定在1-2万亿元) [4][6] - 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环比增19.3% 前7月累计新开户1456.13万户同比增36.88% 显示散户加速入场 [6] 快牛与慢牛特征对比 - 快牛案例:2005-2007年指数翻三倍后回撤70% 2015年股灾几周内跌50%伴随千股跌停 [9] - 慢牛案例:2019-2021年涨幅温和回撤小 以公募基金主导 当前融资资金66%流向信息技术/工业/材料领域 [11][14] - 半导体/算力/新能源赛道占融资资金45% 中芯5nm进入验证 寒武纪/海光信息营收增速超400% [14][17] 流动性与经济信号 - M1增速5.6%环比涨1% M2增速8.8%环比涨0.5% 剪刀差缩小显示经济活力提升 [11][12] - 企业出海深化:宁德时代海外营收612亿元同比增21% 国轩高科东南亚装车量2GWh同比翻倍 [17] - 监管推动分红改革:要求成熟期企业分红比例达80% 推动一年多次分红常态化 [19] 杠杆与市场情绪 - 两融余额连续超2万亿元 股票型ETF规模跌破万亿份 散户杠杆入市迹象明显 [24][26] - 机构行为分化:同泰基金高调看多至"10000点" 但ETF资金近一月净流出628亿元 [21][24] - 美股长牛参照:标普500近十年ROE达15.6% 2024年回购规模1.2万亿美元同比增23% [15][16]
沪指创新高,2万亿存款大迁徙,慢牛格局下的投资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8-19 02:10
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全线上涨 上证指数涨0.85% 深证成指涨1.73% 创业板指涨2.84%[3] - 全市场超4000只个股上涨 创业板指表现强势[1] - 单日成交额达2.8万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增加5363亿元 创年内新高[3] 慢牛特征 - 上涨斜率温和 非疯牛式暴涨[4] - 日均成交额稳定在1-2万亿元区间[4] - 金融/科技/周期板块有序轮动 非无差别普涨[4] - 基金规模与券商账户活跃度未出现显著异动[4] 资金流向变化 - 7月居民存款余额减少1.11万亿元 首次出现环比下降[4] -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单月增加2.14万亿元[4] - 7月单月增量达上半年6个月累计增量2.55万亿元的83.9%[6] - 资金转移主要流向券商账户[4] 市场结构演变 - 增量资金倾向于配置基本面扎实的核心资产[7] - 板块轮动成为市场主旋律[8] - 杠杆使用得到有效控制[8] - 市场在理性犹豫中稳步上行[7] 长期趋势意义 - 居民财富配置出现结构性转移[7] - 30万亿非银存款总规模获得增量资金注入[6] - 资金从银行体系向资本市场迁移体现投资信心增强[7] - 万亿级储蓄资金活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8]
三大指数放量创年内新高,后市密切关注成交额变化,牛市也要保持一份理性,操作上采取不同策略
英大证券· 2025-08-19 01:30
市场总体表现 - 沪深三大指数放量上涨,沪指创2015年8月以来十年新高,深成指和创业板指突破去年10月高点,两市成交额达27642亿元,连续4天超2万亿元 [1][3][4][10] - 沪指报3728.03点(+0.85%),深成指报11835.57点(+1.73%),创业板指报2606.20点(+2.84%),科创50指报1124.82点(+2.14%) [4] - 行业板块普涨,船舶制造、消费电子、玻璃玻纤、小金属、电源设备等领涨,煤炭、贵金属调整 [3] 热点板块分析 - **液冷服务器概念**:因算力密度提升带来的散热需求激增,液冷技术作为核心解决方案受市场追捧,概念股连续大涨并出现加速迹象 [5] - **消费电子板块**:2023年四季度以来需求重启,2024年行业涨幅18.52%,AI赋能推动新产品升级浪潮,建议关注业绩兑现度高的企业 [6] - **新能源赛道**:麒麟电池等概念股上涨,全球"双碳"目标持续推动锂电、光伏、风电需求,政策支持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标准研制 [7] - **光通信模块**:受益于AI算力、数据中心升级及技术革新(硅光/CPO),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建议关注头部企业及技术领先的二线厂商 [8] 后市研判与策略 - 增量资金和市场情绪推动指数惯性上冲,但需警惕成交额变化:若维持2万亿以上则保持强势,若回落至2万亿以下或出现阶段性调整 [1][10][12] - 短期担忧包括:增量资金可能引发快牛波动、2.7万亿天量成交对应历史高位压力、套牢盘与获利盘抛压、中期业绩披露期基本面验证 [2][11] - 操作建议:对业绩支撑且形态良好的个股持仓待涨,对涨幅过大且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标的控制仓位 [2][11][12]
“慢牛”渐成共识!券商首席看A股:市场逻辑正出现根本性改观
证券时报· 2025-08-19 01:07
市场前景展望 - A股市场有望走出更具可持续性的"慢牛"格局 [1] - 2025年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1] - 市场若有回调则是布局机会 [5]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与资金合力推动市场信心修复与增强 [1][3] - 流动性改善与资金加速入市直接体现为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 [3] - 成交量连续维持高位 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以上 新开户数大幅增长 [3] - 居民财富再配置和外资加速流入支撑市场 [3] - 政策预期和产业趋势共振驱动本轮上涨 [3] - 长期资金入市比例提升和国际化水平深化支撑可持续性发展 [1][5] 估值与基本面分析 - 当前全A市净率达到1.76倍 距离历史估值上限2倍PB不足10%收益率空间 [4] - 多数权重蓝筹股股价经过三年下跌仍处低位 与2021年3700点时形成对比 [4] - 市场正从政策驱动向基本面驱动转换 [5] 投资机会板块 - AI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趋势催化下成长板块有望展现较高景气度 [7] - "反内卷"概念涉及钢铁 水泥等传统领域以及光伏 锂电 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 [7] - 金融与高分红资产具备长期稳定性 [7] - 工业金属等上游资源品 工程机械 重卡 叉车等资本品以及钢铁 基础化工等中间品受益于海外制造业修复和国内"反内卷"政策 [7] 经济转型支撑 - 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创新药 国防军工等新技术趋势和国潮消费提升经济增长能见度 [5] - 无风险收益系统性下沉推动增量资金入市 [5] - 经济政策更及时合理 资本市场改革更注重提高投资者回报 [5] - 转型步伐加快 无风险收益下沉和资本市场改革构成"转型牛"基石 [5]
“慢牛”渐成共识!券商首席看A股:市场逻辑正出现根本性改观
证券时报· 2025-08-19 00:49
A股市场展望 - 核心观点:A股市场有望在2025年前走出更具可持续性的"慢牛"格局,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反映中国经济转型、无风险收益下沉及资本市场改革的合力作用 [1] - 政策与资金共振推动市场信心修复,流动性改善、外资流入、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以上及新开户数增长共同支撑情绪转变 [3] - 当前3700点与2021年不同,权重蓝筹股股价处于低位,未来上升空间取决于经济能见度与社会信心提升 [3] 市场驱动因素 - 增量资金平缓流入与盈利预期筑底是"慢牛"延续的关键,回调被视为布局机会 [5] - 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基本面驱动,产业升级、技术突破及制度完善增强A股全球吸引力 [5] - 中国经济逻辑改观体现于:AI/集成电路等新技术降低不确定性、无风险收益下沉带来增量资金、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改革更注重投资者回报 [5][6] 板块投资机会 - 成长板块(AI、先进制造)及"反内卷"概念(光伏/锂电/新能源车)因技术革命和供需改善受青睐 [8] - 金融与高分红资产因长期稳定性被看好,新兴科技与消费动向带来新商业机会 [8] - 传统产业中工业金属、工程机械、钢铁等上游资源品受益于海外制造业修复及国内"反内卷"政策 [9]
超2000只权益类基金净值创历史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8-19 00:49
A股市场表现 - 沪指创近10年新高,A股总市值站上100万亿元大关,超4000只个股上涨[1] - 权益类基金表现亮眼,偏股基金指数创近3年新高,超96%的权益类基金今年实现正收益,20余只基金年内业绩翻倍,千余只基金年内业绩超30%[2][3] - 2000余只权益类基金最新净值在8月份创下历史新高[3] 市场驱动因素 - 流动性充裕带来增量资金,企业盈利逐步修复是权益市场上行的重要原因[4] - 保险、私募等机构资金是核心增量,7月份机构新增开户数持续攀升至今年高位[4] - 海外资本回流、居民资金和机构资金共振是本轮行情的核心特征[5]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1.7%左右,理财搬家现象明显,资金持续流入股票市场[5] - 美元指数低位减轻新兴市场资金流出压力,外资持续回流[5] 基金建仓动态 - 近1个月新成立30余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其中20余只已步入建仓阶段,部分基金净值波动幅度超5%[5] 后市展望与投资方向 - 短期股市或仍具上涨惯性,市场热度较高,未看到明显资金转向迹象[6] - 政策组合拳驱动资金流入与企业盈利改善的正向循环,A股或走向"慢牛"格局[6] - 成长板块更具爆发力,建议关注AI、金融科技、国防军工、半导体、机器人、创新药等行业[6] - 科技成长方向中AI应用、半导体性价比更高[7] - 中国制造方向包括高端机械、汽车、军工、医药等[7] - 新消费方向中部分公司海外市场拓展顺利,成为业绩新增长点[7]
今日评 | 以“慢牛”拉动资本市场稳中向好
搜狐财经· 2025-08-19 00:09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上证指数盘中越过3731点,创近10年新高 [1] - A股市值总和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两市全天交易额达2.76万亿元,持续放量拉升 [1] 驱动因素 - 新一轮产业升级加力提速,科技创新领域多点开花,新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外贸进出口总体平稳,多重利好因素叠加 [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和关税战背景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吸引外资积极布局 [1] - 多家国际金融机构调高评级,助推市场进一步升温 [1] 市场展望 - A股整体估值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位,"耐心资本"和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后市存在进一步向上空间 [1] - 需谨防短期投机炒作导致市场暴涨暴跌,期待以"慢牛"巩固资本市场稳中向好势头 [1]
超1000只基金年内回报已超30%!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23:48
权益基金持续反弹。 8月18日,沪指创近10年新高,A股总市值站上100万亿元大关,超4000只个股上涨,市场信心与资金活 跃度显著提升,权益基金业绩延续反弹态势。 在此背景下,权益类基金表现尤为亮眼,偏股基金指数同步创下近3年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超96%的权益类基金今年实现正收益,其中20余只基金年内业绩翻倍,千余 只基金年内业绩超30%。 展望后市,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对后市投资机会仍表示乐观,具体方向上看好AI、金融科技、国防军 工、半导体、机器人等热门行业。 今年权益类基金赚钱效应极佳,并不断修复近年回撤,如偏股基金最新指数创近3年新高,2000余只权 益类基金最新净值在8月份创下历史新高。 三大资金共振铸就反弹行情 基金公司普遍认为,流动性充裕带来增量基金、企业盈利逐步修复等是权益市场步入上行通道的重要原 因。 A股近期持续放量上行,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认为,增量资金的驱动是市场表现持续强劲 的关键。市场交投活跃,就资金结构而言,保险、私募等机构资金或是核心增量,7月份机构的新增开 户数持续攀升至今年高位。此外,随着外部风险的缓释和政策端的利好,整体环境对于权益资产较为友 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