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整理:每日港股市场要闻速递(6月6日 周五)
快讯· 2025-06-06 01:05
重要新闻 - 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1] - 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 [1] 个股新闻 房地产行业 - 金隅集团以33.64亿元竞得北京海淀区住宅用地 [2] - 景瑞控股前5个月合约签约销售额约3.87亿元,同比下降50.76% [2] - 弘阳地产前5个月累计合约销售金额为24.7亿元,同比减少39.77% [2] - 融创中国前5个月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60亿元,同比减少35.28% [2] - 正荣地产前5个月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19.63亿元,同比减少30.64% [2] 医药行业 - 新华制药取得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软胶囊药品注册证书 [2] - 恒瑞医药及子公司就注射用SHR-A1811、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苹果酸法米替尼胶囊获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2] 汽车行业 - 东风集团股份前5个月累计汽车销量为67.28万辆,同比下降约17.1% [2]
华泰证券策略:港股市场具有战略性配置价值 有望走出相对表现
快讯· 2025-06-04 11:00
港股市场战略价值 - 中长期视角下港股市场具有战略性配置价值 [1] - 港股市场承担三大职责:企业出海、资金回流、人民币国际化 [1] 下半年市场驱动因素 - 盈利增长将成为下半年港股市场主要驱动因素 [1] - 三季度市场波动性可能依然较高 [1] 行业配置建议 - 高股息板块和必需消费可作为底仓配置 [1] - 全年可逢低增配科技板块(硬科技、互联网及AI) [1] - 消费板块关注地产周期下半段的修复潜力(互联网消费、医药、大众消费如个护、乳品及农林牧渔) [1] - 大金融板块(香港本地股及中资股)仍建议作为底仓配置 [1]
港股市场今日表现亮眼,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涨超2%
快讯· 2025-06-04 01:50
港股通创新药ETF市场表现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当日涨幅超过2% 连续3个交易日上涨[1] - 成交额达3.62亿元 较昨日同期放大20.76%[1] - 近一个月基金份额增加2.72亿份 支持T+0交易机制[1] 港股相关ETF整体表现 - 恒生消费ETF(513970)上涨0.64% 显示消费板块温和上涨[1] - 港股通汽车ETF(159323)上涨1.38% 反映汽车行业表现良好[1] - 香港证券ETF(513090)上涨1.15% 证券板块出现正增长[1] - 港股科技50ETF(513980)上涨1.89% 科技板块表现突出[1] 交易机制特点 - 投资者可通过A股账户直接交易港股ETF 无需单独开通港股通权限[1] - 多只港股ETF产品支持T+0交易制度 提供日内交易灵活性[1]
港股持续高温,港股ETF冰火两重天,这些产品“越跌越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3 04:56
港股ETF市场动态 市场整体表现 - 二季度以来港股ETF总规模增长184亿份至4280亿份,近六成产品实现份额增长 [1][2] - 港股市场4月初受关税政策冲击单日大跌13%,但5月已收复全部跌幅 [2] - 科技/互联网类ETF份额增长显著,医药/红利类产品份额减少 [2][9] 资金流入板块 - 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份额增长64.78亿份至540亿份,规模居首但价格下跌3.94% [4][5]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份额增长56.58亿份,价格下跌5.67% [4][5] - 港股创新药ETF工银(159217)份额增长192%至36.97亿份,价格涨幅8.17% [7] 资金流出板块 - 恒生医疗ETF(513060)份额减少97.75亿份(-36.74%),但年内涨幅达32% [10][11]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份额减少15.31亿份,价格涨幅10.87% [10] - 中概互联网ETF(513050)份额减少13.45亿份,价格下跌6.56% [10] 价格与份额背离现象 - 互联网/科技类ETF普遍份额增长但价格下跌(如恒生互联网ETF价格跌5.84%) [4][5] - 医药类ETF价格大涨却遭赎回(如恒生医药ETF价格涨9.6%但份额降17.11%) [10] - 恒生医疗ETF份额较去年峰值368亿份缩水54%至168亿份 [13]
港股持续走低,科指跌幅达3%,恒生指数跌2.58%。
快讯· 2025-06-02 02:11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持续走低,恒生指数下跌2 58% [1] - 科技指数跌幅达3% [1]
恒生指数止步周线七连阳,IPO市场持续火热|港股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2 01:43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周恒生指数收报23289.77点,下跌1.32%,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5%,国企指数下跌1.77% [1] - 渣打银行预计恒生指数有望上探24000至26000点区间,因美元指数弱势和HIBOR低位将推动资金流入港股 [1] - 建议下半年采用"成长型"科技股+"防御型"高股息优质国企H股的双轮驱动策略 [1] - 看好半导体和非必需消费等具备定价权或受结构性增长驱动的板块 [1] 港股IPO市场 - 年内已有28家企业登陆香港市场,募资总额超过76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超过七倍 [2] - 新股配售集资额约1170亿港元,接近2022-2024年三年总和 [2] - 今年以来超140家公司递表港交所,同比增幅近五成 [2] - 德勤预测2025年港股将有约80只新股上市,融资1300亿至1500亿港元,主要来自AI、医疗医药等行业 [2] - 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日均成交金额为2427亿港元,创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4% [3] 港交所政策动向 - 港交所储备项目包含三类:已在亚洲市场上市的公司、美国市场中概股、新兴独角兽和创新企业 [3] - "18章系列"上市规则允许未盈利企业来港上市,未来可能进一步扩展 [3] 吉宏股份上市情况 - 吉宏股份发售价每股7.68港元,全球发售募资净额约4.2亿港元 [4] - 成为首家发行上市首日即纳入港股通的"A+H"上市公司 [5]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4.77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1.6% [5] - 在国内纸制快消品销售包装公司中市场份额1.2%,排名第一 [5] - 跨境电商业务收入占总收入六成左右,2024年收入33.66亿元 [5] 香港经济展望 - 三大评级机构均给予香港"稳定"展望,反映香港金融体系稳健 [6] - 香港银行存款持续增长、资本市场活跃、新股市场畅旺 [6] - 内地经济稳中有进,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后盾 [6]
港股5月交易收官 恒指全月累计涨超5%
环球网资讯· 2025-05-30 13:54
5月30日,香港恒生指数收市报23289.77点,下跌283.61点,跌幅为1.20%,全日成交金额为2715.63亿港 元。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5月30日电 (记者 戴小橦)30日,港股5月交易收官,三大指数全月走势均有涨幅,恒生指数 涨5.29%,国企指数涨4.41%,恒生科技指数涨1.63%。 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港股市场对优质资产的追捧热度较高,市场环境相对有 利。 30日当天,恒生指数跌283.61点,跌幅1.2%,收报23289.77点,全日主板成交2715.63亿港元;国企指数 跌1.49%,收报8432.02点;恒生科技指数跌2.48%,收报5170.43点。板块方面,医药股逆势走强,复星 医药涨9.89%,石药集团涨6.30%,德琪医药涨7.73%,先声药业涨5.25%。(完)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证券业务部分析员叶泽恒表示,今年以来港股集资金额同比显著增加,其中不乏大 型的中国内地企业。目前,亦有不少大型企业已经向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香港交易所")递 交初步招股文件,若市场反应理想兼再有资金流入的话,估计对港交所及证券行业板 ...
港股收评:恒生指数涨1.35% 恒生科技指数涨2.46%
快讯· 2025-05-29 08:1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盘上涨1 35% [1] - 恒生科技指数收盘上涨2 46% [1] - 港股科技ETF(159751)收盘上涨1 81% [1] - 恒生港股通ETF(159318)收盘上涨1 26% [1] 个股表现 - 众安在线股价大涨30% [1] - 小鹏汽车股价上涨超过5% [1] - 美团股价上涨超过5% [1] - 泡泡玛特股价上涨超过4% [1] 交易机制 - A股账户可直接T+0交易港股 [1]
系列政策陆续落地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积极有为
证券日报· 2025-05-26 16:43
政策支持与监管环境 - 中国证监会表示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科技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 [1]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优化境外上市资金管理,征求意见中 [1] - 境外上市备案新规施行以来已有249家境内企业完成备案,其中科技型企业近90家,集中在信息技术、新能源、先进制造领域 [1] - 目前168家企业在备案流程中,133家补充材料,35家已接收 [1] 备案流程与效率 - 境外上市备案新规允许企业合理安排备案申请时点,需在境外发行上市前完成 [2] - 备案节奏加快,年内64家企业获备案通知书,5月12日至16日7家企业获批 [2]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从提交备案到获批仅用58天 [2] 资金管理与外汇政策 - 《通知》优化募集资金管理和外汇风险管理,允许留存境外用于直接投资、境外放款等业务 [2] - 境外直接上市登记调整为银行直接办理,前期已在12地试点,运行平稳 [3] - 宁德时代拟将港股募资90%投向匈牙利项目,提升本地化供应能力 [3] 企业选择与市场表现 - 港股成为主流选择,168家备案企业中127家拟赴港上市,占比超七成 [5] - 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前4个月日均成交金额2504亿港元,同比上升144% [6]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6213.60亿港元,恒生指数年内涨幅约16.06% [6] - 医疗、科技、可选消费品为港股表现最好板块,国际长线资金兴趣度提升 [6] 行业动态与IPO市场 - 154只"A+H"股中多只为千亿港元市值龙头企业 [6] - 今年以来4家A股公司已在港上市,49家公告拟赴港上市 [6]
外需波动叠加国内政策利好、港股市场震荡向上
银河证券· 2025-05-25 14:04
核心观点 外需波动叠加国内政策利好,港股市场震荡向上,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等水平,建议关注科技板块、外贸板块、受益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的板块[1][2][39] 本周港股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幅 - 本周(5月19日至5月23日)全球主要股指多数下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1.36%、恒生指数涨1.10%表现居前,恒生指数连涨七周,恒生科技指数跌0.65%表现居中[2][4] - 港股一级行业9个上涨、2个下跌,医疗保健、工业、材料涨幅居前,分别涨9.54%、6.09%、6.02%;日常消费、房地产分别跌1.44%、1.01% [2][7] - 二级行业中,电气设备、医药生物等涨幅居前,日常消费零售、家庭用品等跌幅居前 [2][7] - 医药生物方面,5月20日三生制药与辉瑞就PD - 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 - 707签独家许可协议,辉瑞获全球(除中国内地)开发等权利,三生制药获12.5亿美元首付及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等 [7] - 科技方面,5月22日小米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首款长续航4G手表芯片“玄戒T1”,是中国内地3nm芯片设计突破 [2][8] - 金融方面,5月20日我国1年期LPR降至3%、5年期以上降至3.5%,均降10个基点,国有六大行等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9] - 消费方面,4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同比增5.1%,增幅较前值缩小0.8个百分点;1 - 4月总额161845亿元,增长4.7%,增速较前值升0.1个百分点;4月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大增 [9] - 房地产板块受开发投资数据拖累本周跌幅居前,1 - 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10.3%,跌幅扩大0.4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降2.8%,降幅缩小0.2个百分点;销售额同比降3.2%,降幅扩大1.1个百分点 [10] 资金流动 - 情绪指标上,本周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2017.94亿港元,较上周降294.8亿港元;日均沽空金额233.24亿港元,较上周升2.74亿港元;沽空金额占成交额比例日均值11.57%,较上周升1.58个百分点 [2][13] - 流动性指标上,本周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89.59亿港元,较上周升276.44亿港元;近7天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建设银行、美团 - W等,大幅净卖出腾讯控股、小米集团 - W等 [2][14] 估值与风险溢价 - 本周港股估值总体上升,截至5月23日,恒生指数PE、PB分别为10.54倍、1.1倍,较上周五涨1.19%、1.18%,分别处2019年以来71%、71%分位数水平;恒生科技指数PE、PB分别为21.16倍、2.96倍,分别处2019年以来15%、61%分位数水平 [2][19] - 5月23日,10年期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上行8BP至4.51%,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4.97%,为3年滚动均值 - 2.1倍标准差,处2010年以来10%分位 [21] - 截至5月23日,10年期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上行4.15BP至1.7208%,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7.76%,为均值(3年滚动) - 0.86倍标准差,处2010年以来74%分位 [28] - 行业估值方面,截至5月23日,医疗保健业等六个行业PE估值处2019年以来40%分位数以下;截至5月16日,能源业等六个行业股息率高于5%,金融业等股息率处2019年以来60%分位数水平以上 [30] - 本周港股市场表现整体好于A股市场,截至5月23日,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较上周五下行2.23点至131.88,处2014年以来48%分位数水平 [30] 港股市场投资展望 - 外需方面关税前景不明,短期内抢出口需求高,市场情绪随贸易局势波动;国内降准降息利好落地,财政政策发力,政策效果将显现 [2][39] - 建议关注我国自主研发进度加快且成果多的科技板块、受益于中美关系缓和的外贸板块、受益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的板块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