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
icon
搜索文档
绩优基金吸金效应显著 15位基金经理晋级“百亿操盘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23:16
伴随A股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绩优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水涨船高"。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在公募基金市场上,管理规模超过一百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共有84位;对比2024年末,今年 内新增了15位百亿基金经理(包括新进或重回)。 这15位基金经理分别来自中欧基金、汇添富基金、永赢基金、鹏华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景顺长城、国金基金等11家公募 机构。其中,中欧基金旗下有3位基金经理晋级,汇添富基金、永赢基金各有2位基金经理入围。并且,这些基金经理的在管规模增幅均超过 100%。 哪些基金经理晋级? 2025年A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为主动权益基金创造超额收益提供了肥沃土壤。 据Wind统计,截至9月22日,年内回报率达到100%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共有77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年内回报率位于50%—100% 区间的主动权益基金共有1167只。同期,沪深300、中证1000、科创50、创业板50、北证50指数的涨幅分别为14.94%、25.71%、42.44%、 51.49%、53.13%。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回暖过程中,一些绩优基金经理晋级为"百亿操盘手"。 来自公募排排网 ...
【金工】股票ETF资金转为净流入,科技板块基金净值涨幅优势延续——基金市场与ESG产品周报20250922(祁嫣然/马元心)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23 23:06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市场表现综述: 大类资产方面,本周(下文如无特殊说明,本周均指代2025.9.15-2025.9.19)国内权益市场指数表现分化,创 业板指上涨2.34%。行业方面,本周煤炭、电力设备、电子行业涨幅居前,银行、有色金属、非银金融行业跌 幅居前。基金市场方面,本周权益基金表现较好,混合债券型基金业绩回撤。 基金产品发行情况: 本周国内新基市场热度上涨,新成立基金63只,合计发行份额为748.28亿份。其中债券型基金27只、股票型基 金27只、混合型基金7只、国际(QDII)基金1只、REITs1只。全市场新发行基金31只,从类型来看,股票型基金 21只、FOF基金4只、混合型基金4只、债券型基金1只、国际(QDII)基金1只。 基金产品表现跟踪: 各类行业主题基金本周表现震荡分化,TMT主题基金净值涨幅优势延续,金融地产主题基金回调明显,医药 主题基金净值持续回撤。截至2025年9月19日, TMT、新能源、国防军工、行业均衡、行业轮动、消费、周 期、医药、金融地产主题基金本周涨跌幅分别为2.56%、2.07%、1.50%、0.92%、 0.49%、-0.53%、-1. ...
15位基金经理晋级“百亿操盘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4:35
记者丨易妍君 编辑丨姜诗蔷 伴随A股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绩优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水涨船高"。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在公募基金市场上,管理规模超过一百亿元的主动权益基 金经理共有84位;对比2024年末,今年内新增了15位百亿基金经理(包括新进或重回)。 这15位基金经理分别来自中欧基金、汇添富基金、永赢基金、鹏华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富国 基金、景顺长城、国金基金等11家公募机构。其中,中欧基金旗下有3位基金经理晋级,汇添富基金、 永赢基金各有2位基金经理入围。并且,这些基金经理的在管规模增幅均超过1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今年上半年晋级为"百亿操盘手"的基金经理,多为年内业绩突出或是中 长期业绩稳健的选手,其投资策略各有侧重。 哪些基金经理晋级?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回暖过程中,一些绩优基金经理晋级为"百亿操盘手"。 来自公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相较2024年年末,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场新增了15位百亿主动权益基 金经理(统计范围:在管产品包括主动权益基金,股票投资市值占净值比超过50%)。 这15位基金经理分别来自中欧基金、汇添富基金、永赢基金、鹏华基金、易方达基 ...
15位基金经理晋级“百亿操盘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3:59
记者丨 易妍君 编辑丨姜诗蔷 伴随A股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绩优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水涨船高"。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在公募基金市场上,管理规模超过一百亿元的主 动权益基金经理共有84位; 对比2024年末,今年内新增了15位百亿基金经理(包括新进或重 回)。 这15位基金经理分别来自中欧基金、汇添富基金、永赢基金、鹏华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 金、富国基金、景顺长城、国金基金等11家公募机构。其中,中欧基金旗下有3位基金经理晋 级,汇添富基金、永赢基金各有2位基金经理入围。并且,这些基金经理的在管规模增幅均超 过1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今年上半年晋级为"百亿操盘手"的基金经理,多为年内业绩突 出或是中长期业绩稳健的选手,其投资策略各有侧重。 哪些基金经理晋级? 2025年A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为主动权益基金创造超额收益提供了肥沃土壤。 据Wind统计, 截至9月22日,年内回报率达到100%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共有77只(不同份额 分开计算,下同);年内回报率位于50%—100%区间的主动权益基金共有1167只。同期,沪 深 300 、 中 证 1000 、 科 创 5 ...
公募顶流,艰难回本
虎嗅· 2025-09-19 11:21
编辑 | 关雪菁 头图 | AI生图 9月10日,广发基金公告称,基金经理刘格菘因工作安排卸任广发多元新兴股票,由此前共同管理该基 金的周智硕独自管理。 2019年刘格菘管理该产品年度收益达到106.58%,获得股票型基金收益冠军。2020年业绩也不错,不过 2023-2024年亏损均在20%以上。截至今年9月10日,累积净值较高点还有30%的距离。 不只是刘格菘,2019-2021年的牛市中,受基金出圈、业绩火爆影响,多位基金经理被奉为顶流,产品 大卖。不过2021年之后,随着A股走熊,这些顶流大多经历了较大回撤,口碑快速下滑。 到了今年,牛市再度来袭,这些昔日顶流境遇不同。如这轮牛市中,刘格菘管理的产品净值也在上涨, 但距离前期在2021年的高点都还有距离。而同样是成长风格的少数昔日顶流,如今已经逐渐让客户回 本。如谢治宇,陈皓,杨锐文,产品较2021年高点已经不远。也有少量成长风格基金经理的部分产品净 值已经突破2021年高点。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刘国辉 当然,也有不少昔日顶流如今境遇与刘格菘差不多,如重仓白酒、医药、新能源的基金经理,产品净值 距离回本也都还有点远。 科技成长基金经理离回 ...
股市新弹药!9月基金发行热浪,全部124只新基,权益类占近68%
凤凰网· 2025-09-04 13:03
基金发行热度 - 9月共有124只新基金开启发行 其中权益类基金85只 占比约68% [2]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开售首日认购金额超50亿元上限 成为9月首只"日光基" 认购申请确认比例56.67% [1][6] - 市场对权益基金认购热情高涨 新基金发行有望为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1][6] 成长风格基金布局 - 高端制造领域为公募重点布局方向 包括景顺长城高端装备股票、华泰柏瑞制造业主题混合A等产品 [2] - 机器人细分赛道获光大保德信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发起、富国国证机器人产业ETF布局 [2] - 人工智能领域有华安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A等基金发行 [2] 行业主题基金发行 - 医药领域迎来多只产品发售 包括南方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东方红医疗创新混合(QDII)A等 [2] - 宽基指数基金聚焦创业板和科创板 银华创业板综合ETF、富国上证科创板100ETF等产品集中发行 [3] - 第二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获批 华泰柏瑞制造业主题混合、景顺长城高端装备股票等行业主题型产品首次出现 [4] 市场信心与资金流向 - 尽管股市高位震荡 业内认为市场调整属正常现象 无需恐慌 [6] - 主动权益基金与宽基指数基金持续发行建仓 预计为市场带来持续增量资金 [1][6] - 浮动费率基金品种扩充 满足投资者多元投资需求 [4]
景顺长城融景产业机遇一年持有期混合A类:2025年上半年利润5306.97万元 净值增长率8.79%
搜狐财经· 2025-09-04 10:39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5306.97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582元 [3] - 上半年基金净值增长率8.79%,截至上半年末规模6.42亿元 [3]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25.01%,同类排名80/256;近半年20.68%,同类排名103/256;近一年46.94%,同类排名106/256;近三年7.59%,同类排名102/241 [6] - 近三年夏普比率0.0721,同类排名108/240 [26] - 近三年最大回撤36.28%,同类排名125/242,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2年一季度为24.37% [30] 投资组合与持仓 - 组合重点配置AI相关创新、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自主可控和进口替代、医药和消费等产业方向 [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十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思特威、中国移动、分众传媒、阿里巴巴-W、宁德时代、三棵树、安集科技、九号公司、小米集团-W [42]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86.59%(同类平均85.68%),2024年上半年末达90.77%最高仓位,2021年三季度末49.27%最低仓位 [33] - 最近半年换手率252.05%,持续1年高于同类均值 [40] 估值与成长性指标 - 持股加权市盈率(TTM)25.45倍(同类均值26.16倍),加权市净率(LF)3.37倍(同类均值2.38倍),加权市销率(TTM)3.54倍(同类均值2.05倍) [12] - 持有股票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TTM)0.15%,加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TTM)0.23%,加权年化净资产收益率0.13% [20] 基金基本信息 - 偏股混合型基金,截至9月3日单位净值0.854元 [3] - 基金经理詹成管理的6只基金近一年均为正收益,其中景顺长城品质投资混合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48.64%,景顺长城沪港深领先科技股票A最低为45.71%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持有人22.24万户,合计持有8.77亿份,管理人员工持有3.21万份,个人投资者占比100.00% [37]
景顺长城品质投资混合A:2025年上半年利润3188.42万元 净值增长率8.39%
搜狐财经· 2025-09-04 09:44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3188.42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利润0.2361元 [3] - 上半年基金净值增长率8.39%,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48.64% [3] - 近三个月、半年、一年及三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4.79%、22.47%、48.64%和12.76%,同类排名分别为197/607、235/607、256/604和173/495 [6] 基金规模与持仓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基金规模3.54亿元,持有人共计2.45万户,合计持有1.08亿份 [3][34][38] - 个人投资者占比99.85%,机构持有份额占比0.15%,管理人员工持有3.28万份占比0.03% [38]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85.3%,同类平均85.36%,2021年三季度末最高仓位91.17% [33] 投资组合估值 - 持股加权市盈率23.17倍(同类均值33.74倍),加权市净率3.27倍(同类均值2.47倍),加权市销率3.28倍(同类均值2.07倍) [12] - 持有股票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0.13%,加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0.25%,加权年化净资产收益率0.14% [20] 风险与流动性指标 - 近三年夏普比率0.1298,同类排名164/468 [28] - 近三年最大回撤34.08%,同类排名299/483,2024年一季度单季度最大回撤23.54% [30] - 最近半年换手率272.98% [41] 投资策略与配置 - 组合重点配置AI相关创新、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自主可控和进口替代、医药和消费等产业方向 [3] - 十大重仓股为思特威、中国移动、宁德时代、分众传媒、三棵树、惠泰医疗、紫金矿业、安集科技、九号公司、美的集团 [43]
A股牛市是结构性牛市么?|投资小知识
银行螺丝钉· 2025-08-30 13:56
市场风格轮动周期 - 2016-2017年大盘价值股牛市:地产产业链、价值及红利指数显著上涨,价值股于2017年底突破2015年牛市高点,价值风格基金经理获当年收益冠军 [2] - 同期中小盘与成长风格持续下跌:因2015年涨幅过高,中小盘股和成长风格从2015年至2018年连续下跌,至2018年底触底 [2] 风格切换与表现分化 - 2019-2021年大盘成长股牛市:消费、医药、新能源等成长风格主导上涨,成长、质量及创业板指数领涨,2020-2021年先后达到高估水平 [3] - 价值风格同期表现低迷:2019-2021年价值风格整体跑输成长风格 [4] 2025年市场结构特征 - 小盘股与成长股强势上涨:中证1000、中证2000指数时隔10年再度领涨,成长风格表现强劲 [5][6] - 消费与价值风格持续低迷:2020-2021年领涨的消费板块2025年仍处低迷,价值风格相对弱势 [6] 风格轮动的投资意义 - 延长低估品种投资窗口:不同品种上涨时序差异避免"无低估可买"的困境 [7] - 创造多轮交易机会:高估品种止盈资金可转向低估品种,实现"低买高卖"的循环操作 [7]
森松国际(02155.HK):半年报业绩符合预期 新签订单超预期
格隆汇· 2025-08-30 12:40
1H25 业绩表现 - 1H25 收入 26.87 亿元,同比下降 22.7% [1] - 1H25 归母净利润 3.4 亿元,同比下降 10.1% [1] - 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主要因订单确认周期为 9-14 个月,且去年新签订单下降 23%、在手订单下降 10%,国内个别项目暂停也影响收入确认 [1] 盈利能力 - 1H25 毛利率 29.4%,同比下降 0.2 个百分点 [1] - 1H25 净利率 12.6%,同比上升 1.8 个百分点 [1] - 销售费用率 3.2%(同比+0.9pct)、管理费用率 11.1%(同比+3.5pct)、研发费用率 4.2%(同比-2.1pct)、财务费用率 0.2%(同比持平)[1] 订单情况 - 1H25 新签订单 59.96 亿元,同比增长 89.5% [2] - 医药新签订单 43.72 亿元,同比增长 642% [2] - 电子化学品、日化、油气炼化等领域新签订单也有增长 [2] - 截至 1H25 在手订单 105.66 亿元,同比增长 20.4%,创历史新高 [2] - 新签订单中海外订单占比 92.8%,模块化整体方案订单占比 88.4%,均同比大幅提升 [2] 业务布局与发展趋势 - 公司在 AI、半导体、医药等高科技产业齐头并进 [2] - 医药领域受益于 MNC 和 CXO 的全球产能需求快速放量 [2] - AI 领域模块化数据中心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2] - 湿电子化学品领域受先进制程演进及新能源需求增长驱动,高端产品自主化进程加速 [2]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2025 年净利润预测下调 27.7% 至 7.40 亿元 [2] - 首次引入 2026 年净利润预测 9.37 亿元 [2] - 估值切换至 2026 年,当前股价对应 2026 年 11.8 倍市盈率 [2] - 目标价上调 50% 至 12.00 港元,对应 14.4 倍 2026 年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 22.0% 上行空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