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凯莱英(002821)
icon
搜索文档
凯莱英(002821):各项业务持续向好 25Q1公司业绩及时回暖
新浪财经· 2025-04-24 00:3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15.41亿元,同比增长10.10% [1][2] - 20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5.83% [1][3] - 净利润增速较营收增速高5.73个百分点 [4] 业务发展情况 - 小分子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 - 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0% [2] - 小分子验证批阶段项目预计2025年达12个,商业化订单储备充足 [5] - 多肽业务助力国内重要客户GLP-1项目通过动态核查,为2025年首个多肽项目商业化供货奠定基础 [5]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3亿元、13.21亿元、15.21亿元 [6]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9.4%、16.6%、15.1% [6] - 预计2025年EPS为3.14元/股 [6]
凯莱英(002821) - 2024 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5-04-23 11:21
业绩表现 - 小分子CDMO业务全年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显著增长,业务整体毛利率大幅提升[22] - 多肽、抗体偶联药物、小核酸等新兴业务表现出强劲的恢复增长态势[22] 用户数据 - 为全球超1100家客户提供一站式化学成分生产和控制服务[27] 未来展望 - 公司治理不善中期/长期可能导致运营成本上升[57] - 风险管理不到位短期/中期可能导致运营成本上升[57]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合成生物结合人工智能辅助技术,较传统酶催化技术产能高达1500倍[37] - 连续反应技术输出业务可提供全流程定制化服务[37]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4年5月公司取得英国Sandwich的产能,并于8月初正式投入使用[23] 其他新策略 - 2024年度公司将提高焚烧炉及余热锅炉使用效率和蒸汽供应,减少原煤消耗[48] - 2024年度公司将在厂区内建设和使用太阳能路灯[48] - 2024年度公司将开展节能改造设备升级,推进光伏发电系统建设,购买并使用绿色电力[48] 评级与荣誉 - 2024年公司获得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ESG评级A级,占全球MSCI ESG评级A级公司的33%[25] - 公司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S&P CSA)ESG评级得分提升至57分[39] - 2024年子公司凯莱英生命科学获EcoVadis银牌认证,凯莱英制药获铜牌认证[39] - 2025年3月吉林凯莱英医药化学目标设定文件经SBTi审批通过,凯莱英制药目标设定文件等待验证[39] - 公司获2023年天津市百强科领军企业荣誉[39] - 公司获2023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中国CXO企业TOP20[39] - 公司获2024中国医药CDMO企业20强[39] - 公司获2024年中国生命科学服务企业品牌100强称号[40] - 公司获2024年度华夏ESG蒲公英十大优秀案例奖[39] - 公司获2024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五星金奖[39] 重要议题 - 2024年公司初步识别并筛选出31项议题,其中环境维度9项、社会维度16项、治理维度6项[52] - 31项议题中,8项具有双重重要性,5项仅具有财务重要性,12项仅具有影响重要性,6项既无财务重要性也无影响重要性[52] 公司治理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女性董事4名,包括董事长1名,独立非执行董事3名[69] - 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由股东代表和公司职工代表担任[69] - 董事任期3年,由股东大会选举或更换,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72] - 公司报告期内修订或制定一系列公司治理文件,完善企业管治工作[71] - 公司致力于提升治理结构有效性,增强董事会在ESG管理中的参与度[75] - 公司制定《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明确董事会成员构成考虑多项因素[76] - 薪酬考核委员会每年开展董事会成员履职表现的独立评估[77] - 独立董事按个人评估方式进行绩效审查,定期公开披露述职报告[77] 投资者沟通 - 报告期内,公司将覆盖的内外资卖方券商扩展至超55家[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进行超400场投资者沟通活动,覆盖超千支基金[82] 分红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2023年度现金分红约64,193.91万元,2024年度预计分红39,036.73万元[83] 风险管理 - 公司建立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架构,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86] - 公司针对重大风险事项建立跟踪监督机制,对高风险业务进行专项风险管理[89] - 公司每年结合内控矩阵进行内控风险自评[91] - 审计部每季度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内部审计工作,包括各项风险评估结果及应对建议[94] 商业道德 - 公司每年至少开展1次面向关键岗位和全体员工的商业道德及反腐败培训[105] - 公司与所有供应商签订《阳光合作协议》,并定期抽查签署情况[107] - 公司设定每年至少开展1次覆盖全员的商业道德培训目标,报告期内已开展1次[110] - 公司设定每三年至少开展1次覆盖所有业务流程的商业道德审计目标[110] 信息安全 - 重要业务系统漏洞扫描发现低危漏洞1个、信息级漏洞17个[121] - 业务系统代码审计发现9类问题并完成修复[122] - 公司建立完善数据安全管理架构保障信息安全[118] - 公司制定《应急与业务连续性管理》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19] - 每半年对数据库等开展渗透测试和漏洞扫描[121] - 每年开展红蓝对抗测试检验安全防护能力[121] - 每年组织一次业务恢复性演练确保系统恢复[121] - 每年对业务持续性管理计划进行测试和评审[122] 产品质量 - 凯莱英明确企业负责人是产品质量主要责任人,需提供资源确保实现质量目标并遵循GMP[128] - 公司针对EMA、FDA、NMPA发布的最新指南开展专项研究,制定规程升级方案[130] - 公司建立基于GMP的质量系统管理模型,涵盖多个关键流程保障产品生产[132] - 公司每年对商业化产品进行质量回顾,加强预防性检验,提升设备稳定性[137] - 公司制定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从识别到跟踪确保有效管理[138] - 公司建立产品召回机制,每年开展一次模拟召回,报告期内未发生召回事件[140] 客户服务 - 报告期内公司客户质量及非质量投诉100%及时有效处理[173] - 公司每年至少一次面向符合标准的员工开展客户沟通培训和考核[179] - 公司以每年至少一次的频率,定期面向所有营销相关岗位员工开展公司营销相关制度的主题培训[185] - 公司以每年至少一次的频率,以部门为单位,定期面向员工开展信息发布相关培训[185] - 公司以每半年度一次的频率开展大客户满意度自评工作[186] 供应链管理 - 公司建立完善供应链安全管理策略,涵盖供应商质量管理、风险应对和培训[190] - 公司供应商分产品型和服务型,采购产品含化学品等,服务含检测校准等[193] - 公司将质量管控体系内供应商分为4类项目供应商[193] - 公司《供应商管理制度》将质量管理系统加入供应商管理方式[194] - 新供应商准入需申报材料、提供物资评估,经审计评估后入库[196] - 公司将供应商分级分类管理,制定管理清单并管理次级供应商[196] - 每年对质量管控范围内供应商评估,商业化项目供应商1至2年资质评估[196] - 报告期内公司供应商总数6991家,其中直接1855家,间接5136家[200] - 公司质量评估覆盖1855家供应商[200]
凯莱英(002821) - 董事会决议公告
2025-04-23 11:18
会议信息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六十二次会议通知于2025年4月9日发出,4月23日召开[1] - 会议应到董事9名,实到9名[1] 审议事项 - 审议通过《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表决9票同意[2][3] -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已通过审计委员会审议[4] - 审议通过《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表决9票同意[5] - 《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已通过战略委员会审议[6]
凯莱英(002821)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3 11:15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5.41亿元,同比增长10.10%[7][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5.83%[7][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20.14%[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49亿元,同比下降8.42%[7]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89元/股,同比增长17.11%[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2%,较上年同期增加0.32%[7] - 营业总收入本期为15.41亿元,上期为13.99亿元,营业总成本本期为12.19亿元,上期为11.40亿元[21] - 净利润本期为3.25亿元,上期为2.8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本期为3.27亿元,上期为2.82亿元[22] - 基本每股收益本期为0.89元,上期为0.76元,稀释每股收益本期为0.89元,上期为0.76元[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19.19亿元,上期为18.74亿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期为5.56亿元,上期为4.86亿元[24] - 税金及附加本期为1222.83万元,上期为4102.67万元[22] - 销售费用本期为4415.42万元,上期为4462.17万元[22] - 管理费用本期为1.84亿元,上期为1.73亿元[22] - 研发费用本期为1.38亿元,上期为1.69亿元[22]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729,407,997.62元,上期为718,409,825.61元[25]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92,684,433.10元,上期为102,540,296.51元[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469,879,231.90元,上期为1,383,144,497.44元[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9,341,852.23元,上期为490,666,474.36元[2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083,222,004.40元,上期为3,373,389,580.58元[2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239,235,655.33元,上期为3,657,992,707.17元[2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43,986,349.07元,上期为 - 284,603,126.59元[25]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561,096.15元,上期为218,690,011.21元[2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5,561,096.15元,上期为 - 218,690,011.21元[2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307,854,379.23元,上期为3,058,460.18元[2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小分子业务收入基本持平,毛利率45.17%;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80%,毛利率33.05%[8] 资产负债项目金额变化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金额7.64亿元,较期初减少50.35%,主要系银行低风险结构性存款余额减少[11] - 合同负债期末金额3.53亿元,较期初增加30.63%,主要系预收客户款项增加[11] - 应付职工薪酬期末金额1.59亿元,较期初减少49.73%,主要系本期支付薪酬所致[11]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期末余额6,801,983,716.00元,期初余额5,789,408,498.03元[18] - 2025年3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764,449,856.30元,期初余额1,539,809,292.51元[18]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663,505,038.74元,期初余额1,811,008,371.43元[18] - 2025年3月31日存货期末余额1,187,130,090.95元,期初余额1,193,346,492.84元[19]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11,151,587,441.54元,期初余额11,050,175,723.88元[19]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8,295,589,056.28元,期初余额8,238,381,967.14元[19]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期末余额19,447,176,497.82元,期初余额19,288,557,691.02元[19] - 流动负债合计本期为15.59亿元,上期为17.09亿元,非流动负债合计本期为6.94亿元,上期为7.17亿元[20]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本期为4473.94万元,上期为4222.51万元[20]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合计持有5,716,000股[15] - ASYMCHEM LABORATORIES,INCORPORATED持股比例31.93%,持股数量115,133,168股[14] - 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比例7.64%,持股数量27,553,260股[14]
凯莱英(06821)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3 10:52
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同比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5.41亿元,同比增长10.10%[9][10]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5.83%[9][10]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20.14%[9]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49亿元,同比减少8.42%[9]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89元,同比增长17.11%[9] - 2025年第一季度稀释每股收益0.89元,同比增长17.11%[9] - 2025年第一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2%,较上年同期增加0.32%[9] 2025年第一季度末资产与权益较上年度末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末总资产194.4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82%[9] - 2025年第一季度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71.8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99%[9] 2025年第一季度业务线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小分子CDMO业务毛利率45.17%,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80%,毛利率33.05%[10] 部分财务科目金额及变动比例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金额764,449,856.30元,期初1,539,809,292.51元,变动比例-50.35%[14] - 合同负债期末金额352,634,510.47元,期初269,940,917.65元,变动比例30.63%[14] - 应付职工薪酬期末金额159,215,569.49元,期初316,723,329.89元,变动比例-49.73%[14] - 税金及附加本报告期12,228,336.24元,上年同期41,026,694.52元,增减-70.19%[14] - 财务费用本报告期-44,939,637.49元,上年同期-78,308,189.81元,增减-42.61%[14]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报告期10,272,524.33元,上年同期7,223,540.55元,增减42.21%[14] 股东相关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43,585[15] - ASYMCHEM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持股比例31.93%,持股数量115,133,168股[16] - 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比例7.64%,持股数量27,553,260股[1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回购专用证券帐户合计持有5,716,000股[18] 资产与负债期初与期末对比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111.52亿元,期初余额为110.50亿元,略有增长[22] - 非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82.96亿元,期初余额为82.38亿元,有所增加[23] - 资产总计期末余额为194.47亿元,期初余额为192.89亿元,呈上升趋势[23] - 流动负债合计期末余额为15.59亿元,期初余额为17.09亿元,有所减少[23] - 非流动负债合计期末余额为6.94亿元,期初余额为7.17亿元,略有下降[24] - 负债合计期末余额为22.52亿元,期初余额为24.26亿元,出现降低[24] 营业与利润本期与上期对比 - 营业总收入本期发生额为15.41亿元,上期发生额为13.99亿元,实现增长[26] - 净利润本期发生额为3.25亿元,上期发生额为2.79亿元,有所提高[27] - 基本每股收益本期为0.89元,上期为0.76元,呈现上升[27] - 稀释每股收益本期为0.89元,上期为0.76元,同样上升[27] 现金流量本期与上期对比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4.49亿元,上期为4.91亿元[3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8.44亿元,上期为 - 2.85亿元[3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0.06亿元,上期为 - 2.19亿元[31] 2025年第一季度与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对比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5.41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3.64亿元[33] - 2025年第一季度期内利润为3.25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80亿元[33] - 2025年第一季度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基本每股盈利为0.89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0.76元[33]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82.96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82.38亿元[37]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11.52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110.50亿元[37]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5.59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17.09亿元[38] - 2025年3月31日资产净值为171.95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168.63亿元[38] - 2025年第一季度除税前利润为357,251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94,664千元[40]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所得现金为542,026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593,206千元[40]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449,342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490,666千元[40]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843,986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 284,603千元[41] - 2025年第一季度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 - 5,561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 218,690千元[41]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287,767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 12,627千元[41] - 2025年第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317,064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末为4,774,670千元[41]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6,608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81,971千元[4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调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0,393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67,120千元[4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调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率为21.44%,2024年第一季度为19.08%[42]
凯莱英(0682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08:4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收益为人民币5,804,657千元,同比下降25.40%[16] - 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3%,环比增长19.37%[25] - 公司2024年总收入为人民币5,804.66百万元,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8.28%[75] - 商业化阶段CDMO解决方案收入同比下降45.10%至人民币2,803.95百万元,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4.35%[76][78] - 临床阶段CDMO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17.97%至人民币1,766.78百万元[76][78] - 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80%至人民币1,226.37百万元[75][79] - 母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为人民币948,950千元,同比下降58.17%[18]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803,069千元,同比下降65.12%[18] - 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38.62百万元,环比增长12.99%[25] - 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948.95百万元,同比下降58.17%[25] -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803.07百万元,同比减少65.12%[75] - 净利润935.76百万元,同比下降58.43%;归母净利率16.35%,同比下降12.81个百分点[9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948.95百万元,较去年人民币2,268.81百万元下降58.2%[111] - 经调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803.07百万元,经调整净利率为13.83%[111] - 每股基本盈利2.69元,同比下降57.03%[9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为41.03%,同比下降9.86个百分点[17] - 公司2024年毛利率为41.03%,同比下降9.86个百分点,剔除大订单后同比下降1.68个百分点[75][84] - 研发支出为人民币6.1449亿元,占总收入10.59%[48] - 研发投入同比减少13.19%至人民币614.49百万元,占收入总额的10.59%[75] - 研发开支614.49百万元,同比下降13.19%,研发投入占收入比升至10.59%[88] - 境内主营业务毛利率19.90%,同比下降2.60个百分点;境外毛利率48.52%,同比下降8.81个百分点[89] - 信用减值损失11.67百万元,同比增加17.88%[90] - 财务费用9.51百万元,同比增长60.77%[91] - 所得税费用136.63百万元,同比下降55.40%[92] - 外汇波动损益为人民币-142.27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4.76百万元[111] 小分子CDMO业务表现 - 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小分子CDMO业务同比增长8.28%[8] - 小分子CDMO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570.73百万元,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9.23%[24] - 公司小分子CDMO业务2024年收入人民币4,570.73百万元,毛利率为46.39%,剔除大订单后收入同比增长9.23%[30] - 公司小分子工艺研发生产效率提高且成本持续降低[123] - 公司拥有超过20年小分子业务经验并与国际化跨国制药公司合作日益紧密[123] - 公司把稳步提升小分子CDMO业务毛利率放在首位并通过技术研发降低原材料成本[137] 化学大分子CDMO业务表现 - 化学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66%[37] - 化学大分子业务第四季度收入环比增长超200%[37] - 化学大分子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长超130%,其中海外订单同比增长超260%[37] 制剂CDMO业务表现 - 制剂CDMO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长约30%[38] - 制剂业务寡核苷酸类项目数量增加100%[38] 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表现 - 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36%[40] - 生物大分子业务订单同比增长56%,ADC项目占比超60%[40] 合成生物技术业务表现 - 合成生物技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54%,其中80%收入来自境外客户[42] - 固定化酶连续反应技术产能提升最高达1,500倍,酶量节省约70%以上[42] - 利用大肠杆菌从头合成红景天苷创微生物合成最高产量纪录[11] 新兴业务表现 - 第四季度新兴业务呈现恢复增长态势[8] - 公司新兴业务线收入为人民币1,226.37百万元,同比上升4.80%,全年毛利率为21.18%[36] - 新业务CFCT新承接订单20余个,新客户占比达80%[41] - 公司新兴服务衍生6大业务线,重点推进化学大分子中的多肽和寡核苷酸[124] - 公司严格控管新兴业务的固定成本增长并优化整体盈利能力[137] 多肽/寡核苷酸业务表现 - 多肽/寡核苷酸订单项目较去年大幅增长[9] - 多肽固相合成产能超20,000升并将继续扩大产能规模[9] - 多肽固相合成产能2024年末约21,000L,2025年下半年将达30,000L[66] 技术平台与研发能力 - 酶库储备常用酶超3,000个及突变体超30万个[11] - 高通量酶筛选效率达单日5,000余项[11] - 固定化酶连续反应技术使产能最高提升约1,500倍[11] - 酶量节省约70%以上[11] - 实现多个千吨级及万吨级项目的全连续工艺包落地[10] - 固定化酶连续反应技术产能提升最高达1500倍,酶量节省70%以上[50] - 酶进化单轮耗时由超过2周缩短至3-5日,性能1个月内提升50倍[50] - 连续液液非均相反应技术全面推广,连续气液微混合技术取得突破[49] - 连续氢化开发应用项目超30个,4个项目实现商业化生产[54] - 光电解术应用订单累计完成20余个[54] - 多肽液相合成平台完成18肽全连续液相工艺开发[54] - 国内外已授权专利共487项,其中合成生物领域159项,连续技术反应领域183项[47] - 报告期内新申请专利54个,新增授权专利44个[49] - 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7篇,其中14篇影响因子超过10[48] - 公司申请专利数及发表论文数均达新高[56] - 公司通过连续生产技术和合成生物技术平台实现吨级规模化应用[126] - 公司加强连续生产反应设备设计与制造推进多领域技术应用[138] - 公司优先开展智能技术和数字化平台建设以推动智能制造技术进步[139]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迭代发展的研发平台并强化工艺合成路线设计优化[139] - 公司全流程智能化药物警戒平台应用到10余个创新药项目中[60] 各地区市场表现 - 公司海外业务年收入为人民币4,284.7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2.46%,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9.20%[28] - 公司美国客户总收入为人民币3,370.91百万元,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18.41%[28] - 公司欧洲市场收入较2023年同比增长101.33%[28] - 境外收入同比下降32.46%至人民币4,284.75百万元,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9.20%[80][81] - 美国市场收入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18.41%[81] - 欧洲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01.33%至人民币735.46百万元[81] 客户结构表现 - 公司大制药公司收入为人民币2,690.61百万元,较去年减少46.06%,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4.78%[27] - 公司中小型公司年收入为人民币3,114.04百万元,相比2023年上升11.50%[27] - 公司与全球20强制药公司中的16家建立合作,并为其中8家提供超过10年持续服务[126] 产能与设施建设 - 公司连续反应车间面积同比增长显著[63] - 公司连续化设备数量占比实现合理增长[63] - 公司英国Sandwich基地于8月初正式投入运营[63] - Sandwich基地在2024年4季度承接生产订单[64] - 2025年新增OEB5厂房和研发楼以满足后期毒素连接体项目需求[66] - 制剂新产能(预充式注射器/卡式瓶/β内酰胺固体车间)2025年陆续投产[66] - 新建500L和5,000L GMP发酵车间,总生产规模超20,000L,2025年Q1投入使用[66] - 上海奉贤生物药CDMO研发及商业化生产基地已启用[67] - 公司新增首个欧洲生产研发基地[61] - 公司在中国、美国、英国等地设有多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127] - 公司敦化、阜新、上海、苏州、北京、泰兴、天津设有基地[62] - 公司在美国波士顿、北卡罗来纳及英国Sandwich设有基地[62] - 公司计划在2024年末实现多肽商业化固相合成产能超20,000L[127] - 公司加快小核酸、多肽和ADC商业化生产能力的快速建设以实现商业化项目承接突破[138] - 公司战略性海外产能扩张作为下一发展阶段关键战略涉及API商业化生产[133] - 公司2024年成功获得首个欧洲研发生产基地并计划加快波士顿研发中心建设[136] - 公司计划通过自建或并购方式在欧洲获取化学小分子和化学大分子的API商业化生产能力[136] 订单与项目情况 - 2024年累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20%[23] - 公司在手订单为人民币1,052百万美元,较同期增幅超过20%[23] - 公司临床中后期和商业化阶段项目应用绿色制药关键技术产生良好经济效益[126]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5,789,408千元,同比下降18.58%[21] - 资产负债率为12.58%,同比上升1.16个百分点[21]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1,320.58百万元,降幅18.57%;银行借款降至0百万元[95] - 存货1,193,346千元,同比增长26.23%;贸易应收款项1,836,887千元,同比下降8.66%[96] - 资本开支约1,130.01百万元,同比下降8.99%[102] - 资本承诺为人民币414.68百万元,较去年人民币552.01百万元下降24.9%,全部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103] - 资产负债率为12.58%,较去年11.42%上升1.16个百分点[10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254.34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2,295.39百万元[114]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184.33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506.90百万元[114]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928.19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542.03百万元[114] - 归属于股东的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6,862.57百万元,较去年人民币17,509.98百万元下降3.7%[115] - 公司现金及银行余额超过人民币57.9亿元[128] 人力资源与团队 - 2024年引进高级人才245人(博士78人/高级主管31人/海外背景136人)[69] - 截至2024年底员工总数9,595人,本科及以上占比78%,硕博占比24%[69] - 研发分析人员4,653人(占比48.49%),其中硕博1,813人(同比增长约2%)[69] - 集团雇员总数9,595名,未发生重大劳资纠纷[117][120] - 公司管理团队平均拥有逾20年行业经验且成员稳定性高[128]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43] - 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Hao Hong博士年龄69岁于2011年7月18日获委任为董事长[144] - 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杨蕊女士年龄48岁于2022年1月19日获委任为联席首席执行官[144] - 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张达先生年龄44岁于2024年3月8日获委任为首席运营官[144] - 执行董事兼执行副总裁洪亮先生年龄51岁与首席执行官Hao Hong博士存在叔侄亲属关系[150] - 非执行董事Ye Song博士年龄64岁与首席执行官Hao Hong博士存在配偶关系[151] - 独立非执行董事孙雪娇博士年龄42岁于2023年10月18日获委任[144] - 独立非执行董事侯欣一博士年龄65岁于2024年2月29日获委任[144]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家聪先生年龄43岁于2021年6月16日获委任[144] - 王青松先生因个人原因于2024年2月5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44] - 张婷女士39岁现任公司非执行董事负责运营管理办公室PCO管理采购管理等事宜[152] - 孙雪娇博士42岁于2023年10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54] - 侯欣一博士65岁法学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55] - 李家聪先生43岁现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监督董事会并提供独立判断[157] - 李家聪先生拥有约20年法律及金融经验现任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158] - 智欣欣女士44岁现任股东代表监事兼监事会主席于2011年7月18日首次委任[161] - 侯靖艺女士41岁现任职工代表监事于2021年1月24日首次委任[161] - 狄姗姗女士38岁现任股东代表监事于2017年10月31日首次委任[161] - 智欣欣女士于2003年7月加入集团曾任人力资源部副主管[163] - 侯靖艺女士于2007年7月加入集团现任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人力资源部主管[165] 股息与股东回报 - 建议末期股息总额为人民币390,367,340.00元,每股普通股人民币1.10元[18] - 建议2024年末期股息为每10股普通股人民币11.00元(含税)[194] - 建议末期股息总额约为人民币3.9036734亿元(含税)[194] - 2023年股息为每10股普通股人民币18.00元(含税)[194] - 2023年末期股息总额为人民币6.41939094亿元(含税)[194]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60,595,400股[194] - 公司回购股份数量为5,716,000股[194] - 非居民企业股东取得股息按1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197][198] - 持股超过1年的A股股东股息红利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196] - 外国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及红利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200] - 可供分派储备为人民币114.292亿元[187] 业务战略与展望 - 公司依托小分子CDMO优势向化学大分子、药物制剂、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多元化发展[132] 企业社会责任与ESG - 公司设立多项高校奖学金支持药物合成研究及困难大学生[73] - 2024年ESG报告将于2025年4月发布[7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A股于2016年11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002821)[179] - 公司H股于2021年12月10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证券代码:6821)[179] - 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技术驱动型CDMO综合服务商[179] - 公司通过向国内外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端到端CMC服务及研发生产解决方案[179] - 公司业务回顾及分析载于年报第9至27页[181] - 公司财务摘要载于年报第7至8页[181] - 公司财务回顾载于年报第27至37页[181] - 公司潜在风险因素与解决方案载于年报第45页[181] - 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目标及政策载于财务报表附注41[181] - 公司报告期后事项载于年报第87页及财务报表附注42[181]
凯莱英:新签订单持续增长,化学大分子等新兴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20250423
天风证券· 2025-04-23 0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服务,6个月评级为增持(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凯莱英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受大订单及新兴业务影响下降,但Q4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小分子业务复苏,新兴业务发展良好,海外产能扩张,虽下调盈利预测但维持“增持”评级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4年营业收入58.05亿元,同比减少25.82%,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7.40%;归母净利润9.49亿元,同比减少58.17%;Q4营业收入16.64亿元,同比增长15.41%;Q4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306.48% [1] 小分子业务 - 2024年小分子CDMO业务收入45.71亿元,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8.85%,毛利率47.95%;商业化部分剔除大订单后收入28.04亿元,交付48个项目,新增8个;临床及临床前收入17.67亿元,交付456个项目,其中III期73个;预计2025年PPQ项目达12个 [2] 新兴业务 - 2024年新兴业务收入12.26亿元,同比增长2.25%,毛利率21.67%,下半年向好;预计2025年PPQ项目达13个;化学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26%,Q4环比超200%,完成227个项目,在手订单同比超130%,海外超260%,预计2025年收入翻倍;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3.91%,新增15个ADC IND和3个BLA项目,在手订单近60个,ADC占比超60%,订单同比增长56% [3] 海外产能扩张 - 2024年累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20%,欧美市场订单增速超整体;境外总收入42.85亿元,毛利率50.32%,美国市场收入33.71亿元,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18.41%,新兴业务境外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15.41%;欧洲首个研发及中试基地投入运营,英国Sandwich Site获取多个订单,引入连续反应设备等技术 [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下调2025 - 2026年营业收入至66.17、76.17亿元,预计2027年为87.82亿元;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11.14、13.10亿元,预计2027年为15.32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5] 财务数据和估值 - 给出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EBITDA、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EPS、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EV/EBITDA等数据 [9] 财务预测摘要 - 给出股东权益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负债合计、股本等数据及现金流量表部分数据 [10]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 给出2023 - 2027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各项数据 [11] 主要财务比率 - 给出2023 - 2027年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相关财务比率数据 [12]
凯莱英(002821):新签订单持续增长,化学大分子等新兴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天风证券· 2025-04-23 05: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服务,6个月评级为增持(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凯莱英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受大订单及新兴业务影响下降,但Q4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小分子业务复苏,新兴业务发展良好,海外产能扩张,维持“增持”评级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4年营业收入58.05亿元,同比减少25.82%,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7.40%;归母净利润9.49亿元,同比减少58.17%;Q4营业收入16.64亿元,同比增长15.41%;Q4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306.48% [1] 小分子业务 - 2024年小分子CDMO业务收入45.71亿元,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8.85%,毛利率47.95%;商业化部分剔除大订单后收入28.04亿元,交付48个项目,新增8个;临床及临床前收入17.67亿元,交付456个项目,其中III期73个;预计2025年小分子验证批阶段项目达12个 [2] 新兴业务 - 2024年新兴业务收入12.26亿元,同比增长2.25%,毛利率21.67%,下半年向好;预计2025年新兴业务验证批阶段项目达13个;化学大分子CDMO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3.26%,Q4环比超200%,完成227个项目,在手订单同比超130%,海外超260%,预计2025年收入翻倍;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增加13.91%,新增15个ADC IND和3个BLA项目,在手订单近60个,ADC占比超60%,订单同比增长56% [3] 海外产能扩张 - 2024年累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20%,欧美市场订单增速超整体;境外总收入42.85亿元,毛利率50.32%,美国市场收入33.71亿元,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18.41%,新兴业务境外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15.41%;欧洲首个研发及中试基地投入运营,英国Sandwich Site获取多个订单,引入连续反应设备和技术平台开发能力,筹划绿色先进制造技术 [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下调2025 - 2026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预测,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87.82亿元,归母净利润15.32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5] 财务数据和估值 - 给出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EBITDA、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EPS、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EV/EBITDA等数据 [9] 财务预测摘要 - 给出股东权益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负债合计、股本等数据及现金流量表部分数据 [10]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 给出2023 - 2027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各项数据 [11] 主要财务比率 - 给出2023 - 2027年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相关财务比率数据 [12]
葛兰在管基金一季报发布 点明创新药、消费医疗、医疗设备赛道机遇
环球网· 2025-04-23 03:08
基金业绩与持仓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2.37% 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2.17%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0.46% [3] - 前十大重仓股为恒瑞医药 药明康德 康龙化成 迈瑞医疗 泰格医药 爱尔眼科 凯莱英 东阿阿胶 科伦药业 华润三九 同仁堂退出前十大重仓股 科伦药业新晋 [3] - 葛兰对泰格医药和爱尔眼科进行增持 其余个股均被减持 [3] 行业政策环境 - 政策环境延续支持创新与强化合规 国家医保局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 商业健康险规模扩大为创新药提供增量支付空间 [3] - 医药反腐与价格治理常态化促使企业完善学术推广体系 推动医疗市场形成健康可持续的经营环境 [3] 创新药领域发展 - 多抗 ADC等前沿技术研发加速突破 国内企业与海外跨国公司达成多个品种重磅合作协议 国产创新药国际化能力显著提升 [3] - 全球合作持续推进 关键临床数据披露值得期待 中国企业在ADC 多抗 多肽领域竞争力获全球认可 [4] - AI制药技术在靶点发现中应用提升研发效率 [4] 医疗器械与设备市场 - 国内医疗设备市场招投标数据在一季度显著回升 [3] - 一季度国内招投标恢复至较高增长水平 加速渠道库存消化 装机落地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4] 消费医疗与细分领域 - 医美 眼科等可选消费领域受益于居民健康管理意识提升 终端需求随经济复苏进一步回暖 [4] - 家用医疗设备在老龄化趋势下需求稳步增长 [4] - 基于长期价值投资思路 重点配置创新药械及其产业链 OTC 消费医疗等领域 [3]
4月21日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净值增长1.85%,近3个月累计上涨2.56%
搜狐财经· 2025-04-21 11:58
基金表现 - 最新净值1.5603元,单日增长1.85% [1] - 近1个月收益率-1.41%,同类排名1379/4672 [1] - 近3个月收益率2.56%,同类排名1469/4599 [1] - 今年以来收益率-0.54%,同类排名2715/4590 [1] 资产配置 - 前十大股票持仓占比合计59.51% [1] - 最大持仓药明康德占比10.13% [1] - 恒瑞医药占比9.90%,迈瑞医疗占比7.79% [1] - 康龙化成占比5.83%,泰格医药占比5.11% [1] - 华润三九占比5.05%,爱尔眼科占比4.49% [1] - 东阿阿胶占比4.06%,凯莱英占比3.95%,同仁堂占比3.20% [1] 基金概况 - 成立于2016年9月29日 [1] - 截至2024年末规模159.10亿元 [1] - 基金经理葛兰自基金成立日起任职 [1][2] 基金经理背景 - 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 [2] - 曾任国金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及民生加银基金研究员 [2] - 2014年10月加入中欧基金 [2] - 现任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产品基金经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