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002074)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储能锂电池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现状、重点企业及未来前景展望:储能市场迅猛发展,储能锂电池出货量爆发式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4 01:18
行业概况 - 储能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安全性高等特点 已成为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储能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占据市场90%以上份额 [2]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与设备供应环节 包括锂矿、钴矿、镍矿等矿产资源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基础组件 以及涂布机、搅拌机、卷绕机、叠片机等生产设备 [3] - 产业链中游为储能锂电池制造与系统集成环节 代表生产商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瑞浦兰钧、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 [3] - 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配储、火电调频等发电侧 电网侧 以及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等用户侧 [3] 全球市场 - 2024年全球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到74.1GW/177.8GWh 连续7年在新增电力储能装机中占据最大比重 2024年达到历史新高的89% [5] - 2024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43.74GW/109.8GWh 同比增长103%/136% 占全球比重58.97% 自2022年登顶全球新增装机榜首后第三年领跑全球市场 [5] -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369.8GWh 同比增长64.9% 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达430.7GWh [6] 国内市场 -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78.3GW 同比增长149.4% 已成为全球储能产业发展引领者 [1][9] - 2024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年出货量从2017年的3.5GWh增长至335GWh 同比增长率高达64% [1][11] - 2024年国内超6成锂电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0%-60% 呈现量增利减态势 [11] 海外布局 - 2024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海订单超120GWh 订单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欧美业主需求占比高达73% [13] - 宁德时代德国工厂产能稳步提升 匈牙利工厂一期建设有序推进 预计2025年投产 [15] - 亿纬锂能与ACT公司计划在美国密西西比州建设年产21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工厂 印尼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已投产 年产约12万吨镍金属和1.5万吨钴金属 [15] - 海辰储能与沙特MANAT公司计划在沙特建设年产能5GWh储能系统制造工厂 [15] - 欣旺达动力匈牙利电池生产基地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预计2025年正式投产 [15] - 当升科技积极推进芬兰基地建设 [15] - 尚太科技计划在马来西亚投资不超过6亿元建设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 [15] 市场竞争 - 2024年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占全球超90% 全球前十均为国产企业 [15] - 全球储能路线铁锂化趋势更加明显 [15] 重点企业 - 鹏辉能源2024年营业总收入79.61亿元 同比增长14.83%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6.9亿元 同比增长5.83% [17] - 宁德时代2024年营业总收入3620.1亿元 同比下降9.7% 其中储能电池系统销售收入572.9亿元 同比下降4.36% [19] 未来趋势 - 政策支持促进健康发展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鼓励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 加快锂电池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 [21] - 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超400Wh/kg 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 钠离子电池在低速车、储能等领域加速渗透 锂电池材料体系不断优化 [22] - 预计到2030年中国储能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级别 成为全球最大储能电池市场之一 海外储能需求呈现高增态势 [23]
行进中国丨从“1”到“30”:一颗“锂电芯”的成长密码
人民网· 2025-07-12 04:36
公司发展 - 唐山国轩电池有限公司从2016年1GWh产能起步,到2024年六期项目投产后总产能将达30GWh,实现九年30倍增长 [3][5] - 公司产品线涵盖314Ah磷酸铁锂电芯、340Ah动力电芯、储能集装箱及电动重卡电池包,应用于海外用户侧储能、新能源公交车及吉利远程电动重卡 [3][6] - 2025年上半年出口业务同比2024年激增380%,产品通过国标、欧标、美标三重认证,主要销往欧洲市场 [8] 产能扩张 - 2018年二期2GWh投产,2021年三期7GWh量产,2023年四期10GWh达产,平均每两年建成新项目 [5] - 第六期10GWh重卡电芯项目2024年2月开工,预计10月试投产,投产后可带动1000人就业 [3][5][9] - 配套产业链快速成型,唐山本地可配齐90%以上物料,3家上下游企业正在洽谈落户 [6][8] 政府支持 - 项目审批采用"绿色通道"和"拿地即开工"政策,六期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2个月 [5] - 海关提供"当天商检、当天出危包证"服务,政府搭建海外推介平台助力开拓欧美市场 [8] - 唐山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政策推动储能多场景应用 [6][8] 技术突破 - 实验室拥有CNAS认证检测设备,开发的340Ah动力电芯单体容量行业领先,已装配唐山1137台新能源公交车 [6] - 与中冶瑞木合作生产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配套企业迁入生产电芯铝壳,完善产业链 [6] 行业影响 - 公司获国家级绿色工厂、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称号,体现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转型 [9] - 带动唐山形成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涵盖材料、装备、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光伏及风电装备 [8] - 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案例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缩影 [9]
每日速递 | 赣锋锂业公布大容量固态储能电池进展
高工锂电· 2025-07-11 10:44
电池 - 上海洗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科源固能新能源科技联合完成第一代高比能软包固态锂离子电池设计,能量密度达340Wh/kg,超预期目标320Wh/kg,支持5C大倍率放电,-20℃低温环境下容量衰减<15%,适用于eVTOL领域,理论支持2吨级eVTOL单次飞行250~300公里,同时满足人形机器人、机器狗性能需求 [2][3] - 国轩高科2025年上半年为奇瑞混动及增程系列乘用车配套交付52000余套电池系统,覆盖风云T9、风云A8、星纪元ET、瑞虎7PLUS等主力车型 [4] - 赣锋锂业304Ah方壳磷酸铁锂固态储能电芯循环寿命超4000次,容量保持率优于液态电池,前1000次循环稳定性显著提升,8mm针刺测试中无热失控,温度升至260℃,体现固态电池安全优势 [5][6] 材料 - 湖南郴州临武县鸡脚山矿区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伴生铷、钨、锡、铌、钽等中型以上规模矿产,勘探由湖南省地质院所属湖南省矿产资源调查所完成 [9][10] 海外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对未加征关税的贸易伙伴征收15%或20%统一关税,已向韩国、日本等国发出关税信函,8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美国铜征收50%关税 [11][12]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产业链投资机遇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7-10 20:53
固态电池行业动态 - 万得固态电池概念指数自6月20日以来累计上涨10 36% 硅宝科技大涨18 29% 盘中股价触及24 67元/股 创今年以来新高 豪鹏科技 有研新材 诺德股份分别上涨5 50% 2 37% 2 03% [1] - 宁德时代5GWh全固态产线正式投产 国轩高科发布第一代全固态电池"金石" 各家中试线逐步落地 2026年将陆续进行装车测试 2027年实现小批量量产 2030年大规模量产 [1] - 工信部将全固态电池作为重点领域 加强标准工作顶层设计 建立健全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 [2] 产业链布局进展 - 孚能科技能量密度高达400Wh/kg-500Wh/kg的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 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5年底向战略合作伙伴小批量交付 [2] - 华亚智能从事干法电极的压延装备系统研发生产销售 已在为客户生产200MWh全固态电池生产线 [2] - 欣旺达计划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 2027年推出第二代全固态电池产品 [2] - 宝马集团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BMW i7测试车型启动道路实测 [2] -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与美国Factorial合作开发固态电池 计划2030年前大规模生产 Factorial还与斯特兰蒂斯 现代和起亚签订联合开发协议 [3] 市场前景预测 - 预计2027年固态电池将实现小批量量产 2030年逐步大规模上车 2027年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GWh 2030年加速突破至100GWh [3] - 固态电池能满足高性能需求 未来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等新应用领域发展 [3] - 高性能材料的产业化有望率先落地 当前固态电池最大短板在于生产成本偏高 [4] - 固态电池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 业绩有望实现可观增长 具备显著阿尔法效应 [4] 投资机会方向 - 重点关注七大方向 磷酸铁锂 结构件 负极材料 电解液 铜箔 三元 隔膜 [4][5] - 磷酸铁锂聚焦高压实密度及出海机会 结构件作为锂电行业中"避险"属性品类 经营稳定性较强 [4] - 负极材料关注快充 固态电池等技术边际变化 电解液重点关注头部企业在半/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进展 [4] - 铜箔涨价趋势有望持续兑现 三元低空经济 具身智能等领域将带动高镍固态电池发展 隔膜关注龙头企业在膜材料业务创新方面的增量变化 [5]
国轩高科(002074) -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2025-07-10 11:15
权益分派 -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以1,791,279,946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金红利1元,分红179,127,994.60元[1] - 预计以2025年4月23日总股本测算,派发含税现金红利178,883,664.80元[4] 时间安排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18日,A股除权除息日为7月21日,GDR为7月17日[8][11] - A股股东7月21日、GDR投资者7月28日发放现金红利[10][11] 其他调整 - 本次权益分派实施后除权除息价格将调整[2][14] - 2021和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等价格将调整[15]
国轩高科为奇瑞风云A9L提供混动系统
鑫椤锂电· 2025-07-10 09:29
核心观点 - 国轩高科与奇瑞汽车在新能源高端车型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为奇瑞风云A9L提供混动电池系统 [1][3] - 国轩高科的电池技术具备高效补能和极致安全特性,支持风云A9L实现快速充电、长续航及高安全性 [3] - 国轩高科在奇瑞混动车型中的装机占比达60%,成为其核心动力伙伴,并覆盖多款主力车型 [4][5] 技术优势 - 风云A9L搭载的混动电池系统电量从30%充至80%仅需14.5分钟,纯电续航达260km,综合续航超2500km [3] - 电池系统通过25℃常温三点触发热失控和45℃高温热失控测试,无热蔓延风险,杜绝自燃隐患 [3] - 采用航空级T6铝合金外壳和1300MPa超强底护板,碰撞时2毫秒内切断高压电源,IP68防水性能远超国标96倍 [3] 合作进展 - 国轩高科与奇瑞汽车2024年1月签署战略合作,覆盖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乘用车品牌 [4] - 深度参与奇瑞E0X平台及风云混动平台开发,2025年3月上市的星纪元ES增程版搭载其电池技术 [4][5] - 2025年1-6月为奇瑞混动及增程车型配套交付52000余套电池系统,覆盖风云T9、风云A8等多款车型 [5]
固态电池渐行渐近、新技术及工艺持续涌现
东吴证券· 2025-07-10 05: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固态电池安全性强、能量密度高 虽存在离子电导率低等缺点 但技术路线多样 硫化物为目前主流方向 政策及产业链支持力度加大 商业化逐步加速 预计2030年固态需求达100GWh 建议关注相关布局企业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固态电池安全性更强、能量密度更高 -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 能量密度可突破500Wh/kg 帮助电车实现更长续航 [6][8] - 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及隔膜 初始放热温度在200℃以上 无液态流动电解质 具有不可燃特性 同时致密固态电解质可阻挡锂枝晶穿刺 降低短路风险 [10] - 固态电池存在离子电导率低、循环寿命差、生产成本高的缺点 [12] 技术方向多样,硫化物主流方向确定 - 固态电池可划分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四种技术路线 各有优劣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未来最具潜力 成为主流厂商重点布局的路线 [2][17] - 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日本丰田、松下等 韩国三星SDI、LG新能源等 美国QuantumScape、Solid Power等均重点布局硫化物体系 [19] 政策及产业链支持力度加大,固态商业化逐步加速 - 国家层面陆续发布政策支持加快固态电池发展 2025年3月提出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 以加速产业化发展进程 [22] - 电池厂商进度持续加快 宁德时代5GWh全固态产线正式投产 国轩高科发布第一代全固态电池“金石” 2026年将陆续进行装车测试 2027年实现小批量量产 2030年大规模量产 [24] - 车企陆续发布固态相关规划 2025年逐步下线车规级电芯 部分车企陆续进行上路测试 部分2026年进行装车测试 2027年行业预计小批量量产 2030年逐步大规模上车 [26] - 固态电池产业加速 量产速度有望超预期 若硫化物电解质价格下降 2030年固态电池成本有望降至接近液态电池水平 在低空、动力和机器人领域开启规模放量 [28] 北交所产业链标的 - 灵鸽科技提供前端物料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已拿到某头部电池厂商硫化物固态电池固相混料系统订单等 未来有望持续受益 [34] - 纳科诺尔研发干法电极设备 价值量大幅提升 25年底预计负极干法率先量产 正极干法预计26年有所突破 后续还会生产等静压设备 [37] - 远航精密专注镍铜/镍铝层状复合材料研发 正重点布局固态电池超薄材料技术 致力于研发厚度≤10μm的镍铜/镍铝层状复合材料 [39] - 建议关注贝特瑞、天马新材、武汉蓝电、力王股份、力佳科技、殷图网联、海希通讯等企业 [44]
国轩高科为奇瑞风云A9L提供混动系统
中国能源网· 2025-07-10 04:46
奇瑞风云A9L全球上市 - 奇瑞推出对标全球顶级豪华标准的"全球真C级旗舰"风云A9L [1] - 国轩高科为风云A9L提供混动电池系统 这是继星纪元ES增程版后双方在新能源高端车型的又一次深度合作 [1] 电池技术性能 - 风云A9L搭载的国轩高科混动电池系统电量从30%充至80%仅需14.5分钟 纯电续航260km 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超2500km [4] - 电池系统通过25℃常温三点同时触发热失控与45℃高温热失控测试 系统无热蔓延 消除热失控风险 [4] - 电池外壳采用航空级T6铝合金材质 抗压强度达1300MPa 碰撞时2毫秒内切断高压电源 IP68防护标准远超国标96倍 [4] 战略合作进展 - 国轩高科2024年为奇瑞汽车混动车型配套装机占比达60% 成为核心动力伙伴 [5] - 双方合作已覆盖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乘用车品牌 [5] - 2025年1-6月国轩高科已为奇瑞混动及增程系列乘用车配套交付52000余套电池系统 [5] 技术协同发展 - 国轩高科深度参与奇瑞高端新能源E0X平台及风云混动平台电池系统开发 [5] - 星纪元ES增程版与风云A9L采用相同安全架构理念 技术模块可复用 [5]
11股获杠杆资金净买入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01:34
市场融资余额概况 - 截至7月9日,市场融资余额合计1.86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8.43亿元,连续3个交易日持续增长 [1] - 沪市融资余额9329.6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8.84亿元;深市融资余额9168.57亿元,增加19.59亿元;北交所融资余额59.19亿元,增加48.84万元 [1] 个股融资净买入情况 - 7月9日共有1875只个股获融资净买入,其中434只净买入金额超千万元,11只超亿元 [1] - 紫金矿业融资净买入额居首(3.10亿元),其次是洛阳钼业(2.28亿元)、东山精密(1.67亿元) [1] - 融资净买入金额居前的还包括巨化股份(1.59亿元)、康美药业(1.57亿元)、国轩高科(1.56亿元) [1] 行业与板块分布 - 融资净买入超亿元的个股中,有色金属(3只)、电力设备(2只)、医药生物(2只)行业最为集中 [1] - 主板个股占9只,创业板占2只 [1]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 - 融资客大手笔净买入个股的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算术平均值为3.28% [2] - 金开新能融资余额占比最高(8.52%),其次是东山精密(6.36%)、国轩高科(4.69%)、巨化股份(4.09%) [2] 个股融资数据详情(7月9日) - 紫金矿业:融资净买入3.10亿元,最新融资余额28.47亿元,占流通市值0.73% [2] - 洛阳钼业:融资净买入2.28亿元,最新融资余额19.73亿元,占流通市值1.39% [2] - 东山精密:融资净买入1.67亿元,最新融资余额40.94亿元,占流通市值6.36% [2] - 巨化股份:融资净买入1.59亿元,最新融资余额30.43亿元,占流通市值4.09% [2] - 康美药业:融资净买入1.57亿元,最新融资余额7.31亿元,占流通市值2.51% [2] - 国轩高科:融资净买入1.56亿元,最新融资余额24.31亿元,占流通市值4.69% [2] - 金开新能:融资净买入1.45亿元,最新融资余额10.16亿元,占流通市值8.52% [2] - 迈瑞医疗:融资净买入1.30亿元,最新融资余额27.04亿元,占流通市值1.04% [2] - 牧原股份:融资净买入1.08亿元,最新融资余额53.33亿元,占流通市值3.10% [2] - 宁德时代:融资净买入1.05亿元,最新融资余额63.74亿元,占流通市值0.60% [2] - 江西铜业:融资净买入1.04亿元,最新融资余额14.45亿元,占流通市值3.04% [2]
时报观察|中国汽车零部件军团强势崛起的蕴意
证券时报· 2025-07-10 00:00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崛起 -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从传统机械部件向智能化电子电气系统转型,支撑整车复杂功能 [1] - 2025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中国企业15家上榜,新能源赛道表现突出,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企业入榜 [1] - 智能座舱、密封件、汽车内饰等细分领域也有中国企业上榜,显示产业从单一优势向多领域协同发展 [1]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动作用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为本土零部件企业提供快速迭代的应用场景和政策支持 [1] - 强大的规模化制造与成本控制力夯实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 [1] 产业存在的短板与挑战 - 多数中国企业集中在中游制造和特定细分领域,在基础材料、底层软件、原创性技术积累方面仍有差距 [2] - 德日美巨头仍占据榜单头部,中国企业在发动机管理系统、高端变速箱、高端芯片等核心部件领域存在感较弱 [2] - 需通过整合提升规模效应和技术合力,应对全球竞争 [2] 未来发展方向 - 产业竞争不仅是营收排名角逐,更是技术话语权与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 [2] - 需诞生更多"隐形冠军",突破"隐形天花板",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 [2] 全球竞合格局的变化 -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直接改变了全球竞合格局,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和绿色转型贡献"中国力量"与"中国方案" [3] - 这种发展范式值得其他中国产业借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