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联重科(000157)
icon
搜索文档
工程机械行业2025年7月月报:7月工程机械销量表现亮眼,雅下水电工程有望带动需求提升-20250811
光大证券· 2025-08-11 02:51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国内挖掘机销量表现亮眼,总销量达17,138台,同比增长25.2%,其中内销7,306台(+17.2%),出口9,832台(+31.9%)[3] - 1-7月累计挖掘机销量137,658台(+17.8%),内销72,943台(+22.3%),出口64,715台(+13.0%)[3] - 工程机械更新换代需求强劲,测算25年及后续几年存在复合30%左右的替换量增长[3] 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同比增加3000亿元),安排专项债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00亿元),重点支持基建投资[4] - 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城市更新、地下管廊等建设,持续拉动工程机械需求[4] 出口表现 - 7月挖掘机出口销量同比增长31.9%,1-7月累计出口增长13.0%[5] - 东南亚、非洲、中东市场基建需求提升,欧美高端市场渗透率提高[5] 电动化趋势 - 7月电动装载机销量2,391台(+81.5%),电动化率达26.6%(同比提升10.8个百分点)[6] - 1-7月电动装载机累计销量16,344台(+154.1%),电动化率22.2%(同比提升13.4个百分点)[6] 雅下水电工程影响 - 项目总投资1.2万亿元,预计工程机械设备需求达1200亿-1800亿元[7] - 高原施工环境将推动大型挖掘机、隧道掘进机、起重机等设备需求[7] 投资建议 - 推荐三一重工、中联重科(A/H)、徐工机械等主机厂商及恒立液压等零部件企业[8] - 雅下水电工程相关受益标的包括铁建重工、中铁工业等[8] 销售数据 - 7月装载机销量9,000台(+7.4%),内销4,549台(+2.5%),出口4,451台(+13.0%)[11] - 其他品类中,随车起重机销量同比大增113%(出口),摊铺机内销增长95.5%[11]
从工业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 中联重科世界机器人大会秀成果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02:48
公司智能制造发展 - 公司是工程机械行业最早应用机器人技术的企业之一 2006年率先引入可编程工业机械臂用于起重机零部件焊接 [1] - 从2019年开始大规模使用带视觉和力触觉识别的自适应机械臂和AMR自主移动机器人 [2] - 湖南长沙中联智慧产业城集成300多条智能制造生产线 使用超过2000个工业机器人实现全流程二维码生命周期追溯与调度 [2] 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应用 - 2024年开始探索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已研制三款人形机器人包括两款轮式和一款双足版本 [4] - 数十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试点 在机加 物流 装配 质检环节执行搬运 上下料 预装配及视觉检测任务 [6] - 建设近百个工位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开展大规模数据采集 打造中科云谷具身智能平台含云端超脑和端到端算法模型 [8]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 工厂数千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统一调度 实现全球首个多品种小批量重型装备超大规模敏捷制造 [2] - 具身智能平台包含整套数据采集 处理 标注到模型训练的工具链 连接所有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实现自进化闭环运转 [8] 未来战略规划 - 通过软硬件协同进化形成新生产模式 从多品种小批量敏捷制造进化到单件个性化定制 [10] - 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以提升质量 增强效率 降低成本为导向构建协同共进有机融合模式 [10] - 融合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 构建未来产业第三增长曲线并为制造业重塑发展范式 [10] 行业地位与展示 -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创新应用篇主题演讲中 公司是唯一一家A股上市整机企业且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1] - 大会展示从环境适应机器人到机器人适应环境的发展 呈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最新成果和智能制造未来规划 [1]
工程机械及轨交设备行业跟踪点评:新藏铁路公司成立,工程机械与轨交设备受益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0 14:17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工程机械及轨交设备行业 [3] 核心观点 - 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950亿人民币,将推动工程机械及轨交设备需求 [3] - 新藏铁路全长约2000千米,海拔4500米以上,桥隧比超过60%,建设难度极大 [6] - 参考川藏铁路(总投资超3600亿),预计新藏铁路投资规模有望超3000亿 [6] 分阶段受益标的 前期建设阶段 - 工程机械需求:大型化、电动化设备(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核心标的包括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 [3] - 隧道掘进机械需求:高原型盾构机、凿岩台车等,核心标的包括铁建重工、中铁工业、山河智能等 [3] 线路铺设阶段 - 涉及钢轨、道岔、扣件等部件及"四电"系统,核心标的包括中国通号、铁科轨道、高铁电气等 [3] 线路投运阶段 - 运输车辆及维保设备需求,核心标的包括中国中车、时代电气、金鹰重工等 [3] 行业重点公司估值 - 三一重工:2025年净利润预计8508百万元,PE 21倍,PB 2.5倍 [7] - 徐工机械:2025年净利润预计8009百万元,PE 13倍,PB 1.8倍 [7] - 中国中车:2025年净利润预计13709百万元,PE 16倍,PB 1.3倍 [7] - 铁建重工:2024年净利润1508百万元,PE 22倍,PB 1.9倍 [7]
机械行业周报:7月挖机销量超预期,持续推荐工程机械-20250810
湘财证券· 2025-08-10 13:35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机械行业"买入"评级 [2][6] 核心观点 - 工程机械:7月挖掘机销量17138台,同比增长25.2%,其中国内销量7306台(+17.2%),出口9832台(+31.9%),创历史同期新高。1-7月累计销量137658台(+17.8%),国内存量加速消化和海外需求回暖是主要驱动因素 [4] - 半导体设备:6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599.1亿美元(+19.6%),中国销售额172.4亿美元(+13.1%)。日本半导体设备出货额4045.9亿日元(+17.6%),反映下游需求高景气 [5] - 制造业PMI:7月回落0.4pct至49.3%,但生产指数仍处扩张区间,预计下半年政策发力将带动景气度回升 [6] 市场表现 - 机械行业近1/3/12个月绝对收益分别为11.0%/11.6%/56.7%,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8.2%/4.9%/33.5% [3] - 年内板块涨幅:印刷包装机械(+55.7%)、工程机械器件(+45.7%)、金属制品(+43.9%)领涨;光伏加工设备(-3.9%)、轨交设备(-1.4%)表现落后 [8] - 当前行业PE(TTM)35.6倍(72%分位数),PB(LF)2.8倍(72.3%分位数),估值处于历史偏高位置 [12] 细分行业数据 工程机械 - 7月挖掘机开工小时数同比提升明显,汽车起重机销量同比增速达150%以上 [24][27] - 叉车1-7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速维持高位,庞源租赁塔机吨米利用率环比改善 [29][31][32] 半导体设备 - 6月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当季同比增速达216%,日本设备出货额连续3个月加速 [45][46] 新能源设备 - 1-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同比+400%,动力电池产量同比+333% [34][35] - 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行,Topcon组件均价较3月下降15% [38][40] 机床工具 - 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22%,日本机床订单金额同比+150% [47][51] -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58%,进口机床金额同比+40% [53][54][56] 重点公司推荐 - 工程机械:三一重工(25E PE 17x)、徐工机械(25E PE 10x)、恒立液压(25E PE 33x) [19] - 半导体设备:先导智能(25E PE 20x)、晶盛机电(25E PE 16x) [19] - 自动化设备:汇川技术(25E PE 27x)、埃斯顿(25E净利润增速135%) [19]
“中联重科号”升空,长沙打开苍穹经济
长沙晚报· 2025-08-09 23:37
长沙卫星产业发展现状 -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联重科号"卫星 标志着中联重科服务网络延伸至太空领域 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首颗企业冠名卫星 [1] - 长沙已形成商业卫星产业集群 天仪研究院和航升卫星分别完成37颗和12颗卫星的发射 构建微小卫星研发制造高地 [1] - 长沙卫星产业呈现"小而多 快而精"的星座发展模式 推动苍穹经济拓展 [2] 长沙卫星产业核心特征 - 商业化基因突出 天仪研究院作为中国首家运营SAR遥感卫星的商业公司 其"天仪42星"具备毫米级形变监测能力 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等民生领域 [2] - 产业链条完整 涵盖卫星设计 星座运维到数据服务的全产业生态链 [2] - 应用场景纵深拓展 卫星技术正与工程机械 农业监测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成为"天基神经" [2] 产业协同发展动态 - 天仪研究院表达与中联重科开展业务合作的意向 体现卫星技术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趋势 [2] - 长沙卫星产业形成"造星能力与用星需求"的良性互动 探索出独特的商业化路径 [2]
“中联重科号”卫星成功发射
长沙晚报· 2025-08-09 07:53
卫星发射与行业意义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4组卫星 其中包括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首颗企业冠名卫星"中联重科号" [2] - 该卫星象征公司以科技赋能产业 推动数字化 智能化 绿色化 全球化转型升级 凸显行业引领决心 [3] - 卫星发射开辟工程机械行业全新想象空间 使服务能精准触达极地 荒漠 高原 海上等全球任何角落 [3] 公司技术实力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依托8大国家级科研平台 累计申请专利17800余件 主导制修订570余项行业标准 [4] - 创造多项全球技术标杆:超3000吨级履带起重机 101米碳纤维泵车 超万吨米级塔机 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 82米高空作业平台等 [4] - 以中联智慧产业城为核心 建成23个智能工厂 10多个海外研发制造基地 30多个业务航空港 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长沙商业卫星产业协同 - 长沙天仪研究院为中国首家运营SAR遥感卫星的商业公司 已完成37颗卫星体系化部署 [5] - 长沙航升卫星具备独立整星研制能力 累计发射卫星12颗 [5] - 本地卫星企业表达与中联重科开展业务合作的意向 凸显产业链协同潜力 [5]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 - 三十余年发展紧密契合国家战略 参与南极科考站 雅下水电等超级工程及"一带一路"建设 [3] - 未来将持续探索卫星通信 大数据 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应用 构建行业新生态 [4] - 通过"大国重器"定位持续强化中国制造全球影响力 [3][4]
奔赴星辰大海,“中联重科号”卫星成功发射
证券时报网· 2025-08-09 03:03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公司起源于1992年科研人员"产业报国"的初心,坚持"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使命[6] - 参与南极科考站、雅下水电等国家超级工程及"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与国家发展同步[6] - 2024年央视春晚展示智慧产业城机械阵列,强化"中国制造"品牌形象[6][9] - 2025年发射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首颗企业冠名卫星"中联重科号",标志业务从地面延伸至太空[5][7] 科技创新与行业地位 - 拥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累计申请专利17,800余件,主导制定570余项行业标准[10] - 创造多项全球纪录:3,000吨级履带起重机、101米碳纤维泵车、万吨米级塔机、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82米高空作业平台[10] - 卫星发射象征公司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战略升级,拓展极地/荒漠/海上等场景服务能力[10] 全球化布局与未来规划 - 以智慧产业城为核心建成23个智能工厂,覆盖10多个海外研发基地和30多个业务航空港[11] - 服务网络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探索大数据、物联网、AI与卫星通信技术融合[11] - 持续投入前沿技术研发,重塑行业生态并为全球客户提供智能服务解决方案[11]
中联重科取得车载氢系统及新能源车辆专利,避免新能源车辆上装空间受影响
金融界· 2025-08-09 02:49
专利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研发"车载氢系统及新能源车辆"专利技术,授权公告号CN223199869U,申请日期为2024年11月 [1] - 专利采用底置吊装固定方案,通过底部支撑梁、紧固机构和吊装梁配合,实现氢瓶稳定固定 [1] - 该技术可避免新能源车辆上装空间受限,同时提升结构强度并实现轻量化设计 [1] 公司基础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长沙市,主营业务为汽车制造业 [2] - 注册资本达867.8亿人民币,对外投资企业104家 [2] - 累计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拥有商标1181件、专利5000项、行政许可673个 [2] 研发能力体现 - 本次氢系统专利是公司在新能源领域技术储备的最新成果 [1] - 公司累计专利数量达5000项,显示持续创新能力 [2] - 专利技术聚焦氢能应用场景,符合新能源车辆发展趋势 [1]
全球工程机械2025年都在触底,国内国外后续有望双增
新财富· 2025-08-08 09:46
国内工程机械市场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工程机械延续2024年增长趋势,5月内销放缓主要因短期库存调整,基建和大型水利工程需求驱动下内销复苏趋势有望维持 [1] - 全球工程机械市场预计2025年触底,2026年开启长周期上行,2025年欧美等权重市场需求下滑导致海外需求最差,2026年后海外市场将进入上行阶段 [1] - 国内工程机械厂商外销比例从不到10%提升至超过50%,全球需求回暖将显著增强其增长能力,未来国内外周期共振带来清晰增长机会 [3] 国内工程机械历史周期 - 2006-2011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叠加"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刺激,低利率条件下液压挖掘机销量短期迅速拉升 [7] - 2011-2016年:前期繁荣透支增长叠加供给侧改革,行业进入5年调整期 [7] - 2016-2021年:基建采矿回暖叠加疫情刺激政策,国内铸就周期顶峰并带动全球繁荣 [7] - 2021-2023年:四家龙头企业内销营收从2341.6亿元骤降至1156.9亿元,但外销从274.3亿元跃升至1273.4亿元,外销占比超50%稳住基本盘 [9] 当前内销新特征 - 2024年液压挖掘机内销同比增速达20%,2025年5月内销量8392台同比下降1.5%后6月数据好转,工程机械指数回升至3月高位 [10] - 内销增速转正时工程机械指数显著跑赢沪深300,如2024年初和2025年初两个关键时点 [15] - 传统地产+基建模式改变,小挖增长主导,高标准农田建设/城市更新/水利工程等"去地产化"需求成为新支撑 [16] - 更新周期到来(2016-2020年设备距今近10年)叠加二手机出口加速(2024年二手挖掘机出口量已超新机),2025年二手出口对内销影响达76.5% [18] 海外龙头表现 - 卡特彼勒2025Q2营收165.69亿美元同比下降1%,能源与运输板块销售额增7%表现突出,建筑/资源行业销售额分别降7%/4% [20] - 卡特彼勒分区域:北美/拉美建筑板块降15%/20%,EAME/亚太增13%/6%;资源行业北美/亚太降8%/10%,拉美/EAME增3%/13% [22][23] - 小松2025Q1销售额9095亿日元同比降5.2%,中国降19.3%/北美降14.6%,仅欧洲增9.5%和中东/非洲/东南亚保持增长 [25][26] 全球区域市场 - 北美:2024年销量降5%后2025年预计再降11%,受设备过剩和关税政策冲击 [30] - 欧洲:2024年销量降17%,德法急剧下滑,2025年预计仅增1% [33] - 新兴市场:印度2024年增9%,南美增1%,大宗商品价格支撑其他地区增4% [35] - 日本:2024年销量降9%,成熟市场特征明显(近10年挖机销量稳定在4-6万台) [38][40]
重型机械股普涨 中联重科涨3.5% 三一国际涨超1%
格隆汇· 2025-08-08 02:58
行业销售数据 - 2025年7月挖掘机总销量17138台 同比增长25.2% [1] - 国内挖掘机销量7306台 同比增长17.2% [1] - 出口挖掘机销量9832台 同比增长31.9% [1] - 2025年1-7月累计销售挖掘机13.77万台 同比增长17.8% [1] - 7月挖掘机月开工率达56.7% [1] 市场表现 - 港股重型机械股普遍上涨 中联重科涨3.96% 中国龙工涨2.14% 三一国际涨1.09% [1][2] - 中联重科最新价6.57港元 中国龙工2.86港元 三一国际7.42港元 [2] 行业分析 - 挖掘机17.2%增速验证行业阶段性复苏 [1] - 国内销量增长反映基建及房地产领域投资活动恢复 [1] - 增长动力来自政府专项债加速发行、新基建项目开工及稳增长政策落地 [1] - 头部企业如三一重工、徐工凭借渠道和产品优势更易抢占市场份额 [1] - 规模效应可能推动毛利率提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