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搅拌车

搜索文档
三一重工产品“含绿”量逐年提高,管理层仍应重视ESG以防代理成本过高|华夏ESG进阶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9-04 03:09
核心观点 - 三一重工新能源产品销售额快速增长 2022年27亿元 2023年32.76亿元 2024年40.25亿元 增速保持20%以上 [3][4][5] - 公司环境维度表现突出 清洁能源使用量从2021年509.9万千瓦时提升至2024年7607.2万千瓦时 使用比例达13.8% [6] - 治理维度存在短板 董事会多元化不足 女性董事占比仅10% 独立董事比例33.3% [7][8] 新能源业务发展 - 电动产品技术路线涵盖纯电/混动/氢燃料 累计获得电动化专利697项 [4] - 2023年电动产品收入31.46亿元 氢能源收入1.3亿元 [5] - 2024年上市40余款电动产品 销量突破6200台 [5] 生产绿色化进程 - 节能降耗项目节约能源费用从2022年5777.6万元提升至2023年1.12亿元 [6] - 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从2022年1.88%提升至2024年13.8% [6]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会9名董事中含3名独立董事和1名女性董事 [7] - 董事会成员平均任期14.67年 在机械行业525家企业中排名第一 [7]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8057人减少至2024年5867人 30岁以下人员增加1500多人 [9] 研发投入变化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3年8.33%下降至2024年7.06% [9] - 30至40岁研发人员减少3700多人 从4769人降至980人 [9] 港股IPO影响 - 赴港IPO将促使公司提高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 [10] - 港交所新规要求董事每年完成至少2小时ESG专项培训 [10] - 要求董事会将气候目标纳入核心战略并披露具体路径 [11] 行业背景 - 中国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降低11.6% [4] - 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三五"末提高12% [4] - 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三分之一 每3度电中就有1度是绿电 [4]
三一重工20250831
2025-09-01 02:01
公司:三一重工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6%[2] * 2025年上半年ROE达7%[2] * 2025年上半年现金储备超100亿人民币[2] * 2025年上半年销售净利率11.9% 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16] * 2025年上半年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16]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收入增长15%[15] * 2025年上半年国内营收增长21% 海外营收增长11%[15]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85亿元 同比增长40%[4][29]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110亿元 同比增长30%[4][29]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25%[29] * 2024-2027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预计32%[29] 业务结构 * 挖掘机业务占比39%[11] * 海外收入占比60%[2][10] * 海外毛利率31% 国内毛利率22%[2][10] * 混凝土机械电动搅拌车渗透率超50%[2][13] * 起重机械同比增长18%[11][15] * 专用工程机械同比增长15%[11][15] * 路面机械同比增长36%[11][15] * 后市场收入占比10%[13] 国际化进展 * 覆盖150多个国家[17] * 新品海外本地化率70%[17] * 亚澳区域增长16%[17] * 欧洲区域增长0.7%[17] * 美洲区域增长1.4%[17] * 非洲区域增长40%[17] * 欧洲挖掘机市占率超8%[6] * 东欧市场市占率逼近10%[12] * 亚太市场占比30%[12] * 全球生产基地包括印度、美国、欧洲、巴西、印尼和南非[18] 发展战略 * 电动化重点发展矿山机械[27] * 电动装载机渗透率超20%[27] * 数字化提升生产效率[4][28] * 领导层更替推进海外业务[7] * 2025年半年度分红率50%[16] * 历史分红率从2022年32%提升至2024年51%[16] 行业:工程机械 市场趋势 * 行业经历反转行情[3] * 国内更新周期启动[3] * 大型基建项目(雅江项目、新藏铁路)逐步展开[3][5] * 一带一路国家市占率有提升空间[3] * 中资企业复制卡特彼勒成功经验[25] 竞争格局 * 三一重工市值约1000亿人民币[26] * 卡特彼勒市值约2000亿美元[6] * 三一营收为卡特彼勒15%[26] * 卡特彼勒归母净利润700多亿[26] * 中国企业在欧美市场存在感显著[6] 估值水平 * 三一重工2025年估值21倍[4][29] * 2026年估值16倍[4][29] * 工程机械板块估值处于底部[22] * 三一重工2025年涨幅30% 跑赢沪深300指数约16点[22] 发展前景 * 国际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10] * 电动化是弯道超车机会[27] * 人形机器人技术推动需求[23] * 复合增速保持16%[20] * 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50%以上[20]
三一重工净利增近五成:国内复苏、海外需求旺盛
凤凰网· 2025-08-22 05:3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45.34亿元 同比增长14.96% [1] - 净利润52.16亿元 同比增长46% [1] - 净利率回升至11.65% 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2] - 中期拟每股派发0.31元 合计派发26.14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50.11% [2] 收入结构 - 海外收入263.02亿元 同比增长11.72% 占总营收比重60.26% [1] - 海外业务毛利率31.18% 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 较国内毛利率高出9.08个百分点 [1] - 非洲区域营收36.3亿元 同比增长40.48% [2] - 亚澳区域营收114.55亿元 同比增长16.3% [2] - 欧洲区域营收61.52亿元 同比增长0.66% [2] - 美洲区域营收50.65亿元 同比增长1.36% [2] 市场与行业 - 工程机械行业延续复苏态势 [1] - 国内挖掘机销量12.05万台 同比增长16.8% 其中国内销量增22.9% 出口增10.2% [2] -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正式开工 预计支撑行业国内需求 [3] - 公司电动设备参与重大基建项目 包括电动挖掘机、自卸车等成套设备 [3] 运营能力 - 建立覆盖400多家海外子公司、合资公司及代理商的渠道体系 [2] - 海外人员本地化率近70% [2] - 构建7个国内总仓、5个海外区域中心仓及近1000个海外配件仓库的全球仓储网络 [2] 增长驱动因素 - 国内需求受超长期国债发行、设备更新政策及新能源转型加速驱动 [1] - 海外市场在矿产开发、能源基建领域需求保持高景气度 [1] - 海外销售快速增长及降本增效措施推进提升盈利能力 [2]
半年赚超52亿!三一重工净利增近五成:国内复苏、海外需求旺盛
新浪财经· 2025-08-22 04:5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45.34亿元 同比增长14.96% [1] - 净利润52.16亿元 同比增长46% [1] - 净利率回升至11.65% 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2] - 中期拟每股派发0.31元 合计派发26.14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50.11% [2] 业务驱动因素 - 国内销售增长受超长期国债发行、设备更新政策及新能源转型加速驱动 [1] - 海外收入263.02亿元 同比增长11.72% 占总营收比重60.26% [1] - 海外业务毛利率31.18% 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 较国内高9.08个百分点 [1] 区域市场表现 - 非洲区域营收36.3亿元 同比增长40.48% [2] - 亚澳区域营收114.55亿元 同比增长16.3% [2] - 欧洲区域营收61.52亿元 同比增长0.66% [2] - 美洲区域营收50.65亿元 同比增长1.36% [2] 行业动态 - 工程机械行业延续复苏态势 [1] - 上半年国内挖掘机销量12.05万台 同比增长16.8% 其中国内销量增22.9% 出口增10.2% [2] -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开工 预计支撑行业国内需求 [3] 公司战略与能力 - 建立覆盖400多家海外子公司、合资公司及代理商的渠道体系 [2] - 海外人员本地化率近70% [2] - 构建7个国内总仓、5个海外区域中心仓及近1000个海外配件仓库的全球网络 [2] - 为墨脱水电站建设提供电动挖掘机、自卸车等成套电动设备 [3]
从1.2万亿雅江水电动工,看中国工程机械的“零碳”雄心
高工锂电· 2025-07-25 10:22
雅江水电项目驱动电动化需求 - 雅江水电工程总投资1.2万亿人民币,预计催生1200亿至1800亿元工程机械需求,占项目总投资10%-15% [1] - 高原极端施工条件(高海拔、强震带、长隧洞)及环保要求推动新能源与无人化装备优先应用,实际设备需求价值可能更高 [1] - 三一集团电动设备(挖掘机、自卸车等)和柳工电动装载机已投入雅江项目,施工过程强调"绿色革命" [1] 电动工程机械的经济性与技术优势 - 电动矿卡在雅江地形中通过能量回收系统转化30%势能为电能,降低能耗并延长续航 [2] - 极限工况下可实现"零能耗"运营,形成"电动矿卡+换电设施+绿电供应+无人驾驶"的闭环生态系统 [2] - 装载机纯电动技术路线成熟,挖掘机与矿卡领域仍探索柴油增程、甲醇增程等混合动力方案 [3] 电动化市场渗透率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动装载机销量13953台,同比增速173.84%,渗透率21.54%,5吨级为主流 [3] - 挖掘机电动化进程较慢,2025年上半年电动挖掘机销量仅140台,但同比增速超150% [3] - 2024年新能源矿卡销量增长超70%,渗透率超13%,电池技术示范效应显著 [3] 产业链重构与全球合作 - 三一集团与宁德时代、徐工与比亚迪建立电芯合资工厂,跨界合作成行业常态 [4] - 必和必拓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合作开发矿山电动化解决方案,覆盖快充技术及电池回收 [4] -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长沙、徐州)面临产业链协同不足问题,需联动光伏、储能产业 [4] 市场集中度与未来潜力 - 2023年中国工程机械前四大企业市占率达68.4%,电动化领域前五家企业市占率超75% [6] - 雅江项目验证的"零碳运力体系"有望推广至西部山区、"一带一路"及海外极端矿区 [6] - 电动化终极目标是通过智能化技术全面超越柴油时代,雅江项目被视为转型起点 [6]
1.2 万亿巨投!雅鲁藏布江水电站背后,工程机械的 “蛋糕” 有多大?
工程机械杂志· 2025-07-21 11:55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项目 - 项目总投资1.2万亿元人民币,建设5个大坝形成梯级电站,装机容量6000万-8100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1] - 预计年发电量3000亿度,年售电收入750亿元,每年为西藏贡献超200亿元财政收入[1] - 项目具有战略意义,涉及能源安全、生态保护及地缘政治竞争,可能为"藏水入疆"计划铺路[1] 工程机械行业机遇 - 国盛证券测算显示1.2万亿元总投资中15%为装备投资,对应1800亿元工程机械需求[5] - 水电站主要使用中大吨位设备,净利率假设10%则利润空间达180亿元,远超四大主机厂2024年国内利润总和(40亿元)[5][6] - 三一重工、柳工等企业已深度参与,提供电动挖掘机、装载机等成套设备[2][4][5]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4年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四家国内收入合计不足1200亿元,雅江项目需求显著高于当前规模[5] - 工程机械行业复苏信号显现,包括电动化转型(如柳工电动装载机)、国四标准切换等热点[11][15] - 挖掘机出口数据同比大涨70%,但内销连续13个月下滑,行业周期转折点受关注[12][14] 企业动态 - 柳工为雅江项目提供双轮铣、振冲碎石桩机等核心设备,电动化产品已提前投入施工[4][5] - 三一重工电动化设备(挖掘机、自卸车等)成套亮相开工仪式[2] - 头部企业新能源布局加速,如徐工机械副总裁呼吁支持工程机械新能源化[15]
武汉没想到,郑州也没想到,如今长沙强势崛起一飞冲天
搜狐财经· 2025-06-26 00:00
长沙经济崛起分析 - 2024年长沙GDP达1.52万亿元 增速5.0% 在万亿GDP城市中表现突出 [3] - 房价收入比全国最低 年轻人购房压力仅为北上广深的1/3 [3] - 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中部第一 经济贡献度达33% [3] 制造业实力 - 拥有7大千亿产业集群 工程机械全球50强占据4席 [3] - 三一重工电动搅拌车出口非洲 中联重科起重机参与迪拜塔建设 [3] - 格力电器在长沙持续扩大投资 政府诚信度获企业认可 [3] 人才吸引力 - 近3年每年吸引20万年轻人流入 其中80%为18-35岁人群 [5] - 深圳与长沙购房时间对比:30年vs5年 同等收入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5]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97亿元 进入全国前十四 [5] 数字经济与创新 - 数字经济规模达5000亿元 拥有全国唯一自主安全计算产业集群 [7] - 国防科大北斗芯片 超算中心天河系列 吸引华为腾讯布局AI [7] - 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开发虚拟主播 茶颜悦色运用大数据优化产品 [7] 区域协同发展 - 长株潭三地协同发展 汽车产业链配套率超90% [9] - 湘江科学城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中心带动49个重点项目 总投资超600亿元 [9] - 香炉洲大桥通车实现半小时生活圈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11] 城市竞争力 - 低房价与高幸福感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13] - 硬科技支撑制造业 夜经济带动消费 区域协同扩大经济格局 [13] - GDP进入全国前十五 成为年轻人首选城市之一 [13]
三一重工冲刺港股IPO,港股打新又将迎来一只肉票!
搜狐财经· 2025-05-26 09:30
公司概况 - 三一重工成立于1989年 前身为涟源市焊接材料厂 现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 专注于挖掘机械 混凝土机械 起重机械 桩工机械及路面机械等全系列产品 [2] - 公司即将登陆港股 年盈利达45亿元人民币 引发市场对"打新"机会的关注 [1] 核心优势 - **品牌影响力**:全球第三大及中国最大工程机械企业 挖掘机械和混凝土机械全球销量第一 市值超1600亿元人民币 [3] - **新能源转型**:电动搅拌车及电动自卸车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工程机械电动化转型加速 [4] - **全球化布局**:产品覆盖150多个国家与地区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62.3% 海外毛利率31.57%高于国内23.03% [5][7] 行业地位 - 2020-2024年核心工程机械累计收入全球第三 中国第一 挖掘机和混凝土机械全球排名第一 [8] - 全球专利授权数量超8900项 拥有工程机械行业"灯塔工厂"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平均占比7.8% [7]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2-2024年海外收入复合年增长率15.2% 2025年业绩强势反弹 [7] - 港股市场对上市计划反应积极 行业龙头地位有望获得合理估值 [8] 港股上市流程 - 开户需选择持牌券商 准备1-3万港元资金 [9] - 申购方式包括现金申购和融资申购 中签率通常10%-30% [9] - 上市前可参与暗盘交易 首日需关注开盘30分钟价格波动 [9]
工程机械正在迎来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全方位变革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1 01:44
专用车产业战略机遇期 - 行业处于政策红利释放、技术变革加速、全球竞争重塑的战略机遇期 [1] - 面临新技术倒逼行业变革、多元市场驱动差异发展、多业融合重构产业生态三大趋势 [1] - 行业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路径展开深度探讨 [1] 工程机械领域变革 - 工程机械领域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全方位变革 [3] -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28%跃升至2024年35% [3] - 国际市场以中小型工程机械为主,国内侧重中大型产品开发 [3] - 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小型挖掘机需求增长,国内大型基建项目中大型装载机为主力 [3] 柳工市场表现与技术优势 - 柳工纯电动轮式装载机2023年销量突破1万台,市占率26%,2024年一季度销量超1万台,市占率超35% [4] - 新能源矿用车在重载下坡工况因势能补电特性运营成本显著低于燃油车 [4] - 动力电池材料成本下降推动整车成本降低 [4] - 柳工矿用车新能源渗透率与装载机持平,在非洲、印尼等海外市场表现突出 [4] 新能源矿用车发展前景 - 矿用车被视为重要战略方向,轮式车辆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5] - 履带式挖掘机电动化受补能瓶颈限制,但全球市场存量超50%,突破后进程将加速 [5] - 后市场油改电模式及旧机电动化改造开辟新路径 [6] 中联重科业务进展 - 电动搅拌车渗透率达71%,适合短程多任务循环作业场景 [8] - 2024年一季度业务国际化比例超55%,超半数业务来自海外 [8] - 高端化依赖零部件技术升级和智能化赋能,未来需集群化智能应用 [8] - 行业未来需制定国际标准增强全球话语权 [8]
专用车如何升级突破?众专家倡议“场景化创新驱动”
经济观察网· 2025-05-16 13:08
行业变革路径 - 专用车产业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展开创新,新能源与智能化重塑底层逻辑,场景化创新开辟差异化赛道,国际化竞合倒逼生态能力跃升 [2] - 专用车新能源渗透率从2021年1%攀升至2025年15%,比乘用车更具爆发力,2024年新能源专用车销量突破30万辆,增速近50% [3] - 兆瓦级超充技术将新能源重卡补能时间从数小时压缩至30分钟,电动搅拌车渗透率达71%,运营成本下降30% [3]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成熟 - 专用车加速向原生电动平台迁移,宇通"睿控E平台"能耗降低20%,江淮与华为合作的智能底盘支持L4级自动驾驶 [4] - 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成本较三年前下降40%,宁德时代高倍率电池支持1600度电半小时快充,充放电效率提升25% [4] - 地平线征程6芯片组实现128TOPS算力,功耗仅30W,成本降低50%,智能化促使专用车从"运输工具"进化为"智能作业终端" [4] 场景化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 头部企业通过场景化创新开辟蓝海,湖北一专在油田、冷链、应急装备领域实现高技术壁垒与高毛利,部分车型利润率超40% [6] - 驰田汽车双平衡底盘技术实现220吨级矿卡量产,柳工电动装载机针对高温高湿环境开发,故障率较燃油车下降70% [6] - 产业链深度协同使二次物流成本降低2000元/台,开发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3个月,售后响应效率提升50% [6] 国际化与生态能力建设 - 中国商用车出口量突破80万辆,但欧美市场占比不足5%,需突破欧盟《重型车辆碳排放标准》等技术壁垒 [8] - 苏美达推动利润率超30%的休旅房车转型并在巴拿马设立海外仓,中联重科、柳工参与ISO国际标准制定争夺话语权 [8] - 东风商用车构建"智能底盘+开放接口"生态底座,吸引上装企业接入其智能化系统,复制特斯拉生态模式 [8] 产业集群升级与未来方向 - 十堰专用车销量同比增长96%,高端产品占比从20%提升至35%,参与生态协同的企业利润率平均高出行业8个百分点 [7] - 十堰规划打造千亿级专用车集群,湖北一专推动从"单一制造"向"解决方案输出"转型,卡尔动力L4级无人驾驶技术提升单车毛利率5倍 [9] - 未来需在氢能、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建立优势,构建"技术+标准+生态"立体输出模式,实现从"产品出海"到"体系出海"升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