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000157)

搜索文档
中联重科(000157) - 000157中联重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23
2025-09-23 04:10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收248.55亿元,同比增长1.30% [1] - 归母净利润27.65亿元,同比增长20.84% [1] - 归母净利率11.12%,同比提升1.80个百分点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19.25亿元,同比增长30.08% [1] - 第二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10.51亿元,同比增长50%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7.52亿元,同比增长112.46% [1] 海外业务 - 海外收入138.15亿元,同比增长约15%,占比55.58% [1] - 非洲区域收入同比增长超179% [7] - 新兴区域市场销售占比达39% [7] - 全球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 海外本土化员工约5000人 [8] - 全球建成30余个一级业务航空港、430多个二三级网点 [8] 战略布局 - 推行"全球化、多元化、数字化"战略转型 [1] - 深化"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海外直销体系 [5][6] - 欧洲本土化战略:扩建德国威尔伯特工厂,新建匈牙利高机工厂 [8][9] - 推进55个二级网点拓展与建设 [8] - 布局47个二级网点并开发周边城市节点 [8] - 完成24个专业服务网点选址建设 [8] 农业机械 - 推进"高端、国际、新能源"核心发展战略 [2] - 小麦机稳居国内市占率前两位 [3] - 拖拉机、水稻机产品线实现逆势增长 [3] - 自主研发混动传动架构,油耗和故障率优于传统产品 [4] - 采用油电混合技术路线,适配乡村作业环境 [4] - 通过传感器与智能控制系统提升田间作业效率 [4] 国内市场复苏 - 坚持价值销售策略 [1] - 复苏势头由挖机扩展至混凝土、起重机板块 [1] - 混凝土机械和工程起重机械销售增幅超年初预期 [1]
8月国内工程机械淡季不淡,非挖品类内销景气度显著复苏:——工程机械行业2025年8月月报-20250922
光大证券· 2025-09-22 10:03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行业买入评级维持 [1] 核心观点 - 2025年8月国内工程机械呈现"淡季不淡"特征 内销景气度显著复苏 [3][4] - 两会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工程机械中期需求持续复苏有保障 [5] - 工程机械出口持续增长 电动化进程加速 雅下水电工程开工进一步拉动需求 [6][7][8][9] 行业销售数据表现 - 2025年8月挖掘机总销量16523台 同比增长12.8% 其中内销7685台增长14.8% 出口8838台增长11.1% [3] - 2025年1-8月挖掘机总销量154181台 同比增长17.2% 其中内销80628台增长21.5% 出口73553台增长12.8% [3] - 非挖品类内销显著复苏:8月装载机内销增长18.3% 平地机内销增长16.1% 汽车起重机内销增长28.2% 履带起重机内销增长51.7% 随车起重机内销增长24.2% [3] - 电动装载机销量大幅提升:8月销量2477台 同比增长159.4% 电动化率达26.2% 同比提升14.8个百分点 [7] 政策支持与需求驱动 - 2025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 [5]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 同比增加5000亿元 [5] -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5] - 工程机械使用寿命8-10年 测算2025年及后续几年存在复合30%左右的替换量增长 [4] 重大项目与新兴机遇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 是全球规划中最大水电站项目 [9] - 依据大型水电项目经验 工程机械设备总投资约占项目投资的10%~15% 设备需求量达1200亿~1800亿元人民币 [9] - 高原施工环境及环保要求下 新能源和无人装备需求或将更高 [9] 重点公司推荐 - 推荐主机厂商:三一重工 中联重科(A/H) 徐工机械 柳工 山推股份 中国龙工(H) [10] - 推荐零部件厂商:恒立液压 [10] - 建议关注雅下水电工程相关受益标的:铁建重工 中铁工业 山河智能 广东宏大 [10]
工程机械行业 2025年8月月报:8月国内工程机械“淡季不淡”,非挖品类内销景气度显著复苏-20250922
光大证券· 2025-09-22 09:39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年8月工程机械呈现"淡季不淡"特征,内销景气度显著复苏,非挖品类销量增长强劲[3][4] - 两会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专项债4.4万亿元),推动基建投资需求[5] - 工程机械出口持续增长,电动化进程加速(电动装载机渗透率达26.2%),雅下水电工程(总投资1.2万亿元)带来长期需求增量[6][7][9] 销售数据表现 - 挖掘机:8月总销量16,523台(同比+12.8%),内销7,685台(同比+14.8%),出口8,838台(同比+11.1%)[3] - 非挖品类内销高增长:装载机(+18.3%)、平地机(+16.1%)、汽车起重机(+28.2%)、履带起重机(+51.7%)、随车起重机(+24.2%)[3] - 电动装载机:8月销量2,477台(同比+159.4%),1-8月累计销量18,821台(同比+154.8%)[7] 政策与需求驱动 - 政府专项债同比增加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同比增加3,000亿元,重点支持基建、城市更新及地下管廊建设[5] - 工程机械更新换代需求:测算2025年及后续年份替换量复合增长率约30%[4] - 雅下水电工程设备需求预计1,200亿-1,800亿元,高原施工环境可能进一步推升需求[9] 国际化与电动化进展 - 出口市场多元化:东南亚、非洲、中东需求提升,欧美高端市场渗透率提高[6] - 电动化率快速提升:8月电动装载机渗透率26.2%(同比+14.8个百分点)[7] 重点公司推荐 - 主机厂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A/H)、徐工机械、柳工、山推股份、中国龙工(H)[10] - 零部件厂商:恒立液压[10] - 雅下水电工程受益标的:铁建重工、中铁工业、山河智能、广东宏大[10] 财务数据参考(截至2025年9月19日) - 三一重工:25E PE 22X,26E PE 18X[11] - 徐工机械:25E PE 16X,26E PE 13X[11] - 恒立液压:25E PE 45X,26E PE 38X[11]
工程机械板块9月22日跌1.08%,南方路机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5.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2 08:47
板块表现 - 工程机械板块整体下跌1.08%,跑输大盘指数(上证指数涨0.22%,深证成指涨0.67%)[1] - 南方路机领跌板块,单日跌幅达10.00%[2] - 山河智能涨幅居前,单日上涨5.05%[1] 个股涨跌 - 涨幅前三个股:山河智能(5.05%)、华东重机(5.03%)、万通液压(4.75%)[1] - 跌幅前三个股:南方路机(-10.00%)、铁拓机械(-6.75%)、威博液压(-5.42%)[2] - 成交额最大个股:山河智能(47.91亿元)、中联重科(7.87亿元)、华东重机(8.41亿元)[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5.4亿元,游资净流入1.62亿元,散户净流入3.78亿元[2] - 三一重工获主力资金净流入7220.73万元(净占比5.18%),但游资净流出7875.48万元[3] - 徐工机械获游资净流入5221.44万元(净占比6.20%),但散户净流出7167.49万元[3] - 华东重机获主力资金净流入2246.69万元(净占比2.67%)[3]
中联重科(01157)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2 08:3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248.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0%[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84%[13] - 基本每股收益0.32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9%[1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95%,较上年同期上升0.97个百分点[13] -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的本期间溢利28.88亿元人民币[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08%[13] - 稀释每股收益0.32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52%[13]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248.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0%[22] - 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27.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9%[2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48.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81]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8.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81] - 2025年上半年税前溢利为32.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8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8.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81] -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27.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7%[82]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32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82] - 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48.55亿元,同比增长1.30%[47] -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27.53亿元,同比增长20.69%[4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7.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7%[121] - 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为27.53亿元人民币[97] - 经营活动的税前溢利为32.84亿元人民币[98] - 公司总收入为248.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3%[109] - 分部溢利总额为69.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7%[112] - 税前溢利为32.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1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基于加权平均股数83.97亿股计算[121]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全面收益总额人民币29.13亿元(2024年同期:20.2亿元)[174] 成本和费用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4.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81] - 研发费用为14.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113] - 所得税费用为3.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0%[118] - 经营活动的已付所得税为3.8亿元人民币[98] - 股份激励计划费用人民币1.90亿元已确认入账[155] - 安全生产费专项储备调整减少收益人民币1100万元(2024年同期:800万元)[174]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46%[13]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16.03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9.27亿元[49]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为人民币38.48亿元,其中资本支出为人民币25.65亿元[50]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12.46亿元,主要来自借款净增加人民币27.03亿元[5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12.71亿元[48]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8.48亿元人民币[100] -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2.46亿元人民币[10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2.71亿元人民币[101] - 公司贷款及借款所得款项为96.89亿元人民币[101] - 公司偿还贷款及借款为69.86亿元人民币[101] - 公司回购普通股支出9600万元人民币[97] - 公司支付现金股息25.95亿元人民币[97] - 2025年1-2月回购股份支付港币1.04亿元(人民币0.96亿元)[156] 各业务线表现 - 三大传统优势产品线(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整体出口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3%[24] - 土方机械出口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过33%[25] - 高空作业机械超高米段直臂产品全球市占率位居第一[26] - 矿山机械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9%[28] - 矿山机械产能较年初增长3倍[28] - 应急装备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过54%[30] - 基础施工出口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过85%[30] - 境外收入为138.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109] - 混凝土机械收入为48.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109] - 起重机械收入为83.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09] - 高空作业机械收入为25.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5%[109] - 土方作业机械收入为42.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0%[109] 各地区表现 -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14%[31] - 非洲区域收入同比增幅超179%[31] - 新兴区域市场销售占比达39%[31] - 全球已建成30余个一级业务航空港和430多个二三级网点[32] - 全球海外本土化员工总人数约5000人[32] - 产品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32] - 配件订单调度管理体系覆盖9个产品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33] - 服务本地化率达到54%[46]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在全球累计建成投产17个智能工厂和370余条智能产线[34] - 突破近250项关键技术并在智能产线搭载[34] - 160余项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34] - 公司海外市场上市新产品141款,通过国际认证产品达338款,工程机械及矿机主导产品海外市场型谱覆盖率提升近10%[38] - 公司报告期内在研科研项目1,755项,其中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新技术研究项目近300项[38] - 公司上市主机新产品206款,包括4.0高端系列产品76款,新能源产品20款[38] - 公司智慧矿山整体解决方案减少采剥作业人员约90%,作业效率提升10%[39] - 公司新申请专利683件,授权专利55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72件[43] - 公司“三化”新技术专利累计达到5,974件,农机板块技术专利累计申请2,371件[43] - 公司海外PCT申请及进入国家阶段累计974件[43] 运营效率与智能化 - 公司计划准确率提升15%,生产效率提升15%,仓储实物管理效率提升20%[36] - 公司故障响应效率提升40%,诊断准确率提升18%,零部件追溯准确率提升至99.94%,市场质量责任判定准确率提升至99.84%,核价效率提升25%[37] - 公司搅拌车电动化渗透率从36.6%提升至74%,宽体车电动化渗透率从2.8%增长至33%[40]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1292.3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4.43%[13] - 杠杆比率54.07%,较2024年末的51.66%有所上升[18]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2,371.2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2,919.6亿元,增幅为4.4%[8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21.55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2.71亿元,下降7.2%[86] - 存货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25.64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33.91亿元,增长3.7%[86] -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324.00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88.79亿元,增幅达20.0%[86]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97.63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38.07亿元,上升13.6%[88] - 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429.87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50.12亿元,增长4.7%[88] - 非流动负债中的贷款及借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54.12亿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03.55亿元,增幅达32.1%[88]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571.01亿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71.07亿元,基本保持稳定[89] - 非控股权益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7.01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2.33亿元,下降17.3%[89] - 应收账款总额为353.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311.08亿元增长13.5%[130] - 1年内应收账款占比67.0%,金额为236.54亿元人民币[130] - 应收账款损失准备余额为47.3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6.2%[131] - 应收票据总额为8.7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13.85亿元下降37.0%[132] - 附追索权背书票据的最大风险敞口为27.64亿元人民币[133] - 不附追索权贴现应收票据金额为5.54亿元人民币[133] - 贷款和垫款净额为8.0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8.0%[135] - 融资租赁应收款净额为62.0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71.63亿元下降13.4%[136] - 不附追索权保理融资租赁应收款金额为10.29亿元人民币[137] - 融资租赁应收款投资总额为70.03亿元人民币,1年内到期的金额占比48.3%[138] - 融资租赁应收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777.4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670.8亿元人民币,降幅13.7%[139] - 逾期融资租赁应收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141.8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95.9亿元人民币,降幅32.4%[139] - 存货总额从2024年末的225.64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233.91亿元人民币,增长3.7%[14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的121.55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112.71亿元人民币,降幅7.3%[144] - 短期贷款及借款从2024年末的142.6亿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2025年中的71.7亿元人民币,降幅49.7%[145] - 长期贷款及借款从2024年末的248.23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283.72亿元人民币,增长14.3%[147] - 长期人民币无抵押银行贷款从2024年末的150.99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189.22亿元人民币,增长25.3%[148]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中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从2024年末的4.5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5年中的20.7亿元人民币,增幅360%[142] - 证券投资基金从2024年末的157.7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136.3亿元人民币,降幅13.6%[142] - 损失准备从2024年末的6.11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5.03亿元人民币,降幅17.7%[140] - 长期美元无抵押银行贷款余额为人民币1.50亿元,年利率1.80%,2026至2029年到期[151] - 2025年4月发行人民币10亿元中期债券,年利率2.07%,2030年4月到期[151] - 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总额人民币233.68亿元,较2024年底219.05亿元增长6.7%[152] - 应付股息人民币25.29亿元尚未完全支付[152] - 6个月内到期的应付账款和票据占比54.3%,金额达人民币126.32亿元[153] - 公司商誉从年初258.0亿元人民币增至273.9亿元人民币,汇率差异带来1.59亿元正向影响[123] - 公司对联营公司权益投资总额从448.4亿元人民币略降至445.1亿元人民币[124] - 公司其他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从201.7亿元人民币降至180.9亿元人民币,主要因私募股权基金减少[125] - 公司应收账款总额从355.69亿元人民币增至400.58亿元人民币,坏账准备增至47.38亿元人民币[127] - 公司终止确认无追索权贸易应收款31.36亿元人民币[129]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第三层级非上市权益证券估值人民币14.96亿元[159] - 证券投资基金公允价值人民币13.63亿元全部属于第一层级计量[159] - 公司第三层级金融资产中非上市权益证券公允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26百万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496百万元,减少130百万元(降幅8%)[160][163] - 应受票据公允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85百万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873百万元,减少512百万元(降幅37%)[160][163] - 私募股权基金公允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4百万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58百万元,减少66百万元(降幅29%)[160][163] - 衍生金融工具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9百万元,减少13百万元(降幅59%)[160][163]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权益总额人民币593.4亿元(2024年末:598.02亿元)[173] 股东回报与融资活动 -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元,总额人民币17.30亿元[54] - 非公开发行A股募集资金净额人民币51.46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使用金额为人民币1.1609亿元[55] - 公司于2024年宣派现金股息共计人民币27.77亿元[93] - 公司宣派2024年度现金股息每股人民币0.3元,总计人民币25.95亿元[154] - 拟派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元,总计约17.3亿元[175] - 股份总数由8,677,992,236股减少至8,648,535,236股,变动-29,457,000股(-0.34%)[63] - H股回购总量18,746,800股,总代价103,588,328港元,最高价5.83港元/股,最低价5.49港元/股[68] - 注销H股29,457,000股,导致无限售条件股份减少29,457,000股至8,622,924,911股(占比99.70%)[63][68]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1,549,089,721股,占比17.91%,为最大股东[64] - 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256,337,046股,占比14.53%[64] - 长沙中联和一盛投资合伙企业持股682,201,864股,占比7.89%[64] - 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持股423,956,781股,占比4.90%[64][65] - 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持股294,926,276股,占比3.41%[64][65]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33,042,928股,占比2.69%[6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82,453,864股,占比2.11%[64] - 董事詹纯新持有A股10,929,076股,占该类股份0.154%[73] 风险与承诺事项 - 全球最低税(第二支柱)预计不会对公司2025年度产生重大税务影响[120] - 公司财务担保最大风险敞口从2024年12月31日的21.80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6.90亿元,增长5.10亿元(增幅23%)[168] - 2025年上半年因客户违约支付设备回购款0.6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0.59亿元增长0.02亿元(增幅3%)[168] - 资本承担中购入物业、厂房及设备承诺从2024年12月31日的3,642百万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649百万元,增加7百万元[167] - 非上市权益证券估值使用的股价与账面价值比率区间从2024年的0.67-2.15扩大至2025年的0.74-2.76[162] - 非上市权益证券估值使用的市盈率区间从2024年的26.14-26.78扩大至2025年的28.54-33.27[162] - 理财产品及结构性存款预期收益率区间从2024年的2.30%-2.45%收窄至2025年的2.30%-2.38%[162] - 财务担保最大敞口为人民币13.43亿元(2024年末:14.98亿元)[169] - 因客户违约支付设备回购款人民币1100万元(2024年同期:4万元)[169] - 资产支持证券和票据面值总额人民币42.06亿元,优先级年利率1.95%至3.3%[170] - 资产支持证券最大敞口约人民币20.42亿元(2024年末:22.24亿元)[170] - 向联营公司销售产品人民币7500万元(2024年同期:4400万元)[171] - 通过北京融资租赁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人民币1.35亿元(2024年同期:4.65亿元)[171]
全球最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在中联重科下线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0 04:15
产品发布 - 全球最大马力轮式拖拉机DX7004正式下线 整机最大输出功率1200马力 采用混合动力构架 双电机额定功率700马力 峰值功率1200马力 峰值扭矩4500牛米 [1][3] - 产品专为超大规模农场设计 12小时连续作业面积达7200亩 采用分布式智能电机直驱技术实现无级变速 搭载自研EPiot智能驾驶系统及AOS智能作业系统 支持自动驾驶与厘米级高精度作业 [3] - 产品采用电机直驱动力输出和液压泵技术 实现大型复式作业机具精准作业 具有更强大牵引力 更低燃料消耗和更环保排放表现 [3] 技术突破 - 构建电驱无级变速 电驱自适应协同作业 整田全速域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体系 突破国际巨头高端技术垄断格局 [4] - 数字化底盘 核心零部件及控制系统均由公司自主开发 融合新能源和物联智控技术 [3] - 产品在作业效率 能量利用率 智能化程度上超越国际现有高端无级变速大马力拖拉机 [4] 公司战略与行业地位 - 公司2014年进入农业机械领域 2021年成为中国首家联合国农业机械长期采购合作商 [4] - 产品覆盖耕 种 管 收 储全环节和水田旱田全地域 轮式收割机 烘干机 履带旋耕机国内市场份额稳居前列 中大马力拖拉机出口国内第一 [4] - 坚持高端 国际 新能源战略 持续推进农机板块创新发展 助推中国农机装备向高端化 绿色化 国际化迈进 [5] 研发成果 - 快速推出多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标杆产品 包括国产最大喂入量联合收获机 350马力混合动力拖拉机 国内最大批式粮食烘干机 全球首台串联式混合动力智能收获机等 [4] - 充分融合工程机械板块技术 制造 人才和产业链优势持续赋能农业机械业务 对标国际一流推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 [2] - 实现多品类 多技术路线产品全面突破 彰显农业机械创新速度和全链条协同新成效 [4]
全球最大混合动力轮式拖拉机下线
新浪财经· 2025-09-20 01:11
产品技术突破 - 全球最大混合动力轮式拖拉机下线 重30吨 配备双电机额定功率700马力 峰值功率1200马力[1] - 采用混合动力与电驱无级变速技术 作业效率提升15% 油耗降低10%[1] - 搭载自研北斗高精定位智能系统 支持30公里/小时车速下2.5厘米精度自动驾驶与农机具自动作业[1] 性能指标 - 12小时连续作业面积达7200亩[1] - 专为超大规模农场高强度高效率作业设计[1] 行业地位 - 产品展现中国高端农机新高度[1] - 拥有多项关键技术[1]
全球最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在长沙中联智慧产业城下线
长沙晚报· 2025-09-19 23:35
产品发布 - 全球最大马力轮式拖拉机DX7004正式下线 整机最大输出功率1200马力 采用国际领先新能源技术 [2] - 产品采用混合动力构架 双电机额定功率700马力 峰值功率1200马力 12小时连续作业面积达7200亩 [3] - 搭载自研EPiot智能驾驶系统及AOS智能作业系统 支持自动驾驶与农机具自动作业 高速行驶时实现厘米级高精作业 [3] 技术突破 - 融合新能源和物联智控技术 数字化底盘 核心零部件及控制系统均由公司自主开发 [2] - 采用分布式智能电机直驱技术 实现田间作业无级变速 电机直驱动力输出和液压泵技术实现大型复式作业机具精准作业 [3] - 构建电驱无级变速 电驱自适应协同作业 整田全速域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体系 突破国际巨头高端技术垄断 [3] 业务发展 - 公司2014年进入农业机械领域 2021年成为中国首家联合国农业机械长期采购合作商 [4] - 产品覆盖耕 种 管 收 储全环节 水田和旱田全地域 轮式收割机 烘干机 履带旋耕机国内市场份额稳居前列 [4] - 中大马力拖拉机出口国内第一 快速推出多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标杆产品 包括350马力混合动力拖拉机和全球首台串联式混合动力智能收获机 [4]
中联重科下线全球最大马力拖拉机,国产高端农机实现新突破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14:29
产品发布 - 全球最大马力轮式拖拉机DX7004正式下线 最大输出功率达1200马力 采用混合动力系统[1][3] - 双电机额定功率700马力 峰值功率1200马力 峰值扭矩4500牛米 支持12小时连续作业7200亩[5] - 搭载自研数字化底盘和智能控制系统 支持无级变速与电机直驱液压 适配大型复式机具精准作业[5] 技术突破 - 突破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无级变速核心技术 实现作业效率/能量利用率/智能化水平对国际高端产品的超越[7] - 基于北斗高精定位的EPiot智能驾驶与AOS作业系统 高速作业中保持厘米级精度[5] - 采用新能源智能架构 成为全球同类产品中动力最强的拖拉机[1] 战略布局 - 公司依托工程机械领域技术积累 全面构建高端农机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2] - 自2014年进入农业机械领域 实现耕/种/管/收/储全流程产品覆盖[7] - 轮式收割机和烘干机国内市场领先 大马力拖拉机出口量居国内首位[7] 发展愿景 - 坚持"高端 国际 新能源"战略 推动农机装备向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迈进[7] -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全球农业现代化提供装备支撑[7]
全球最大混合动力轮式拖拉机长沙下线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13:08
产品发布 - 全球最大混合动力轮式拖拉机DX7004下线 长8.3米 宽4.2米 高3.7米 重30吨 [1][3] - 采用国际领先新能源技术 搭载1200马力动力 峰值扭矩4500牛米 [1][3] - 专为超大规模农场高强度高效率作业设计 12小时连续作业面积达7200亩 [3] 技术优势 - 融合新能源和物联智控技术 数字化底盘 核心零部件及控制系统均为自主开发 [3] - 采用混合动力构架与分布式智能电机直驱技术 实现田间作业无级变速 [3] - 搭载自研EPiot智能驾驶系统及AOS智能作业系统 基于北斗高精定位 支持自动驾驶与农机具自动作业 高车速工况下实现厘米级精度 [3] 公司业务 - 2014年进入农业机械领域 2021年成为中国首家联合国农业机械长期采购合作商 [3] - 产品覆盖耕种种管收储全环节 水田旱田全地域 [3] - 轮式收割机 烘干机 履带旋耕机国内市场份额稳居前列 中大马力拖拉机出口量国内第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