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芯国际(688981)
icon
搜索文档
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开盘跌0.46%,重仓股中芯国际跌1.27%,海光信息涨0.52%
新浪财经· 2025-09-24 01:46
科创芯片ETF指数表现 - 9月24日开盘跌0.46%至1.520元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达16.96% [1] -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为52.79% [1] 成分股价格变动 - 中芯国际跌1.27% 海光信息涨0.52% 寒武纪跌1.51% [1] - 澜起科技跌1.04% 中微公司跌2.81% 沪硅产业持平 [1] - 芯原股份跌2.78% 恒玄科技持平 华海清科涨0.45% 思特威跌0.71% [1] 基金产品信息 - 业绩比较基准为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收益率 [1] - 管理人为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基金经理为罗英宇 成立日期2025年7月16日 [1]
信息技术ETF(159939)开盘跌0.77%,重仓股立讯精密跌2.24%,中芯国际跌1.27%
新浪财经· 2025-09-24 01:40
信息技术ETF表现 - 9月24日开盘价0.908元 单日跌幅0.77%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达13.71%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82.60% [1] 成分股涨跌情况 - 立讯精密跌2.24% 中芯国际跌1.27% 寒武纪跌1.51% [1] - 北方华创涨0.76% 海光信息涨0.52% 中科曙光涨0.31% [1] - 京东方A跌0.48% 科大讯飞跌0.77% 豪威集团跌0.70% 海康威视跌0.36% [1] 基金基本信息 - 跟踪标的为中证全指信息技术指数 [1] - 管理人为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经理霍华明 [1] - 成立日期2015年1月8日 [1]
双创50ETF(588380)开盘跌1.10%,重仓股宁德时代涨0.77%,中芯国际跌1.27%
新浪财经· 2025-09-24 01:40
双创50ETF表现 - 9月24日开盘价0.902元 较前日下跌1.10% [1] -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为-9.01% 近一个月回报率达21.02% [1] - 跟踪标的为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收益率 由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运作 [1] 成分股涨跌情况 - 中际旭创跌幅最大达4.21% 新易盛次之跌2.54% [1] - 寒武纪下跌1.51% 中芯国际下跌1.27% 澜起科技下跌1.04% [1] - 宁德时代逆势上涨0.77% 海光信息上涨0.52% [1] - 汇川技术微涨0.02% 迈瑞医疗下跌0.39% 阳光电源下跌0.09% [1]
价格最大涨幅超50%,全球晶圆代工龙头或再上调报价,行业“通胀正在发酵”
选股宝· 2025-09-23 23:44
半导体代工行业价格趋势 - 台积电3纳米制程CPU价格比前代上涨约20% [1] - 台积电2纳米制程将于2025年售价增加逾50% [1] - 台积电2026年5/4/3/2纳米制程晶圆代工报价涨幅约5%-10% [1] 半导体产能与需求增长 - 全球半导体晶圆厂月产能将从2024年3150万片(8英寸当量)增长至2025年3370万片 [1] - AI产业推动高端消费电子及算力需求增长 [1] - 晶圆代工行业受AI/汽车电子需求推动 先进制程未来几年保持增长 [1] 成本优势与产业布局 - 中国大陆晶圆代工产业相比海外企业具备30-40%成本优势 [1] - 地缘政治因素加速海外企业布局国内产能 [1] 主要代工企业动态 - 中芯国际实现90nm到14nm量产 N+1工艺接近7nm水平 [2] - 高盛将中芯国际A股12个月目标价从160.1元上调至182.8元 [2] - 燕东微以6/8英寸特色工艺为主 光通信产品进入样品试制阶段 [2] 供应链与市场环境 - 内存及硬盘等半导体组件出现供不应求状况 [1] - 台积电涨价涵盖5nm/4nm/3nm/2nm等全系列先进制程节点 [1]
2025上海百强企业榜单发布:总营收再超10万亿元 新兴产业引领增长新格局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18:04
上海百强企业总体表现 - 2024年上海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10.03万亿元 连续三年超10万亿元[3] - 净利润总额6655.7亿元 同比增长24.84%[3] - 资产总额突破49万亿元 入围门槛提升至107.3亿元[3] 行业分化特征 - 电商 海洋运输 集成电路制造 智能终端制造等行业营收或净利润增长幅度较高[3] - 拼多多 中远海运 中国太保等龙头企业贡献显著[3] - 黑色冶金 传统汽车制造等行业业绩出现下滑[3] 新兴产业百强表现 - 新兴产业百强营业收入达2.2万亿元 首次突破2万亿元[4] - 净利润1953.7亿元 同比增长72.47%[4] - 营收超100亿元企业35家 超千亿元企业4家 资产超1000亿元企业9家[5] 信息技术产业引领增长 - 信息技术产业47家企业合计营收1.5万亿元 增长率19.14%[5] - 净利润1918.4亿元 增长率达88.25%[5] - 成为拉动新兴产业百强整体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5] 细分领域差异化发展 - 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营收上升超20% 研发强度不减[5] - 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企业营收增长率达25.72% 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5] - 海工装备公司转型后业绩回升 2024年营收802.6亿元 增长率11.13%[5] 民营百强企业突破 - 民营百强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万亿元 达3.3万亿元 同比增长9.26%[5] - 净利润2245.5亿元 增幅达69.50%[5] - 净利润增长额前10名企业合计净利润1684.1亿元 增幅高达169.56%[6] 民营经济增长动力 - 新兴产业企业成为净利润增长主力军[6] - 零售电商头部企业推动整体利润规模扩大[6] - 民营经济为上海注入新的活力[6] 先导产业重点企业 - 集成电路领域的中芯国际 生物医药领域的上海医药等企业上榜[3] - 机器人 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企业涌现[3] - 体现上海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成效[3]
独立非执行董事范仁达减持中芯国际31.25万股 每股作价69.8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3 12:12
公司高管持股变动 - 独立非执行董事范仁达于9月18日减持中芯国际31.25万股[1] - 减持均价为每股69.8港元,总金额达2181.25万港元[1] - 减持后持股数量降至40.58万股,持股比例降至0.01%[1]
中芯国际概念上涨1.22%,5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1:54
概念板块表现 - 中芯国际概念板块今日涨幅1.22% 位居所有概念板块首位 板块内44只个股上涨[1][3] - 国家大基金持股板块涨幅1.08% 光刻机板块涨幅0.72% 超导概念板块涨幅0.68%[1] - 华为盘古概念板块跌幅3.69% MLOps概念板块跌幅3.31% 财税数字化板块跌幅3.00%[1] 资金流向 - 中芯国际概念板块整体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33.59亿元[1] - 板块内24只个股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 其中5只个股净流入超1亿元[1] - 中微公司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16亿元 立昂微净流入2.89亿元 沪硅产业净流入1.76亿元 北方华创净流入1.26亿元[1][4] 个股表现 - 德明利与立昂微涨停 涨幅10.00%[3][4] - 沪硅产业上涨11.54% 聚辰股份上涨11.22% 中微公司上涨9.12%[3][4] - 徕木股份下跌5.31% 国机精工下跌4.97% 深桑达A下跌4.31%[3] 资金流入比率 - 立昂微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达21.75% 屹唐股份比率8.06% 三超新材比率7.53%[2][4] - 中微公司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为6.74% 沪硅产业比率为5.66%[2][4]
资金动向 | 北水抛售港股逾40亿港元,加仓阿里巴巴、中芯国际
格隆汇· 2025-09-23 11:42
南下资金流向 - 9月23日南下资金净卖出港股40.69亿港元 [1] - 净买入前五为阿里巴巴-W 16.73亿港元、中芯国际5.02亿港元、康方生物2.19亿港元、大众公用1.9亿港元、晶泰控股1.58亿港元 [1] - 净卖出前五为盈富基金32.71亿港元、恒生中国企业9.93亿港元、泡泡玛特3.74亿港元、华虹半导体2.33亿港元、腾讯控股2.22亿港元 [1] 阿里巴巴资金动向 - 南下资金连续23日净买入阿里巴巴累计达621.1489亿港元 [2] - 阿里Qwen团队宣布将发布6项新产品包括1个产品、2个开源模型和3个API接口 [3] - 高德宣布为全国餐饮商家免除一年入驻年费并提供流量补贴、专属客服等支持服务 [3] 中芯国际评级与前景 - 高盛将中芯国际H股目标价从73.1港元上调至83.5港元 [3] - 中国AI芯片需求增长受云服务商资本支出增加和AI终端应用推动 [3] - 维持2025-2027年盈利预测不变 2028-2029年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上调1%和2% [3] 大众公用业绩与投资 - 公司参股深创投 深创投持有宇树科技股份 [4] - 2025年中期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172.62% 经营现金流净额7.61亿元同比增长160.29% [4] - 按权益法确认深创投投资收益1.18亿元 深创投持有中微公司、华大九天、商汤科技等硬科技项目 [4] 腾讯控股资本运作 - 9月23日回购86.7万股股份耗资5.5亿港元 [4] - 发行总额90亿元票据包括2030年到期20亿元2.1%票据、2035年到期60亿元2.5%票据、2055年到期10亿元3.1%票据 [4]
独立非执行董事范仁达减持中芯国际(00981)31.25万股 每股作价69.8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11:18
公司高管持股变动 - 独立非执行董事范仁达于9月18日减持中芯国际31.25万股[1] - 减持均价为每股69.8港元,总成交金额达2181.25万港元[1] - 减持后持股数量降至40.58万股,持股比例降至0.01%[1]
中芯国际(688981):拟收购中芯北方少数股权,盈利能力逐步增强
中邮证券· 2025-09-23 11:0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13] 核心观点 - 拟收购中芯北方49%股权 交易完成后将持有中芯北方100%股权 增强业务协同性和盈利能力 [4] - 受益于local for local需求提升 预计国际市场营业额进一步增长 保持每年5万片12英寸月产能扩充速度 对应年投资约75亿美元 [5] - 作为全球第三大、中国大陆第一大晶圆代工企业 与行业第二名三星差距逐渐缩小 先进制程布局持续突破 [13] - 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 工艺技术领先 在国内高端芯片供给紧缺环境下形成显著稀缺性 [1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6/2027年收入分别为677/779/896亿元 同比增长17.15%/15.06%/15.05% [9]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2/74亿元 同比增长38.63%/20.09%/20.23% [9] - 预计2025/2026/2027年EPS分别为0.64/0.77/0.93元 [9] - 预计毛利率从2024年18.6%提升至2027年23.9% [14]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33.01亿美元 [5]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128.92元 总市值10,313亿元 流通市值2,578亿元 [3] - 总股本79.99亿股 流通股本20.00亿股 [3] - 52周最高价128.92元 最低价44.77元 [3] - 资产负债率35.2% [3] 收购标的分析 - 中芯北方2024年末净资产407.58亿元 2024年营收129.79亿元 归母净利润16.82亿元 [4] - 专注于12英寸晶圆代工 具备多个工艺平台量产能力 服务智能手机、电脑、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 [4] - 12英寸成熟制程产线2016年年中投产 折旧高峰已过 [4] 行业地位与估值 - 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 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领导者 [12] - 提供8英寸和12英寸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 以及设计服务、IP支持、光掩模制造等配套服务 [12] - 相对估值参考台积电2025Q2 PB为9.01x 2025Q2收入环比增长18.5%至302.4亿美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