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公司(688012)

搜索文档
中微公司(688012) -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2025-06-18 09:45
股东大会信息 -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6月26日14点30分召开[8] - 现场会议在上海浦东新区泰华路188号中微公司二号楼三楼2303会议室[8] - 网络投票起止时间为2025年6月26日[8] - 股东及代理人发言不超5分钟[4] - 股东大会现场与网络投票结合表决[5] - 未填等表决票计为“弃权”[5] 投资信息 - 拟设上海智微攀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募资15亿[11] - 智微资本拟认缴1500万,占1%[11] - 中微临港拟认缴不超7.35亿,占不超49%[11] - 中微临港持有智微资本45%股权[11]
半导体设备市场,风云突变
半导体芯闻· 2025-06-16 10:13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同比增长21%至3205亿美元 环比下降5% [1] - 各地区表现分化:中国大陆同比降18%至1026亿美元仍为最大市场 韩国同比增48%至769亿美元 中国台湾同比暴增203%至709亿美元 [3][5][8] - 中国大陆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47%萎缩至32% 韩国超越中国台湾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5][8] 区域市场深度分析 韩国市场 - 存储芯片复苏驱动设备需求:三星/SK海力士启动"产能补库存" HBM产能爆发带动设备订单激增 [8] - 政策支持显著:"K-半导体战略"提供30%税收抵免 2025年对三星/SK海力士补贴超50亿美元 [9] - ASML在韩国市场营收占比达40% 单季交付23台High-NA EUV光刻机占全球出货量58% [8] 中国台湾市场 - 台积电扩产为核心驱动力:3nm产能提升25%至每月10万片 2nm试产线启动采购单价35-38亿美元EUV光刻机 [11] - 先进封装爆发:CoWoS产能计划从35万片/月提升至65-75万片/月 联电同步布局FOWLP封装 [13] - 产业集群效应显著: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协同提升设备交付效率 [14] 北美市场 - 英特尔"脉冲式扩产"特征明显:18A制程采购推高2024Q4设备支出 2025Q1环比降41%但同比增55% [15] - CHIPS法案补贴推动本土化:亚利桑那工厂设备采购额同比增70% Foveros 3D封装设备需求增80% [15] 日本市场 - 同比增20%主要源于Rapidus 2nm试产线及台积电熊本工厂设备采购 [18] - 环比降18%受季节性波动及中国春节供应链停工影响 [18] 欧洲市场 - 同比暴跌54%至87亿美元 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14nm以下产能占比不足5% 设备市占率低于10% [20][22] - 《芯片法案》执行不力:拨款仅占计划10% 英特尔德国工厂延期 [21] 中国大陆市场挑战与机遇 - 国产设备进展:北方华创全球排名第6 28nm设备替代率超40% 但7nm以下仍待突破 [27][34] - 技术封锁影响:ASML对华EUV光刻机出货停滞 14nm以下刻蚀机/薄膜设备销售占比大幅下降 [25] - 长期战略:中微公司称零部件自主可控率已达90% 电子束检测/离子注入设备为待突破难点 [34] 行业周期判断 - 2025Q1环比回调5%属季节性波动 全年仍处增长轨道 SEMI预测2025年晶圆厂设备支出达1100亿美元 [35][38] - 结构性分化明显:AI驱动HBM/先进制程需求旺盛 成熟制程面临产能过剩压力 [36][37] - 预计2025H2进入扩张期:全球晶圆厂产能环比增7% 5nm以下先进节点占比提升 [36][38]
中微公司逐梦全球半导体设备第一梯队
中国证券报· 2025-06-15 20:50
半导体产业链发展 - 半导体产业链从设计到制造、设备到零部件缺一不可,技术进步使1TB储存芯片从60年前需800万栋5层大楼容纳到如今微型化[1] - 器件结构从2D到3D转换推动等离子体刻蚀和薄膜制程成为核心步骤,市场需求大幅增加[1] 中微公司产品与技术 - 主营产品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和薄膜设备是光刻设备外核心微观加工设备,制程复杂度与工艺开发难度业内领先[2] - 刻蚀设备通过"二重模板"和"四重模板"工艺技术加工先进微观结构,市场需求提升带动公司高速成长[2] - 量检测设备市场占半导体前道设备总市场13%,公司通过设立超微公司布局电子束量检测设备[2] - 刻蚀设备已覆盖国内绝大多数应用,薄膜设备覆盖度持续扩大,量检测设备全面布局[2] - 首创甚高频去耦合反应离子刻蚀技术(D-RIE)引领国际巨头跟随,奠定领先地位[3] - 独创"双反应台"设计,刻蚀速度精准至0.1-0.2纳米水平,设备应用于5纳米及更先进产线[3] 技术创新与差异化战略 - 坚持不抄袭国际标配设备,综合竞品优点开发更优产品,刻蚀设备近五年营收年均增速超50%[4] - 实施三维发展、有机生长和外延扩展战略,贯彻"五个十大"确保高质量发展[4] 知识产权与市场认可 - 国外主流厂商多次发起专利诉讼,公司在四次重大诉讼中两胜两和解[5] - 截至2025年3月,累计申请专利2941项(发明专利占比83%),构建完整专利覆盖体系[5] - 2025年TechInsights评选中获六大奖项,WFE基础芯片制造商和薄膜沉积设备榜单位列第一[6] 市场目标 - 当前产品覆盖30%集成电路前道设备,计划5-10年内覆盖60%以上高端设备市场[6] - 2035年目标成为全球第一梯队半导体设备平台型公司[6]
每周股票复盘:中微公司(688012)1000万股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
搜狐财经· 2025-06-13 21:0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13日收盘价为171.79元,较上周180.01元下跌4.57% [1] - 本周最高价180.5元(6月9日),最低价164.88元(6月13日) [1] - 当前总市值1073.68亿元,在半导体板块市值排名6/160,A股总排名126/5150 [1] - 6月13日出现1笔大宗交易,机构净卖出392.61万元 [1][8]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向2458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100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100元/股 [2][7][8] - 有效期最长60个月,分4个归属期,每期12个月,每次归属比例25% [2] - 因12名激励对象离职或放弃,激励人数从2470人调整为2458人,股票总量不变 [4][6] - 预留部分200万股,首次授予对象含董事、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等 [7] 私募投资基金设立 - 全资子公司中微临港拟参与设立15亿元规模私募基金,聚焦半导体及战略新兴领域 [3][8] - 基金暂定名为上海智微攀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中微临港认缴不超过7.35亿元(占比49%) [3] - 该议案将于2025年6月26日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5][6] 公司治理动态 - 第三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四项议案,包括投资基金设立、股权激励调整等 [6] - 董事会薪酬委员会确认激励对象名单,授予日为2025年6月10日 [7] 相关ETF数据 - 数字经济ETF(560800)跟踪中证数字经济指数,近五日下跌2.25% [11] - 当前市盈率62.08倍,估值分位84.54%,最新份额10.2亿份 [11][12] - 主力资金净流出143.8万元 [11]
中微公司拟逾7亿元参股基金完善布局 研发驱动加速产品更新营收14年连增
长江商报· 2025-06-12 17:07
基金设立与参股 - 中微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微临港拟与智微资本共同发起设立上海智微攀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募资规模暂定15亿元 [1] - 中微临港拟认缴出资不超过7.35亿元 占基金募资规模不超过49% 智微资本拟认缴出资1500万元 占1% 上海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拟认缴出资1亿元 占6.67% [1] - 智微攀峰投资聚焦半导体、泛半导体和战略新兴领域 [1] - 此次为关联交易 中微临港持有智微资本45%股权 智微资本实际控制人曾担任中微公司副总经理、董秘 [1] 投资目的与战略意义 - 投资有助于公司与其他社会资本合作 有利于产业布局 [2] - 通过合作方投资经验及资源优势拓展新领域 推动产业经营和资本运营深度融合 形成协同发展良性循环 [2] -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及整体盈利能力 [2] 公司主营业务 - 主要从事高端半导体设备及泛半导体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主营产品为刻蚀设备、薄膜设备 是半导体前道关键核心设备 [2]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0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6.40亿元、7.28亿元、9.29亿元、12.62亿元、24.52亿元 2024年研发投入较上年增长94.29% 占营业收入27.05% [2] - 截至2024年底研发人员数量为1190人 同比增长51.02% 占员工总数47.98% [2] - 新产品开发速度显著加快 从三到五年缩短至两年或更短时间 [2] - 开发的薄膜设备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经营业绩 - 过去14年保持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大于35% [3] - 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73亿元 同比增长35.40% 归母净利润3.13亿元 同比增长25.67% [3]
电子行业资金流出榜: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净流出资金居前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11:18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6月12日微涨0.01%,申万行业中有15个上涨,有色金属和传媒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40%和1.33%,家用电器和煤炭跌幅居前,分别下跌1.77%和1.14% [2]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105.88亿元,9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入规模最大,达11.01亿元,银行行业净流入9.88亿元 [2] - 22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电子行业净流出规模最大,达22.25亿元,汽车行业净流出16.25亿元,国防军工、基础化工、计算机等行业净流出较多 [2] 电子行业表现 - 电子行业今日下跌0.27%,主力资金净流出22.25亿元,行业462只个股中179只上涨,271只下跌,4只涨停 [3] - 电子行业资金净流入个股162只,其中10只净流入超亿元,沃尔核材净流入5.31亿元居首,沪电股份、国星光电分别净流入2.33亿元、1.78亿元 [3][4] - 电子行业资金净流出个股中,9只净流出超亿元,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海光信息净流出居前,分别流出2.76亿元、2.30亿元、2.06亿元 [3][5] 电子行业个股资金流向 - 资金净流入个股中,沃尔核材涨6.34%,换手率15.02%,净流入5.31亿元,沪电股份涨3.59%,净流入2.33亿元,国星光电涨停,净流入1.78亿元 [4] - 其他净流入较多的个股包括旭光电子(净流入1.26亿元)、工业富联(净流入1.23亿元)、兆易创新(净流入1.14亿元) [4] - 资金净流出个股中,北方华创跌3.01%,净流出2.76亿元,中微公司跌2.30%,净流出2.30亿元,海光信息涨0.44%,净流出2.06亿元 [5][6] - 其他净流出较多的个股包括中芯国际(净流出1.92亿元)、胜利精密(净流出1.76亿元)、胜宏科技(净流出1.61亿元) [5][6]
中微公司拟投资7.35亿元参设私募基金 优先支持有技术壁垒的领先企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10:28
基金设立与出资结构 - 中微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微临港与智微资本等共同设立私募基金,募资规模暂定15亿元 [1] - 智微资本作为管理人认缴1500万元(占1%),中微临港认缴不超过7.35亿元(占49%),上海科创认缴1亿元(占6.67%) [1] - 基金存续期7年(投资期4年+退出期3年),可延长2次每次1年 [2] 投资方向与策略 - 基金主要采用股权投资,优先支持有技术壁垒的领先企业,目标实现资产稳健增值 [2] - 重点投向半导体、泛半导体领域及战略新兴领域优质标的 [2] - 存续期结束时80%以上资金需投向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 [2] 关联交易与协同效应 - 中微临港持有智微资本45%股权,智微资本实控人刘晓宇为中微公司前高管,构成关联交易 [2] - 通过基金合作拓展产业链投资能力,推动产业与资本运营深度融合 [3] - 公司称此举有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整体盈利能力 [3] 公司战略与财务表现 - 公司坚持三维发展战略:深耕集成电路设备、扩展泛半导体设备、探索新兴领域 [4] - 上市以来累计投资40家产业链企业(浮盈50亿元),其中8家已A股上市 [4] - 2024年营收90.65亿元(同比+44.73%),扣非净利润13.88亿元(同比+16.52%)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1.73亿元(同比+35.4%),净利润3.13亿元(同比+25.67%) [4]
美国商务部长炮轰中国芯片:天天说制造先进芯片,但中国根本没有
新浪财经· 2025-06-12 10:24
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 -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公开指责中国芯片企业虚张声势,声称中国AI训练芯片年产量仅20万枚,远低于150万枚的市场需求[1][5] - 美国自2019年起持续升级对华芯片封锁,包括高端芯片禁运、制造设备限制出口、核心技术保密壁垒和关键耗材管制[3] - 美国试图通过制裁和吸引建厂提升本土芯片制造份额,但面临供应链断裂、成本高昂、政策复杂和人才短缺等挑战[9][11] 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变化 - 1990年以来美国本土芯片制造业占比从37%降至11%,中国从7%提升至24%[7] - 10nm及以下逻辑芯片市场被台积电(69%)和三星(31%)垄断[7] - 荷兰拒绝完全听从美国对华DUV光刻机断供指令,需评估本土企业损失[25] 中国芯片产业突破 - 中国企业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在刻蚀、薄膜沉积等后端设备取得重大突破,中微5纳米刻蚀机已进入台积电生产线[14][16] - 中国12英寸晶圆产能年增30%,28纳米及以上成熟制程进步显著[16] - 华为昇腾AI芯片推理性能达英伟达H100的60%,训练成本降低40%,已应用于欧洲气象局项目[18] 中国反制措施与国际合作 - 中国对稀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影响福特汽车等美国企业[22] - 中国联合东盟、非洲签署2800亿芯片订单,分散对美国市场依赖[24] - 三星、SK海力士游说白宫称限制中国将瘫痪全球汽车业,英特尔因市场流失裁员万人[27] 国际企业反应与中美博弈 - 英伟达CEO黄仁勋称无法放弃全球最大AI市场[27] - 美国内部出现分歧,前任商务部长雷蒙多称制裁"枉费心机",特朗普派威胁废除芯片法案[27] - 中美高层通过电话会谈试图缓解矛盾,特朗普称达成"友好合作"[29]
上证移动互联网指数上涨0.53%,前十大权重包含三安光电等
金融界· 2025-06-11 16:12
上证移动互联网指数表现 - 上证移动互联网指数6月11日上涨0 53%报2255 28点成交额285 03亿元 [1] - 近一个月下跌1 08%近三个月下跌11 64%年至今上涨0 69% [2] 指数构成与权重 - 指数样本选取沪市移动终端提供商、移动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商品销售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等上市公司证券基日为2012年6月29日基点为1000点 [2]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三安光电(5 53%)、中科曙光(5 5%)、工业富联(5 45%)、兆易创新(5 05%)、韦尔股份(4 92%)、中芯国际(4 87%)、恒生电子(4 77%)、中微公司(4 63%)、生益科技(4 48%)、金山办公(4 32%) [2] 行业与市场分布 - 持仓全部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100% [3] - 行业分布为信息技术(84 67%)、通信服务(13 87%)、可选消费(1 46%) [3]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季度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收盘后的下一交易日 [3]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3]
中微公司(688012) - 关于向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公告
2025-06-10 16:33
激励计划时间线 - 2025年4月17日,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激励计划相关议案[3] - 2025年5月8日至18日,公司对拟激励对象名单进行内部公示[4] - 2025年5月28日,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相关议案[4] - 2025年6月10日为首次授予日[3]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6月11日[28] 激励计划授予情况 - 授予价格100元/股,向2458名激励对象授予1000万股限制性股票[3] - 首次授予数量1000万股,约占公司2025年激励计划公告时股本总额62,236.3735万股的1.6068%[3] - 董事等12人获授76.05万股,占授予总数6.3375%,占公告日股本总额0.01222%[13][14] - 其他2445人获授923.95万股,占授予总数76.9958%,占公告日股本总额1.4846%[14] - 首次授予部分1000万股,占比83.3333%,占公告日股本总额1.6068%;预留部分200万股,占比16.6667%,占公告日股本总额0.3214%;合计1200万股,占比100%,占公告日股本总额1.9281%[14] 归属条件与时间 - 激励对象获授需公司和自身未出现特定情形[5][7]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过60个月[11] - 限制性股票自首次授予日起12个月后,满足条件按约定比例分次归属[11] - 归属日不得在公司年报、半年报公告前十五日内等特定期间[11] - 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四个归属期,每个归属期归属权益数量占授予权益总量的比例均为25%,归属时间分别为首次授予之日起12 - 24个月、24 - 36个月、36 - 48个月、48 - 60个月[13] 测算数据 - 用Black - Scholes模型测算,标的股价171.30元/股,有效期分别为12、24、36、48个月[19][20] - 历史波动率分别为37.7140%、34.6118%、34.0504%、33.8960%,无风险利率分别为1.50%、2.10%、2.75%,股息率为0.1751%[20] - 首次授予的1000万股限制性股票需摊销总费用81060.00万元,2025 - 2029年分别摊销22662.62、30510.76、16840.07、8602.94、2443.61万元[21] 其他情况 - 12名激励对象离职或因个人原因自愿放弃拟获授的全部限制性股票[17] - 参与激励计划的董事尹志尧、陈伟文在授予日前6个月存在减持计划,其他参与董事任期内无卖出公司股票行为[18] - 限制性股票费用摊销对有效期内各年净利润有影响,但激励计划可提升团队稳定性和积极性,提高经营效率[22] -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认为激励计划授予相关事项合规[24] - 上海荣正企业咨询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认为激励计划调整及首次授予事项合规[25] - 上网公告附件包含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核查意见、法律意见书和独立财务顾问报告[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