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发展(600048)

搜索文档
房地产行业2025年中报综述:业绩逐步寻底,经营边际改善
长江证券· 2025-09-14 03:44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评级 [13]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重点房企业绩整体承压,但政策进入右侧区间后前端经营出现边际改善,销售金额降幅收窄,拿地表现阶段性明显改善 [2] - 行业竞争格局优化,具备资源禀赋、融资和产品力优势的房企有望获取持续销售与业绩阿尔法,短期关注结构性机会,若政策面与基本面共振,估值或迎来较大向上弹性 [2][11] - 利润表反映前期经营结果滞后,盈利短期承压,但前端经营已出现阶段性改善 [11][24] 盈利端 - 2025H1重点房企营收同比下降0.7%,降幅较往年明显收窄 [7][25] - 毛利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12.1%,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至5.8% [7][25] -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1.0%,ROE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1.0%,归母净利率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至1.6% [7][25] - 少数股东损益占比同比大幅提升14.5个百分点至42.8% [7][25] - 资产减值仍有一定规模,投资净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占总利润比例同比降低 [7][25] 债务端 - 有息负债占总权益比例同比持平为0.86,维持低位 [8][51] - 短债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23.3% [8][51] - 剔除预收的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至62.0%,净负债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53.5% [8][51] - 现金短债比继续下降至1.61 [8][51] - 预收对营收覆盖倍数继续小幅下降至0.70 [8][51] 现金流 - 表内销售回款同比下降5.2%,但较2024年降幅明显收窄 [9][60]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降至近年低位,主因去年Q4以来土地供应放量导致拿地积极 [9][60] - 投资活动保持克制,筹资活动相对节制,仅少数拿地量较大房企筹资性现金流净额为正 [9][60] 经营端 - 2025H1重点房企销售金额同比下降13.7%,较去年全年跌幅有所收窄 [10][72] - 销售均价同比明显提升,项目布局更好、拿地相对积极的房企销售表现靠前 [10][72] - 拿地金额同比增长95.9%,拿地强度提升至45.0%,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明显提升 [10][72] - 土地市场热度提升,保利置业、中国金茂等房企拿地相对积极且边际变化较大 [10][72] 企业分化与格局优化 - 企业分化为长期基调,短期信用主导,中期优胜劣汰 [24] - 具备资源禀赋、融资和产品力优势的房企有望获取持续销售与业绩阿尔法 [11][24] - 行业竞争格局明显优化,优质房企在业绩和经营方面已初步兑现 [11][24]
保利、万科稳居营收千亿俱乐部,首开、滨江增速领跑
新京报· 2025-09-14 02:21
行业整体表现 - 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企业间分化持续加剧 房地产正从规模竞赛转向稳健经营新阶段 [1] - 2025年上半年20家典型上市房企平均营收增速仅为7.72% 增长乏力 [4] - 行业整体收入规模呈收缩态势 半数房企营收出现下滑 [1][4] 企业梯队划分 - 第一梯队千亿营收俱乐部仅保利发展1169亿元和万科1053亿元两家企业入围 [1][4] - 第二梯队500亿-1000亿元阵营共7家房企 包括华润置地949.2亿元 绿地控股946.9亿元 中海地产832.2亿元 碧桂园725.7亿元 龙湖集团587.5亿元 绿城中国533.7亿元和招商蛇口514.9亿元 [2][3][5] - 第三梯队500亿元以下阵营共11家房企 从越秀地产475.7亿元到世茂集团148.3亿元 [3][5] 企业营收表现 - 保利发展营收1169亿元同比下降16.08% 万科营收1053亿元同比下降26.2% [2][4] - 华润置地营收949.2亿元同比增长19.96% 龙湖集团营收587.5亿元同比增长25.39% [2][6] - 首开股份营收180.4亿元同比增长105.19% 滨江集团营收454.5亿元同比增长87.8% [1][3][6] - 越秀地产营收475.7亿元同比增长34.6% 华发股份营收382亿元同比增长53.46% [3][6] - 世茂集团营收148.3亿元同比下降49.21% 融创中国营收199.9亿元同比下降41.7% [3][6] 企业类型分析 - 央企国企凭借资金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融资成本更低 资源获取能力更强 [1][7] - 保利 华润置地 中海地产 招商蛇口 绿城中国 越秀地产等具备央企或国企背景的企业营收较为稳定 [7] - 民营房企除龙湖集团 滨江集团等个别企业外 多数承受巨大压力 碧桂园 融创中国 世茂集团营收同比下降均超25% [7] 业务转型趋势 - 越来越多房企发力第二增长曲线 通过轻资产转型 代建业务 商业运营等非开发业务拉动收入 [8] - 华润置地运营性收入利润贡献超六成 龙湖集团运营业务及服务业务收入132.7亿元创历史新高 占总营收22.6% [8] - 行业需加快向城市运营与服务转型 强化资金管理 优化债务结构 [8]
透视半年报|保利、万科稳居营收千亿俱乐部 首开、滨江增速领跑
新京报· 2025-09-14 01:42
行业整体表现 - 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企业间分化持续加剧 房地产正从规模竞赛转向稳健经营新阶段 [1] - 20家典型上市房企平均营收增速仅为7.72% 增长乏力 [4] - 半数房企营收同比下滑 跌幅在10%至50%不等 [6] 梯队分化格局 - 千亿营收俱乐部仅保利发展1169亿元和万科1053亿元两家入围 同比分别下降16.08%和26.20% [2][4] - 第二梯队500-1000亿元阵营共7家房企 包括华润置地949.2亿元(增长19.96%) 绿地控股946.9亿元(下降17.97%) 中海地产832.2亿元(下降4.27%) 碧桂园725.7亿元(下降28.92%) 龙湖集团587.5亿元(增长25.39%) 绿城中国533.7亿元(下降23.28%) 招商蛇口514.9亿元(增长0.41%) [2][4] - 第三梯队500亿元以下阵营共11家房企 包括越秀地产475.7亿元(增长34.60%) 滨江集团454.5亿元(增长87.80%) 华发股份382亿元(增长53.46%) 建发国际341.6亿元(增长4.31%) 中国金茂251.1亿元(增长14.28%) 新城控股221亿元(下降34.82%) 融创中国199.9亿元(下降41.70%) 保利置业184.4亿元(增长48.10%) 首开股份180.4亿元(增长105.19%) 美的集团156.8亿元(下降25.80%) 世茂集团148.3亿元(下降49.21%) [3][5][6] 企业表现分化 - 首开股份营收同比增长105.19% 主要得益于房屋集中交付体量较大 [6] - 滨江集团凭借长三角区域深耕实现87.8%营收增长 越秀地产和华发股份依托大湾区市场支撑分别实现34.6%和53.46%增速 [6] - 世茂集团营收同比下降49.21%近乎腰斩 融创中国下降41.7% 新城控股下降34.82% [3][6] 国企与民企对比 - 国企央企展现更强抗风险能力 保利、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招商蛇口、绿城中国、越秀地产等具备国资背景企业营收较为稳定 [7] - 民营房企除龙湖集团、滨江集团等个别企业外 多数承受巨大压力 碧桂园、融创中国、世茂集团营收同比下降均超25% [7] - 国企央企凭借更低融资成本和更强资源获取能力 在一二线核心地块获取和开发方面占据明显优势 [7] 业务转型趋势 - 华润置地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长租公寓等运营性收入利润贡献超六成 助其取代中海成为利润王 [8] - 龙湖集团运营业务及服务业务合计收入132.7亿元创历史新高 占总营业收入22.6% [8] - 行业正发力第二增长曲线 通过轻资产转型、代建业务、商业运营等非开发业务拉动收入 [8] 行业挑战与展望 - 行业面临需求端疲软、房价下行、存量去化缓慢等挑战 [8] - 民营房企债务重组进程缓慢 流动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 [8] - 行业步入全新发展阶段 规模下降、速度放缓成为新周期特征 未来将是稳健派与转型派的竞争 [8]
透视半年报|保利、万科稳居营收千亿俱乐部,首开、滨江增速领跑
贝壳财经· 2025-09-14 01:3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20家典型上市房企平均营收增速仅为7.72% 显示行业增长乏力[3] - 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企业分化持续加剧 从规模竞赛转向稳健经营新阶段[1] - 半数房企(10家)营收同比下滑 跌幅在10%至50%不等[11] 企业梯队分化 - 千亿营收俱乐部仅保利发展(1169亿元)和万科(1053亿元)两家入围[1][4] - 第二梯队(500亿-1000亿元)共7家房企 包括华润置地(949.2亿元)、绿地控股(946.9亿元)、中海地产(832.2亿元)、碧桂园(725.7亿元)、龙湖集团(587.5亿元)、绿城中国(533.7亿元)和招商蛇口(514.9亿元)[5] - 第三梯队(500亿元以下)共11家房企 包括越秀地产(475.7亿元)至世茂集团(148.3亿元)[6] 企业表现差异 - 首开股份营收同比增长105.19%至180.4亿元 滨江集团增长87.8%至454.5亿元 华发股份增长53.46%至382亿元[8][10] - 华润置地营收增长19.96%至949.2亿元 龙湖集团增长25.39%至587.5亿元[2][14] - 世茂集团营收下跌49.21%至148.3亿元 融创中国下跌41.7%至199.9亿元 碧桂园下跌28.92%至725.7亿元[2][11] 企业类型表现对比 - 央企国企表现稳健 保利、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招商蛇口等凭借资金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占据市场主导[12] - 民营房企除龙湖集团、滨江集团外多数承压 碧桂园、融创中国、世茂集团营收同比下降均超25%[14] 行业转型趋势 - 房企发力第二增长曲线 华润置地运营性收入利润贡献超六成 龙湖集团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132.7亿元占总营收22.6%[14] - 行业向轻资产转型、代建业务、商业运营等非开发业务方向发展[14][16]
房地产行业资金流入榜:华夏幸福、万科A等净流入资金居前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13:05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9月12日下跌0.12% [2] - 申万行业中有9个行业上涨 涨幅居前行业为有色金属和房地产 涨幅分别为1.96%和1.51% [2] - 跌幅居前行业为通信和综合 跌幅分别为2.13%和1.95% [2]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536.40亿元 [2] - 6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25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2] 行业资金流向 - 有色金属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首 净流入21.68亿元 行业涨幅1.96% [2] - 建筑装饰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7.21亿元 日涨幅0.96% [2] - 非银金融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居首 净流出81.38亿元 [2] - 电子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75.17亿元 [2] - 通信 计算机 银行等行业净流出资金较多 [2] 房地产行业表现 - 房地产行业上涨1.51% 位居涨幅榜第二 [2][3] - 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2.04亿元 [3] - 行业100只个股中89只上涨 7只涨停 11只下跌 1只跌停 [3] - 63只个股资金净流入 37只个股资金净流出 [3] 房地产个股资金流入 - 资金净流入超5000万元个股有7只 [3] - 华夏幸福净流入资金3.25亿元 涨幅9.95% 换手率9.57% [3] - 万科A净流入资金2.61亿元 涨幅1.61% 换手率3.31% [3] - 首开股份净流入资金1.63亿元 涨幅9.98% 换手率11.64% [3] - 荣盛发展净流入资金1.31亿元 涨幅10.06% 换手率9.09% [3] - 金地集团净流入资金7762.14万元 涨幅2.43% 换手率3.96% [3] - 张江高科净流入资金7145.13万元 涨幅4.61% 换手率5.40% [3] - 特发服务净流入资金6184.50万元 涨幅3.14% 换手率11.44% [3] 房地产个股资金流出 - 资金净流出超5000万元个股有5只 [3] - 万通发展净流出资金8.60亿元 跌幅5.95% 换手率20.71% [3][5] - 卧龙新能净流出资金8913.68万元 跌幅8.29% 换手率16.71% [3][5] - 保利发展净流出资金8062.24万元 涨幅0.64% 换手率2.44% [3][5] - *ST南置净流出资金6126.99万元 跌幅5.02% 换手率4.21% [5] - 衢州发展净流出资金5176.35万元 跌幅0.85% 换手率1.04% [5]
前8月长沙新房成交超344亿元
36氪· 2025-09-12 02:17
长沙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8月长沙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排名前20的企业合计实现264.56亿元销售额[2] - TOP20企业销售面积共计180.16万平方米[2] - TOP10房企销售金额门槛值为11.20亿元[2] - TOP20房企销售金额门槛值为4.65亿元[2] 企业销售金额排名 - 华润置地以30.71亿元位居金额榜榜首[3] - 招商蛇口以28.45亿元位列金额榜第二名[3] - 中建信和以27.65亿元位居金额榜第三名[3] - 权益销售金额中华润置地以27.85亿元居首[5] - 招商蛇口权益销售金额23.34亿元位列第二[5] - 中建信和权益销售金额21.88亿元位列第三[5] 企业销售面积排名 - 中建信和以20.34万平方米位居面积榜第一位[3] - 招商蛇口以19.94万平方米位居面积榜第二位[3] - 华润置地以17.22万平方米占据面积榜第三名[3] - 权益销售面积中招商蛇口以17.13万平方米居首[5] - 中建信和权益销售面积15.93万平方米位列第二[5] - 华润置地权益销售面积15.85万平方米位列第三[5] 项目层面销售表现 - 商品住宅销售金额TOP10项目合计销售金额107.16亿元[6] - 销售额TOP10门槛值为7.52亿元[6] - 长沙瑞府以19.43亿元占据销售金额排行榜榜首[6] - 建发观云以12.00亿元位居第二[6] - 运达会展湾以10.77亿元位列第三[6] - 商品住宅销售面积TOP10项目合计销售面积63.24万平方米[7] - TOP10销售面积门槛值为4.24万平方米[7] - 长沙瑞府以9.48万平方米居于销售面积榜第一位[7] - 中建桃李九章以7.95万平方米位居第二位[7] - 长沙润府以7.59万平方米位列第三[7]
房地产行业周报:深圳优化住房政策,多地公积金支持力度提升-20250911
华源证券· 2025-09-11 09:48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5] 核心观点 - 中央层面明确要求"稳楼市、稳股市" 自2024年9月以来该政策导向持续 在外部环境波动加大的背景下 稳住楼市对提振社会预期和畅通内需循环具有重要意义[6] - 政策导向和供需结构变化推动高品质住宅发展浪潮 建议关注三条主线:地产开发企业、二手房中介和物业管理企业[6] 板块行情表现 - 房地产(申万)板块本周下跌1.5% 表现弱于主要股指(上证指数跌1.2% 深证成指跌0.8% 创业板指涨2.4% 沪深300跌0.8%)[9] - 个股表现分化显著 涨幅前五包括:首开股份(+32.0%)、宁波富达(+12.7%)、ST广物(+12.4%)、上实发展(+9.3%)、珠江股份(+8.1%)[9] - 跌幅前五包括:*ST南置(-22.6%)、张江高科(-7.9%)、天保基建(-7.3%)、津投城开(-6.8%)、福星股份(-5.6%)[9] 新房市场数据 - 本周42城新房成交170万平米 环比下降15.3% 同比下降9.4%[15] - 分能级看:一线城市成交45.3万平米(环比+4.4%) 二线城市96.6万平米(环比-21.1%) 三四线城市28.0万平米(环比-19.4%)[15] - 8月累计成交730万平米 环比降4.1% 同比降18.8% 年初至今累计成交同比降6.1%[18] - 一线城市8月成交179万平米(环比-1.6% 同比-23.1%) 二线城市441万平米(环比+1.3% 同比-13.6%) 三四线城市111万平米(环比-23.4% 同比-29.7%)[18] 二手房市场数据 - 本周21城二手房成交171万平米 环比降9.1% 同比升10.2%[29] - 分能级看:一线城市成交74.9万平米(环比-4.3%) 二线城市85.6万平米(环比-12.2%) 三四线城市10.9万平米(环比-14.9%)[29] - 8月累计成交793万平米 环比降7.2% 同比升0.9% 年初至今累计成交同比升15.2%[34] - 一线城市8月成交329万平米(环比+0.2% 同比+3.5%) 二线城市410万平米(环比-10.8% 同比+0.2%) 三四线城市53万平米(环比-18.4% 同比-8.7%)[34] 政策动态 - 深圳分区优化住房政策:罗湖区、宝安区等区域取消限购套数限制 非户籍家庭限购2套 同时取消首套与二套房贷利率区分[46] - 上海下调二套房贷利率:从3.45%降至3.36% 降幅9个基点[46] - 多地公积金政策优化:南昌贷款最高额度从80万元提至100万元 首付比例从30%降至20% 福州放宽购房提取时限至三年[46] - 地方补贴政策:岳阳主城区购房享总价2%契税补贴 三孩家庭额外奖励10-20万元 杭州余杭区提供4万元购房补助[46] 土地市场动态 - 南京挂牌5幅地块 总面积13.58公顷 起拍总价25.99亿元[46] - 北京发布第七轮供地清单 8宗地总面积27公顷 建筑规模63万平方米[46] - 上海第七批次土拍收金111.16亿元 中海、招商、中旅联合以154.78亿元收购东安地块[46] - 北京三环地块由首开地产(4.46亿元)和城建联合体(29亿元)分食 总成交33.46亿元[46] 企业运营数据 - 8月销售额表现分化:招商蛇口194.6亿元(同比+38.9%) 绿城中国106.0亿元(同比+27.7%) 中国海外发展183.3亿元(同比-0.7%) 保利发展180.2亿元(同比-18.5%) 金地集团22.2亿元(同比-58.9%)[48] - 保利发展新增兰州、三亚两项目 支付价款16.12亿元[48] - 贝壳持续回购股份 8月29日至9月4日累计回购约460万股 耗资约2800万港元[49] 保障性住房进展 - 福建首笔4900万元保障性住房收购贷款落地 收购179套商品房补充保障性租赁住房[47] - 深圳光明区691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开放申请[47] - 北京丰台棚改项目获批 配建54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47]
保利发展在南京成立新公司 含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02:11
公司动态 - 保利发展间接全资持股成立保晟企业管理(南京)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 [1] - 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房地产开发经营 非居住房地产租赁 住房租赁 房地产咨询等业务 [1] - 法定代表人闫志强 业务范围同时包括餐饮管理及酒店管理等多元化服务 [1]
好房子专题报告系列之三:好房子的另类破局之道,引领核心城市五重共振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0 15:20
好的,我将为您总结这份行业研报的关键要点。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包括建发国际、滨江集团、华润置地等,行业为房地产及物业管理。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房地产及物管"看好"评级 [4][5] 报告核心观点 - 房地产行业广义需求总量已见底,一二手房合计成交持续稳定3年多,2022-2024年总成交分别为15.4、15.2、14.0亿平,2025年前8月主流27城合计成交同比+3% [15][18] - 行业困境关键在于购买力而非需求,中产走弱导致置换链不畅,形成"二手房刚需化+新房改善化"格局,造成量价无法正向循环 [15][31] - 好房子政策将成为破局之策,通过打造新产品、开辟新市场,引领核心城市形成五重利好共振,实现由结构复苏带动全局复苏的路径 [4][15][65] - 香港楼市在四重利好(人才政策、撤辣政策、股市大涨、HIBOR下降)共振下已实现全方位反转,为其他核心城市提供借鉴 [119] - 上海等核心城市(成都、北京、深圳、杭州、广州)正逐步具备利好因素,有望复制香港路径率先筑底改善 [4][15][118] 分章节总结 行业现状:房地产基本面的困境和政策面的约束 - 全国一二手房总成交趋于稳定在14亿平上下,2024年总成交14.0亿平已持平需求中枢 [15] - 2021-2024年新房销售规模从15.7亿平下降至8.1亿平(累计-48%),二手房从3.6亿平提升至5.9亿平(累计+64%) [15] - 2025年前8月主流27城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分别同比-5%和+8% [18] - 二手房成交放量未能推动房价止跌回稳,统计局二手房房价指数从2025年3月-0.2%下降至6月-0.6% [25] - 全国二手房房价自2021年以来累计下跌达35% [33] - 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模式要求非全局加杠杆的解题思路,约束了政策选项 [56] 破局之道:好房子政策引领核心城市五重利好共振 - **好房子的政策力量**:好房子供给稀缺(全国高品质住宅存量占比仅24%)、需求充裕、政策友好,14个一线城市好房子项目首开去化率普遍在78-83% [67][69][71] - **城市更新的力量**:2025年中央密集出台城市更新政策,上海2025年征地和拆迁补偿预算同比+21% [79][80][87] - **住房消费升级力量**:全国高品质住宅存量占比仅24%,一线城市仅14%,估算2022-30年改需占比达44% [92][96] - **资本管制下财富再配置力量**:2024年全国新房套总价3,000万元以上成交套数同比+57%,其中一线城市占比高达97%(上海占62%) [97][101] - **股市的力量**:核心城市股市领先楼市约半年,2025年4月以来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分别累计上行23%和38% [107] - **潜在利好**:个人房贷利率(实际利率)为3.06%,较2016Q1低点仍有73BP下降空间;一线城市限购政策已放松五轮 [110][114] 核心城市:香港已反转,上海等核心城市临近底部 - 香港中原二手房房价指数自2021年8月以来累计下跌30%,2025年四重利好推动下实现反转 [119] - 香港二手房租金自2024年2月低点累计上涨10%,房价于2025年3月筑底改善,2025年7月新房成交同比+126% [123] - 上海呈现哑铃型修复状态,高端改善新房和刚需二手房房价已经筑底改善 [4][15] - 2024年核心城市土地成交金额占比提升,核心城市有一二手房合计成交总金额占比超60% [46][47] 投资分析意见 - 推荐四类企业:产品力房企(建发国际、滨江集团、华润置地、绿城中国、中国金茂、建发股份);低估值修复房企(新城控股、越秀地产、招商蛇口等);二手房中介(贝壳-W);物业管理(绿城服务、华润万象等) [4][5] - 行业经营模式正从金融业转向制造业,有望迎接PB-ROE的向上突破 [4][5]
房地产开发板块9月10日涨0.44%,首开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2.1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0 08:30
板块表现 - 房地产开发板块整体上涨0.44%,领涨股为首开股份(代码600376)涨幅达10.12% [1] - 上证指数上涨0.13%至3812.22点,深证成指上涨0.38%至12557.68点,板块表现优于大盘 [1] - 涨幅前四个股涨幅均超9.9%,包括首开股份(10.12%)、苏宁环球(10.04%)、和展能源(9.97%)及卧龙新能(9.96%) [1] 个股涨跌详情 - 涨幅榜中首开股份成交额达9.09亿元,成交量198.74万手;卧龙新能成交额最高为11.57亿元 [1] - 跌幅最大个股为西藏城投(代码600773)下跌1.63%,华发股份(代码600325)下跌1.25% [2] - 保利发展(代码600048)成交额达11.34亿元,为跌幅榜中最高;华刚家族(代码600503)成交量282.83万手居首 [2]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2.13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入6419.86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1.49亿元 [2] - 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撤离而散户资金进场,形成分化态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