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利发展(600048)
icon
搜索文档
上证城镇基建指数上涨0.67%,前十大权重包含海螺水泥等
金融界· 2025-08-22 16:32
指数表现 - 上证城镇基建指数报1272.83点,单日上涨0.67%,成交额206.35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1.45%,近三个月上涨7.37%,年初至今累计上涨0.56% [1] 指数构成 - 指数基日为2012年6月29日,基点1000点,聚焦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城镇化主题 [1]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4.57%,前三大为中国建筑(9.11%)、中国中铁(6.93%)、海螺水泥(6.81%) [1] - 样本全部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行业分布为工业(56.81%)、房地产(32.23%)、原材料(10.95%) [2] 指数维护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定期调整同步变更,特殊情况下实施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立即剔除,并购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用数据说话,上海“做一成一”的项目有哪些?
36氪· 2025-08-22 02:11
核心观点 - 上海房地产行业在盘整阶段强调"做一成一"策略 即项目从拿地到交付需保持高度精准性和纪律性以实现完全去化[1] - 2024年以来上海宅地项目中仅部分项目实现推盘去化率超90% 其中6个项目达到100%去化 同时有20%项目去化率低于60%[5] - 实现高去化率的关键因素包括优质地块资源 深厚客群基础和保值属性 同时开发周期缩短和合理房地价比也是重要支撑[13][14][15][8][11] 项目去化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0日 共有17个项目推盘去化率超过90% 其中保利海玥外滩序98 保利·外滩序Bund88 大华星樾 联发&象屿金海汀雲台 绿城潮鸣东方和越秀·静安天玥6个项目实现100%去化[2] - 保利建发璟玥府去化率达99.8% 中铁·世博云境达99.4% 保利海上印达98.8% 招商蛇口康定壹拾玖达98.2%[2] - 去化率低于60%的项目占比达20% 包括和樾长宁 翎翠滨江等单价超10万元/平方米项目未达销售预期[5] 开发周期效率 - 高去化项目平均拿地到开工周期为1.8个月 平均拿地到首开周期为6.5个月 低于整体项目平均的2.3个月和7.2个月[8] - 保利建发璟玥府拿地到开工仅0.4个月 龙湖·观琴为0.5个月 金茂棠前为0.5个月 体现"拿地即开工"趋势[2] - 开发效率提升反映房企在拿地评估 客户定位和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化能力[8] 盈利指标分析 - 高去化项目平均房地价比为1.9 其中金茂棠前房地价比达3.0 招商时代潮派接近3.0 显示较强盈利能力[11] - 核心板块项目更依赖房地价差指标 绿城潮鸣东方和康定壹拾玖房地价差均超过5万元/平方米且实现售罄[11] - 保利虹桥和颂房地价比达2.45 龙湖·观琴达2.37 保利建发璟玥府达2.11 均高于平均水平[2] 区位价值特征 - 溢价率超10%的宅地主要分布在中外环之间 包括浦东唐镇 北蔡 闵行莘庄/春申 紫竹等板块 这些区域具有价值重塑潜力和扎实客户基础[3] - 杨浦滨江作为中环内主要宅地供应片区 2024年有6宗地溢价超过10%[3] - 徐汇滨江 老静安 北外滩 四川北路等核心地段推出少量优质宅地[3] 成功关键因素 - 稀缺资源地段如"一江一河"沿线的徐汇滨江和杨浦滨江项目 通过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成为现象级红盘[13] - 地缘客户需求厚度支撑去化 莘庄/春申 曹路 唐镇 北蔡等项目均呈现高地缘客户占比[14] - 保值属性促进销售 安徽高速莘庄地王未来售价预计破10万元/平方米 带动安高申陇院当前7.5万元/平方米售价去化 招商&港中旅唐镇地王预期售价破9万元/平方米助推保利天奕8万元/单价销售[15]
房地产行业统计局数据点评:基本面处于修复期,仍待政策持续放松
中泰证券· 2025-08-22 01:22
行业投资评级 - 房地产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行业基本面处于修复期,政策持续放松带动市场信心逐步恢复[1][3] - 2025年1-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0%,销售额同比下降6.5%,住宅销售金额同比下降6.2%[2][11] -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0%,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9.4%,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6.5%[5][11] - 房企到位资金同比下降7.5%,其中国内贷款同比微增0.1%,个人按揭贷款同比下降9.3%[7][34] 行业宏观数据 - 商品房销售面积51560万平方米(同比-4.0%),销售额49566亿元(同比-6.5%)[2][11] - 住宅投资占开发投资比重76.9%,完成额41208亿元(同比-10.9%)[11] - 土地购置面积10052万平方米(同比-53.4%),成交价款9166亿元(同比-48.4%)[12] 销售市场分析 - 7月销售环比下滑主因季节性因素,政策宽松累积效应逐步显现[3][13] -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销售面积同比-6.2%,表现最弱;中部地区同比-1.1%,相对稳健[13] - 办公楼销售表现优于住宅和商业,销售额同比-4.6%[11][13] 投资与开发 - 新开工面积同比-19.4%,核心城市拿地边际回暖但整体强度仍偏低[5][26] - 土地市场溢价率维持低位,100大中城市住宅用地成交溢价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32] - 竣工节奏放缓,1-7月竣工面积同比-16.5%,较1-6月降幅扩大1.7个百分点[5] 资金状况 - 定金及预收款同比下降9.9%,自筹资金同比下降8.5%,反映房企现金流压力仍存[7][34] - "项目融资白名单"政策加码,国内贷款同比微增0.1%[7][34] 政策与市场展望 - 70城房价同比降幅持续收窄,政策宽松窗口期延续[36] - 建议关注布局一二线城市的头部房企如保利发展、招商蛇口等[8][43] - 港股推荐华润置地、绿城中国等具备估值弹性的标的[8][43]
保利超23.4亿元拿下三亚CBD宅地
经济观察报· 2025-08-21 10:57
地块出让信息 - 保利发展以23.4亿元综合总价竞得三亚中央商务区月川单元地块 [1] - 地块占地106亩(70,434.60平方米)用于建设市场化商品住房 [1] - 容积率2.1-2.4 最大计容建筑面积162,424.07平方米 [1] 土地成交价格明细 - 挂牌成交总价11.3366亿元 土地起始楼面价6,980元/平方米 [1] - 需无偿配建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工程 总投资额12.12亿元 [1] - 综合成交总价23.46亿元 综合楼面价14,400元/平方米 [1]
低仓位+降息,推升Q4地产板块
浙商证券· 2025-08-21 07:4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看好 [2] 核心观点 - 地产板块持仓达历史冰点,叠加降息催化,政策宽松预期强化,配置性价比凸显 [4] - 超预期点:地产股基金持仓历史低点,Q4基数压力推动政策强化 [4] - 驱动因素:基金持仓低位、全球政策周期协同效应、Q4高基数压力推动政策释放 [4][5] 地产重仓股分析 基金持仓情况 - 基金持有房地产股市值从2020年H1的141亿元降至2025年H1的30亿元,降幅达80% [4][19] - 持有地产股的基金数量从2020年Q4的372个降至2023年Q4的194个,2025年H1稳定在200个左右 [13] - 主动基金是重仓地产股的主要力量,2025年H1持有地产股市值占比达80% [19] - 地产股市值占比从2020年H1的3.82%降至2025年H1的1.34%,接近市场标配1.22% [23] - 超配基金数量占比维持在55%左右,抛压殆尽 [4][23] 持仓结构 - 重仓持股总市值从2022年Q1的828亿元降至2025年Q2的256亿元,下跌近70% [34] - A股地产股中超过10个基金持有的公司不超过20个,头部效应显著 [34] - 港股地产股关注度提升,中高关注度股票数量多次超过A股 [38] - A股持仓基金数量大幅下降,保利发展和招商蛇口仍为前两大重仓股 [43] - 港股持仓基金数量稳定,华润置地和中国海外发展增持,物业股普遍被增持 [46] 美国降息对中国地产股影响 联动效应 - 美联储降息减少人民币贬值压力,为中国降息打开空间 [56][68] - 降息利好房企融资成本下降和购房需求修复,推动基本面改善 [56] - 美联储降息促使国际资本从美国流出,新兴市场资产吸引力提升 [56] 房企债务压力缓解 - 美联储降息压缩海外融资成本,降低汇兑损失风险 [60] - 改善再融资环境,减少技术性违约风险 [60] - 稳定市场预期与信用修复,降低评级下调概率 [60] 降息预期 - 2025年8月市场预估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达92.1% [64] - 人民币汇率走高为中国降息提供空间,预估降息幅度10-20BP [68] 投资建议 配置逻辑 - 2025Q4地产板块进入关键博弈期,叠加降息窗口,可积极配置 [76] - 地产板块持仓低,下跌空间有限,时间换空间 [76] 结构性机会 1. **住宅开发主战场**:优选"地产+"模式,如华润置地、建发股份、滨江集团 [79] 2. **城市更新**:关注现金流充沛企业,如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保利发展 [79] 3. **产业结构变化**:AMC(信达地产)、内陆城市竞争出清(中国海外宏洋) [79] 4. **防御性子领域**:商管(华润万象生活)>物业(绿城服务、保利物业) [79]
房企重返海南拿地?
36氪· 2025-08-21 01:51
保利发展三亚拿地情况 - 保利发展以综合总价超23.4亿元竞得三亚中央商务区月川单元YC1-04-02A/B和YC1-04-02C地块[1] - 地块占地106亩(70434.60平方米) 容积率2.1-2.4 最大计容建筑面积162424.07平方米 挂牌成交总价11.3366亿元 起始楼面价6980元/平方米[2] - 需无偿配建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部分工程 配建投资额12.12亿元 综合楼面价约1.44万元/平方米[2] 地块区位与开发价值 - 地块周边规划中小学用地 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提升区域居住价值和配套设施[2] - 三亚新房销售均价达3万元/平方米 与1.44万元/平方米综合楼面价存在价差 利润空间可观[2] 保利在海南的战略布局 - 2024年保利曾以20.88亿元竞得月川单元YC1-04-01B/02D和YC1-04-01A地块 土地总面积10.29万平方米[3] - 正开发保利天珺项目一至四期 北侧已建成保利国际广场、五矿国际广场等甲级写字楼[3] - 关联公司斥资14.21万元联袂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打造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 另投资8.6亿元配建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部分工程[3] - 结合本次拿地配建要求 "双中心"(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已完全由保利打造[4] 海南土地市场整体热度 -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全岛封关运作 吸引企业积极拿地[6][7] - 2025年1-6月海南土拍成交6626.48亩土地 总金额超144亿元 三亚和海口领跑[9] - 三亚上半年成交14宗住宅用地(1181.43亩) 金额77.27亿元 出让面积同比增加276.68亩(增幅30.58%)[9] - 海口上半年成交26宗土地(1294.71亩) 金额36.9亿元[9] 其他企业拿地案例 - 中交海投城发以12.67亿元竞得海口新埠岛片区3宗地块(10.16万平方米) 规划计容面积27.54万平方米 涵盖回迁房和商品房[7] - 大悦城以7.84亿元竞得三亚东岸单元DA02-29-05A/B地块(地盘面积3.26万平方米 计容面积4.90万平方米)[7] - 辽宁方大集团旗下公司以28.75亿元摘得海棠湾430亩地块 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医疗健康城项目[8] - 大华集团以8.12亿元拿下海口丁村城市更新地块(6.58万平方米) 楼面价6242元/平方米和1406元/平方米 后又以2.44亿元加3.6亿元配建成本获三亚榆红片区地块 综合楼面价约1.35万元/平方米[9] 重大事件影响 -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启动 促进与国际往来自由和内地联系高效[6] - 6月18日三亚单日土拍成交4宗地块(546.55亩) 总金额44.45亿元 刷新当地纪录[8]
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中期票据获准注册的公告
中期票据注册获批 - 公司收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两份《接受注册通知书》,同意接受中期票据注册 [1] - 注册额度自通知书落款之日起2年内有效 [1] - 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及有关规定要求,在注册有效期内择机发行上述债务融资工具 [1] 信息披露安排 - 公司将及时履行与中期票据发行相关的信息披露义务 [1]
XD保利发(600048)8月2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687.94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20 08:0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2025年8月20日收盘价7.87元 单日上涨0.64% 换手率1.44% [1] - 成交量172.43万手 成交金额13.5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6687.94万元 占成交额4.95% 其中超大单净流入1809.44万元(占比1.34%) 大单净流入4878.51万元(占比3.61%) [1] 资金流向结构 - 中单资金净流出4107.10万元 占成交额3.04% [1] - 小单资金净流出2580.84万元 占成交额1.91%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542.72亿元 同比增长9.09% [1] - 归属净利润19.51亿元 同比减少12.27% [1] - 扣非净利润18.91亿元 同比减少10.65% [1] 财务健康状况 - 流动比率1.663 速动比率0.545 [1] - 资产负债率74.06%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2年 总部位于广州市 主营房地产业务 [1] - 注册资本119.70亿人民币 实缴资本1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刘平 [1] 企业运营规模 - 对外投资119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260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246条 行政许可401个 [2]
2024年业绩概览及“十五五”规划下房地产行业展望
安永· 2025-08-20 05:5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前三十家上市房企营业收入总计2.77万亿元,同比下降13.83% [8][9] - 行业分化明显,10家房企营收增长,20家下降,金融街以51.74%的增长率位列第一 [8][9] - 行业毛利率和净利率均下滑,平均毛利率14.42%(下降1.86%),平均净利率-10.81%(下降12.45%) [12][13][16][17] - 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平均净利润-11.65亿元(下降123%),平均归母净利润-19.03亿元(由盈转亏) [23][24][27][28] - 存货周转率分化明显,金隅以110.48%的周转率最高,融创中国12.83%最低 [39][40] 2024年业绩概览 营业收入 - 前三十家上市房企营业收入总计2.77万亿元,同比下降13.83% [8][9] - 金融街营收增长51.74%最高,美的置业下降94.94%最大 [8][9] - 万科从盈利204.56亿转为亏损487.04亿,保利净利润下降45.60% [22][23] 盈利能力 - 平均毛利率14.42%,下降1.86%,美的置业毛利率上升24.21%最高 [12][13][14] - 平均净利率-10.81%,下降12.45%,远洋净利率-79.89%最低 [16][17][18] - 平均净利润-11.65亿元,下降123%,华润净利润336.78亿元最高 [23][24] 财务指标 - 存货余额60,850亿元,下降13.58%,瑞安存货增长16.03%最高 [33][34] - 平均流动比率152.86%,上升0.15%,信达流动比率下降39.17%最大 [42][43][44] - 平均现金短债比1.52,下降0.11,滨江现金短债比5.53最高 [54][55][57] "十五五"规划展望 政策导向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五个转变",强调城市更新和存量改造 [67][68] - 国家政策推动"新赛道、新产品、新模式",包括城市更新、盘活存量、新质生产力等 [69] - 房企需向"品质、结构、服务"转型,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72] 行业转型 - 头部企业加速转型,从"高杠杆、高周转"转向"品质升级、结构优化、模式转型" [72] - 上海虹口区嘉兴路街道项目采用"留改拆"新模式,总投资75亿元 [73][74] - 建筑工业化和BIM技术将成为行业标配,推动开发模式向高效精准转型 [75] 科技应用 - 大数据与AI重塑房地产营销与运营,实现精准获客和智能化管理 [75] - 万物云"全域智能运营平台"整合数字孪生、AI和物联网技术,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76][77]
谁在疯狂买地?
36氪· 2025-08-20 02:37
土地市场热度显著提升 - 多个城市出现高溢价地块成交 深圳宝安中心宅地以86.4亿元总价成交 溢价率35% 楼板价59586元/平方米刷新板块纪录[1] 深圳前海地块楼面价84180元/平方米 溢价率86.1%创2024年取消溢价上限后新高[1][4] 上海徐汇衡复地块以20万元/平方米楼板价刷新全国单价纪录[1][4] 苏州工业园区地块楼板价6.5万元/平方米刷新江苏省纪录[1][5] - 2025年1-7月重点30城土地市场呈现结构性回暖 含宅地块成交面积5520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7% 与全国300城面积同比下降9%形成鲜明对比[7] 溢价地块数量占比达30% 为近三年新高 较2024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8] 溢价地块平均溢价率26% 较过去两年近乎翻倍增长[8] - 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激烈 30城前7月重点溢价成交地块比重达30%[2] 企业投资聚焦高能级城市核心地块 资源集中导致僧多粥少局面[17] 企业拿地行为分化明显 - 头部房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025年1-7月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比重达70% 较2024年末提升8个百分点[12] TOP10房企拿地销售比0.41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的0.3[12] 销售百强中仍有半数房企未有新增土储[11] - 央国企及部分名企成为拿地主力 保利发展拿地金额512亿元同比增长95% 招商蛇口拿地金额360亿元同比增长213% 绿城中国拿地金额602亿元同比增长133% 中国金茂拿地金额454亿元同比激增1505%[15] 建发房产在杭州和成都获取两宗溢价率超100%的地块[16] - 高总价地块劝退民企和地方国企 央国企凭借资金优势包场核心城市优质地块[18] 民企主要在部分止跌回稳城市寻找结构性机会[18] 区域市场表现差异 - 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热度突出 上海虹口北外滩地块楼板价126577元/平方米溢价率46% 静安地块楼板价90390元/平方米[6] 深圳宝安地块楼板价59586元/平方米 南山前海地块楼板价84180元/平方米[6] - 强二线城市表现活跃 苏州工业园区地块总价46.7亿元楼板价65242元/平方米[6] 杭州多宗地块溢价率超70% 成都高新区地块溢价率70%[17] 郑州地块溢价率87%[17] - 改善型项目支撑市场预期 深圳前海地块周边新房售价超11万元/平方米 苏州双湖板块高端新房售价达8.5万元/平方米以上[4][5] 优质地块未来上市预期乐观[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