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方生物(09926)

搜索文档
野村预测康方生物下半年亏转盈 上调目标价至120.64港元
快讯· 2025-07-18 02:50
业绩预测 - 野村预测康方生物中期收入同比增长42%至14.5亿人民币,低于市场预期3% [1] - 预计开坦尼和依达方中期收入分别为8亿和6亿元人民币 [1] - 中期经营开支预计为13亿元人民币,股东应占亏损800万人民币,接近收支平衡,去年同期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亏损2.39亿和2.76亿元人民币 [1] - 预计下半年收入19亿人民币,受开坦尼和依达方销售推动,净利润2.71亿人民币 [1] 财务预测调整 - 野村下调公司今年收入预测9.6%,主要因下调安尼可销售及协作收益预测 [1] - 全年净利润预测上调97.2%,基于更高毛利率假设 [1] 目标价调整 - 野村将康方生物目标价从99.66港元上调至120.64港元,维持中性评级 [1]
康方生物(09926):结直肠癌3 期推进,依沃西肿瘤适应症全面展开
国金证券· 2025-07-17 15: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全球同靶点首创双抗依沃西单抗用于一线治疗晚期pMMR/MSS型mCRC的注册性3期临床研究已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2] - 依沃西在多个癌症关键临床全面展开,有望成为mCRC患者全新且高效的一线免疫治疗选择,公司在肿瘤领域的全面立体布局正快速构建中 [3] - 卡度尼利与依沃西医保放量可期,新拓适应症拓展和国际化步伐或提速,公司步入商业化加速收获期 [4] - 公司管线丰富,自有产品组合空间大,成长确定 [4] - 根据临床进展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7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和13亿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年7月16日,公司官网宣布依沃西单抗用于一线治疗晚期pMMR/MSS型mCRC的注册性3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2] 点评 -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高发恶性肿瘤和第二大癌症死因,2022年全球新发病例超192.6万,中国约51.7万,约95%的mCRC患者为pMMR或MSS型,免疫治疗反应不佳,全球尚无此类患者的一线免疫疗法获批,依沃西联合化疗初步疗效好,此项临床将验证其优越性 [3] - 依沃西在肺癌3期临床已单药头对头击败K药,其联用化疗在多个癌症展开3期临床,肿瘤领域布局快速构建 [3] 商业化 - 卡度尼利与依沃西2024年纳入国家医保,预计2025年起销售收入加速放量 [4] - 依沃西通过联用布局18个适应症,展开超27项临床,含12项3期临床和7项头对头研究;卡度尼利布局20个适应症,开展28项临床试验 [4] 管线情况 - 公司有全球首创双靶点的差异化ADC等50多项在研管线,在肿瘤、代谢、自免领域全面布局,还有普络西等诸多管线 [4]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 调整盈利预测,将公司2025/26年营收下调15%/16%至36/54亿元,将2025/26年归母净利润下调127%/56%至 - 0.96/4.26亿元,预计2027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和13亿元 [4]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526|2,124|3,582|5,350|7,460| |营业收入增长率|440%|-53.08%|68.65%|49.36%|39.4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028|-515|-96|426|1,266|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n.a.|n.a.|n.a.|n.a.|197%| |摊薄每股收益(元)|2.26|-0.57|-0.11|0.47|1.41|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93|-0.59|-0.17|0.31|1.14|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43.23%|-7.55%|-1.42%|5.90%|14.87%| |P/E|20.53|n.a.|n.a.|293.99|98.89| |P/B|8.32|8.00|18.54|17.36|14.71| [9] 附录:三张报表预测摘要 - 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展示了公司2022A - 2027E的相关财务数据及比率分析、增长率、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 [10]
7月17日南向资金净买入18.55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17 12:14
市场表现 - 7月17日恒生指数下跌0 08%,报收24498 95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18 55亿港元,其中沪市港股通净买入16 68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买入1 87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成交金额达1347 23亿港元,沪市港股通成交851 21亿港元,深市港股通成交496 02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活跃度 - 沪市港股通中,小米集团-W以38 09亿港元成交额居首,国泰君安国际(37 54亿港元)和阿里巴巴-W(34 26亿港元)紧随其后 [1] - 深市港股通成交额前三为小米集团-W(26 80亿港元)、阿里巴巴-W(17 77亿港元)和理想汽车-W(17 20亿港元) [2] 资金流向 - 沪市港股通净买入前三:小米集团-W(6 06亿港元)、建设银行(5 91亿港元)、美团-W(2 76亿港元) [1][2] - 沪市港股通净卖出最多为泡泡玛特(4 78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卖出最多为腾讯控股(3 79亿港元) [1][2] - 深市港股通净买入前三:美团-W(3 30亿港元)、理想汽车-W(2 91亿港元)、阿里巴巴-W(0 51亿港元) [2] 股价波动 - 理想汽车-W涨幅最高达9 73%,复旦张江涨14 29%,康方生物涨10 71% [2] - 小米集团-W股价下跌2 01%,阿里巴巴-W跌1 14%,建设银行跌0 95% [1][2] - 美团-W上涨1 13%,腾讯控股微涨0 10% [2]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7月17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7-17 12:09
恒生指数及南向资金交易情况 - 7月17日恒生指数下跌0 08% [1] - 南向资金全天合计成交金额1347 23亿港元 其中买入成交682 89亿港元 卖出成交664 34亿港元 合计净买入18 55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累计成交金额496 02亿港元 净买入1 87亿港元 [1] - 港股通(沪)累计成交金额851 21亿港元 净买入16 68亿港元 [1] 成交活跃股分析 - 南向资金成交金额最高为小米集团-W 合计64 88亿港元 其次为阿里巴巴-W(52 03亿港元)和国泰君安国际(50 25亿港元) [1] - 净买入金额前三:美团-W(6 06亿港元) 建设银行(5 91亿港元) 小米集团-W(3 15亿港元) [1] - 净卖出金额最多为泡泡玛特(8 44亿港元) 其次为腾讯控股(3 79亿港元)和康方生物(7617 74万港元) [1] - 美团-W连续9天获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72 14亿港元 [2] 个股涨跌幅表现 - 美团-W收盘股价上涨1 13% [1] - 小米集团-W股价下跌2 01% [1] - 泡泡玛特股价下跌0 87% [1] - 中国软件国际股价上涨12 75% [2] - 理想汽车-W股价上涨9 73% [2] - 复旦张江股价上涨14 29% [2] - 康方生物股价上涨10 71% [2] 港股通成交活跃股数据 - 美团-W成交额28 41亿港元 净买入6 06亿港元 [2] - 小米集团-W成交额64 88亿港元 净买入3 15亿港元 [2] - 泡泡玛特成交额34 78亿港元 净卖出8 44亿港元 [2] - 建设银行成交额17 03亿港元 净买入5 91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W成交额52 03亿港元 净买入8153 49万港元 [2]
南向资金7月17日净买入超18亿港元:加仓美团-W6.06亿港元
金融界· 2025-07-17 11:06
南向资金流动 - 7月17日南向资金总成交额1347 23亿港元 净流入18 55亿港元 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入16 68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流入1 87亿港元 [1] 大幅净买入个股 - 美团-W(03690 HK)获净买入6 06亿港元 股价上涨1 13% 沪港股通净买入2 76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买入3 30亿港元 [1][2] - 建设银行(00939 HK)获净买入5 91亿港元 股价下跌0 95% 全部通过沪港股通买入 [1] - 小米集团-W(01810 HK)获净买入3 15亿港元 股价下跌2 01% 沪港股通净买入6 06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卖出2 90亿港元 [1][2] - 中国软件国际(00354 HK)获净买入1 27亿港元 股价上涨12 75% 沪港股通净买入7967 28万港元 深港股通净买入4766 54万港元 [1][2]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 HK)获净买入1 20亿港元 股价下跌0 16% 沪港股通净买入1 45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卖出2511 12万港元 [1][2] - 理想汽车-W(02015 HK)获净买入8664 30万港元 股价上涨9 73% 沪港股通净卖出2 04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买入2 91亿港元 [1][2] 大幅净卖出个股 - 泡泡玛特(09992 HK)遭净卖出8 44亿港元 股价下跌0 87% 沪港股通净卖出4 78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卖出3 66亿港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 HK)遭净卖出3 79亿港元 股价上涨0 10% 全部通过深港股通卖出 [1][2] - 康方生物(09926 HK)遭净卖出7617 74万港元 股价上涨10 71% 全部通过深港股通卖出 [1][2]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7月1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17 11:01
沪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小米集团-W(01810)以38.09亿元成交额位居首位,净买入额达+6.06亿元 [1][2]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以37.54亿元成交额排名第二,净买入额+1.45亿元 [1][2] - 阿里巴巴-W(09988)以34.26亿元成交额位列第三,净买入额+3017.40万元 [1][2] - 建设银行(00939)成交额17.03亿元,净买入额+5.91亿元,显示资金流入显著 [2] - 泡泡玛特(09992)成交额21.62亿元,但净卖出额达-4.78亿元,资金流出明显 [2] 深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小米集团-W(01810)以26.80亿元成交额居首,但净卖出额-2.90亿元 [1][2] - 阿里巴巴-W(09988)以17.77亿元成交额排名第二,净买入额+5136.09万元 [1][2] - 理想汽车-W(02015)以17.20亿元成交额位列第三,净买入额+2.91亿元 [1][2] - 美团-W(03690)成交额11.72亿元,净买入额+3.30亿元,资金流入强劲 [2] - 腾讯控股(00700)成交额16.27亿元,净卖出额-3.79亿元,资金流出显著 [2] 跨市场成交对比 - 小米集团-W(01810)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额达64.89亿元,但沪港通净买入+6.06亿元,深港通净卖出-2.90亿元,显示资金流向分化 [1][2] - 阿里巴巴-W(09988)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额52.03亿元,两地均为净买入状态 [1][2]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在沪港通成交额37.54亿元(净买入+1.45亿元),深港通成交额12.71亿元(净卖出-2511.12万元) [1][2]
港股创新药“杀疯了”,千亿市值股起舞!相关基金霸榜前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0:29
港股创新药ETF表现 - 7月17日港股创新药主题ETF涨幅显著,前10只ETF涨幅均超5%,恒生创新药ETF(520500)以5.73%涨幅居首 [1] - 具体ETF表现:恒生创新药ETF(520500)最新价1.864元,成交额20.24亿;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涨5.28%至1.356元,成交额114.05亿;港股通创新药ETF(159217)涨5.26%至1.480元,成交额11.43亿 [2] - 成分股中康方生物、百济神州涨超10%,信达生物、石药集团涨超3% [2] 中小盘创新药股及ETF年度表现 - 中小盘创新药股表现突出:三叶草生物-B涨35.21%,乐普生物-B涨24.66%,药明巨诺-B涨20.72% [3] - 截至7月17日,年内25只ETF涨幅超40%,其中24只为港股生物医药主题,仅1只为证券主题 [3] - 涨幅居前的ETF包括:恒生创新药ETF(520500)年内涨89.24%,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涨88.66%,港股创新药ETF基金(520700)涨88.43% [4] 创新药板块上涨驱动因素 - 政策环境优化:国家医保局启动2025年医保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调整,首次将高临床价值创新药纳入商保支付通道 [5] - 国际化突破: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提升,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BD合作需求为中国药企提供出海机遇 [5] - 业绩兑现:创新药企业业绩增长反映二十年技术沉淀与产业升级成果,BD出海创新高持续催化行情 [5] 机构观点与行业展望 - 基金经理普遍看好创新药行情,认为三季度将围绕临床数据、管线授权及销售放量展开 [6]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有望在国际化突破、政策优化、资金增配三重驱动下延续反弹,四季度或加速突破 [6] - 创新药被视为确定性高、空间大的资产,国内企业有望通过临床数据、产品出海及商业化兑现实现更好表现 [6]
港股收评: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恒生科技指数涨0.56%,医药、军工、汽车大涨
格隆汇· 2025-07-17 08:30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窄幅震荡 恒生指数微跌0.08%至24498.95点 国企指数微跌0.09%至8853.10点 恒生科技指数收涨0.56%至5448.85点 [1][2][3] - 大型科技股分化 美团涨超1% 网易腾讯飘红 百度跌超3% 小米跌2% 阿里巴巴跌超1% [3] - 生物医药板块领涨 康诺亚-B大涨14.5% 康方生物涨10.71% 百济神州涨10.62% 泰格医药等8只个股涨超8% [5][6] 行业板块动态 强势板块 - 创新药板块获结构性重估 高盛指出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市值仅为美国同行14%-15% 但全球创新贡献占比达33% [6] - 影视股活跃 比高集团涨10.72% 大麦娱乐涨8.18% IMAX中国涨2.05% [7][8] - 军工股普涨 大陆航空科技控股涨7.14% 西锐涨4.88% 中航科工涨4.14% [9] - 汽车股走强 理想汽车-W涨9.73% 喜相逢集团涨4.61% 吉利汽车涨4.16% [10] - 光伏板块上扬 阳光能源涨5.56% 福耀玻璃涨4.01% 协鑫新能源涨3.37% [11] 弱势板块 - 黄金及有色金属股单边下跌 集海资源跌7.14% 灵宝黄金跌5.20% 山东黄金跌3.75% [12][13] - 教育股走低 思考乐教育跌4.95% 新东方-S跌2.47% 卓越教育集团跌2.32% [12] 市场展望 - 兴业证券预计三季度初期港股或现战术性调整 但建议逢低布局 下半年有望受益于中美贸易进展、美联储降息及纪念活动等催化因素 [13]
利好突袭!刚刚,集体异动!
券商中国· 2025-07-17 08:17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涨0.37%,深证成指涨1.43%,创业板指涨1.76%,创新药概念股领涨,近20只相关个股涨停或涨超10% [1] - 港股创新药概念股同步爆发,乐普生物涨超24%,药明巨诺涨超20%,康诺亚、基石药业、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涨幅均超10% [2] - 创新药板块指数涨幅超3%,自6月底以来持续上行,近期加速上涨 [3] 行业利好政策 -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措施,包括加大研发支持、推动医保和商保目录纳入、支持临床应用等 [8] - 首次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重点纳入高创新性、高临床价值但超出基本医保范围的药品,为创新药提供多元支付支持 [8][9] - 2025年将制定首版商保创新药目录,助力多层次用药保障体系,申报工作已于7月11日启动 [9][10] 研发突破 - 我国自研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创新药齐瑞索韦被列入WHO儿童药物优化优先清单,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发明并拓展至全球的儿童创新药 [4][7] - 该药为靶向病毒融合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有望解决全球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空白(年感染3300万例,死亡10.14万例) [5][6]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全球BD交易占比显著提升,项目数占比从2019年3%升至2024年13%,金额占比从1%升至28%,2025年上半年license-out总金额达660亿美元 [12] - ADC和双抗是当前交易热点,预计2025下半年将有数项相关BD落地,中长期三抗、CAR-T等平台产品交易将增多 [12] - 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或迎拐点,从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板块有望实现业绩与估值双修复 [11]
创新药板块爆发,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强势上涨4.97%,成交额居权益类ETF首位!
搜狐财经· 2025-07-17 06:55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931787)强势上涨5.50%,成分股乐普生物-B上涨20.94%,康诺亚-B上涨14.50%,康方生物上涨11.67% [1]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上涨4.97%,冲击7连涨 [1] - 港股创新药ETF近1年净值上涨109.64%,QDII股票型基金排名1/122,居于前0.82% [2] - 港股创新药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3.82%,最长连涨月数为5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59.64%,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7.75% [2] - 港股创新药ETF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11.50% [2] 流动性及规模 - 港股创新药ETF盘中换手67.06%,成交97.98亿元,位居权益类ETF首位 [1] - 港股创新药ETF近1周日均成交73.79亿元,医药类居首 [1] - 港股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140.35亿元,居港股医药类ETF第一 [1] - 港股创新药ETF近22个交易日内有12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8.38亿元 [1] 指数构成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在香港市场中选取不超过50家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2]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生物制品+化学制药权重占比达92.5%,是较为"纯血"的创新药行业指数之一 [2]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7.94%,包括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等 [3] 政策环境 - 2025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同步启动调整,构建"基本医保保基本+商保目录覆盖高值创新药"的双轨支付体系 [3] - 医保局明确表示创新药不会被纳入集采范围 [3] - 证监会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药监局压缩临床试验审评周期至30日 [3] - 融资、注册、支付三位一体的制度合力已然形成 [3] 产品特性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支持T+0交易,投资者可在交易日内进行多次买卖 [4] - 港股创新药ETF紧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投资港股创新药产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