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森制药(03692)

搜索文档
翰森制药(03692)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2 09:19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约人民币74.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3%[10] - 溢利约人民币31.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0%[10] - 每股基本盈利约人民币0.5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8%[10]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74.34亿元,同比增长14.3%[21] - 公司溢利为人民币31.35亿元,同比增长15.0%[21]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53元,同比增长14.8%[21]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4.3%至74.33559亿元人民币[99] - 期内溢利同比增长15.0%至31.34929亿元人民币[99]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增长15.2%至0.53元人民币[99] - 总收入为74.335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112] - 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31.34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7.255亿元增长15.0%[119][120]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53元,较2024年同期的0.46元增长15.2%[1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31.3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7.26亿元人民币增长15.0%[10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开支约人民币14.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4%,占收入比例19.4%[10] - 研发开支同比增长20.4%至14.40841亿元人民币[99] - 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15.750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113] - 工资及薪金为10.268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113] - 即期所得税为4.596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11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0.7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0.68亿元人民币增长16.3%[104] - 股份支付费用为人民币78,585,000元,较去年同期67,587,000元增长16.3%[140]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约人民币61.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1%,占总收入比例82.7%[10][11] - 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61.45亿元,占总收入比例82.7%[21] - 抗肿瘤领域收入为人民币45.31亿元,占总收入比例60.9%[22] - 抗感染领域收入为人民币7.35亿元,占总收入比例9.9%[22] - 中枢神经系统领域收入为人民币7.68亿元,占总收入比例10.4%[22] - 代谢及其他疾病领域收入为人民币14.00亿元,占总收入比例18.8%[22] - 合作收入为16.567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112] - 银行利息收入为5.123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0%[112] 研发进展与产品管线 - 创新药阿美乐®(甲磺酸阿美替尼片)于2025年3月及5月获NMPA批准新增两项适应症[13] - 合作产品GSK5764227(HS-20093)于2025年1月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12] - 自研ADC注射用HS-20093于2025年2月获NMPA批准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12] - 新药HS-20122于2025年4月获NMPA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拟开展用于晚期实体瘤试验[13] - 公司自研创新药HS-20108获NMPA批准开展用于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14] - 公司自研新药HS-10529片获NMPA批准开展用于KRAS G12D突变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14] - 阿美乐®用于NSCLC术后辅助治疗III期临床研究显示无病生存期HR为0.17,2年DFS率达90.2%[25] - 阿美乐®联合化疗用于晚期NSCLC一线治疗III期临床研究显示PFS的HR为0.47,降低53%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mPFS延长至28.9个月,ORR达93.2%[26] - 昕越®用于治疗IgG4-RD的新适应症于2025年2月被NMPA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29] - 昕越®第三项BLA于2025年5月获NMPA受理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成人患者[31] - 恒沐®III期注册临床研究包含48周、96周、144周随访数据及长达5年随访的IV期研究数据[35] - 圣罗莱®III期临床试验显示每月1次皮下注射与每周1-3次短效rHuEPO治疗中国透析贫血患者同样有效安全[38] - 公司研发团队超1900名研究人员,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内进行超70项创新药临床试验涉及超40个候选药[41] - 报告期内8个新候选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包括HS-10561、HS-20108等产品[41] - 报告期内新增3项III期关键注册临床试验包括HS-20093、HS-20089和HS-20137[41] - HS-20093于2025年2月及4月两次获NMPA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42] - HS-20089于2025年5月获NMPA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用于卵巢癌适应症[43] - 昕越®(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于2025年8月26日获NMPA批准增加IgG4-RD适应症[85] - 公司研发活动涉及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TYK2(酪氨酸激酶2)等靶点[161] 医保准入与市场准入 - 豪森昕福®于2020年及2024年11月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7] - 孚来美®于2020年及2024年11月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33] - 恒沐®于2021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于2023年12月成功续约[35] - 圣罗莱®于2023年6月获批两项适应症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贫血,并于同年首次纳入国家医保目录[38] 业务发展与合作协议 - 公司从默沙东收取BD许可费首付款1.12亿美元[46] - 公司与Regeneron合作获得HS-20094首付款8000万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19.3亿美元及双位数百分比特许权使用费[47] - 对Merck Sharp & Dohme LLC全资附属公司的合作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约10%[111] 研发开支构成 - 研发开支中用于许可引进项目临床试验的费用约为人民币1.91亿元[48] 现金流与资本开支 - 公司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为人民币36.05亿元[56] - 公司资本开支为人民币2.45亿元,主要用于车间建设及设备采购[56] - 公司融资活动现金流为根据股份激励计划收到的付款人民币0.31亿元[5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所得现金为39.7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1.60亿元人民币增长25.7%[10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36.0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6.82亿元人民币增长34.4%[10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15.06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产生现金净额23.69亿元人民币[10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1.7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02亿元人民币增长69.7%[10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购买无形资产支出0.5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0.26亿元人民币增长102.3%[105] 资产与负债状况 - 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为人民币271.04亿元(2024年末:226.22亿元)[57] - 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流动金融资产为人民币0.18亿元(2024年末:0.17亿元)[57]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1.3%(2024年末:9.4%)[57] - 现金及银行结余同比增长19.8%至271.03694亿元人民币[101]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同比下降11.9%至27.93734亿元人民币[101] - 物业、厂房及设备较期初下降1.4%至27.66188亿元人民币[101] - 应付股息新增7.33801亿元人民币[101] - 递延税项负债同比增长46.8%至2.93788亿元人民币[102]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310.9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79.03亿元人民币增长11.4%[103]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4.3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67.96亿元人民币减少34.7%[105]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期末为人民币27.66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8.593亿元减少3.3%[121] - 使用权资产期末账面值为人民币4.36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491亿元减少2.7%[123] - 租赁负债期末账面值为人民币0.75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0.794亿元减少4.4%[124]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为人民币27.937亿元,较2024年末的31.698亿元减少11.9%[126] - 贸易应收款项90天内账期占比达99.9%(2025年6月30日:27.314亿元/27.342亿元)[126] - 物业、厂房及设备期内折旧拨备为人民币1.76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982亿元减少10.9%[121] - 租赁相关总开支为人民币0.19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0.167亿元增长18.1%[125] - 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42,284千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59,575千元,增长40.9%[127]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2,425千元降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10,056千元,减少19.1%[127] - 无逾期贸易应收款项账面总额为人民币2,741,061千元,预期信贷亏损率为0.35%[127]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2,621,566千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27,103,694千元,增长19.8%[131] - 初始存款期逾三个月的定期存款为人民币22,666,274千元,年回报利率介于1.3%至5.5%[131]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17,851千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268,654千元,增长23.3%[132]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354,591千元降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2,215,450千元,减少5.9%[133] - 理财产品投资公平值为人民币17,551千元,预期年回报率介于3.89%至5.10%[128][130] - 非上市股权投资公平值为人民币732,629千元,涉及9家生命科学风投公司和2家生物制药公司[128][130] - 可转换债券债务部分于2025年6月末为人民币38,204千元,嵌入式衍生工具部分为人民币2,772千元[137] - 可转换债券债务部分账面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38,090千元人民币略微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38,203千元人民币[149] - 可转换债券嵌入式衍生工具公平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2,784千元人民币略微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773千元人民币[149][154] - 公司金融负债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40,874千元人民币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0,976千元人民币[149]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719,520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750,180千元人民币,增长4.3%[153] - 应收票据公允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42,284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59,575千元人民币,增长40.9%[153] - 第三级金融资产(重大不可观察输入数据)从2024年12月31日的744,567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792,204千元人民币,增长6.4%[153] - 贸易应收票据年度贴现率范围为2.85%–3.15%(2024年:2.95%–3.26%)[152] - 贴现率增加/减少5%可使贸易应收票据公允价值减少/增加0.01%[152] - 公司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151] - 非上市股权投资根据最近交易价格估算公允价值[151] - 公司资产无任何产权负担、抵押或质押权[58] 知识产权与研发成果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内提交中国专利申请24件获国内授权11件,海外申请58件获授权30件[40] 股息分派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23.16港仙[9] - 公司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为每股23.16港仙[93] - 2025年中期宣派股息每股13.53港仙,总额约人民币7.34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每股14.22港仙(总额7.688亿元)减少4.4%[11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宣派股息7.3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7.69亿元人民币减少4.4%[103] - 中期股息记录日期定为2025年9月25日[93] 股份激励计划与股权变动 - 根据限制性股份单位计划配发及发行11,500,000股新股,每股发行价2.9595港元[64] - 限制性股份单位受托人持有公司股份结余为1,194,647股[64] - 报告期内授出代表8,560,990股公司股份的限制性股份单位[65] - 执行董事吕爱锋博士获授211,910股公司股份的限制性股份单位[65] - 董事钟慧娟女士持有公司股份3,900,000,000股,股权占比65.58%[67] - 董事孙远女士持有公司股份3,900,000,000股,股权占比65.58%,另实益持有3,501,583股占比0.06%[67] - 董事吕爱锋博士实益持有2,336,253股公司股份,股权占比0.04%[67]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5,947,150,070股[67] - Stellar Infinity实益拥有3,90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65.58%[69] - Sunrise Investment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3,90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65.58%[69] - Harmonia Holding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3,90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65.58%[69] - 岑均达先生被视为拥有920,000,000股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5.47%[69][71]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5,947,150,070股[71]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剩余可授予股份数量为38,875,844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0.642%[73] - 报告期内根据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可能发行的股份数加权平均占比为0.144%[7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归属的受限制股份单位涉及20,434,46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0.34%[79] - 计划授权可授予的受限制股份单位数量报告期末为38,379,834股[73]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授予上限为114,118,384股股份,相当于2019年6月14日已发行股份数目2%[73] - 公司于2025年4月28日授予执行董事吕爱锋博士211,910股受限制股份单位,授予价为每股4.573港元,公平值为每股18.677港元[82] - 公司于2025年4月28日授予雇员8,349,080股受限制股份单位,授予价为每股4.573港元,其中40,680股失效,期末未归属数为8,308,400股[80] - 报告期内公司受限制股份单位已归属总数为11,919,135股,已注销1,127,665股,已失效768,350股,期末未归属总数为20,434,460股[80] - 孙远女士报告期内归受限制股份单位442,000股,其中298,717股以现金结算,结算价每股29.10港元[82] - 吕爱锋博士报告期内归受限制股份单位总计346,673股,加权平均收市价为每股24.51港元[82] - 雇员报告期内归受限制股份单位总计10,241,002股,加权平均收市价为每股24.92港元[82] - 服务提供者报告期内归受限制股份单位63,360股,加权平均收市价为每股23.25港元[82] - 公司修订对最终归属受限制股份单位数量的估计,影响在损益中确认[82]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期内授予8,560,990股,注销/失效1,896,015股,归属11,919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跌1.27%,成交额12.5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12:24
基金表现与规模 - 9月19日港股创新药ETF收盘下跌1.27% 成交额达12.58亿元 [1] - 基金年内份额增长1966.38%至81.70亿份 规模增长1974.81%至78.39亿元 [1] - 近20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18.71亿元 年内日均成交额11.73亿元 [1] 基金基本属性 - 基金管理费率0.50%每年 托管费率0.10%每年 [1] - 业绩比较基准为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收益率(经估值汇率调整) [1] - 基金经理马君任职期内收益达90.14% [2] 持仓配置 - 前三大重仓股为信达生物(9.52%) 药明生物(9.47%) 百济神州(8.73%) [2] - 康方生物持仓占比7.62% 中国生物制药双代码合计持仓14.34% [2] - 石药集团(6.34%) 三生制药(5.83%) 翰森制药(4.54%) 再鼎医药(2.86%)构成前十大持仓 [2]
抗抑郁药物,卖爆了
投资界· 2025-09-18 08:1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抑郁障碍总人数达9500万 其中登记在册患者约3800万人(2023年)[5] - 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抑郁化药销售额超91亿元 同比增长6%[5] - 线上平台常见抗抑郁药物销量以十万为单位 部分产品30天内种草量飙升5倍[5] 行业竞争格局 - 抗抑郁药市场形成"原研药企+本土仿制药企"激烈竞争格局 伏硫西汀片呈现"原研1家+国内17家"模式[14] - 2023年以来国内已有40个抗抑郁仿制药获批上市 至少32款国产1类化药新药处于临床及以上阶段[14] - 舍曲林主要仿制药企从2018年仅3家增至十余家 氢溴酸伏硫西汀今年新增9家仿制药企入局[13] 企业表现 - 翰森制药凭借阿戈美拉汀片跻身抗抑郁化药一级集团TOP3[7] - 京卫制药艾司西酞普兰片销售额达7亿元[7] - 绿叶制药独家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销量暴涨99.9%[7] 价格与集采影响 - 伏硫西汀原研药价格从500元/盒降至27.5元/盒 降幅达40%[19] - 集采后伏硫西汀最低中标价仅9.87元/盒 单片价格低至0.7元[20] - 舍曲林纳入集采后辉瑞市场份额半年内下滑14% 华海药业份额从不足10%跃升至超20%[22] 患者用药特征 - 抑郁症需长期规律服药 患者可能同时服用8种药物[25] - 抗抑郁药物无法立竿见影 需持续用药调节神经递质水平[26] - 撤药反应常被误认为成瘾 实际是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的戒断反应[26]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精神卫生普及度提升 福建/广东/安徽/山东等地开展心理讲座超千场 覆盖超15万人次[12] - 专科医院建设加速 全国已有88家精神专科医院 正投资4亿元扩建床位[12] - 年轻一代就诊意愿增强 推动临床需求增长[11]
中国创新药企“闯美”,如何预防政策风险?
虎嗅· 2025-09-18 06:03
政策核心内容 - 特朗普政府草拟行政令要求涉及中国创新药专利或权益的商业交易必须接受CFIUS国家安全审查 重点评估技术转让对美国生物供应链安全的影响[1] - 行政令草案包含三大核心条款:将中国创新药BD交易纳入CFIUS强制审查清单 终止低风险自动豁免惯例 FDA对依赖中国临床数据的药品实施种族敏感性补充审查 要求额外提交至少20%非亚裔人群对比数据 设立关键药品本土产能基金 对15类药品给予生产补贴 联邦采购实施国产优先原则[2] - 行政令处于跨部门意见征集阶段 需经司法部 商务部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会签后提交总统签署 预计完成流程需60-90天 历史执行率约68% 因涉及大选前产业保护承诺国会通过概率较高[2] 市场反应 - 消息曝光当日港股创新药指数单日下跌3.82%至2324点 A股创新药板块同步下跌2.17% 板块内逾80%个股出现回调[3] - 次日港股指数回升0.93% A股板块上涨1.08% 反映投资者对政策不确定性的应激反应与理性修正过程[3] - 中国创新药出海趋势未逆转 截至2025年9月对欧美license-out交易总额达94.3亿美元 百济神州与Royalty Pharma的9.5亿美元特许权交易 3SBio与辉瑞的60亿美元全球授权构成主要增量[3] 行业背景 - 医保基金年度支出增速约12%持续低于创新药研发投入增速约25% 2025年医保谈判平均降幅维持在54% 商业健康险对创新药覆盖比例不足15%[4] - 2025年上半年部分创新药对外授权收入占行业营收23.6% 较2020年提升14个百分点 海外市场成为价值实现关键支撑[4] 企业风险韧性分类 - 全球化布局成熟型企业风险韧性最强评分大于80分 拥有至少2次CFIUS审查通过记录 国际多中心试验中欧美人群占比≥30% 通过CDISC全球数据标准认证 在美国设有通过FDA现场核查的生产基地如百济神州新泽西工厂年产能达120万剂 代表企业百济神州 传奇生物 中国生物制药 预计政策冲击下授权成功率保持在90%以上[5][6][7] - 强伙伴绑定型企业风险韧性中等评分60-80分 与美国Top10药企建立深度合作 交易结构中嵌入CFIUS审查共担条款如亚盛医药约定美方承担70%审查责任 临床数据依赖合作方在美国开展补充试验 生产采用技术授权加本土代工模式 代表企业基石药业 亚盛医药 康方生物 高盛测算授权成功率约65%-75%[8] - 授权预期型企业风险韧性薄弱评分小于60分 全球临床布局启动型评分50-60分 欧美多中心试验入组进度不足30% 数据架构需6-12个月改造 交易层面未经历CFIUS审查 供应链未建立海外备份 代表企业信达生物 再鼎医药 石药集团 恒瑞医药[9][10] - 本土依赖型企业评分小于50分 核心管线仅在中国完成临床试验 交易模式为全额首付款结构 生产完全依赖国内供应链 代表企业歌礼制药 德琪医药 三生制药 翰森制药 若启动出海需额外投入2-3亿美元进行数据补正和供应链改造 授权成功率低于30%[11][12] 战略防御体系 - 交易审查风险应对:所有金额大于5000万美元交易需开展国家安全风险预审 参考3SBio与辉瑞交易结构将首付款比例控制在20%以内1.25亿美元 剩余款项与CFIUS审查通过 FDA批准等节点挂钩[13][14] - 与具备政企关系资源的美国律所建立年度合作 提前6个月介入交易架构设计 采用技术分层授权模式 基础化合物专利全球授权 核心工艺专利保留中国境内所有权 引入美国本土投资机构作为财务投资者[15] - 当交易被CFIUS标记为高风险时立即启动替代方案 参考上海莱士收购BPL失败后采用的技术授权加利润分成模式[16] - 数据合规风险应对:所有计划出海的管线在Ⅱ期临床阶段启动全球数据同步采集 欧美人群入组比例不低于25%包含至少3个种族亚组 采用CDISC ODM标准构建数据链 在ClinicalTrials.gov完成公开注册提前12个月进行数据格式验证[17][20] - 对已在中国完成Ⅲ期的药品实施桥接试验加建模分析双轨策略 在美开展100-300例种族敏感性桥接试验 采用FDA认可的PopPK模型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通过该策略将美国审批周期缩短至11个月较传统路径节省8个月[17] - 当收到FDA数据补正通知时启动CRO应急响应机制 48小时内确定补充试验方案 优先使用已建立的欧美临床中心网络如药明康德的美国临床基地 采用适应性试验设计最快6个月完成补正[18][21] - 供应链安全风险应对:实施双基地加双供应商布局 在美国市场采用技术转移加本土生产模式如百济神州将新泽西工厂产能提升至满足美国市场60%需求 原料药供应链建立中国加东南亚备份体系 关键辅料确保2家以上非中资供应商 提前完成FDA药品生产场地备案[24] - 参与美国关键药品产能基金申请 针对抗生素等政策鼓励品类在美国建设符合cGMP标准的生产线 可获得最高30%建设补贴 通过FDA药品供应链透明度计划认证提升采购优先级[22] - 当面临国产优先采购限制时启动区域替代方案 将原供美产品转向中东 拉美等新兴市场 通过WHO预认证进入国际采购体系 2024年中国创新药通过WHO认证数量达18个较2020年增长200% 与美国本土CDMO企业签订应急生产协议[25]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全球化进程无法回避地缘政治变量影响 高盛报告通过跟踪近5年137笔跨境交易数据将企业划分为三类风险韧性梯队 提前6-12个月进行风险布局的企业在政策冲击下估值回撤幅度比同行低40%以上[4] - 风险韧性指数成为创新药企长期价值核心锚点 将地缘政治风险转化为可执行战略指标 在交易结构中嵌入政策对冲条款 临床阶段考虑种族多样性数据 供应链布局预留冗余空间的企业能抵御短期政策冲击并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抢占先机[23]
翰森制药(03692.HK):2025年中报发布 内生增长超预期
格隆汇· 2025-09-15 19:29
财务业绩 - 2025H1总收入74.34亿元 同比增长14.3% 归母净利润31.35亿元 同比增长15.02% [1] - 创新药产品收入61.45亿元 同比增长22.1% 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82.7% [1] - 代谢及其他疾病领域产品收入14亿元 同比增长134.5% 增速显著 [1] 产品线表现 - 抗肿瘤产品组合收入45.31亿元 同比基本持平 主要包括阿美替尼、氟马替尼等 [1] - 抗感染产品组合收入7.35亿元 同比增长4.9% 包括艾米替诺福韦片、吗啉硝唑等 [1] - 中枢神经系统产品组合收入7.68亿元 同比增长4.8% 包括伊奈利珠单抗等 [1] 核心产品阿美替尼 - 样本医院销售额从2020年1841万增长至2024年17.8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14% [2] - 2024年占三代EGFR TKI总销售额28% 国产药物排名第一 [2] - 2025年新增获批术后辅助治疗和含铂放化疗后进展患者适应症 [2] - 2025年6月获得英国MHRA批准上市 成为首个进入海外市场的创新药 [2] 研发进展 - 共有超40项候选创新药开展70余项临床试验 [3] - 2025H1新增8款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包括HS-20122(EGFR/c-Met ADC)、HS-10510(PCSK9)等 [3] - 新增3项III期临床:HS-20137(IL-23p19)银屑病试验、HS-20093(B7-H3 ADC)骨与软组织肉瘤试验、HS-20089(B7-H4 ADC)卵巢癌试验 [3] - TYK2抑制剂HS-10374银屑病III期临床持续推进 皮肤毒性风险较低 [3] 业务发展 - 向MSD收取HS-10535(口服小分子GLP-1RA)许可费首付款1.12亿美元 [1] - HS-20093和HS-20089两款ADC的海外权益已授予GSK [3] - 联合化疗一线治疗NSCLC的新药申请仍在审评中 [2] 业绩展望 - 2025年营业收入预期上调至146.68亿元 2026年预计158.35亿元 2027年预计177.79亿元 [3]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上调至51.67亿元 2026年预计53.25亿元 2027年预计61.33亿元 [3]
天风证券:维持翰森制药“增持”评级 25年中报显示内生增长超预期
智通财经· 2025-09-15 09:14
核心观点 - 天风证券维持翰森制药增持评级 基于2025年多笔大额BD交易款项到账预期 上调2025-2027年营收及净利润预测[1] - 公司2025H1业绩表现稳健 创新药收入占比达82.7% 代谢领域产品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34.5%[1] - 创新药阿美替尼销售快速增长 适应症持续拓展 2024年占三代EGFRTKI市场份额28% 并成功进入英国市场[2] - 研发管线进展显著 超40项候选创新药开展70余项临床试验 2025H1新增8款创新药进入临床及3项III期临床[3] 财务预测 - 2025年营业收入从137.41亿元上调至146.68亿元 预计2026年和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8.35亿元和177.79亿元[1] - 2025年归母净利润从47.46亿元上调至51.67亿元 预计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25亿元和61.33亿元[1] - 2025H1公司总收入74.34亿元 归母净利润31.35亿元[1] 业务表现 - 2025H1创新药产品收入61.45亿元 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82.7%[1] - 抗肿瘤领域产品组合收入45.31亿元 同比基本持平 包括阿美替尼、氟马替尼等产品[1] - 抗感染领域产品组合收入7.35亿元 同比增长4.9% 包括艾米替诺福韦片、吗啉硝唑等产品[1]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产品组合收入7.68亿元 同比增长4.8% 包括伊奈利珠单抗等产品[1] - 代谢及其他疾病领域产品组合收入14.00亿元 同比增长134.5% 包括洛塞那肽、培莫沙肽等产品[1] - 向MSD收取BD许可费首付款1.12亿美元 涉及HS-10535(口服小分子GLP-1RA)协议[1] 核心产品 - 阿美替尼作为国产首款三代EGFRTKI 样本医院销售额从2020年1841万增长至2024年17.84亿元 年度复合增长率214%[2] - 2024年阿美替尼占三代EGFRTKI总销售额28% 国产药物排名第一[2] - 已获批四项NSCLC相关适应症 2025年新增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和含铂放化疗根治后进展患者适应症[2] - 联合化疗一线治疗NSCLC的NDA正在审评中[2] - 2025年6月获得英国MHRA批准上市 成为公司首个进入海外市场的创新药[2] 研发进展 - 截至2025H1 共有超40项候选创新药开展70余项创新药临床试验[3] - 2025H1新增8款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包括HS-20122(EGFR/c-Met ADC)和HS-10510(PCSK9)等[3] - 新增3项III期临床:HS-20137(IL-23p19)银屑病试验(从荃信生物引进) HS-20093(B7-H3 ADC)骨与软组织肉瘤全球III期临床 HS-20089(B7-H4 ADC)卵巢癌全球III期临床[3] - HS-20093和HS-20089的海外权益已授予GSK[3] - TYK2抑制剂HS-10374的银屑病III期临床持续推进 数据显示皮肤毒性风险较低[3]
天风证券:维持翰森制药(03692)“增持”评级 25年中报显示内生增长超预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09:09
财务表现与预测 - 天风证券维持翰森制药增持评级 将2025年营业收入从137.41亿元上调至146.68亿元 预计2026年和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8.35亿元和177.79亿元 [1] - 将2025年归母净利润从47.46亿元上调至51.67亿元 预计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25亿元和61.33亿元 [1] - 2025H1公司总收入74.34亿元 归母净利润31.35亿元 创新药产品收入61.45亿元 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82.7% [1] 各治疗领域收入表现 - 抗肿瘤领域产品组合2025H1实现收入45.31亿元 同比基本持平 包括阿美替尼和氟马替尼等产品 [1] - 抗感染领域产品组合2025H1实现收入7.35亿元 同比增长4.9% 包括艾米替诺福韦片和吗啉硝唑等产品 [1]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产品组合2025H1实现收入7.68亿元 同比增长4.8% 包括伊奈利珠单抗等产品 [1] - 代谢及其他疾病领域产品组合2025H1实现收入14.00亿元 同比增长134.5% 包括洛塞那肽和培莫沙肽等产品 [1] 业务发展与BD交易 - 翰森制药根据HS-10535协议向MSD收取BD许可费首付款1.12亿美元 [1] - 阿美替尼作为国产首款三代EGFRTKI 样本医院销售额从2020年1841万增长到2024年17.84亿元 年度复合增长率214% [2] - 2024年阿美替尼占三代EGFRTKI总销售额28%左右 国产药物排名第一 [2] 产品研发与适应症拓展 - 阿美替尼共获批四项NSCLC相关适应症 2025年新增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和含铂放化疗根治后进展患者适应症 [2] - 阿美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NSCLC的NDA仍在审评中 [2] - 阿美替尼于2025年6月获得英国MHRA批准上市 成为公司首个获准进入海外市场的创新药 [2] 研发管线进展 - 截止2025H1公司共有超40项候选创新药开展70余项创新药临床试验 [3] - 2025H1新增8款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包括HS-20122和HS-10510等 [3] - 新增3项III期临床 包括HS-20137的银屑病试验 HS-20093的骨与软组织肉瘤和HS-20089的卵巢癌全球III期临床试验 [3] - HS-20093和HS-20089的海外权益已授予GSK [3] - TYK2抑制剂HS-10374的银屑病III期临床持续推进 数据显示皮肤毒性风险较低 [3]
翰森制药(03692):2025年中报发布,内生增长超预期
天风证券· 2025-09-15 05:41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5] 核心观点 -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内生增长超预期 总收入74.34亿元同比增长14.3% 归母净利润31.35亿元同比增长15.02% [1] - 创新药产品收入61.45亿元同比增长22.1% 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82.7% [1] - 代谢及其他疾病领域产品组合收入14.00亿元同比增长134.5% 表现突出 [2] - 公司从MSD收取HS-10535(口服小分子GLP-1RA)BD许可费首付款1.12亿美元 [2] - 阿美替尼成为公司首个获准进入海外市场的创新药 2025年6月获得英国MHRA批准上市 [3] 财务表现 - 抗肿瘤领域产品组合收入45.3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2] - 抗感染领域产品组合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4.9% [2]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产品组合收入7.68亿元同比增长4.8% [2] - 上调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至146.68亿元(原137.41亿元) [5]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158.35亿元 2027年177.79亿元 [5] - 上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51.67亿元(原47.46亿元) [5]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53.25亿元 2027年61.33亿元 [5] 研发进展 - 阿美替尼样本医院销售额从2020年1841万元增长至2024年17.8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14% [3] - 2024年阿美替尼占三代EGFR TKI总销售额28% 国产药物排名第一 [3] - 阿美替尼已获批四项NSCLC相关适应症 2025年新增术后辅助治疗和含铂放化疗后进展患者适应症 [3] - 公司共有超40项候选创新药开展70余项临床试验 [4] - 2025H1新增8款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包括HS-20122(EGFR/c-Met ADC)和HS-10510(PCSK9)等 [4] - 新增3项III期临床:HS-20137(IL-23p19)银屑病试验 HS-20093(B7-H3 ADC)骨与软组织肉瘤全球试验 HS-20089(B7-H4 ADC)卵巢癌全球试验 [4] - HS-20093和HS-20089两款ADC的海外权益已授予GSK [4] - TYK2抑制剂HS-10374的银屑病III期临床持续推进 数据显示皮肤毒性风险较低 [4]
创新药的“收获季”:从亏损到盈利,药企中报答卷亮了
新浪财经· 2025-09-12 09:21
行业整体表现 - 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4.08%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12% 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15% 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0.79% [1] - 中信医药板块2025Q2营收同比微降1.15% 归母净利润同比回正至0.79% 毛利率、净利率及经营现金流占比均环比Q1改善 [1] - 行业子板块分化显著 2025Q2化学制剂营收同比增0.2% 医疗服务营收同比增2.0% 而生物医药营收同比降3.5% 医疗器械营收同比降4.7% [2][3] 创新药板块表现 - 创新药板块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4.12% 其中二季度单季收入增速达44.63% [1] - 剔除百利天恒2024Q1高基数影响后 2025Q1创新药实际收入增速达51.6% [6] - 板块毛利率达85.0% 剔除授权收入影响后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 [6] - 多家企业实现扭亏 百济神州归母净利4.5亿元 信达生物non-IFRS净利12.1亿元 [6] 财务指标分析 - 2025H1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 但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6] - 经营现金流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4H1的-10.3%改善至2025H1的-4.5% [6] - 净利率从2024Q2的-32.4%收窄至2025Q2的-5.7% [6] 出海业务突破 - 2025年上半年License-out交易首付款单笔平均金额达全球均值的98% 交易总额单笔平均金额达全球均值的102% [9] - 中国医药重磅交易(超10亿美元)数量全球占比超25% 金额占比首次超30% [11] - 三生制药与辉瑞、翰森制药与再生元、恒瑞医药与默沙东及GSK等合作推动收入增长 [8] 细分领域对比 - Biotech板块2025H1收入增速14.1% 显著高于Pharma板块的-4.0%和医疗器械板块的-5.1% [5] - CRO板块2025Q2收入同比增14.0% CDMO板块同比增1.1% 胰岛素板块同比增99.7% [5] - 中药大健康非国企板块2025Q2收入同比降19.4% 生物疫苗板块同比降46.7% [5] 政策与催化因素 - 政策边际优化、商保扩容、AI赋能、院内需求回暖、创新管线兑现及关税催化自主可控共同推动行业拐点 [1] - 2025年下半年医保谈判、III期临床数据读出、美联储降息通道有望形成进一步催化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