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00981)

搜索文档
信息技术ETF(159939)开盘跌0.77%,重仓股立讯精密跌2.24%,中芯国际跌1.27%





新浪财经· 2025-09-24 01:40
信息技术ETF表现 - 9月24日开盘价0.908元 单日跌幅0.77%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达13.71%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82.60% [1] 成分股涨跌情况 - 立讯精密跌2.24% 中芯国际跌1.27% 寒武纪跌1.51% [1] - 北方华创涨0.76% 海光信息涨0.52% 中科曙光涨0.31% [1] - 京东方A跌0.48% 科大讯飞跌0.77% 豪威集团跌0.70% 海康威视跌0.36% [1] 基金基本信息 - 跟踪标的为中证全指信息技术指数 [1] - 管理人为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经理霍华明 [1] - 成立日期2015年1月8日 [1]


双创50ETF(588380)开盘跌1.10%,重仓股宁德时代涨0.77%,中芯国际跌1.27%
新浪财经· 2025-09-24 01:40
双创50ETF表现 - 9月24日开盘价0.902元 较前日下跌1.10% [1] -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为-9.01% 近一个月回报率达21.02% [1] - 跟踪标的为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收益率 由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运作 [1] 成分股涨跌情况 - 中际旭创跌幅最大达4.21% 新易盛次之跌2.54% [1] - 寒武纪下跌1.51% 中芯国际下跌1.27% 澜起科技下跌1.04% [1] - 宁德时代逆势上涨0.77% 海光信息上涨0.52% [1] - 汇川技术微涨0.02% 迈瑞医疗下跌0.39% 阳光电源下跌0.09% [1]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9月2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00:22
沽空比率排行 - 新鸿基地产-R(80016)和友邦保险-R(81299)沽空比率均达100% 为当日最高水平 [1][2] - 比亚迪股份-R(81211)以84.08%的沽空比率位列第三 沽空金额达211.85万元 [1][2] - 前十名沽空比率均超过64% 包括安踏体育-R(83.05%)、华润啤酒-R(75.33%)等公司 [2] 沽空金额排行 - 阿里巴巴-SW(09988)沽空金额40.52亿元居首 沽空比率21.31% [1][2] - 百度集团-SW(09888)和美团-W(03690)分列二三位 沽空金额分别为17.58亿元和16.15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以11.87亿元沽空金额位列第四 沽空比率12.24% [2] 沽空偏离值排行 - 阿里巴巴-SWR(89988)偏离值达32.37% 为最高水平 其沽空比率为66.93% [1][2] - 日清食品(01475)和中国旭阳集团(01907)偏离值分别为31.05%和26.53% 分列二三位 [1][2] - 友邦保险-R(81299)虽沽空比率100% 但偏离值为25.88% 位列第四 [2] 人民币-港币双柜台交易特征 - 带"-R"后缀的股票为港币柜台 沽空比率普遍较高 如新鸿基地产-R、友邦保险-R均达100% [2] - 主要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等采用-SW后缀 为人民币柜台 沽空金额较大但比率相对较低 [2]
价格最大涨幅超50%,全球晶圆代工龙头或再上调报价,行业“通胀正在发酵”
选股宝· 2025-09-23 23:44
半导体代工行业价格趋势 - 台积电3纳米制程CPU价格比前代上涨约20% [1] - 台积电2纳米制程将于2025年售价增加逾50% [1] - 台积电2026年5/4/3/2纳米制程晶圆代工报价涨幅约5%-10% [1] 半导体产能与需求增长 - 全球半导体晶圆厂月产能将从2024年3150万片(8英寸当量)增长至2025年3370万片 [1] - AI产业推动高端消费电子及算力需求增长 [1] - 晶圆代工行业受AI/汽车电子需求推动 先进制程未来几年保持增长 [1] 成本优势与产业布局 - 中国大陆晶圆代工产业相比海外企业具备30-40%成本优势 [1] - 地缘政治因素加速海外企业布局国内产能 [1] 主要代工企业动态 - 中芯国际实现90nm到14nm量产 N+1工艺接近7nm水平 [2] - 高盛将中芯国际A股12个月目标价从160.1元上调至182.8元 [2] - 燕东微以6/8英寸特色工艺为主 光通信产品进入样品试制阶段 [2] 供应链与市场环境 - 内存及硬盘等半导体组件出现供不应求状况 [1] - 台积电涨价涵盖5nm/4nm/3nm/2nm等全系列先进制程节点 [1]
2025上海百强企业榜单发布:总营收再超10万亿元 新兴产业引领增长新格局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18:04
上海百强企业总体表现 - 2024年上海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10.03万亿元 连续三年超10万亿元[3] - 净利润总额6655.7亿元 同比增长24.84%[3] - 资产总额突破49万亿元 入围门槛提升至107.3亿元[3] 行业分化特征 - 电商 海洋运输 集成电路制造 智能终端制造等行业营收或净利润增长幅度较高[3] - 拼多多 中远海运 中国太保等龙头企业贡献显著[3] - 黑色冶金 传统汽车制造等行业业绩出现下滑[3] 新兴产业百强表现 - 新兴产业百强营业收入达2.2万亿元 首次突破2万亿元[4] - 净利润1953.7亿元 同比增长72.47%[4] - 营收超100亿元企业35家 超千亿元企业4家 资产超1000亿元企业9家[5] 信息技术产业引领增长 - 信息技术产业47家企业合计营收1.5万亿元 增长率19.14%[5] - 净利润1918.4亿元 增长率达88.25%[5] - 成为拉动新兴产业百强整体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5] 细分领域差异化发展 - 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营收上升超20% 研发强度不减[5] - 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企业营收增长率达25.72% 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5] - 海工装备公司转型后业绩回升 2024年营收802.6亿元 增长率11.13%[5] 民营百强企业突破 - 民营百强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万亿元 达3.3万亿元 同比增长9.26%[5] - 净利润2245.5亿元 增幅达69.50%[5] - 净利润增长额前10名企业合计净利润1684.1亿元 增幅高达169.56%[6] 民营经济增长动力 - 新兴产业企业成为净利润增长主力军[6] - 零售电商头部企业推动整体利润规模扩大[6] - 民营经济为上海注入新的活力[6] 先导产业重点企业 - 集成电路领域的中芯国际 生物医药领域的上海医药等企业上榜[3] - 机器人 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企业涌现[3] - 体现上海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成效[3]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9月23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5:05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9月23日下跌0.70%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总额1495.15亿港元 其中买入727.23亿港元 卖出767.92亿港元 净卖出40.69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成交536.33亿港元 净卖出17.47亿港元 港股通(沪)成交958.82亿港元 净卖出23.22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活跃度 - 阿里巴巴-W成交额122.19亿港元居首 净买入16.73亿港元 股价上涨0.13% [1][2] - 中芯国际成交额93.53亿港元 净买入5.03亿港元 股价下跌1.02% [1][2] - 山高控股成交额74.98亿港元 股价大幅上涨22.25% [1][2] - 盈富基金净卖出32.71亿港元 股价下跌0.59% [1] - 恒生中国企业净卖出9.93亿港元 泡泡玛特净卖出3.75亿港元 [1] 资金流向连续性 - 阿里巴巴-W获连续23天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621.16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获连续3天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9.14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成交48.02亿港元 净卖出2.22亿港元 股价下跌0.86% [2] - 美团-W成交28.80亿港元 净卖出4226.54万港元 股价下跌2.79% [2] 其他活跃个股表现 - 康方生物净买入2.20亿港元 股价上涨4.27% [1][2] - 大众公用净买入1.91亿港元 股价大幅上涨8.99% [2] - 晶泰控股净买入1.59亿港元 股价上涨2.54% [2] - 华虹半导体净卖出2.33亿港元 股价下跌2.48% [2] - 国泰君安国际净卖出1821.35万港元 股价大幅下跌11.57% [2]

9月23日港股通净卖出40.69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5:04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9月23日下跌0.70%至26159.12点 [1] - 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40.69亿港元 其中沪市港股通净卖出23.22亿港元 深市港股通净卖出17.47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成交总额达1495.15亿港元 沪市占比958.82亿港元 深市占比536.33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活跃度 - 阿里巴巴-W成为双市场成交额首位 沪市成交76.09亿港元 深市成交46.11亿港元 [1][2] - 中芯国际成交活跃度居前 沪市成交58.35亿港元 深市成交35.19亿港元 [1][2] - 山高控股表现异常活跃 沪市成交55.48亿港元且股价单日大涨22.25% [1][2] 资金流向特征 - 阿里巴巴-W获显著净买入 沪市净买入7.12亿港元 深市净买入9.61亿港元 [1][2] - 盈富基金遭遇最大规模净卖出 沪市港股通净卖出32.71亿港元 [1] - 恒生中国企业ETF在深市遭净卖出9.93亿港元 跌幅达1.00% [2] 重点个股价格变动 - 山高控股股价单日大幅上涨22.25% 位列涨幅榜首 [2] - 大众公用股价上涨8.99% 同时获得1.91亿港元净买入 [2] - 康方生物上涨4.27% 伴随2.20亿港元净买入资金 [2] - 美团-W下跌2.79% 但深市出现4601万港元净买入 [2]
独立非执行董事范仁达减持中芯国际31.25万股 每股作价69.8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3 12:12
公司高管持股变动 - 独立非执行董事范仁达于9月18日减持中芯国际31.25万股[1] - 减持均价为每股69.8港元,总金额达2181.25万港元[1] - 减持后持股数量降至40.58万股,持股比例降至0.01%[1]
北水成交净卖出40.69亿 北水继续抢筹阿里巴巴 全天抛售港股ETF
智通财经· 2025-09-23 11:54
北水资金流向 - 9月23日港股市场北水成交净卖出40.69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卖出23.22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卖出17.47亿港元 [1] - 北水净买入前三名个股为阿里巴巴-W(09988) 中芯国际(00981) 康方生物(09926) [1] - 北水净卖出前三名个股为盈富基金(02800) 恒生中国企业(02828) 华虹半导体(01347) [1] 个股交易明细 - 阿里巴巴-W(09988)获净买入7.12亿港元 总成交额76.09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00981)获净买入5.73亿港元 总成交额58.35亿港元 [2] - 盈富基金(02800)遭净卖出32.71亿港元 总成交额34.08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00700)遭净卖出3494.22万港元 总成交额29.78亿港元 [2] - 晶泰控股(02228)获净买入1.59亿港元 总成交额18.17亿港元 [2] - 美团-W(03690)遭净卖出8827.48万港元 总成交额17.92亿港元 [2] - 山高控股(00412)遭净卖出4724.68万港元 总成交额55.48亿港元 [2] 港股通(沪)活跃股 - 美团-W(03690)获净买入4600.95万港元 总成交额10.88亿港元 [4] - 恒生中国企业(02828)遭净卖出9.93亿港元 总成交额9.96亿港元 [4] - 华虹半导体(01347)遭净卖出2.33亿港元 总成交额8.42亿港元 [4] - 泡泡玛特(09992)遭净卖出3.75亿港元 总成交额8.20亿港元 [4] - 康方生物(09926)获净买入2.20亿港元 总成交额8.14亿港元 [4] 重点公司动态 - 阿里巴巴-W(09988)获净买入16.73亿港元 旗下高德宣布为全国餐饮商家免一年入驻年费并提供流量补贴 淘宝闪购在三个城市推出到店团购促销 [6] - 中芯国际(00981)获净买入5.02亿港元 华虹半导体(01347)遭净卖出2.33亿港元 先进封装成为国产算力芯片突破性能瓶颈的重要方向 [6] - 康方生物(09926)获净买入2.19亿港元 其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依沃西III期临床研究入选ESMO年会Late-Breaking Abstract [7] - 大众公用(01635)获净买入1.9亿港元 公司参股深创投 深创投持有宇树科技股份 宇树科技预计四季度提交上市申请 [7]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遭净卖出1821万港元 中国证监会建议部分内地券商暂停在香港的RWA代币化相关业务 [7] 板块资金动向 - 港股ETF遭大幅抛售 盈富基金(02800)净卖出32.71亿港元 恒生中国企业(02828)净卖出9.93亿港元 [8] - 恒生科技和恒生港股通科技指数从7月低点累计上涨近20% 得益于国内AI进展加速 [8] - 晶泰控股(02228)获净买入1.58亿港元 腾讯(00700)遭净卖出2.22亿港元 山高控股(00412)遭净卖出3015万港元 小米集团-W(01810)遭净卖出2857万港元 [8]
中芯国际概念上涨1.22%,5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1:54
概念板块表现 - 中芯国际概念板块今日涨幅1.22% 位居所有概念板块首位 板块内44只个股上涨[1][3] - 国家大基金持股板块涨幅1.08% 光刻机板块涨幅0.72% 超导概念板块涨幅0.68%[1] - 华为盘古概念板块跌幅3.69% MLOps概念板块跌幅3.31% 财税数字化板块跌幅3.00%[1] 资金流向 - 中芯国际概念板块整体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33.59亿元[1] - 板块内24只个股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 其中5只个股净流入超1亿元[1] - 中微公司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16亿元 立昂微净流入2.89亿元 沪硅产业净流入1.76亿元 北方华创净流入1.26亿元[1][4] 个股表现 - 德明利与立昂微涨停 涨幅10.00%[3][4] - 沪硅产业上涨11.54% 聚辰股份上涨11.22% 中微公司上涨9.12%[3][4] - 徕木股份下跌5.31% 国机精工下跌4.97% 深桑达A下跌4.31%[3] 资金流入比率 - 立昂微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达21.75% 屹唐股份比率8.06% 三超新材比率7.53%[2][4] - 中微公司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为6.74% 沪硅产业比率为5.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