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制药(01530)

搜索文档
三生制药(01530)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2 08:30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9月30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三生制药(「本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10月2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1530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50,000,000,000 | USD | | 0.00001 | USD | | 5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US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50,000,000,000 | USD | | 0.00001 | USD | | 500,000 | 本月底法定/ ...
三生制药(0153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30 09: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入为人民币43.55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8%(人民币3390万元)[12] - 收入为4,355,485千元,同比略微下降0.8%[145] - 报告期收入约为人民币4,355.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约人民币4,389.4百万元减少约33.9百万元或约0.8%[67] - 公司总收入为43.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8%,其中中国内地收入为42.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162][164] - 其他地区收入为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7%[162]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人民币13.5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6%(人民币2.683亿元)[12]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增至约人民币1,358.2百万元,同比增长约24.6%[82] - 期内溢利为1,388,574千元,同比增长25.4%[145]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358,204千元,同比增长24.6%[14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3.5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90亿元增长24.6%[151][152]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80.36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89.43亿元,增长4.8%[151] - 母公司普通股權益持有人應佔期內溢利為1,358,204千元,同比增長24.6%[17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6.2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4.22亿元增长14.1%[153] - 每股基本盈利增至约人民币0.57元,同比增长约26.7%[83]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57元,同比增长26.7%[145] - 每股基本盈利基於加權平均股數2,397,136,743股計算,股數較去年同期減少1.3%[175][176] 成本和费用 - 毛利为人民币37.15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1%(人民币8160万元),毛利率由86.5%降至85.3%[12] - 公司毛利减少至约人民币3,715.8百万元,毛利率由86.5%降至85.3%[72] - 研发成本为547,523千元,同比增长15.0%[145] - 除稅前溢利相關成本中,僱員福利開支為810,218千元,同比增長4.7%[167] - 融資成本總計53,002千元,同比大幅下降49.2%,主要由於銀行借款利息下降至27,824千元[168] - 期內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為163,933千元,同比增長33.5%[167][17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人民币1.6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23亿元增长33.5%[153] - 以股本結算的薪酬開支為59,856千元,去年同期無此項開支[167] 核心产品市场表现 - 核心产品特比澳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市场份额为63.0%[3] - 特比澳在2025年上半年以销量计占据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市场份额30.1%,以销售额计市场份额为63.0%[31] - 主要产品特比澳销售额减少至约人民币2,371.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约2,475.9百万元减少约104.7百万元或约4.2%,占收入总额约54.4%[67] - 两种rhEPO产品在2025年上半年共占中国内地rhEPO总市场份额的41.5%[3] - 益比奥自2002年起在中国内地rhEPO市场的销量和销售额均占据主导地位[34] - 益比奥及赛博尔合并销售额减少至约人民币455.4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约515.7百万元减少约60.3百万元或约11.7%[68] - 益比奥销售额减少至约人民币345.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约393.1百万元减少约47.5百万元或约12.1%[68] - 赛博尔销售额减少至约人民币109.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约122.6百万元减少约12.8百万元或约10.4%[68] - 2025年上半年蔓迪在中国内地米诺地尔市场占据主要份额[40] - 脱髮领域销售额增至约人民币689.9百万元,同比增长约23.8%[70] - 核心产品蔓迪销售额增至约人民币681.5百万元,同比增长约24.0%[70] 业务发展及合作协议 - 公司与辉瑞就PD-1/VEGF双抗707达成许可协议,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付款总额最高达48亿美元[18] - 辉瑞获得707在除中国内地外全球地区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公司保留中国内地权利[17] - 辉瑞获得707在中国内地的商业化选择权,行权后公司将获得总额不超过1.5亿美元的期权金及行权金[21] - 公司双抗产品SSGJ-707与辉瑞达成总额超过60亿美元的交易,首付款12.5亿美元创下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纪录[64]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获得HER2 ADC药物DB-1303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多个适应症的商业化权利[14] - 合同开发与生产运营业务收入为1.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2%[164] - CDMO业务收入增至约人民币100.9百万元,同比增长约76.1%[70] - 集团CDMO业务中德生生物总规划面积为500亩,旨在建成符合国际规范的生物药CDMO基地[42] 研发管线进展 - 公司拥有30项重点在研产品,其中27项在中国内地作为创新药物开发[4] - 积极研发的30项重点产品中,27项在中国内地作为创新药物开发[45] - 30项重点产品包括18项抗体药物、6项其他生物制品及6项小分子药物[45] - 研发管线覆盖14项血液/肿瘤科在研产品、10项自身免疫疾病等在研产品、3项肾科在研产品、2项皮肤科在研产品及1项代谢科在研产品[45] - 公司自主研发的抗VEGF/PD-1双抗707注射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15] - 抗IL-17A单抗(608)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III期临床试验已达疗效终点并于2024年11月申报NDA[51] - 抗IL-1β单抗(613)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并于2025年6月提交NDA[51] - 抗VEGF单抗(601A)针对BRVO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预计2025年提交上市申请[52] - 抗IL-4Rα单抗(611)用于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已成功达到主要终点[52]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III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工作已于2025年2月由合作伙伴推进完成[53] - 抗PD-1/HER2双抗(705)在美国的IND申请已获得FDA批准[54] - 雷帕霉素纳米粒(SSS39)的I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2025年完成[57] - 组合疗法SEL-212用于慢性难治性痛风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合作伙伴Sobi已于2024年7月向美国FDA申请滚动生物制剂许可证(BLA)[57] - 特比澳针对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已于2024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31] - 益比奥用于外科围手术期红细胞动员的适应症自2024年起获《国家医保目录》覆盖[34] - 益赛普自2017年起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35] - 赛普汀于2020年6月获批,并自同年起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38] 财务状况和现金流 - 其他收入及收益增至约人民币408.3百万元,主要由于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73] - 其他收入及收益为408,289千元,同比增长374.0%[145]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实现公平值收益2.57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公平值亏损5,557万元人民币有大幅好转[166] - 2025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产生公平值收益人民币2.57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0.56亿元[153] - 利息收入为8,393万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8,122万元人民币相比保持稳定[166] -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净额约为人民币969.6百万元,同比减少约11.3%[86]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9.70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93亿元下降11.2%[153] - 投资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入2.69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净流出6.19亿元人民币有显著改善,主要得益于出售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获得52.45亿元人民币[155] - 融资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出17.02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偿还银行借款26.02亿元人民币和债券12亿元人民币[155] - 2025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增加导致现金流出人民币1.84亿元[153] - 2025年上半年已付所得税为人民币2.3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40亿元减少31.8%[153]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为8,863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63.2%[155] - 宣派末期股息每股25港仙,總額為547,149千元,與去年同期的551,834千元基本持平[174] - 2025年上半年宣派2024年末期股息导致股份溢价减少人民币5.47亿元[151] 资产、负债和资本结构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约为人民币4,368.8百万元[8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23,977千元,较2024年末下降19.5%[14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24亿元人民币,相比期初21.43亿元人民币下降19.6%[15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下降至人民币17.23977亿元,较期初的21.42651亿元下降19.5%[183] - 已抵押存款为人民币1.3423亿元,较期初的1.78568亿元下降24.8%[183][185]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1,490,704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14.2%[148] - 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总额增长至人民币154.2154亿元,较期初的135.8543亿元增长13.5%[181] - 一年以内的贸易应收款项占比为95.9%,金额为人民币140.3616亿元[182] - 存货总额增长至人民币90.6152亿元,较期初的79.8803亿元增长13.4%[180] - 原材料存货增长至人民币32.364亿元,较期初的27.5895亿元增长17.3%[180] - 贸易应付款项及票据总额增长至人民币21.725亿元,较期初的17.9561亿元增长21.0%[186]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增长至人民币212.8736亿元,较期初的172.1896亿元增长23.6%[187]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流动)为1,798,774千元,较2024年末下降19.8%[148]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下降至人民币18.36585亿元,较期初的35.07476亿元下降47.6%[188] - 即期有抵押银行贷款大幅增加至人民币13.98535亿元,较期初的2.5亿元增长459.4%[188] - 公司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81,378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836,585千元,减少约19.5%[189] - 一年内须偿还的银行贷款及透支为1,798,774千元,占银行借款总额的约98%[189] - 银行借款年利率区间为1.70%至2.75%,较2024年末的2.10%至3.03%有所下降[189] - 人民币计值银行借款从800,374千元大幅增加至1,798,774千元,增幅约124.8%[189] - 公司已赎回总额为12亿元、年利率4.20%的熊猫债券,应付债券余额降至0元[192][193] - 根据有追索权保理协议转让的贸易应收款项从251,803千元增至618,794千元,增长约145.8%[190] - 资产净值(权益总额)为18,943,321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5.0%[150] - 非控股权益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6.00亿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6.24亿元,增长0.9%[151] - 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21.53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底121.31亿元人民币基本持平[163] - 物業、廠房及設備賬面值為5,003,774千元,較期初增加10,313千元[178] - 持有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约人民币3,096.9百万元[97] - 以外币计值的银行存款包括约205.7百万美元(约人民币1,472.4百万元)等[94] - 流动资产净值从人民币3,883.4百万元增至约人民币5,627.2百万元,增幅约44.9%[87] - 流动比率从1.7提升至2.3[87] - 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从约人民币2,281.4百万元减少至约人民币1,836.6百万元[88] - 报告期内偿还熊猫债券人民币1,200百万元,期末无未偿还熊猫债券[87][90] - 杠杆比率从约19.7%显著下降至约9.9%[91] - 资本承担从约人民币901.9百万元微降至约人民币876.1百万元[93] - 未来三年资本开支总额预计介于人民币800百万元至人民币1,000百万元[98] 股权激励和股东结构 - 2015年購股權計劃已於2025年5月23日屆滿,期滿後不得進一步授出購股權[114] - 於2025年1月1日,2015年購股權計劃可供授出的購股權總數為225,953,857份,至2025年6月30日為零份[115] - 報告期內根據2015年購股權計劃授予的獎勵可能發行的股份數目除以報告期內已發行股份的加權平均數為0[115] - 任何12個月期間向單一參與者授出的購股權行使後發行的股份總數不得超過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116] - 董事婁競持有440,000份尚未行使的購股權,行使價為每股7.62港元[117] - 董事蘇冬梅持有440,000份尚未行使的購股權,行使價為每股7.62港元[117] - 董事張皎娥持有80,000份尚未行使的購股權,行使價為每股7.62港元[117] - 報告期內,非董事僱員參與者已行使4,012,500份購股權[12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非董事僱員參與者持有11,513,500份尚未行使的購股權[120] - 所有授出的購股權行使價均為每股7.62港元,授出日期前公司上市股份價格為每股7.37港元[117][120] - 二零一九年股份计划已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二十五日终止[123] - 报告期内根据二零一九年股份计划授予的奖励可能发行的股份数目与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之比为0[124]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根据二零一九年股份计划授出的奖励股份总数约为6,024.3万股[126] - 报告期内有约130.95万股奖励股份归属,期末未归属股份总数约为3,904.82万股[126] - 二零二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向267名雇员授予约3,410.77万股奖励股份[126][128] - 执行董事娄竞博士直接及被视为拥有权益的股份总数约为5.34亿股,占已发行股份约22.24%[129] - 执行董事娄竞博士通过全权信托拥有权益的股份约为4.77亿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9.87%[129] - 执行董事苏冬梅女士拥有权益的股份总数约为2,482.46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03%[129] - 非执行董事张皎娥女士实益拥有约1,237.91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约0.52%[129]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399,586,412股[129]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399,586,412股[135] - 主要股东Decade Sunshine Limited持有476,774,553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9.87%[135] - 主要股东Century Sunshine Limited持有476,774,553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9.87%[135] - 董事邢丽莉及其关联权益总计持有528,423,001股,占已发行股份约22.02%[135
招银国际:美国针对创新药将加征关税预期对CXO影响有限 推荐买入三生制药等
智通财经· 2025-09-30 08:27
该行认为,中国丰富的工程师、科学家人才,以及高效、便宜的临床试验和药品生产能力是中国医药创 新的核心竞争力,预期中国的药品创新研发和制造能力,将持续赋能全球药企。而美国针对创新药将加 征关税,预期对CXO影响有限。特朗普于9月25日宣布,除非制药商正在美国建设工厂,否则从10月1 日开始,专利药品将面临100%的关税。由于多家跨国药企已有美国建厂计划,因此或将不受影响。 展望未来,该行认为创新药的持续上涨动力将主要来源于海外合作伙伴对于已授权管线的临床推动。此 外,看好消费医疗的估值修复机会。推荐买入三生制药(01530)、巨子生物(02367)、药明合联(02268)、 固生堂(02273)、中国生物制药(01177)、信达生物(01801) 。 招银国际发布研报称,预期中美创新合作将持续,中国国内创新研发需求回暖。MSCI中国医疗指数 2025年初至今累计上涨 74.0%,跑赢MSCI中国指数37.3%。由于资本市场融资复苏、创新药出海交易规 模上涨,国内创新药研发需求出现回暖。该行注意到,创新药研发所需的实验猴的中标价格已经从2024 年中的约8.5万元回升至约9万元。叠加美国降息,CXO 行业有望在下 ...
招银国际:美国针对创新药将加征关税预期对CXO影响有限 推荐买入三生制药(01530)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08:21
智通财经APP获悉,招银国际发布研报称,预期中美创新合作将持续,中国国内创新研发需求回暖。 MSCI中国医疗指数2025年初至今累计上涨 74.0%,跑赢MSCI中国指数37.3%。由于资本市场融资复 苏、创新药出海交易规模上涨,国内创新药研发需求出现回暖。该行注意到,创新药研发所需的实验猴 的中标价格已经从2024年中的约8.5万元回升至约9万元。叠加美国降息,CXO 行业有望在下半年迎来 业绩修复。 该行认为,中国丰富的工程师、科学家人才,以及高效、便宜的临床试验和药品生产能力是中国医药创 新的核心竞争力,预期中国的药品创新研发和制造能力,将持续赋能全球药企。而美国针对创新药将加 征关税,预期对CXO影响有限。特朗普于9月25日宣布,除非制药商正在美国建设工厂,否则从10月1 日开始,专利药品将面临100%的关税。由于多家跨国药企已有美国建厂计划,因此或将不受影响。 展望未来,该行认为创新药的持续上涨动力将主要来源于海外合作伙伴对于已授权管线的临床推动。此 外,看好消费医疗的估值修复机会。推荐买入三生制药(01530)、巨子生物(02367)、药明合联(02268)、 固生堂(02273)、中国生物制药( ...
大行评级丨招银国际:CXO行业有望在下半年迎来业绩修复 看好三生制药、巨子生物等
格隆汇APP· 2025-09-30 05:45
格隆汇9月30日|招银国际发表报告,MSCI中国医疗指数2025年初至今累计上涨 74.0%,跑赢MSCI中 国指数37.3%。由于资本市场融资复苏、创新药出海交易规模上涨,国内创新药研发需求出现回暖。叠 加美国降息,CXO行业有望在下半年迎来业绩修复。而美国针对创新药将加征关税,预期对CXO影响 有限。由于多家跨国药企已有美国建厂计划,因此或将不受影响。展望未来,该行认为创新药的持续上 涨动力将主要来源于海外合作伙伴对于已授权管线的临床推动,看好消费医疗的估值修复机会,推荐买 入三生制药、巨子生物、药明合联、固生堂、中国生物制药、信达生物。 ...
交银国际:特朗普加征药品关税对中国医药影响有限 建议重点关注康方生物(09926)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3:53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宣布自10月起对所有品牌药和专利药征收100%关税 除非制造商在美国境内兴建生产设施包括动工或在建 [1] - 关税政策不适用于仿制药 生物相似药及原料药或API等中间体 [1] - 交银国际认为该政策对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影响有限 无需过度担忧 [1] 创新药行业分析 - 当前自主出海品种多在美自建产能或将生产外包给美国本土CMO [1] - 大部分国产创新药出海采用BD模式 [1] - 三生制药 德琪医药-B短期催化剂丰富 估价仍未反映核心大单品价值 [2] - 先声药业 和黄医药 传奇生物被明显低估 长期成长逻辑清晰 [2] CXO行业分析 - 出口产品以原料药和生药原液为主暂不受影响 制剂和成品药出口比例较低 [1] - 下游MNC客户投资建厂尚需时日 短期内对CXO订单直接冲击有限 [1] - 长期来看政策变动可能影响建厂节奏 [1] - 药明合联受惠于下游高景气度与融资边际回暖 为细分赛道龙头 [2] 2025年第四季度催化剂 - ESMO大会将于10月中下旬举行 建议重点关注康方生物 科伦博泰生物-B 荣昌生物等有重磅资料读出的公司 [1] - 医保谈判结果及第一版商保创新药目录将于10-11月公布 [1]
交银国际:特朗普加征药品关税对中国医药影响有限 建议重点关注康方生物等
智通财经· 2025-09-29 03:51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宣布自10月起对所有品牌药和专利药征收100%关税 除非制造商在美国境内兴建生产设施 政策不适用于仿制药 生物相似药及原料药等中间体 [1] - 交银国际认为该政策对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影响有限 创新药方面因自主出海品种多在美自建产能或采用BD模式 CXO方面因出口产品以原料药为主暂不受影响 制剂出口比例较低且下游客户建厂需时 短期订单冲击有限 [1] 创新药企业催化剂 - 2025年第四季度ESMO大会将于10月中下旬举行 重点关注康方生物(09926) 科伦博泰生物-B(06990) 荣昌生物(09995)等有重磅资料读出的公司 [1] - 医保谈判结果及第一版商保创新药目录将于10-11月公布 [1] 细分领域投资推荐 - 创新药领域推荐三生制药(01530) 德琪医药-B(06996) 因短期催化剂丰富且估价未反映核心大单品价值 [2] - 推荐先声药业(02096) 和黄医药(00013) 传奇生物 因被明显低估且长期成长逻辑清晰 [2] - CXO领域推荐药明合联(02268) 作为受益于下游高景气度与融资边际回暖的细分赛道龙头 [2]
招银国际:预期中美创新合作将持续 国内创新药研发需求回暖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2:38
行业趋势与需求回暖 - 创新药研发需求回暖 资本市场融资复苏和创新药出海交易规模上涨推动国内创新药研发需求回升[1] - 实验猴中标价格从2024年中约8.5万元回升至约9万元 反映研发活动升温[1] - CXO行业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业绩修复 叠加美国降息因素影响[1] 创新药发展动力 - 未来创新药持续上涨动力主要来源于海外合作伙伴对已授权管线的临床推动[1] - 全球药品创新早期研发从欧美向中国转移 全球MNC药企创新管线引进从欧美Biotech转向中国Biotech企业[1] - 中国医药创新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丰富的工程师科学家人才 高效便宜的临床试验和药品生产能力[1] 政策环境与市场影响 - 特朗普政府拟议行政命令草案可能切断中国实验性治疗药物引入渠道 引发美国初创Biotech企业投资人与大药企间的激烈游说活动[1] - 美国大药企收入利润规模远大于Biotech企业 在游说中拥有更大影响力[1] - 中美医药产业链紧密相连 强制脱钩将损害双方利益[1] 关税政策与产能建设 - 美国对专利药品加征100%关税 除非制药商正在美国建设工厂[2] - 多家跨国药企已有美国建厂计划 礼来宣布未来5年在美国投入270亿美元 罗氏宣布投入500亿美元[2] - 美国工厂建设周期长通常在5年以上 面临政局变化和市场变化等不确定性[2] 跨国药企战略与CXO机会 - 跨国药企普遍执行成本控制措施 面临专利悬崖压力[2] - 跨国药企有动力通过CXO外包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2] - 关税政策对CXO行业影响有限[2] 投资机会与标的 - 看好消费医疗估值修复机会[1] - 推荐买入三生制药 巨子生物 药明合联 固生堂 中国生物制药 信达生物[1]
特朗普100%药品关税又是“狼来了”?多家上市药企高管回应
经济观察报· 2025-09-26 10:22
特朗普威胁对进口药品征收高额关税 - 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对进口品牌药和专利药征收100%关税 但给予已破土动工建厂的美国药企豁免权[2] - 关税威胁已导致中、日、韩多地医药股集体下跌 恒生创新药指数单日下跌2.37%[2][3] - 恒瑞医药A股跌3.03% 百济神州A股跌4.38% 复星医药港股跌5.82% 三生制药港股跌5.34%[2][3] 中国药企回应与潜在影响 - 信达生物高级副总裁认为出海药企需从长计议 需关注政策实施可能性及解决方案[4] - 恒瑞医药表示当前出口以仿制药和原料药为主 受潜在政策影响相对有限[4] - 乐普生物采用license合作模式 预计受影响较小 龙磐投资合伙人认为短期有负面影响但长期非核心问题[5] 美国关税政策演变与法律背景 - 特朗普政府4月启动半导体和药品"232调查" 依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以国家安全名义限制进口[6] - 7月初威胁征收200%药品关税并给予1-1.5年缓冲期 8月改称先征小额关税后逐步升至250%[7]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定于11月首周审议特朗普政府关税合法性[7] 跨国药企在美国投资建厂动态 - 诺华承诺5年内投资230亿美元 罗氏承诺500亿美元 赛诺菲承诺200亿美元[8] - 阿斯利康承诺到2030年投资500亿美元 礼来2月宣布270亿美元建4座基地 9月追加65亿美元德州建厂[8]
特朗普100%药品关税又是“狼来了”?多家上市药企高管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9-26 10:21
政策内容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对所有品牌药和专利药征收100%关税 但正在美国建药厂的公司可豁免 破土动工或开始建设即符合条件 [2] 市场反应 - 中、日、韩等多地股市医药股集体下跌 [3] - 恒瑞医药A股跌3.03% 港股跌2.23% 百济神州A股跌4.38% 港股跌1.55% [3] - 恒生创新药指数下跌2.37% 复星医药跌5.82% 三生制药跌5.34% [4] 企业回应 - 信达生物高级副总裁认为国内出海药企需从长计议 关注政策实施可能性及解决方案 [5] - 维立志博CEO认为美国药物价格已很高 政策不一定能实现 [5] - 恒瑞医药表示当前出口以仿制药和原料药为主 政策影响有限 [5] - 乐普生物采用license合作模式 受影响较小 [5] - 龙磐投资合伙人认为短期有负面影响 但长期不是大问题 政策可能随政府更迭改变 [5] 政策背景 - 药品历来被排除在关税名单外 但特朗普今年多次威胁对进口药品征税 [5] - 4月14日特朗普政府依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对半导体和药品启动国家安全调查 [6] - 7月初特朗普表示将宣布对进口药品征收200%关税 给予1-1.5年缓冲期 [7] - 8月5日特朗普称先征小额关税 1-1.5年内税率升至150% 之后升至250% [7]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定于11月首周审议特朗普政府关税合法性 [7] 行业动向 - 多家跨国药企已承诺在美投资建厂:诺华5年230亿美元 罗氏5年500亿美元 赛诺菲5年200亿美元 阿斯利康到2030年500亿美元 [8] - 礼来2月宣布270亿美元建4座生产基地 9月23日追加65亿美元德州建厂投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