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锂电

搜索文档
2025交付47GWh,蜂巢能源如何穿越周期?
高工锂电· 2025-07-12 10:18
战略转型与市场布局 - 行业竞争从产能比拼转向技术、生态与综合价值竞争,蜂巢能源发布"领蜂2030"战略,聚焦动力电池(85%收入占比)、深耕储能、开拓新兴赛道[2][4] - 全球化战略加速推进,以Stellantis、长城宝马合资为基本盘,目标海外市场年复合增速38%,已为宝马Mini、PSA出货超10万套电池包,泰国工厂实现盈利[5][6] - 国内采取差异化技术路线,坚持"三元与铁锂并行",三元电池在高端增程/插混市场占比超30%,计划未来三年出货超30GWh[8] 产品技术突破 - 半固态电池取得重大进展,2.3GWh产线已建成,将独家供货宝马Mini换代车型,2025年量产供货量超2GWh[1][12][13] - 动力电池技术全面升级:堡垒电池2.0能量密度达250Wh/kg、6C快充(8分钟充80%),2025年预计出货50万套;短刀电池实现12C快充(7分钟充80%),2025年上半年出货超3GWh[12] - 储能领域首创三大技术(双层冷却/短刀CTR/火电分离),全球首个量产300Ah+大容量电池(350Ah),5MWh液冷系统能量效率达90.27%[16][17] 订单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出货16.6GWh,全球市场份额2.6%(1-5月同比增速110%),国内稳居前六,插混/三元细分领域排名第三/第四[21][22][23] - 获得五大平台订单(长城/吉利/零跑/Stellantis等),涵盖纯电/增混/HEV/半固态车型,预计贡献近100GWh装机量[25] - 储能业务已进入30国,2025年订单4GWh(50%出口),目标2025年销售5GWh、2026年8GWh[26] 运营效率提升 - 内部变革成效显著:报废率降28%、一次良率超90%、制造成本降48%、综合良率达96%[28] - 计划2027年打造60ppm超级产线,目标制造成本再降50%[30] - 供应链采取"共情共生共赢"策略,强化AI预测与库存管理[30]
大会回顾 | 5位行业大咖热议10TWh新变
高工锂电· 2025-07-12 10:18
行业趋势与市场空间 - 锂电产业正从"单一动力"向"全场景电动化"转型 市场空间向10TWh级发展 电动化深入船舶 飞行器 机器人 工程机械等新兴领域 [6] - 锂电需求从"单点高增"转向"多点爆发" eVTOL 低空经济 数据中心储能等新场景对电池能量密度 安全性与定制化要求更高 [6] - 固态电池成为格局重塑关键变量 主机厂推动固态电池验证与装车 2030年前后将有固态/半固态企业跻身动力与储能Top10 [6] 技术演进与创新 - 英联股份开发高抗张/高延伸MC材料 适配负极高硅体系电芯 提升生产良率和加工性能 [8] - 推出高导电一体焊接复合铜箔 方阻从36mΩ/□降至24mΩ/□ 显著减少充放电热量 适用于无人机等高倍率场景 [9] - 研发双极铜铝箔和固态电池用复合铜铝箔 适配新型固态电池结构 提升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 [9] - 卫蓝新能源攻克固-固界面难题 量产360Wh/kg混合固液电芯 蔚来ET7实测续航达1044km [18] 材料与工艺突破 - 璞泰来实现超薄铝复合集流体(6.5μm)100m/min高速复合 支持LCO电池满电4.48V通过针刺测试 [14] - 超薄陶瓷涂覆隔膜涂覆厚度仅0.5~1μm 达成500gf针刺强度 4000kgf/cm²拉伸强度 180℃热收缩<5% [14] - 宁波富理建成千吨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示范线 中试产品比容量达300mAh/g 计划2026年扩产至万吨级 [15] 产业化协同与降本 - 璞泰来通过材料-工艺-装备深度整合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如茵地乐粘结剂+嘉拓设备+卓立工艺协同 [12][14] - 卫蓝新能源SHS180-314Ah电池通过极端测试无热失控 已应用于全球首套混合固液储能电站 [18] - 英联股份AI赋能复合箔计划短期提升良品率 中期通过智能算法加速材料迭代 长期重塑电池制造价值链 [9] 未来技术方向 - 英联股份开发硫化物电池专用复合铜箔和蒸镀锂金属负极 实现膜厚精准可控 能量密度达400Wh/kg [9] - 行业聚焦多场景需求分化 规模化降本路径 以及材料 电池 设备厂商的生态协同模式创新 [19]
“零碳园区”国标首次落地,以绿制绿势在必行
高工锂电· 2025-07-11 10:44
锂电产业绿色转型新标杆 - 中国政府首次为"零碳园区"设定国家级标准,核心指标严苛,要求年能耗超20万吨标准煤的园区单位综合能耗碳排放低于0.2吨,相当于92%以上能源须来自无碳来源 [2] - 新规在能源端要求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不低于90%,远超国家2030年25%的目标,资源利用端设定工业固废利用率≥80%、余热余压利用率≥50%、工业用水重复率≥80%等高要求 [3] - 碳排放核算明确绿电直供或绿证交易的电力排放因子计为0,其他电力按全国统一因子0.8325kgCO₂/kWh计算,且未纳入碳抵消机制,强调直接减排 [4][5] 锂电行业零碳实践现状 - 宁德时代已基于国际标准建成9座零碳工厂,远景科技等企业通过屋顶光伏、绿电采购和数字化能源管理推进零碳进程 [2] - 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企业纷纷投建低碳化生产基地,行业已形成自下而上的零碳实践趋势 [6] - 企业先行实践的零碳模式与国家统一认证体系可能存在衔接冲突,需重新校准以获取国家级认证资格 [6][7] 零碳认证的竞争意义 - 国家级零碳园区认证将成为锂电行业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优势,影响政府试点资格、客户订单及全球市场准入 [7] - 当前减排主要覆盖企业运营排放(范围一和范围二),未来竞争将延伸至供应链上游的透明化与可核算绿色供应链构建 [7]
容百科技王尊志:钠电生产与商业化要走出一条“独立”路线
高工锂电· 2025-07-11 10:44
钠电行业定位与发展路径 - 钠电行业需基于自身性能及成本优势寻找适合场景而非与锂电直接竞争[1][14] - 2025年钠电产业化进入加速期头部电池企业加码布局并开辟新赛道[2] - 聚阴离子技术路线成为行业焦点热度超越层氧路线获锂电/钠电企业广泛认可[2] 容百科技战略布局 - 公司2022年启动钠电研发依托锂电正极技术积累快速实现实验室到产业化跨越[3] - 湖北仙桃6000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百余天展现"容百速度"[3] - 产能规划聚焦NFPP路线通过集约化设计实现小规模用地高产值回报[5] - 首创全流程一体化钠电工艺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突破传统铁锂生产框架[9] 聚阴离子技术进展 - NFPP材料成本从年初下降30%至2.5万元/吨未来目标降至2万元/吨[7] - 聚阴离子瓦时成本将接近LFP压实密度从2022年2.3g/cm³提升至2023年2.5g/cm³[7] - 该技术路线降本速度显著快于其他钠电路线[7] 商业化应用场景 - 启停电源领域钠电瓦时成本(0.9-1.1元)已低于高端铅酸电池[15] - 大动力市场瞄准北方新能源车(哈尔滨渗透率仅为上海1/10)发挥低温性能优势[14][16] - 聚阴离子钠电可满足500公里以下乘用车需求重点突破出租/网约/卡车场景[18] 产能建设规划 - 仙桃基地将建成全球最大高端动力锂电三元正极材料生产基地[18] - 同步推进固态电池电解质中试线及容百学院项目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18]
每日速递 | 赣锋锂业公布大容量固态储能电池进展
高工锂电· 2025-07-11 10:44
电池 - 上海洗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科源固能新能源科技联合完成第一代高比能软包固态锂离子电池设计,能量密度达340Wh/kg,超预期目标320Wh/kg,支持5C大倍率放电,-20℃低温环境下容量衰减<15%,适用于eVTOL领域,理论支持2吨级eVTOL单次飞行250~300公里,同时满足人形机器人、机器狗性能需求 [2][3] - 国轩高科2025年上半年为奇瑞混动及增程系列乘用车配套交付52000余套电池系统,覆盖风云T9、风云A8、星纪元ET、瑞虎7PLUS等主力车型 [4] - 赣锋锂业304Ah方壳磷酸铁锂固态储能电芯循环寿命超4000次,容量保持率优于液态电池,前1000次循环稳定性显著提升,8mm针刺测试中无热失控,温度升至260℃,体现固态电池安全优势 [5][6] 材料 - 湖南郴州临武县鸡脚山矿区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伴生铷、钨、锡、铌、钽等中型以上规模矿产,勘探由湖南省地质院所属湖南省矿产资源调查所完成 [9][10] 海外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对未加征关税的贸易伙伴征收15%或20%统一关税,已向韩国、日本等国发出关税信函,8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美国铜征收50%关税 [11][12]
“驯服”锂金属:盟维科技突破760Wh/kg能量密度
高工锂电· 2025-07-11 10:44
技术突破 - 盟维科技在z21创新实验室成功研发出能量密度高达760Wh/kg的锂金属电池原型,刷新全球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纪录 [1] - 该技术可将电动航空器续航时间延长近两倍,并带来20%-30%的结构减重效益 [1] - 此前已推出能量密度530Wh/kg的METARY® E系列产品,应用于平流层无人机等场景 [4] 行业标准与需求 - 中国《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设定2025年eVTOL飞行器电池能量密度门槛为400Wh/kg [2] - 锂离子电池性能年提升仅10%-20%,而锂金属理论比容量达3860mAh/g [2] - 盟维科技400Wh/kg级METARY® P型电池循环寿命突破1280次,容量保持率99% [4] 技术解决方案 - 采用锂负极保护技术、新型阻燃电解液和复合集流体技术,抑制锂枝晶生长 [5] - 全系产品通过GB 38031、UN 38.3安全认证,牵头制定航空锂金属电池团体标准 [5] - 掌握锂金属极片批量制备工艺,包括无黏结锂片成型、无粘连极耳焊接等自动化技术 [7] 商业化进展 - 2022年启用自研自动化生产线并持续升级,与民航投资基金达成战略合作 [7] - 正扩大产能以承接2024年以来与国内外无人机/eVTOL制造商的定制化合作需求 [7] - 启动760Wh/kg技术工程验证项目,推动最新成果产业化 [8] 市场背景 - 中国超30个省份、100余座城市已出台低空经济相关政策 [2] - 锂金属电池曾因枝晶问题被石墨方案取代,盟维科技重新聚焦该材料潜力 [3] - 低空经济对电池性能要求形成明确技术卡点,能量密度成为竞争关键 [2][4]
中国品牌欧销大增85% 锂电本土布局见效
高工锂电· 2025-07-10 10:41
欧洲混动市场趋势 - 2025年欧洲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份额达43.3%,首次超越传统燃油车,标志"混动元年"开启 [1] - PHEV销量同比增长46.9%,增速是BEV(25%)的近两倍,市场份额达15% [1] - 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四大市场混动车型销量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1] - 欧洲消费者现阶段仍倾向于选择带有内燃机的混合动力方案 [1] 中国车企欧洲表现 - 2025年5月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销量超6万辆,同比增长85%,市场份额从2.9%翻倍至5.4%-5.9% [2] - 比亚迪在欧盟及英国注册量同比飙升397%,采取纯电与插混并行策略 [2] - 上汽集团通过名爵品牌执行混动优先路线,吉利汽车主推纯电与插混车型,双双进入欧洲销量前十 [2] - 2025年5月中国PHEV出口量同比增长240%,远超纯电车型,欧洲是关键市场 [3] 战略与政策环境 - 欧盟2025年10月起对中国纯电动车型加征关税,但PHEV不受影响 [3] - 欧洲本土车企如斯柯达、奔驰、宝马、大众计划推出新一代混动车型 [3] - 比亚迪欧洲总部落户匈牙利,整车工厂计划2026-2027年投产 [4] - 中国锂电产业链在欧洲加速布局,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企业在匈牙利设厂 [4] 本土化与生态建设 - 比亚迪计划将兆瓦级闪充技术引入欧洲并建设充电网络,构建完整生态 [4] - 奇瑞在西班牙合资公司开始交付,零跑计划2026年实现欧洲本地化制造 [4] - 远景动力、国轩高科、恩捷股份等中国企业已在欧洲建立工厂 [4] 市场竞争动态 - 欧洲本土车企推出1.5万-3万欧元区间入门级纯电新车,如雷诺5、大众ID.2 [6] - 增程技术在欧洲市场份额预测不超过3%,零跑C10增程版5月注册量仅128辆 [5] - 欧洲电动车市场进入后补贴时代,价格带下移激活消费潜力 [6]
每日速递 | 容百科技:将筹建欧洲首条万吨级磷酸铁锂产线
高工锂电· 2025-07-10 10:41
电池 - 欣旺达计划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 2027年推出第二代全固态电池产品 [2] - 力神电池苏州圆柱电池基地启用 项目总投资28亿元 规划建设5条智能化产线 [3] 材料 - 容百科技将建欧洲首条万吨级磷酸铁锂产线 同时巩固三元材料龙头地位 拓展低空经济、固态电池等新兴应用 [4] - 容百科技在仙桃基地筹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试线 并陆续落地磷酸锰铁锂等其他高端材料产线 [4] - 尚太科技股东长江晨道减持519.60万股 占总股本1.9920% 减持后持股比例降至7.4623% [5][6] - 恩捷股份预计2025年上半年亏损0.83至1.07亿元 主要因锂电池隔离膜毛利率下滑及海外布局费用压力 [7] - 当升科技完成10亿元定增 控股股东矿冶集团全额认购 [8][9] 海外 - LG新能源Q2营业利润预计达4922亿韩元 同比增长152% [10][11] - LG新能源波兰工厂获欧盟8.52亿欧元资助 将投资46系大圆柱电池产线 [11][12]
10TWh电池时代加速到来:固态冲榜TOP10,储能淘汰赛开启
高工锂电· 2025-07-10 10:41
全球锂电池市场前景 - 2025年全球细分场景锂电池出货预计超1.8TWh,2030年全球电池需求将突破8TWh级别,构建接近10TWh级市场空间 [1][3] - 到2030年eVTOL飞行器用锂电池、机器人用锂电池、工程机械用锂电池、电动船舶用锂电池需求预计分别为30GWh、100GWh、100GWh、160GWh [3] - 2025上半年储能领域出货240GWh同比增长超过100%,全年预计储能电芯出货450GWh,储能系统出货260GWh增速30%~40% [6] 全场景电动化趋势 - 锂电应用正在向eVTOL、机器人、电动船舶、工程机械等"全场景电动化"扩散 [3] - eVTOL等极端场景对能量密度、安全性和轻量化的高要求正倒逼材料体系深度革新 [5] - 电芯和材料企业需要盯住重点赛道以应对全场景电动化态势 [4] 固态电池发展 - 固态电池正成为打破既有格局的关键变量,2030年前后固态/半固态电池企业有望首次冲击全球动力和储能领域Top10排名 [2][5] - 国内固态电池厂商已全面进入产品验证与装车测试阶段,储能领域可能进展更快 [5] - 中国固态电池全链条产业规模快速攀升,材料需求量将以万吨级、设备投资以百亿级计 [5] - 干法、干电极、电解质膜的突破是固态电池系统发展的重点 [5] 储能市场变化 - 储能市场已进入技术淘汰阶段,"500Ah+"将成为行业新门槛 [2] - 宁德时代已宣布587Ah储能大电芯量产,而多数二线企业仍停留在314Ah阶段 [6] - 技术代差将加速储能市场洗牌,部分落后者可能在未来1-2年内出局 [6] - 钠离子电池在储能、启停、轻型动力领域加速应用,预计中短期内市场空间达百GWh [6] 行业竞争格局 - 未来绝大多数头部主机厂都将设立固态电池专项团队以抢占先机 [5] - 传统隔膜企业、液态电池体系材料商若不能顺利切换技术路径可能被边缘化 [5] - 储能电芯企业的淘汰赛已正式打响,技术储备到交付能力成为关键 [6] - 中国的锂电制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7]
亿纬锂能沈阳大圆柱样板工厂试产,协同宝马新世代车型量产准备
高工锂电· 2025-07-10 10:41
亿纬锂能与宝马的战略合作 - 亿纬锂能沈阳大圆柱电池基地进入试产阶段,标志着与宝马的合作从技术协同迈向产业共创[3] - 双方合作始于2017年,2020年共同选定大圆柱电池作为下一代电动化平台主攻方向[2] - 2022年宝马正式宣布亿纬锂能成为"新世代"车型核心供应商,亿纬锂能同步启动沈阳及匈牙利生产基地建设[2] 大圆柱电池技术优势 - 大圆柱电池凭借性能优势成为中高端车型主流选择,具备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能力和安全性[2][5] - 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已通过市场验证,全球装车超6万台,单车最高行驶里程超23万公里且零安全事故[11] - 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速组装产线单线产能达220支/分钟,生产周期缩短至7天,综合良率达97%[11][12] 宝马"新世代"战略规划 - "新世代"平台是宝马系统性技术架构变革,涵盖数字座舱、智能驾驶和电气化平台三大创新领域[10] - 首款新世代车型BMW iX3年内亮相,计划到2027年推出超40款新世代车型覆盖全细分市场[10] - 宝马德布勒森工厂2025年底量产首款新世代车型,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2026年投产实现就近配套[13] 全球化产业协同新模式 - 沈阳基地试产经验将复刻至欧洲工厂,形成中欧双基地布局[7][13] - 匈牙利工厂与宝马德布勒森基地仅30步距离,实现高效即时供应[13] - 合作模式展示中国供应商与欧洲车企在技术、制造和供应链的深度协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