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锂电

搜索文档
130万吨,磷酸铁扩产潮起
高工锂电· 2025-08-01 11:09
磷酸铁锂产业链扩产动态 - 四大项目合计新增130万吨磷酸铁产能 包括安达科技45万吨 湖南裕能15万吨 华友集团60万吨 盈达锂电10万吨技改项目 [3] - 安达科技项目分A B两区推进 达产后前驱体总产能突破60万吨 巩固上游原料供给能力 [4] - 湖南裕能追加15万吨磷酸铁生产线 与前期规划形成30万吨总产能 提升磷酸铁自供率降低成本 [5] - 华友集团60万吨项目整合当地磷 铁资源 有望成为国内最大单厂磷酸铁生产基地之一 [5] - 盈达锂电技改项目优化工艺 整合原有产能为10万吨铵法磷酸铁 增强原料自主可控性 [5] 磷酸铁锂电池需求爆发 - 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161万吨 同比增长68% 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77% [6] - 动力市场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223 1GWh 同比增长71% 市场份额升至77 4% [6] - 储能市场磷酸铁锂电池占据85%以上份额 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连续两季度同比增速超120% [6] 行业集中度提升与结构调整 - 头部企业扩产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小厂商因技术 成本劣势被逐步挤出市场 [7] - 湖南裕能 安达科技 华友集团等头部企业凭借技术 资源整合能力抢占有效需求 [7] - 2024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跌破4万元/吨 低端产品下探至3万元/吨 导致部分跨界企业终止项目 [7] - 高端磷酸铁原料需求激增 头部企业扩产注重品质提升 如华友智能化生产 盈达工艺优化 [8] 价格修复与海外企业布局 - 2025年初磷酸铁锂材料价格触底回升 预计年底至2026年初有望重返4万元/吨以上 [8] - LG新能源美国工厂已投产 设计产能21 5GWh 包括16 5GWh储能电池和5GWh电动车电池 [8] - LG新能源拿下43亿美元磷酸铁锂电池供应项目 占其2024年销售额23 2% [9] - 三星SDI计划将部分动力电池产线转换为储能电池生产线 [9] - SK On与L&F签署谅解备忘录 计划在北美建立LFP电池生产能力 [9]
每日速递|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跌
高工锂电· 2025-08-01 11:09
行业会议预告 - 2025年11月18-20日将在深圳举办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主办方为高工锂电和高工产研,总冠名为海目星激光,特别赞助包括大族锂电等企业 [1] 电池行业动态 - 嘉鱼品能电池有限公司投资7.5亿元建设锂离子电池研发与产业化项目,预计8月投产,初期日产能40万支锂电池,最终目标日产150万支,年产能达5.5亿支 [2] - 多氟多第三代全极耳电池已量产,ACR下降10%~15%,焊接和制造工艺要求更高,设备投入减少 [3] - 唐山国轩电池有限公司获国资入股,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至12.1亿元,增幅21%,主要股东包括同方股份和中国人寿等国企 [3][4] 材料行业动态 - 7月31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7.2万元/吨,环比下跌950元/吨 [5] - 新能汇通双碳产业园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预计8月试产,达产后将形成5万吨年产能 [5][6] 电池回收行业动态 - 巨合峰(赣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动力电池闪碎回收项目,一期建成后可年处理废旧锂电池11000吨 [8] 产业服务 - 高工锂电2025年提供品牌策划、研究咨询、产业规划等服务,涵盖产业链数据、行业蓝皮书、项目尽调等 [10]
负极材料成本再承压:石油焦、椰壳炭价格上涨
高工锂电· 2025-08-01 11:09
行业会议预告 - 2025年11月18-20日将举办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 包含金球奖颁奖典礼 [1] - 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和高工产研 总冠名为海目星激光 特别赞助为大族锂电 专场冠名包括欣旺达、英联复合集流体等企业 [2] 负极材料成本压力 - 人造石墨关键原料低硫石油焦价格持续上行 7月均价环比涨幅超240元/吨 8月东北炼厂再度提价50-150元/吨 [2] - 椰壳炭价格因东南亚自然灾害导致供应短缺 2025年7月进口含税价突破8000元/吨 影响钠电池硬碳负极和硅碳负极成本 [3] 价格传导与市场应对 - 石油焦涨价推高石墨电极生产成本 头部企业7月中旬将超高功率产品报价上调3%-5% [3] - 生物质硅碳负极正处于千吨级量产放量关键阶段 原料涨价或影响产业化进程 [4] 市场结构与技术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总出货量129万吨(同比+37%) 人造石墨占比91%(117万吨 同比+47%) [5] - 天然石墨出货量10.6万吨(同比-23%) 硅基负极等新型材料市场份额提升显示技术探索持续 [5] 新兴技术挑战 - 钠电池硬碳负极因椰壳炭涨价面临成本竞争力削弱风险 或在对成本敏感领域流失份额 [4] - 原料价格波动为人造石墨和新兴技术路线均带来成本不确定性 [5]
海外重卡电动化低迷,中企超快充生态出海破局
高工锂电· 2025-08-01 11:09
新能源重卡出海现状 - 中国新能源重卡渗透率达20%,增速快于海外市场[2] - 欧洲新能源重卡渗透率仅0.9%,2023年销量2600辆[4] - 海外市场面临供应链不完善、补能设施不足、政策差异三大瓶颈[2][3] 中国企业出海策略 - 宁德时代与必和必拓合作采矿设备电动化、快充基建、电池回收[4] - 弗迪电池联合必和必拓研发重型采矿设备动力电池及闪充设施[4] - 比亚迪计划12个月内在欧洲完成首批兆瓦级闪充站布局[7] - 星星充电与施耐德合资公司拟在欧洲部署10万个充电网点[7] 技术竞争焦点 - 兆瓦快充成为核心赛点,欧洲计划2030年前建设5万个兆瓦级充电站[4][5] - 奔驰eActros LongHaul支持1兆瓦快充,30分钟充至80%电量[5] - 盛弘股份发布1280kW欧标MCS充电桩,支持15分钟超快充[7] 区域市场动态 - 德国推进"HoLa"项目,每50公里设兆瓦级充电站[5] - 澳大利亚投入5亿澳元支持电动卡车技术研发[9] - 泰国计划2030年商用车电动化率达30%,印尼矿卡需求显著[9] 生态构建路径 - 从整车出口转向"技术-场景-生态"多维协同模式[3][4] - 头部企业通过快充技术突破构筑出海竞争壁垒[4][6] - 需结合当地电网条件、场景需求定制解决方案[3][9]
剑指超高比能,破局“死亡之谷”,宁波富理宣布2026年量产富锂锰基
高工锂电· 2025-07-31 09:40
富锂锰基电池技术突破 - 中汽新能成立国家级电池产业平台,整合一汽、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国家队力量,宣布攻克富锂锰基电池电压衰减难题,推出能量密度366Wh/kg、循环寿命2000次的"富锂锰·晶石电池"[1] - 该电池计划2026年量产装车,支持整车1000公里续航,早于通用、福特等海外巨头2028年的规划[1]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理论比容量超400mAh/g,锰元素占比50-65%,成本优势显著,瓦时成本可与磷酸铁锂竞争[7][9] 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瓶颈 - 正极材料占电池成本近40%,能量密度上限受限于正负极中较低的一方,当前高镍三元材料(如NCM811)比容量仅220mAh/g,逼近理论天花板[4] - 高镍路线依赖镍、钴等贵金属,单位GWh镍用量达690-870吨,供应链脆弱且价格波动剧烈[4] - 负极技术(硅基/锂金属)已突破1000mAh/g,但正极材料未实现同等突破,阻碍电池能量密度从400Wh/kg向500Wh/kg迈进[2][4] 富锂锰基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核心问题包括首次库伦效率低于85%、循环后电压衰减超0.3伏、倍率性能差及高电压下氧逃逸导致胀气风险[9][10]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刘兆平团队发现"电化学退火"技术,通过BMS智能调控浅充策略实现近100%电压修复[16] - 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包覆纳米级稳定外衣,首次效率提升至90%以上,比容量稳定300mAh/g[23][24] 产业化进展与市场应用 - 宁波富理建成全球首条千吨级示范线,实现380Wh/kg电池体系,循环寿命达1500次,为全球唯一可批量提供300mAh/g富锂锰基正极企业[21][26][28] - 通用、福特、大众等车企计划2026-2028年量产富锂锰基电池,eVTOL航空领域应用能量密度达760Wh/kg[33][34][35] - 人形机器人领域如豪鹏科技、容百科技已明确将富锂锰基列为核心应用场景[36] 资本与产业链协同 - 新材料领域存在"死亡之谷"资本断层,中试阶段需数千万至上亿元投入但风险高,需政府基金和产业链战略投资支持[30] - 中汽新能、盟维科技等企业推动富锂锰基在500Wh/kg固态电池中的应用,万向一二三发布860Wh/kg天距电池[35] - 市场需求与技术突破形成共振,汽车、航空、机器人等多领域需求加速商业化进程[31][37]
2025年H1,宁德时代的“稳”与“进”
高工锂电· 2025-07-31 09:40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综合毛利率提升至25.02%,经营性现金流达586.87亿元 [3] - 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长,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3][4] - 动力电池与储能业务双轮驱动,动力电池累计装车约2000万辆,储能电池应用累计超过2000个项目 [8] 财务与业务结构分析 - 财务韧性突出,经营性现金流为586.9亿元,为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提供保障 [3][8] - 业务结构均衡,海外业务占比34.22%,增速达21.14%,客户结构涵盖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品牌 [8] - 能源服务领域成为新增长点,建成300多座巧克力换电站,覆盖全国31城,推进重卡换电规模化落地 [6][8]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研发费用达101亿元,占营收5.64%,同比增长17.5%,发布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等新产品 [6][10] - 固态电池研发取得关键进展,计划2027年小规模量产、2030年规模化落地 [4][12] - 储能技术突破,包括587Ah电芯、TENER Stack储能系统、天恒・智储平台等 [10] 全球化布局与供应链管理 - 全球化产能网络加速成型,匈牙利、美国、西班牙、印尼等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6][10] - 供应链韧性显现,通过长单协议、矿产资源布局和回收体系控制原材料成本波动,关键金属回收率超95% [10] - 印尼锂矿资源项目为供应链安全提供保障 [10] 资本运作与ESG战略 - 2025年5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构建"A+H"国际资本平台,中期推出45.73亿元现金分红方案 [11] - ESG体系深度构建,德国基地取得碳中和认证,零碳工厂总数达10座,推进"零碳战略" [11] 未来战略规划 - 技术迭代聚焦固态电池商业化,计划2027年小规模量产,巧克力换电网络计划2025年自建1000座,最终达3万座规模 [12] - 产能优化关键在提升利用率,电池系统产能达345GWh,在建产能235GWh [13] - 生态构建包括与车企联合研发、深化矿产合作、完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推进"电池护照"标准化 [13] 行业地位与发展态势 - 公司展现出抵御周期、穿越波动的系统性能力,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14][15] - 目标是从电池零部件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和零碳科技公司进化 [17]
每日速递|辉能科技发布57mS/cm固态电解质
高工锂电· 2025-07-31 09:40
行业会议 - 2025年11月18-20日将举办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 包含金球奖颁奖典礼 主办方为高工锂电和高工产研 地点在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 [1] 宁德时代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营收1788.86亿元 同比增长7.27% 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 同比增长33.33% 毛利率25.02% 同比提升1.57个百分点 经营性现金流586.87亿元 同比增长31.26% [2] 欣旺达 - 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计划在港交所主板挂牌 [3][4] 辉能科技 - 发布第四代超流体化无机固态电解质技术 离子导电率达57 mS/cm 是常规液态有机电解质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5-6倍 支持4-6分钟快充 电量可从5%充至60%-80% [5][7] 锂电池材料 - 山西尚太锂电获批建设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包含10万吨高端负极材料和10万吨普通负极材料 副产18万吨增碳剂 [8][9] - 巴斯夫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正极活性材料领域开展全球合作 [10][11] 电池回收 - 赣州格林宜科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动力电池拆解破碎项目 一期投资8000万元 建成后将年产7914吨正负极混合粉末 1180吨铝粉和1300吨铜粉 [13][14]
BBU引爆新业态,小圆柱或成标配?
高工锂电· 2025-07-31 09:40
行业活动 - 2025年11月18-20日将举办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 活动包含金球奖颁奖典礼 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和高工产研 总冠名为海目星激光 特别赞助为大族锂电 专场冠名包括欣旺达、英联复合集流体等企业 [1][2] 小圆柱电池应用 - 小圆柱电池(18650 21700等)是锂电池中发展最久 工艺最成熟的技术路线 具有标准化设计 高一致性和规模化生产特点 [2] -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3C消费电子 电动两轮车 电动摩托 户储 便携式储能等消费市场 [2] - 新兴应用市场包括无人机 eVTOL 人形机器人 电动工具 数据中心(AIDC)等领域 [2] 数据中心电池需求 - 英伟达恢复H20芯片对华供应 将加速国内数据中心 算力中心 智算中心建设 [2] - AI和大数据模型普及推动数据中心向智算中心(AIDC)演进 该场景将增加对BBU(电池备份单元)的应用 [2] - BBU更倾向于使用18650 21700等小圆柱电池 因其体积小便于布置在服务器内 无需额外机房空间 [3] - 18系 21系小圆柱巨大的生产规模摊薄了单个电芯制造成本 是新兴应用的首选标准电池 [3] 市场竞争格局 - 目前BBU电池供应商主要为日韩企业 主要客户包括英伟达 苹果 微软等科技巨头 [3] - 国内布局较快的电池企业包括蔚蓝锂芯 亿纬锂能 欣旺达 [3] - 具有成熟小圆柱产线的企业如新能安 力神 鹏辉能源等都是潜在BBU供应商 [3] 市场前景预测 - 2025年BBU用小圆柱电芯需求预计达2.2亿颗 2030年有望超过6亿颗 [4] - 国产电池企业凭借成本与技术优势 有望在BBU市场掀起国产替代潮 [4] 技术发展趋势 - 全极耳技术成为圆柱电池新趋势 18 21系小圆柱正集体转向该工艺路线 [4] - 全极耳技术可有效降低电池内阻和发热量 [4] - BBU通常选用高镍三元小圆柱 全极耳技术可提升其稳定性 保障数据中心安全 [5]
每日速递|固态电池企业4亿元采购铜锂复合带
高工锂电· 2025-07-30 10:09
2025高工锂电年会 - 2025年11月18-20日将在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举办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1] - 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产研(GGII),总冠名为海目星激光,年会特别赞助为大族锂电 [1] - 专场冠名包括欣旺达、英联复合集流体、逸飞激光、华视集团、欧科工业空调等企业 [1] 电池行业动态 - 蜂巢能源热复合短刀电池成功交付越南VinFast,为其Limo Green车型提供动力支持,该电池采用热复合飞叠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快充等优势 [2][3] - 荆门亿纬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涵盖储能技术服务、蓄电池租赁、电池销售等 [4][5] - 海雷新能源拟登陆北交所,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营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应用领域包括轻型车换电电池和储能电池 [6][7] 材料行业动态 - 浙江启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0吨新型硅碳负极材料项目进入受理公示阶段,项目投资2485万元 [8][9] - 天铁科技全资孙公司安徽天铁与珠海欣界签订4亿元铜锂复合带采购框架协议,订单数量为100吨 [10][11] - 珠海欣界专注于锂金属固态电池研发与生产,首款产品能量密度达450+Wh/kg,已建成200MWh生产基地并启动5GWh量产基地建设 [12] 设备行业动态 - 逸飞激光锂电激光智造装备总部基地项目封顶,总投资约5亿元,建成后将提升智能装备制造交付能力和技术创新效能 [13][14] 海外动态 - LG新能源与雅化集团将在摩洛哥建设锂精炼厂,投资额为55亿迪拉姆 [15][16] - LG新能源签署价值5.9442万亿韩元(约309亿元人民币)的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合同,合同期限为三年,可能涉及为特斯拉供应储能系统电池 [17][19]
入局固态电池,电解液企业“不再沉默”
高工锂电· 2025-07-30 10:09
行业趋势 -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技术浪潮,传统锂电池产业链参与者面临角色重估 [2]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因其高离子电导率被广泛看好,高纯度硫化锂制备成为电解液企业切入固态赛道的首个关键战场 [2] - 半固态凝胶电解质被视为离产业化最近的解决方案,最大优势在于对现有电芯生产工艺改动小 [5] - 行业已结束观望期,电解液企业正从不同维度切入技术竞赛,包括聚焦核心原料、选择过渡方案、跨领域协同开发等 [8] 技术路径 - 隔膜企业通过开发可作为固态电解质载体的"基膜"产品找到产业化路径 [2] - 电解液企业选择液相法制备硫化锂,技术路径核心在于对杂质的精准控制而非单纯追求纯度指标 [3] - 液相法在控制碳含量、残余溶剂及氯离子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3] - 原位固化凝胶电解质方案主要满足客户降低漏液风险的需求,但面临聚合均一性、离子电导率与机械强度平衡等挑战 [5] - 硅基负极是匹配高能量密度电池的下一代负极材料,应用需要电解液配合 [7] 企业动态 天赐材料 - 选择液相法制备硫化锂,目标2025年底前产出百公斤级样品 [3] - 基于自产液相硫化锂可一步合成固态电解质,带来显著成本优势 [3] - 样品在空气稳定性方面取得突破,低露点环境下24小时后离子电导率仍保持85%以上 [3] - 致力于原位固化凝胶电解质方案,常温下离子电导率大于5 mS/cm,高温性能优于传统液态电解液 [5] - 开发耐高压电解液同时介入5V镍锰酸锂高电压正极材料开发,能量密度可提升20%以上,PACK层面成本降低约18% [6] 华盛锂电 - 采用液相法路径,与客户共同开发出离子电导率达5.57 mS/cm的Li₆PS₅Cl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4] 新宙邦 - 通过与星源材质成立合资公司新源邦布局硫化物电解质,已完成超百公斤规模生产,计划2025年底建成10吨/年生产线 [5] 石大胜华 - 选择硅基负极路径,已建成千吨级产线,正加速推进3万吨/年项目建设,瞄准4680电池等市场需求 [7][8] 昆仑新材 - 产品同时涉及硫化物、氧化物粉体及浆料,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粒径产品 [8] 技术挑战 - 镍锰酸锂商业化最大障碍在于与电解液的兼容性问题,高温下循环衰减快、产气严重 [6] - 凝胶电解质设计需在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强度之间取得平衡,同时需优化聚合物骨架抗氧化性以匹配高能量密度三元正极 [5] - 电芯从小型样品放大至大尺寸动力电池时,凝胶在内部聚合的均一性成为难题,直接影响电池稳定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