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锂电

搜索文档
2025动力电池中场战局,正力新能“三化策略”应战
高工锂电· 2025-07-30 10:09
行业趋势 - 新能源车渗透率跨过50%后 电池配套主旋律转向"快换型 快上量 多场景" [1] - 行业格局进入尚未彻底固化的中场阶段 头部厂商护城河仍在但主机厂开始寻找更灵活合作方 [1] - 动力电池配套混战中出现中场机会 关键是如何用系统能力持续打穿不同项目 [1] 公司战略 - 正力新能通过"三化"策略实现突围 包括电芯形态标准化 电池系统平台化 电化学体系差异化 [1] - 三化策略重构制造底座 研发路径与客户协同机制 [1] - 体系聚焦于更快 更稳 更低成本交付目标而非单一技术领先 [10] 制造能力 - 同一产线满负荷生产相同尺寸不同电化学体系电芯产品切换时间短至3天 [2] - 同一产线满负荷生产不同尺寸电芯产品切换时间短至14天 [2] - ZOE智能工厂通过数据算法驱动实现工艺参数自动调节和设备兼容跨产品运行 [4] 电芯标准化 - 采用同一规格电芯通过调整串并联数量完成从A00级到中型SUV的柔性切换 [4] - 零跑T03(41.41kWh)和C11(78.5kWh)采用同一款104Ah磷酸铁锂电芯 [4] - 标准化降低制造复杂度并形成以标准构筑成本护城河 以速度支撑更新节奏的内在闭环 [4] 系统平台化 - 构建跨车型 跨动力类型的模块化解决方案 系统可插拔 可重组 可上下拓展 [5] - 平台化同时应对不同动力类型(纯电/混动)和不同架构(MPV/SUV/轿车)的差异化要求 [5] - 帮助广汽在E8 E9 ES9等多款车型上实现适配而不重新开发电池结构 [6] 电化学差异化 - 在标准电芯结构中采用以应用为导向的多元材料体系 [7] - 同一电芯规格具备104Ah 114Ah 120Ah 130Ah多个容量版本 [7] - 快充倍率从1C提升到2.2C 3C乃至4C [7] - 为一汽红旗H5和HS5部署相同尺寸但不同体系电芯(磷酸铁锂与三元) 续航从170公里拓展至220公里 [8] 客户合作 - 零跑T03 C11 C16 广汽传祺E8 E9 一汽红旗H5 HS5与国悦PHEV均采用正力新能电池配套 [1] - 通过平台化能力让电池配套成为产品开发周期中的前置变量 [6] - 在服务零跑C10 C16等长续航车型时采用电芯体系平行升级方式实现性能持续优化 [8]
德福科技14亿元“吃下”英伟达供应链企业
高工锂电· 2025-07-30 10:09
高工锂电年会预告 - 2025年11月18-20日将在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举办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1] - 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和高工产研(GGII),总冠名为海目星激光,年会特别赞助为大族锂电 [2] 德福科技收购卢森堡铜箔 - 德福科技拟以1.74亿欧元(约14.43亿人民币)收购卢森堡铜箔100%股权,标的公司企业价值为2.15亿欧元 [2] - 德福科技将在卢森堡设立全资子公司德福卢森堡作为收购主体 [2] - 卢森堡铜箔是英伟达HVLP3铜箔供应商,此次收购有助于德福科技在高端IT铜箔领域和全球化布局实现突破 [3] AI算力革命与PCB高端化 - 5G、AI、物联网等技术推动PCB高端化需求,英伟达H20芯片重启供应进一步催化国内AI算力革命 [4] - 高频超低轮廓铜箔(HVLP)是PCB高端化关键材料,2023-2030年全球高端PCB铜箔需求CAGR预计达10%,2030年市场规模达360亿元 [4] - HVLP铜箔表面粗糙度需控制在0.6μm以下,高端HVLP3/HVLP4要求≤0.3μm,满足AI服务器和通信设备对算力和散热的高要求 [5] 卢森堡铜箔技术优势 - 卢森堡铜箔成立于1960年,是全球高端电解铜箔领域非日系"隐形冠军",产品覆盖HVLP铜箔、DTH载体铜箔等高门槛品类 [5] - HVLP铜箔表面粗糙度(Rz)可控制在0.5μm以下,DTH载体铜箔剥离强度为10–30N/m,已向全球头部存储芯片厂商批量供货 [5] - 公司是全球唯一自主掌握高端IT铜箔核心技术并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的非日系企业,打破日系厂商垄断 [5] - 2024年高端产品收入占比53%,客户包括韩国斗山、日本松下、生益科技等全球主流覆铜板和PCB厂商 [6] 收购协同效应 - 卢森堡铜箔技术优势与德福科技制造能力互补,德福科技可借助其欧美客户体系和海外运营能力完善产业布局 [7] - 德福科技在铜箔制造、原料采购和国内市场方面的资源将助力卢森堡铜箔产能扩张与市场拓展 [7] 德福科技业务进展 - 2025年Q2锂电铜箔加工费已回升至2023年中水平,行业亏损出清后出现转机 [8] - 公司通过收购切入HVLP铜箔领域,卢森堡铜箔已为英伟达供应HVLP3铜箔,并推进HVLP4送样,目标客户包括英伟达Rubin架构平台 [9] - 国内与胜宏科技合作推进3μm极薄铜箔验证,切入高端封装基板材料领域 [9] - 全球化布局加速,计划未来三年在欧洲、东南亚建设产线和服务中心,泰国设厂前期筹备已启动 [10] - 子公司九江德福与光伏组件和消费电池头部企业签署定点协议,未来3-5年将向其东南亚工厂供应锂电铜箔 [10]
每日速递|30亿元万吨级新型CVD硅碳负极投产在即
高工锂电· 2025-07-29 10:58
电池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在重庆挂牌成立 由原兵器装备集团分立 拥有117家分子公司 业务涵盖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销售、金融物流及摩托车 未来将重点发展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具身智能等新质生产力 并加速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中南美洲、欧亚、欧洲五大市场 [2][3] 材料 - 山西物科金硅新材料科技年产3000吨碳包覆预镁氧化亚硅负极材料项目进入环评审批阶段 产品为硅基负极材料 [4][5] - 安徽汉邦化工拟投资2 5亿元建设年产11450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300吨医药中间体项目 包括12条氯代碳酸乙烯酯生产线(3000t/a)、2条1 2 4-三氟苯生产线(100t/a)、4条1-氨基-2-氰基-1-环戊烯生产线(150t/a)、6条双氯磺酰亚胺酸生产线(100t/a) [6][7][8] - 内蒙古硅源新能电子材料科技万吨级硅碳负极材料项目一期(2000吨/年)即将投产 总投资30亿元 分三期建设 采用清华大学硫化床包裹技术生产第三代CVD硅碳负极材料 [9][10] - 道氏技术与安瓦新能源签署战略协议 合作开发固态电池正负极材料及导电剂 加速材料产业化应用 [11] 电池回收 - 重庆计划2027年前建成西部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基地 区县回收网络覆盖率达90% 将培育综合利用企业 建设2个以上产业基地 提升锂钴镍锰回收率 突破精细化提取技术 [12][13][14] - 长春综旭华友能源科技(一汽与华友合资)扩建年处理10000吨锂电废料项目 新增处理正极废液2700t/a、粉料300t/a 建成后总产能包括退役动力电池包处置5960t/a、梯次电池模组5000t/a [15][16]
锂电隔膜最大并购案为何“受阻”
高工锂电· 2025-07-29 10:58
并购交易概况 - 佛塑科技拟以50 8亿元收购金力股份 其中46 8亿元以发行股份支付 4亿元现金支付 并计划向控股股东募集不超过10亿元配套资金 [1] - 该交易规模超越2020年恩捷股份20 2亿元收购苏州捷力的案例 创下国内锂电隔膜行业并购纪录 [1] - 标的公司金力股份资产规模约为佛塑科技的2 5倍 形成"蛇吞象"式收购 [2]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金力股份净利润从2022年3 64亿元暴跌至2023年1 35亿元 2024年转为亏损9100万元 [3] - 交易方案包含未来三年合计12亿元的业绩承诺 2025-2027年分别承诺盈利2 3亿元 3 6亿元和6 1亿元 [4] - 2025年前五个月实现净利润8887 57万元 需在剩余7个月完成1 41亿元利润才能兑现全年承诺 [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隔膜行业营收同比下滑超10% 湿法隔膜价格全年跌幅超30% 2025年Q2均价进一步降至0 5元/平米 [4] - 行业龙头恩捷股份2025年上半年发布预亏公告 反映行业整体承压 [4] - GGII预测2024-2027年中国锂电池隔膜出货量复合增长率17 5% 供需失衡将逐步改善 [5] 标的公司竞争优势 - 2023-2024年新增18条产线 总产能达50亿平方米 产能利用率保持82 35%-86 92% [5] - 新建产能中70%为先进大宽幅设备 具备5μm及以下超薄高强隔膜量产能力 [5] - 2024年毛利率21% 高于行业平均15 56% 湿法隔膜市占率从12%提升至18% [6] - 已向韩国LG批量供货 与SK 三星 大众PowerCo进入样品测试阶段 [6] - 境外PE采购占比降至66% PVDF采购占比降至32% 供应链风险降低 [6] 交易战略意义 - 并购后可通过整合采购需求降低成本 共享客户资源拓展市场 [5] - 交易被视为观察锂电产业调整期的典型案例 考验逆周期扩张战略的有效性 [7][8]
两合作项目终止,初创企业入局固态电池之难
高工锂电· 2025-07-29 10:58
固态电池行业现状 - 两家上市公司安孚科技和蠡湖股份先后终止固态电池合作项目 均因合资方高能时代存在经营稳定性及履约能力问题 且合资公司未实际出资[2] - 高能时代曾被视为技术明星 但逐步陷入资金链破裂 2024年资产总额2607 40万元 净资产1012 96万元 年度营收仅1 95万元 净利润亏损1789 85万元[2][10] - 行业普遍面临技术高 投入高 周期长的困境 中小企业陷入技术信仰与现实困境的矛盾[2] 跨界入局挑战 - 安孚科技(碱性电池)和蠡湖股份(涡轮增压器)等跨界企业试图通过固态电池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但技术体系颠覆性变革需重构供应链并积累工艺经验[3][5] - 上海洗霸 洁美科技 三孚新科等企业通过细分领域延伸入局 但实际需要技术壁垒 供应链控制 生态协同的长期战略[5][6] - 有研新材拟转让硫化锂业务 因产业发展周期长且技术方向不确定 上海洗霸在定增失败后仍加码固态电池并引入宁德新能源投资[6] 技术路线与资本压力 - 高能时代采用硫化物路线 完成20Ah级全固态电芯A样开发 但面临界面稳定性 原材料成本(如硫化锂) 生产工艺(干法电极 环境控制等)挑战[7] - 单条产线的惰性气体保护系统需增加近亿元投资 重资本属性显著[8] - 中科固能通过产业链协同突破 与琥崧集团开发干法电极设备 与璞泰来合作开发固态电解质复合膜等关键材料[10] 新势力差异化路径 - 行业新势力分两类 一类依托高校院所技术(如卫蓝新能源背靠中科院) 一类背靠车企资源(如太蓝新能源获长安汽车投资 清陶能源获上汽支持)[12] - 储能成为商业化突破口 南都电源推出783AH储能固态电池(循环寿命≥10000次 能量密度>430Wh/L) GGII数据显示2024-2025年储能招标达1GWh[13][14] - 新兴应用场景涌现 包括建筑机器人(合源锂创) eVTOL航空器(欣界能源) 电动船舶(东驰新能源)等 通过特定场景构建技术壁垒[15] 商业化前景 - 太蓝新能源ISFD技术使半固态电池成本与液态电池相当 南都电源预计下半年单个储能项目规模或达百兆瓦时至吉瓦时级别[14] - 行业需技术可行性 产业协同性 市场敏锐度三重博弈 通过渐进式迭代 垂直整合和场景渗透实现从技术备选到行业标配的跨越[15]
宁德时代造出百亿“独角兽”
高工锂电· 2025-07-29 10:58
宁德时代入局滑板底盘领域 - 公司子公司时代智能开启首轮外部融资,融资规模20亿元,投后估值超百亿元 [2] - 时代智能成立于2021年,提供以电池为中心的滑板底盘产品和技术服务 [3] - 滑板底盘技术将驱动、制动、转向、电池高度集成,被形容为"预制车" [3] 滑板底盘技术方案 - 公司提出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解决方案,包括上下解耦、高度集成、对外开放三大特点 [3][4][5] - 上下解耦设计使车企能在统一底盘架构上快速开发多种车型,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初始成本 [3] - 底盘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模块高度集成,采用电池到底盘一体化技术 [4] - 提供标准化接口和开放软件框架,支持合作伙伴进行个性化开发 [5] 产品落地与合作伙伴 - 2024年研发的磐石底盘正式亮相,首款搭载CIIC的哪吒S猎装上市 [6] - 阿维塔宣布成为率先应用磐石底盘的汽车品牌 [6] - 合作方包括北汽集团、江淮汽车,共同推进CIIC滑板底盘项目 [7] - 与长安马自达合作开发基于滑板底盘的新能源汽车,与越南车企Vinfast签订战略合作 [7] 技术发展方向 - 当前聚焦乘用车为主,已实现中型平台量产,未来将向大型车和中小型车平台发展 [6][7] - 计划以每年一个平台的速度开发B级、C级、D级、A级车平台 [7] - 探索滑板底盘与换电、增程、车网互动等多样化场景的落地 [8] - 与智能驾驶公司合作,探索智能滑板底盘技术与智驾模块的深度集成 [8] 市场背景与战略考量 - 公司动力电池装车量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46.38%降至43.05% [8] - 通过"厂中厂"合作模式强化与整车厂利益捆绑 [8] - 滑板底盘通过"电池-底盘强绑定"构建技术护城河 [9] 技术突破与挑战 - 磐石底盘通过全球首个"最高时速+最强冲击"双重极限安全测试 [10] - 需突破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线控底盘技术以满足高阶自动驾驶需求 [11] - 面临产品量产延期和车企接受标准化底盘模块的挑战 [11]
每日速递|宁德时代、比亚迪“发力”电动船舶
高工锂电· 2025-07-28 10:23
电池 - 宁德时代参与打造的全国首艘纯电海上客船"屿见77"在厦门湾正式启航,搭载宁德时代船用电池系统,验证了纯电技术在近海航区应用的可行性 [2][3] - 比亚迪储能与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电池动力船舶安全研究联合实验室,围绕新型动力电池专项研究与安全测试认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4] - 紫建电子取得"一种满足高倍率充放电的固态电池"实用新型专利等系列技术成果,并继续跟进固态电池的课题研究、应用开发及产品测试 [5] - 赣锋锂业在青海成立全资子公司赣锋综合能源(青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主要聚焦风光新能源和独立储能开发 [6][7] - 美国固态锂金属电池技术公司QuantumScape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电池公司PowerCo SE扩大战略合作,PowerCo将在未来两年内向QS提供最高达1.31亿美元的新资金支持 [8][9] - 宁德时代与河南济源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储能技术应用及绿色低碳转型展开深度合作 [10] 材料 - 至微新能(宜昌)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北宜昌投建10000吨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一期用地约35亩,建成年产2000吨硅碳负极材料,可实现年产值约5亿元 [12] - 嘉元科技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高性能环保电解铜箔联合研发中心,第一阶段电解液添加剂分子机理解析和设计项目已启动 [13][14][15] - 四川洛辰的固态电池粘结剂产品目前还处于小试验证阶段,海辰药业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产品已形成吨级以上量产供货 [16] 电池回收 - 天力锂能与其他投资方共同成立广西天力先进能源研究有限公司,公司认缴出资额3000万元 [19][20][21]
“AI+固态”从蓝海愿景变为刚性需求,消费电池老将转身狂奔
高工锂电· 2025-07-28 10:23
AI终端对电池行业的影响 - AI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推动电池需求重构,包括形态、安全和能力边界的升级[2]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12.3亿部,同比增长3.4%,其中AI手机占比超35%,带动高端机型电池容量均值提升至5200mAh(较2022年增长18%)[3] - 2025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有望达2.15亿台,AIPC占比将超40%,单机平均电池容量预计突破70Wh(较传统机型提升30%以上)[3] - 2024年固态电池商用出货已达1200万只,预计2025年至少翻3至5倍[3] 豪鹏科技的战略转型 - 公司聚焦"AI+固态电池"战略,从供应商向产品联合定义者升维[4] - 战略口号为"All for AI(结果导向),All in AI(能力重构)"[6] - 现有产品矩阵覆盖方形、圆柱、扣式锂离子电池及镍氢电池等全体系产品线,应用领域遍及笔记本、穿戴设备、无人机、机器人等多个终端场景[18] 技术研发路径 - 开发4.53V高电压硅碳负极平台提升能量密度[10] - 已推出基于半固态技术的"软甲固电"新品,实现穿刺、挤压等极端场景下不起火不爆炸[10] - 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试产,覆盖硫化物、聚合物、氧化物三大主流路线[11] - 固态电池样品能量密度≥1000Wh/L(380Wh/kg)、循环500次[14] 产学研合作与AI赋能 - 与香港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合作攻关固态电池材料开发等前沿方向[12] - 引入机器学习、AI建模开展电池寿命预测、高熵材料开发等数字化提升[14] - 打造智能工厂体系实现研发-制造-验证全链路进化[14] 市场合作与客户生态 - 与宇智动力合作聚焦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高成长性AI应用[15] - 2025年Q3起将向国际头部客户量产出货AI眼镜电池[17] - 客户包括惠普、索尼、谷歌、大疆等全球科技巨头,持续深化与头部客户的协同创新[19]
充电宝铁腕“反内卷”:自律、专项整治、新规“三管齐下”
高工锂电· 2025-07-28 10:23
充电宝行业自律与整治 - 充电宝行业在深圳召开合规指导座谈会,聚焦产品质量提升和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达成行业自律共识 [2] - 参会企业包括品胜、华为、绿联、倍思、安克创新等头部企业,覆盖充电宝消费端、技术标准和供应链 [2] - 行业共识包括坚守安全底线、抵制低价内卷、拒绝劣质电芯等 [2] - 2025年充电宝在飞机中起火冒烟事件已超15起,同比增长一倍 [4] - 2024年电商平台10000mah充电宝平均售价为69元,较2021年下降42% [4] - 2024年移动电源抽检不合格率达到37.5%,较2020年的19.8%大幅上升 [4] 行业问题与风险 - 充电宝起火问题频发,罗马仕、安克创新已对问题批次进行召回 [3] - 近期发生充电宝自燃导致三度烧伤案例,涉事产品不在召回批次内 [3] - 起火原因与电池供应商违规更换电芯隔膜材料导致绝缘失效有关 [4] - 行业长期内卷导致价格战和品质下降,间接放纵供应链为降本牺牲安全 [5] 政策与监管动向 - 工信部正在制定《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 [7] - 新规旨在从源头降低事故风险,遏制劣质产品泛滥,淘汰低质产能 [7] - 市场监管总局将在2025年7-9月开展充电宝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7] - 整治重点包括CCC认证监管、质量抽检、执法查处、缺陷产品召回等 [8] - 专项行动将从严查处未经CCC认证销售、产品不达标等违法行为 [8] 反内卷政策趋势 - 2025年政府将反内卷列为重点,以法治手段规范低价倾销等行为 [6] - 政策推动企业从"拼规模"转向"重质量" [6] - 反内卷政策定位从中上游国企转向中下游民企为主 [9] - 政策工具从行政强制转向法制化和行业自律 [9] - 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低于成本价销售"定为违法 [9] - 光伏、钢铁等行业通过签署产能自律书等方式参与反内卷 [10]
8万元/吨碳酸锂,昙花一现?
高工锂电· 2025-07-28 10:23
碳酸锂价格波动分析 - 碳酸锂期货价格一度突破每吨8万元大关,创五个月新高,但随后回落至73120元,较高点下跌近8% [1] - 现货价格小幅上涨约20%,但"八万元时代"仅是昙花一现 [1] - 价格飙升的直接导火索是国内锂矿供应可能中断的担忧,江西宜春8座涉锂矿山被要求整改,青海2座盐湖企业因超采问题停产 [1] 供应端扰动 - 江西枧下窝矿采矿证将于8月9日到期,若停产将影响月均1万吨LCE供应,约占全国月产量12% [1] - 江西8座矿山若全部停产,下半年可能影响7.5万吨LCE产量,几乎抹平年内供应过剩 [2] - 江特电机锂盐产线停产检修约26天,中矿资源部分产线进行6个月技术改造 [2] 市场预期与基本面 - 市场存在巨大预期差博弈:供应中断恐慌与基本面疲软现实 [1] - 高企的库存是价格"稳定器",国内碳酸锂社会库存超过14万吨,足以缓冲短期供应扰动 [5] - 需求端对高价表现抵触,中游材料厂商未追涨,8万元/吨价格得不到下游有效支撑 [5] 政策与行业整顿 - 矿山整顿依据7月1日施行的新《矿产资源法》,是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规范化管理,并非旨在削减产能 [3] - 2021-2022年锂价高涨时,部分企业以"含锂瓷土矿"名义申请采矿权,规避锂矿证审批流程,此次整顿是对此类操作的纠正 [4] - 锂作为关键战略矿产,限制国内开采、提高进口依赖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4] 长期影响 - 国内供应扰动推高价格短期利好矿企,但长期会刺激海内外矿山增产,反噬自身市场份额 [4] - 国内锂价上涨使海外矿山获益,港口锂精矿成交价从600美元回升至800多美元,非洲矿山开始有利可图 [4] - 江西锂矿整顿更可能造成供应阶段性扰动,而非长期趋势逆转,矿山在审批通过后大概率复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