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技术迭代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洞察价值|有色于嘉懿团队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1 14:05
新材料行业交易本质 - 新材料交易本质在于对未来需求的预期与流动性现实的双击 [3] 有色金属行业研究框架 - 行业研究核心是守正出奇 守正立足周期并尊重差异 出奇挖掘行业预期差并扭转市场歧视性认知 [3] - 锂钴行业研究框架报告发布于2025年8月13日 [8] 研究服务内容 - 提供2025研究框架培训视频版 聚焦价值洞察 [7] - 研究所公众号提供海量研报 热门活动和视听内容 [12] - 可通过图片查看电话会回放详细议程及历年精选报告清单 [5]
亿纬锂能(300014)2025年中报点评:动储电池出货快速增长 业绩修复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8-22 10:3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1.70亿元 同比增长30.06% [1] - 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下降24.90% 扣非净利润11.57亿元 同比下降22.82% [1] - 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及坏账计提影响后 归母净利润22.18亿元 同比增长3.78% 扣非净利润17.70亿元 同比增长18.06% [1] - 毛利率17.33% 同比上升0.88个百分点 净利率6.19% 同比下降3.73个百分点 [1] - 第二季度营收153.73亿元 同比增长24.56% 环比增长20.14%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5.04亿元 同比下降52.96% 环比下降54.22% [1] - 第二季度毛利率17.46% 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 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 [1] 动力电池业务 - 动力电池出货21.48GWh 同比增长58.58% [2] - 动力电池业务营收127.48亿元 同比增长41.75% 占总营收45.25% [2] - 动力电池毛利率17.60% 同比上升6.92个百分点 [2] - 率先实现46系列大圆柱电池量产 成为国际头部车企下一代电动车型首发供应商 [2] - 预计2026年大圆柱电池出货量达20GWh [2] - 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全国市占率13.8% 稳居行业第二 [2] - 已开发Ah级硫化物基固态电池原型 百MWh中试线预计2025年内投入运行 [2] 储能电池业务 - 储能电池出货28.71GWh 同比增长37.02% [3] - 储能业务营收102.98亿元 同比增长32.47% 占总营收36.56% [3] - 储能电池毛利率12.03% 同比下降2.32个百分点 [3] - 第30万颗储能专用大方形Mr.Big电池于荆门60GWh超级工厂下线 [3] - 马来西亚储能项目预计2026年初开始量产 [3] 技术发展 - 预计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350Wh/kg和800Wh/L的全固态电池1.0 [2] - 预计2028年推出1000Wh/L以上的全固态电池2.0 [2]
固态电池设备行业深度报告:固态电池产业化渐行渐近,设备端迎发展良机
甬兴证券· 2025-08-15 14:15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4]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具备能量密度高、安全、循环寿命长和应用温度范围宽等优势,有望解决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低和安全隐患两大痛点 [1][15] - 亿欧智库预期2030年全固态电池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固态电池产业规模超1800亿元 [1] - 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将发生显著变化,带来新的设备需求 [1] - 技术迭代,设备先行,固态电池设备迎发展机遇 [2] 技术工艺变化 前段工序 - 主要新增干法电极和固态电解质膜相关设备 [1] - 干法成膜技术与固态电池更为适配,包括粉末压缩、粉末喷涂和粘结剂纤维化等工艺 [1][42] - 干法制膜技术可节省约56%生产成本(约1.2亿美元/年产100万个锂电池) [42] - 湿法工艺制备固态电解质膜主要有三种技术路线 [42] 中段工序 - 叠片成为全固态电池量产主流工艺 [2][54] - 新增等静压设备解决孔隙率和接触不充分问题 [2] - 等静压技术可使电极密度提升至95%(500MPa,85℃条件下) [57] - 等静压技术加工成本从0.5欧元/Wh(100L压机)降至0.04欧元/Wh(2000L压机) [61] 后段工序 - 需使用高压化成设备(60-80吨压力)优化电池性能 [65] - 高压化成有助于消除界面空隙,降低界面阻抗 [65] 封装形式 - 软包封装与固态电池适配度高 [69] - 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中软包仅占1.21% [66] - 软包铝塑膜能适应固态电池300%以上的体积膨胀 [70]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布局的相关公司 [3] - 具体公司包括纳科诺尔、宏工科技、曼恩斯特、利元亨、先惠技术、信宇人、先导智能、杭可科技、赢合科技、联赢激光、海目星等 [3]
大行评级|大摩:现在是买入宁德时代A股的机会,予其“增持”评级及目标价425元
格隆汇· 2025-08-01 03:03
股价与估值 - 宁德时代A股股价在未来30天有超过八成概率上升 [1] - 近期股价回调令短期估值变得更具吸引力 [1] 市场竞争地位 - 韩国电池制造商LG能源来自特斯拉的储能系统订单仅占后者产能一小部分 [1] - 相关交付将从2027年开始 在此之前宁德时代仍将是主要供应商 [1] - 公司在磷酸铁锂技术方面仍有优势并将继续推动技术迭代 [1] - 钠离子和固态电池技术可进一步巩固公司市场份额 [1] 海外市场战略 - 宁德时代在美国将通过技术授权方式与特斯拉和福特合作以获取市场份额 [1]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摩根士丹利予宁德时代"增持"评级 [1] - 目标价为425元人民币 [1]
抢装结束后价格探底,关注技术迭代及政策推动出清 - 光伏6月月报
2025-06-09 15:30
纪要涉及的行业 光伏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供需情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光伏组件、电池、硅片、硅料四个主产业链环节名义产能均超1200GW,今年组件预期生产量为650 - 700GW,各环节名义产能约为实际需求两倍;辅材环节胶膜和玻璃年度供应量为800 - 900GW,光伏玻璃名义产能约800GW,在建项目多预期不乐观;未来几个季度名义过剩持续,但开工率下降预计使行业库存改善,硅料更明显[2][10] 硅料市场 - 国内430和531抢装结束,组件排产回落致硅料价格探底,n型颗粒硅含税价3.45万元/吨,n型复投料和致密料分别为3.75万元和3.4万元/吨,不含税均价3 - 3.3万元/吨;仅协鑫科技颗粒硅技术、通威股份内蒙古及丰水期乐山基地不亏现金成本,其他基地亏损,价格下跌空间有限;7月排产预计降至8.3万吨,供给降幅大于需求降幅[3][4][13] 行业需求与政策 - 6月全球光伏组件排产53GW高于预期,印度、中东及国内集中式市场有支撑;下半年整体需求偏淡,10 - 12月国内集中式需求或小幅复苏,12月 - 明年2月是传统淡季,需求弹性不大;短期内政策变化是主要催化因素,中长期政策推动行业供需扭转;下半年电池环节技术迭代是产能出清重要推动力[5] 市场展望 - 下半年光伏市场需求偏淡,10 - 11月国内集中式抢装需求小幅修复但弹性有限,12月 - 明年2月组件排产或再下降;主要催化因素是政策端变化和电池技术迭代[6][7] 产能情况 - 截至2024年底,剩余约900GW产能,TOPCon约800GW,量产功率620 - 625瓦,效率约23%;晶科TOPCon 3.0提效但需设备改造,每GW投资大几千万,资金不足企业旧产能或退出,晶科预计2025年底完成40%以上产能改造,2026年达70% 3.0状态;2025年爱旭有18GW产能,隆基预计年底达50GW 2.0产能,其他公司合计20 - 30GW;BC电池平均量产功率超650瓦,在分布式市场有优势,有望占80 - 90%份额[8][9] BC电池 - BC电池订单饱和度及需求良好,6月Topcon开工降10个百分点,隆基和爱旭满负荷生产;欧洲市场BC溢价至少两毛,成本比Topcon高约一毛,超额盈利约一毛;国内市场BC价格比Topcon高约六分,成本高约四分,超额利润约两分;爱旭上半年海外出货未达预期,三季度预计海外出货占比超50%提高盈利水平;核心标的隆基和爱旭,隆基现金储备及经营稳健性优,爱旭收入结构中DC占比大更具弹性[11][12] 硅料减产 - 7月减产由通威主导,上调乐山基地开工率、调低内蒙古基地开工率,预计单月产量再降约2万吨;新疆金诺和宏元绿能等二线公司可能关停或大幅调低开工率,单月产量减少约4000吨,加快行业去库节奏[14][15] 硅料库存 - 2025年初以来行业库存约50万吨,近两月因组件排产上升降至约40万吨;若6月维持10万吨/月排产,假设今明两年硅片同比增速2%和10%,库存明年中回到一个月水平;若7月起单月排产降至8.5万吨并维持,今年底库存有望降至一个月水平[16] 银浆成本 - 银浆在光伏组件和电池成本中占比分别达12%和39%,成第三大组件成本,玻璃和铝边框降本空间有限,降低银浆成本成主要思路,方法有银包铜、高铜浆料、纯铜浆、电镀铜等[17] 含铜浆料 - 含铜浆料面临抗氧化性与铜扩散问题;抗氧化需包覆隔绝材料,银包覆效果好但薄层稳定性难实现,有机物包覆有位阻效应;防止铜扩散需在栅线与硅片间设“银种子层”隔绝,市面含铜浆方案多采用“银种子层 + 含铜浆”组合[18] 高铜浆料 - 高铜浆料和传统浆料核心区别是铜粉包裹材料,高铜浆料用银包裹,使用银种子层加含铜浆,银种子层含银量约80%,高铜浆料含银量约20%,未来有望降至10%;高铜浆料定价4000 - 5000元/公斤,银浆约8000元/公斤,仅背面应用每瓦节省约0.5分,规模化量产成本节省空间更大[19] 纯铜浆方案 - 纯铜浆方案用银种子层加纯铜浆,更能节省银;当前定价2500 - 3000元/公斤,仅背面应用单瓦节省更多;技术早期需专用烧结炉,综合成本节省约每瓦0.5分,设备成熟和价格下降后节省空间更大[20] 高性能银胶市场 - 高性能银胶市场前景看好,高铜浆料方案进展快,抗氧化性及防铜扩散风险可靠性高,Topcon组件龙头企业导入迅速,其他一体化组件企业积极测试,2026年预计出货量可达小几百吨;高性能加工壁垒高,加工费提升,有望带来业绩弹性[21] 电池和组件成本 - 高性能电池和组件成本节省潜力大,地科和聚合开发的方案推进,若成功将带来更大成本节省空间,建议关注Epicon及聚合相关标的[2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目前整个电池片行业总计约1200GW,其中Perak电池占200多个GW[5][7] - 银包铜技术在抑制结电池低温场景应用成熟,下一步需探索含铜浆料在Topcon电池与组件中的应用[17]
光环背后的电池企业,需要“八仙过海”
36氪· 2025-05-23 02:06
电池产业链现状 - 电池产业链处于深度调整期,高增速开始放缓[1][6] - 1~4月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84.3GWh,同比增长52.8%,磷酸铁锂电池占比81.4%[6] - 头部效应分散,前3家/前5家/前10家企业装车量占比分别为73.0%/82.3%/93.3%,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下降4.77%[6] 技术路线发展 - 大圆柱电池加速扩产,2025年一季度7个新型电池扩产项目中圆柱电池占3席,总投资近60亿元,规划产能46.5GWh[4] - 半固态/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预计在2027年左右,国内采用硫化物+卤化物路线规避海外专利[9] - 钠离子电池价格仍比铅酸电池高60%,商业化应用尚未大规模落地[11] 市场竞争格局 - 国内电池企业海外市占率提升,宁德时代2024年海外装机市占率达27.0%,反超LG成为第一[12] - 比亚迪2021-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CAGR达103.2%,海外市占率提升至4.1%[12][15] - 海外电池企业在中国市场竞争力下降,LG新能源与正力新能排名互换,掉出前十[6] 供应链与成本优势 - 中国供应链占全球主导地位,2024年三元正极材料产量占全球64.4%,磷酸铁锂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产量占全球90%以上[15] - 宁德时代、比亚迪2024年储能电池装机量分别为110.0GWh和27.0GWh,2021-2024年CAGR达132.0%和72.8%[15] - 海外电池企业积极布局磷酸铁锂技术,LG与雷诺签订39GWh订单,SK和三星SDI预计2025年投产[17] 全球化布局 - 国内电池企业加速出海,宁德时代布局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印尼工厂,比亚迪2023年起加速出海战略[12][15] - 中系车企全球新能源车份额从2023年1月的51.3%提升至2024年12月的70.8%[19] - 海外电池企业面临IRA补贴获取难度提升,盈利差距或进一步扩大[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