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券商中国
icon
搜索文档
非银存款新增1.18万亿,流向了哪儿?券商观点现分歧
券商中国· 2025-09-17 09:05
核心观点 - 央行数据显示8月非银存款新增1.18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引发市场对资金流向的关注[1][2] - 市场对非银存款高增的原因存在分歧,主要推测为居民存款通过股票账户保证金入市,或与非银机构理财产品持有现金意愿上升有关[2][5][6] - 部分券商认为数据初步显示居民存款搬家迹象,且资金可能主要流向股市等权益资产,但尚处于早期阶段[3][4][7] 非银存款数据表现 - 8月非银存款增加1.18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同比增速较7月提升1.5个百分点至16.7%[1][3] - 7月以来非银存款延续同比多增态势[4] - 非银新增存款滚动12个月求和数在7月、8月连续上行[7] 居民存款变动情况 - 8月居民存款仅新增1100亿元,同比少增6000亿元,增量低于往年同期均值[3][4][5] - 居民存款增速约9.8%,连续2个月下降,但仍高于M2增速约1个百分点[7] - 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间呈现跷跷板效应[4] 资金流向推测一:流入股市 - 中金公司推测非银存款高增主要由于居民存款向券商保证金账户和权益类公募基金迁移[3] - 8月A股新开户数量达265万户,环比7月增加35%,同比增加165%[3] - 8月A股日均成交额达2.25万亿元,超过2024年9月及2015年6月水平,沪深两市成交额逼近2万亿元,接近2024年峰值[3][4] - 光大证券认为权益市场走强及“赚钱效应”持续,促使居民存款向证券第三方保证金存款转移[4] - 国海证券指出“非银存款同比”和沪深300指数的相关性较高,2017-2019年及2024年行情中二者走势趋同[7][8] 资金流向推测二:理财行为相关 - 信达证券认为非银存款上升可能与理财规模提升但债市偏弱环境下,非银产品持有现金意愿上升有关[5] - 华西证券指出8月新增开户265万户,虽规模不低,但远低于2024年10月的685万户,亦不及2025年2月的284万户和3月的307万户,居民资金入市速度可能不及预期[5] - 8月规模前14的理财公司中有12家存续余额净增长,增幅达2857亿元,理财规模增幅或超越去年同期的1048亿元,同比多增约2000亿元[6] - 理财新增规模及赎回债基后的资金可能大部分流向了非银存款[6] 存款搬家迹象评估 - 银河证券指出居民存款搬家迹象初步显现,但仍处于早期阶段,因居民存款增速尚未连续下降3个月以上,且仍高于M2增速[7] - 居民存款增速与M2增速的差值已连续三个月收窄[7] - 本轮居民存款搬家可能将主要流向股市等权益资产[7]
涨停潮!重大发布!刚刚,利好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9-17 09:05
政策规划与目标 - 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目标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1.8亿千瓦、2030年超过2.4亿千瓦、2035年超过3亿千瓦 [1][2]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2027年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并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5]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储能市场,过去五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增长11倍,中国实现20倍增长 [3][4] - 中国储能电池和系统出货量分别占全球市场90%和70%以上,拥有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储能技术和最先进产业链 [4] - 2025年8月国内储能市场招标规模达25.8GW/69.4GWh创历史新高,主要因12个GWh级大型项目完成招采及中能建25GWh集采订单落地 [6] 企业动态与股价反应 -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指出中国储能政策推动产业从科研示范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3] - A股储能概念股集体走强,近20只个股涨停或涨超10%,宁德时代盘中大涨8%收盘涨6.7%总市值突破1.7万亿元 [1][2] 机构观点与预测调整 - 中信证券上调2025-2027年国内储能装机预测至140GW、190GW、230GW,认为实际装机大概率超过政策目标底线 [5] - 华泰证券认为行动方案目标符合预期,强调商业模式创新和调度优化是未来储能高速增长重要驱动力 [5][6] - 招商证券表示国内储能政策持续加码,需求将超预期且可持续,大储招投标维持高景气度 [6]
港股,突发!
券商中国· 2025-09-17 07:5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盘中大涨超3.6% 恒生指数大涨超1.4% [1] - 恒生指数年初至今上涨超过30% 相对标普500指数不足20%的涨幅出现超额收益 [6] - 阿里巴巴港股总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 盘中涨幅一度超过5% 续创近4年新高 [2] 个股表现 - 百度集团盘中一度大涨超16% 最新股价131.400港元 上涨18.200港元 [1][3] - 蔚来大涨近10% 最新股价25.950港元 上涨4.900港元 [1][3] - 美团飙升超6% 最新股价106.000港元 上涨5.700港元 成交金额81.03亿港元 [1][3] - 京东集团上涨5.77% 最新股价137.500港元 上涨7.500港元 [1][3] - 中芯国际上涨5.46% 最新股价66.650港元 上涨3.450港元 [1][3] - 东方甄选上涨5.59% 最新股价22.300港元 上涨1.180港元 换手率4.79% [3] 外资机构观点 - 花旗维持腾讯买入评级 目标价735港元 基于游戏业务12倍市盈率和在线广告业务25倍市盈率估值 [4] - 里昂重申对比亚迪H股与A股"高度确信跑赢大市"评级 H股目标价140港元 A股目标价140元人民币 相当于预测明年市盈率19倍 [4] - 高盛将阿里巴巴美股目标价从163美元/股上调至179美元/股 港股目标价从158港元/股上调至174港元/股 维持买入评级 [5] 市场结构变化 - 新经济相关公司在MSCI中国指数中的权重从不足30%上升至70% [6] - 恒生指数金融 地产等行业占比下降明显 [6] - 多数行业动态PE修复到了2020年中位数水平 消费者服务 纺织服装 食品饮料 计算机 传媒等板块估值相对偏低 [6] 流动性状况 - 港股市场整体换手率只有60%—70% 低于A股和美股 主要受小盘股拖累 [6] - 港股估值面对的流动性折价或已大幅下降 导致估值中枢趋势上升 [6]
被投资者“按头嗑CP”!这家券商发声:将积极寻求外延扩张
券商中国· 2025-09-17 07:52
华安证券与国元证券合并预期 - 投资者多次询问华安证券与国元证券合并可能性 双方均回应称将专注自身发展并把握政策机遇 未确认具体计划 [1][3][4] - 若合并成立"国安证券" 预计在中部及长三角地区竞争力提升 投行和资管业务形成差异化互补 实现协同效应 [3][4] 两家公司财务与业务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国元证券营业收入33.97亿元(同比+41.60%) 归母净利润14.05亿元(同比+40.44%) 总资产1771.99亿元(较上年末+2.96%) 净资本282.33亿元(同比+8.70%) [4] - 同期华安证券营业收入28.08亿元(同比+43.09%) 归母净利润10.35亿元(同比+44.94%) 总资产1021.18亿元 母公司净资本184.69亿元 [4] - 两家公司均为安徽上市券商 业务定位相似但无股权交叉 华安证券控股股东为安徽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 国元证券由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控股 [5] 证券行业并购趋势与政策环境 - 2024年8月国信证券与万和证券、西部证券与国融证券两宗并购获证监会核准并完成股权过户 [2] - 监管层自2019年起多次鼓励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 2023年11月至2024年政策密集提及支持行业整合 新"国九条"发布后并购预期进一步强化 [6][7] - 2024年以来行业并购案例包括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浙商证券与国都证券等 [7] 行业整合逻辑与观察方向 - 并购重组可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优化资源配置 形成规模效应并提高行业集中度 [2][7] - 中小券商整合围绕三大主线:解决同业竞争(如平安+方正)、区域金融资源整合(如深圳国资系案例)、国资央企剥离金融资产(如湖北能源转让长江证券) [7] - 金融科技融合催生新整合模式 例如湘财股份吸收合并大智慧、蚂蚁旗下上海云进要约收购耀才证券 [7]
官方通报:5岁女童被水泥杆砸中,不幸离世
券商中国· 2025-09-17 07:52
9月17日, 湖南省益阳市 赫山区龙光桥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 2025年9月13日18时45分左右, 刘某某(女,5 岁)跟随其外祖父回家途经邻居家前坪时,不幸被一根意外断 裂的绑有晾衣绳的水泥杆砸中倒地 ,于2025年9月13日19时03分送医,经抢救无效,于当晚20时不幸离世。 公安机关在接警后第一时间介入调查,依法开展相关取证和排查工作。事发后,我区高度重视,正在积极协调相 关方,全力做好家属安抚及善后处置工作。目前,该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我们对刘某某的意外离世深感痛心和惋 惜,并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太突然!刚刚宣布:裁员9000人! 创新药,突发! A股,风云突变!发生了什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 来源: "魅力 龙光桥"微信公号 责编: 王璐璐 校 对:王蔚 百万用户都在看 打卡!600万! 利好来袭!人工智能,突传重磅! ...
“宏观猎手”看A股:谁将接过时代的权杖?
券商中国· 2025-09-17 07:52
基金经理尹涛的投资哲学与策略 - 投资框架融合宏观策略与行业轮动 在动态平衡中构建攻守兼备的资产配置[6] - 采用"牛市打持久战 平衡市和熊市打游击战"的双策略模式[11] - 核心能力在于从政策措辞变化中捕捉产业风向转变 例如通过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变化发现低空经济机会[3][4] 宏观政策分析能力 - 27年职业生涯中前10年担任财经记者 建立独特的政策破译能力[3] - 保持研读政策原文习惯 通过对比历年表述变化识别经济周期信号[3][4] - 早期接触发改委和财政部官员经验 理解政策制定者思考方式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3] 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判断国内通胀快速回落 建议加大债券仓位低配权益资产 使组合在暴跌中取得较好收益[4] - 认为大类资产配置是财富管理生存刚需 而非锦上添花选项[5] - 通过灵活仓位控制管理回撤 某产品历史季度平均股票仓位85% 最低不足七成 最高超九成 2023年四季度末仓位降至67%[12] 行业配置与选股逻辑 - 每年优选3至5个高景气度行业重点布局 2024年减仓电力设备 增配汽车和家用电器[6][7] - 偏好成长类股票 深挖高ROE可持续成长的优质白马企业[8] - 关注行业阶段性趋势而非盲目追求长期配置[7] 个股挖掘与调研方法 - 通过敏感扎实严谨耐心四关键词发现超额收益个股[9] - 对重仓股采用外科医生模式 仔细研究财务报表附注和会计政策[10] - 案例:挖掘市值30多亿元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公司 股价上涨一倍不止[9] - 案例:从80元/股开始布局某新能源车企 见证其从年产70万辆成长为年销超400万辆的行业巨头[14] 业绩表现与管理规模 - 管理五只公募基金规模合计超过14亿元[5] - 民生加银内核驱动基金过去半年净值增长率达19.18% 过去一年增长率为18.70%[5] - 该产品过去两年业绩排名位列同类前5%分位[5] 时代机遇与投资方向 - 认为AI创新药新消费三大领域正在爆发"中国式创新"化学反应[17] - 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剧烈变化 创新驱动部分不断上升且构建壁垒更高[17] - 强调投资需要听懂时代切换的脚步声 最大阿尔法藏在时代转折的裂缝中[15][17] 职业经历与能力进化 - 2008年从媒体转型至长城人寿保险投资部 管理规模最高超百亿元[4] - 2011年底加入从容投资担任投资经理五年半 加深对投资和风控的理解[5] - 2017年加入民生加银基金 现任权益投资部总监助理和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5]
16国发表联合声明
券商中国· 2025-09-17 05:58
国际人道主义船队行动 - 南非等16国外长联合呼吁保障"全球坚韧船队"安全运送加沙人道物资并关注巴勒斯坦人道状况紧迫性[1] - 船队由约20艘船组成且成员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旨在突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封锁[1] - 船队原计划8月31日从巴塞罗那起航因天气延误后于9月1日再次启航预计9月中旬抵达加沙[1] 船队遭遇安全事件 - 8日晚一艘船在突尼斯港口起火有组织指认为以色列无人机袭击但突尼斯内政部否认该说法[2] - 9日晚另一艘船起火突尼斯内政部认定此为有预谋的袭击事件[2] - 国际媒体预警船队可能遭遇以军拦截因近月已发生多次类似拦截援助船事件[2]
“买买买”!平安“扫货”3只金融股
券商中国· 2025-09-17 05:58
中国平安投资动向 - 中国平安持续增持中国太保H股 9月11日买入7780.92万股 持股比例从8.47%升至11.28% 单日耗资约25亿港元[2][3] - 8月以来累计增持中国太保H股超50亿港元 持股比例上升6.24个百分点[3][4] - 通过平安人寿等子公司操作 平安人寿持股中国太保H股比例达10.17%[3] 银行股投资布局 - 9月4日增持农业银行H股4021.3万股 持股比例达18.07%[2][7] - 9月2日平安人寿增持邮储银行H股1238.1万股 持股比例达16.01%[2][7] - 今年以来累计耗资超千亿港元买入银行股H股 重仓4只银行股并持续增持其中3只[7] 保险同业投资扩展 - 8月28日平安人寿耗资超10亿港元增持中国人寿H股4409.5万股 持股比例升至8.13%[6] - 对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H股投资均采用突破举牌线后持续增持策略[2][6] - 8月以来投资中国人寿H股超50亿港元 持股比例上升3.28个百分点[6] 投资逻辑与策略 - 低利率环境下通过OCI账户增配高股息股票资产 偏好经营稳健、分红稳定的标的[7][8] - 重点关注银行股和保险股因能承接大体量资金且符合分红政策稳定性要求[7][8] - 投资决策基于财务投资考量 强调股息率与盈利持续性的平衡[8][9] 行业资金配置趋势 - 保险行业权益投资余额达4.73万亿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25%[10] - A股上市险企股票资产金额超1.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4000亿元增幅28.7%[10] - 2024年保险公司举牌达28次 创2021年以来新高[10] 权益市场展望 - 险资看好A股中长期配置价值 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板块轮动机会[10][11] - 当前市场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领域存在投资机遇[11][12] - 险资将持续优化权益配置结构 提升稳健性和长期回报潜力[10][11]
信息量超大!香港,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9-17 05:58
资本市场发展 - 香港将通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 加强金融支持科技强国建设 [2] - 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 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 [2] - 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 推动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 [1][2] - 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 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1][2] - 与内地商讨推出离岸国债期货 扩充互换通利率衍生品种类 推动跨境人民币回购业务 [2] - 金管局迅清结算与港交所合作研究单一平台管理股票债券等资产 促成互联互通机制联动 [2] - 推动使用离岸中国国债作为清算所抵押品 丰富人民币资产应用场景 [2] 跨境财富与投资管理 - 香港预计成为全球最大跨境财富管理中心 "跨境理财通2.0"优化后内地投资香港财富产品户口由2.5万个增至11万个 [3] - 优化基金、单一家族办公室和附带权益优惠税制 吸引更多基金落户 [3] - 推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标的 提高两地流动性 [3] - 配合优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机制 加强与前海和上海合作 为内地私募市场引进境外资金 [3] -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要求投资不少于3000万港元 非住宅物业可算入额由1000万港元提升至1500万港元 住宅物业成交价门槛由5000万港元下调至3000万港元 [7] - 金管局推动内地银行在港设区域总部 辐射东南亚和中东市场 吸引内地企业在港设财资中心 [7] - 金管局和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创立达10亿美元新投资基金 用于香港和大湾区企业出海到沙特 [8] 金融基建与债券市场 - 鼓励更多企业在港发债 使更多环球资金参与香港债券市场 [2] - 推进巩固香港债券中心地位 与瑞士、阿联酋等地市场建立连接 [2] - 港投公司通过直接或共同投资培育本地私募及对冲基金机构 [3] AI与科技产业发展 - 推进AI+发展 落实AI政务 促进AI各行业应用提升社会效率 [4] - 推出30亿港元"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 支持本地院校吸引AI等国际科研顶尖人物 [4] - 引入欧洲领先航空服务公司落户香港 开展飞机拆件、高价值零件回收及交易服务 创造上下游产业新职位 [4] 医药与临床试验 - 吸引药企落户香港进行罕见病药、高端肿瘤药及先进疗法制品临床试验和治疗 [5] - 通过河套"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实现港深同步试验 [5] - 筹备成立"国际临床试验学院" 培育大湾区临床试验人才 [5] - 预计明年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 提交医疗器械规管立法建议 [5] - 医管局成立"引进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办公室" 主动引入创新药械 [6] 物流与贸易 - 拓展货源 推动内地内陆省市货物经铁、海、陆、江多式联运经香港运往国际市场 [6] - 重庆和成都货物循铁海联运经深圳盐田港或广西北部湾转运至葵青港上船 [6] 大宗商品与黄金市场 - 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员会" 加强大宗商品政策顶层设计和长远策略制定 [9] - 推动发展香港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 港交所在港批准八个交割仓库 [9] - 为大宗商品贸易商落户提供半税优惠 带动船运及海运服务需求 [9] - 利用金融创新优化大宗商品交易流程 测试提单电子化和存款代币化等科技 [9] - 深化与广州期货交易所及内地大宗商品市场联通发展 [9] - 推动香港机场管理局及金融机构拓展黄金仓储 以三年超越2000吨为目标建造区域黄金储备枢纽 [10] - 推动金商在港建立或扩建精炼厂 与内地研究来料加工后出口至香港交易交割 [10] - 建立香港黄金中央清算系统 邀请上海黄金交易所参与 为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做准备 [10] - 丰富黄金投资工具 协助发行黄金基金 开发代币化黄金投资产品等新产品 [10] - 支持业界成立黄金行业协会 加强推广吸引"一带一路"客户 强化人才培训 [10] - 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在港设立首家境外交割仓库 推出在港交割全新合约 [11] 跨境支付与民生 - 持续优化"跨境支付通" 拓展与民生相关的汇款应用场景 [1][7] - 明年优化可携现金援助发放安排 在广东及福建养老的香港受惠长者可直接汇款至内地指定银行账户 [1][7]
刚刚,集体爆发!外围重磅,突然刷屏!
券商中国· 2025-09-17 03:11
芯片股市场表现 - 芯片股集体爆发 A股半导体芯片股震荡上扬 中芯国际盘中涨超10% 股价再创历史新高[1] - 半导体ETF一度拉升超2% 光刻机指数盘中大幅上涨超4%[1] - 成份股中波长光电涨停 福晶科技涨9.29% 茂莱光学涨8.50% 蓝英装备涨7.01% 新莱应材涨5.97%[1] 市场驱动因素 - 光刻机相关消息刷屏 成为光刻机和芯片巨头大涨主因[2] - 腾讯宣布全面开放AI落地能力 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 推动AI转化为实际应用[2] - 西部数据通知客户逐步提高所有HDD产品价格 声称存储产品需求达前所未有水平[2] - 美股费城半导体指数收涨0.32% 连续第九个交易日上涨 创2017年以来最长连续上涨[2] - 英伟达、博通、台积电和美光科技推动芯片指数2025年涨幅超65%[2] 行业发展趋势 - AI发展推动先进工艺产能(7nm及以下)持续扩张 ArFi和EUV光刻机需求加剧[3] - 全球半导体制造业产能预计以7%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从2024年底到2028年达每月1110万片晶圆[3] - 先进工艺产能预计从2024年每月85万片增长至2028年140万片 复合年增长率约14%[3] - AI推理和AI集成到个人助理、VR/AR设备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推动先进半导体技术需求[3] 技术发展现状 - 光刻机技术仍是先进制程大规模量产基石 分辨率受光源波长、数值孔径和工艺系数影响[3] - 计算光刻技术通过软件优化光刻过程 提高分辨率和效率[3] - 14nm以下芯片制造需依赖DUV(ArFi)及EUV光刻机[3] - 多重曝光技术可延缓DUV光刻机商业周期 但工艺复杂度和成本显著上升[3] 国产光刻机产业 - 国产光刻机产业链在政策支持与国家大基金持续投入下取得进展[4] - 2024年全球光刻设备市场规模达295.7亿美元 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378.1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5.0%[4] - EUV光刻机作为先进制程核心设备 目前仍由ASML垄断[4] 中国晶圆产能扩张 - 中国12英寸晶圆厂总月产能有望从2023年217万片(规划产能)增长到2026年底超过414万片[5] - 人工智能发展大幅提升国内先进制程产能需求[5] - 光刻机购置成本达芯片生产线设备总投资21%—23%[5] - 国内晶圆厂建设潮和AI快速发展带动国产光刻机需求持续攀升[5] - 美国持续加大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 国产光刻机产业有望加速崛起[5] 半导体设备市场数据 - 2025年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达330.7亿美元 同比增长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