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

搜索文档
聚势登峰 再启新程 | 浦东科创-海望登峰(二期)CEO特训营即将启航
投中网· 2025-07-17 03:34
特训营概况 - 浦东科创-海望登峰(二期)CEO特训营聚焦硬科技领域创业者的产业化破题与企业成长关键环节,集结顶尖导师、龙头企业与资本支持,助推项目从0到1跃升 [1] - 首期特训营历时8个月,42位创业者参与5期线下培训,课程覆盖战略、产品、组织、市场与融资五大模块,19位导师来自科研、产业、资本与管理领域 [3] - 首期学员企业融资成果显著:13家完成融资6.25亿元,26家处于融资进程中,累计融资超10亿元 [3] 学员企业技术突破 - 智新浩正研发的"异体人再生胰岛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许可,为国内首款异体通用型再生胰岛产品 [4] - 合肥国镜仪器发布国内首台台式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填补国产高端科研仪器空白 [4] - 国科炭美建成千吨级硬炭材料示范线,产品性能超越进口同类并获下游验证 [4] - 中科氢易实现第四代固态电解质隔膜技术中试突破并启动批量供货 [4] 二期特训营升级 - 课程体系全面升级,聚焦技术商业化路径、产业链协同、融资逻辑与组织成长,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6] - 招募199名学员,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产业,企业营收从初创期到亿元级梯度分布 [7] - 学员团队多为"科学家+工程师+商业运营"配置,高学历及海归背景突出,部分主导国家级科研专项 [7] 课程与资源支持 - 导师团队覆盖科研、产业、政策与管理四大维度,提供立体化指导 [8] - 教学方式创新:私董会、工作坊、路演与标杆企业参访结合,形成学习闭环 [8] - 整合浦东科创集团产业投资、科技金融与政策服务资源,提供"六个一"培育计划(资金、办公、人才等支持) [9] - 设立"成长之星""创新之星"激励机制,构建长期创业社群与资源循环生态 [10] 政策与资本背景 - 浦东新区推出"青创15条",提供100万平方米低租金青年公寓与创业空间,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支持体系 [12] - 浦东科创集团总资产300亿元,管理规模600亿元,投资培育近150家上市企业(含56家科创板),科技金融服务企业近万家 [13] - 旗下海望资本管理规模近200亿元,通过投资招商引入项目总估值超500亿元 [13]
海蓝声学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传感技术与系统解决方案平台
投中网· 2025-07-17 03:34
海洋经济政策与行业动态 - 2025年"深海科技"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被纳入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 与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并列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新兴产业 [2] - 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求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 - 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 9% 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2] 海蓝声学公司概况 - 2025年7月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 由苏高新融享创投领投 老股东昊辰资本 崖州湾创投跟投 资金用于研发生产及产业链自主可控建设 [2] - 成立于2021年11月 创始团队拥有20余年行业经验 承担过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掌握水下传感器与海洋系统装备核心技术 [2] - 2023年3月在海南三亚设立全资子公司 2025年4月联合哈尔滨工程大学成立"深海智能感知与测试技术三亚联合实验室" 打通产学研链条 [6] - 已取得多项核心专利 获评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6] 核心技术与产品布局 - 聚焦水声换能器领域 产品涵盖主动 被动 矢量 新型材料 声学阵列等多类型 自研宽带换能器 深水低频换能器 高频阵列已实现批量供货 [3] - 以水声换能器为切入点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 正式销售后快速获得多家重点院所与高校订单 [3] - 横向拓展水下传感器品类 纵向延伸系统方案能力 构建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3] 海洋科技行业机遇 - 高端海洋传感器国产化率不足10% 军用水声装备必须自主发展 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4][5] - 短中期海洋国防需求爆发 长期深海资源开发 海上风电 深海养殖等经济活动将迅猛增长 [4] - 海洋通信探测覆盖度低 建设监测网络基础设施为当务之急 水声装备需加大部署密度 [4] - 民营科技企业凭借技术实力和灵活机制 可与体制内单位共同填补市场空白 [5] 公司战略规划 - 倡议筹建海南省声学学会 逐步拓展海洋环境监测 资源勘探 智能装备等多元化业务场景 [6]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 目标成为产业链齐全的海洋科技公司 [6] - 计划建设海洋基础设施网络 支撑海洋强国战略 [6][7]
宗馥莉的继承之战
投中网· 2025-07-17 03:34
核心观点 - 宗馥莉对娃哈哈的控制权面临严峻挑战,主要源于350亿元遗产争夺战及复杂的股权结构 [3][4][6] - 娃哈哈股权结构呈现46%国有股、29.4%宗氏家族股与24.6%职工持股的三足鼎立格局,宗馥莉尚未完全掌握平衡术 [10][11][15] - 宏胜饮料集团是宗馥莉的关键底牌,掌控娃哈哈核心代工资源并推动战略转移 [29][32][40] - 商标归属问题成为双方博弈焦点,杭州国资叫停387件商标转让暴露信任裂痕 [46][48][54] 股权结构分析 - 娃哈哈集团改制后形成46%国有股、29.4%宗氏家族股、24.6%职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结构 [16] - 宗庆后通过"体外娃哈哈帝国"(200多家关联公司)和职工持股会实现实际控制,但该体系依赖个人威望难以复制 [18][19][22] - 三名非婚生子女主张分割29.4%股权及21亿美元离岸信托资产,争议标的总额达350亿元 [5][6] - 若股权变更,宗馥莉持股比例将大幅下降,控制权根基被动摇 [26][27] 宏胜系战略转移 - 宏胜集团由宗馥莉通过离岸公司全资控股,拥有20个生产基地、100多条生产线,承担娃哈哈1/3代工业务 [32][34][35] - 宗馥莉推动宏胜系人员接管娃哈哈13个核心部门,12省经销商合同主体变更为宏胜系公司 [38] - 关停18家工厂同时加大宏胜系产能投资(如河源10亿元项目、武汉5亿元扩产) [39][42] - 员工劳动合同转移至宏胜系并取消干股分红,引发老员工不满 [39] 商标权博弈 - 宗馥莉试图将387件商标转移至子公司被杭州国资叫停,暴露与最大股东的战略分歧 [46][48] - 宏胜集团快速注册"娃小宗""宗小哈"等新商标,推出"娃小宗"无糖茶产品应对潜在品牌割裂 [48][55] - 商标归属源于1996年达娃之争历史遗留问题,宗庆后通过实际运营权间接控制品牌 [50][52] 潜在控制权风险 - 元老杜建英可能接手46%国有股份,叠加股权诉讼或使宗馥莉失去实控人地位 [7][25] - 体外帝国股东涉及宗家亲戚、元老及地方合作方,利益分化增加过渡期变数 [24] - 渠道商与供应商信心受遗产纠纷影响,旺季价格战加剧经营压力 [12][13]
2024投中私募股权基金业绩基准(Benchmark)
投中网· 2025-07-17 03:3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私募股权市场缺乏统一透明的业绩评价基准,导致LP难以系统性评估基金表现,GP面临劣币驱逐良币风险 [2][3] - 公募基金有净值披露与排名机制,而私募股权基金信息不公开加剧了出资人决策难度 [2] 投中业绩基准报告 - 投中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发布私募股权基金业绩基准(Benchmark),推动行业透明度提升 [4] - 2024年报告覆盖2323只基金,以人民币基金为主,包含部分以中国为主要投资目的地的美元基金 [11] - 报告创新性运用K-Means聚类算法,对IRR、TVPI、DPI指标进行二维分析,穿透单一指标局限 [5] 关键业绩指标数据 Gross IRR(2008-2023) - 2009年表现最佳:上四分位数25.46%,中位数18%,算术平均数18.49% [15] - 2023年表现最差:中位数0%,下四分位数0%,标准差达36.84% [15] TVPI(2008-2023) - 2009年TVPI最高:上四分位数3.53,中位数2.27,算术平均数2.92 [19] - 2023年TVPI最低:中位数1,下四分位数0.96,算术平均数1.22 [19] DPI(2008-2023) - 2009年DPI峰值:上四分位数3.34,中位数2.27,算术平均数2.74 [22] - 2021-2023年DPI持续低迷:中位数均为0,算术平均数低于0.1 [22] 聚类分析结果 Gross IRR与DPI聚类 - 簇4表现最优:平均IRR 35.6%,平均DPI 3.42,成立时间最长(9.21年),信息技术占比26.52% [25] - 簇0表现最差:平均IRR -14.1%,平均DPI 0.2,信息技术占比40% [25] Gross IRR与TVPI聚类 - 簇2回报最高:平均IRR 67.22%,平均TVPI 5.04,能源资源占比24.51% [31] - 簇0回报最低:平均IRR 3.27%,平均TVPI 1.05 [31] DPI与TVPI聚类 - 簇2综合最佳:平均DPI 3.2,平均TVPI 6.06,医疗健康占比26.19% [35] - 簇0综合最弱:平均DPI 0.06,平均TVPI 1.13 [35] 投中信息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领先的金融服务科技企业,致力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7][36] - 业务涵盖内容平台、研究咨询、数据产品等,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有办公室 [36] - 投中嘉川专注为国有资本、社保基金等提供基于出资人视角的专业研究 [37]
江西,51名员工一起撑起一个IPO
投中网· 2025-07-16 03:32
公司概况 - 江西齐云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源自1958年江西崇义县食品厂改制 2025年6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5] - 公司掌舵者为刘志高、刘继延兄弟 1992年推出首款南酸枣糕 现年营收达3.39亿元[5][10] - 占据中国南酸枣食品市场32.4%份额 旗舰产品连续28年获"绿色食品"认证[5][9] 产品与研发 - 核心产品南酸枣糕2024年营收2.9亿元 占总收入86.7% 配料仅含天然成分且0添加剂[7][12] - 产品线包括南酸枣粒、软糖等五类 但辅助产品三年总收入不足0.6亿元[12] - 2024年战略调整削减辅助产品产能 集中资源至南酸枣糕和南酸枣粒[1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CAGR达24.92% 净利润CAGR高达44.06%[11] - 2024年营收同比增37.2%至3.39亿元 净利润翻倍至5319.9万元[11] - 毛利率稳定在48.61% 净利率从9.61%提升至15.69%[11] 渠道与客户 - 线下渠道占比89.3% 与鸣鸣很忙合作后该客户2024年贡献22.9%营收[12]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38.7% 江西湖南两省占53.7%[12][15] - 2024年推广费达3763万元 为研发投入的3倍[13] 产能与资源 - 拥有26万亩野生南酸枣林资源 供应链效率高且运输损耗低[8] - 当前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计划IPO募资扩产45.5%至1.6万吨[13] 行业格局 - 中国零食市场高度分散 前五大企业合计份额仅5.9%[15] - 果类零食赛道中公司排名第九 市场份额0.6%[15] - 港股零食IPO热潮 溜溜梅、三只松鼠等企业同期递交招股书[16] 股权与管理 - 六位创业元老通过双重持股结构控制公司68%以上股权[15] - 董事长刘志高2024年年薪59.7万元 副董事长刘继延47.7万元[15] - 改制时51名员工共同出资收购老厂 形成"企业+员工"利益共同体[7][15]
香港彻底告别“金融废墟”
投中网· 2025-07-16 03:32
港股IPO盛况 - 2024年上半年港股IPO数量达43只,同比增长43.3%,募资1067.1亿港元,超越纳斯达克(713亿港元)成为全球第一 [6][15] - 排队企业数量达220家,其中219家为2024年新递表,广东省企业占比最高(44家)[17][18] - 宁德时代港股募资357亿港元创年内全球最大IPO,港股市值超越A股近3000亿元 [12] - 海天味业H股超额认购逾930倍,恒瑞医药港股融资额达A股3倍 [13] - 德勤预测2024年港股IPO将达80只,融资2000亿港元,其中25只为"A+H"新股 [20] 市场结构演变 - 内地企业市值占比达港股总市值81%,港股成为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的核心枢纽 [4][42] - 上市主体从90年代地产/公用事业转向中资红筹股(1993年青岛啤酒)、互联网中概股(2018年阿里回归)、新经济企业(2024年宁德时代等)[22][23][24] - 港交所改革措施包括允许同股不同权(2018)、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18A章)、特专科技企业融资(18C章)及SPAC机制 [48] 中资金融机构崛起 - 中资投行包揽IPO保荐业务:中金(13家上市/62家排队)、中信(9家/64家)、华泰(9家/27家)[27][28][29] - 南向资金成交占比从34.6%跃升至43.9%,年内净流入7300亿港元 [34][36] - 招商证券国际采用"管线估值法"评估创新药企,外资投行人才向中资机构流动 [31][32]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 港股融资能力远超新加坡,2025年新加坡股市出现11家企业4个月内集体退市 [44][45] - 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扩容(ETF标的扩大、税收优惠),恒生指数年内涨幅22%领跑全球 [36] - 港交所推出"H+A"机制,允许大湾区企业在深圳二次上市 [49] 典型案例分析 - 宁德时代90%港股募资投向匈牙利工厂,欧洲客户认可港股上市供应链 [25] - 蜜雪冰城港股上市使创始人身价突破2000亿港元,超越牧原秦英林成河南首富 [13] - 泡泡玛特股价自低点飙升21倍,老铺黄金PE达120倍,体现"中国式估值"逻辑 [30][29]
鼎晖联手北京市AI基金,刷新企业级AI Agent融资纪录
投中网· 2025-07-16 03:32
AI Agent行业概况 - AI Agent技术已成为行业共识,大厂如字节、阿里、百度等纷纷推出Agent平台,创业公司也崭露头角[3] - AI Agent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5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47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44.8%[8] - Gartner将Agentic AI列为2025年十大技术趋势之首,预测到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工作决策由Agentic AI完成[8] - 企业级Agent因清晰的商业路径成为资本追捧赛道,独角兽涌现,如Harvey估值超30亿美元,Glean估值达72亿美元[8] 中数睿智公司定位与商业模式 - 定位为企业级AI Agent全栈基础设施供应商,携手行业龙头共建多智能体自进化系统[9] - 区别于单点应用型Agent,公司打通"数据-知识-智能-评估"全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9][11] - 采用"智能精炼厂"模式:数据治理为"原油开采",知识建模为"石化原料转化",最终实现场景落地与闭环评估[10] - 商业模式为"前端项目制后端产品制",既保证交付效率又维持高毛利[27] 技术优势与行业落地 - 自研底层技术"语思大模型智能体5件套",早于国内同行完成技术栈整合[18] - 在能源、军工等战略行业实现多笔千万级纯软件合同,客户复购率100%[4][15] - 聚焦超大型企业复杂场景,智能体系统与业务耦合度持续提升,形成先发者良性循环[17][19][26] - 产品可靠性优先,强调"懂业务、高可用"而非功能炫酷,差异体现在99%与98%准确率的系统性积累[21][22] 融资与市场认可 - 完成2亿元A+轮融资,创国内2B AI Agent领域纪录,资方包括鼎晖VGC、北京市AI基金等[2] - 投资方评价其具备"从底座到业务系统的完整闭环能力",技术产业化和系统化落地优势突出[12][29] - 服务对象涵盖能源、电力、通信、军工等核心产业龙头企业,形成独特业务理解壁垒[14][25]
首关26.17亿,今天,这家VC募集了一只新基金
投中网· 2025-07-16 03:32
基金募资与战略方向 - 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完成首关,规模达26.17亿元[3] - 基金战略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投硬",70%资金用于"从0到1"原始创新,30%用于"从1到10"技术熟化[4][11] - 基石LP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浦东创投等19家机构[7] 行业布局与投资案例 - 公司自2013年起专注硬科技投资,覆盖光子、半导体、AI等基础设施[6][19] - 代表性案例包括智谱AI(2019年天使轮)、驭势科技(2016年天使轮8000万元)、智元机器人等[21][22][25] - 在算力领域布局光子计算、存内计算、量子计算,并投资智谱AI等模型层头部企业[27] 上海区域战略与孵化模式 - 新基金注册于上海浦东,重点投向人工智能相关硬科技[9] - 2023年底在上海设立"超前孵化+深度孵化"模式,已推进原集微等7个项目[32][33] - 上海国资系基金(如上海科创基金)参与合作,契合当地千亿元先导产业母基金政策[13][16] 技术筛选与生态构建 - 项目遴选标准:技术需具备高壁垒、稀缺性及工程化潜力,赛道需兼具知识/经济/社会价值[28] - 通过"好望角"科学沙龙链接科学家、创业者与资本,推动量子、RISC-V等前沿领域跨界合作[34] - 原集微项目孵化成果显著,团队研发出世界集成度最高的二维半导体处理器"无极"[33]
半年度并购报告,地方国资又活跃起来了
投中网· 2025-07-15 06:31
中企并购市场整体趋势 - 2025年H1并购宣布交易活跃度显著下滑,披露预案2,319笔,环比下降25.74%,同比下降28.47%,但披露金额的交易总规模同比上升47.94%至1,270.69亿美元,呈现"量减价增"特点 [8] - 完成交易金额同环比双升,总金额达888.70亿美元,同比上升10.09%,完成1,397笔交易 [14] - 6月单月完成交易数量258笔,环比及同比均增长14.67%,但金额环比下降9.34%至109.94亿美元,显示中小型并购占比提升 [17] 行业分布特征 - 电子信息行业交易数量最多(473起,占比18.5%),金融行业交易规模最大(166.52亿美元,占比18.7%)[47] - 能源及矿业(112.20亿美元)、消费(88.69亿美元)、医疗健康(84.77亿美元)为金额前五大行业 [47] - 医疗健康、金融及传统制造领域受大额案例推动成为并购主力领域 [6] 地方国资并购动态 - 地方国资主导13起民企转国资交易,集中在化学工业(38.46%)、传统制造(30.77%)和能源及矿业(7.69%)[34] - 典型案例包括藏格矿业(18.88亿美元/24.98%股权)、雪峰科技(3.04亿美元/21%股权)等,普遍通过15%-30%股权实现控制权变更 [33][35] - 跨区域整合案例出现,如广东国资收购新疆企业,显示地方产业协同趋势 [35] 私募基金退出表现 - 2025年H1共171支基金通过并购退出,回笼资金430.65亿元创历史新高 [21] - 最大单笔退出为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通过赛力斯收购龙盛新能源项目,退出金额35.09亿元 [21] - 医疗健康领域退出活跃,联影医疗两笔交易合计回笼31.6亿元 [23][26] 重大交易案例 - 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以134.90亿美元成为上半年最大并购案 [28] - 中航电测23.82亿美元收购成飞集团100%股权,百度21亿美元全资收购YY直播 [29] - 跨境并购中美的集团11.38亿美元收购德国Teka集团,紫金矿业10亿美元收购加纳金矿 [39][40] 跨境并购趋势 - 2025年H1跨境交易量同比降29.73%至52笔,但金额环比增52.94%至48.43亿美元 [36] - 能源及矿业占出境并购主导,如洛阳钼业4.23亿美元收购加拿大Lumina项目 [41] - 入境并购典型案例包括亿滋国际2.4亿美元收购上海恩喜村 [41] 地域分布特征 - 广东并购案例数量全国第一,上海交易规模居首 [43] - 江浙沪地区交易活跃,如江苏省国资委2.95亿美元收购通用股份24.5%股权 [33]
周杰伦,隐形的商业大佬
投中网· 2025-07-15 06:31
音乐版权战略 - 音乐版权构成商业帝国根基,2007年创立杰威尔音乐并带走价值上亿的版权,通过授权索尼音乐持续获利[5] - 2018年腾讯音乐以3年5.7亿元天价获得独家授权,创华语音乐版权纪录,推测2020年后续约费仍维持每年约2亿元[6] - 2022年专辑《最伟大的作品》QQ音乐首日销量300万张流水9000万元,最终销售额突破2亿元成为IFPI全球销量冠军,按3:7分成比例带来超1.4亿元收入[6][7] - 经典老歌在短视频平台二次传播价值显著,抖音版权授权交易被业内估算价值不菲[7] 演唱会经济 - 2024年"嘉年华"巡演42场总收入23亿元,按70%分成团队收入超16亿元[10] - 票务市场统治力极强,单场"想看人数"超500万,二级市场溢价率400%-1000%,2025年三亚演唱会带动当地综合消费超11亿元[12] - 通过关联公司锋尚文化、巨星传奇深度参与策划和衍生品开发,实现产业链闭环掌控[14] - 创新"文旅商演"融合模式,2025年厦门站联合当地文旅部门打造六大核心地标主题场景[15] IP证券化运作 - 2023年巨星传奇港股上市,由周杰伦亲友团控股23.92%,2024年营收5.84亿元其中IP业务同比增长65%[18] - 与杰威尔音乐签订10年IP授权协议锁定开发优先权,周杰伦入驻抖音直接引发巨星传奇股价单日暴涨94%市值增50亿港元[19] - 布局NFT和元宇宙领域,"幻想熊"NFT单笔交易超320万元,"周同學"数智人授权中国移动探索Web3.0变现[21] 品牌代言体系 - 手握法拉利、Dior等5大全球顶级代言及20多个头部品牌,年均代言费超2亿元[23] - 代言策略差异化:奢侈品牌输出文化影响力,消费品牌直接拉动销售,如魔胴咖啡2020年销量331.5万盒创收3.33亿元[24] - 代言合作呈现长周期特征,志邦家居连续6年代言远超行业平均,形成稳定商业信任链[24] 粉丝经济生态 - 跨越三代粉丝基础构建情感连接,2020年快手直播30分钟观看6800万人次,2025年抖音账号单日吸粉超千万[26] - UGC传播矩阵自发形成,模仿者账号粉丝超160万,刘畊宏健身操使用其音乐创造15亿播放量[27] - 粉丝情感消费惯性显著,巨星财报显示IP组合累计触达2亿粉丝,联名产品销售额破10亿元[28] 商业模型创新 - 构建"文化影响力-资本话语权"转化系统:音乐作品立根基、演唱会和代言创现金流、资本运作放大估值、新技术拓展边际[28] - "周同學"IP成熟推动进入新阶段,未来或通过AI技术实现数字分身常态化运营[30] - 商业边界持续拓展,形成娱乐圈罕见的"时间复利"效应和抗风险能力[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