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业评论

搜索文档
李斌金舸:永远瞄着MINI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1 16:03
萤火虫上市与定价策略 - 萤火虫于4月19日以6城连续12小时直播形式上市 含电池最终定价11 98万元(自在版)和12 58万元(发光版) 较预售14 88万元大幅下调[3][6] - 两个版本订单比例:自在版占20%-25% 发光版占70%-75% BaaS方案推迟至8月1日公布 旨在分阶段刺激销量[8] - 调价原因包括产品毛利考量、市场情绪及竞争环境 同时保持对标MINI的高端定位 价格下探可吸引更广泛用户群[12]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萤火虫定位为智能电动高端小车 全球市场瞄准欧洲和中国 欧洲定价将显著高于中国 采取"一国一策"差异化定价[13][19] - 全球B级车(A0级)市场规模达1510万辆/年 欧洲占500万辆 产品设计针对欧洲偏好(小巧尺寸/操控性)和中国需求(舒适性/后排空间)[19][20][22] - 销量目标设定为占公司总销量10% 若蔚来实现月销5万辆 萤火虫需达5000辆/月[8] 换电网络调整 - 放弃独立换电体系 并入蔚来第五代换电站网络 兼容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大品牌 原因为单一车型难以支撑独立网络建设[8][15][16] - 欧洲市场原计划采用集装箱式低成本换电站(目标成本为蔚来1/5) 因俄乌战争及关税政策调整而改变策略[15] - 换电版本虽增加千元成本 但带来车电分离、电池升级、残值保障等长期优势 初期通过3000元充电补贴替代换电需求[16] 渠道与用户运营 - 销售体系整合:蔚来销售顾问可直接销售萤火虫 乐道团队独立运营 充换电及售后服务体系三品牌共享[24] - 用户运营强调社区共创 通过"发光计划"征集用户创意 后续将拓展改装/贴膜等玩法 形成多样化用户圈层[25][26] - 产品设计聚焦城市短途场景 采用后置后驱布局(电机61 9kg) 平衡风阻与造型 兼顾中国五座需求和欧洲后备箱空间[20][22]
三个月三度来华:黄仁勋穿上了西装,力争中国市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0 23:04
英伟达中国市场战略 - 英伟达CEO黄仁勋三个月内三次访华 凸显中国市场战略重要性 最近一次罕见着西装体现规格升级[4] - 中国区贡献英伟达全球营收13% 达171亿美元(1245亿元人民币) 过去三年增速超495%[4] - 中国市场占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20%-25% 腾讯 阿里巴巴 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是重要客户[4] - 与理想 长城 极氪 小米 比亚迪等车企在智能驾驶和汽车芯片领域有合作 黄仁勋称"中国是战略支柱"[4] H20芯片禁令影响 - 美国升级出口管制导致英伟达损失55亿美元 股价盘后跌超6% 直接禁售H20芯片并阻断新加坡中转渠道[6] - H20是H100的"阉割版" 综合算力仅H100的20% 但在大语言模型推理方面快20%以上 可无缝接入CUDA生态[8] - 杭州幻方量化使用H20训练出DeepSeek模型 特朗普称其"给美国敲响警钟"[8] - 黄仁勋曾以5000亿美元AI数据中心投资换取特朗普暂缓H20管制 但一周后政策反转[8] 日本汽车芯片反击 - 丰田 日产 本田组成ASRA财团 牵头开发下一代汽车芯片标准化设计 目标2029年3月前完成[10] - 日本在软件定义汽车(SDV)领域落后中国2-3年 因开发流程优先硬件后软件[10] - 2024年丰田在华销量下滑6.9% 日产和本田分别下滑12.2%和30.9%[10] - 中国车企在泰国市场份额从2.3%升至7% 印尼从0.4%升至2.9% 同期日企份额均降约10个百分点[13] 芯片标准化战略 - ASRA计划开发基于chiplet的基础芯片设计 获日本政府410亿日元(2.86亿美元)补贴[16][17] - 标准化设计可节省开发成本 基础芯片可组合扩展 适应从入门车型到自动驾驶的不同需求[16][17] - 德勤预测2025年汽车芯片需求占半导体总需求12.7% 远低于数据处理(32.9%)和通信(30.2%)[21] - 标准化可提升与代工厂议价能力 基础芯片规模化生产将简化供应链[21] 行业竞争模式差异 - 中国车企更关注芯片供货速度和成本 采用类似智能手机的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模式[19] - 日本车企仍注重架构细节 通过"逐底竞争"实现芯片标准化和开源 最终降低计算成本[19] - Tenstorrent目标2026年开发标准化芯片组 认为日本车企可间接受益于价格竞争[21] - ASRA尝试联合制定国际标准 获欧洲同行关注 反映行业对形势严峻性的共识[21]
同比飙升29%,全球电车销量创纪录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0 15:08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概况 - 2025年3月全球电动汽车(纯电+插混)销量达170万辆,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40% [5][7]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销量410万辆,同比增长29%,中国占比58.5%(240万辆),欧洲占比22%(90万辆),北美占比12.2%(50万辆) [5][9] - 世界其他地区一季度销量30万辆,同比增长27% [5][9] 分地区表现 中国 - 2025年3月销量约100万辆,接近历史峰值,一季度销量240万辆同比增长36% [11][13] - 中美关税对整体销量影响有限,但特斯拉Model X/S因关税涨价暂停在华预订 [13] 欧洲 - 2025年3月销量40万辆(+24%),一季度90万辆(+22%),纯电车型增长27%快于插混(+10%) [15][17] - 德国纯电销量增长37%,意大利增长64%,英国3月单月销量首破10万辆(+41%) [17] - 法国因补贴取消销量下降18%,其中插混暴跌47% [17] - 欧盟拟放宽对华电动车关税以换取价格下限 [17] 北美 - 2025年3月销量20万辆(+12%),一季度50万辆(+16%) [19][20] - 美国一季度纯电销量296227辆(+11.4%),增速受关税政策抑制 [20][22] - 特朗普政府对加墨进口车加征25%关税,并扩大至全球汽车及零部件 [22] - 2024年美国电动车40%依赖日韩墨进口,关税或导致终端价格上涨 [22] 政策与供应链影响 - 北美市场受关税冲击显著,供应链国际化特征导致车企成本压力加剧 [22] - 欧洲通过政策调整平衡本土制造与进口关系,中国维持内生增长动力 [17][13]
三个月三度来华:黄仁勋穿上了西装,力争中国市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0 15:08
英伟达中国市场战略 - 英伟达CEO黄仁勋三个月内三次访华 凸显中国市场重要性 中国区贡献公司全球营收13%约171亿美元 过去三年增速超495% [4] - 中国市场占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20%-25% 客户包括腾讯 阿里 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 以及与理想 比亚迪等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合作 [4] - H20芯片虽为H100阉割版 但在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比H100快20%以上 且兼容CUDA生态 杭州幻方量化使用该芯片开发出DeepSeek模型 [6][8] 美国芯片出口管制影响 - 美国升级出口管制导致英伟达损失55亿美元 股价盘后跌超6% 直接切断H20芯片对华供应及新加坡中转渠道 [6] - 特朗普政府将限制从数据中心扩展至汽车芯片 意图阻断中国车企L4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但政策反复导致企业陷入混乱 [8][10] - 美国需联合荷兰 日本实施供应链管制才可能有效 但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削弱国际合作动力 [8] 日本汽车芯片反击计划 - 丰田 日产 本田组成ASRA财团 获日本政府410亿日元补贴 开发基于chiplet技术的标准化汽车芯片 目标2029年3月前完成 [10][16][17] - 日本在软件定义汽车领域落后中国2-3年 因开发流程优先硬件后置软件决策 导致Gartner数字化指数排名垫底 [10][13] - 标准化设计可提升与代工厂议价能力 基础芯片量产规模有望吸引供应商 目前汽车芯片仅占半导体总需求12.7% 远低于数据处理32.9% [21] 智能汽车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车企凭借价格优势抢占东南亚市场 泰国份额从2.3%升至7% 印尼从0.4%升至2.9% 同期日系品牌份额均下滑约10个百分点 [13] - 中国采用"逐底竞争"策略 聚焦芯片交付速度与成本 类似智能手机开发模式 而日本仍注重架构细节 [19] - 芯片标准化可能压低行业价格 使日欧美车企缩小与中国差距 Tenstorrent计划2026年推出自研标准芯片组 [19][21]
同比飙升29%,全球电车销量创纪录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0 15:08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概况 - 2025年3月全球电动汽车(纯电+插混)销量达170万辆,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40% [5][7]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销量410万辆,同比增长29%,中国(36%)、欧洲(22%)、北美(16%)及其他地区(27%)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5][9] - 增长动能主要来自中国和欧洲市场,北美受政策影响增速放缓 [5][19] 分区域市场表现 中国 - 2025年3月销量约100万辆,接近历史峰值,第一季度销量240万辆(同比+36%) [11][13] - 中美关税对整体销量影响有限,但特斯拉Model X/S因关税暂停在华预订 [13] 欧洲 - 2025年3月销量40万辆(同比+24%),第一季度90万辆(同比+22%),纯电车型增速(+27%)显著高于插混(+10%) [15][17] - 德国纯电销量同比+37%,意大利+64%,英国3月单月销量首破10万辆(同比+41%) [17] - 法国因补贴取消导致整体销量下降18%,其中插混车型暴跌47% [17] 北美 - 2025年3月销量20万辆(同比+12%),第一季度50万辆(同比+16%),增速为全球主要市场最低 [19][20] - 美国政策变动(削减补贴+25%进口关税)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本土生产占比60%但依赖日韩墨进口的40%车型面临贸易壁垒 [22] 政策与行业影响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包括对墨加25%关税及全球汽车零部件关税)加剧市场不确定性,可能推高终端售价并改变竞争格局 [22] - 欧盟通过放宽对华电动车关税换取价格下限,平衡供应链与本土制造商利益 [17]
1分17秒后,我觉得尊界S800被低估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0 08:10
尊界S800产品定位 - 定位百万级超豪华轿车,自2024年广州车展亮相后持续保持高关注度,上海车展成为焦点车型[4] - 内饰采用水晶、金属、实木等稀缺材质,如"MAEXTRO"水晶LOGO、纵横星瀚水晶大灯、中控旋钮等,通过精密切割工艺呈现手工时代器物美感[4][6] - 中岛台采用褐色实木配高亮度清漆,隐藏式可升降杯架设计,整体风格体现"老钱风"奢华[6] 超豪华工艺与稀缺性 - 水晶材质需高温高压环境历经数百万年形成,无瑕疵"全净体"天然水晶占比不足1%,稀缺性奠定奢侈品基础[7] - 水晶在历史上承载权力与神性符号意义,现代通过与贵金属结合(如蒂芙尼紫水晶首饰)提升奢侈属性[9] - 传统超豪华车工艺对标:劳斯莱斯漆面定制需20层清漆叠加+4小时手工抛光,木质部件取自同棵树确保纹理一致[13][15] - 宾利内饰面板采用同棵树木材,单台车使用10-15张牛皮,座椅皮革切割缝合需26小时,方向盘缝制需5小时完成620针脚[15] 智能化与科技突破 - 首发鸿蒙ALPS座舱2.0,集成降解吸附材料、智能空调系统、CN95抗菌滤芯,提升座舱健康标准[19] - 基于六代机理念和8S设计标准,涵盖超级巡航、超机动性、超级信息感知等功能[20] - 搭载L3级智能驾驶架构,途灵龙行平台实现"三智"融合,首创全域融合数字底盘架构[22] - 华为巨鲸电池2.0提供5C纯电/6C增程版本,增程版首搭800V高压6C电池包[22] - 智能光幕玻璃支持秒级调光+手势感应,5D蟹行模式实现16°横移角度,凌波微步技术毫秒级调节悬架[22] 差异化竞争优势 - 融合传统超豪华工艺(水晶/实木/金属材质)与尖端科技(智能驾驶/通信/能源系统),实现"传统超豪有的全具备,没有的额外补充"[23] - 华为星河通信支持双网双待+160°卫星通信,车语系统2.0实现精准光毯投影和体感游戏交互[22] - 天使座主动安全系统配备32个传感器,碰撞前后可主动采取防护措施[22]
1分17秒后,我觉得尊界S800被低估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0 08:10
尊界S800产品定位 - 定位百万级超豪华轿车,自2024年广州车展亮相后持续保持高关注度 [4] - 通过1分17秒视频展示水晶/金属/实木等奢华内饰细节,强化"超豪华时代旗舰"形象 [4][6] - 造车理念借鉴水晶的稀缺性(自然界无瑕水晶占比不足1%)与工艺价值(百道工序手工雕琢) [7][9][11] 超豪华产品特征 - 核心差异在于超越实用性的冗余设计:采用手工制作(如劳斯莱斯需20层清漆叠加+4小时抛光)、同源木材(确保纹理一致性)、定制化服务(44000种外饰色彩库) [13][15] - 传统超豪华车工艺标准:宾利单台车使用10-15张牛皮,座椅皮革处理需26小时;慕尚内饰真皮缝制耗时136小时,方向盘缝制需5小时/620针脚 [15] - 尊界S800已展现类似特质:MAEXTRO水晶LOGO、施罗德散射体高音单元、实木中岛台等部件均达到奢侈品级工艺 [6][17] 智能化技术突破 - 首发鸿蒙ALPS座舱2.0,集成降解吸附材料、智能空调系统、CN95抗菌滤芯等健康技术 [19] - 基于六代机理念开发,搭载途灵龙行平台(三智融合架构)、华为巨鲸电池2.0(800V高压增程/5C纯电)、L3级智能驾驶硬件预埋 [20][22] - 创新功能包括:融合感知充电机器人(全自动充电)、5D蟹行模式(16°横向移动)、凌波微步悬架系统(毫秒级颠簸调节)、华为星河通信(160°卫星通信波束) [22] 差异化竞争策略 - "传统超豪有+传统超豪无"双轨并行:保留奢华用料/工艺(如劳斯莱斯级水晶应用),新增智能光幕玻璃、天使座主动安全系统(32传感器)等科技配置 [22][23] - 通过华为生态赋能:车语系统2.0实现体感交互/近场投影,鸿蒙智行技术底座支撑全域数字底盘 [22] - 定位"新时代中国式超豪华",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实现理念颠覆 [23][25]
沃尔沃本性难移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18 15:46
行业变革与品牌定位 - 新汽车时代传统车企面临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变革及品牌格局重塑挑战 [4] - 车企定位从出行公司演变为科技公司再到AI公司以保持市场吸引力 [4] - 2025年传统车企明确选择坚守品牌核心或转型电动智能路线 [4] - 宝马在行业推崇智驾时坚持强调驾驶乐趣与操控的核心竞争力 [4] - 沃尔沃在旗舰车型XC90发布会上90%内容聚焦安全这一单一标签 [7] 沃尔沃安全战略 - 三点式安全带等20余项安全技术均为沃尔沃发明或首创 [12] - 安全配置全系标配不分车型级别包含City Safety等系统 [15] - 碰撞测试标准显著高于行业如侧面碰撞能量达中保研1.66倍 [18] - XC90创下60万销量0死亡记录 [18] - 智驾领域坚持安全为先不急于推出未成熟技术 [19] 产品安全技术细节 - 开发包含孕妇及婴儿在内的19种碰撞假人单个造价超百万 [15] - 内饰禁限用物质超6000种为国家标准1000多倍 [21] - 严格管控安全气囊引爆后8种有害气体浓度 [21] - 2002年首创孕妇碰撞假人Linda模拟子宫等生理结构 [14] 服务体系构建 - 推出消费透明承诺涵盖销售全流程信息公示 [23] - 2020年售后六大服务承诺包含零件终身保等举措 [27] - 2021年销售六大服务承诺解决客户加油等痛点 [27] - 2024年售后服务满意度达行业第一水平 [27]
沃尔沃本性难移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18 15:46
核心观点 - 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变革中面临品牌定位选择 部分企业选择强化原有核心品牌标签而非盲目跟风技术热点 [4] - 沃尔沃极端聚焦安全标签 在全新XC90发布会上用90%以上时间只讲安全 这种专注策略获得市场积极反馈 [7][8] - 沃尔沃通过技术发明、严苛测试标准和服务承诺构建全方位安全体系 将安全从技术层面提升至品牌信仰高度 [12][15][23] 品牌战略转型 - 宝马在3月14日战略沟通会明确强调驾驶乐趣和操控为核心竞争力 提出"不会轻易把方向盘交给机器" 与行业主流智驾策略形成差异 [4] - 沃尔沃坚持98年安全基因 在行业普遍追求智驾和智能座舱背景下 持续强化安全标签并获得认可 [8][10] - 公司通过消费透明承诺和服务体系(售后六大承诺、销售六大承诺)提升全流程用户体验 2024年售后服务满意度达行业第一 [23][27] 安全技术体系 - 三点式安全带、后向儿童安全座椅、侧安全气囊等多项安全技术均为沃尔沃发明或首创 [12] - 碰撞测试标准显著高于行业:侧面碰撞标准60km/h(1.9吨)为中保研标准的1.66倍 正面40%重叠碰撞时速80km/h超IIHS标准64km/h [18] - 内饰材料禁限用物质超6000种 为国家标准(6种)的1000多倍 座舱健康安全管控严于国标甚至家装标准 [21] - XC90创下销量超60万辆车0死亡记录 [18] 产品与测试标准 - 安全配置全系标配City Safety系统 包含全场景自动紧急制动、盲点信息系统等功能 [15] - 投入超100个碰撞假人 涵盖不同性别体型年龄 单个假人造价超百万元 [15] - 开发孕妇碰撞假人Linda 含100多个测量点研究碰撞对孕妇和胎儿保护机制 [14] 服务与用户体验 - 2020年推出零件终身保、免费取送车等售后六大服务承诺 显著降低用户售后成本 [27] - 2021年推出销售六大服务承诺 包括"加满一箱油"等解决用户痛点的措施 [27] - 通过APP实现消费透明化 全国统一价杜绝加价 设立"先赔"专项基金维护权益 [23][25]
续航1500公里、充电速度提升3倍?固态电池即将迎来奇点时刻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17 15:56
撰 文 / 玖 零 设 计 / 赵昊然 4月10日,上汽集团在"上汽之夜"发布会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我们的新一代全固态电池将在今 年底量产装车,2027年'光启电池'正式落地。"短短几句话,将全固态电池这一原本只在实验室和行 业前沿讨论的话题,推向了公众视野的聚光灯下。 上汽与清陶能源联合研发的这款全固态电池,其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能够储存的电量大幅超 过以往的传统电池。同时,其体积能量密度达到820Wh/L,在空间利用效率上优势明显,能显著提 升汽车设计的空间布局和轻量化设计效果。 在安全性方面,这款固态电池在针刺测试和200℃热箱环境中,实现了"零起火、零爆炸",有望打 破人们对于电池安全的担忧。 在低温性能上,其低温容量保持率超过90%,在-20℃的极寒环境下,续航衰减能够控制在10%以 内,大大拓宽了电动汽车的使用地域和季节范围,让电动汽车在寒冷地区也能如鱼得水。 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并非个例。 就在上汽之夜的三天前,全球最大锂矿企业赣锋锂业宣布其4GWh固态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并且 搭载该电池的东风E70出租车已经完成了长达230万公里的路试,为固态电池在实际运营场景中的应 用提供了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