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晚点LatePost
icon
搜索文档
晚点独家丨阿里升级淘宝闪购,加入即时零售大战
晚点LatePost· 2025-04-30 04:13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 京东、美团、阿里三大零售平台在即时零售领域直接竞争,该业务已成为各平台的第二条增长曲线[5] - 美团从外卖扩展到全品类即时配送,京东和阿里则从远距离电商配送转向同城即时零售[5] - 淘宝闪购原计划618上线,但提前至五一假期入局,因京东和美团在外卖领域的补贴战创造了营销机会[5] 淘宝闪购业务升级 - 淘宝将"小时达"升级为"闪购",覆盖城市从50多个扩展至全国,并设立一级入口[3] - 消费者侧投入超百亿元补贴,包括免单和大额优惠券[3] - 供给侧开放饿了么全部资源(含餐饮外卖),目标覆盖200家核心连锁品牌[3] - 组织侧整合淘系即时零售业务,由淘宝闪购统一负责,饿了么协同[3] 平台差异化战略 - 美团闪购2024年成交额超2000亿元,其中20%来自闪电仓(前置仓)模式[9] - 淘宝闪购优先依托天猫品牌商家,已接入300万家门店,优势品类包括3C数码、服饰、快消等[9] - 淘宝闪购吸引品牌商家的独特优势:结合直播营销与即时配送,实现快速退换货[9] - 美团闪电仓白牌商品占比30-40%,但贡献主要利润;淘宝暂不主攻白牌市场[9] 运营数据与成效 - 迪卡侬入驻淘宝小时达后,38大促单日销量环比增长665%[9] - ONLY品牌成交额增长近300%,JACK & JONES和VERO MODA超200%[9] - 淘宝小时达已覆盖Apple授权专营店3000家门店[9] - 佣金优惠政策吸引50多个头部品牌入驻,包括MO&Co、CHARLES & KEITH等[9] 物流配送体系 - 美团拥有约750万骑手(含82万高频骑手),京东达达130万年活跃骑手(3-4万全职)[10] - 饿了么注册骑手超400万,日活跃120万,全职约20万[10] - 淘宝闪购配送主要依靠蜂鸟骑手,饿了么将承担大部分订单[10] 业务整合挑战 - 阿里即时零售业务涉及多个团队(饿了么、淘鲜达等),过去存在协同问题[10] - 淘宝闪购升级后统一管理淘系即时零售业务,但跨事业群整合仍是最大难题[10] - 行业认为理想状态是彻底整合阿里体系内所有相关业务[10] 市场发展趋势 - 电商平台配送时效从"远场"(全国)向"中场"(城市)和"近场"(3公里)快速演进[10] - 各平台基于自身优势选择不同路径:美团强化前置仓,阿里依托品牌资源,京东发力运力建设[9][10] - 即时零售成为平台必争之地,竞争焦点转向"快"的心智占领[10]
对谈 Pokee.ai 朱哲清:强化学习做核心,Agent 的少数派造法
晚点LatePost· 2025-04-29 08:43
AI Agent技术路径 - 主流AI Agent以大语言模型(LLM)为核心大脑进行任务规划和工具调用[3] - Pokee.ai提出替代方案:强化学习模型负责任务规划执行,LLM仅作为人机交互界面[3][7] - LLM作为核心的局限:工具调用超过50个易产生幻觉,因上下文长度限制[7] - LLM方案成本高:多步交互单次消耗数百万Token,成本达几到几十美元[3] 强化学习方案优势 - 强化学习模型通过self-play训练掌握工具使用,已见过15000个工具[4][18] - 参数量更小:任务完成时间仅需几分钟,成本为同类产品的1/10[4][15] - 决策效率高:一次规划多步操作,避免LLM需反复扫描上下文的缺陷[10] - 思维模式差异:强化学习可能跳出人类思维框架,找到非传统解决方案[11][12] Pokee产品特性 - 直接调用平台数据接口:已打通Facebook/Google/Amazon等数千接口[15] - 开发新协议:简化工具调用流程,开发者只需声明输入输出和唤起方式[4][17] - 目标用户定位:先服务营销/运营等专业用户,再拓展企业客户[16][17] - 产品设计理念:最小化人工干预,支持全自动和分步确认两种模式[17] 市场竞争与行业趋势 - 预计未来一年将出现10家通用Agent公司,最终存活3-4家[19] - 强化学习技术复兴:DeepSeek R1模型验证了强化学习潜力[21] - 地域发展差异:北美开放生态更利于通用Agent发展,中国互联网较封闭[21] - 商业化路径:通过绑定用户工作流建立壁垒,技术优势需转化为使用习惯[17]
通义千问 Qwen3 发布,对话阿里周靖人
晚点LatePost· 2025-04-29 08:43
文章核心观点 - 阿里云CTO周靖人认为大模型发展已进入早期阶段中期,需在多模态、工具使用、Agent支持和持续学习等多方向布局[5][14] - 通义千问Qwen3作为全球首个开源混合推理模型,通过融合推理和非推理模式实现性能与成本平衡,代表技术新趋势[6][15] - 阿里开源战略成效显著:Qwen系列下载量达3亿次,衍生模型超10万个,超越Meta Llama成为全球最活跃开源模型[7][8][18] - 公司坚持技术规律导向的研发节奏,强调长期创新而非短期竞争,认为AGI发展需要云计算体系与大模型的深度协同[12][13][21] 技术突破 - Qwen3-235B-A22B以2350亿总参数在多项基准测试超越6710亿参数的DeepSeek-R1,小尺寸MoE模型Qwen3-30B-A3B激活参数仅30亿但性能更优[7] - 混合推理模型创新性实现"思考预算"设置,开发者可自定义深度思考的token消耗量以平衡成本效益[15] - 模型支持vLLM/SGLang推理框架和MCP协议,配合Qwen-Agent框架可快速开发智能体[18] - 多模态技术积累始于2019年,2021年已发布万亿参数MoE多模态模型M6,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万相2.1与Sora互有胜负[17][26] 开源生态 - 开源决策基于两大判断:模型作为核心生产元素需通过开源普及,开源已成为大模型重要创新驱动力[18] - 魔搭社区累计开源超200个模型,Qwen系列占Hugging Face下载量30%以上,衍生模型数量持续领先Llama系列[7][8][18] - 版本策略覆盖全场景需求:0.6B-32B稠密模型满足端侧到企业部署,MoE模型提供高性价比选择[18] - 开发者服务导向体现在消费级显卡适配、及时支持主流框架等举措,形成技术生态正循环[18] 研发体系 - 采用pipeline式研发管理,预研方向通过小规模实验验证后阶梯式投入,保持多技术方向并行探索[24] - 实验平台支持快速迭代,避免直接超大规模投入,强调科学评估和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25] - 人才策略结合职级普调与使命驱动,通过系统性工程积累形成代际技术优势[25][26] - 研发投入聚焦三大方向:类人思考能力进化、多模态融合、云模型协同优化带来的效率突破[13][20] 行业竞争 - 认为当前模型竞争本质是系统工程较量,需云计算、数据平台和工程能力的全面配合[13][21] - 指出纯Infra优化无法替代完整云服务,强调阿里云在SLA保障、多模型兼容等方面的企业级优势[22] - 预判行业将面临供电瓶颈,提前布局智算中心选址的energy-aware优化[22][23] - 3800亿新基建投入应对AI应用指数增长,目前MaaS服务已现供不应求态势[22]
iPhone可能会有20周年特别版;赛力斯提交港股上市申请;沪上阿姨IPO估值百亿港元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4-29 08:43
苹果20周年纪念款iPhone开发 - 苹果计划在2027年发布20周年纪念款iPhone,包括首款折叠屏iPhone和一体化玻璃设计的iPhone Pro [1] - 知名科技记者Mark Gurman预计这两款需要新零部件和新生产工艺的机型一开始在中国生产的可能性较大,尽管苹果正努力将更多产能迁至印度 [1] 赛力斯港股IPO - 赛力斯于4月28日申请港股主板上市,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国际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2] - 此次IPO拟募资70%用于研发,20%用于营销渠道、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10%用于运营资金 [2] - 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9.46亿元,同比扭亏 [2] - 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提升至26.21%,2024年研发投入达70.53亿元,同比增长58.9% [2] 沪上阿姨港股IPO - 沪上阿姨拟全球发售约241万股H股,每股95.57港元至113.12港元,募资2.3-2.7亿港元 [3] - 市值约为100.2亿-118.6亿港元,5月8日开始在港交所交易 [3] - 已引入两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921.55万美元,其中一位投资人华宝股份是沪上阿姨的爆爆珠供应商 [3] Waymo业务扩展 - Waymo母公司Alphabet的CEO表示未来Waymo可能直接向个人出售无人车或向车企出售自动驾驶系统方案 [4] - 这一扩展可能会给特斯拉带来更大压力,特斯拉正计划推广无人出租车并考虑将自动驾驶系统授权给其他车企 [4] 苹果AI部门重组 - 苹果决定拆分AI团队,将研究人员分散到各个业务中去,回归按职能而非业务部门设立组织的状态 [5][6] - 当前苹果的AI组织架构是不同业务有不同的AI人员,基础模型研发由约翰·詹南德雷亚负责 [5][6] - 苹果在AI领域表现落后,升级版Siri发布一再推迟,Apple Intelligence表现不佳 [5] OpenAI GPT-4o改进 - OpenAI CEO表示GPT-4o在升级后变得过于谄媚和烦人,将快速解决这一问题 [7] - 斯坦福大学研究显示GPT-4o谄媚行为占比57%,低于平均值58.19%,Gemini最谄媚达62% [7] - 未来OpenAI可能会提供不同版本,把选择权交给用户 [7] 滴滴五一假期预测 - 滴滴预计4月30日打车高峰将提前至15点,持续至21时,17时至19时需求最旺,预计比平时上涨约55% [8] - 五一期间滴滴将发放4亿元司机补贴,多地消费者可限量领取5折起的打折券 [8] 上海公积金新政 - 自6月1日起上海灵活就业人员可缴存、提取和使用公积金,不再设户籍条件限制 [9] - 月缴存范围是270元至8860元,可自行确定缴存基数和比例 [9] 霸王茶姬高管任命 - 霸王茶姬任命麦当劳前国际CMO Eugene Lee为亚太地区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 [10] - Eugene Lee曾在麦当劳工作超过15年,自2023年起担任麦当劳国际CMO [10] Nike NFT诉讼 - 购买了Nike主题NFT的消费者集体起诉Nike,认为公司关掉NFT业务给自己造成了巨大损失 [11][12] - Nike在2021年底收购数字潮流商品公司RTFKT,但推出的虚拟产品未成功,于去年12月宣布逐步停止RTFKT运营 [11][12] 小鹏智驾险 - 小鹏推出239元全场景不限次智驾险,为使用AI智能辅助驾驶的车主提供保障 [13] - 合作涵盖中国人保等五家头部保司,小鹏全车系、新老车主均可购买 [13]
美团、京东密集辟谣;马斯克的xAI想单轮融200亿美元;美国亚马逊大涨价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4-28 13:20
美团、京东辟谣事件 - 美团官方辟谣称"骑手使用双开或京东软件被封号""美团外卖柜禁止其他平台使用""美团外卖分量缩水"均为谣言,外卖柜自2020年起面向全行业骑手开放,累计投入十多亿元[1] - 京东外卖辟谣"商家被要求承担50%百亿补贴"传言,称平台不会强制设置分摊比例,现行政策中商家分摊比例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 马斯克xAI融资计划 - 马斯克整合X和大模型公司xAI的新公司计划单轮融资200亿美元,若成功将成为单笔风投历史上第二大规模融资[2] - 融资完成后xAI估值将超过1200亿美元,部分资金可能用于偿还收购Twitter遗留的债务,截至去年12月X已支付超过13亿美元利息[2] 美国亚马逊商品涨价 - 近900种亚马逊畅销商品价格创历史新高,平均涨幅29%,约25%卖家来自中国[3] - 亚马逊政策转变允许大卖家最多涨价25%,沃尔玛等多家零售商已通知中国供应商恢复发货并由买家承担关税[3] 中国离境退税政策调整 - 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上调至2万元[4] - 全国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增加退税商店和商品供给以刺激境外旅客消费[4] 大模型提示词工程师需求变化 - 微软调查显示提示工程师职位需求排名倒数第二,相比两年前年薪20万美元的热门职位大幅降温[5][6] - 大模型语言理解能力提升导致需求下降,AI训练师、数据专家和安全专家等职位更受关注[6]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 2024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3.75ppm创历史新高,远超往年1-2ppm增幅[7] - 当前浓度达427ppm比工业化前高40%,科学家认为森林和湿地吸收能力减弱是重要原因[7] 永辉超市业绩表现 - 第一季度营收174.79亿元同比下降19.32%,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下滑79.96%[8] - 调改47家门店效果显现但占比小,关闭273家尾部门店影响整体收入[8] 珀莱雅业绩突破 - 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达107.78亿元同比增长21.04%,净利润15.52亿元增长30%[9] - 销售费用51.6亿元接近营收一半,主要因形象宣传推广费增多[9] 雀巢中国管理层变动 - 雀巢中国首位本土CEO张西强将于7月离职,由菲律宾市场负责人马凯思接任[10][11] - 雀巢中国2024年营收408.69亿元,距离600亿目标仍有差距[11] 中国汽车进口量变化 - 2024年1-3月汽车进口9.5万辆同比下降39%,3月进口3.9万辆下滑27%[12] - 中国进口车数量从2017年124万辆持续下滑至2023年80万辆[12] 宝马与DeepSeek合作 - 宝马宣布从第三季度起在5系、X3长轴距版等车型搭载DeepSeek AI[13] - DeepSeek将提供智能语音交互功能,未来深度思考功能也将上车[13]
321 天,“支付宝碰一下” 的从无到有
晚点LatePost· 2025-04-28 13:20
核心观点 - 支付宝通过"NFC+条码支付"技术打造的"碰一下"项目,已成功构建移动支付新入口,用户突破1亿、覆盖400城,增速超越余额宝[3][4] - 该项目将扫码支付与NFC技术优势融合,解决了二维码操作繁琐、硬件依赖等痛点,形成"万物皆可碰"的生态体系[8][9][16] - 极致硬件体验(N5D设备良率85%)与饱和式投入(百亿扶持计划)是快速规模化的关键,实现从支付向点餐、门禁等8大场景延伸[10][11][15][17] 技术创新 - 采用"读卡器模式"而非Apple Pay的卡模式,使手机成为统一入口标准,兼容所有NFC设备[9] - 定制复旦微电子芯片,优化安卓手机射频性能,使支付速度达行业最快水平[13] - 玻璃弧面一体成型设计(7.2cm蓝环)由苹果供应商蓝思科技制造,90天完成从设计到量产[10][11] 商业化路径 - 初期聚焦用户体验:选择成功率95%的硬件方案而非80%的贴片产品[13] - 分阶段验证:杭州大学城原型测试→上海大悦城200台压测(日活1万)→6城2300品牌快速复制[9][14][15] - 生态协同:1.2万服务商网络+商家数字化营销(全家会员拉新效率提升200%)形成正循环[15] 行业影响 - 重新定义交互标准:将NFC技术渗透率(国内手机70%支持)转化为实际应用场景[8][17] - 创造增量价值:景区闸机(武功山)、社区门禁(绿城物业)等非支付场景贡献30%新增量[17] - 供应链升级:带动国产芯片厂商(复旦微电子)与精密制造企业(蓝思科技)技术突破[11][13] 数据表现 - 用户规模:12个月内突破1亿,覆盖1000万商家[3][15] - 硬件铺设:N5D设备量产超百万台,良率从个位数提升至85%[11][14] - 商业效率:红旗连锁客流量增长49%,会员订单量提升60%[15]
AI 越来越强大,人怎么能面对它而不自卑?丨晚点周末
晚点LatePost· 2025-04-27 09:25
技术哲学视角下的AI与人类生存意义 - AI技术发展可能导致人类失去自尊和存在意义感,引发根本性生存危机[4][5] - AI比原子弹更危险,因其侵蚀人类生命意义而非物理消灭[7] - 未来5-10年程序性文书、自动驾驶、家政机器人可能被AI大规模取代[4] 技术逻辑对社会生活的支配 - 现代技术将世界简化为"计算、快速和巨量"的定量控制体系[10][15] - 食品工业导致肥胖、城市消费化催生通勤、外卖体现效率优先的机械过程[4] - 智能手机的集中控制逻辑源自工厂生产模式,渗透日常生活[11] 技术对人类认知与情感的异化 - 记忆外置化导致人类认知能力退化(如计算器取代心算、GPT取代写作)[13] - 情感陪伴AI可能摧毁人际深度连接能力,使恋爱沦为理性筹划[13][14] - 社交媒体信息"热量"过高导致精神肥胖,需资源对抗[11] 技术发展中的权力与暴力 - 技术系统具有自主性,可能脱离人类控制自我增强[6] - 大模型技术存在隐私、著作权等权力问题,用户缺乏话语权[12] - 打车软件等平台技术对从业者形成结构性暴力,无退出机制[11] 人文主义对技术霸权的抵抗 - 海德格尔警示技术对"存在"的遮蔽,主张多元存在方式[15][20] -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可作为低成本对抗技术异化的途径[19] - 悲伤等非理性体验能打破技术控制的思维模式[20] 技术演进的社会建构特性 - "无人驾驶是未来"属于社会选择而非物理规律[17] - 技术与社会互相建构,不应仅由技术精英定义发展方向[17] - 人文话语虽微弱但具有种子效应,终将回应普遍异化问题[18]
比亚迪纯电销量连续两个季度超过特斯拉;OpenAI免费版Deep Research被指效果不好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4-26 03:15
比亚迪业绩与销量 - 第一季度营收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 [1] - 第一季度净利润91.5亿元,同比增长100.38% [1] - 营业成本1628.5亿元,同比增长35% [1] - 研发支出142.2亿元,同比增长34% [1] - 一季度总销量超过100万辆,纯电乘用车41.63万辆,连续两个季度超过特斯拉的33.66万辆 [1] OpenAI产品更新 - Deep Research功能从付费用户扩展到免费用户,付费用户每月200美元可用250次,20美元用户25次,免费用户5次 [2] - 付费用户使用高性能o3推理模型,免费用户使用o4-mini模型 [2] - 开发者测试发现免费版效果不如同行免费产品 [2] 美国自动驾驶政策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简化自动驾驶汽车事故报告规则 [3] - 特斯拉计划6月在德州奥斯汀推出无方向盘和踏板的Cybercab无人出租车车队 [3] - 马斯克推动的政府效率部门解雇了许多评估自动驾驶风险的新员工 [3] Google业绩与AI影响 - 第一季度营收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 [4] - 净利润345亿美元,同比增长46% [4] - AI Overviews功能带动广告收入增长,已有15亿月活用户 [4] - AI Overviews商业化率与传统搜索相当 [4] 苹果供应链调整 - 计划明年年底前将大部分iPhone生产线转移至印度 [5][6] - 过去一年印度组装了价值220亿美元的iPhone,产量同比增长60% [6] - 目前印度占iPhone产能比重约20% [6] 网易游戏人事变动 - 全球投资与合作部总裁朱原离职,此前已工作12年 [7] - 近期还有全球PC和主机游戏发行总裁Matthew Weissinger和营销负责人Matthew Liu离职 [7] - 关闭了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多个海外游戏工作室 [7] 华为与车企合作 - 联合11家车企发起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 [8] - 参与车企包括广汽、上汽、奥迪中国、东风猛士等 [8] - 倡议行业共同参与安全标准建设 [8]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 - 十部门目标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9] - 推动交通运输与新型能源体系融合互动 [9] - 新能源营运重卡将规模化应用 [9] 阿迪达斯业绩 - 第一季度营收61.5亿欧元,同比增长13% [10] - 营业利润6.1亿欧元,同比增长82% [10] - Samba和Gazelle系列运动鞋表现优于Nike [10]
百度智能云升级千帆:云平台战场转向体系能力比拼
晚点LatePost· 2025-04-26 03:15
大模型行业趋势与挑战 - 大模型快速迭代引发行业焦虑,垂类应用面临被通用模型替代的压力 [2] -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认为大模型不会吞并所有AI应用,关键在于场景选择和基础模型适配 [2] - Gartner预测到2029年中国60%企业将AI融入核心产品,AI功能成为收入增长主要动力 [2][3] 百度智能云业务表现 - 2024年百度智能云收入达219亿元,同比增长17%,为增速最快业务线 [3] - 一季度百度智能云在国内大模型中标项目数量与金额均居首位 [3] - 千帆平台已服务超40万客户,央企渗透率超60%,精调4.5万个模型,开发超100万个应用 [13] 千帆平台技术升级 - 模型开发平台上线超100款基础模型,包括文心4.5 Turbo、X1 Turbo及第三方开源模型 [4] - 新增多模态工具链、RFT/GRPO强化学习方法产品化及"一键蒸馏"功能,降低推理成本30% [5][7] - 数据智能平台提升数据生产效率6倍,节省算力成本30%,支持多模态数据治理 [11][12] 企业应用开发创新 - 智能体Pro支持低代码开发Agent,可整合企业私域数据与行业经验,减少90%开发时间 [7][8] - 国内首家支持MCP协议,搭建超1000个MCP Server广场,集成百度搜索/地图等核心能力 [11] - Agentic RAG升级传统检索增强生成,具备场景拆解与方案整合能力 [8] 行业竞争与战略布局 - 百度智能云连续5年保持中国AI公有云市场份额第一,DeepSeek V3/R1模型调用价格低于官方30% [12][13] - 企业大模型服务竞争从单点技术转向体系化能力,涵盖算力优化、数据工程与应用生态 [12][13] - Gartner预计2028年中国AI数据处理投资达2024年的20倍,数据平台成关键基础设施 [13]
OpenAI预计四年内收入增长33倍;Gucci一季度营收下降25%;快消巨头发财报,预警关税影响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4-25 11:01
OpenAI收入预测与业务规划 - 预计2029年营收达1250亿美元,2030年增至1740亿美元,较2023年底的37亿美元增长33倍[1] - 预计五年后月活用户30亿、周活20亿、日活9亿,当前周活超5亿[1] - 2029年收入构成预测:ChatGPT订阅从80亿增至500亿,API从20亿增至220亿,Agent业务从30亿增至290亿,免费用户及其他新产品从0增至250亿[4] - 预计2024年推理成本增长两倍至60亿美元,五年后达470亿美元[1] - 毛利润率将从40%升至70%,计划四年投入460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建设[1] 奢侈品行业表现 - 开云集团Q1营收38.8亿欧元同比下降14%,Gucci收入下降25%,Saint Laurent降9%,Balenciaga与Alexander McQueen合计降11%[2] - 除日本外亚太地区营收下滑最严重达25%,集团股价单日跌6.9%,过去一年市值蒸发约一半[2] - 集团任命Balenciaga艺术总监Demna Gvasalia接任Gucci设计总监,CFO表示将通过涨价应对美国关税[2] 快消品行业动态 - 雀巢Q1销售额增长2.8%至226亿瑞士法郎,其中2.1%增长来自提价,0.7%来自销量增长[5] - 联合利华Q1营收148亿欧元增长3%,其中1.7%来自涨价,1.3%来自销量增长,北美和拉美价格涨幅超2%[6] - 百事可乐Q1销售额179亿美元同比下降1.8%,因关税影响下调全年利润预期至持平[7] 科技行业监管与竞争 - 欧盟依据《数字市场法案》对苹果罚款5亿欧元、Meta罚款2亿欧元,要求苹果开放支付系统、Meta改进广告授权[8] - 白宫称欧盟罚款为"经济勒索",表示不会容忍[8] - 华为Q1中国市场份额达19.4%创2021年来新高,销售额增近30%;小米增长16.5%市占16.6%,苹果下滑7.7%跌至第五[14] 汽车行业新品发布 - 上汽大众ID. ERA概念车将配备冰箱/沙发/彩电,搭载1.5T发动机实现350km纯电续航,计划2025年量产[15][16] - smart精灵5号BRABUS版定价37.99万元,CEO强调产品情绪价值而非参数堆砌[16] - 岚图FREE+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4和鸿蒙座舱5,投入超5亿进行1366项改进[16] 互联网与消费趋势 - 小红书取消大小周制度,离职不再签竞业协议,周末加班改为自愿[11] - 闲鱼平台国产IP周边交易额达日本IP的1.2倍,哪吒IP销量同比增20倍[13] - 日版"大众点评"Tabelog上线微信小程序,目标2030年用户达25万[12] AI行业争议 - Geoffrey Hinton等AI专家及10位OpenAI前员工联名反对公司转型营利机构,认为违背造福人类初衷[9][10] - 马斯克通过法律诉讼试图阻止OpenAI转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