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APP

搜索文档
Salesforce:AI 到底是 “救星” 还是 “丧钟”?
钛媒体APP· 2025-09-04 04:5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6财年第二季度业绩表现平稳但增长乏力 汇率因素推动收入增速表面提升但恒定汇率下增速保持9%左右 传统核心业务增长疲软 AI相关业务表现较强但尚未形成显著拉动 通过严格费用控制实现利润超预期 但对下季度增长和利润指引偏弱 [1][5][7] 收入表现 - 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06%达805亿美元 较上季83%提速 但主要受益于汇率利好 恒定汇率下增速持续保持在9%左右 [1][13] - 总营收同比增长98%达约102亿美元 剔除汇率影响后增速为9% 较上季度小幅提速约1个百分点 [18] - 五大细分业务增速普遍环比提升1-3个百分点 其中平台云增长17% 数据分析增长13% AI和数据云贡献年化收入达12亿美元 较上季10亿美元提升 [1][16] - 传统业务增长疲软 销售和服务云增速仅约9% 营销和商业云增速仅4% [15] 利润表现 - 毛利率环比提升11个百分点至781% 主要因汇率利好带动订阅业务毛利率提升至83% 以及服务业务毛亏损率从22%回归常态至9% [4][23][26] - 经营费用同比增长52%至566亿美元 增速低于收入和毛利增长 费用率环比下降约2个百分点 [3][28] - 经营利润率环比提升4个百分点至228% 创历史新高 经营利润额同比增长31% [3][34] - GAAP摊薄每股收益196美元 同比增长336% [3] 领先指标与现金流 - 短期未履约余额(cRPO)同比增速11% 较上季降速约1个百分点 恒定汇率下增速类似放缓 cRPO同比净增额29亿美元 较上季环比收窄近10% [2][20] - 自由现金流61亿美元 同比负增长20% 主要因偿还应付账款影响 处于季节性低点 [3][37] 业务结构 - 收入超95%来自订阅服务 约5%来自专业服务 [9] - 五大业务板块包括销售云(占比最大) 服务云 营销与商业云 数据与分析云(含MuleSoft和Tableau) 平台云(含Slack) [9][10][11][12] 下季度指引 - 收入指引同比增长8%-9% 恒定汇率增速9% 与本季持平但低于市场预期 [6][8] - cRPO恒定汇率下增速指引10% 与本季一致 [6] - 摊薄每股收益指引161美元 同比仅增长不到2% 反映新业务投入增加 [7] - 全年收入指引411-413亿美元 同比增长85%-9% 非GAAP经营利润率341% [8]
美图吴欣鸿AI翻身记:半年狂揽18亿
钛媒体APP· 2025-09-04 04:1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3% [2] - 归母净利润3.97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长30.8% [2] - 经调整净利润达4.6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1.3% [2] - 市值重回400亿港元 今年以来股价暴涨255% [1] 业务结构分析 - 影像与设计产品收入13.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5.2% 占总营收75% [2] - 广告收入4.3亿元人民币 仅小幅增长5% [2] - 美业解决方案业务暴跌88.9% 已被边缘化 [2] - 付费订阅用户突破1540万 渗透率达5.5% [3] 战略转型历程 - 2018-2019年陷入低谷 现金净流出23亿元 账面现金仅剩不到30亿元 [5] - 员工规模从3300人裁减至1300人 市值在2013-2021年间暴跌95% [5] - 先后砍掉手机 短视频 电商等非核心业务 累计亏损42亿元 [6][7] - 2022年全面转向生成式AI战略 搭建AI图像 AI视频 AI设计全场景矩阵 [6] 产品与技术发展 - AI产品渗透率高达90% 覆盖所有核心产品线 [1] - 发布AI Agent产品RoboNeo 具备智能修图 视频处理 AI生成设计功能 [3] - 产品分为生活类(美图秀秀 美颜相机)和生产力类(美图设计室 开拍)两大矩阵 [8] - 全球月活跃用户达2.8亿 同比增长8.5% 其中海外用户近1亿 增速超15% [12]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巨头Adobe预计到2027年图像生产力市场规模达910亿美元 [2] - 面临Adobe Canva等国际厂商及国内大厂的激烈竞争 [1][12] - 生产力场景市场规模是生活场景的10倍 成为重点突破方向 [2] - 多模态AI应用被证明易出爆款 如"妙鸭相机"验证用户付费意愿 [12] 商业模式演进 - 从广告模式转向付费订阅模式 用户付费购买权益 [3] - 订阅模式与产品核心需求强绑定 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更强 [3] - 生活类产品订阅渗透率在中国可达20% 海外更高 目前不足6% [2] - 目标实现生产力场景收入和利润占比超过50% [3]
破解「AI落地十问」:2025 ITValue Summit数字价值年会议程发布
钛媒体APP· 2025-09-04 03:00
核心观点 - 2025年是企业级AI应用进入规模化落地的关键节点 AI从效率工具转变为需要量化价值的经营必修课 但企业仍面临从试点到规模化的多重挑战 [1] - 2025 ITValue Summit数字价值年会聚焦"AI场景落地真相"主题 系统性拆解AI落地过程中的十大核心问题 包括战略共识 数据质量 场景选择 模型选型等行业共性难题 [1] 会议议程设置 - 设置6小时"年度演讲"环节 深度拆解AI落地中最棘手的十大问题 由问题提出者与解决者同台分享 结合一线经验和实践案例 [2] - 上午场涵盖五大问题:战略挑战与共识建立[7] 可靠性问题与AI幻觉黑箱[8] 数据困境与死亡数据激活[8] 场景筛选与真痛点识别[8] 基础模型选择与不可能三角平衡[8] - 下午场涵盖另外五大问题:行业大模型与行话应用[9] 知识库管理与知识活水工程[9] Agent技术与人机协作[9] 人才瓶颈解决方案[9] 安全合规与新型魔法攻击防范[10] 行业垂直研讨 - 设置多场垂直闭门研讨会 深入航司 酒旅 医疗 制造 零售 金融 企业出海等核心行业场景 [3] - 特别设置CIO×CFO专场 重点讨论AI投资的价值衡量与决策协作 促进技术与财务管理共识达成 [3] 实践案例展示 - 发布"创新场景50"榜单 遴选过去一年最具代表性的AI应用案例 展示企业在真实业务中通过AI实现价值的探索成果 [4] - 案例涵盖多个行业领域 包括金融证券[8] 医疗健康[8][9] 航空旅游[9] 酒店管理[9] 智能制造[9] 科技服务[9] 食品供应链[10]等 交流平台建设 - 延续"千亿俱乐部" CXO早餐会 交流晚宴等高价值连接环节 为企业管理者和实践者搭建无PPT无记录的自由交流场域 [5] - 千亿俱乐部聚焦"数字时代的企业数字化战略设计与执行"主题 邀请华为 南方航空等企业高管参与对话 [10] 会议背景与成果 - 会议已连续举办16年 见证企业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的演进历程 [5] - 除年会外 全年将围绕1场年度演讲 5大ToB明星IP持续内容产出 打造《AI场景落地指南》 探索数字经济时代变革机遇 [11]
二季度净利润大增139%,舍得酒业,熬过“至暗时刻”
钛媒体APP· 2025-09-04 02:27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滑但二季度呈现复苏迹象 净利润大幅增长 股价表现强劲 [1] - 公司业绩回升关键因素在于放下高端化执念 发力普通酒产品 销售费用下降显著改善盈利能力 [4][6][7] - 公司仍面临渠道压力 经销商数量减少且合同负债下滑 库存高企且周转效率低下 [8][9][1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27.01亿元同比下滑17.01% 净利润4.433亿元同比下滑24.98% [1] - 二季度营收11.25亿元同比下滑3.44% 净利润9717万元同比增长139.48% [1] - 2020-2023年营收从27.04亿元升至70.87亿元 净利润从5.811亿元升至17.69亿元 [3] 产品结构变化 - 中高档酒上半年营收19.73亿元同比下降24.15% 营收占比从79.54%降至73.05% [4][9] - 普通酒上半年营收4.449亿元同比增长15.86% 营收占比从11.74%提升至16.47% [4][5] 费用控制 - 上半年销售费用5.72亿元 低于去年同期的6.582亿元 [7] - 二季度销售费用2.67亿元 同比下降约4760万元 对净利润提升作用显著 [7] 渠道与库存 - 上半年经销商减少78家至2585家 批发代理收入同比下降23.72% [8] - 合同负债1.573亿元同比下滑3.01% 反映渠道信心不足 [8] - 电商渠道销售额3.36亿元同比增长31.38% [9] - 库存达56.03亿元 占流动资产比例超七成 库存周转天数939天远超行业 [10] 市场表现 - 11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上涨30.1% 同期酿酒板块涨12.77% 大盘涨6.41% [1] - 历史股价高点达260.9元/股 市值868亿元 [3]
2.87亿接盘“中植系”资产,厦门舍德入主*ST天山的“保壳”与资本腾挪猜想
钛媒体APP· 2025-09-03 11:18
中植系退出与厦门舍德接盘 - 湖州皓辉持有的ST天山22.11%股权及7649万元本金与利息债权以2.87亿元总价被厦门舍德竞得 [2] - 中植系因原控股股东天山农牧业11.4亿元债务未偿而于2021年被动成为控股股东 此次退出意味着显著亏损 [3] - 厦门舍德成立于2021年5月 注册资本3000万元 实际控制人为陈欢 法定代表人为陈明艺 [4] 厦门舍德资本运作关联 - 厦门舍德法定代表人与傲农生物董事陈明艺同名 且陈明艺在厦门谷德供应链等多家企业任职 [4] - 厦门舍德关联方花落好时于2025年7月25日取得深圳驰速83%股权 厦门舍德于8月21日成为花落好时第二大股东持股33.889% [5][6] - 深圳驰速原为鸿铭股份重组标的 交易终止6天后股权转让至花落好时 重组对价为1.51亿元 [4][5] ST天山经营与退市风险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61万元 同比下滑12.02% 归母净利润为-799.66万元 [7][10] - 2025年1-6月活畜销售数量仅126头 其中2月份销售0头 [10] - 因2024年净资产为-377.93万元及扣非营收9228.12万元 公司于2025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7] - 若2025年净利润或扣非营收低于1亿元或净资产为负 公司将面临终止上市 [7]
【独家】香港议员吴杰庄:明年初或核发一张稳定币牌照,数字资产必是趋势
钛媒体APP· 2025-09-03 10:10
DePIN发展潜力 - DePIN通过代币激励动员现实世界物理资源和人力 覆盖无线网络 能源 数据存储等多个领域[2] - DePIN可降低新用户准入门槛 加速新产品普及 传统经济开启成本较高 DePIN配合去中心化生态可快速推出新业态[3] - DePIN推动产品与人工智能结合 是AI产品和新零售产品的有利发展方向[3] - 香港作为商业中心对新事物接受度高 DePIN可将传统需1-2年普及的新产品缩短至3-6个月[3] 香港政策与监管框架 - 香港已立法多条法律 包括反洗钱 中心化交易所发牌记录 代币化服务商和稳定币监管 旨在建立更合规安全的发展系统[2][5] - 稳定币条例结合《银行条例》和《处置支付工具》条例 要求发行商将资产与客户资产分开保障安全性 且不限锚定货币类型[7] - 稳定币发牌数量非常少 明年初或发一张牌照 发牌后需遵守应用方落地国家的法律要求[2][8] - 针对线下OTC的立法程序将于明年启动 以管理零售找换店 完善生态[2][5] - 硬件发展在法律角度无大问题 但代币生态存在金融风险 需监管代币发售 流通和托管[5] 具体应用场景 - DePIN可改变零售产品商业模型 降低回本周期 对运营商是好事 对市民可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多选择[4] - DePIN与AI结合为个人和中小企业提供新的发展亮点和空间[4] 数据资产战略 - 数据资产是大势所趋 主要国家和大型企业已将比特币等数据资产纳入储备 行动缓慢将增加竞赛成本[6] - 比特币被视为类似黄金的国家储备资产 每个国家都需研究[6] 香港Web3发展优势 - 香港无外汇管制 资金进出合法合规完全自由 税非常低 相比许多国家具有竞争力[10] - 背靠十四亿人的大国门户 可打通一带一路 利用粤港大湾区功能 发展Web3拥有得天独厚地位[10] - 一国两制保证香港繁荣稳定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对Web3发展非常重要[10]
郭台铭狂飙成首富,手握A股首只万亿科技股
钛媒体APP· 2025-09-03 09:58
郭台铭财富变动 - 郭台铭在4个月内身家暴涨785亿元 从105亿美元增至135亿美元 [1][4][5] - 财富增长主要源于工业富联股价从14元飙升至55元 市值突破万亿 [1][3][5] - 其通过鸿海间接持有工业富联10.54%股权 对应持股市值从341亿元升至1126亿元 [5] 工业富联股价表现 - 股价从4月9日14元低点涨至8月29日53.83元高点 涨幅约284% [2][3] - 公司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耗资2亿元回购946万股并注销 [2] - 2025年4月15日宣布新增5-10亿元回购计划 回购价格上限20元/股 [3] 业务结构转型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607.6亿元 同比增长35.6% 净利润121.1亿元 同比增长38.6% [6] - 云计算业务营收占比超50% 2024年该业务增速达64.4% [8] - 主要客户包括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等科技巨头 [8] 市场地位 - 营收规模位列A股前六 仅次于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巨头 [6] - A股上半年净利润超百亿的32家企业中唯一科技标签企业 [7] -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账面现金达566亿元 [3][8] 投资者结构 - 鸿海体系合计持股84.06% 流通盘相对有限 [9] - 7月1日至8月29日小单资金(20万元以下)净流入2000亿元 其中4万元以下散户贡献971亿元 [1][9] - 散户资金成为本轮股价上涨主要推动力 [9] 产业链协同 - 郑州富士康为生产iPhone 17招募20万人 派遣工返费达9300元 [10] - 工人三个月加班可获2.2万元收入 [1][10] - 苹果订单、散户资金与工厂生产形成三级联动效应 [10]
华大基因:布局银发经济的万亿消费新蓝海
钛媒体APP· 2025-09-03 09:58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基因检测行业面临上游寡头垄断挤压利润 下游价格战与渗透率瓶颈并存 叠加集采重压与出生率下滑带来的需求萎缩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承压[4] - 2025年国内出生人口呈现下降趋势 市场对华大基因核心业务生育健康的未来发展走势产生担忧[5] 人口结构变革与银发经济机遇 - 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3.10亿人 占全国人口比例22.0% 相当于每5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5] - 银发经济2024年市场规模达8.3万亿元 预计2030年突破20万亿元 2050年增长至106万亿元左右[5] - 75%老年人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 超过80%死亡与慢性病相关 催生巨大预防、诊疗和健康管理市场需求[6] 公司战略转型 - 华大基因将老年健康管理作为未来增长重要引擎 重点布局以老年群体为核心的健康市场[4][7] - 公司围绕遗传代谢病、心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等慢性病防控领域持续发力 发布多款认知障碍疾病风险评估及心血管风险评估检测产品[7] 阿尔茨海默病检测布局 - 中国AD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一且增速最快 目前已成为第五大死因[8] - 2025年上半年推出基于化学发光平台的六款AD血检试剂(p-tau 217/181, Aβ1-42/40, NfL, GFAP) 满足AD血液标志物检测要求[8] - 同步推出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基因检测(APOE基因)及认知障碍疾病基因检测等产品 形成多维度检测方案[8] 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 - 高血压导致约50%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20%心血管疾病死亡[8] - 子公司获批质谱法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产品 能同步检测Hcy及其代谢通路上5-甲基四氢叶酸、4-吡哆酸等关键指标[9] - 提供早发冠心病风险基因检测、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全外显子组检测、心血管药物基因检测等基于基因层面的检测产品[9] 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 - 通过人工智能与多组学技术深度融合 为老年人群提供从疾病预测到健康管理的全链条服务[10] - 多模态大模型GeneT能高效解读超百万级基因组数据 提升老年疾病风险预测准确性和效率[10] - 推出"i99智健"多组学健康管理系统 整合基因组、代谢组、影像组等多维度数据 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10] 行业影响与市场前景 - 技术突破降低检测成本 使基因检测从高端消费变为普惠服务[10] - 智能化解读降低使用门槛 让技术创新惠及广大老年群体[10] - 银发经济正从传统养老服务向科技驱动的精准健康管理转型升级[10]
卷疯了!字节、阿里等大厂发力AI智能体,全球96%企业正部署AI模型
钛媒体APP· 2025-09-03 08:36
中国互联网大厂AI智能体布局 - 阿里通义实验室推出多智能体开发框架AgentScope 1.0 提供覆盖开发、部署、监控全生命周期的生产级解决方案 [2] - 腾讯优图实验室开源智能体框架Youtu-Agent 字节Agent平台"扣子空间"上架至苹果App Store和安卓商店平台 [2] - 美团开源大模型LongCat-Flash-Chat 总参数量5600亿 在Agentic Tool Use评测基准性能超过DeepSeek-V3.1和GPT-4.1 [2] AI智能体商业化进展 - Agent多步推理推动token用量爆发式增长 云和算力需求持续提升 [4] - 通用智能体公司Manus年化收入达9000万美元(约6.46亿元人民币)即将突破1亿美元 [4] - F5亚太区首席技术官预测未来1-2年内所有App应用产品都将转变为AI应用 [4] 云服务商资本开支与AI投入 - BAT三家第二季度合计资本开支615亿元 同比增长168% [5] - 阿里云Q2资本开支386.76亿元(同比+220%) 过去四个季度AI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 [5] - 腾讯CSIG部门Q2资本开支191亿元(同比+119%) 百度云Q2资本开支38亿元(同比+79%) [5] - 过去12个月中国四大云服务商资本支出约450亿美元 相当于美国同行2910亿美元的15% [6] - 中国云资本支出自2023Q4起快速增长 2025Q2增长3倍 资本支出占收入比例已超美国 [7] 全球算力投资与token消耗 - 微软Q2资本支出242亿美元(同比+27%) Meta将2025年资本支出下限提至660亿美元 谷歌将资本开支从750亿美元提高至850亿美元 [7] - Manus单次任务token消耗量达10万量级 单次任务成本约2美元 [7] - 全球96%企业正在部署AI模型 其中91%采用WAAP保障AI与机器学习模型安全 [8] AI智能体技术演进与安全需求 - AI智能体具备环境感知、动态决策、行为执行和工具调用能力 加速生成式AI技术落地 [8] - F5推出AI网关产品 支持跨环境部署 为智能体应用提供动态安全防护 [8][9] - F5通过GPU资源动态调度帮助中国企业提升AI训练、RAG构建及推理过程的数据访问性能 [9] 中国企业AI智能体应用现状 - 34%中国企业开展测试验证 30%进入"较大投入+采购培训"阶段 [11] - Agent应用在金融、制造、零售等流程标准化领域形成规模化落地 [11] - 预计2028年中国企业级Agent应用市场规模将超270亿美元 [12]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发展 - 英伟达推出机器人超级电脑Jetson AGX Thor 提供2070 FP4 teraflops AI计算能力 较前代提升7.5倍算力和3.5倍能效 [13]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预估销量2400台 2025年将超万台 [15]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52.95亿元 2030年达1037.52亿元(占全球44.6%) [15]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50年达7万亿美元(约50万亿元人民币) [17] 具身智能安全挑战 - 具身智能面临非线性公域数据缺乏和泛化性数据不足两大世界性难题 [14] - 机器人需要力觉、嗅觉等多模态数据支撑 目前数据采集和处理存在技术瓶颈 [14] - 蚂蚁集团指出具身智能使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融合 安全风险发生质变 [15] - F5通过融合平台解决边缘AI设备延时控制与应用安全双重需求 [15]
海底数据中心 AI时代的能耗最优解?
钛媒体APP· 2025-09-03 08:06
AI数据中心能耗增长趋势 - 预计到2027年AI数据中心容量复合年增长率达40.5% 能源消耗复合年增长率达44.7% 2027年达146.2太瓦时[1] - 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415太瓦时 占全球总用电量1.5% 相当于英国全年用电量[1] - 美国数据中心耗电180太瓦时占全球45% 中国占25% 欧洲占15% 中国年耗电量约100太瓦时 相当于国内电动汽车年用电量[1] - 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将达945太瓦时 接近日本全国用电规模[1] - GPT-4模型训练14周消耗42.4吉瓦时电力 日均耗电0.43吉瓦时 相当于2.85万户欧美家庭日均用电量[1] 传统冷却系统面临挑战 - AI服务器单机柜功率从10kW跃升至50kW以上 突破风冷系统散热极限[2] - 传统风冷数据中心搭载H100 GPU后PUE值从1.3飙升至1.8 部分高热区域出现服务器宕机[2] -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在AI需求爆发前已占据40%能耗[2] 数据中心技术演进方向 - 降低内部设备功耗 采用液冷或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减少供冷能耗 采用高压直流供配电降低电力损耗[4] - 优化数据中心建设选址 通过特殊环境降低能耗 如华为挖山建设机房 海兰信建设海底数据中心[5] - 微软2015年部署全球首个海底数据中心 2018年在苏格兰海底117英尺深处部署864台服务器的数据舱[5] 海底数据中心优势 - 微软海底数据舱运行两年故障率仅为陆地1/8 PUE值低至1.07 通过铜制散热片将热量传递至4-12℃深层海水[5] - 海兰信2023年海南陵水项目PUE值约1.1 电能损耗降低10%以上 能效提升30%以上[6] - 完全封闭环境降低人为因素故障率 延长服务器寿命 真空无尘环境提升可靠性[6] - 海底数据中心TCO较陆地低15-20% 海南陵水单个数据舱建设成本3300万元 年节省电费660万元 五年收回投资[6] - 陆地液冷数据中心PUE可降至1.15 但建设成本增加30% 单机柜年耗水200立方米[7] - 微软测算5000机柜海底数据中心十年可节省运营成本1.2亿美元[7] - 余热回收可带动周边海域渔业发展 形成生态闭环产生额外价值[7] 海底数据中心挑战与优化 - 数据舱位于海底运维难度大 需吊出海面进行维护 服务器更新换代频繁增加额外费用[8] - 海兰云推出海底数据中心2.0项目 采用潜入式方案固定数据舱 预留运维管道方便人员进出[8] - 上海海底项目深度20米 避免风浪影响 提供潜入式运维条件 预计9月中旬投产[9] - 项目规模200MW 95%电力采用海上风电供应 进一步降低PUE 备接市电确保业务连续性[9] 算力调度平台发展 - 算力调度运营平台成为提升算力利用率最佳路径 需与海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结合[9] - 企业自建算力基础设施存在一次性投入大 周期长 机房利用率低(不足30%)等弊端[10] - AI算力需求爆发催生算力服务商 算力买卖过程中调度平台成为关键抓手[10] - 算力平台需满足高性能通信要求 才能实现良好调度效果[11] 未来算力产业架构 - 未来算力产业将形成"海底节点+陆地集群+边缘终端"协同体[11] - 海底数据中心承担大模型训练高密算力 陆地液冷集群处理实时推理 边缘节点支撑毫秒级响应[11] - 三者通过智能调度平台形成动态平衡 成为应对AI多元化需求最优解[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