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纸板+土壤”制成低碳建材
科技日报· 2025-09-24 23:49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环保建筑材料——"纸板约束夯土",原料仅为纸板、水 和土壤。该材料碳足迹约为混凝土的四分之一,且可重复使用和回收,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 路径。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结构》杂志。 在澳大利亚,每年有超过220万吨纸板和纸张被送入垃圾填埋场。而全球水泥和混凝土生产所产生的碳 排放,约占年排放总量的8%。此前,纸板曾用于建造临时建筑和应急庇护所。 研究团队表示,这项创新有望重塑建筑设计与施工方式,推动本地材料的便捷利用与循环再生。施工 时,工人只需在现场将土壤与水混合,填入纸板模具中压实即可,无需远距离运输沉重的砖块、钢材或 混凝土。纸板轻便易得,能大幅降低运输成本、简化流程并减少前期物料投入。 在另一篇发表于《复合结构》的论文中,研究团队还将碳纤维与夯土结合,制成强度媲美高性能混凝土 的复合材料。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受此类实践启发,研究团队将传统夯土的稳固性与纸板的可塑性相结合,研制出一种新型建材。传统夯 土建筑常掺入水泥以增加强度,但鉴于墙体厚重,水泥用量很大。新型纸板约束夯土则完全摒弃水泥, 碳足迹约为混凝土的四分之一,成本降低超过三分之二。 ...
人类染色体“牵手”之谜揭开 罗伯逊易位融合点首次精确定位
科技日报· 2025-09-24 23:48
据《自然》杂志24日报道,美国斯托瓦斯医学研究所团队首次精确定位了人类染色体在形成罗伯逊易位 时的融合点。这项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揭示了这类染色体融合是如何形成并保持稳定的,还 指出曾被认为是"垃圾"的重复DNA,可能在基因组组织和进化中发挥核心作用。 人类染色体通常被描绘成两两配对的"整齐队列"。但在大约每800人中,就有一人出现不同寻常的情 况,即两条染色体"牵手"融合,形成一种特别的结构,这就是所谓的罗伯逊易位。这种现象长期以来困 扰着科学家。 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往往并不自知。他们大多健康,但可能会出现不孕或流产的情况。当他们有子女时, 孩子罹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也会升高。 此次,团队利用一种称为"长读长测序"的DNA测序技术,首次获得了完整的罗伯逊易位染色体序列。 与传统测序方法不同,长读测序能读取高度重复的DNA区域,使科学家看清了此前难以解析的"盲 区"。团队比较了3条罗伯逊易位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发现它们的断裂点均位于一种称为SST1的重复 DNA序列中。当这些SST1序列在细胞核仁中靠近时,可能发生融合,形成罗伯逊易位染色体。 罗伯逊易位的形成机制是两条染色体的长臂融合,而短臂丢失。这样会 ...
双模CRISPR系统能同时开关不同基因
科技日报· 2025-09-24 23:47
在后续实验中,新系统展现出卓越性能。基因激活实验中,目标蛋白质表达量提升至4.9倍;抑制实验 中,蛋白质产量下降83%。更令人瞩目的是,系统成功实现对两个基因的同步调控:一个基因活性提升 8.6倍,另一个则被抑制90%。 韩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双模CRISPRa/i基因编辑系统,能同时"开启"和"关闭"不同基因,突破了现 有CRISPR技术多局限于"关闭"基因的瓶颈。这一进展为研究合成生物学及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 全新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核酸研究》杂志。 团队表示,新型双模CRISPR系统为代谢途径优化、基因网络研究及细菌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提供了强 大工具,有望促进高价值化合物、生物燃料及药品的高效生产。 该研究由韩国科学技术院生物工程研究生院与韩国化学技术研究所合作完成。团队利用新系统,在大肠 杆菌中实现了基因的同步激活与抑制。基因被激活时,蛋白质或其他物质的合成得到促进;反之则合成 受限。大肠杆菌具有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的特点,是合成生物学中常用的"微生物工厂"。 合成生物学的核心在于设计遗传通路,使生物体执行特定功能。如同电路开关,代谢途径的优化需要精 准控制基因的"开"与"关"。团队开 ...
俄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对华深度合作
科技日报· 2025-09-24 23:46
在2024年末举行的"人工智能之旅"国际会议上,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人工智能(AI)技术注定将成为 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增强国防实力、确保经济和社会部门高质量发展、公共管理以及创新增长的关键资 源。为了成功应对这些挑战,俄罗斯不仅必须在技术创造方面,而且必须在技术应用规模方面成为全球 领先者,使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AI技术的全面普及或许还有待时日,但AI确实已渗透到了俄罗斯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中俄合作的 热门关键词。9月初随普京访华的俄副总理切尔内申科在谈到中俄两国合作时特别强调,"AI领域是最具 合作前景的方向之一"。俄AI行业领军人物——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以下简称"俄储蓄银行")第一副 董事长亚历山大·维德亚欣在近期举行的东方经济论坛上也特别谈到了与中国开展AI领域合作的进展, 以及对AI领域发展的展望。 俄人工智能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俄罗斯的AI市场究竟有多大?对于这个问题,维德亚欣的答案是:俄罗斯AI市场最低估值达50亿—70 亿美元,俄AI市场蕴含着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从市场规模增长数据来看,2025年俄AI应用市场规模同比2023年增长89%,其中企业级解决方案占比首 次超越消费级 ...
推动数实深度融合 促进AI应用繁荣
科技日报· 2025-09-24 23:41
行业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 - 中国铁塔推出新型抗灾超级基站 具备8级抗震和12级抗风能力 配备高强度机房 专用油机 大容量蓄电池及双传输系统 确保极端灾害下通信畅通 [1] - 截至今年8月底 中国5G基站总数达464.6万个 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54亿户 在5G用户普及率和千兆光网覆盖率等关键指标上领先全球 [2] - 行业加速推进5G-A产品体系丰富和6G技术研发 前瞻布局6G应用产业生态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创新 [3] 人工智能与算力布局 - 中国电信实现通算 智算 超算及量子计算异构算力全覆盖 推出全模态 全尺寸 全国产的星辰大模型 满足多样化需求 推出8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30多个智能体应用 [4] - 中国移动建成13个全国性 区域性智算中心节点 构建全栈自主可控的多模态"九天"通用大模型 布局50余款行业大模型 [4] - 培育并开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快速在电子 原材料 消费品等行业应用 5G应用融入86个国民经济大类 加速向生产核心环节延伸 [2] 应用场景与生态发展 - 通过5G+4K技术实现"深海养殖直播连线" 观众可远程操控无人机运输海鲜 展示数实深度融合应用前景 [1] - 中国电信5G超低时延网络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能力支撑具身智能机器人与人类舞者实时协同表演 [3] - 天翼AI眼镜配备五麦阵列与AI语音技术 基于星辰大模型实现景点介绍和实时翻译等多模态AI识别功能 [3] 行业战略与未来展望 - 信息通信业要深入细分市场 打造差异化高体验产品 通过场景化运营实现价值变现和高质量发展 [2] - 预测到2030年智能体数量将超过传统App 每个人拥有专属智能助手 为运营商带来新契机 [4] - 需持续繁荣终端和入口生态 以AI重构传统业务 推进AI和5G-A入端 通过芯片与模组成本整合降低AI使用成本 [4]
我国自研17.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交付
科技日报· 2025-09-24 12:30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连造船自主研发设计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 实现首船即达标且交付即领先的突破 [1][3] - 船舶集成多项国际前沿技术 包括GTT Mark Ⅲ薄膜型围护系统(日蒸发率仅0.085%)和新型LNG双燃料低速主机 满足国际海事组织最高排放标准 [3] - 采用创新双艉鳍线型设计与空气润滑系统 显著提升水动力性能并增强推进系统安全冗余 [3] 运营性能与效率 - 单次满载运输LNG可满足大连市1.5个月民生与工业用气需求 具备全球绝大多数大型LNG岸站停靠能力 [3] - 试航阶段创新采用"双试合一"模式 11天内完成岸站一次性对接及20小时靠泊装载卸货全流程 [4] - 试航期间IS/IBS碳氢监测值为零 燃气模式耐久及无人机舱试验一次性通过 所有指标优于合同要求 [4] 产能与市场地位 - 大连造船手持LNG运输船订单达17艘 已实现开工13艘与下水7艘 形成批量接单建造的产能优势 [4] - LNG运输船被公认为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产品 全球仅少数船厂掌握核心建造能力 [3]
中国联通举办“数智赋能·AI联通未来”专场发布会
科技日报· 2025-09-24 08:35
公司战略发布 - 中国联通在2025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启动"百联千通万(皖)企智"系列活动 聚焦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展示[1] - 安徽联通发布"七道彩虹"能力体系 未来将协同生态合作伙伴和科研技术力量持续赋能安徽制造业[3] 技术能力布局 - 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格物平台和元景大模型 已成功打造铜陵有色 美的洗衣机 美智空调等多个标杆工厂[3] - 三位专家分别从工业互联网发展框架 智能技术创新应用和数据基础设施支撑维度 呈现工业数智化领域的技术布局与创新实践[4] 区域发展重点 - 安徽联通以"5G+工业互联网"为重要抓手 加快推进AI与5G 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创新[3] - 公司将继续紧扣安徽省"三地一区"战略定位 深化科技创新 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6] 合作伙伴生态 - 公司将与生态伙伴共建"皖美智联"产业新生态 助推安徽制造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方向转型[3] - 通过IT OT CT融合能力和联合实验室创新机制 全面赋能安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3]
硬核技术标注“中国智造”新高度——二〇二五世界制造业大会观察
科技日报· 2025-09-24 07:41
9月20日至23日,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来自全球40多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齐聚一堂,通过4场重大活动、6场项目对接活动和23场专项活动,共同探讨制造业 的未来发展路径。 从首次亮相的智能机器人展区,到多项颠覆想象的"高精尖"首发成果;从持续领跑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 车,到闪亮登场的国际领先产品……中国制造业以持续迭代的创新技术,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 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智能机器人上演"总动员" 在本届大会首设的智能机器人展区,智能机器人上演"总动员"。展区以"机器人大道"为主线,实景还原 城市街区风貌,生动展示机器人在真实工业和生活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该展区汇聚40家智能机器人企业,围绕工业园区、生活社区和创新社区三大板块,打造十大应用场景, 以"单场景演示+多场景社区+动态表演+全生态展示"等形式,全面呈现智能机器人的典型应用、核心零 部件与创新平台。 在"机器人大道"上,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各显其能:一侧的工业机器人展现高精度作业能力,另一 侧的人形机器人则提供多样化便民服务。 在机器人商店里,售货员是由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制的人形机器人 ...
科学家用导电塑料制成人造神经元,可表现多达17种关键特性
科技日报· 2025-09-24 07:41
这项研究证明,有机电子学不仅仅是硅基电子的柔性替代品,更有潜力实现新型神经形态计算,将生物 学与电子学真正连接起来。在追求功能先进性的同时,团队也致力于简化人工神经元的基本结构。早在 2023年初,他们已构建出了人工神经细胞,能模拟生物神经元22项关键特性中的15项。但当时的设计依 赖多种组件,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如今,团队进一步优化技术,将整个系统浓缩为一个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结构极为精简,却仍能表现多 达17种神经元特性。这种新型人工神经元不仅功能更强,而且尺寸与真实人类神经细胞相当,具备高度 的生物兼容性和集成潜力。 研究团队此次制造的人工神经元,能够实现一种名为"反重合检测"的信息处理功能——仅当某一输入信 号存在而另一信号缺失时,神经元才会被激活。这种机制在人类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是触觉感知等复 杂感知过程的关键原理。该能力使得未来在假肢或机器人中集成更灵敏、更智能的触觉成为可能。 瑞典林雪平大学团队开发出一种由导电塑料制成的人造神经元,能够模拟生物神经元的高级功能,同时 表现出多达17种关键特性。相关成果发表在最近的《科学进展》期刊上。这项人造神经元突破,为新一 代可植入人体的传感器、医疗器件以及先 ...
我国科学家发现小麦抗病早熟“双效开关”
科技日报· 2025-09-24 07:41
记者9月22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作物组学大数据与应用创新团队发现了小 麦抗病早熟的"双效开关"。这一发现为改良小麦赤霉病抗性和培育抗病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这一研究为培育抗病性强且生长周期短的小麦品种提供了新思路。张翠军说:"在农业生产中,抗病性 强的小麦品种能够减少因病害造成的损失,而生长周期短的品种则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种 植制度,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灵活性。"(记者马爱平) 在此次研究中,团队鉴定出了一个关键基因——TaFAH,该基因能够显著抑制禾谷镰孢菌的侵染。团队 发现,当人为提高小麦中TaFAH的表达水平时,小麦抗病性显著增强;与此同时,禾谷镰孢菌的菌丝生 物量以及呕吐毒素含量都有所减少。 "TaFAH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提高小麦抗病性方面。研究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TaFAH过表达株系的抽 穗期提前了约10天。这一发现表明,TaFAH是一个能够同时调控小麦抗病和早熟的'双效开关'。"张翠 军说。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张翠军介绍,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菌 引起的一种毁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