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

搜索文档
国内最大跨度断面市政交通隧道主体完工!唐山路隧道迎新进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12:33
超大规格+施工难题直面隧道施工"硬核挑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赵波实习生孙雨彤 在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监督指导下,9月22日,由青岛城投集团旗下交发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唐山路隧道顺利完成衬砌施工,标志 着国内最大断面市政交通隧道主体完工,为唐山路快速路工程全线主体完工提供关键支撑。 青岛交通发展集团副总工程师刘明攀介绍,唐山路隧道为唐山路快速路工程控制性节点工程,兼具"多断面转换、小净距施工、超大跨开挖"等施工挑战。 隧道全长1551米,主线按双向双洞8车道设计,最大开挖跨度31.8米,最大开挖高度17.88米,最大断面相当于六层楼高;最大开挖断面达447.62平方米, 超过一个标准篮球场;作为目前国内在建最大开挖断面市政交通隧道,其结构复杂性尤为突出,全线18种开挖断面和7种衬砌断面交替衔接,主线隧道与 远期隧道在洞内实现"单洞分岔"——由单洞5车道分流为3车道+2车道的双洞隧道结构;隧道间最小净距仅0.5米,岩体保留难度极大,隧道穿越老虎山区 域的复杂地质条件也进一步加剧了施工难度,衬砌施工面临巨大挑战。 "我们将超大断面分解成9至12个分块进行开挖施工,每个分块在开挖后立即闭合,最大 ...
我国首个隧道垂直大模型在郑州高新区发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8 00:34
行业技术突破 - 国内首个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先锋·隧道大模型"正式发布 标志着中国隧道建造进入数据驱动与智能引领新时代 [1] - 模型依托773条工程线路和1200亿条工程建造数据 构建通用大模型调度中小模型驱动的技术体系 [1] - 突破大模型对齐与微调技术 研发系列中小模型 形成隧道设计BIM可视化/施工评估/装备选型/运维感知等多应用数智决策新范式 [1] 实际应用成效 - 已在高原铁路隧道/崇太长江隧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完成验证 实现隧道建造安全/优质/高效/绿色 [2] - 复杂地质条件下断层/溶洞隐患预报精准度突破90% 显著高于传统探测能力 [2] - 硬岩地质条件下实现盾构掘进参数自动调整 大幅提升施工进度与响应效率 [2] 产业协同机制 - 成立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 汇聚建设-勘察-设计-施工-装备-运维全产业链力量 [2] - 聚焦三大核心任务:共建行业统一数据中心与数据标准/协同攻克核心算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 - 核心理念为"数智共享隧创未来" 旨在破解数据孤岛/标准不一/协同不足等行业痛点 [2]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在济贯通
大众日报· 2025-08-18 01:00
17.5米"山河号"盾构机出洞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在济贯通 8月17日,黄河济南段地下30米处,随着开挖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由济南 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盾构段掘进完成,世界最大直径水 下盾构隧道顺利贯通。 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全长约5.75公里,其中盾构段长约3.3公里。单洞双层隧道布置,是国内首条穿 黄单洞双层盾构隧道。其中,上层通行南向北交通,下层通行北向南交通,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60公 里。目前,在黄河起步区段42公里的河道上,整体规划了21处跨河通道,建成后跨河通道平均间距缩小 到3公里。 水下挑战:穿越地上悬河与"地质迷宫" 隧道施工过程中挑战不少,第一关就是如何穿越地上悬河。 "万里黄河自流入河南开始形成地上悬河。"中铁十四局项目现场负责人周祥告诉记者,黄河到达济 南泺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城区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11.62米,是一条罕见的、水量巨大的地上 悬河。黄河的平均水位高于地表8米,隧道最低点位于河床下54米,最大水土压力6.5巴。"相当于一个 人手掌大小的面积上承受两个成年男子的重量。难度就像在豆腐上绣花。" " ...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贯通
证券时报网· 2025-08-17 04:24
工程里程碑 - 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盾构段于8月17日贯通,使用开挖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 [1] - 该隧道被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认定为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具有里程碑意义 [1] 项目参与方 - 工程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 [1]
“山河号”盾构机出洞!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在济南贯通
齐鲁晚报· 2025-08-17 02:12
隧道工程突破 - 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盾构段贯通 使用世界最大直径17.5米盾构机 标志中国水下隧道建设里程碑式突破 [1] - 隧道全长5.75公里 盾构段长3.3公里 设计时速60公里 为国内首条穿黄单洞双层盾构隧道 [5] - 隧道采用单洞双层六车道设计 节省地下空间并减少约15%投资 净高4.2米可满足公交及救援车辆通行需求 [15] 技术挑战与创新 - 施工面临极高难度 最大覆土厚度49.2米 最大水土压力6.3巴 沉降控制要求严格 [5] - 地质条件复杂 穿越粉质黏土和胶结砂层 存在硬度达41兆帕的钙质结核 易造成刀具磨损和卡泵 [5] - 盾构机开挖面积达240平方米 每掘进1环产生1200方泥浆 处理难度大 [5] - 项目团队首创"絮凝+提浓+压滤"工艺 每日泥浆处理效率提高50% 滤饼含水率降至30%以下 实现零外排 [15] - 应用第四代同步双液注浆技术 管片上浮量控制在5毫米内 10多秒成胶凝状 30分钟形成早期强度 [15] - 采用大开口率带压复合型刀盘 伸缩式主驱动和智能化装备系统 构建"智慧大脑"实现全流程智能决策 [8] 施工成果与行业影响 - 攻克28项技术难题 实现最高日进尺18米 月进尺426米 创造17米级盾构施工世界纪录 [16] - 全程3.3公里连续掘进不换刀 累计完成科技论文30余篇 申报专利22件 形成成套技术体系 [15][16] - 专家组认定隧道建造技术高度智能化 机械化 绿色化 推动我国盾构隧道技术跨越式发展并达世界领先水平 [16] - 隧道作为连接黄河南北两岸的重要通道 对落实黄河国家战略 促进经济交流及提升省会辐射力具有重大意义 [16]
君品谈|毛锦波:以工程为笔,绘山河通途
凤凰网财经· 2025-08-13 13:38
超级工程建设 - 天山胜利隧道是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全长22 13公里,通车后将南北疆通行时间缩短至不足20分钟 [4] - 项目面临复杂地质条件、塌方涌水风险及零下30摄氏度高寒环境等挑战 [5] - 采用创新性"三洞+四竖井"施工法,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并降低安全风险 [5][6] 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 - 中导洞设计兼具施工通道与永久应急功能,被称作隧道"生命线" [6] - 利用竖井烟囱效应实现自然通风,替代高耗能机械通风系统,节能同时改善作业环境 [6] - 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包括雇佣牧民监督、弃渣回收利用、矿坑生态修复及定期草原清洁 [8][10] 工程人才培养 - 通过"万名工程师进课堂"活动向中小学生普及工程知识,编写儿童科普读物《开挖!穿山隧道》 [9] - 团队管理注重启发式指导,鼓励年轻工程师进行微小改进积累创新 [13] - 强调未来工程师需具备跨学科能力,运用AI等技术拓展工程边界 [13] 行业精神与价值 - 项目体现基建行业突破地理屏障、促进区域经济联动的核心价值 [4][5] - 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的理念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范本 [6][8] - 技术传承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行业长期竞争力 [9][13]
我国首个隧道领域垂直大模型在郑发布
郑州日报· 2025-08-12 01:18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首个垂直大模型"先锋·隧道大模型"正式发布 标志着行业进入数据驱动和智能引领的新阶段 [1] - 模型依托773条工程线路和1200亿条工程建造数据构建技术体系 形成全生命周期场景与AI融合的数智互馈赋能新形态 [2] - 突破大模型对齐与微调技术 研发系列中小模型实现隧道设计BIM可视化、施工评估、装备选型及运维感知等多维度数智决策新范式 [2] 应用场景与验证 - 已在高海拔铁路隧道、长江隧道和珠江口隧道等重大工程完成验证 实现隧道建造安全优质高效绿色目标 [2] - 开发人机交互AI助手"隧道侠" 具备行业科普、专业问答、标准查询、文本翻译及专项方案辅助编制等六大功能引擎 [2] 产业协同机制 - 成立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 汇聚建设勘察设计施工装备运维全产业链力量 破解数据孤岛和标准不统一等行业痛点 [3] - 共同体聚焦三大任务:共建行业统一数据底座和标准 协同攻克核心算法 通过产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3]
我国直径最大泥水平衡盾构机“沧渊号”始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2 00:53
项目进展 - 海太长江隧道A4标项目左线盾构机始发 项目进入掘进施工阶段 [1] - 隧道线路全长39.07公里 连接南通市海门区与苏州市太仓市 [1] 技术突破 - 中国自主研制直径最大泥水平衡盾构机"沧渊号"投入使用 开挖直径达16.66米 [1] - 盾构机整机总长176米 总重量超过5650吨 [1] - 创新集成三大核心技术:数字大脑智慧化管控系统、智刃铁齿高效掘进技术、全球首创智慧心脏主动防护系统 [1] 战略意义 - 项目属于《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点推动建设项目 [1] - 建成后可有效分流苏通长江大桥交通流量 提升过江交通支撑能力 [1] - 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 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1]
泥水平衡盾构机“沧渊号”始发掘进
人民日报· 2025-08-11 22:01
海太长江隧道工程进展 - 海太长江隧道A4标项目左线"沧渊号"盾构机始发 标志着项目进入掘进施工阶段 [1] - 隧道工程横跨长江入海口 北起江苏南通海门区 南抵江苏苏州太仓市 线路全长39 07公里 [1] "沧渊号"盾构机技术参数 - 盾构机整机总长176米 总重量超5650吨 开挖直径达16 66米 [1] - 盾构机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泥水平衡盾构机 [1] 盾构机核心技术 - 创新集成三大核心技术 包括"数字大脑"智慧化管控系统 [1] - 采用"智刃铁齿"技术突破高效掘进瓶颈 [1] - 搭载全球首创"智慧心脏"主动防护系统 [1] - 多元技术协同应用 为复杂工况提供动态安全保障 [1]
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8-11 22:01
(责编:牛镛、岳弘彬)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2日 08 版) 本报北京8月11日电 (记者李心萍)记者从中铁隧道局获悉:日前,我国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首个垂直 大模型——"先锋·隧道大模型v1.0"正式亮相。该模型依托盾构/TBM(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工程大数据 中心773条工程线路,1200亿条工程建造数据,构建了通用大模型调度中小模型驱动的垂直领域大模型 技术体系。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未来,该模型可实现隧道设计、施工、装备与运维多个典型应用场景辅助决策,形成生成式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该模型已在高原铁路隧道、崇太长江隧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等工程完成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