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搜索文档
山西:用好民营科技企业评价“指挥棒”
科技日报· 2025-09-26 10:08
评选背景与目的 - 山西省评选2025年度民营科技领军企业47家和新锐企业71家 共计118家企业上榜 [1] - 评选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和山西省培育工程部署 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 [1] - 评价体系作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指挥棒" 引导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1] 企业评选标准 - 科技领军企业需具有一定规模实力 在硬科技投入产出和引领性创新方面具有优势 核心产品技术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2] - 科技新锐企业需专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硬科技方面具有优势 核心产品能填补省内产业空白 [2] - 领军企业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需达1亿元以上 新锐企业收入在1亿元以下但需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 [2] 评价指标体系 - 针对两类企业设置不同三级评价指标:领军企业考核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和工艺技术 新锐企业考核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和工艺技术 [3] - 评价通过企业申报、市县审核、专家评审、会议研究和公示等程序完成 [3] 上榜企业特征 - 科技领军企业具备强大规模实力 在山西省科技创新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能引领全产业链创新升级 [4] - 上榜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低碳发展 拥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向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迈进 [4] - 以锦波生物为例 该公司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能生产注射级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的企业 [4] 新锐企业特点 - 新锐企业专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4] - 虽然规模较小 但在硬科技投入产出和引领性创新方面展现明显优势 具有较大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4] 政策支持方向 - 上榜企业被视为山西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5] - 各级民营经济主管部门将加大服务力度 为企业排忧解难并助力做大做强做优 [5]
探明储量1.58亿吨!
科技日报· 2025-09-26 04:19
储量突破 - 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新增1.58亿吨页岩油探明储量 [2] - 新增探明储量为2025年百万吨级国家级示范区建成提供核心资源保障 [2] 产量数据 - 大庆古龙页岩油当前日产超3500吨 [2] - 中国石油页岩油预计2023年年产量将突破680万吨 [2] 项目规模 - 示范区覆盖面积达2778平方公里,位于松辽盆地北部黑龙江省大庆市境内 [2] - 项目实现从探明储量到有效开发的快速跨越 [2]
科技日报:2025国际光化学技术与产业大会10月在湖北武汉举办
科技日报· 2025-09-26 02:48
据了解,武汉光化学技术研究院自2022年成立以来,始终以"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产业 升级"为核心使命,已发展成为国内光化学领域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的重要枢纽,为ICPI大 会持续注入源头创新动力。 金秋十月,武汉将再度迎来世界目光。由武汉光化学技术研究院与华中师范大学等联合 举办的2025国际光化学技术与产业大会(以下简称ICPI),将于10月10日至13日在武汉举 办。 编辑:胡之澜 届时,全球顶尖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跨国智库专家、知名高校学者及行业领军企业 代表将齐聚江城,围绕光化学前沿技术突破、产业应用落地及政策创新方向展开深度研讨, 推动全球光化学科研成果向产业化、国际化加速迈进。 当前,光化学凭借绿色低碳、高效转化的特性,已成为优化能源结构、驱动产业升级的 关键领域,其合成技术更跻身国际化学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作为ICPI大会的长期举办 地,武汉历经三年深耕,正逐步构建全球光化学创新交流与成果转化的核心高地。 2023年,首届ICPI大会高位起步,汇聚诺贝尔奖得主、知名高校专家及行业龙头代表, 搭建起全球光化学领域首个跨学科、跨国界合作平台,开创行业协同发展新范式;2024年, ICPI大会能级实 ...
数字技术丰富公众体验
科技日报· 2025-09-26 01:30
"静态观赏"向"探索参与"转变 "穿过光影长廊,我们的'数说铜鼓'研学之旅就正式开启啦……"伴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研学 老师的讲解,记者走到了一块裸眼3D屏幕前。屏幕上,冷水冲型、北流型等广西古代铜鼓变得"触手可 及"。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广西古代铜鼓铸造体验空间。该空间采用了多点触控智能交互透明屏技术, 将四面屏幕组合成一个魔方屏,营造出古代铜鼓铸造工坊的场景。观众只需通过屏幕进行交互操作,就 能了解古代铜鼓的铸造工艺,沉浸式感受古代铜鼓从制模到浇注成型的完整铸造流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 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广西古代铜鼓,博物馆运 用AR、多点触控智能交互透明屏、体感音画互动等数字技术,将铜鼓的"前世今生"向观众娓娓道来。 天文科普课堂上,孩子们佩戴AR眼镜看星座与行星"浮现"眼前,在"触摸星辰"中理解天体运行规 律;生命科学课堂中,MR技术让孩子们可以"解剖"虚拟人体器官模型;科技馆里,戴着VR头显的观众 时而"穿越"到恐龙时代,与三角龙和霸王龙互动,时而又"进入"细胞内部,探索DN ...
【科技日报】浙江宁波发布院地合作新成果
科技日报· 2025-09-26 01:25
活动概况 -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暨新知新质·浙里好成果展示交易会于9月20日在宁波市举行 包括甬江实验室信息材料及器件概念验证中心启动 宁波低空经济创新研究院与海洋关键材料验证中心揭牌 以及8个重大项目签约[1] - 宁波海曙区与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活动现场推介8项重大科技成果 覆盖原创性低缠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工艺成套技术 耐高温耐腐蚀碳化钽涂层产品 中科云翼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应用等领域[1]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发布200件"先用后转"专利 涵盖稀土磁性材料 高分子材料 新能源材料等领域 6家宁波企业发布"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宁波)"重大需求 以"揭榜挂帅"形式征集解决方案[1] 院地合作 - 宁波市委常委强调院地合作是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的关键引擎 推动中国科学院创新资源与宁波制造业优势互补 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联合攻关关键技术 健全政产学研用体系[2] - 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指出院地合作21年来为科学家找市场 企业家找技术搭建双向通道 将持续围绕国家战略和宁波需求深化合作 支持在甬科研机构高质量发展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创新融合[2] - 活动当日举行宁波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 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科技合作交流洽谈会 香港科技成果交流洽谈会及高校院所开放日等系列活动[2]
【科技日报】海水硫酸盐含量揭开5600万年前北极海洋加剧全球变暖谜底
科技日报· 2025-09-26 01:25
研究核心发现 - 海洋硫酸盐浓度变化作为"化学开关" 通过改变甲烷消耗方式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1] -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时期北极海水硫酸盐浓度不到现代的三分之一 [1] - 硫酸盐不足导致甲烷氧化路径从"慢燃发电"转变为"快速燃烧"模式 [2] 甲烷氧化机制 - 现代海洋中约90%甲烷通过硫酸盐还原作用被微生物消耗 产生碱性物质缓解海洋酸化 [1] - PETM时期硫酸盐短缺促使喜氧细菌快速分解甲烷 类似高温燃烧释放大量废气 [2] - 通过特殊分子痕迹检测显示PETM事件后期快速燃烧式甲烷分解活动达高峰 [2] 北极碳循环变化 - PETM时期北极海水CO2浓度比全球平均值高200-700ppm [4] - 北极海洋从吸收二氧化碳的"海绵"转变为排放二氧化碳的"烟囱" [4] - 该区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改变 成为温室气体排放源 [4] 地质与气候关联 - 地壳运动 岩石形成 大陆风化和火山喷发等地壳活动直接影响海洋硫酸盐含量 [4] - 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远古海洋硫酸盐含量长期较低 对全球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4] - 地球系统过程控制海洋"燃料供应系统" 影响甲烷利用方式和气候系统 [4] 现代警示意义 - 现代北极快速变暖和淡化可能激活类似甲烷氧化机制 [4] - 需要密切关注海水变淡和化学环境变化导致的甲烷消耗方式转变风险 [4] - 研究对认识地质历史碳循环突变及现代北极温室气体排放风险具预警意义 [4]
【科技日报】AI智慧鲸豚保护实践亮相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科技日报· 2025-09-26 01:25
项目背景与成果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联想集团联合展示AI智慧鲸豚保护项目 聚焦长江江豚保护成果及技术出海实践 [1] -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 得益于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支持 迁地保护措施落地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1] - 形成自然保护 迁地保护 繁育保护 离体保藏同步进行的保护体系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2] 技术应用与创新 - 联想集团开发江豚智能监测平台 引入具身智能六足机器人用于复杂环境数据采集与监测 [2] - 技术探索涵盖AI影像识别与追踪 水下声呐数据分析 生成式AI模型等前沿领域应用 [2] - 保护经验具备普遍意义 可复制至全球大江大河多物种保护 [1] 社会协作与国际化 - 水生生物保护需依靠一线工作者 科研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突破困境 [1] - 联想集团从技术赋能 公众参与 国际协作三层面展开探索 推动保护技术出海 [2] - 长江江豚保护为世界濒危物种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样本 [1]
科学家新发现南美捕食性恐龙物种
科技日报· 2025-09-26 01:24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据新一期《自然·通讯》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一个最新发现的南美 捕食性恐龙物种,名为"J.casali"。该物种是兽脚类大盗龙科的成员,可追溯至7000万至6600万年前的白 垩纪晚期,是该地区的顶级捕食者。 此次,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质和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描述了一个保存完好、部分交联的化石, 包含大部分颅骨、前后肢、肋骨和椎骨。科学家确定该标本可追溯至白垩纪晚期。根据骨骼微结构,判 断该标本为成年个体,但可能没完全成熟,死亡时可能约19岁。该恐龙体长可能约7米、重1000多公 斤。 沉积物证据显示,它曾生活在温暖潮湿的泛滥平原环境。而压着J.casali下颌的鳄鱼腿骨化石揭示了 其摄食行为,提示它可能是该地区的顶级捕食者。科学家判断,这种恐龙直到白垩纪末期才与其他非鸟 类恐龙一起灭绝。 大盗龙科是在亚洲、澳大利亚、南美发现的食肉性兽脚类恐龙,有着细长头骨以及强壮前臂和大爪 子。不过,科学家对该群体的了解十分有限,主要原因是缺乏完整化石。 ...
特色活动打造“科普盛宴”
科技日报· 2025-09-26 01:24
金秋九月,夜色渐浓,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的固始科技馆却热闹非凡。智能机器人随着音乐整齐划一 地舞蹈;机器狗在场边与青少年亲密互动,不时做出打招呼、后空翻等动作;不远处的实验秀活动现 场,科普辅导员通过一场场实验,将焰色反应、火石粉特性及电磁感应等科学知识生动呈现,引发观众 阵阵欢呼…… 这场"科学奇妙夜"仅是首个全国科普月的一道缩影。在科普月期间,各类精彩活动遍地开花,为公 众献上一场场科普盛宴。 前沿成果"接地气" 组装"第一代Q型垂直轴风机教具"、体验"骑行发电站"、与"新能源知识问答屏"进行问答互动…… 随着全国科普月的到来,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设置了新能源科普知识和科技成果两大核心展区,集 中展示南极秦岭站"风—光—氢—储—荷"新能源系统的科学原理和应用成果。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里,参观者既能看到风电、光伏发电装置的实物展示,还能与科学家交流观点 和感受。这让科普从单一活动变成'多元体验套餐'。" 可触摸的模型、能互动的装置、生动的场景演示让前沿技术变得"接地气""聚人气"。 在地域特色科技展区,煤制甲醇、聚丙烯、平凉红牛养殖智能监测设备、静宁苹果无人机植保系统 等实物与动态模 ...
硬核科技褪去“冰冷外衣”
科技日报· 2025-09-26 01:24
点燃科学火种 当硬核科技生动呈现,冷冰冰的专业知识便有了直抵人心的温度。如何实现这一神奇转化?全国科 普月中的一些实践或许能给出启示。 具化抽象概念 一线科研案例是科学普及的"最佳剧本"。9月20日,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助理 教授杨智荣的讲座《追捕隐形凶手的疾病侦探》,让200多名中学生体验了一场现实版悬疑推理。 "日常生活中,疾病背后的'隐形凶手'往往是病原体。"杨智荣介绍,为了追捕它们,医生和科学家 们化身"疾病侦探",围绕"谁生病、为何生病、如何防治"这三个核心问题追寻答案。 在解答核心问题时,杨智荣以伦敦宽街霍乱暴发调查、破解吸烟和肺癌的谜团、英国海军坏血病的 消除这三个历史上的经典案例展开讲述,通过"观察—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逻辑,呈现出一场"福 尔摩斯式"的科学推理。 创新不止于形式,更在于如何将抽象概念做具体化表达。 在甘肃科技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焦国力一句"误差不超过5厘米",让歼-10战斗机空中加 油的"厘米级对接"在学生心中具象化。"这一看似简单的对接过程,需要克服气流扰动、速度差等挑 战。"他说。 创新平台建设打通了科普传播的"任督二脉"。9月12日,《知识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