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臂

搜索文档
“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的窗口”
人民网· 2025-09-27 21:56
双手轻推操纵杆,机械臂精准抓取密封袋边缘,顺利完成闭合动作——在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 公司,保加利亚前议长、社会党前主席米哈伊尔·米科夫体验了一把与机器人的协作。米科夫表示,中 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助力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科技促进产业转型、改变日常生活,这是 我在中国观察到的发展趋势。保中两国可以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进一步合作。我期待未来更多中 国高科技企业到保加利亚投资兴业"。 东南欧国家青年代表体验操控机械臂。 本报记者 李安琪摄 参观高新技术企业,感受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访问国际氢能中心,了解能源转型的中国作为;走进京 郊美丽乡村,体验乡村全面振兴成果……第二届东南欧国家官员及青年代表中国乡村行活动近日在北京 举行,来自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9个国家的18名代表探访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中关村东升国际科 学园及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等地,感受中国高质量发展脉动,见证美丽乡村建设成就。 "清洁车的使用场景有哪些""它的续航时间是多少""是什么让它拥有如此强大的自动避障能力"……在北 京智行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各国代表对无人驾驶清洁车"蜗小白"充满兴趣。得知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 已应用于森 ...
锡连共建“三园三基地”首个园区投用 无锡连云港惠榆智能信息产业园正式开园
扬子晚报网· 2025-09-26 13:35
园区建设与投资 - 惠榆智能信息产业园总投资5.6亿元 占地135亩 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3] - 园区分三期建设 一期三栋厂房已交付 二期四栋厂房明年3月交付 三期已开工[3] - 双方国有企业完成三轮增资 注册资本达1.63亿元 其中赣榆高新区注资8326.53万元 惠山经开区注资8000万元[11] 产业协同与发展 - 园区推动新能源 高端装备 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 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和南北协作[1] - 签约6个过亿元项目 总投资超20亿元 包括天眼美哈护理液 纳米纤维素 前卫检测中心等[7] - 项目科技含量高 建链补链能力强 如护理液项目年产1000万瓶 2026年6月投产[7] 创新与平台建设 - 园区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3] - 前卫检测中心将建设化学分析实验室 物理性能检测室 研发实验室 打造国家级新材料实验检测平台[7][8] - 爱伺博机械臂项目助力工业4.0和中国制造机械化转型[7]
特变电工(600089.SH):不涉及机器人业务
格隆汇· 2025-09-26 08:09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明确表示目前不涉及机器人业务 [1] 制造业数字化应用 - 公司在制造业数字化车间应用机器人、机械臂和AGV实现少人化和无人化生产 [1] - 相关技术应用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提高矿区安全水平 [1]
特变电工:目前不涉及机器人业务
新浪财经· 2025-09-26 07:46
公司业务澄清 - 特变电工明确表示目前不涉及机器人业务 [1] 制造业数字化应用 - 公司在制造业数字化车间应用机器人、机械臂和AGV等自动化设备 [1] - 自动化应用实现少人化和无人化生产模式 [1] - 自动化技术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1] 矿区自动化应用 - 煤炭矿区大量应用机器人技术 [1] - 自动化设备显著提高矿区安全水平 [1]
Q3已有24亿元资金投入,并购能让机器人驶入快车道吗?
第一财经· 2025-09-24 06:09
机器人行业并购交易 - 智元机器人以21亿元收购上纬新材股权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邓泰华[1] - 九鼎投资以2.13亿元收购年营收209万元的机器人零部件公司神源生 溢价29倍[1] - 猎豹移动以9946万元收购机械臂供应商众为创造科技60.8%股权实现控股[1][9] 资本运作逻辑 - 智元机器人以150亿元估值跻身国内机器人企业第一梯队 现金流可支撑三年运营[5] - 上纬新材在交易后获得十一连板 两周实现十倍涨幅[5] - 智元过去一年投资15个早期项目 涉及机器人本体、零部件及部署企业[8] 政策支持背景 - 证监会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 开展跨行业并购及未盈利资产收购[6] - 支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进行并购重组 包括补链强链和技术提升[6] 并购战略差异 - 猎豹移动收购众为创造科技基于产业补强逻辑 其AI业务营收同比增长86.4%至1.37亿元[9] - 九鼎投资收购神源生体现对未来现金流的押注 标的年净亏损573.49万元[9] - 机器人上游零部件环节壁垒较高 可能提前进入繁荣期[9][10] 技术发展现状 - 特斯拉Optimus Gen 2配备4个六维力传感器和28个一维力传感器[10] - Figure AI的Helix系统在非结构化环境指令错误率达15%[12] - 宇树科技2024年销售的人形机器人完全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12] 行业挑战与展望 - 机器人商业化尚未跑通 大规模并购为时尚早[12] - 上游零部件环节可能最先出现整合 市场集中度正在提高[13] - 并购需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生态协同 核心是帮助业务迈上新台阶[14][15]
每当有人咨询具身入门的路线时,我一定会推荐这套完整的教程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9-24 00:04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具身智能 之心 "公众号 编辑丨具身智能之心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 点击进入→ 具身智能之心 技术交流群 更多干货,欢迎加入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全栈学习社区 : 具身智能之心知识星球 (戳我) , 这里包含所有你想要 的。 具身大小脑构成了主要内容 具身智能领域主要围绕2个重要的部分展开:大脑和小脑,这是机器人最重要的模块,如果类比于人类,大 脑负责思考感知(主导语义理解和任务规划),小脑负责执行(高精度的运动执行)。 在细分领域又有仿真、vla、diffusion policy、vln、世界模型、强化等多个子模块。vla和世界模型目前正在 自驾和具身领域同时发力,代表2个不同的技术路线。 vla目前主要研究热点为端到端和分层2种方案,又分别基于大模型和diffusion技术作为拓展。现vla+rl方 案,也被越来越做学者作为探索的方向。 diffusion policy作为action模块,负责学习具体的动作和执行。主要有状态扩散、动作空间扩散、三维空间 扩散等多个方向。 仿真现在比较好的点是sim2real和real2sim2real,如何解决真机泛化差的问题是 ...
金融活水涌动长三角 浦发银行科技金融跑出加速度
证券日报网· 2025-09-19 11:56
浦发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发展 - 服务科技型企业超24万户 全国科创板上市企业超七成 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超八成 [1] - 科技金融贷款增长超千亿元 余额突破万亿元 居股份制银行前列 [1] - 通过产业链金融与并购贷款帮助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形成雨林式成长 [1] 高端制造领域金融服务模式 - 聚焦链主企业 以项目贷款 并购贷款 供应链金融等产品搭建全生命周期金融灌溉网络 [2] - 为埃斯顿提供1+N供应链金融方案 以核心信用为背书为上游供应商提供低利率贷款 [3] - 创新设计境内担保+境外放款并购贷款模式 落地2.4亿元并购贷款助力跨境并购 [8] 高科技企业风险支持体系 - 针对生物医药等高风险领域提供研发贷 浦发银行杭州分行为嘉晨西海提供6000万元3年期研发贷 [7] - 按产业组建专业服务团队 系统学习行业技术路线和产业特征以提升风控能力 [7] - 通过耐心资本支撑 陪伴科技型企业渡过10年以上研发周期的高风险阶段 [6] 特色产业生态圈建设 - 为梧斯源提供园区建设贷款(10-15年期) 设备采购贷款 研发贷 并探索机器人融资租赁模式 [5] - 支持养老机器人产业链聚集 通过生态园建设形成机加工 PEEK材料等企业生产基地集群 [3] - 服务覆盖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埃斯顿拥有超1000家客户和800余家供应商 [2] 组织机构与战略布局 - 构建总行工作专班+重点科技支行+百家科技特色支行的一体两翼双菱形组织结构 [6] - 科技金融版图从上海扩展至南京 杭州等长三角科创重镇 实现因地制宜探索 [1] - 深化股 债 贷 保 租 孵 撮 联全景式服务 打造科创金融雨林生态 [10]
具身的这几个方向,组成了所谓的大小脑算法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9-19 00:03
具身智能技术框架 - 具身智能领域围绕大脑和小脑两大模块展开 大脑负责思考感知和任务规划 小脑负责高精度运动执行[3] - 细分技术包括仿真 VLA Diffusion Policy VLN 世界模型和强化学习等多个子模块[5] - VLA和世界模型在自动驾驶和具身领域同时发力 代表两个不同技术路线[5] 技术演进阶段 - 第一阶段聚焦抓取位姿检测 通过点云或图像预测末端执行器姿态 但缺乏任务上下文和动作序列建模[7] - 第二阶段进入行为克隆阶段 通过专家演示数据学习端到端映射 但存在泛化能力弱和误差累积问题[7] - 第三阶段引入Diffusion Policy方法 通过扩散模型生成动作轨迹 提升策略稳定性与泛化能力[8] - 第四阶段探索VLA模型与强化学习 世界模型 触觉感知等模块融合 弥补现有局限[9] 关键技术发展 - VLA研究热点为端到端和分层两种方案 分别基于大模型和diffusion技术拓展 VLA+RL方案成为新探索方向[5] - Diffusion Policy负责学习具体动作和执行 包括状态扩散 动作空间扩散和三维空间扩散等多个方向[6] - 仿真技术发展sim2real和real2sim2real 解决真机泛化差问题 获多家具身公司认可[6] - VLN更关注目标导航 与移动操作相关联 map-free方案利于任务泛化[6] 应用与落地 - 技术发展推动人形机器人 机械臂 四足机器人等产品落地 服务于工业 家居 餐饮 医疗康复等领域[10] - 产业界重视推动具身智能从论文走向部署 对工程能力提出更高要求[14] - 需掌握在Mujoco IsaacGym Pybullet等平台完成策略训练与仿真测试的能力[14] - 需实现强化学习在VLA后训练上的应用 支持机器人反馈微调[14] 人才需求与培养 - 岗位呈现爆发式增长 导致许多专业人士转入具身智能领域[10] - 需要掌握具身大脑+小脑算法全体系知识点 熟悉模型优化方法[25] - 需掌握仿真 DP VLA VLA+RL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25] - 需熟悉世界模型在具身智能领域中的应用 掌握基于触觉信息的VLA主流方案[25]
天津国际机床展在津开幕
新华网· 2025-09-18 00:41
9月17日,为期4天的天津国际机床展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幕。本次展会聚焦"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精密模具"三大重点应用领域的零 部件精密加工需求,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同期举行的天津国际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展特别设置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展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互动 体验。 9月17日,参观者在展会现场了解一款机械臂产品。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9月17日,参观者在展会现场了解一款自动化产线仿真与虚拟调试设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9月17日,参观者在展会现场观看一款人形机器人表演。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9月17日,参观者在展会现场了解一款工业机床产品。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
那些敢于破风的具身技术一号位们......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9-16 00:03
全球具身智能行业核心推动者概览 - 具身智能已成为全球商业化核心方向 国内外团队在硬件 算法及场景应用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技术架构革新推动研发资源 人才需求及市场竞争格局重塑[2] - 行业领军人物主导技术路线与战略决策 对抢占转型期先机具有决定性作用 涵盖学术研究 产品开发及商业化落地全链条[2] 国内具身智能企业及技术领袖 宇树科技 - 王兴兴主导四足机器人研发 推出Laikago AlienGo A1 Go1 B1等产品及Z1机械臂 拥有机器人相关专利100余项[4] - 开创低成本高性能足式机器人技术先河 2015年独立开发XDog四足机器人 公司获国家高新技术认证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4] 星海图 - 赵行提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大模型"快-慢双系统"DriveVLM-Dual 应用于理想汽车 该架构成为Figure机器人Helix系统参考框架[6] - 许华哲系统性研究视觉深度强化学习与模仿学习 解决数据效率低和泛化能力弱问题 发表顶级期刊会议论文60余篇[8][9][10] 银河通用 - 王鹤创立具身感知与交互实验室 提出VLA大模型推动具身智能与大模型融合 自研仿真数据合成管线积累亿级真实场景数据及百亿级合成数据[12][13] - 开发轮式双臂通用机器人Galbot 获CVPR2019 Oral论文奖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13] 智元机器人 - 罗剑岚主导开发工业级强化学习系统SERL/HIL 实现机器人真机强化学习任务成功率100% 仅需20分钟学会精密装配[16][18] - 联合斯坦福 谷歌等机构构建全球最大跨场景机器人开源数据集Open X-Embodiment 获MIT TR35创新奖[18] 自变量机器人 - 王昊主导开发端到端具身大模型WALL-A 为2024年全球最大参数规模具身智能通用操作模型 构建统一认知与行动框架[20][21] - 开源具身智能大模型Wall-OSS并公开训练代码 支持开发者自有机器人微调与应用[21] 逐际动力 - 张巍聚焦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 首款四轮足商用机器人W1已上市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将于2025年下半年公开销售[24] - 推动具身大模型技术研发及IDS生态平台建设 通过仿真数据和互联网视频数据降低数据成本[24] 星尘智能 - 来杰主导研发第一代AI机器人Astribot S1 采用"绳驱"传动方案 实现AI智能与操作能力深度耦合[26] - 拥有16年机器人研发经验 曾牵头百度小度机器人项目及腾讯轮腿式机器人Ollie开发[26] 云深处 - 朱秋国主持四足机器人"赤兔"和"绝影"研制 公司坚持全栈自研 拥有授权专利100多项[28] -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8] 千寻智能 - 韩峰涛主导研发国内首款高性能全身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 全身26自由度 负载自重比达1:1[31] - 公司成立1年4个月累计融资超10亿元 强调大模型与机器人控制深度融合[31] 国际具身智能机构与领军者 Physical Intelligence - Sergey Levine参与创立公司 成立1个月获7000万美元融资 2024年11月完成4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投后估值24亿美元[36] - 开发代表VLA落地最高水平的模型 强调真实世界数据对机器人基础模型发展的关键作用[36] Figure AI - Brett Adcock开发人形机器人Figure 01和Figure 02 搭载OpenAI大模型后实现搬箱子 煮咖啡等任务[37] - 发布Helix模型实现双机器人共脑合作 利用强化学习实现自然人形行走[37] 斯坦福大学 - 李飞飞发起ImageNet数据集成为AI技术基石 研究涵盖认知启发AI 机器学习及计算机视觉[40][41] - 联合创立非营利组织AI4ALL推动AI教育包容性 在《Nature》《PNAS》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41] Skild AI - Deepak Pathak开发机器人"人工好奇心"技术 论文获超4000次引用[44][45] - 构建可扩展机器人基础模型Skild Brain 适应不同硬件平台和环境[45] 技术发展路径与行业趋势 - 技术领袖通过不同路径推进具身智能发展 包括学术算法深耕 产业量产强调 全链路自主研发及大模型与硬件协同[46] - 应用场景覆盖工业精准作业与家庭场景泛化 目标为打造适配本土需求的具身智能系统[46]